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2024-09-06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10篇)

1.《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篇一

蹲距式起跑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对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特点是强度大,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通过较短距离的跑,来发展快速跑的能力。而在快速跑的起跑姿势中,以蹲距式起跑更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起跑后的加速跑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的学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次可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50名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向发育高峰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掌握通俗易懂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距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距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五、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学好蹲距式起跑的技术要领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特点。

2、难点:蹲距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起跑后的加速跑重心的变化过程。

六、教法的应用: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本课采用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

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①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②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完整示范,建立概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①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②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①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②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七、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导入热身、课的主体部分、身心放松等三部分。

1、导入热身:

(1)、教学常规。

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处置见习生。②、上课:师生问好!③、宣布课的内容。(2)、热身活动。

①、绕大圆圈慢跑:教师指导,同学做其同步练习。②、游戏:《帖膏药》目的:集中注意力,发展反应能力。

2、课的主体部分:

(1)、学习蹲距式起跑技术 ①、教师讲解、示范蹲距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方法:

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三个阶段。听到“各就位”口令后,两手撑地,双脚前后距离1.5个脚掌前脚距离起跑线1.5个脚掌,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两脚左右间距大约15cm(或一脚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当听到“预备”口令后,从容而平稳地抬起臀部,身体重心同时前移,形成臀部稍高于肩,肩超过起跑线(一般超过10cm左右)的身体姿势。当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起跑后身体重心前压双脚用力蹬地向前加速重心慢慢抬高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

②、分解教学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③、分组练习:

全班分成四排做练习,前三排同学听口令做动作,当听见哨音后第一排迅速跑出去(距离30m),二,三排原地不动,第四排同学仔细观察前面同学的动作是否正确。教师指导,自订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

④、展示与评价: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身心放松:

(1)、整理队伍,散开。(2)、教师讲解,示范。

(3)、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和下次课的内容。

(4)、下课,师生再见。组织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如数归还。

4、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分组练习时强度达最高峰

2.站立式起跑说课稿 篇二

《站立式起跑》说课稿、教学设计 作课班级:六年级(1)班 作课教师:侯红海

作课时间:2014年4月16日 土默特左旗第一小学

《站立式起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主教材站立式起跑是在水平一小学生起跑的基础上,对起跑动作的深入学习。为水平四的快速跑学习打基础。主要是通过站立式起跑姿势的反复练习,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训练学生的反应时,并能把起跑与起跑后的快速跑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站立式起跑的口令及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3)情感目标:在比赛中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

降低重心,身体前倾

四、教学难点

身体放松,反应迅速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一个宗旨,四个阶段:

(1)教学宗旨:本节课从始至终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的体育精神。

(2)教学环节: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巩固练习阶段,放松结束阶段

1、准备阶段

★进行2分钟左右的慢跑练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改善身体形态。

★教师引领热身活动:老师带领跑圆圈、游戏及上、下肢一些徒手操作为准备活动。学生在教师口令下能够做到反应敏捷,动作准确。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表扬。

2、学习阶段 ★引出问题:问题设计:奥运会中长跑运动员采用什么样的起跑方式?还有那些比赛是用这种起跑方式?两个问题完成注意力的转移。点明本课学习任务:站立式起跑 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引导学生,从各种姿势的起跑过渡到学习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教师示范:教师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更加清晰的概念。这样80%以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并掌握教学重、难点。

★学生练习:教师完整示范之后以组为单位展示,及时对错误动作进行指导与纠正,体现师生互动。对能够准确做出站立式起跑动作的同学及重难点掌握牢固的同学进行评价。

3、巩固练习阶段

辅助教材:30米往返跑

本游戏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结束部分

深呼吸,放松紧张肌肉。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使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教学效果:本课练习密度预计: 35%—40%;学生能够较好完成本课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

1、站立式起跑 2、30米往返跑

教 学 目 标

1、知道站立式起跑的口令及动作要领 2、80%学生能做到起跑时重心前移,反应速度快

3、在比赛中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降低重心,身体前倾

2,教学难点;身体放松,反应迅速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指导与练习法

运动负荷

次 数

时间

开 始部 分

一、师生问好,宣布本课 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安排 见习生。

组织如图:

要求:

1.学生集合快,静,齐动作到位,精力集中,步伐整齐。2.注意安全,有序活动

2次

3分钟

准备 部 分

一、准备活动

1,慢跑

2,游戏:喊数抱团

3,徒手操:

扩胸运动

体转运动

腹背运动

弓步压腿

侧压腿

手腕脚踝

1,认真听教师讲解上课内容,明 确学习目标

2,听口令做练习及游戏

3,教师领做徒手操

3次 3次

7分钟 7 分钟

基 本

部 分

一站立式起跑;

1,请两个学生做站立式 起跑动作对比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3,布置问题:

1、站立式起跑口令?

