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2024-10-31

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精选8篇)

1.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一

文章标题: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技先导理念,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改革和建设的推动方式,由传统的人力、物力投入,向依靠科技的指引和科技的投入来推动一切工作。海关是我国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海关改革和建设全局,不断依靠

科技创新和完善海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整合海关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建设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秩序,推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海关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先导理念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海关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联系海关工作的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用科学的技术去设计工作目标的实现途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海关管理思想和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必须适应科技的发展,冲破妨碍科技发展的思想,革除影响科技发展的体制弊端,为实现科技发展铺平道路。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正发生全面渗透,科技发展在各领域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甚至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上层建筑的调整。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管理方式必须随着科技进步而变革。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以科技支撑建设电子海关、服务型机关。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全面实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海关总署提出要到2010年,把我国海关建设成为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这样的海关,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来规划和引导我们的海关管理制度建设。科技既为海关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平台,同时也已成为海关制度性结构的核心部分。

科技已经成为海关工作的基础和先导

“十五”期间,我关努力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不断依靠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推动了海关管理手段的变革,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5年中监管货值和税收连年大幅增长,2005年与2000年相比,监管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了2.42倍、1.35倍,是我关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一,科技支撑了海关内部监督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新一届党组总结我关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对制度建设加以物化,用科学化的手段提升制度建设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海关管理和执法内部监督制约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实现内部管理根本性变革的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关已经建立了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职能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海关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实时控制和量化评估的关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第二,科技提高了海关管理效能。牟新生署长在全国第五次全国海关科技大会上全面总结了科技在改变海关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电子海关”建设实现了升级换代,从H883到H2000的切换,开发应用了一大批通关应用项目,增强了海关执法的统一性、规范性,从整体上提高了海关监管效能;“电子口岸”的建设增强了口岸执法能力和提高了通关效率,例如,浙江省的“电子口岸”用户只要登录“浙江电子口岸”门户网站,输入一个提运单号后即可查询到通关和物流状态的信息,方便了企业经营决策。萧山机场空港大通关建设将进出口报关推向了高速通关时代。目前,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原先的22小时缩短至10小时以内,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原先的84小时缩短至7小时以内,最快通关时间为2.5小时。

第三,科技促进了海关队伍的全面建设。科技的广泛应用,使海关队伍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程式化、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已全面融入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关缉私部门依托海关行政执法办案内控系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关区业务内部监控体系,加强了队伍廉政建设。通过规范通关作业流程,实现风险布控、审单作业、物流监控、职能管理、执法监督五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海关执法的负面影响。通过开展对业务执法数据的监督监控,加强了队伍廉政建设。

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

“十一五”是全面实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海关工作仍将面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的形势。海关工作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从科技的系统建设向科技的能力建设战略转移,从依靠人力物力投入为主向以科技引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创新为主转变。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科技先导”的方向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科技先导”

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应立足海关改革和发展大局,主动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增强科技在征税监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领导首先要带头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通过专家辅助决策和科技手段,丰富决策思维内容,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驾驭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探索建立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评价

考核机制,不断改进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关注科技在引导关区改革和发展中的需求,保障科技经费,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重点提高科技资源投入的效率和效益。

———创新科技应用的思路,发挥科技在海关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科技对各种管理要素的深入渗透和决定作用,改变了传统管理的观念和做法,直接影响了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目标实现的效率。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在确定了组织目标后,首先应考虑组织制度的安排和作业流程的设计,而科技仅仅作为制度和流程实现的工具。科技先导理念则要求在组织目标确定之后,必须首先考虑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然后按照这些科学技术的要求来规划和设计组织制度和流程,并通过科技来丰富目标体系,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和科学化。科技先导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确立科技优于其他管理要素,用增加科技投入或者利用科技创新来改革传统的制度和机制,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这对缓解当前海关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化整合,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系统综合效能

统筹规划科技应用项目,加强科技与海关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海关把关服务能力。一是要优化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重点抓好科技基础设施和各类应用系统的优化整合,合并功能重复、运行环境相近的应用项目,清理和停用长期不用的应用项目以节省运行资源。

