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2024-10-05

《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共8篇)

1.《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篇一

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尖锐石刻出浅线。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镜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尤其是纹饰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此后古代埃及艺术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所谓“正身侧面律”。

汉谟拉比法典: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这块石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是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珍贵材料。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月一百八十四公分,是希腊时期的雕塑,现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雕像中,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估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雕像中是 三个由于痛苦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现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摩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

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摩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

布尔镶嵌法: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长期在宫廷任职,他创造的“布尔镶嵌法”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是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型:即

1、建筑型

2、人物型

3、动物型。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先决条件,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在文化上的创新、思想上的解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既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在意大利是14至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则为15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指的是从中世纪的文化向近代文化过度的时期,是西欧历史转折、思想解放、人民运动逐渐高涨的时代,是学术发达、巨人辈出、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的时代。

“巴洛克”:一是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的“畸形珍珠”、“不合常规”等;二是中世纪拉丁文的“荒诞的思考”、“繁缛可笑的神学讨论”;三是意大利文的“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它被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

“罗可可”:源于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纹样。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

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审美意义:

1、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宗教的产物。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工艺美术共有的特征。

2、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加大的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宗教直接发生关系的工艺美术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与当时衰落的纯美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较教权的影响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权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4、中世纪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 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从而达到一种享受或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

伊斯兰工艺美术在艺术法则上注重:

1、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2、弧线与直线的统一

3、简介与繁缛的统一

4、造型与装饰的统一

5、文字与形象的统一。

古希腊工艺美术的特点:

1、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是产生工艺美术繁荣的社会基础。

2、富于想象力的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工艺美术繁荣繁荣精神资源。

3、古希腊的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它是立体与平面、造型与装饰、实用与审美的结晶,不仅具有美的视觉,同时具有美的触觉。

4、古希腊工艺美术在其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陶工艺、金属工艺等作品的造型比例、装饰构成诸要素之中,从而获得了美的形式和优雅的气质。它为日后的古罗马乃至欧洲其他区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工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美学和艺术法则上的坚实基础。“人文主义”思想特征:

1、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

2、肯定现实世界,鼓吹享乐和名利,反对禁欲和修行,批判经院哲学。

3、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

4、提倡理性追求知识和技术,重视实验科学,探索自然,推崇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出现的几个转变:

1、所谓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

2、工艺品的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3、中世纪传统的工艺美术种类已成衰落倾向,符合广大市民阶级需求和材料自身价值较低的木制家具、玻璃器皿和陶器等则获得了广阔的发展。

4、注重造型或色彩等方面比例协调的感觉,造型也更加考虑到实用和便利的因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总特征:

1、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宗教特征。

2、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呈现出庄重典雅、充满古典意蕴和世俗情调的风格特征。

3、工艺美术开始真正渗透到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领域。

4、品类繁多、材质丰富、造型典雅、装饰瑰丽、制作精良是这时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

5、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为欧洲工艺美术史上的黄金时期——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

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

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

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

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1.产生时间:十八世纪在法国,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2.形成因素(原因):法国统治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3.罗可可式工艺特征:

1、是纯粹的宫廷艺术,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2、其创作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的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3、奢丽纤秀、华贵妓娼,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刻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继古希腊以后的有一个艺术高峰。

《温卡小型陶像》:是南斯拉夫的温卡遗址发现的,发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和陶塑,尤其是小型陶像十分精致,温卡小型陶像是其代表,其特征是有立体的“面具”脸,配以显著杏仁形状的双眼和高大的鼻子构成,有时其动态设计为坐在椅子或脚凳子上,十分生动活泼,其穿着及头发式样充满了装饰意味,同时可以看到手镯,项链,耳环等佩饰品的表现。

《玉佩》:玉石工艺,是被称为“海蒂基”的玉石小人像,是毛利人极为敬奉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作品的圆形头部斜置于躯体之上强化了姿态的动势变化,双眼圆睁格外有神,有的还嵌入白色贝壳,是眼睛更加醒目而富有光彩。阔口跨长到极限,而身体却极为简洁,手臂和腿脚大胆地处理成富有动感的曲型,与躯干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此类小型玉制品一般在10厘米左右。但需耗时数月方可雕成。因其材质昂贵而稀有,且加工过程冗长,所以它被称为最珍贵的圣物,仅在部落首领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虎面人像玉斧》:是用翡翠精心雕刻而成的人像玉斧,那方中见圆的造型首先给人一种沉厚庄重的感觉。头部与身体各占二分之一,浓缩的身体仅用线条象征性地刻画出手臂与腿脚的轮廓。这件材料珍贵、做工精美的玉斧非日常劳动工具,而是宗教礼仪中的一种祭器,具有保护性灵和生命的神圣作用。人物立像也是翡翠制品,造型大胆夸张,在肃穆和谨严的气质中又透出一丝幽默的感觉。这种对称而呆滞的形态似乎成了奥尔梅克玉石雕像的特征。此类作品并非每个人物的肖像,它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祭祀和礼仪之用。因此在此类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表情轻松愉快,姿态生动活泼的人像。

《木制凳子》:十分巧妙地利用一段整圆木雕琢而成,中间的跪妇据说是“神灵之女”。她两腿并跪在圆盘地座上起着稳定作用,双手支托的圆盘为了坐用,同时亦达到上下呼应的艺术效果。妇人腹部精心雕刻出凸起的文身,它是成人的标记,也是部落的标志。这是非洲黑人雕刻工艺中十分常见、非常重要、不容忽略的表现手法。在这些用品上的雕刻纹样大都与地神的造型有关。

《鳄鱼纹彩陶钵》:陶器的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已形成一定格式。这种装饰手法在埃及的陶工艺中十分鲜见,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饰,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练。鳄鱼身上布满了交叉线条,大概是在表现鳄鱼身上的硬鳞,它与口缘部位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极富形式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作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某些启示。

《黄金王棺》: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作品最典型的代表,这是第18王朝为安置图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其中一层棺材,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其形象是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制作的。古埃及人由于“再生”和“不

