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2024-10-21

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精选13篇)

1.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篇一

刘民宏测量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这么几点反思:

1、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除了相关课题的内容标准之外,还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如果学生起点高,在课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果学生起点低,不妨分期达成教学目标,不必强求一步到位。所以老师事先了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我就是因为没有在课前仔细了解学生情况,才导致在教学中不断修订自己的计划,2、基于学生的教学还是基于知识的教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不仅仅是完成某些知识技能的传输。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出发的教学,比把什么知识都讲精细对学生成长更有益。不要怕没有讲完所有相关的知识点,也不要怕哪相题目是怎样出的还没有说到,只要让所学到的学生有实在的收获。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什么都讲了,学生没有学到东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务,实际还是等于零,不如学一点是一点,这样效率更高。

3、学生差的因由何在?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一开始就差了,这问题是不是都在学生呢?如果老师用心了解学生,了解每个教学内容中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并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学生也许会离老师的期望近一些,教学反思《《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比如他们数学知识在这节课中是障碍,可以先花些时间补上相关数学内容再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进步。干脆不学习的学生也有,但那些人开始是少数,如果让其他人感到学习没趣、没法、没希望,这个队伍就会扩大,老师有责任防止这个不学习的队伍变大,尽可能让这个队伍变小。

4、下面是某中学校长话,与大家共勉: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更新,教育需要的是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精就是不平凡,从预防做起,讲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朴实精致,让每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就是追求零缺陷。

☆围绕零缺陷教育的三句话: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是零缺陷;要求每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药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检验。

☆让学生学会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思考在先,解决在先;标准在先,执行在先;估计在先,处理在先,多角度全方位预见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寻求解决的办法。

教研活动测量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2.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篇二

例1已知一铁球的质量是m,体积是

解析:此例是鉴别一个球是否空心的问题,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密度。假设球是实心的,由公式ρ球=_____求出铁球的密度与铁的密度比较,若ρ球=ρ铁,则是实心的,若ρ球<ρ铁,则是空心的;方法二:比较质量。假设球是实心的,由公式m实心=p铁v球求出铁球的质量与题目所给球的质量比较,若m实心=m,则是实心的,若m实心>m,则是空心的;方法三:比较体积。由公式V铁=______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与题目所给铁球的体积比较,若V铁=V球,则是实心的,若V铁

例2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ρ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解析:此例是鉴别两个球是否空心的问题,也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密度。假设两球是实心的,根据公式ρ=_,因为两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相等,所以密度也相等,其值等于或小于铝的密度,若等于则铝球是实心的,铜球是空心的,若小于则两球都是空心的;方法二:比较质量。假设两球是实心的,根据公式m=ρV,因为它们的体积相等,但ρ铜>ρ铝,故实心铜球质量大于实心铝球质量,且实心铝球质量等于或大于已知球的质量,若等于则铝球是实心的,铜球是空心的,若大于则两球都是空心的;方法三:比较体积。根据公式V=_,因为两球质量相等,但ρ铜>ρ铝,故铜的体积小于铝的体积,且铝的体积等于或小于已知球的体积,若等于则铝球是实心的,铜球是空心的,若小于则两球都是空心的。

由以上三种方法分析得出,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空心的也可能是实心的,故只有选项A正确。

例3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在容器底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三个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浮>FB浮>FC浮

D.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解析:此例是利用浮力和密度鉴别三个球是否空心的问题。

由三个球在同种液体中的状态,可得

A球漂浮,VA>VA排;FA浮=GA,①

B球悬浮,VB=VB排;FB浮=GB,②

C球沉底,VC=VC排;FC浮

由题知GA=GB=GC,得FA浮=F浮>FC浮,④

由F浮=ρ液V排g,得VA排=VB排>VC排,则,VA>VB>VC⑤

3.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篇三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是力学的基础,而密度的测量是中考的考点和热点,是对天平、量筒等仪器使用技能的考查,并且和浮力、压强等力学知识联系密切,特殊密度的测量更是其中的难点.考试标准中提到:要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工具来进行密度的测量.教师应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问题中所提供的器材和特殊的物质巧妙地进行设计,完成测量,其中特别要注重物理方法的使用.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了等效替代法的思路进行分析、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特殊密度的测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常规密度的测量,对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掌握.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比较高涨.初中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虽有提高,但还不习惯于用符号进行抽象运算,而等量替换法要求应用者能灵活将所学的原理、定律进行迁移,因此学生在科学计算过程中会感到困难,为此,教师要多多启发、及时疏导、帮助解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效替代法,并且学会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方法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对等效替代法的认识、理解和使用;难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密度.等效替代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把一个待求量用另一个已知量来代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作用很大,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五、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以案例为背景,渗透方法、理顺思路,用启发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策略达到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重点的目的.

