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6篇)
1.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 篇一
这节课是对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理解和运用这个性质进行简便运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在上节课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感受到简便运算带来的好处,本节课中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所以在教学时,要着重体现出学生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本课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和班内交流两种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探索出如何简便计算的过程,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必要的点拨和提升。可是在课堂反馈时,发现学生会把本节课的内容与上节课的加法结合律混淆,因为这两种都需要在算式后面打上小括号,减法的运算性质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而加法结合律也是需要把两个数用括号相加,利用这个孩子的犯错,我就着重强调了两个运算符号的不同点,先观察,再计算,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
从本课整体来说,环节比较清晰,学生们对帮帮忙的导入环节很感兴趣,都踊跃的举手参与,但对小组交流展示环节处理得不够好,学生的积极性还未充分的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例题: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买东西,我先请一名同学说出了他的解题思路,学生知道先算出买东西用了的总价格,再用自己的钱减去用了的钱,就是剩下的钱,学生独立列式再小组交流时,思维就会很局限,基本上都用了同一种方法,而只有个别同学用了连续减去两个数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列出算式300―(62+38),并且知道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62+38=100,300―100=200。最后我将两种做法展现出来时,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追问,得出两种算式他们的答案是相等的,说明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比较大家都喜欢第2种做法,提问为什么可以要计算62+38呢?学生都能统一回答可以凑成100,整百数再加一个数就简便了。这样对比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进行简便计算是运用运算律的结果,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运算律的价值所在。
对减法的运算性质学生是理解了,但在练习题中却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267―54―46=267―(54―46),这种错误是比较普遍的,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处理还是会混淆,所以练习时一定要着重强调。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但就是在怎样运用简便计算时掌握的不是很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尤其是对运算律的逆向运用。所以在下节课中还需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简便计算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简便意识的培养,学生缺少的是简便意识,精选题目,体现出简便的优势。
总之,通过这节亮相课的.展示,让我有了这些新的体会与收获,我将用这些成长的点滴一步步的走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做一个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越学简单,越学越轻松的老师。
2.减法的性质教案 篇二
教案
班级:12级初英1班 姓名:张雅倩 学号:1218136301
《减数的性质》教案
预习自学,明确目标(环节一)
(一)课前预习: 有位同学在读百科全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呢? 学生演板。列出不同解答方法(二)学生生汇报解题思路:
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两部分的两种思路。让学生比较几种方法,思考哪种方法最简便
巩固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1)85-8-2(2)126-70-26 85–(8+2)126 – 26 – 70 学生演板。每人算一个算式,可请你的同桌来计算另一个算式。2.认真看一看上面的两组题的算法。想一想:
(1)看看,比比都是怎样计算的,上下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由第一组的上下两题可以得出:(出示ppt)85-8-2 ○ 85-(8+2)(○内填 >,<或=号)(3)你会用喜欢的符号语言表示吗? 如:a-b-c =(4)你会用数学语言叙述出这种计算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 ____ 两个数,等于一个数_____ 这两个数的_____。
3,由第二组的上下两题得出:(出示ppt)
126-70-26 ○126 – 26 – 70 你会用你喜欢的符号语言表示吗? 如:a-b-c = 用数学语言叙述出这种计算规律。
一个数连续_____ 两个数,可以_____ 两个减数的位置,先_____ 第二个减数,再_____
4,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生汇报解题思路:
从整体中去掉两个部分的和或依次去掉两部分的两种思路。围绕两个算式的关系来分类 学生分类情况:
1、将有括号的分为一类,没有括号的分为一类。
2、将算式相等的归为一类。(有、无括号、是否相等)将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用“ =”连接起来。从结果说是相等,从意义说是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两部分求部分,但思路不相同。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环节二):(出示ppt)
(一)相同点:
1、两个算式中的的三个数都相同,结果相等,顺序也相同;
2、都是从同一个数中去减;
3、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二)不同点:
1、运算顺序不同;
2、左式没有括号,右式有括号;
3、左式是两个减法,右式一减一加;
4、左式是从一个数中分别减去后两个数,右式是从这个数中减去的是这两个数的和。
(三)学生描述算式的意思:
一句话表达: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这两个数;(连续)
字母表示:a-(b+c)=a-b-c„„
读一读这个规律。结合算式说说自己的理解。(1)85-8-2(2)126-70-26 引导学生说: 能凑整。从数字上看出来的。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整百数,减起来好算一些了。
反馈评价总结归纳(环节三)
课堂小结。
1、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问:减法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
3.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 篇三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1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小结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4.《6和7的加减法》参考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编排,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6和7的加减法” 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了6、7的顺序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经验。
由于学生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然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在练习中还应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1.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在具体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进行计算。
/ 5
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1、算一算。
2+1= 5-4= 3+1= 0+2= 4-1= 2+3= 3-0= 4-2=
2、填一填。
(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为后面6、7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
1、教学5+1和1+5。
(1)课件出示小棒图:左面5根小棒,右面1根小棒。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左向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6?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2)请同学们再从右向左看,想一想,你能用另外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6,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和5组成6,所以1+5=6。)
(3)比较: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棒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1;从右向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 5