灭”的信念,对来世生活的粉饰远远超过了对现世生活的美化,十分注重死者所处的环境。为了保护好木乃伊,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法老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并以3层棺樽加以保护,进而以最昂贵而珍奇的物品来陪葬,为此往往不惜倾尽国力。

《翼狮与牡鹿》是一件大型青铜工艺作品,它制作于杰姆狄特那斯尔末期至苏美尔王国初期,在长方形铜板上,装饰着一头正面的翼狮和两只侧身的牡鹿,构图以翼狮的头和身体为中轴线,呈严格的左右对称状,因而,作品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笼罩,翼狮突出的头部和鹿角的“出格”表现,打破了长方形带来的局限和呆板之感,翼狮的头部、翼纹的刻画和牡鹿的枝条状的细腻表现,体现了工匠卓越的工艺技能。

《奥古斯都的玉佩》:现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一块玛瑙雕制品,这块用阿拉伯产的缠丝玛瑙制作的精美浮雕,为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生前珍藏的宝物之一,在暗黑色的底子上利用浮雕手法表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面雕刻着公元12年奥古斯都战胜日耳曼人的凯旋场面。浮雕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长椅上坐着和罗马女神谈话的奥古斯都,他在胜利之后卸下了戎装,裸露着健美的上身,双足踏盾,左手持矛,显示大战方停。罗马女神戴着头盔,右手持矛,左手扶箭囊,脚踏盾上,她帮助罗马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奥古斯都的背后为海神和大地之神,家神则在前侧向他献上桂冠,对面是刚从战车上走下来的将士,通过这7、8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天人共庆的宏伟情景;下段的左边是4个正在竖立胜利纪念柱的罗马士兵,地上坐着反缚双手的战俘和他哀愁的妻子。右边是两个士兵押送着一男一女两个俘虏。4个俘虏代表着日耳曼千军万马的的覆灭。在约20厘米见方的玛瑙上,用如此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众多的人物,高超的技艺代表了罗马盛期工艺品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其对服装、鞋帽、车、椅、武器装备等精细入微的雕刻,成为后人研究古罗马1世纪社会风俗的珍贵资料。

1、约5万年前,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的出现,此期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2、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

3、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这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5000年至3000年之前之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4、耶莫陶器出现在公元前6100年之后。这种彩陶是将成型的土陶浸挂一种黏土溶液,或在表层涂以液状黏土,这就是所谓的“化妆土”。

5、哈森文化可分为古拙哈森纳斯、标准哈森纳斯和萨马拉期三个时期。

6、在古代美洲染织工艺中,纳斯卡织物被誉为“世界纺织品的奇迹”。

7、古代埃及人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

8、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金属工艺的总特点:一是大量使用黄金材料;二是作品几乎都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三是工艺制作细腻精致;四是黄金与宝石等材料的相互结合。

9、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

10、所谓白地多彩釉陶器,就是将白色泥釉施挂在红褐色胚胎上,再用铅釉系的铜绿釉和铁褐釉描绘纹样,白地衬托出绿色和黄褐色纹样,类似中国的“唐三彩”。

11、华丽彩陶器也是一锡白釉胚体为基础,然后用氧化金、氧化银、氧化铜等彩绘,具有金属光泽感,所以称“华丽彩”或“彩虹器”。

12、“米奈”型陶器,用“米奈手法”制成的陶制品,首先用钴蓝在白釉底上画草图,经过一度烘烧之后,再加上各种色彩固定,再烧一次。

13、伊斯兰教的象征纹章——“新月”、“虎纹”以及帖木儿标志有关的三个水晶球。

14、日本绳纹式陶器,纹样有“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

15、日本最早的金属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是——铜铎。

16、在特洛伊东南的约尔坦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初期青铜时代的“约尔坦式陶器”。这些陶器大多为带盖容器,呈黑色,饰有“之”字形刻线或描线纹样。

17、古希腊陶器演变过程:几何纹样式期、东方纹样式期、黑纹样式期、红纹样式期、白地彩纹样式期。

18、古罗马玻璃“穆拉诺”、“热熔马赛克”、“万花玻璃”。

19、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20、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艺术效果看:浮雕式和色彩式。

21、哥特时期家具的地方性特点:英国家具结构沉重,装饰稀疏,具有单纯而庄重的风格;法国家具线条明晰,装饰简洁,具有严谨而朴实的特色;意大利家具注重雕饰,尤其是骨片和象牙的镶嵌显得精美工艺,有时却亦失之于繁缛琐碎。

2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陶器在工艺史中常被称作“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绘饰色彩以黄、青、绿、紫为主。早期内容为图案化的植物、鸟兽和文字组合、纹章等,还保留晚期哥特式装饰痕迹。晚期主要表现神话故事、寓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手法写实,造型严谨。

2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 象征性线描画。定制某种纪念物来庆贺某一纪念日如订婚、结婚或孩子出生等,这种风俗相当盛行。

24、16世纪后期,法国的陶器工艺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创造了所谓“田园风味的陶器”。

25、文艺复兴时期德国陶器工艺的两项重要成果是出现了带有盐釉高温烧制的炻器和“哈夫拉式陶器”的铅釉陶器。

2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玻璃工艺是以“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于世的。威尼斯的“钠钙玻璃”和意大利的“森林玻璃”。

27、意大利贵金属工艺,著名的金属工艺大师是贝维努·切利尼,代表作是《法兰索奥一世的盐缸》。

28、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国家里,法国是贵金属工艺的中心,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菲利特尼三世的高杯》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亨利二世之盾》。

29、在德国,纽伦堡是银器制作工艺的最大中心,丢勒就是一银器工匠的身份跨进艺术殿堂。

30、“田园风味陶器”的特点:以写实精细的手法表现了昆虫或其他爬虫类,从而形成了趣味别致的装饰效果。

31、意大利木工艺手法利用了绘画、嵌木、雕刻和着色涂金的石膏浮雕等。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地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卡萨帕恩卡”万能家具。佛罗伦萨的胡桃木、扶手靠椅。威尼斯总样式是哥特式窗格装饰与文艺复兴式装饰的结合,装饰手法有石膏浮雕、贴金、漆绘骨片和象牙的镶嵌、嵌木细工。

