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2024-08-15

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精选10篇)

1.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一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焕发光彩

课堂中,通过小组、小组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通过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价值,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力,促进情感发展,增强社交能力,真正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我校自开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项课题研究实验以来,全校各班级积极参与,并将研究课题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愉快地进行合作学习,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行优势互补,以达到自主发展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取得了前期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习的愿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自觉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我们这个课题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合作学习的弊端;形成一个关于“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的前期实验报告。第二阶段是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课。

现在正进入第三阶段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研究。成果以实验报告、论文的形式展示。

一、我们的具体做法:

1、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1)、建立合作小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达到小组间水平相似,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首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性别、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尊重学生的组合意愿,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到宽松、自由、和谐。同学间的情感才能交融,人际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2)、实行小组命名法。由于组别多,不便称呼和区别,于是我们实行小组命名法。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来给自己小组取一个个性化的组名。下面是各年级个性化小组组名及口号摘要,如:我们三(2)班的“阳光组”,口号是“阳光少年,阳光向上”;“风云组”的口号是“让我们像风一样,去追逐云的梦想”;五(2)班的“追梦组”,口号是“梦在远方,心的方向,追梦少年,激情飞扬”„„看,多振奋人心的组名和口号呀!其他的还有春草组、彩虹组、奔马组、奋斗组、创新组„„各班级的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各自给自己的小组冠上一个响亮、富有内涵、具有激励的名字。由于每个名字都是小组奋斗的目标,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每个小组名字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荣誉和自豪,他们每个人都会为捍卫这一荣誉和自豪而团结、进取、努力。

2、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只有最进步的孩子,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威信,才能带领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因此,在指导合作学习的实验中,我们重视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组长的选拔要充分考虑到其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组织能力和能否以身作则等方面。选拔时,实行民主选举,让每个组员根据组长的选配条件进行推选。由于实行民主选举,组长能得到组员的充分信任,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由于组别多,小组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老师无法全部落实、了解。为了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情况都能及时、具体、准确的了解和

评价,这就非常需要小组长的大力支持了。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我们首先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组际竞赛活动等。接着,大胆放权,扩大小组长的权力。如:小组长除了有发放材料、带领组员活动、分配组员任务、综合大家意见、代表组员与教师或别组联系等常规权力外,还给小组长有评价组员的权力。有权力给小组成员加红旗、奖励分数、写评语等。这样,小组长的权力扩大了,他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能更自觉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每周还组织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和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小组长”,以此激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和小组间的竞争学习。最后还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反馈小组的管理情况,让小组长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指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杂乱无章闹哄哄的“合作”,或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说说,那都是无意义的。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着重进行以下的指导:

(1)指导自觉预习。首先,教给预习的方法。即在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作业。在作业中遇到问题要学会及时对照例题或查寻资料尝试解决,同时要学会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等。其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提前预习一至二课时的内容,多者不限。根据超前完成情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如:作业超前完成1课时的奖励分票2分,超前完成2课时的奖励4分,3课时奖励8分„以此类推等,久而久之,促进了预习习惯的养成。

(2)指导合作讨论。通过合作讨论,能使光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或片面或肤浅的理解深化,并有效的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把新课学会转化为会学。天长日久,这种“自学”就会成为“自觉”。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合作讨论不流于形式,我们首先提出合作讨论的具体要求。如: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勤于思考;要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大胆地说出来,大胆地与同学争议;发言时声音要响亮、清楚,但不大声喧哗;如果在小组讨论中意见分歧无法统一,可派代表先到附近小组请教;在组际交流中,小组要派代表大胆把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等等。

接着就经常性地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讨论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在实验中我采用较多的是小组合作讨论、组际合作讨论和师生合作讨论。如在新授课前,先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汇报预习自学的情况,解决小组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并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然后再进行组际的交流汇报,共同讨论小组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小组、组际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再由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讲解,进行师生交流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合作学习效率。

在指导合作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的作用,不能只是一个组织者,更不能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倾听了解。学生讨论中遇到障碍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遇到精彩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教师要成为合作中的一员,要身临其境,才能使学生在合作中保持兴趣,在讨论中获得帮助,从而提高合作讨论的效率。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的导学案,为学生思考铺路搭桥。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维度。备课时,我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提纲——即导学案,以便于他们进行有效自主的学习。