二是统筹规划新建应用项目。海关业务是一个整体,各类业务之间联系紧密,必须高度重视业务需求和科技应用的统筹规划。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按照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要求,实现内部控制一体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发应用风险监控平台,进一步推动风险管理的实体运作;充分发挥海关减免税后续管理系统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系统的功能,促进保税物流监管改革,巩固综合治税大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和虚拟审单中心的建立,提高执法统一性,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推广中国电子口岸应用项目,把浙江电子口岸建设成为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实现与上海、宁波等电子口岸互联互通,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努力实现电子口岸建设目标。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实现科技先导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确保关区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以准军事化队伍建设为契机,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湛、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关区科技人才队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考虑科技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组织全体关警员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营造追求卓越、团结协作、宽容失败、合作共赢的创新工作氛围。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条件,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困难。完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正确利用奖励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关区培养一批科技专家和尖子能手,发挥他们在重大项目带头攻关与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

科技先导理念来源于海关实践,是对海关科技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是一种具体的、经过实践历练与证实的价值取向。随着海关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现代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杭州海关的科技工作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海关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技先导理念来思考与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海关管理体系。

《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来源于,欢迎阅读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2.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二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探索中也有挫折。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基本经济制度上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加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身难以克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此时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兴起,世界各国抓住机会,经济迅速崛起。面对困境和压力,邓小平指出:“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更加清晰而宽广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列宁说得好: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继承和发展了在中国第一次革命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改革开放实践上迈出的一个个重大步伐。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开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手段,需坚持不断的实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尽头。

二、改革开放是建设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

1、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现代化

改革开放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的转换,成为中国制度现代化的历史诉求和理论逻辑。中国现代化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从革命到建设、从计划到市场、从贫困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国的改革丌放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探索、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也是制度生存的方式。开放是体制变迁的历史发展,开放也是制度创新的时代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是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需要放开搞活,开放即放开,放开即解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世界

改革开放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改革开放是解决一系列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的法宝,必须面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开放的国际背景下,运用改革的办法,主动的解决国内问题。改革开放是分析世界发展趋势后得出的重要结论。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增加了改革丌放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为它一方面使国际之间的竞争转到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从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成为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国际上站得住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争取一个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条件。二是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改革开放变得更为迫切。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关联性空前强化,使得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要求我们具有吸收当代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中国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将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以及兼顾本国和国际社会利益来实现发展,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并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推动我们面向未来

改革开放要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尤其是发展解决生产力的矛盾,但这个矛盾是社会主义制度总体和谐下的局部矛盾,只能用改革的而非革命的手段来协调和理顺一切关系。改革开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法宝。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是旧的体制,任务是对僵化的传统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代之以充满活力的新体制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是通过体制革命达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体制革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改革开放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革各种具体体制;改革开放不但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4、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

改革开放是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赢得主动,抓住机遇的根本法宝。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支持并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使全党从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屮,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建设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宝胡锦涛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判断,其深刻意义在于指明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说到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的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还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还强调“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从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体制的重新构建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深刻性和广泛性改变来说,改革是有深度的革命性变革,是屮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中国注人极大的生机活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历经近三十年的改革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体制,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化,同时促进了屮国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外在动力

邓小平在思考和指导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对外开放。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列宁对外开放思想,鲜明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困落后,就必须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早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邓小平就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个条件过去没有,后来有了,但一段时期没有利用,现在应该利用起来。”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改革开放面临时代压力亦是发展趋势

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压力。

新时期对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时期,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制度不够成熟。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屮国化;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丌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强调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该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本质要求。

3.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力商品分配制度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大经济成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劳动力市场,就必须要对不同经济成分下劳动力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确认,才能正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性质分析

1.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现阶段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包括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和合资企业以及个体经济。在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从事劳动的劳动力从总体和主要方面来看可以称之为商品。但是必须看到,这里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劳动者们虽然受本国企业主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但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在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劳动的劳动者,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他们对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仍享有一份所有权。第三,在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劳动的劳动者,都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国家的主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个体经济中的劳动力不具有商品属性,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劳动力从总体上看可以称作商品,但具有一些非商品因素,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劳动力,则一方面具有非商品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商品属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具有双重属性。