4,学生体会重心前移

5,提问:站立式起跑口令是?各就位——跑

6,两人一组,互喊口令练习

7,听口令跟老师一起练习

30米往返跑

1,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2,请两位学生做示范

3,组织指导游戏

游戏简介:全班平分两大 组,距离起跑线放俩标志物,当老师下达了跑的口令以后,同学才可以跑,绕过标志物回 来和第二位同学击掌,第二位 同学才可以出发,以此类推。

一站立式起跑要求;1,学生认真听讲

2,注意观察,掌握要领;

3,记住问题,带着问题去练习

4,认真练习体会重心前移

5,举手回答问题

6,两人一组互帮互助,认真练习

7,集中注意力,听教师口令练习

二、30米往返跑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及方法

2,遵守比赛规则,注意安全

3,集中注意力,提高反应速度 注意力,听教师口令练习 2---3次

2---3次

25分钟 25分钟

结 束 部 分

调整恢复 放松

2.总结评价 3.回收拾器材

一,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放松练习。二,师生再见

2次

5分钟

3.蹲踞式起跑说课稿 篇三

一、本课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学生自主练习法。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为新授课,根据学生特点,如好学、好动、爱模仿;但是他们认识粗浅,注意力不集中、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难以持久等。根据以上特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和锻炼。

三、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竞技短跑项目中采用的出发姿势,但是技术过程难度大,学生上肢支撑力量差,所以本次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反应速度和起跑与起跑后快速跑结合起来。

蹲踞式起跑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身体重心前移,臀部抬起,四点支撑

2、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蹬摆结合动作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

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学习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动作结构,了解短跑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得80%的学生能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

2.通过教学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跑的能力。

六、教法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模仿兴趣并

练习,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

2、指导法:指导学生蹲踞式起跑的练习,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加练习;

3、纠错法:针对蹲踞式起跑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的技术,在学生练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纠正,达到教学目标。

七、学法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因为自主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2、合作学习法: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合作学习法主要用在分组练习中;

3、体验法:学生只有不断地身体练习体验才能尝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5分钟。

① 体育课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学生;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

② 慢跑热身2分钟后进行徒手操,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挣背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正压腿运动、侧压腿运动,每节运动做4个八拍。

2、基本部分: 蹲踞式起跑: ①教学法:

讲解示范法:教师讲解示范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学生听记;在教师发信号下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②学生合作体验:两人一组,一人发令,一人练习,然后交流心得体会; ③100米竞赛:教师分组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按名次进行素质练习

3、结束部分:

① 放松,让学生身体得到恢复; ② 对课进行总结。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地

十、教学效果预计 1、80%的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练习密度在35%——40%、平均心率130次/分;

3、预计本课对学生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都可以得到提高。

玉溪师院

4.初中蹲踞式起跑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本第二册第二课的《蹲踞式起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预计效果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对初中短跑项目的要求,蹲踞式技术应安排在初中二年级进行,属于水平段四的要求范围,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二册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初一年级学习了站立式起跑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以后学习各种短跑技术打下基础,另外,学习蹲踞式起跑

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起跑,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立卧撑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既有发展上肢力量练习,又有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由于初二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存在体质弱、运动技术差的现象;另外,由于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较快,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水平段四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划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爱好,增强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起跑能力和上肢爆发力,并同时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3、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突出上下肢的全面锻炼,提高学生灵敏、协调、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快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5、社会适应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起跑的角度和加大步幅、加快步频,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和地面形成的适宜的瞪地角度是起跑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反复的起跑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改善和提高步幅和加快步频跑速的意识差。

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通过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反复提醒加大步幅、加快步频的方法来解决。

四、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在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3、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多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5、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把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说学法:依据本节课的教法,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

1、水平段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

2、设问法:通过步幅的大小,设问让学生自己明白步幅、步频对起跑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教材内容特点,我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收心热身阶段:大约用时2---3分钟。具体步骤为:首先是课堂基本常规(包括师生问好、宣布课的目标任务,强调上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讲解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等)。然后是小游戏“反口令练习”,以此让学生迅速调整心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入兴奋状态,既活动了身体,又提高了反应能力。

