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引领和谐

2024-09-20

以文明引领和谐(8篇)

1.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一

以尊重教育引领校园和谐发展

教育是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对教育的最大尊重。武穴市实验中学从2002年起全面推行尊重教育,并把尊重教育拓展到校园文化建设、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学校各个领域,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尊重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育人的校园文化

2002年,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对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理性认识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大趋势和学校实际,武穴市实验中学谨遵“居敬持志,富才厚德”的校训,提出“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真知相伴,心心相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全面落实以尊重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尊重人格,倡导人文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人性化管理,其核心是“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周围所有的人,要爱惜人的才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们注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管理。我们提倡全体学校行政领导树立起“管理即服务,服务即尊重”的理念,以学术和人格魅力为基础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身完善,提倡“四镜”、“五个一切”,即“部署工作时要用平面镜、落实工作时要用放大镜、看待教师要用三棱镜、看待自己要用显微镜”;“尊重先于一切、人格高于一切、学习重于一切、宽容解决一切、团结压倒一切”;学校实行“以奖代补”,在学校各项量化考核细则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奖”字,充分尊重师生的劳动与付出。

尊重环境,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校园的一草一木,橱窗板报,乃至楼梯过道,都是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元素。校门口一个敬礼,楼道里一抹微笑,操场上整齐的队伍,课堂中互动的节奏……一切是那么地自然与和谐。墙壁上,名人名言、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墨香四溢;宣传窗里,新闻日记、读书心得,文风荟萃。其间,点缀着关注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工作与学习”布置,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各种专用教室的布置,也尽可能地发挥其有利于学生“个性品

质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的作用。校园环境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功效。我们希望把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定位在“以尊重为核心的人文”这个中心上,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尊重个性,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基础道德水平,开发校本课程,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我们提倡每一个班级每月都确定一位学习榜样,并把学习榜样的照片和个人简介贴在教室门口文化墙上,供全班同学学习;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五集体晨会,以及周三的班队活动、每晚的读报活动,对学生进行以尊重为核心的校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学风、班风、校风等“三风”和以“净化、美化、绿化、文化”为重点的“四化”建设活动;举办 “人人懂尊重,人人讲尊重”主题读书活动,开展尊重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科技等有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竞赛活动。“素质教育报告书”的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人的和谐发展,更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打造以尊重为核心人文校园,有助于学校师生人文精神的整体提升。

二、尊重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构建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每一位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同现状,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构建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尊重主体,因学施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校不懈的追求。我们积极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学施教的教学模式。一是认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善待每一位学生,倡导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二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选择教学内容,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中考虑到学

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三是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想法或问题集中交给教师,然后由教师将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了解学生的难点和差异,课堂上就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组织教学。四是努力探索分层教学,注重培优补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特长,放飞梦想。近几年,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及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先后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了在音乐、美术等方面有兴趣和学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长足发展,学校开设了以美术、音乐为主体的特长班。特长班文化课的学习与普通班同等,但在艺术老师配备、艺术课节次等方面进行倾斜,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纽带,着力构建“晓理、动情、持恒、创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拓展情智互动、人际互动、家校互动艺术教育空间,着力创设“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实现”平台,着力营造“美的享受,爱的延伸”的艺术教育氛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吉林艺术学院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学校均来我校考察,对我校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把我校确定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开设了第二课堂,设置了美文鉴赏、生活与数学、口语交际、书法、田径、足球等多门艺体类拓展课,成立了合唱团、文学社等六个社团,学校舞蹈、合唱团多次参加黄鹤美育节和各级春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良好的特长教育环境为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尊重体验,改革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实中成为放飞梦想的地方,这是武穴市实验中学不懈的追求。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体验。例如:将立方体适当的剪开,可以铺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想象它可能拼成的图形比较困难,但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物剪裁,铺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认识图形拼接的趣味性并总结出立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规律。我们这样的改进不仅是改变教学模式,同时真正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尊重了学生的体验。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运用教育评价的杠杆作用,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提出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出一批人才”的学生评价体系,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评价,除

每学期人手一份素质教育报告书进行综合评价外,还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观点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单项评价。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平时都对学生实行量化考核,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体验到成功。