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7-1和7-6。(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7个小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列式:7-1=6。
提问:如果我们从右向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7-6=1。
(2)计算7-1时,怎样想最快?(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1=6。)7-6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7可以分成6和1,所以7-6=1。)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左边的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摆小棒和摆图片两幅直观图,根据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很自然得到5+1=6、1+5=6和7-1=6、7-6=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3、教学4+2、2+4、6-2和6-4。
(1)课件出示小花图:左边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 5
列式:4+2=6 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列式:2+4=6(2)比较4+2=6和2+4=6。
教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怎样想2+4等于几呢?(从6的组成讲解。)
(3)教师:如果去掉2朵小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2=4。
现在,老师去掉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4=2。
(4)比较:6-2和6-4。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
(5)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用同样小花学具得出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四)巩固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分别用6根和7根小棒自由摆图形,说出图意,然后写出算式。
()+()=6 6-()=()()+()=7 7-()=()
2、指导写算式。
(1)教师出示写有算式的田字格黑板,边演示边讲解:每一个数占一个,加号、减号也要各占一格;加号的横要与横中线重合,加号的竖要与竖中线重合;等号的横要分别写在横中线的两边,要平。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五)生活中的数。
教师:同学们,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非常大。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1)通过课件,指导学生了解教材46页的“生活中的数”。
/ 5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巩固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学生通过学习,感到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也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而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5.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 篇五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2:掌握四条法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三条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简便运算。
2:初步领会有理数的两种方法(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平方表、立方表的查法)的作用。
3:进一步体验有理数的一个规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定)。
(三、)德育目标:1: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做必有理、答必正确”的良好思维习惯。
2:增进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重、难点:重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熟练地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难点是绝对值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概念的系统化
负数的概念:初一学生由于受小学算术数的影响,容易遗漏负数,因此,准备以下判断题: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5,则这个数是5。
若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的本身,则这个数是1。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2 。
若一个的立方等于它的本身 ,则这个数是0 或1 。
数“0”的性质: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给出下面的问题: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__。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__。
正整数次幂是它本身的数是__。
不为0 的任何有理数的0次幂是__。
0与任何有理数相乘都得__。
运算律的应用:正确运用运算律可以使有理数计算简便。
把正、负数结合在一起;
把互为相反数结合在一起;
把同分母分数结合在一起;
把能凑整、凑0 的两个数结合在一起。
最容易出错的两个重要性质:绝对值和平方,可以提出以下例题:
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什么数?
有理数的平方总是什么数?
若(a-1)2+(b+2)2=0,则a=__,b=__。
若|a-b|+|b-3|=0,则______。
(5)|3-π|+|4Cπ|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__。
(6)已知:|x|=3,|y|=2,且xy<0,则x+y=__________。
(7)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
a0b
化简a+|a+b|-|bCa|=___________。
(8)如果|xC3|=0,那么x=___________。
四、典型示例,科学归纳.
6.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 篇六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法:
创设情境、归纳整理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1.学生回想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及其推导过程。先在组内说一说性质,再独立举例说明怎样得到这些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讨论)0.1= 0.10 = 0.100 ↓ ↓ ↓ 1/10=10/100=100/1000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是一致的。
3.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的应用。(同桌合作举例说明应用了什么性质解决了什么问题)
/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改写小数。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1.填空:
(1)把6.1扩大()倍得到61。把1.75扩大100倍得(),把40缩小()倍得到0.04,把38缩小()得到0.038。
(2)将039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01而大小不变的数是(),这是根据()来改写的。
(3)如果给2/9 的分子加上4,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4,分子与分母的比是3:5,这个分数是(),约分后得()。
(5)把2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和糖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6)把0.8:3/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2.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5=()/12=4/()30/36=()/18=5/()3.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7/12○3/36 12/18○2/5 3/4○9/15 7/8○55/56 4.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可以去掉? 0.80 0.503200 300.2000 5.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进行改写。原数 0.4 4 4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多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能简单地归纳一下这些知识吗?
【减法的运算性质参考教案一】推荐阅读: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07-05
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题11-04
对数运算性质教案08-09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案09-04
一年级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07-09
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07-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09-03
与数学运算的教案09-1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参考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