首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仍然具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私人资本占有、支配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消除,劳动成为基本谋生手段,按劳分配成为主要分配方式,这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以宏观社会经济制度为前提的私有权关系。这种私有权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私有权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又采取了类似的表现形式——承认劳动者的劳动力的差异,默认劳动力仍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存在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每个公民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然而真正与生产资料结合则需要一个中介,即一定的生产组织。劳动者需要进入一个生产组织,才能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否则就意味着失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没有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数量上的有限性,必然造成一边是代表国家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的企业,另一边是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等待企业的选择。这就需要公有制企业与个人劳动力发生联系,而劳动力的买卖是实现这种联系的惟一现实形式。

二、以勞动力商品属性为基点,改革现有公有制经济分配制度,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和非商品的双重属性。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无太多的争议。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公有制经济内部仍然是以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为出发点制订的收入分配制度。显然,这种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已不能适应现阶段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的要求。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分配制度,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无法得以提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笔者对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

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工资就只能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而不能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就不能转化为资本,从而不仅劳动力市场不能培育起来,就连资本市场也无从谈起。所以,在劳动力是商品的条件下,工资只能按劳动力价值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能按劳分配。只有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才能按公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才能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才能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为此要求一切资源或生产要素都必须成为商品,而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就必定具有价值和价格,就必须有偿使用,这就必然为其所有者带来收入。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究竟获得多少收入,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价值和供求状况。如果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大,价值高,供不应求,则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就多,反之就少,如果没有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卖不出去,就得不到收入。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正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如果个人收入不按生产要素分配,即生产要素不有偿使用,那么生产要素就不是商品,从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无从谈起。这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4.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四

习近平: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9日 01 版)

11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这是2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智能化温室了解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5日下午,习近平在地处沂蒙老区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亲切地拉着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的手去他家看望。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新华社济南11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初冬的齐鲁大地,寒气袭人。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和省长郭树清陪同下,来到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临沂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5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他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临沂交通便利,货畅其流。习近平来到金兰物流基地,视察物流信息中心,考察物流运输企业。他同管理人员和装卸工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物流业运行过程和成本效益,问他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习近平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在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他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听老人说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习近平很高兴。他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夜色降临,习近平又来到位于济宁的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听产品介绍、看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得知他们依靠科技创出多个知名纺织服装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成绩显著,习近平予以肯定。他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要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在听取大家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后,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调研。他考察了尧舜牡丹产业园,对菏泽发展牡丹产业、探索牡丹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随后,习近平专门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座谈会上,他一面听,一面插话,详细询问每个县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情况。在听取市委书记、市长和所有县区委书记的发言后,习近平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

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人来人往,一片繁忙。习近平27日下午来到这里,了解当地政府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等情况。他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农民工亲切交谈,了解为农民工的服务有哪些项目,农民工工作稳不稳定、收入是不是在增长、有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学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叮嘱当地干部把涉及农民工的政策落实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群从事家政服务的“阳光大姐”围上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对她们说,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三农”工作,是习近平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27日下午,他来到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智能化温室和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了解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干部等有关人员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习近平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调研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山东近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希望山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了,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全党同志对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要有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习近平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宣讲全会精神,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

习近平强调,行动最有说服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习近平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矛盾繁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的考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添措施、建机制,都要用保证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做到信心坚定、行动坚决,科学推进、勇于担当。要时时处处为群众作示范、当表率,让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篇五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其中观念创新为社会发展创造舆论环境,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和体制保证.

作 者:刘永生 杨文圣  作者单位:承德民族师专,马列教学部,河北,承德,067000 刊 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E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3(1) 分类号:A8 关键词:创新   社会发展   动力  

6.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六

山左口乡党委司相同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要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蓄势待发,向全年目标冲刺,“三创”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在全市上下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阶层蓬勃掀起。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委政府,如何适应全民创业、工作创新、服务创优的新形势,引导农民创家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伟大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三创”实践中,紧紧围绕“创新、创优”两大主题,积极引导全乡干部群众投身到“三创”大潮中去,为全民创业搭建新的舞台,提供新的载体,创出新的业绩。

我们山左口乡地处苏鲁交界的马陵山脚下,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距郯城县城仅9公里,是东海县的西大门,也是连云港市的西大门,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这里有着丰富而神秘的历史文化遗存,大贤庄新石器遗址,承载着一万多年前远古人类的文明;马陵古道上“孙庞斗智”的故事,传诵着两千多年前古战场上的智慧;薛礼征东时安下的“南、北、中”三大营寨,诉说着一千多年前大唐盛世的辉煌。然而,当这些文明与辉煌过后,留给山左口人的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荒山秃岭:“一亩耕地望天收,三亩荒山烂石头,一场大雨土肥光,三日无雨地口张”,这是对过去山左口的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的山左口人为了改变自已的命运,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向荒山要粮吃,向资源要钱花,表现出山里人敢于战天斗地