三、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搭建快速发展的成长平台

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成就事业的愿望,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需求,我们采用愉快培养、成功培养模式,积极搭建快速发展的成长平台,让教师们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发展的意义,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工作是幸福的,发展是快乐的,从而坚定他们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发展的主动性,使其较快地成长。

科学规划,形成机制。我们坚持 “以人文精神铸魂,用科研策略兴师”的培训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一年上路,三年成型,五年成骨干。在广大青年教师中,树立以快速进步勇挑重担为荣的观念,营造正气昂扬自律向上的文化氛围;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教师培养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形成教育阵地化、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培训常态化、目标层次化、任务达标化;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督评入手,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管理、规章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教育引导与自求进步,他律与自律,制度与文化有机的融合在青年教师培养教育过程之中,努力探索教育引行,制度引领,活动引导,典型引路,考评引深的新的长效机制。

师徒结对,互促共进。学校不仅是教师挥洒汗水的园地,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依循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积极落实各项培养措施。一是积极推行“导师制”。每所学校都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他们可以担任导师。学校要挑选出业务基础好、教学悟性高、发展潜能大的同志跟随导师学习。导师要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一方面使名特优教师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使更多的青年教师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二是推行“蓝青工程”。每学年初,学校根据人员安排组织师徒结对,要求师傅定期上示范课,徒弟听师傅的课必须达到规定的节数;在师徒中开展“我与师傅比差距”的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得失;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制,考核结果与个人量化考核、年终评比挂钩。

自主激励,多元评价。学校从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充分发

挥教师示范榜样、荣誉称号的感召力、定期考核的功能,确定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功勋教师等六个发展目标,鼓励教师对照目标自主激励,参与评选,把教师从过去那种单一奖惩性评价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评价主体上,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和互评作用;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尤其是把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关系上,重视平等、理解、互动;在评价结果上,更关注评价的结果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是否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在评价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既关注教师的显性工作,更关注教师的隐性工作。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从教育纬度、学习纬度和创造纬度着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方案的制订,都应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使评价方案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热情参与,从而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有了尊重,才会有安定;有了尊重,才会有发展。我们学校在以尊重教育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等荣誉。

2.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二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文明形态,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被视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四大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美丽、健康、生态、和谐的文明社会;发展规律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模式是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发展目的是为了生态好、生产优、生活美、生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绿水青山”形容生态文明,用“金山银山”形容经济发展,把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比作“两座山”的关系,根本就在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当前,生态文明在全国上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立足点在什么地方,还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我认为,中国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关键要看乡村,特别是看乡村的美丽宜居、和谐发展的程度。

1.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

没有乡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城市或者其他领域的生态文明。中国的生态文明源于乡村,早在农耕时代,陶渊明就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来形容生态文明。虽然时隔千年,但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美丽宜居,仍有很多共存共通之处,都是在追求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健康、人际关系融合、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由此可见,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入手,推进生态文明、丰富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既传承了历史,体现了乡村淳朴的民风和自然风,也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2.乡村是节约能源资源的有生力量

工业革命以来,占全球人口15% 的少数发达国家,以50% 以上的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虽然物质财富成倍增长,但生态和人居环境却日益恶化。我国虽然尚处于后工业革命时期,但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里夫金的说法,中国人均资源不足是长期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全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雾霾天气反复出现,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展方式的转变告诉我们,必须要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而乡村恰恰适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循环发展,是节约能源资源的有生力量。引导乡村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优化乡村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秸秆综合利用为例,我国每年生产的6亿吨秸秆中就有3.5亿吨可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来使用。2010年,我国转化为燃料的秸秆就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000万吨。既促进了秸秆的资源化、能源化、工业化、生物化利用,也带来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收益,也为农户提供了炊事取暖等便利,同时使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3.乡村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是超过近8 亿的农村和乡镇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聚集地。近年来,我国农村和乡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出现了一些示范镇和新农村。但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不完整不配套、村容村貌不整洁、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有一些地区,因为工业污染,造成乡村生态环境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40%的行政村没有集中供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庄只有35%,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只有9%。因此,必须认识到,农村、乡村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小康社会的建成影响很大。如果守不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难以实现,也会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4.乡村是扩大消费的广阔市场