2、愉悦身心阶段:大约用时8分钟。在这个环节我将常规的准备活动改编成一个体育游戏“大家跟我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蛇形跑动,并在跑动中活动各大关节,活动的节奏由慢到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

3、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大约用时30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完成,一是将蹲踞式起跑改编到到游戏“斗牛”中(5分钟),身体素质相当的两人一组,让他们相对站在直线的两侧,当听到教师喊“各就位”的时候让他们调整距离,能够搭到对方的肩膀为止,当听到“预备”口令时,手搭在对方肩膀上,重心降低,成弓步,当听到‘开始“口令时,相互推对方,一方同学占据另一方同学原来的位置即为胜利,教师加于鼓励表扬,通过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脚蹬地的过程中如何用力和身体与地面的角度,同时也让学生适应蹲踞式起跑过程中的三个口令,不仅发展了下肢的爆发力,还提高了反应能力。接着,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刘祥是用什么起跑方式的吗?用这样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他们刘翔用的就是蹲踞式起跑。然后就是第一步:出示“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图解,使学生对起跑的动作技术建立一个初步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讲解如何安装起跑器(3分钟)。第二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由分成四组,组内男女搭配,能够更好的让他们相互指导,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尝试练习(3分钟)。第三步:让学生带着尝试中遇到的问题仔细观看教师对“蹲踞式起跑”的动作示范及讲解,使学生对比并建立起“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动作印象。让他们明白只有快速有力的蹬离起跑器,两臂积极有力的摆动,身体保持较大的倾斜角度,向前冲,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身体的静止状态,并加速跑动。然后在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加于纠正和指导,学生在反复尝试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的原则,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0分钟)第四步:为了解决本次课的难点,我先巧设反问引发思考:“同学甲在途中跑步幅是2.2米,同学乙在途中跑步幅是2.0米,请问甲乙两同学谁的跑速快?通过对比思考,学生明白了步幅、步频对跑的重要作用。接下来设计跑格的游戏,学生根据不同距离的“标志格”来了解起跑时步幅应该小,步频应该快,等到加速后步幅应该大。由小组长带领开始跑格的游戏。让学生在跑“格”的游戏中进一步去验证步幅、步频对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的重要性。(5分钟)

最后一个游戏:“比一比”中(4分钟)。将蹲踞式起跑和立卧撑整合到一个游戏中(分成男女比例及人数相同的四组进行比赛,利用蹲踞式起跑的方法跑30米,第一个同学跑完后,做一个立卧撑,第二个同学在跑,先跑完一组为胜利,教师加于鼓励)其目的是加大难度,齐心合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

4、恢复身心阶段:大约用时4分钟。具体步骤为:①散点集合,听歌曲《幸福拍手歌》,与教师同做自编拍手操,让学生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达到身心的舒展。②教师讲评本节课的情况,并对课堂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作业:常规性作业:让学生下去做2—3种发展跑的能力的练习(4)安排值日生收回器材,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最后师生有礼貌的再见。

七、说场地器材:本节课使用的场地器材为田径场地一块,起跑器四付,挂图一幅,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粉笔六支。

八、说预计达到的效果:预计教学目标基本实现,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40%的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并能优美的完成动作。

5.《确定位置》说课稿 篇五

一、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来表示和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并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建立观察——探索——思考——归纳——运用的数学思维体系。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现实性、价值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教学实践及成效

根据我的设计理念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活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通过指定固定位置的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

2、创设现实的情境,层层引入,知识生成自然流畅,思维训练步步为营,让一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轻松理解并接受。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班长的位置”创设“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班长的位置,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层,通过采集学生发言中的重要信息,使学生明确用规范的语言来确定位置。第三层,适时提出质疑,把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入抽象的思维,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三个层次的教学,使课堂极富挑战性,培养了学生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规范、准确的描述班长、小青的位置时,提出质疑“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使“数对”的产生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打破数学课堂中知识强加或者硬灌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

4、闯关练习形式多样,环环紧扣,极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闯关答题,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练习过程。七关的练习,各有各的训练目标,知识螺旋上升,节节拔高。各种题型,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6.《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篇六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新房乡中心学校的辛明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所选用的教材为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深入和拓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图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再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前我先让学生作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出示座位情境图,提出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创造出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小军的座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类比联想,形成概念,引导观察,讨论归纳等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3、拓展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所学新知得到升华。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2、3题。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渗透建模思想。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小结,集体归纳补充。设计意图: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用集体的智慧对个人的总结查漏补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布置作业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数对表示?