1的豪迈气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乡干群20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左口逐渐步入全县先进行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期。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需要有超人的胆识、睿智的目光、创新的勇气、创优的志气和勇争第一的魄力。2002年底,我肩负着上级党组织的信任和全乡干群的期望,上任山左口乡党委书记。几年来,我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乡干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眼大局、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敢字为先,现已使东海西大门逐步跻身全县先进乡镇行列。

一、创新发展理念,拓展思维空间

要在这较高起点上提速赶超先进目标,确有一定困难,但我想,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中前进的。只要观念大更新,思想大解放,就能实现改革大突破,经济大发展。为此,在工作中,我坚持不争论,不辩解,大胆试,大胆闯,看准的事,当机立断,不犹豫,争取主动,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管上面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要符合“三个代表”要求,都可以去实践,去开拓。坚持不等待、不依赖、不自大、不自满,切实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带头解放思想,大胆开拓,永不满足,奋力争先,更好地造福百姓。1999年落户我乡的上海福缘食品有限公司,在我到任之前,经历了两任党委书记,从公司建厂到二次追加投资,应该说,这一都市企业早已一展所长。可我到任后,通过对公司的调查了解和市场分析,我认为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建议公司继续追加投资,公司老总采纳了我的建议,当年再次追加投资500万元,使果酱生产量扩大2倍多。如今,福缘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正如日中天。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扶持苏北地区发展的农村道路改造计划,我乡当年就进行了6.9公里的试点,在质量标准、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于2004年全面铺开,一年铺设乡村水泥路53.7公里,在全县首家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了乡村道路改造任务,为我乡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二、创新工作方法,促进产业升级

我始终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实现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首先,树立工业兴乡、工业富民的理念,狠抓项目推进,广集生产要素,增强发展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强化标准化意识,提高农产品品质,千方百计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主动接受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近年来,我乡农字号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丰禾有机农业、东海顺源酒业、丰源食品厂、团林花生食品厂、恒利面粉厂和星罗棋布的山芋淀粉加工厂、花生加工厂等,无不显示出产业升级的无穷魅力。农民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企业不仅创造了高额的农产品附加值,而且玩土的农民洗脚进厂,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上班一族,赢得了更大的增收空间。其次,加快推进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培育财源税源。一是壮大招商载体,发动企业招商、能人招商和引导全民招商,实现招商主体多元化。同时,对机关干部、村和站所加压,形成人人抓招商、个个忙招商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招商网络,利用万余外出劳务大军优势,广聘招商信息员,设立招商联系站,扩大招商信息面。三是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创新、灵活操作、大胆变通,变等商上门为找商上门,四处出击,多管齐下,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四是落实招商责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施一把手工程,坚持“一月一过堂、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一年一总评”使招商引资工作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逼出成效。2004年共完成投资过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过5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内联客方到位资金3520万元。

三、创优服务环境,打造创业平台

环境带来机遇,机遇也会选择环境,一个地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可以说,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一是改善集镇面貌,优化投资硬环境。如今乡驻地“四纵四横”街道和全长55.7千米的农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河滨公园、人民健身广场、文化娱乐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新批的工业集中区全部达到“四通一平”,吸引了大批客商来山左口考察、洽谈。二是强化综合治理,优化投资软环境。调整充实领导力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矛盾,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站所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素质,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山左口形象”成为全乡干群的自觉行动,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高尚文明的人文

环境。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重点督促机关干部由指挥员转变为战斗员,由过去喊破嗓子变为现在的干出样子,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实施政府工作“阳光化”,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加工作透明度。2004年,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和多次向上协调争取,赢得国家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一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一个,占补平衡项目七个,总投资2400万元,这几个项目启动可整理丘陵土地1.5万亩,新增耕地4000亩,现已完成了前两期基础工程。对这一惠民工程,我们委托了连云港阳光招投标公司进行公开招标,现场公布中标结果,受到了全乡干群的一致好评。