32、法国木工艺的中心是巴黎,代表作是碗橱。

33、英国文艺复兴式的家居装饰风格特征是单纯而明快、刚劲而严谨。四柱床。

34、尼德兰,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里格是文艺复兴早期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安特卫普的装饰艺术家瓦德里曼·达·瓦利斯的《装饰木工术》,装饰风格是涡旋纹和螺纹。

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木工艺的突出成就是

1、反映了文艺复兴文化艺术的某些共同特点,2、在木器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等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各个国家出现了木工艺风格的迥异,从而形成了欧洲木工艺史上繁荣灿烂的局面。

36、象牙工艺分为两大类(德国和波兰)

1、(德国)纯粹作为装饰和陈设用的小型圆雕人像或浮雕饰板,浮雕装饰板《亚当与夏娃》

2、(波兰)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兼而有之的饰盒、权杖以及刀鞘。

37、古罗马时期,意大利玉石工艺,青金石饰瓶,作品通体呈蓝色,局部以景泰蓝和黄金装饰,增加了作品的豪华瑰丽的程度。

38、法国巴黎织物师尼古拉·巴达尤和画家阿奴卡·托·布尼奇合作完成了巨型《默示录》长24米,高5.5米。路易十四时期“戈贝兰织物所”负责人是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代表作“戈贝兰式花壁毯”。

39、安德烈·夏路·布尔在1680年创造了“布尔镶嵌法”。

40、巴洛克时期德尔夫特的所谓的“希诺瓦兹里”(中国样式)“中国的形象”。

41、罗可可时期的染织工艺中心是巴黎,方形连续纹、蛇形纹和贝壳纹。

42、伯蒂格尔和切恩豪斯在1708年7月烧制出朱红色瓷质炻器,人称“伯蒂格尔炻器”。在1709年3月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

43、法国塞佛尔瓷窑,“玫瑰色蓬巴杜式”。硬质瓷

44、托马斯·齐彭代尔探索过“中国风格罗可可”的可能性。

45、新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帝国风格”。

46、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玻璃工艺制品在造型上表现出对称、和谐的特征,一般都是同心圆的处理手法,因此,尽管玻璃器皿的造型线变化多样,但其对称的基本形式决定了造型的庄重典雅与和谐统一。

47、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石工艺是在古埃兰都城苏萨遗址发现,现存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碑。

48、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始于弥生时代,即公元前200年左右。

49、“黑顶陶器”是古代埃及的陶工艺制品,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50、《黄金王棺》是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杰作,它是十八王朝时期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

51、古代波斯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翼狮形角杯为代表,而萨珊王朝时期的则以八曲长杯为代表。

52、古代波斯称做“大流克”的是金币

53、“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称爱琴文明。

54、古希腊的《乳形陶杯》是黑纹式的。

55、“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萘人。

56、欧洲中世纪的《象牙袖珍礼拜坛》属哥特风格。

2.《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篇二

一、 外国宪法教学中适当运用视频资料的优点

视频资料具有形象直观、表现力强、信息丰富、细节突出、多维互动, 感染力强等优点。在外国宪法教学中适当运用这一手段,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视频资料表现力强, 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领会抽象理论的深刻内涵, 化难为易。比如教师在讲授“英国国王在英国宪政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时, 如果只是单纯讲述, 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缺乏直接感知, 理解的深度有限。笔者在讲授该问题时, 佐以一段视频资料《英国议会开幕式》 (剪辑后分段播放, 总耗时不到2分钟) , 学生们完全被庄严肃穆的议会开幕式吸引住了。在观看过程中, 学生们发现国王以庄重的语调宣读完治国方略之后就离开了会场 (会议的内容完全与国王无关了) , 马上就能够领会英国国王在英国当代宪政体制中的“统而不治”。这时学生对教师的所讲授的理论就会产生认同和共鸣。

2.视频资料承载了大量信息, 特别是对事件细节再现十分全面, 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并启发学生深入地分析具体问题。 比如在讲授选举制度时, 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 (选民如何了解候选人基本情况?这种了解途径会对选举结果有怎样的影响?四位候选人各自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对投票产生什么影响?两位被访者如何看待选举?如果绝大多数选民跟他们的想法一样, 会带来什么结果?) 然后播放了一段视频《从大选看伊朗式民主》。学生们观看时非常专注, 有的学生还对一些细节专门作了记录。视频播完之后,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纷纷对之前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 最后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归纳。通过这一过程, 学生们对选举程序的关注不再停留在理论表层, 他们对现实社会中的选举现象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自觉地探寻选举制度下的具体问题。

法学的基础是社会现实, 它必须始终关注现实。法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不能与社会现实脱节。因此, 教师在法学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是讲授法学基本理论, 而应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使学生关注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法律现象, 逐渐形成法律思维, 探索法律问题。因此, 视频资料的应用, 可以促成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视频资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声音、文字、图像多元方式再现某一情景, 可以弥补学生背景知识的不足。例如, 教师在讲授“德国战后制定的基本法具有浓厚的人权保护色彩”这个问题时, 不得不对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反人道的行径进行介绍。教师仅仅介绍当时迫害致死的人数、难民营的数量、摧残的手段等, 学生的体会可能不深。毕竟跨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的变迁阻碍了学生们的认知。于是, 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夜与雾——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 再现了当时纳粹的暴行 (扎满电网的集中营、骨瘦如柴被当做垃圾一样抛弃的尸体、冷酷的纳粹军官) , 学生们在静默的氛围中观看着, 有的学生还流下了眼泪。受到影片画面的渲染, 学生们被打动, 深深地体会到对人权、对人的尊严的漠视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由此, 他们对德国基本法之人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 运用视频资料的操作环节

教师要想在《外国宪法》的教学中用好视频资料, 应当在各个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设计和安排, 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视频资料的设计。

教学中播放的视频资料应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不加选择地播放视频资料, 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本人对授课内容先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 教师自身要熟悉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 在某些章节的某些知识点处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视频资料环节。