中国乡村市场是“埋在土里的珍珠”。乡村消费市场总额每年可达3万亿元,而且每年的实际消费能力还在不断增加。通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提高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集聚能力,不但可以拓宽农村劳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拉动乡村消费市场,带动家电、建筑、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特别是带动互联网、电商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去年农村地区有7700万人在网上购物,同比增长了41%,比城市增幅高出了24%。目前,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入100亿元,建设1000个县级消费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消费服务站。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内需急需释放的情况下,扩大乡村、小城镇的消费,无疑是拉动国内消费的增长点和亮点。

二、要抓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的好机遇

按照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但光有指导思想不够,还必须落实在行动和把握机遇上。

1.政策机遇

中央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度重视。今年5月、6月、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农村的三次调研中,都提到了“美丽乡村”。除此之外,“美丽乡村”还多次被写入中央1 号文件等中央重要文件,成为中央和国家一系列会议的主题。如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实践层面,住房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农业部,都先后开展了美丽宜居村庄、生态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试点,浙江、贵州、辽宁等地也正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浙江省安吉县,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用10 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由此可见,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对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2.城乡统筹机遇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只是在乡村多种几棵树、多修几条路,也不只是修几个沼气池和装几个太阳能热水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大中城市可通过交通、信息、物流辐射乡村和小城镇;另一方面,乡村和小城镇可利用城市设施和资源延伸,提高乡村的商贸流通业、服务业的发展,丰富乡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3.产业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在浙江专门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辨证地分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保护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是乡村繁荣的关键。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兴起,为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产业支撑。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成为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成为拉动乡村经济的强力引擎。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农村和小城镇;全国乡村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方式,人们选择乡村旅游是在寻找曾经失落的记忆空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乡村旅游恰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生活和清新环境以及回归大自然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还是生态经济、无烟工业,例如浙江安吉县在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中,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增加了农民和周边居民的收入。

4.行业转型机遇

当前,房地产业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房地产过度依赖开发、开发过度依靠住宅建设的情况正在改变。作为轻资产的乡村旅游地产,也被一些房地产企业所看好,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围绕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的重视进行布局,并参与到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典型的像碧桂园,通过发展旅游休闲地产拓展三、四线城市,在广东、贵州、海南、江西、山东开发系列的旅游度假项目。房地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结合,提升了房地产开发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也丰富和改变了房地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和渠道。

三、如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要以人为本

何为美丽宜居?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建设美丽宜居的新乡村,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的产业基础和地域优势,找到可供村民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支撑点,让村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不搞“千镇一面”“千村一面”,还要扩大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规模质量,让美丽宜居乡村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2.要注重资源利用

乡村的最大资源,就是自然风光和原生态。有些乡村气候宜人,有些乡村山水相间,有些乡村文化久远,因此要在保护乡土文化和特色的情况下,多走传承之路。在规划设计方面,要通盘考虑,解决重城市轻农村、重设施硬件轻文化教育软件的问题,防止城乡脱节。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效融合,同时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推广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持和延续。

3.要改革创新

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投入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资金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方参与机制。政府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总体部署、制定规划、整合资源、示范推广等方面,探索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在投资建设中,要尊重农村村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首创精神,让村民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同时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和小城镇建设,注意引导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关注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将资金引入与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养老养生有关的领域。

4.要抓好示范

3.以“文化引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篇三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导向作用。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3)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相互交流和沟通,对“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二、创新成果的组织

争当排头兵,开创率先发展新局面,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公司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力企业要建设“两个一流”,实现率先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企业文化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营造和谐、推进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多年来,连云港供电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在公司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企业文化。党的十八大要求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倡导和发扬先进的文化方向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工会组织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司党政工团领导把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当成增强职工体质、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形象,利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企业始终充满活力,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连云港供电公司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双文明”单位,并荣获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三、实施过程及效果