通过大胆创新和全面创优,如今的山左口,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平坦的迎宾大道、现代时尚的盏盏路灯、造型独特的楼房别墅、风格迥异的灯箱广告、新颖别致的公园广场、平坦如砥的乡村道路,展现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的靓丽风姿;鳞次栉比的企业厂房、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川流不息的过往车辆、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欢歌笑语的盈盈脸庞,编织着山左口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乡上下共同努力,发扬“三创”精神,大胆创新,全面创优,山左口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7.公民社会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篇七

1.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由“civil society”转译而来, 是西方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话语, 其概念源远流长, 伴随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几经变迁。古希罗时期, 公民社会指这一时期所特有的城邦文明国家。17、18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家为反对专制王权从个人权利角度来界定, 认为公民社会是外在于国家的社会组织, 并以政治自由作为其主旨。19世纪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普遍胜利, 在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空前发展的条件下, 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黑格尔第一次将公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中剥离出来, 开创了现代意义的公民社会观。马克思揭示了公民社会成员的物质生产活动决定政治国家活动和历史的实质。现当代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则从经济领域转向文化批判领域。

按照现代政治哲学观点, 所谓公民社会就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以自由、平等、法治、契约、参与、公正等为价值支撑, 以尊重和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由独立于国家、具有自主和自治能力的个人家庭领域、社会经济领域和社团组织有机结合构成的社会系统。

2.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的概念源于西方, 对其内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流派:派伊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公民平等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加强, 并成为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 同时政治体系能力不断提高, 能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 协调和解决社会的种种分歧;阿尔蒙德则明确地提出政治发展指的是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的民主化两个命题, 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准是政府的能力和人民参政的情况;亨廷顿则认为, 政治发展意味着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政治制度化以适应扩大了的政治参与的要求, 他强调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作用。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合理因素并吸收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认为政治发展是指伴随着社会力量的壮大, 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趋势, 表现为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前进的动态过程。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框架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 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 就中国政治发展而论, 应该包括两大命题:第一、从国家层面讲意味着国家力量的增长、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 表现在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稳定的有效维护;第二、从社会层面讲意味着社会力量的增长, 公民法律意识、权利观念、参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从而促进一种包含契约、法治、平等理念的政治文化的塑造。这也就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逻辑框架。

三、公民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提出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 由于体制改革的深入, 过去国家社会高度一元化, 政治经济集中的局面不复存不在, 这位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经济的市场化、社会的多元化、文化的世俗化以及社会生活的非政治化出现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对我国传统上的集权体制构成了挑战。从本质上说, 我国公民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构成的挑战主要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对集权体制的挑战, 是社会力量对国家力量的挑战。而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 公民社会必然会对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构成挑战。

政治发展理论源于西方, 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问题, 因此不能脱离我国的社会政治环境, 从西方语境中引入的政治发展理论在指导中国政治发展进程时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 为中国政治发展找到新的动力, 以解答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困境。

四、公民社会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 公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构成国家的基础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中世纪公民社会发育催生了自由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生长, 可见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依赖一定社会条件。针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现实困境, 除了在政治领域寻找动力资源外, 更需在非政治领域的经济社会领域寻找新的动力资源。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将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和推动力量, 必将发挥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功能, 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1. 公民社会维护政治稳定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政治稳定。正如小平同志所言:“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也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丢掉。”_可见, 改革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有效治理与政治的稳定, 然而改革所导致的利益在各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公平, 出现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现实, 加上我们在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导致近年来对国家与社会的认同度降低, 政治离心力加剧, 社会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多, 影响到政治发展的顺利推进。

亨廷顿认为:政治稳定的影响因素是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平衡, 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能够使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私人经济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自治能力和平衡能力将有助于弥补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造成的社会失序现象, 保障了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恰好可以调节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张力, 起到缓冲社会动荡的作用,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 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2. 公民社会推动政治民主

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强势话语,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从价值追求看, 民主表现为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 从制度层面看, 民主“一直是根据政府权威来源, 政府所服务的目的和组成政府的程序来界定。”_当前, 追求政治民主已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潮流, 成为普适性价值共识。公民社会以独立的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为依托, 以自由、平等、民主、契约等为价值支撑,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影响国家权力运行。所以公民社会的独立存在为民主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它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也是推动政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资源。