2.视频资料的获取。

教师获取视频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直接从网上下载;从VCD或DVD光盘中截取视频;自己制作视频。直接从网上下载所需视频资料是最简便、最快捷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遵照教学设计的原理, 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等方面出发来选择教学视频素材。通常能够从一些视频门户网站, 如土豆网、优酷网搜索到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是, 有时候可能搜不到急需的视频,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积累素材。比如, 新闻联播, 凤凰早班车等新闻节目和一些纪实性节目就不少时事新闻或报道涉及外国政要、选举、行政改革、制度变迁。教师可以凭借其职业敏感性记下新闻标题, 以备日后查找。此外, 教师还可以购买一些有关外国宪法的光盘 (涉及某国宪法制定过程、革命过程、社会政治状况的专题片、纪录片, 如《大国崛起》、《日本国宪法诞生》) 。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视频资料, 教师还可以用搜集的图片, 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 或会声会影, 加上旁白和背景音乐, 自己制作视频资料。

3.视频资料的编辑。

如果只需要某个视频资料中的一个片断, 可以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或会声会影对其进行编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对视频资料素材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如剪辑、配音、配乐、字幕, 并制定严密的播放程序。

解决了技术性问题之后, 更重要的是针对视频资料设置问题。教师要通过反复观看视频, 围绕该段视频设计 (结合相关点) 提问, 必要时还要补充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背景材料。这样, 教师才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选用的某段视频资料。对学生而言, 他们在观看时不是无目的的, 而是带着疑问去思考、去探索效果会更好。当然, 能否把视频资料与课程内容很好的整合起来并加以合理的组织甚至巧妙的安排将是对教师最大的考验, 这需要经验的积累, 只有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驾轻就熟。

4.视频资料的播放。

播放视频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一直不开口, 消极地等待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 提醒学生注意某些细节, 对某些难点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 (因为教师对该视频的内容和背景知识已经非常熟稔) 。此间, 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了解视频的效果, 作为下一轮教学设计的参考 (效果好的, 可以继续保留。效果一般或不明显的, 必须进行完善。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最好删除不用) 。

5.视频资料的分析与讨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Stephen D.Brookfield在他的《讨论式教学法》一书中曾列举了讨论式教学的十五个优点。学生们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问答和辩论, 会自然而然走向更高层次的、更广阔的寻求真理之路。因此, 播放完视频资料, 就之前的设问进行讨论, 能够使视频资料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教师可以用课件再次展示之前所设定的提问,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首先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就提问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自由讨论 (耗时3-8分钟, 根据问题的多少、难易程度而预定讨论时间) , 然后归纳总结, 选派代表发言。事实上, 有时学生代表所表达的某一个观点可能引起新的争议和其他同学更多的思考。为了解决问题, 这种争议自然把大家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然而每堂课都有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时间限制, 教师应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几个有内部关联的核心问题。在讨论中, 难免会遇到某些障碍 (如概念的模糊、混乱) , 而影响讨论的进程, 所以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对问题加以讲授性的说明以帮助同学厘清思路。在相互启发以及自我反省中, 学生们的思维会逐渐清晰, 深化对预设问题的认识。在讨论中, 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切不可一味灌输自己的观点。

最后, 教师总结。讨论中不乏错误和缺陷, 教师必须认真地将这些错误和缺陷归纳出来, 加以修正、阐释和完善, 并且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另一方面, 教师的归纳可以将学生们讨论的零散见解有机地整合起来, 形成系统的知识。

三、运用视频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视频资料时除了基本操作的环节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

1.选取视频资料应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教师所选用的视频资料最好是纪实性的资料, 主要使用新闻、记录片, 史料再现, 慎重使用影视资料。前几种资料客观性强, 能够真实地反映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原貌, 比较可靠。影视资料往往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一旦误用, 可能还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

在挑选视频资料时, 还要注意该资料是否新颖, 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如果所选用的资料完全脱离了现实 (某些制度和观念已经随历史的发展而变迁) , 那么就不要使用。因此, 教师应当注意国际风云变幻, 关注国外宪法领域的新气象,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2.不可滥用视频资料。

运用视频资料进行教学, 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 教师仍然要运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可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 就不必借助视频资料, 不要以“播”代“讲”。只有恰如其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外国宪法本身是一门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凭一己之力来收集视频资料, 探索教学方法, 可能效果有限。如果任课教师们能够在网络上分享教学资料、探讨教学方法, 那么视频资料将会发挥更大的功效。

摘要:视频资料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表现力强;信息丰富、细节突出;多维互动、感染力。教学中适当运用视频资料将原本抽象枯燥的讲授变得生动有趣, 对传统教学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教师在外国宪法教学中适当运用视频资料, 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使知识点化难为易, 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视频资料,外国宪法,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龙.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J].中国法学, 1997, (6) :57-61.

[2]吴凡.论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 :55.

[3]吴乐勤.数字化教学资料的获取与再开发[J].教育研究, 2006, (4) :66.

[4] (美) 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 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大学都在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作为从事美术史教学的高校教师,笔者尝试在《外国美术史》这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我系美术学专业的大二本科学生。上课以汉语为主,同时加入英语教学,以保证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为主要目的。

一、开设《外国美术史》双语课程的目的

当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较历史、中文等专业,美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没有完善的教学理论予以支撑,同时缺乏有力的教学措施,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以及行之有效的班级组织形式等问题,所以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里面开设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美术学人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那些有较强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受到市场的青睐,迎合了当今社会的需求。而双语教学便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使用外语使学生理解专业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应用外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决定在本系选择《外国美术史》这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美术学专业大二本科学生。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提出了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二、课程教材的选用