以文化为抓手,营造健康和谐廉洁的企业氛围

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激发职工精神动力

围绕当前公司职工现状,创新工会工作载体,以工会为平台,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文化塑造人的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充分认识加强和谐企业建设的重大意义,以文化孕育和谐,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学习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公司创建和谐企业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职工切实掌握公司和谐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公司各基层单位利用网站、图板、画廊、標语等方式加大和谐文化理念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强化职工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公司及时传达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新安全工作规程知识、现场违章管理、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性评价工作等,以提高安全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网络。

公司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职工安全健康。根据省公司颁发的《工会干部安全检查表》的要求,适时深入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协助行政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举办了一场“安全在我心中”“说案例,讲安全”故事会,并围绕安全发展主题开展了“一封安全家书”征集活动,共收到家书78封。同时,开展送“安全文化进班组”活动,将《图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宣传图册亲自送到基层班组。

强化职工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的认识,筑牢职工思想防线

弘扬家庭廉洁文化,把好反腐第一道关口。家庭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即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公司工会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常吹家庭“廉洁风”,勤算家庭“廉洁账”,把好“家门廉洁关”,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礼,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让腐败有可乘之机,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以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创建和睦家庭为载体,举办了“庆三八.讲廉洁.创和谐”系列文娱活动,联合纪委开展了“展巾帼风采 建廉洁家园”大型签名活动,邀请区总工会主席为公司女职工上了一堂以“撑起爱的一方天”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开展了女职工廉词接龙竞赛。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以家庭的和谐促进企业的和谐。并进一步深化了厂务公开、阳光管理工作,开展了厂务公开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并邀请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编制了厂务公开贯标文件,使之向规范化、网络化、程序化发展。

培育家庭和睦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阵地,也是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司女工委以家庭为切入点,注重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推动家庭的文明建设。公司深入开展和睦家庭、爱心标兵的创建活动;为满十周岁的职工子女举办了一场颇有意义的生日联欢会;为品学兼优的职工子女发放教育奖励金。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省电力公司“爱心助学、扶贫帮困”捐款活动,把领导关怀及时送到困难伤残职工和孤寡老人身边,并做好四大节日的慰问和帮扶解困工作。该公司各基层工会也同时以家庭形式召开座谈会、交流会,丰富职工家庭生活,增强家庭和睦气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家庭的和睦文化建设,提高了广大职工敬业爱岗,岗位争先的积极性,为企业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组文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服务基层,开展形势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常态思想教育。公司坚持通过班务会、专题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使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目标;组织领导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到班组参加班务会,宣贯政策、解难释疑;改革班务会记录本内容,提高班务会的质量。导入“假如我是班组长”演讲比赛、“我的班长我的班”班组论坛、“关于班组建设我想说的一句话”、班组结对经验共享、班组劳动竞赛等一系列班组创建新载体,以实际行动使标准化创建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

结合实际,开展幸福指数常态思想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畅通员工表达意愿的渠道,使公司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能够及时了解职工心声;征求员工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想法和建议,通过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公司将职工书屋与基层班组读书角对接,定期为读书角更换图书,进一步拓展书屋功能发挥共有共享作用,通过读书沙龙,发布新书信息,网上互通交流,互荐优秀图书,互谈心得体会等活动形式,形成职工读书学习、交流的平台。

4.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四

报告学习体会

来源:中国土地作者:贾文涛2013-02-2

5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土地整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各地依据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农田整治,建设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提高了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湿地、绿地、景观等多种自然生态功能,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综合整治,维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了农田景观,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在长三角、珠三角建设用地集中区和大中城市周边,耕地已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新疆等西北干旱地区,通过农田整治,盐碱地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防风固沙能力得到增强;在贵州等石漠化地区,结合生态退耕,建设保水、保土、保肥“三保田”,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保障了粮食生产,实现了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双重保障;宁夏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引导移民依靠整治后的优质耕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走上了靠产业致富的道路。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增强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亿亩,种植农田防护林2.7亿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0多万亩,工矿废弃复垦率从10%提高到15%,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土地整治在内涵、外延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呈现出“规模扩展、内涵延伸、品质提升”的发展态势。在范围上,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内涵上,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实施手段上,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等政策的综合运用转变,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逐渐成为新时期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土地整治内涵的综合性、目标和效益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鲜明,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从土地整治向更高层次的国土综合整治转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从“土地”到“国土”,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整治内容的综合性更强,空间范围更广,内涵和目标更加多元化,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更显著。国土综合整治,一般是指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对某一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全部地理建设活动和过程。在开发国土资源的同时,通过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区域基础上,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二者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人地关系系统。同时,国土综合整治还是国家行使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以及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利益冲突,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国土开发利用问题,中央不断总结探索破解之策。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十六大报告提出“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土规划”,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方面做出了明确工作部署。“国土综合整治”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管理思想,体现了合理开发利用国土是目的、国土综合整治是手段的辩证关系。