六、教学流程

以复习→问题导入→学生尝试、探索→教师提出方法→学生再尝试、解决→师生总结的方式展开教学.

复习:

1. 常规密度的测量实验的一般步骤:

(1)根据测量需要选定相关物理公式;

(2)由公式中待测的物理量选定测量工具;

(3)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正确测量、读取数据,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

2. 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 )和( ),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问题导入:

若给定的物质特殊,比如:物体太小,不能直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太大,超过天平的量程或不能放进量筒……此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

若给定的器材特殊,比如:只有测量质量的天平,没有量筒;只有测量体积的量筒,没有测量质量的天平;给定的天平没有砝码……此时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找到解决的办法,然后分组展示(略).

教师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析,引出等效替代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讲一下?(学生讲述: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参观的人纷纷议论,这大象会有多重,曹操年仅6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一个称象的办法:把大象牵到船上,看船沉下去多少,在船舷上做个记号,之后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沉到原来的记号处,然后分批称出船上石头的总重,便是象重.)

师: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的限制,不能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可使问题简化,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它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是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特殊密度测量实验中,主要体现在等量这个效果上,比如体积等量、密度等量或者质量等量等,抓住等量进行替代,选用别的实验器材和方法来替代等.在应用等效替代法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哪个量替代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师: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题思路则是如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题中一般会因缺少量筒而无法直接测出体积,此时往往要利用水来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最后根据求出密度.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最优化原则.因为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最简单同时实验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

案例1:某同学要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一个小烧杯和适量的水.(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教师提示:不能直接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因此抓“体积”这个等量,可以用“水+天平”解决,可以让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相等,再用天平称出水的质量,即可得出

学生分组讨论: 要测定液体的密度,就要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液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液体体积不能直接测量.可运用“替代间接测量法”测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实验时,让液体的液面与水面相平,这时液体体积就等于水体积.

答案展示:

(1)①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为m2-m1;

③倒掉烧杯中的水,装满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则液体的质量为m3-m1;

nlc202309011738

评价:此方法是在没有量筒的条件下依据“体积”这个等量来设计实验方案,可以不必装满,只要保证两者体积相等即可,注意的是倒掉水时,一定要擦干、擦净,尽可能减小误差.

案例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给定天平、量筒和一个大烧杯及足够量的水.但在操作中,小李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请同学们帮助小李同学测量瓷片的体积及密度.

教师提示: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在水面处做标记,再用该容器装被测液体到标记处,则V液=V水=;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将被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标记,再取出物体加水到标记处,则V物=V加水 .

学生分组讨论: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瓷片的质量为m;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取出瓷片;往量筒装入V1的水,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记下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瓷片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V1-V2,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瓷片密度.

评价:此实验思路是依据“体积”相等这个等量思想进行设计的,当把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上必然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出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若实验中给定溢水杯,也可以利用溢水杯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即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物体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到水中后,物体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如右图所示.这种方案由于无法将烧杯中水倒净,因此测出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案例3: 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砂及适量的水(设水的密度已知).请你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提示问题:测小矿石的密度,须测出小矿石的( )和( ),用量筒可测出小矿石的( ).

教师提示:小矿石的质量如何测得是本题的难点和重点.当不能直接利用天平称质量时,可以用“水+量筒”或“已知密度物体+水+量筒”的办法解决,通过“质量”这个等量来间接测量,从而达到“等效替代”的目的.

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m=?籽V,对已知密度的物体,如果其体积能够测得,则其质量可求得.在所提供的物体中,只有水的密度已知,其他密度未知,利用量筒和水以及天平,可以间接地测出其他物体的质量.

为了使被测小矿石的质量与量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测量小矿石质量前,需先用一些细砂平衡量杯的质量,即在一盘上放空量杯,在另一盘放细砂并调节细砂的量使天平平衡,再在装细砂的盘中加小矿石,并在量杯中加水,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m石=m水=?籽水V水,读出水的体积即可求得m水、m石 .

答案展示: (1)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V1:

A.将空量杯放在天平的右盘,在天平左盘放适量的细砂,使天平平衡;

B.在天平左盘放上小矿石,在右盘的空量杯中慢慢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C.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1;

D.取下量杯,在杯中装适量的水,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2;

E.将小矿石放入量杯中,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面对应的示数V3 .

(2)推导:m石=m水=ρ水V1,V石=V3-V2

所以矿石的密度

评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方法,通过水的质量来替代待测物的质量,达到“质量”相等的目的,从而解决有缺陷的天平、给定杠杆等类似问题.