首先, 公民社会能形成政治民主的社会制衡和监督机制, 可以有效监督政府行为、限制国家权力扩张。公民通过意见表达、示威、舆论监督等途径, 密切关注政府的行为, 并对国家权力施加压力, 约束其行为的任意性, 使政府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从而有效的防范了公共权力的滥用, 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形成力量的平衡。

其次, 公民社会能够促进政治参与。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离不开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 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_,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 要想有效化解各方的利益矛盾, 扩大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 就必须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 可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亨廷顿提出:政治参与的水平会随着现代化的推动而越来越高。政治参与的扩大, 就必然要求政治体系能阻止和疏导这种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 并且能将现代化所产生的新社会势力吸引到组织系统中来。公民和团体通过参与表达各种利益诉求, 并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与控制, 但是这种广泛的政治参与需要受到政治体制的规范和影响, 使其得到很好的整合, 这样会有效的推动我国民主化的进程。总之,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国家善治与政治文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深入持久的政治参与必然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再次, 公民社会能形成弹性机制, 可以有效化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公民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能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和角色群体, 从而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吸收的功能, 迅速吸收社会所释放的能量, 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 还能进行横向的不同群体的对话协商。有效缓解了国家与个人的矛盾, 提高了抵御社会动荡的能力, 进而使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达成宽容与妥协。总之, 这一弹性机制的形成, 势必成为一种稳定的隐性力量, 为政治民主保驾护航。

最后, 公民社会实行自治机制, 为实现民主自治奠定了基础。“公民社会发展了自主自治、自我对话协调的机制, 并致力于通过和平的、理性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 公民社会的理性自律精神使得它本身具有调节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稳态化的功能和作用。”_因此, 这种自治功能与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相结合, 能够有效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在壮大社会力量的同时, 巩固了我们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市民社会塑造政治文化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_特定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系的必要基础, 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实现政治发展需要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并需要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的社会生长机制。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民社会正是这种机制。因为“现代政治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市民社会的土壤之中, 才能形成普遍的公民精神, 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形态的转型。”_

我国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 并且以自由、平等、民主、契约等理念为价值支撑, 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公民在公民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 他们强调个体的权利、价值和尊严, 允许个性的充分发展, 允许各种思想、文化同时存在, 是一个崇尚理性多元的社会。这些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作为公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和道德意识主体, 以契约精神结成社会团体, 为社会注入了活力, 培育了公民意识, 为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奠定了基础。这样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生长点, 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可以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 确认了独立人格、权利平等、民主法治、社会责任等观念, 建立起了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社会, 对塑造适应我国政治发展进程的政治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篇八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会在充分展示自己生命全貌的同时接纳教师的全部,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把蕴藏在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你倾诉。“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教师应用爱心善待学生的每一个见解,把他们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做宝贵的教学资源,即使是蹩脚、可笑的问答,教师也要给以应有的指导和鼓励,决不能轻易否认。放手发动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基本特征。教育即生活,教师只有把教学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教学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1.教学内容生活化。知识是一个个事实的具体描述,是认识的过程、认识的结果,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从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多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一条条宝贵的经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移植,而是要在知识和实践之间建构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信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事例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回归生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已不是以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看学生是否懂得自己今后如何去发展,怎么去实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活动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

2.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看做是一种社会生活实践。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知生活呢?我采取的方法是“请进来”和“走出去”。把生活请进来,让课堂走出去。让学生读生活中的语文,学身边的知识,写经历过的事。

当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既然不能天天“走出去”,那就常常“请进来”。把大自然请进来,把社会请进来,让鲜活的生活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社会的窗口。

这样的语文课,来自生活,走入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提高了语文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有位同学课堂上即席发言,侃侃而谈,和他平时的语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判若两人,真让人感到惊奇。可见,学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验,他们就有感可发,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就会成功,就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语文课,更促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情感沟通,家长们有了反应,说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事了,不再和家长别别扭扭的了;这样的语文课,促进了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这样的语文课,也让教师得到提高,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同时受到了教育。语文教学时时处处闪烁着生活的睿智与情趣,焕发出缤纷的色彩。

3.教学情境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情境,对增强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学会有显著的影响。讲授《月亮上的足迹》的过程中,我结合杨利伟圆了中国人的太空梦的生活实例,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照片扫描进去,制成了学生穿着宇航服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医务科输血检查记录表下一篇:抗洪救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