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观后感

2024-08-03

瞿秋白观后感(精选10篇)

1.瞿秋白观后感 篇一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影片。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敬佩瞿秋白。

这部影片主要介绍了瞿秋白的一生和瞿秋白所生活的环境。我记忆最深的瞿秋白在敌军的牢里,那不愿屈服的一段:

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在百般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蒋介石派中统特务王杰夫专程前来劝降,瞿秋白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致使敌人的劝降阴谋以彻底失败告终。

瞿秋白还在狱中写诗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现在我还能背的他写的诗词:“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自来,应有香如故。”还有他在赠人的照片上题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瞿秋白还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做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他坚定的表示:“我的思想已经在青年时期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表现了瞿秋白坚定不移的意志。

我记忆最深的还有,瞿秋白作为学生代表,带头叛反而吐血的一段:

瞿秋白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的总代表,参加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带领同学参加集会和游行,组织罢课,走上街头演说。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这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体现了瞿秋白的高尚的革命精神。

我现在对他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分。在看的过程中,我不禁成为了瞿秋白,经历了他坎坷的一生。放映结束,我依旧沉浸在影片之中,无法自拔。久久,我回到了现实之中,不禁感叹瞿秋白那布满荆棘的一生,如果是我,我又会怎样面对?

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不过,这部影片却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生。想要了解更多,你自己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

2.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二

这是第二次去瞿秋白纪念馆了,前一次记得是班级的团日活动时去的,大家要一起来,一起走,所以时间比较仓促,只是大致参观了一下,未能给我心中带来很深的触动。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次我特意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瞿秋白的资料,详细了解他的一生事迹,这样再次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当看到那些实物,联想到此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一股崇敬之情就从心底油然而生。下面就我自己的瞿秋白纪念馆之行及感想记述如下。

从我们学校到瞿秋白纪念馆还是很方便的,从万达那边乘坐公交车大概二十多分钟后下车再步行五分钟左右就到了。首先参观的是瞿秋白故居。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墙,交相辉映,书香气息浓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韵味。这使得它在这四周现代化的建筑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门口,有一块茅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进入大堂便看见瞿秋白的一具铜像,虽说瞿秋白患有肺病,是一个瘦弱的文人,但是他的铜像却高大威武,让人产生无比崇敬之情,我想虽然秋白体弱多病,但他那宽博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让他倍具气质与魅力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民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进入黑漆大门的故居,门上方高悬有“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当年生活居住的场景。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陈列,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这个知书达理家庭的付出。

接着,我们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纪念馆,纪念馆显得非常的亮丽光线。同样刚进门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铜像,在铜像两旁一一陈列着书籍和画像,还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长长的镶在墙上的字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我自然也看不懂,只觉得刚刚长出新叶的枝条依偎着,修饰着这清俊奇秀的字是很有韵味的。面向纪念馆的大厅,左边是瞿秋白与列宁的浮雕,他们俩气宇轩昂,在蓝天下阔步,充满对前途光明的憧憬,充满对革命的激情,体现了瞿秋白作为一名革命家的风度与情怀,也正刻出了当时瞿秋白在翻译俄文,传播俄国无产阶级理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边是瞿秋白与鲁迅的浮雕,将瞿秋白与鲁迅放在一起不仅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体现了瞿秋白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与其做出的贡献,只是他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它用于研究各种文学的时间与精力。

走着走着,浑然不觉已经到了最后,虽然很不愿意,我还是来到了瞿秋白最终被抓捕行刑那一段。但越到生死关头,越能体现一个信仰之崇高,人意志之坚定。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看到这我又不禁想起了文革中他又被诬为“叛徒”,墓被捣了,碑被砸了,死后四十多年后又蒙受一场大冤案。但是,历史毕竟是公正的。1985年,党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历史性的评价,完全恢复了瞿秋白的真实而伟大的形象,在瞿秋白的故居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一代英豪,重新屹立在人们的心目中。

参观结束后,脑海中浮现他的种种,与他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平庸,是那个动荡的年代创造了瞿秋白这样的伟人,而那那时的中国也需要想瞿秋白那样的赤子。面对蒋介石的“招安”,他的回答是“头可断,志不可改”“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财富,面对生存,更是面对一个人的考验,瞿秋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三