4、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自评和互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在指导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对学习过程、效果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下课前几分钟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好时机,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或本小组、或其它小组等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点和需改进的地方。说说你认为哪个学习小组表现得更好?哪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好?谁有什么优点值得自己学习?等等。然后老师再加以肯定、鼓励。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反思、总结和激励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参与合作学习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实验成果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平时的总结积累,我们认为课题实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

课堂景观的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实验前,学生在回答问题上都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只会死读书,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景观异常沉闷。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想说、敢说、会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原先喜欢学习只有33%左右的同学迅速提高到了90%,而且保持了这个数据。这说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三)、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实验,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思考,或是一题找到多解,或是打破常规的常有出现。关系密切的例题之间,学生也会从合作中找出异同点及转化点。实验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迸发出来。

(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我班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人人富有团队精神。班级中许多独生子女特有的孤僻、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和根除。有95%的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健全了学生人格,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化与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更新了理念,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彰显。然而,审视着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现场,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

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二: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三: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综观上述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症结在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是对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全面完整理解其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而不流于形式,只有花样,没有效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我们具体研究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经常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我们老师经常交流,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制定实验目标,逐步深入研究。第一阶段是酝酿、研究、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理论;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订计划,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探索课,撰写心得。第二阶段是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成员上好示范课;录制优质课例,积累资料,继续撰写教学心得和经验论文。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索,形成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构建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实验、研究、撰写实验报告。

5.灵活运用,构建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

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焕发光彩!

2.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二

一、小组的组成和特点

小组是为了学习而建立的集体。一般由几个人组成, 适宜人数为6—7人。小组设组长一名, 副组长一名, 小组记录员一名, 其余均为组员。组长领受学习任务和组织组内学习活动;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任务和分工, 检查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 在小组会上告知组员;组员由普通学生充当, 学习能力可以优劣搭配。

小组看起来普通而无新意, 但是真正运作起来发挥作用就会呈现出其优越性。首先, 小组学习能力远大于个人的能力。小组不是简单的人数叠加, 在小组学习时, 小组由组长牵头, 以任务为纽带把大家组织起来, 大家协作完成任务, 可以摆脱个人学习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的窘境, 小组中的学优生以其所长可以弥补学困生的不足。其次, 小组是一个小社会, 成员在相处中会产生情感和集体认同感, 成员之间持久的友情会使他们感情上相互依存, 学习上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小组向心力越强, 凝聚力越强, 小组整体学习水平越高。再次, 小组可以有足够的力量开展兴趣探究活动, 在探究实践中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钻研兴趣, 可以开阔视野, 学到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再次, 小组可以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连接起来, 实现全天候学习。把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和课外不拘一格的学习联系在一起, 使得学习时空扩大, 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学习活动“进行时”

小组作为一个整体, 在学习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课前预习准备时, 教师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布置任务, 小组就可以把任务分解到人, 开展教材预习和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工作。每人因为自己任务和注意点不同, 搜集素材的方法途径也不同, 然后可以把获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集中在小组内, 由小组汇总问题, 并进行分类、处理、加工, 把零散杂乱的信息变成学习素材, 把各种形态的资料概括为简单明了的文字,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 为学习打好基础。如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调查, 走访老人, 搜集各种生活必需品票证, 寻找老照片, 查找旧报纸杂志, 下载反映过去生活的电影。通过一系列活动汇集了过去的生活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分类, 分成衣食住行用几个方面, 归纳出其总体特点为:数量少, 质量底。最后水到渠成地形成结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这一过程为课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中学习, 即在上课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快速阅读学习。同样是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可以了解课本叙述的历史内容, 然后小组按衣食住行用分工负责, 归纳历史知识, 提出自己见解, 并把本组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这样一来, 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梳理知识脉络, 发现问题, 对所学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为后面合作探究做好了准备。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 所有小组各拿出自己那部分内容,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凑成整体, 做到“点”和“面”的结合。