《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在选择合适的教材上需要慎重。有人认为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基本前提。理由是英文原版教材内容新、信息量大、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而且较之中译本减少了内容的失真。但笔者认为英文原版教材虽然很好,却并不适合美术专业的学生。因为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都不是很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差,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英文原版教材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对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课堂上或许还可以尝试使用,而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来说并不实际也不科学。况且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在《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课上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作为主教材,同时选择凌敏和丹尼斯·奥布莱恩编著的《西方艺术史专业英语教程》以及艾红华主编的《美术英语》作为主要的英文参考书。教案和课件的英文内容选自英文参考书,对相关英文材料做一些删改,避免深难字词和复杂句型等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当然笔者这种自编自选教材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容易造成教学上的盲目性和语言表述上的偏差。希望在以后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讲稿,完成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教材。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双语授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利用各种可能的教学手段与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笔者在《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几个班合在一起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从而导致在授课时师生互动太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填鸭式地“教”和学生被动地“学”,很难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多是在专业知识上开拓学生的眼界,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在对《外国美术史》进行双语授课时,应该采用以“学生参与式”的教学为主,并且实施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也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这样也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英语使用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参与式”教学,具体分为教师多媒体授课、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模式。

四、教师多媒体授课

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施教。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用英文解释问题,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备课时,笔者根据专题的不同设计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授课时中英文使用的比例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幻灯影片把板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一一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使用英语而挤占课堂时间从而导致减少信息量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利用投影屏幕和声音显示图形、文字、录像、动画等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只要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英语的介入非但不会弱化专业知识的讲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不可否认,在《外国美术史》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只是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仅凭多媒体的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掌握学生的教学进度。因此,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提问、回答、讨论之类师生间互动的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

五、课前预习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给学生讲授外国美术史,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是等到教师授课过程中再进行知识的第一次吸收,这种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双语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指导他们课前预习,并且提前把课堂涉及的相关英语单词、词组及句子的中文翻译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初步有英语知识的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对英语的调动就快捷、高效得多了。

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e Learning)也叫团队工作(Team Work)。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以4~5人成立研究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整理预习的内容,并制作课件,分工讲授这一专题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语言要求使用英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通过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形成更丰富、深刻的理解。

以上是笔者在《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双语教学的实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任何拔苗助长的期望都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在其开始阶段,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的现有水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当前,就如何运用双语教学上好《外国美术史》这门课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笔者也将继续发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运用英语水平的能力,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更加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曦.《传媒与社会》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及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8,(5):39.

[2]贺瀚.外国美术史双语教学初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1):104.

[3]刘春湘.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8):47.

课题成果:本文系2009年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校级立项课题《外国美术史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4.《外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篇四

2.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巴洛克艺术:①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了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②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立体主义:①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产生于1907年法国。

②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1、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法则和程式。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伦勃朗的《夜巡》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米勒的《拾穗》。

① 1840-1848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② 《拾穗》表现了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以后的麦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③ 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深沉。④ 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⑤ 以普通的劳动者登堂入室,为表现对象。

⑥ 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⑦ 体现了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

二、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① 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② 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与王的肃穆形成强烈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2、威尼斯画派

① 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代表画家乔尔乔内,提香等。②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趋于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人体美的赞颂、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

3.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4.野兽主义

①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

②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1)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任务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

(3)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2、罗丹的《思想者》

(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

(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展示给人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

二、名词解释)

1、岩画 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2、洛可可艺术 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3、巡回画派 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4、新印象派 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1、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2、简述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

(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祭坛画 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的祭坛。其画像明显受当时神权统治、宗教秩序的制约,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的形象刻画规范,充斥着禁欲主义的味道。

2、浮世绘 :日本德川时代的一种木板风俗画。“浮世”即现世之意。题材多为民间风俗、人物、风景等,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画面造型简练,色彩明艳,衬托简单的背景,富有装饰效果。代表画家有葛市北斋、铃木春信等。

3、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流行于4-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其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内部装饰得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要艺术特征。著名建筑有圣菲索亚教堂等。

三、简答题(20分)

1、古代罗马美术有哪些特点? 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2)在表现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3)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4)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

(5)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2、简述非洲黑人木雕的风格特征。

1)写实的。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或祖先雕像,则与统治者的面具和雕像一样,力求逼真笃实

(2)程式化的。制作抽象的偶像。凶像的面具或宗教用的形象,变形与夸张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大卫的《马拉之死》

1)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表现女性的肉感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

(2)以崇敬的心情表现了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

(3)构图简洁单纯,人物造型追求纪念碑雕像效果,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马拉的形象。

(4)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是画家一生中意义最大的肖像性历史画。

2、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2、(1)本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法西斯疯狂轰炸的悲惨背景。

(3)采用古典的三角形构图,以黑白相间造成强烈对比。大量运用夸张、变形及象征手法,深化了悲剧的主题。

(4)作品似沉默的宣言,宣告了法西斯的罪行,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人民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二、名词解释(20分)

1、罗马凯旋门 罗马一种纪念性建筑。通常设在凯旋队伍经过的道路上。用以纪念重要人物或事迹。其由拱门相连两个墩子,拱上为顶部,作为雕像的基座并刻有铭文。著名代表有君士坦丁凯旋门等。

2、阿旃陀石窟 位于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共29洞。内部壁画可分为三期。内容有佛的生平故事、社会生活、宫廷景象、山林田舍、战争场面等。其艺术风格除以印度民族传统为主外,还有来自波斯、中国的影响。

3、圣像画 特指欧洲中世纪绘制于板上的基督教神明和圣徒的画像。题材受到教义的严格束缚和程式化规定。多以蛋彩形式画成。画中形象冷漠而呆滞,缺少生活气息和世俗风韵。

4、拉斐尔前派 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该派受罗斯金文艺观的影响,崇尚浑厚、扎实的写实画风,厌弃浅薄的实用主义艺术时尚,注重油画的精神内涵和中古时期的情调。作品多有一种感伤和富于神秘意味的风韵。代表画家有罗塞蒂、米莱斯等。

三、简答题1、17世纪荷兰绘画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的需要,油画逐渐普及到中、小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中去,并成为一种商品大量进入市场。故小幅而制作精致的油画日益流行,从而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荷兰小画派。”

(2)随着绘画服务对象的改变,作品的题材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肖像画、风俗画得到很大发展。风景画、景物画也很发达。为适应市场需要,绘画体裁出现首次分工,且得到全面发展。

2、19世纪法国美术先后产生了哪些重要流派,各有何突出特色?