加快编制实施国土规划。在统筹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城镇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土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综合性战略部署,安排好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土地整治规划。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提出到2015年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35%以上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强化规划实施,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高举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两面大旗,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积极部署国土综合整治。当前,开展国土综合整治要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巩固国土生态屏障,建设宜居家园,促进国土生态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对构成国土生态系统基石的大江、大河、大湖、大片湿地、海岸带和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提出重点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综合治理,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要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关键理论和技术

攻关,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全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快制度建设,促进国土综合整治顺利推进。

5.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五

2014天津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时事政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由新华社18日受权发布的意见全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可以说切中肯綮,方法对、方向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

革除公务接待不良风气,创立公务用餐文明,已经到了不仅接待者认为应该改,连被接待的人也承认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稀缺,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然而与基本国情极不相称的是食品浪费广泛存在,人民群众意见强烈。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见指出的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影响而监管制度不健全,上行下效、风行草偃。众所周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其实还要加上“吃相难看”,就是以会议、培训等为名,组织宴请、大吃大喝。因此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必须从公务活动着手,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对现行公务接待宴请制度中的积弊沉疴,必须除恶务尽。

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关键靠制度,成败在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法制化进程,推动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法规建设,加快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时要列出公务活动用餐费支出。各地区要制定公务活动用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调整。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要将业务招待项目作为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重要事项强化管理。要建立党政机关食堂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各地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还要对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单位进行通报,将其“吃相难看”公诸天下。

6.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六

按照县委扩大会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2015年3月6日开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创建“以现代文化已领“去极端化”,突出维权确保和谐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

以“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工作法制化建设,深入实施职工队伍“去极端化”工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促进各族职工交流交往交融;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保障,抓好基层扶贫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主要工作目标:

(一)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法鲁进企业活动,深入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文艺汇演活动,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二)乡镇(社区)企业及各单位要组织职工深入开展”**造影,稳定安康“揭批宣传活动;

(三)各项(社区)企业要加强对临时工,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青年职工常态化宣传教育,在各族职工中普遍开展“原理宗教极端思想”承诺活动;

(四)........干部要主动开展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摸排,有针对性的与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

主要内容:

(一)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要积极深入到社区,企业和矛盾多发行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发硬职工群众意愿,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建设服务型扶贫统;

(二)加强扶贫办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办干部的培训力度;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扎实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信息沟通,矛盾调处和扶贫帮困工作。

7.以阅读促进社区文明和谐的思考 篇七

2015 年4 月23 日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确定的首个江苏省全民阅读日,也是第20 个世界读书日。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建设书香社会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凸显了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决心,对培养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精彩!阅读,让社会更文明,让社区更和谐。读书不仅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社区和谐、邻里和睦,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文明程度。社区教育中心作为基层教育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其重视阅读的意识,使阅读成为公众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有效推动街道社区的文明和谐、促进居民群众个体素养的不断提升。