课堂学习成果展示, 这是学生创造力的展示,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展示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有兴趣, 尤其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 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小组展示的时候, 学生心情舒畅, 充满自信和活力, 个性张扬, 仿佛置身其中, 积极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是一种快乐的真情体验和智力敏捷的学习, 是与兄弟组竞赛不甘示弱的表演, 也是课堂教学要追求的亮点。学生们会用各种方式展示, 有欢快的小品表演, 有图片集锦, 有邮票、布票、粮票等票证集中展示, 有分角色朗读, 有实物展示, 有手抄报等。成果展示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开展学习探究, 是学习的关键活动。学习“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时, 小组根据课本提供的地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学习, 了解了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 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关于种姓制度,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本和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制造的?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由组员发表自己看法, 通过交流不同看法开展辩论, 明辨是非, 深化认识, 剖析历史, 探究因果关系。最后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小论文 (要求联系现实, 集体参与解决问题) 。

课堂学习中进行拓展延伸, 小组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拓展延伸就是要运用所学知识, 联系现实问题, 解决问题, 达到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历史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有的同学在学习时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会连接的困难, 小组内知识面广, 视野宽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 帮助其他组员建立历史与现实联系, 把看似无根之木放入历史的土壤之中。

课堂考核中, 小组可发挥自身优势, 取得良好的效果。小组在考核时, 根据重难点内容拟定考试内容, 进行即时检测, 测试过程短, 及时批阅, 及时交流, 及时纠正。这有利于复习巩固, 有利于教学顺利开展。

小组在复习时优势更大。小组学习优秀者可以带动大家复习, 发挥小老师作用, 帮助大家梳理知识脉络, 建立个人知识架构, 指明重难点, 解决出现的错误问题, 帮助每个人查漏补缺。小组对组员的学习组织和督促, 可以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三、小组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小组活动持久开展, 勿流于形式。

小组是一个集体, 它的生命力来自于学生的喜爱, 来自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积累和兴趣的培养, 来自于感情积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实现。假如把小组学习看成是作秀, 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演出, 那就会挫伤学生感情, 消减学习兴趣, 最终导致流于形式, 和学习脱节, 而遭到反感, 甚至抵制。

2. 做好小组之间的竞赛和交流活动。

3.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三

关键词:小组合作;指导;角色定位

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生本理念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生本理念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惊喜,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因此,在生本教育下只有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才能开展好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前正面教给方法: (1)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2)学会倾听与表达的方式,认真听取别人不同的见解,主动获取信息。(3)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引导,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技巧,做到“润物细无声”。为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作好“热身”。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处于主宰地位,承担着主要的职责,他们往往因为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教师角色的转化,真实的实现生本教育理念。我个人理解生本教育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以学生为本;(2)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本;(3)以和学生共处的这段生命历程为本。方法是:(1)布置课题,学生先自己准备;(2)课堂实施,分小组或个人,由学生做出点评和补充;(3)教师点评、补充、纠错等;(4)学生再自行演练。上述四个步骤,基本完成。教师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把一家见解变成多角度多样理解的过程。是交流、融会贯通、提炼、总结、归纳、整合的过程,最后得出众口同声的答案。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即是实验,定有失败的案例,在失败的案例中反思课堂教学的失误,从而弥补裨漏、查找不足,才可收获成功。最终在答卷上见证你的高效。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实施,学生的学习层面不同,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适应的范围,学生的实际参与面。

合理组合小组成员。分组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家庭以及守紀状况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此外,还应遵循“活动制”的分组原则,即同一学科的老师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有不同小组配置方。这种“活动制”主要表现为人员的组合上,即保证组内成员具有适当的流动性,这样即便于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以最优秀的学生为首,同时监督两位次优秀的,两位次优秀的再去查两位较优秀的,一位较优秀的再查小组中或几个小组中的优秀组长(小组长是班里中等生),这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提醒,以实分制评价和一定的奖励机制相互配合来对学生每一阶段的知识演练进行有效的操作并坚持到底。

这样以一带二、以二带二、以一带三,在实际学习中去互帮互带,反映在作业上小组长先查、先督促;反映在预习上,大组长带头提醒;反映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可以推荐组员回答解决问题,或者代表小组回答、大组长可以补充、优秀生可以纠正、课代表可以总结、老师做最后的明确、评价。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让全员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像生物现象中的食物链,谁也离不开谁,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做到这些都要在课下准备充分,课堂上才能有序的呈现,没有显山漏水的痕迹;也没有矫情作秀的假象,而是自然地展示。只有这样,抓得到位,课堂上才能见高效。

实践见证了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课下有序的组织才能实现的,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有效地操作才可以构建高效课堂,换句话说,建立有效的合作型学习小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元素。否则,高效课堂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时绮.教学行为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01.