(1)新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重素描、轻色彩。(2)浪漫主义。强调感性、重色彩、轻素描。

(3)现实主义。注重写实,热爱自然,渴望即刻可及的现实。(4)印象主义。强调光色效果,追求瞬间印象。

(5)新印象主义。按色彩分割理论,以“色点”的形呈现于画面上。(6)后印象主义。重视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列宾的《伏尔加纤夫》(1)19世纪下半叶俄国美术在革命民主主义者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主流。

(2)以狭长的横幅展现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的形象。

(3)人物性格高度典型化,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炎热干燥的气候更加重了这组拉纤人物的悲剧性。

(4)反映了深刻的民族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莫奈的《日出·印象》

1)19世纪下半叶科学尤其光学的进步,促使许多青年画家在油画新表现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2)描绘了法国了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3)表现了强烈的光色变化与空气感。笔触丰富、生动。

5.外国美术史总结 篇五

1、旧时器美术 法—拉斯科洞窟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2、古埃及美术:奴隶制专制,为法老和贵族服务

作用: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

3、古希腊美术:荷马时期

古风时期——建筑(围柱式)两种基本建筑形式(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古典时期【皮弗格拉斯、米隆、菲狄亚斯(雕刻家)】

希腊化时期

4、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区别

罗马人征服希腊,希腊文化征服罗马。希腊文化对罗马产生重大影响,但因社会环境与氏族的不同,罗马美术也有自身的不同之处。

区别:希腊——富有想象、浪漫主义、带幻想成分、风格单纯、主要用于敬神、雕刻强调共性和民族精神

罗马——写实、叙事性、风格多样(受伊特鲁里亚美术影响,又受希腊、埃及、两河地区文化的影响)。为帝王歌功颂德,满足贵族的奢侈生活,雕刻要求是个性鲜明的肖像。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型精致的。罗马艺术的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5、罗马美术:五个建筑样式——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

万神殿是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

6、拜占庭美术(反偶像运动):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教会领袖,象征神的意志。拜占庭的神像必须要在天神与君王之间取得统一,皇帝有权干涉教会,不让教会利用神像过分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就引出了反偶像运动。皇帝和东方行省的人民支持反偶像,认为偶像会让宗教变为迷信,主张将宗教艺术变为抽象的象征,以植物或动物象征宗教人物。僧侣和西方行省的人民赞成偶像崇拜。此争论在教理方面牵扯到耶稣、人性与神性间的双重关系。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根本问题在于政教双方对权利的争夺。

7、罗马式美术

特点:教堂有封建城堡特点,墙厚窗小,距地面高,教堂前常有碉堡式的塔楼,后来固定在西面正门的两侧,成为标志。

真正风格形成:杜勒姆教堂(英国)举例:圣塞尔南大教堂(法)、圣基列阿达教堂(德)、比萨教堂(意)

8、哥特式美术

特点:轻盈、纤细的结构,窗户尺寸大大增加,空前规模运用彩色玻璃,圣德尼教堂平面遵循了带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后堂回廊式型制。宽敞、开放、充满各色光线。

举例: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

9、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美术

代表人物:布拉曼特(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建筑师)、多纳太罗(雕塑家)、马萨乔(画家)。

弗罗伦萨画派:马萨乔、佛拉·安基利科、菲利浦·利皮、巴奥洛·乌切洛、卡斯坦洛、桑德罗·波提切利。

10、什么是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在色彩上大胆创新,使画作更生动明快,人物背景风景比例更大。乔尔乔内作品:《沉睡的维纳斯》、《暴风雨》等;提香作品:大型

壁画《圣母升天》、《欧罗巴被劫》、《达娜厄》等。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产生很大影响。

11、什么是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Florence School)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的,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不同风格。

12、威尼斯画派与佛罗伦萨画派的比较:威尼斯——重色彩,构图开放,商人赞助,题材世俗化。反映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佛罗伦萨——重素描造型, 如米开朗基罗塑造的人物形象坚实儿有力,充满动感。构图清晰、分明,教会、贵族赞助,以宗教为题材。佛罗伦萨画派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

13、样式主义

历史条件:样式主义是16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风格,后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主要流行于16世纪20时代至16世纪末。“样式”指形式和风格以及生活风度。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模仿,但只追求形式而丧失了其精神性。

16世纪的意大利正处于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危机之中。社会动荡使人们看不到希望,陷入精神困境,已没有文艺复兴时代自信的创新精神。于是样式主义的创新也就失去了科学、实验的理性动力,更多地是源于对文艺复兴艺术的记忆和沉思,专注于对精神世界的表达,试图要走出心灵的困境。

风格特点:样式主义艺术特点是技巧十分精湛,但追求的是奇异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样式主义往往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喜欢表现裸体,人体比例常常是夸张变形的。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迷恋于使用透视法。色彩往往也像画面内容一样光怪陆离,更多地是表现情绪而非真实的自然。主题有时晦涩难懂,只有内行的观众才能看懂。

代表人物:J·da·蓬托尔莫《约瑟在埃及》、F·索罗《摩西与杰特罗的女儿》、帕尔米贾尼洛《长颈圣母》、F·萨尔维亚蒂《加纳的婚礼》

14、16世纪下半期的西班牙宫廷绘画

格列柯(西班牙样式主义):希腊人,前往西班牙旧都与贵族们一起。

前期作品人物没有太多变形、气氛宁静、色彩典雅、明快。代表《圣母升天》。第二件重要作品《掠夺圣袍》:构图饱满,人物众多,呈现出骚动气氛。《崇拜基督》(又名《腓力二世之梦》):充满了主观和幻觉色彩,受到国王赏识。

15、什么是学院派美术: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最著名的学院之一是博洛尼亚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美术学院制定了艺术的规范,并成体系地教授给学生,使古典主义艺术成为艺术的“正统”,成为一种可以习惯的规范。