1 主要做法

锁金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采取多种举措,实现政策支持,注重经费投入,广泛开展关于阅读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引进社会组织,激发居民群众的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使街道上下形成人人愿读书、个个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努力探索主动阅读的引导机制和有效举措,让阅读成为居民群众尤其是家庭、少年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推动书香玄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书香像阳光一样洒满街道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阅读培养居民的文明意识,提升居民群众的公共道德观念,提高其个人修养,从而促进街道社区的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1.1 加大宣传力度,让阅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读书有“三益”“三知”,即于公有益、于己有益、于人有益;知不足、知敬畏、知进退。据调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少得惊人,大多数人不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不知道阅读的好处。因此,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阅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一是利用江苏省首届读书节举办的契机,开展宣传活动,宣读全民阅读倡议书,为居民群众发放阅读倡议书。设计读书系列活动宣传海报,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居民知晓、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二是根据辖区内老年人多的特点,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每个小区设立宣传栏,利用电子显示屏,对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三是利用街道网站对机关人员及社区居民进行阅读活动宣传。四是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让社会更文明”等主题的宣传。五是组织专题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解读,依托书本,传递思想与智慧。六是走进社区学校,对青少年开展读书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在街道、学校等公共场所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尤其是提倡家庭阅读,宣传阅读对孩子成长与智力发展、德育观念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为孩子营造好的阅读氛围,做到以身示范。一系列宣传措施让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书籍成为社会文明的传承者,成为社区和谐,个体全面发展的载体。

1.2 实现政策支持,让全民阅读活动有效推进

1.2.1 全天开放图书馆,建立社区教育联盟

锁金村街道辖区内设有金陵图书馆锁金村分馆,面积120 平方米,配有阅览桌椅,12000 多册文艺、少儿、生活类纸质图书,20 种报纸和各种报刊杂志,近50 万种电子图书资源,金陵图书馆除提供图书外,还提供了借阅所需的软件系统等,街道提供场地并配备管理人员。

2013 年起,街道制定新的图书馆开放制度,实现图书馆的全天候开放,为居民阅读提供了便利。同时利用辖区内中小学及高校多的优势,与学校建立社区教育联盟,实现学校教育项目基地、场馆定时对居民开放,方便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每年的暑假,利用这些院校的场馆、图书馆等,带领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等夏令营活动,并做到及时传达读书活动信息,鼓励居民群众参加各家院校场馆的读书讲座。多次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南京图书馆的好书推荐活动。

1.2.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推介活动,鼓励家庭阅读

2015 年5 月,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推介、演讲等活动,以推进全民阅读。5 月26 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玄武社区学堂暨锁金村街道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亲子读书推介会”,辖区内的小学、中学的学科带头人与家长、同学们就阅读的重要性及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做了交流,《金陵晚报》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

街道每年六一、暑假都组织辖区学校学生开展读书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督促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每年的社区学习节活动中,街道会对学习型家庭进行表彰。

1.3 增加经费投入,让全民阅读活动落在实处

为了满足学习型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街道不断加大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掏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区教育中心创建投入机制。除区财政社区教育经费人均2 元外,我们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经费纳入经常性开支,并力争做到逐年递增。街道图书馆每年更新图书1000 多册、征订各种报刊杂志70 多份。

同时,街道及上级社区教育部门设立教育专项资金,增加经费投入,做到教育专款用于教育,让全民阅读活动落在实处,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的“玄武社区学堂暨锁金村街道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亲子读书推介会”活动上,向参与活动的每一对亲子赠送2本书,并为六一受表彰的街道十佳少年“,阅读之星”发放奖品,扩大表彰面,以激励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1.4 依托社会组织,让读书交流活动有序进行

开展读书活动,建立书香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文化享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也要依靠社会大众的力量,为此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引进、依托与读书有关的社会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与“起跑线”及“七分钟悦读”签订协议,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免费提供活动场馆、办公场地,并提供其他的支持、优待政策,让读书会在锁金扎根,以此来培养居民的阅读意识,为居民群众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阅读方向,传递正能量,使阅读为促进社区居民的精神内涵与道德素养助力。此外,街道还为街道党员干部开展“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专题讲座,在街道上下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读书促进自律、修身等方面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多读史书,真正做到以史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洁品行。在多个读书会的引领、影响下,街道的全民阅读活动有序开展,形成长效机制。做到针对不同人群,培育和引导辖区内青少年参与读书会活动,提高全街道社区不同人群的知识素养与文明程度。

2 案例成效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的成效在短时间并不能一眼看出,然而,坚持读书的益处确实是不爱读书的人所体会不到的,在一系列推进全民阅读的举措下,在一场场读书活动、一个个读书会的引领下,爱读书的人更多了,街道社区上下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尤其是孩子们,可以说是书香社区的重要受益者,老人们更是把图书馆当成了学习休闲的天地。