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7、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记忆新知。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7.《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逐步获得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新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二、三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绘物体相对的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 定物体的位置。本学期学习的是“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要求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景找准观测点,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对任意角度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关键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理念,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努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应用中提高。所以在教法上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在生活中感知。2、在活动中体验。3、在应用中提高。学法上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激趣导入

课始,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方位知识、量角的操作方法;然后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公园去参加公园定向越野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本课的知识与方向、角度有密切联系,我引导学生有效的复习,便于学生在尝试新知和练习中能有的放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探究交流,确定位置

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观察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感受空间的魅力。接着简单介绍定向运动知识。随后问学生:这节课我们要从起点出发,经过1号检查点和2号检查点后到达终点,想想你们怎样用最短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呢?我估计这个问题问得大了一点,学生一下子不能发现问题,所以我在这预设了一个问题:是不是随便乱走呢? 让学生交流发现比赛关键是找到各检查点的位置。于是从情景中提出“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呢?这样,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很自然的进入今天的主题——确定位置。

[这一过程中,我利用了课本中的主题图,着重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

2、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时机,我采用让学生说、议、练、想四步完成新知的探究与归纳。

(1)说一说: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能快速、正确的到达1号检查点呢?让学生说说以哪点为观测点?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会说是以起点为观测点;1号在起点的东北方向。接着问:东北方向这么大的位置怎么来找1号检查点呢?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1号点的准确方向?

(2)议一议:根据刚才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边演示边教学生说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方向上,接着点量60°角的小组成员回答,课件演示60°,并请学生试说方向,教师及时帮助。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

(3)练一练:还可以怎样说?

南偏东70°( ) 东偏北50° ( )

西偏南20°( ) 北偏西80°( )

在此要特别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所以1号检查点的方向我们一般说成“东偏北30°”,如果已经给出了度数,就依照所给的度数来说。

[这个环节里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正确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4)想一想:离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有山、有树、有建筑物等,到底1号检查点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精确的找到1号检查点的位置呢?在这我也预设了一个问题:1号检查点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引导学生发现还要知道距离。课件配合演示起点到1号点是1千米。最后学生说出1号点的准确位置。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可以确定某个物体位置的方法。板书(方向距离)

8.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说课稿 篇八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9.确定起跑线听课反思 篇九

小学部

李国亮

听了翟老师的课,我有以下感受:

1、翟老师既注重数学知识教学,又注重数学学习方法。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怎么来求这个长度差呢?这一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翟老师在学生发现左右的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圆时,课件演示将左右的弯道合成一个圆,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又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呵护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观察发现400米跑相邻跑道起跑线的差距是“跑道宽×2×π”。翟教师既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教学,又注重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翟老师非常注重数学建模。翟老师确定起跑线这节课,我感觉有一点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交给了学生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她把确定四百米起跑线的这个生活问题,经过和孩子们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转化成了数学问题。确定起跑线的关键就是求两跑道之间的距离差,再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究,研究出了两跑道的长度差,其实就是两个弯道组成的圆的周长差。数学模型已经初步建立起来,通过孩子的计算确定出了第二道的起跑线是距离第一道前7.85米处。翟老师紧接着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那就是第三道的起跑线在什么位置?第四道?„„..有什么规律么?这又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道了起跑线的位置其实和道宽有关系,总结出来了两跑道间的差距就是“跑道宽×2×π”,然后再把这个公式应用到了每一跑道,从而数学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3、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翟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

10.《确定位置》说课稿 篇十

《确定位置》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来表示和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并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建立观察——探索——思考——归纳——运用的数学思维体系。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现实性、价值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教学实践及成效。

根据我的设计理念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活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通过指定固定位置的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

2、创设现实的情境,层层引入,知识生成自然流畅,思维训练步步为营,让一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轻松理解并接受。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班长的位置”创设“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班长的位置,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层,通过采集学生发言中的重要信息,使学生明确用规范的语言来确定位置。第三层,适时提出质疑,把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入抽象的思维,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三个层次的教学,使课堂极富挑战性,培养了学生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规范、准确的描述班长、小青的位置时,提出质疑“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使“数对”的产生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打破数学课堂中知识强加或者硬灌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

4、闯关练习形式多样,环环紧扣,极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闯关答题,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练习过程。七关的练习,各有各的训练目标,知识螺旋上升,节节拔高。各种题型,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数学知识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课前的小活动及班长的位置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产生,让数学更加生活化。通过找电影票、火车票的座号、地球经纬线等感知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在生活领域中的广泛性。

上一篇:seo优化是技术优先下一篇:作文:《变脸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