小结:对于常规以外的密度测量,要利用好等效替代法,根据特殊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只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只利用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等.在以后的压强、浮力、杠杆等知识学习中,我们将遇到更多类似情况,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练习:1.给你一架已调好的天平(配有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该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

2.德化生产的瓷器举世闻名,瓷都中学的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容积为V0、有密封盖瓶子,问:

(1)他们还需要选择 ,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

(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3.现有天平一架、矿泉水瓶一个、足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包“蒙牛”牌牛奶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密度表达式.

4.给你一把钥匙、溢水杯、足量的水、天平(带砝码)、细线,请测出钥匙的密度.

(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钥匙的质量m;

②在溢水杯中装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用细线拴住钥匙放入水中浸没,溢出部分水;

④ (请补充完整);

(2)用上述物理量写出钥匙密度的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

七、设计反思

本节课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把等效替代法融入特殊密度的测量实验当中,先了解等效替代法,然后在案例中认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等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升华,不光解决了实验问题,还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在设置问题的同时,充分体现等效替代法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不失时机地启发、点拨,才不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当中,而是有思路、有兴趣、有目的地去思考和探究.本节课有难度、容量大,可以事先设置预习学案,以减轻课堂的压力.对于特殊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用简图先描绘物理过程,配合适当的语言表述,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制出相应的实验方案供其他学生分析、思考,以达到生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4.《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篇四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5.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小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的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小块不规则固体(如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究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的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课前准备:天平,小石块,水,酒精,量筒和量杯,相同的两个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生活中我遇到的几个问题:

1、奥运金牌是金做的吗?

2、首饰店的广告“纯金纯银制造”,可信吗?

3、实验室里的钩码是什么材料制的呢?

实际上,我们可以测出制作物体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判断。

二、新课教学

1、测量的原理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 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物质的密度可以测量,只要测量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ρ=m/V,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1)怎样选择量筒?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70ml液体,应选用 100ml量筒。(2)怎样把液体注入量筒?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3)量筒的刻度应向哪边?

量筒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不少化学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

(4)什么时候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注入液体后,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

(5)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50ml 100ml 250ml 500ml)

3、探究: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盐水密度的实 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三、归纳总结

1、测量形状规则固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m;(2)用刻度尺利用数学方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3)利用公式ρ,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2、测量的液体密度(1)常规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

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④用公式ρ

;得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由于烧杯会粘有一部分盐水,测量结果中测得的质量与体积没有统一而导致测量结果有误差。

(2)优化后的步骤

①在烧杯上盛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中剩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④用公式ρ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

(1)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方法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拴住物体,把物体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2)测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采用“压入法”或“助沉法”:

采用“压入法”的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铁丝或大头针将物体按压没入水中,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采用“助沉法”的步骤是:

①在量筒里盛适量的水,用细线系住助沉物(如铁块)和被测物,助沉物在下,被测物在上,相隔一定距离,只将助沉物全部沉入水中,测出水和助沉物的总体积V1;

②将被测物和助沉物一起全部浸没入水中,测出水、助沉物和被测物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物体的体积V=V2-V1。

四、作业

1、P17、《动手动脑学物理》1-6题

2、《课时先锋》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用公式计算密度。

2、量筒的使用:(1)原理

(2)量程和分度值

(3)使用方法:放平、看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6.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篇六

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或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计等)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材料和器材】

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出规则固体块的质量m,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测出有关量,并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V,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ρ=(m1-m2)/V,计算出规则固体块的密度;

7.密度的测量 篇七

利用ρ=m/V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转化为测质量和体积两个问题。

一、测质量的方法

1、测液体的体积:用量筒测量。

2、测固体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固体: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如长方体 V=abc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①不溶于水的固体:(i)当物体漂浮在水面(如蜡),用针扎 法或坠物法。(ii)当物体沉在水底(如石块),常采用排水法。②当固体溶于水(如冰糖),常采用(i)排油或排沙法。(ii)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测体积。③溢水法:如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一处的水与石块体积相等。

例1、小东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15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ρ(选填“>”、“< ”或“=” )

解析:测量密度的设计方案应注意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的两种设计方案虽然都可以测出盐水的密度,但测量的误差大小不同。在小东同学的方案中,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杯子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从图甲可知是117g,则未倒出盐水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17g+33g = 150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30 c m3,可知盐水的密度为1.1× 103kg/m3,在该方案中避免了因烧杯内壁的残留而造成的实验误差。

在另一位同学的方案中,将盐水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的内壁不可避免的有残留,导致烧杯中盐水的质量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测量盐水的密度数值偏小。