4.高效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的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创建高效课堂 篇五

民权县老颜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兴松

【摘 要】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引入英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引入英语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与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不等的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方位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21世纪是信息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学会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现实意义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但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大等特点,再加上新教材教学任务重、课时紧,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难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小组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之一,学生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交流活动,或操练语言知识,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另外,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使课堂具有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气氛。这种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能消除那些性格胆怯或有自卑感的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拾失落的自信,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

四、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合作学习”要求创设一个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交替融合。同时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我谈一谈自己不断摸索的“合作学习”的基本思路。

1、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效果必定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应首先是个不折不扣的教学策划人或设计者。在英语教学中,我注重单元整体教学,也重视单元整体备课,以此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并突出知识的循序渐进性和环环相扣的特点。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都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2、小组划分

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可采取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分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差异者划为一组),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划分方式,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可以按任务的难易程度划分,即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划分方式,让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让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还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关系由学生自行组合。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成达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3、实施操练

在这一环节中,合作学习模式结构的各个成员首先应明确分工,各尽其职。(1)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小组长反馈情况,指导鼓励后进生学习,对课堂所有活动全面组织,做好组织者、帮助者、监控者和参与者,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2)小组长: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向学生展示本组活动成果,帮助后进生学习。(3)小组:帮助本组后进生,跟其他组进行学习竞赛,为本组出谋划策,讨论问题,设置情境,完成任务。

(4)后进生:参与小组学习,由于得到教师的鼓励,小组的及时帮助,学习劲头足,逐步尝到成功的快乐。

指导、要求、评价——指导、参与、评价——指导、鼓励、评价—

教师————————小组长———————小组————————后进生———反馈—————————组织检查——————帮助————

4、总结评价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小组评相结合。这几种评价形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交互运用。教师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Wonderful, Excellent „„,或者用热烈的掌声,或者竖起大拇指,或者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提高。

五、进行合作式学习的几点体会

1、合作学习的科学性

合作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合作学习重视师生互动,体现了互相尊重、互相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竞争和发展的交际氛围。合作学习的“分组”不是“分层次”,而是按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等混合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同学习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合作学习的全体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减少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尖子生更尖,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尽管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班级中也难免有个别学生因智力、习惯、家庭等原因,使他们成为学困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谈心、家访、学生间“一帮一”活动等形式,引导这些学生跟上教学进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活动能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和创设学习中常见的学习互动方式,如:歌曲、表演、猜谜、画画、游戏、说唱、竞赛、辩论、采访等,最大限度地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解决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而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另外,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合作学习的创造性

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还要创造性的灵活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变通、引申及创新。教材中的情境,要力争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情境。作为学生,也不必拘泥于教师所做的示范或讲授,完全可以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超越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有创意地丰富小组内的交际活动,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使得小组表演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只有大家有了创意,每个人才能够在友好竞争的氛围中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充实和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合作学习突出语言的运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效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创建高效课堂

6.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六

浅谈“高效课堂”下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与管理

曲周县小弟八联办小学:卢志磊

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之一,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阵地。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的第一步。下面我主要就自己在学习小组的组建、组长的选择、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小组的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各位朋友做一交流。

一、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的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原则二: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原则三:小组都有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

二、学习小组组长的定位。

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记分员等小组机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同时又相当于“小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学习讨论。因此,选择组长要慎重。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要求分层完成导学案。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学习小组长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三、小组文化的建设。

小组文化的建设正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在课桌的左上角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小组所有同学一同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制定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每位同学时刻都有动力,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努力的方向。

四、“高效课堂”下班级学习小组管理与评价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1、常规管理与评价

①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同学们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制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②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③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2、高效学习管理与评价

针对我们学校“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采取以下方法: ①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②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③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A、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B、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

C、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

D、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2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同学单倍记分,得分后3位的同学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10分。

3、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由两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

4、结果利用

①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以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质疑明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优秀团队”等。

②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③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优胜小组加一颗。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④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