以前每次飘过此地时,总会想到我们这位革命先烈曾在此生活过,和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他曾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为一名常州人,我以有这样一位老乡而骄傲,也以我能够加入有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同志的组织而自豪。这次,怀着期盼的情绪,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中,应对着瞿秋白烈士的铜像,我们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一声声响亮的誓词让我们激情飞扬,热血澎湃。高兰书记阐述了本次活动的好处,并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大家要牢记党的宗旨,持续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瞿秋白的故居,并从各种照片、文字、实物等资料中进一步了解瞿秋白烈士的生平,学习他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纪念馆中保留了瞿秋白的手稿,穿过的蓑衣、草鞋,显示了这名伟大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文字呈现给我们一名文弱的书生,同时展现了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瞿秋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一个政党统帅的重担,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投身革命之后,他以笔当枪,写了超多的文章著作,如《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剩余的话》、《江南第一燕》等,让他这一卓越的文学才华为革命事业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而由于叛徒告密,瞿秋白被捕,牺牲时年仅36岁,当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4.游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四

以前每次路过此地时,总会想到我们这位革命先烈曾在此生活过,和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他曾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为一名常州人,我以有这样一位老乡而骄傲,也以我能够加入有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同志的组织而自豪。这次,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中,面对着瞿秋白烈士的铜像,我们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一声声响亮的誓词让我们激情飞扬,热血澎湃。高兰书记阐述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并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大家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瞿秋白的故居,并从各种照片、文字、实物等资料中进一步了解瞿秋白烈士的生平,学习他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纪念馆中保留了瞿秋白的手稿,穿过的蓑衣、草鞋,显示了这名伟大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文字呈现给我们一名文弱的书生,同时展现了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瞿秋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一个政党统帅的重担,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投身革命之后,他以笔当枪,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如《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江南第一燕》等,让他这一卓越的文学才华为革命事业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而由于叛徒告密,瞿秋白被捕,牺牲时年仅36岁,当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瞿秋白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尽管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工作。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 瞿秋白散文《内外》

★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 瞿秋白散文 知识是赃物

★ 游瞿秋白纪念馆小学作文

★ 塞翁失马翻译

★ 桃花源记翻译

★ 智子疑邻翻译

★ 隆中对 翻译

★ 公司简介翻译

5.《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篇五

国庆节期间,我看了一本学校发给我们少先队员必读的书籍,这本书可不是小儿看的连环画,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季世昌主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伟人瞿秋白》,《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江苏常州,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少年瞿秋白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瞿秋白的父亲平时爱好绘画,母亲知书达礼,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瞿秋白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而感到自豪,读后感《《伟人瞿秋白》读后感》。例如,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我想为瞿秋白的英雄气概而喝彩。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觉悟,长大了为共产党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向瞿秋白烈士学习,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6.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篇六

泗洪附小四(1)班

单智杰

指导老师:孙

今天我读完了《伟人翟秋白》这本书。翟秋白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从中受益匪浅。

翟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9年9月,翟秋白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1年2月10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登“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翟秋白列第一位。

这本书介绍翟秋白一生的事迹。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少年时的翟秋白,他天资聪颖,爱学习,善思考。有一次,翟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秋白回答说:“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穿着绸。”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我平时读书、学习要学翟秋白爱学习、善思考。读书悟出其中的道理,正如古人说的“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遇到困难迎刃而解。

还另我敬佩的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翟秋白。6月18日,翟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署,然后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面临敌人的屠刀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7.《伟人瞿秋白》读书笔记 篇七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8.瞿秋白论文4000字 篇八

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

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

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

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1917年4月,为求生活,他远赴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结果失利。9月份,出于谋生考虑,瞿秋白只

好退而求其次,投考北洋政府外交部所设立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这也为他日后翻译国际歌打下基础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瞿秋白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一

反原来的文弱书生气质和内向性格,强忍着肺病吐血的痛苦,毅然奔波战斗在酷热的街头,直接领导和参

加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和著名的火烧赵家楼的斗争,同时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8月参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遭到逮捕,旋即被释放。1920年初,参加李大

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瞿秋白不顾自身体弱多病和亲友们地劝慰,毫不忧郁地放弃只差

几个月就可拿到的俄专毕业文赁和外交官职务,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迈出了他人生最重

要的一步,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

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接受陈独秀的邀请回国工作。

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

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党的理论

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

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这期间,参预决定或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