答案: (1)

(2) <

二、密度的特殊测量

密度实验多以设计实验的题型出现,而缺少器材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有效地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设计实验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等效替代法。如在缺少量筒时用等体积替代,缺少砝码时用等质量替代等。

例2、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把橡皮泥在量杯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 ,根据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

(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防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解析:本实验中因为缺少天平,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因而测量橡皮泥的质量是本实验的设计重点。由实验的步骤和所给的图可知,张超同学采用的方法是将橡皮泥捏成碗状使之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来求橡皮泥的重力进而求得橡皮泥的质量;再利用常规的方法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从而求出橡皮泥的密度。

答案: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得原理ρ=ρ水(V2- V1)/(V3-V1

1.75× 103kg/m3

综上所述是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其他不在一一举例详述。在“密度”这一部分知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遇到具体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8.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篇八

http://

人教版九年级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3

上节课,我们得出了密度的公式,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物质的密度都不相同,这节课,我们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看看可以发现什么.

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学习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简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刻度尺、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第一,上课(去实验室)前应将学生分好组,每小组按3个人为宜,各小组做完之后将结果与其他小组对比.

第二,按照科学的探究过程组织教学,实验探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难点在于正确测出水的体积,关键是求出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是比较同种物质三次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二是比较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并进行交流与评价,重点在于得出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的,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是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是测水的密度.

三是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

3333铜33 ρ铁:7.9×10kg/m ρ铝:2.7×10kg/m ρ:8.9×10kg/m

3333 ρ花岗岩:2.6~2.8×10kg/m ρ水:1.0×10kg/m

三、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这两个问题都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加任何限制.也许学生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但要求说明理由,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结果] 1.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也强.

全球的年产量越低,市场的价格越高.

2.(1)银和铜的导电性能好.在这两种金属中,铜更适合作导线,因为铜的年产量较高,价格也比银便宜得多.

(2)银的导热性能也很好.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锅是用铁(钢)或铝做的,一般蒸锅用铝做的多,而炒锅一般用铁做.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得多,而铝的熔点不很高.若用铝做炒锅,一方面会使食品局部温度很高而变糊;另一方面炒菜时外焰的温度都较高,所以炒菜时宁用铁锅不用铝锅.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3)铝的密度最小.生活中用铝的地方很多,如门、窗框、器皿、锅、导线等.因为铝的密度小,轻便;导电和导热性能都不太差,同时它的产量较高,价格便宜.

9.《物质的密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教学

:学生预习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

(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本0页的表格中。:

质量(g)

体积

13物质的质量/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

6:分析与论证

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

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3和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3及g/3。

单位的互换:1g/3=103g/3

7:学生观察本40页密度表。

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

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是10×103g/3,表示13的水质量为10×103g。(这一数据要记忆)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这节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㈣板书设计:

探究——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g/3及g/3。

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g/3,表示13的水质量为10×103g。

㈤作业

见堂作业。

10.《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 篇十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总结。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习。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当然在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的铺垫是功不可没的,这就需要语言,只有好的课堂语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课,似乎也在这方面思考过,都是不经意间抛出一句笑话,理论学习中忽然引入一个生活的实际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落实加以反馈。

11.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篇十一

反思一: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探究——物质的密度》这一节是力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要知道引入密度的意义,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相等,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不等;2)密度的概念;3)密度的公式;4)密度的单位;5)密度公式的应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这一节需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1)让学生根据他们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引出密度的意义;2)根据密度的意义让学生自己得出密度的概念;3)能联系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理解密度的概念;3)会根据密度的公式推出密度的单位;4)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这一节本人的理念是: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通过上课来看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上还要强化引导。

反思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反思三: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今天我进行了第二章第三节教学的第一课时。在第一个班讲课时,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二班上课时,我先讲了“测规则固体的质量比体积”,然后让小组讨论“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比体积。先是想出思路,然后组长执笔,其他同学说,写下来。然后师生合作定下步骤,并让学生识记写书上。

整节课把重点放在了“想”上,却因此占用了“写”和“记”的时间,而且在第三个的步骤理解上还有点仓促,学生还糊里糊涂地就下课了。因此,整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重点倒是突出了,只是解决的不好。真是一堂失败的课。

看来要上好一堂课可真不容易。以后要把每天上好一堂课作为奋斗目标。

反思四: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这一节本人的理念是: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 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 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这一节的不足:

12.初中物理 物质的密度 观课报告 篇十二

本次研修过程中观看了赵老师的授课视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我的一点感想:

1.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物质的密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密度的相关内容。