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5、评比“展示明星”、“质疑明星”依据

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

6、评比“优秀团队最佳学习小组”的依据

按照每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

7、评比“优秀团队”的依据

以每小组常规考核量化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为依据。

7.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七

一、合理分组,科学管理

小组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划分小组并不是看上去的简单随意,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小组的划分上,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小组之间保持水平相当,这样在举行竞赛一类的活动时你追我赶,使比赛更加激烈,让学生共同进步。同时,保证小组成员的百花齐放,无论是成绩、兴趣还是性格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其次,在小组的管理上,依然放权至学生,由学生选择出具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职位,保证学生人人都有时可干,并且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引导,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过分干涉,自行把握分寸,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例如,新学期伊始,我便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并且实行了积分制: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所在小组加分;作业完成不认真或不遵守纪律则扣分,以此类推。因为每个人都是所在小组的成员,所以都想为自己所在的集体增光添彩,即使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也不敢懈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都十分努力地为所在集体争光。

二、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跃思维,勇敢表达。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只要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要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我们中国人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并不多,而课堂莫过于最好的舞台。没有竞争,没有嘲笑,有的只是一些同龄的少男少女,由衷地倾听你的见解与想法。起初,学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不妨引导他们从小组内部的发言开始,逐渐训练,然后再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一来,小组之间齐头并进,缓解了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局限性。

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初中生正处于13岁一16岁的青春期,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活跃,不愿倾听别人的见解。在讲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句哪个更好一些?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理有据,但渐渐地,我发觉有的小组的气氛似乎不太正常,两名同学就这一问题争执得面红耳赤。面对这种情况,我引导他们先安静下来,学会尊重,平心静气地倾听对方的观点和理由,倾听完之后,似乎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借此机会,我对学生进行了情商教育:你认为的是对的,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错误的。你可以不认同他,但你一定要尊重他。这节课后,学生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十分安静,即便是出现错误也等那位同学说完之后再进行纠正。

三、把握合作时间与问题难易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即削弱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契合了这一理念,但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小组合作的时间。即使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众所周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往往较为热烈,教师把握不好,极易影响课堂秩序。因此,在课堂的开端、中间还是尾声部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因人而异;第二,合作问题难易的把握。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要是那种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才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学生们在一起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往往能够收获更多,远比闭门造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讲授《春》这篇经典课文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进行逐段赏析,而是以“春花图”为例进行赏析,再引导学生模仿借鉴教师的赏析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自主地进行赏析,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共享,也避免了教师“一言堂”情况的出现,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与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的是日积月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贯彻与落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不再把学习语文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在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叶颖青.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组织与调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4).

8.如何建立高效学习小组 篇八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一名得力的小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通过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后决定。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可以将6名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代号A1、A2、B1、B2、C1、C2。

4.有一个简单的组规章程,甚至可以有组歌、组徽、组旗

5.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和动力。奋斗可以是一年甚至三年的,也可以是每天的,甚至是每一节课的。

6.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的和短期的。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3)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期,月月清。

(4)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学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5)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

2.培训小组长

首先,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其次,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再次,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

3.小组成员的培训

(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把知识让差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消化、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给差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成绩不再凸现,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4.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综合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

三、小组评价策略

1.等级加分型

(1)小组的1~6号成员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体现。这样,才能做到小组成员的公平竞争。

(2)回答问题时可实行抢答或小组轮流回答,小组的几号成员回答问题满分便是几分。如1号回答满分为1分,3号回答满分为3分,5号回答满分为5分。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赋分。

(4)每节课后由负责记分的同学记录好各小组得分。

2.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

3.小组互评型

(1)老师在课前说明本节课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展示或评价的题目进行讨论,以便明确答案、明确标准,使自己在评价时能够有所准备。

(2)评价时老师可以点评价小组的任意一名学生进行评价,以免出现评价小组只有一个人进行评价,其他人因为没有任务而导致懒散、走神的现象。

(3)评价小组先对展示小组进行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再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展示小组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

4.教师评价

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老师点名的时候可以根据问题来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借机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5.班级评价

每周对小组在一周内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的等第,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相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

起来。

四、小组奖励策略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可实施小组奖励策略。对于班级奖励,可以是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在班级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为明星小組颁奖,奖品可以由反思小组提供,也可由班级提供。

小组奖励策略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学习、研究,还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奖励办法。

9.如何让数学学习更高效 篇九

初一初二基础没打扎实,要补的东西太多,不知道从何下手;

也曾试图努力学习,但坚持不了多久,如此反复,最后彻底失去了动力;

初三难度加大,学起来更加困难,努力了但还是考得不好,逐渐焦躁,失去信心。

那么你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正视自己已经处在初三关键阶段的事实。

高中并非义务教育,是需要你去争取的。如果你想给自己可以选择的机会,还有什么理由懒惰呢?