州起义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共100多起。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

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

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

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

。此时,王明等正咄咄逼人,挑起党内斗争。这种无休止的功过是非的纠缠,让瞿秋白十分厌倦。他在《多余的话》中,毫不掩饰地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我所愿

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还在离开苏区时,他就悄悄地向夫人杨之华透露了这样的心愿,即到上海后,一定要想方设法见到鲁迅。

在上海,瞿秋白很快便与老友茅盾会面。茅盾和鲁迅很熟,常有往来,他知道瞿秋白的心思,便

对瞿秋白说:“秋白,你不用着急,只要有机会,我会引你去见鲁迅的。”一天,左联党团书记冯雪峰来

到鲁迅家,把瞿秋白的情况向鲁迅做了通报,鲁迅听后很振奋,他说:“这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的《莫斯科通讯》,我看过,翻译的文章耐看好看。”他还告诉冯雪峰,由瞿秋白来过问左联的活动,将是

一件好事。鲁迅从日文版本转译过一些苏俄文艺理论的文章,他早就想直接翻译俄文版本,并认为瞿秋白

可以接受这项工作。他对冯雪峰说:“我们就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以他的俄文和中文,确是最适宜的了。”这天,鲁迅和冯雪峰谈兴很浓,主要话题是瞿秋白的文学才华,他说:“何苦(瞿秋

白的笔名)杂文,明白畅晓,一览无余,真有才华,是真可佩服的。他的论文真是皇皇大论!在国内文艺

界,能够写这样论文的,现在还没有第二人。”后来,鲁迅寄了一些外国作品给瞿秋白,瞿翻译了,同时

互有通信。两颗息息相通的心越贴越近,他们都急切地盼望着能早日会面。1932年初夏的一天,瞿秋白由

冯雪峰陪同,来到鲁迅家。他们的第一次会面,竟如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亲切自然,无拘无束,而毫无

陌生人之间的那种矜持与尴尬。他们畅所欲言,从政治谈到文艺,从理论谈到实际,从希腊谈到莫斯科,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谈得津津有味,妙趣横生。第一次见面后,瞿秋白热切期待着再与鲁迅的会面,以继续他们未尽的话题。可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们的行动十分不便。瞿秋白在上海的这段

时间,蒋介石正对中央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国统区内也弥漫着腥风血雨,共产党人和革命

被杀害的危险。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鲁迅曾三次接纳瞿秋白夫妇,让他们在自己家安然地避过了危险。

1934年新年伊始,瞿秋白奉命赴江西瑞金。临行前,他向鲁迅辞行。这天晚上,他们彻夜长谈,一直到第二天晚上,瞿秋白才回家。到瑞金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进行长征,瞿秋白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担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此时,国民党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行“全面清剿”,到处都是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气

氛。1935年2月初,中央分局为保存干部,便决定将瞿秋白等主要干部送往香港或上海坚持地下斗争。11

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派出数十名武装人员护送瞿秋白、何叔衡、张亮(项英之妻)、周月林

(梁柏台之妻)及邓子恢(到永定领导游击战争)等人,从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会昌县小密村出发,向

福建的永定县转移。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一行东渡汀江,在野外就餐时,因炊烟被当地部队发现,经

激烈战斗,被捕。开始,瞿秋白在狱中写了一份假笔供,自称林琪祥,在福建游历时被共党俘获送往瑞金,做过文化教员,医生。主力红军长征后,携款潜逃。但由于随身携带的港币,黄金,苏币,枪支等,被认

为可能是共产党要人。随后被转移到上杭县,保安团十四团团长钟绍葵亲自审讯。没得到新信息,决定就

地解决,许可保释。为早日脱身,瞿以林琪祥的名义,给鲁迅,杨之华,周建人写信,请求保释。4月初,当鲁迅等人受到来信,积极奔走之时,国民党报纸刊登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使他们的计划变成泡影。原来,4月10日国民党第八师在长汀的归龙山,俘虏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供出瞿秋白、何叔衡、张亮等在濯田方向被俘。陶崎岳立即将情况电告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蒋鼎文又即电驻防长汀的三十