其他学院派代表人物:格·列尼、圭尔奇诺、多明尼基诺、乔凡尼·朗弗朗可。

16、卡拉瓦乔主义——现实主义:在当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17、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的意大利,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与中欧,已开始衰落。其产生与反宗教改革有关,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教会是其强有力的支柱。特点:豪华(因服务对象为上层人物和贵族)、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富有激情性、具有运动感、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

18、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代表作品:《圣德丽莎的幻觉》、《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建筑:祭坛。

19、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贾科莫·德拉·波尔塔/贾科莫·巴罗齐达·维诺拉)、罗马圣玛利亚·德拉·芭奇教堂(皮耶特罗·贝列提尼·达·科尔多纳)、圣卡罗教堂(弗

兰西斯科·波罗米尼)

20、鲁本斯(彼得·保尔·鲁本斯):生于德国,曾从事亚当·凡·诺尔特学习绘画。21岁出师,意大利时期是其思想和艺术上成长的重要时期,学院派美术卡拉瓦乔的写实主义艺术和巴洛克艺术都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各流派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代表作品:《最后的审判》、《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阿玛戎之战》、《亚马逊之战》、《对镜梳妆的维纳斯》、《三美神》。

21、凡·代克:其肖像画独树一帜,10岁开始师从亨得里克·凡·巴仑。1617年做了鲁本斯的自由合作者与助手,1618年成为画师,21岁在安特卫普成名。1621年去意大利,研究威尼斯画派,学习博洛尼亚学院派艺术。1627年成为宫廷画家。主要成就表现在肖像画——画面色彩亮丽,洋溢着优雅豪华的贵族气派。人物形象确实沉静内省的。1632年,到了英国,任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查理一世行猎像》、《查理一世骑马像》、《查理一世的三个子女》。

22、约丹斯:1621年被选为画家公会的会长,创作过许多神话和宗教题材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教会、国王、贵族的订件,是面向上层社会的。这些画作笔法自由流畅,色彩鲜艳绚丽,画面气氛热烈,激荡着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巴洛克艺术风格。《豆王节欢宴》、《萨提尔在农家做客》、《丰收》、《牧神潘与绪任克斯》。

23、荷兰美术

伦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丹娜埃》、《有石桥的风景》、《母亲肖像》、《卖灭鼠药的人》

哥拉尔德·特鲍赫 《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一个男孩给狗抓跳蚤》 皮特·德·霍赫 《餐具室》、《中庭》、《一个荷兰家庭的庭院》

约翰内斯·维米尔 《德尔夫特风景》、《小巷》、《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6.外国美术史2 篇六

丢勒:油画家、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理论方面也有著作。版画作品《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神哲罗姆》《忧郁1》。简答题:

一,艺术成就:

1,作为一个印刷刊物的木刻作者早负盛名,他使版画脱离了依赖色彩的老套,具有了新意。

2,他创作了不少素描速写和景色迷人色彩明亮的色彩作品。

3,在铜版画方面他采用细腻而重复的线条来表现阴影以取代当时惯用的僵硬的直线形式。

4,第一个用腐蚀的铜板做出版画的画家。

5,研究人体素描,写成《比理论》。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其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它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玖起一场崇尚科学、发展出希腊文化探索自然真谛的热潮,其中心点是怀疑与批判神学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要求解放思想,动摇宗教戒律的禁锢,主张个性自由。

特点:

1,美术的内容、形式和题材上是人文主义披着宗教外衣。

2,雕塑脱离建筑具有了人的个性,成为区别于中世纪的最大特征。

3,绘画上有了透视法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架上绘画以产生,壁画空前繁荣。

4,肖像画兴起。

三,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1,具有豪华的特色。

2,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富有基情性,反映作者内心世界。

4,具有运动感。

5,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

6,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四,新古典主义绘画特征: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古典主义绘画被称为法国新古典主义,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宣扬历史题材,其目的在于鼓舞人民向古代英雄那样起来斗争革命,因而人们称具有着类思想主题的绘画为新古典主义绘画,新古典主义绘画创造了一种崇高悲壮英武勇敢的美。五,浪漫主义特征:

19世纪2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的反对者的姿态出现于画坛,其特点是:

1,注重以现实事物为题材,强调人的基情与理想,追求张扬个性精神而解放思想。

2,强调情感与幻想,不重理性,个性重于共性,色彩重于素描。

在绘画形式上的特征: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并进,强调大胆强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彩和流畅激动的笔触,摒弃学院派的僵化教条与呆板模式。六,现代主义:

所谓现代美术,指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观念截然不同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是19世纪末欧洲艺术变革潮流的延续,他反对古典宗派和历史传统,以满足工业革命以来变化异常激烈的社会和文化要求。七,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特征:

1,与古典主义相比它有时代性——主张创造时代的艺术,直接刻画当代风貌和各阶层人物,描绘社会现状及思想意识。

2,与浪漫主义相比具有真实性——反对过分幻想和主观臆断,主张实地观察客观描绘画家所看到的社会现实,不管美的还是丑的。

3,法国19世纪艺术家主张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批判,赞美自然抠歌劳动,崇尚淳朴,粗糙普通劳动者形象。八,巴比松画派:

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于法国,在巴比松创作大量描绘自然的风景画,形成了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以大自然为师,以风景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法国风景画派。九,立体主义:

是具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亮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和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据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时间的连续性。

7.外国工艺美术史习题 篇七

第一章

1、古埃及金字塔所体现的设计美学思想。

2、古埃及的宗教思想对设计的影响。

第二章

1、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思想

第三章

1、伊朗工艺美术造型中体现的伊斯兰文化。

2、古印度工艺美术与佛教的关系。

第四章

1、地中海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五章

1、古希腊的工艺美术特点

2、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工艺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3、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工艺美术特点。

第六章

1、分析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与中国工艺美术的相似性。

2、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3、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七章

1、简述巴罗克风格

2、简述洛可克风格

第八章

1、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工艺美术特点。

8.外国工艺美术史读书报告 篇八

姓名 沈正阳 学号 3110103281 指导教师 胡小军

年级与专业 材料1104 所在学院 材料与科学系

《外国工艺美术史》一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文明的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每一章讲述一个地区或一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史,每章又有数个小节,分别讲述不同种类或者该地区不同文明的工艺美术细节。让读者广泛的了解了外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