2.1 孩子的收获

锁金二小的董萱在演讲中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书不仅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还浸润我们的道德,让懵懂的我们向文明迈进。记得有一本书,讲了一只狼在走迷宫,它左边的道里有一只羊,右边的道里也有一只羊,他两只都想吃,他跑向左边,右边的羊就跑了,他心里一急,急忙去追右边的,呀,结果左边这羊又跑了,最后他两只羊都没抓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贪心,一贪心,就什么也得不到……”

锁金一小的唐若琪说:“是读书唤起了我内心对善良的推崇、对丑陋的厌恶,书就如一个无声的老师,悄悄引我追求真、善、美,那是一股多么神奇的力量!”

读书让社区孩子们明白了做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明白了君子应该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洁身自好立足于尘世中的品格;明白了有一种力量叫坚强,它使海伦·凯勒取得了成功……

2.2 老人的痴迷

如果您来到街道所属的金陵图书馆分馆,一定会看到图书馆里坐满了前来读书看报的老人,他们虽然头发花白,可学习知识的劲头不亚于年轻人,他们图书馆一开门便来到这里,除了午饭时间,一直到晚上六点,他们都一直在这里,看到他们专注的身影,不由让人敬佩。连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如此酷爱阅读,那么整个社区上下的学习氛围可见一斑,老人爱读书、学习,也利于老人用新的观念去影响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从而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谐。老人们痴迷阅读的身影成了锁金村街道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 结语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而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锁金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基层教育组织的职能,用行动推进全民阅读,提倡居民群众都从忙碌中走出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养成“每天看看新闻、每天读读书本、每天健健身”的好习惯,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读书中学习技能、练好本领,在读书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

朱永新说:“世界是用行动改变的,哪怕多一个人爱上阅读,这个世界就因此多了一份书香。”而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礼仪习惯需要的是每个团体组织、每个个体尤其是基层群众组织的实际行动来落实的,以此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摘要:为了让社会更文明,让社区更和谐,锁金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采取多种举措,大力开展关于阅读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引导群众有效阅读,让阅读成为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人文素养,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8.以文明引领和谐 篇八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建设生态文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在客观分析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的又一次界定;同时也是在客观分析人类所面临的全球环境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对未来世界文明形态的基本构想。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基于对工业文明中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反思。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原始采集、狩猎和农耕文明阶段,直到二百多年前,工业革命开始席卷西方世界,工业文明迅速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文明形态。在为人类带来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建立在资源、能源大规模消耗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给工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过去三十年间,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工业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跨国资本将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生产过程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不改变发展模式的情况下,减轻了发达国家的环境压力,却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负担,环境污染问题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生态文明与未来发展关 注身,如何应对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带来的温室效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首先分野应,突然成为摆在全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工业文明各国面前的紧迫问题。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生态世界正把关注的目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光投向中国。中国经济谐,因为生态化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式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如果我们能积极借鉴和吸收他国的有益经高速增长,但我们为此展的基础。付出了极高的资源环境代价,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居于世界前列。如前所述,从根本上看,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已经给全球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而当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试图以同样方式发展自己,加入世界富人俱乐部的时候,工业文明固有的不可持续性就突显出来,全球环境就会加速逼近危机爆发的临界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领导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保障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维持全球生态安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尚无范例可循,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作艰难探索。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首先分野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工业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生态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为生态化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设想超越工业文明建立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探索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我们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样的根本转变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中国和其他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国家协同努力。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业已形成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技术。事实上,许多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对可持续发展模验,也存在着超越既有基础设施,直接采用新型技术设施的机遇。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除了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必须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认识到,生态文明虽然着重强调了保护生态、顺应自然规律,但自然万物本身不能参与到环境管理中,它们需要致力于守护自然的人们为其代言。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要力求实现“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中国领导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将“以人为本”确定为核心。如果我们发展的目的真正是为了惠及民众,那么我们就不能在发展中破坏民众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而在环境决策和管理中赋予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司法救济权,是保障公民环境权的最有效方式。

人们曾经对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方向莫衷一是,如今寻求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主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中国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构想,也再一次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上一篇:2023年经济林建设总结会下一篇:城建税教育费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