其次,现在就制定目标和计划。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极为低效的,因为你会时常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所以制定目标是极其重要的。那怎么去制定目标呢?

①定目标高中,这个需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可参考家长或老师建议;

②查一查目标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达到这个分数线所需的数学大致分数,找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

③熟悉中考数学试卷结构,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板块,大致可分为A卷1~19题;A卷压轴,B卷填空,26题应用题,27题几何综合,28题二次函数。根据近期的考试找到自己的问题点。

④定阶段目标和计划,计划尽量具体,有时间节点,具体可操作。如果你的A卷1~19题还有丢分,你可以制定一个1~19题满分计划,用专门的本子记录自己每一个错误原因(这里并不是抄写做题,而是写上出错原因),时常翻看,并在做每一道题的时候提醒自己。如果B卷填空错误较多,可以总结B填常见题型,针对性练习。

当你按计划严格执行,你会发现,你的进步速度是可见的。

第三,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心态,节奏紧迫而不慌张,遇到问题和事情不焦躁,积极寻求问题原因,及时调整自己,不要急于求成,要记得:无论大考小考,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总结经验比成绩本身更重要。

第四,通过平时考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

什么是应试策略?比如整张时间的时间安排,遇到难题的应对方式,甚至某些题目的取舍等。当你平时学得很好但考试分数总不高,或者发现考试时间不够用的时候,说明的应试策略是有问题的,你需要根据问题进行调整,在小考的时候要敢于尝试,尽快找到对自己来说最高效的应试策略。

最后,平衡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学习虽然紧张,但尽量不要熬夜,保持足够睡眠,充沛的精力是高效学习的保障。

中考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过“三关”,

第一关“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第二关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基础知识;

第三关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2、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复习”我们按照中考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专题”、“规律性专题”、“探索性专题”、“阅读材料专题”、“开放性专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我们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

①实际应用型问题;

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

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

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

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

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二阶段:重视“专题训练”,熟悉“真题”

第二阶段的复习,从真题入手,对近年来本地区的中考数学真题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熟悉命题思路,明确重点及难点的内容。每年的真题在形式和知识背景上面千变万化,但是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是相通,熟悉解这类题目的技巧,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归纳出它们的“通法”,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研究特殊的解题方法,钻难题、怪题。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分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练习,做到举一反三,遇到不懂得专题要进行不断的强化训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强化模拟训练

做题时要注重规范训练,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中考标准格式和要求答题,模拟训练可以强化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答题的速度也会直接地影响自己的成绩,要控制好答题的节奏。答题过程中要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对于答题出现的错误要收集起来,认真的加以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隔三差五的拿出来复习;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尽量不要重复地出现错误,不断地积累考试方面的经验。

第三阶段的复习还要注意对数学压轴题训练,由于压轴题题目本身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较多,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灵活,因此命题者往往用它来增大区分度以选拔优秀的学生,同学们可以把历年的压轴题进行分析,加强自我的思维训练。

10.浅谈如何让小组学习高效 篇十

我们总能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显然,这种现象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

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它强烈的冲击着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过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质,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态的不可或缺的品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品质,是真正教育的当然要求。合作意味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意味着学会放弃、退让、隐忍、妥协,学会了推己及人,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学会了对他人移情性的理解。为此,我想借此机会简单阐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组织者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选好小组长是首要条件。当然,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

首先,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其次,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最后,小组长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来个四人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如初二(3)班的郑丹、吴景芳、刘文军等同学就能胜任小组长这一职务。)

二、分配好伙伴

伙伴的分配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根据座位来分的;有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的;还有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分的。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关注到: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当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对组员进行交叉分配,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上《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提出要能正确译讲全文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对于优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

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于是我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采用了交叉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和督促,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当老师进行反馈检查时,看着他们一双双高举的手,我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当我听到郑丹极力推荐柳良明翻译的声音时,我听出了她是多么的兴奋,她因为帮助同学学习而兴奋。

三、建立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当然,合作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要因文制宜。就如在上《石壕吏》一文时,我提出了复述全诗内容的目标,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生自主复述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针对那位同学的复述内容

作出相应的补充和纠正。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的,毕竟,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上一篇:继续努力吧作文下一篇:叶落又一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