读完《外国工艺美术史》,我对于书中所涉及的工艺美术材料的发展很感兴趣。工艺美术根据材料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工艺:石工艺、玉石工艺、骨牙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木工艺、染织工艺、漆工艺。

而大多数文明的工艺美术史发展都会有石工艺、陶工艺以及金属工艺的出现,此外受到环境因素、民族因素、科技因素以及时代因素等的诸多影响,也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工艺形式。反过来,这些工艺形式也反映了当地文明发展时的环境、民族等因素。

石头作为使用最便利最长久的材料,自旧石器时代起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的文明均经历过使用石头作为工艺材料的时代。同时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一些石工艺产品通常诞生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比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等。一些比较知名的石工艺产品有《复活节岛石像》、《阿兹特克历法石》、《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化妆石板》等等。

石工艺以外另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工艺是陶工艺。陶工艺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此时期彩陶以黑红白为主,时而有黄紫色,一般为双色或三色。彩陶颜色主要由当地的陶土颜色决定,比如尼罗河流域土质呈黑色,故古埃及陶器主要为黑陶。陶工艺制作简单、用途广泛故而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瓷工艺是陶工艺的进阶工艺,会此工艺的文明比较少,除华夏文明以外,比较有名的古伊斯兰和古代日本的瓷工艺技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中国陶瓷的仰慕和模仿。

金属工艺是除了陶工艺和石工艺以外另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工艺形式。根据所有材料的不同,更有青铜工艺、银器工艺、黄金工艺等分类。青铜工艺和黄金工艺在大多数文明中均有极具考古艺术价值的工艺品,比如古代两河流域的《萨尔贡一世铜像》。而古埃及的黄金工艺是较为有名的,以《图坦卡蒙的黄金王棺》为代表的一系列黄金工艺品体现了古埃及人登峰造极的黄金工艺技术。现代熟知的黄金工艺技术,当时的埃及人均有所尝试。古罗马共和末期的银器工艺是古罗马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技术之一,此外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银器工艺也是十分的优雅细腻、华美精致并带有显著古典主义色彩的风格特征。

古罗马知名的工艺还有和银器工艺同时期的玉石工艺,其材质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红玉髓、缠丝玛瑙、紫水晶等。古罗马人喜爱佩戴各种玉石佩饰及护身符,也常将玉石工艺品作为金银器、家具、日用品、武器防具等器具上的装饰。其中玉石浮雕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比较知名的有《奥古斯都的玉佩》和《法兰西大玛瑙浮雕》等。

木器作为人类最早利用自然材料加工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虽然具有广泛性,但是由于木器的保存不易,易腐烂的特性使它的发展情况很难说明,也使得我们很难系统的研究大多数文明的木工艺。古埃及由于其地理环境比较炎热干旱,木制品的保存较其他地方好,也比较容易研究当时的木工艺。其木器主要用于装饰器具和家具两个方面。

牙骨工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时主要用于武器和饰品的制造。当金属工艺开始广泛应用,牙骨工艺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象牙工艺则由于象牙的体积庞大,取得不易,作为一种贵重艺术品工艺保留了下来。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但大多是宫廷与教会用具,作为宗教器物的装饰。

玻璃工艺最早诞生于古埃及,后经阿拉伯人传播于世界各地。古埃及、古罗马以及古伊斯兰是工艺美术史上三个比较有名的玻璃工艺产地。古埃及的玻璃工艺所用的是原始状态的不透明玻璃,之后出现的着色技术使当时的玻璃具有了各种色彩。睡莲纹玻璃杯是古埃及时期典型的玻璃制品。古罗马的玻璃工艺继承至埃及,但是与古埃及不同的是,古罗马的玻璃已经有了透明的性质。当时玻璃的制法采用的是热熔马赛克法和充气法,而装饰手法则分为线条表示纹饰和景泰蓝工艺图案。伊斯兰的玻璃工艺是从罗马及波斯的玻璃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以精致豪华和质地优良著称于世,尤其反映在大量的玻璃灯具上,多为清真寺的专用油灯,此外玻璃餐饮具特别是玻璃杯具在当时也是十分流行的。

阿拉伯神话中常有乘坐飞毯的人们,这和当时伊斯兰的染织工艺发达是分不开的。伊斯兰的染织工艺可分为丝织工艺和织毯工艺。伊斯兰的丝绸制品具有其独特的特性,既反映了欧洲和中国二者的影响,同时又不时地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除伊斯兰以外,古代美洲和日本的染织工艺也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古代美洲的染织工艺,在世界染织工艺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纳斯卡文化的染织品被誉为“世界纺织品的奇迹”,《鸟兽神像纹披肩》是其中的优秀范例。

漆工艺是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自绳纹时代前期日本就已经开始使用漆器。飞鸟时代的《玉虫橱子》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漆工艺品。日本的漆工艺历经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桃山、江户五个时代的发展变革,其价值终于被世人认可。

《外国工艺美术史》一书中提到的工艺美术类型主要便是以上几个。工艺美术发展史,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和获得智慧的历史,也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中,人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创造意识,而且也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把握能力和加工技术,这种周而复始的创造经过长期的积淀,最终导致了世界各民族独特工艺文化风格的形成,进而形成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璀璨文明。

工艺美术是与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联的,特别是环境、宗教、民族和科技等因素。尼罗河的浩瀚使古埃及工艺美术作品带着一种古朴与大气;材料资源丰富令古希腊的陶工艺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因为伊斯兰教的教义,几何图案在伊斯兰的工艺美术品中随处可见;因为社会的奢华风气,银制品才为古罗马人所追捧与喜爱;岛国的封闭环境使得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总带有超然而肃穆的属性;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的宗教色彩来源于基督教的禁锢;由于资本主义的解放,反传统在罗可可工艺美术中表现得无以复加„„

上一篇:办公室秘书述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放弃申请声明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