2.经历发现过程,理解密度概念

教师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两个层次来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环环相扣,突破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抽象和定义,再到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在选择一个学生熟悉、与形成概念有密切关系的科学故事之后,开始对一组水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透过数据逐渐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水来讲,不管质量怎么变,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定值”。再接着去分析其它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否依然如此,一层渐进一层,由对个体物质的分析向普遍物质的特性过渡,密度的本质和内涵由表及里、由片面进而普遍化。接着来分析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从两个层次的探讨,逐渐在认识上清晰化了对于同种物质是这样,不同种物质也是这样,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始终是固定的。

3.重视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与剖析。同时从本节内容来看,无论是密度公式还是计算其实都不困难,真正的难点是建立质量/体积的比例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同样的物质,不管质量和体积如何变化,可能质量很小、或者体积很大,但其比值是一定的,而且是区别与其它物质的,因此密度独立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量数据。”

赵老师在这节课的处理中,非常关注对数据的分析,从对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分析,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分析,都意在让学生去从数字本身去洞察数字反映的物质的本质,这在物理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13.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篇十三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2.2 教学难点

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3 专家建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说了密度的性质及计算。今天我们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来用实验的方法,用科学的目光来算算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要求出具体的密度,我们利用所学,知道要先求出质量,再求出体积,然后相除得到。密度好办,用天平拿来一秤,但是体积呢。标准的体积,如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这样的还行,但是如果是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该怎么求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这节课引入了量筒,通过水——流体来观察体积的变化。

6.2 新知介绍

【师】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师】如果这石块是规则的,比如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可以直接用各种算体积的公式得体积。

如果这物体体积不规则呢? 【生】可以用量筒。

【师】我们先来观察下量筒,看看有什么特点。【师】

量筒有很多量程的,常见的有1250px,2500px或者6250px的,称取的时候要以不超过量程,但尽量接近量程,如果要量45ml的水,就可以选用50ml的量筒。

量筒刻度均匀,上下粗细一样。

读数的时候要注意,眼睛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中间是俯视,会让读出来的比实际的大,右边的图是仰视,读出读数的比实际的小。例如:

【师】在计算密度时体积的测量时,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V2-V1 【例题】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或____;图1中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的是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ml,它的量程是____;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____ml;图3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

ml. 【分析】

知识点:(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量筒的量程是指量筒的最小测量值和最大测量值之间的范围;

(3)石头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的体积V总-原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

(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根据量筒读当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可知乙图是正确的; 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0~100ml; 如图所示,量筒一个大格20ml分2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

(3)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40ml,图3小石块的体积V石=V总-V水=70ml-40ml=30ml. 故答案为:量筒;量杯;乙图;10;0~100ml;40;30.

二、固体(小石块)密度测量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利用密度公式求得答案。【师】如果物体不能沉入水中呢。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来求密度。【溢杯法】

“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压入法】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铁丝之所以细长,就是为了更小影响排水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例题】景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质量是____g。

(3)景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____cm3,密度为____g/cm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所受浮力如何变化?____ .

【分析】知识点:

(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马铃薯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用公式ρ=m/v算出马铃薯的密度.(4)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由此分析测得体积引起密度的变化情况.

(5)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变化情况. 解:

(1)天平使用之前先调平,调平的方法是: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上,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所以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由甲图可知马铃薯块的质量m=20g+4g=24g.

(3)由图乙、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1ml,马铃薯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500px3,马铃薯的密度ρ=m/v=1.2g/cm3.

(4)若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使得测得马铃薯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右;(2)24;(3)20;1.2;(4)小;(5)先变大后不变.

三、液体(水)密度的测量

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观察示数时应注意问题,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还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例题】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分析】知识点:

(1)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时,要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2)读取天平示数时要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4)盐水的密度要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 解:由甲图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750px3,由乙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50g+3g=53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总-m空=53g-20g=33g,所以盐水的密度ρ=m/v 33g 30cm3

=1.1g/cm3=1.1×103kg/m3. 103. 故答案为:30;53;1.1×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用烧杯盛液体,天平测质量,烧杯测体积

课后习题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B)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休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休积V2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500px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kg/m3

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4、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B)

5、现有水、量杯、石块(足够重)、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待测木块(密度比水的密度ρ水小且不吸水),请你用给出的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

(2)计算公式(用测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实验步骤:

①向量杯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杯内水的体积V0;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杯内水中,待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时,记下此时总体积V1; ③用细绳将木块和石块绑在一起,放入量杯的水中,待它们下沉后,记下此时总体积V2;

④将细绳解开,拿出木块,记下此时总体积V3.(2)计算公式: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小小蛋糕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初三学生升旗仪式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