六师师长宋希濂和第二绥靖区司令李默庵紧急查报。此时,曾在中华苏维埃政府当过炊事员,红军长征后

回上杭钟绍葵团部做炊事员的郑大鹏,一天中午因看押人员没有准时来拿饭,就把饭送到监狱里,认出林

琪祥就是瞿秋白,即报告了钟绍葵。

瞿秋白身份暴露后,被押送汀州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关押。1 1日,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从上海赶回

长汀,当晚就找瞿秋白谈话,进行劝降。一见面就称秋白先生,而瞿秋白很讥讽地回答:“我现在不是你的先生,而是你的阶下囚。”宋希濂扭转话题说:“我到上海治病,刚回长汀,从龙岩到长汀这一段数百

里间,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有不少房舍被毁坏了。我想以前不会是这样荒凉的。这是你们

级斗争的结果。”接着又说:“有500亩地以上的地主,在每个县里都是为数甚微;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大多数是祖先几代辛勤劳动积蓄的几个钱,才逐步购置一些田庄。向这样的小地主进行斗争,弄得他们家

破人亡,未免太残酷了!因此,我觉得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社会,人有大贫小贫之分,阶级斗争不适合于我国国情,是很有道理的。”瞿秋白听后,非常镇定地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

建统治,这是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但是中山先生所搞的三民主义,把中外学说都吸收了些,实际上是一

个杂货摊,是一种不彻底的革命。中国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只是地区之间有程度的差别

而已。我们共产党人革命目的是要消灭剥削,不管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不管是大资本家还是小资本家,他们都是属于剥削阶级——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地主就有被剥削的农民,有资本家就有被剥削的工人,怎能说阶级斗争不适合我国国情?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使得宋希濂无可对答,谈话草草收场。

经过几次劝降,毫无效果。瞿申请笔墨,因为其特殊身份,宋希濂妄图感化他,另辟房间,供给笔墨,衣

褥,烟酒等。瞿秋白但仍不投降。蒋介石得知宋希濂未完成任务,就派出国民党中统局训练科长王杰夫、行动科干事陈建中,途中拉上福建省党部秘书钱永健、厦门市党部书记朱培璜抵长汀,对瞿秋白劝降。王

杰夫等软磨硬施,变换方法,问党的机密,瞿拒绝回答。1935年6月2日,蒋介石就在武昌行营就给驻漳州

蒋鼎文发了一道密令,“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由于陈立夫派要员到长汀狱中对瞿秋白进

行劝降,而拖延了执行时间。在国民党要员蒋鼎文、李默庵的催促之下,三十六师决定于6月18日上午,对瞿秋白执行枪决。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梳洗毕,坐在方桌前,点支烟、喝杯茶,再翻阅唐诗,则挥笔写“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笔,说道:“人

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体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房内,出示了蒋介石“就

地枪决”的电令。瞿缓步走出中山公园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刑

场后,盘足而坐,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瞿秋白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

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虽然病魔缠身,但

他始终都在拼命地为党为人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用他36个春秋的壮丽年华,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凯歌。尤其在他政治上失意的时候,他能够顾全大局,丝毫不计个人得失、恩怨、名利。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他表现出勇往直前、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他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谱写了中国革

命史上光辉的篇章,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不愧为祖国的骄傲,不愧为人民的英雄,不愧

9.观瞿秋白伟人有感 篇九

“‘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它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

这段义正词严、激动人心的文字,就是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劝降时说的话,它出自《伟人瞿秋白》。

红色的光滑的封面上,一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仔细端详:清秀的面孔,宽厚的额头,圆圆的镜片后一双看透当时政府的眼睛炯炯有神,射出坚毅的目光,俨然一副英姿勃发的书生模样,他——就是瞿秋白。我认真地阅读了《伟人瞿秋白》,对这位伟人有了了解,也感受到了他高尚的品格。

瞿秋白少年时就爱学习、善思考。19,他的母亲去世后,他寄居湖北黄阪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但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这让我十分感动,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瞿秋白都能够这样努力读书,而我们有好的环境和条件,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呀!我感受到了瞿秋白的刻苦好学!

19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国庆。人们张灯结彩,庆祝“国庆”,瞿秋白却做了一个白灯笼,悲愤地在上面写了“国丧”两个大字,挂在瞿氏宗祠的.侧门上。他对妹妹瞿轶群说:“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还有什么可庆的呢!”瞿秋白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真是有胆有识!我感受到了瞿秋白的英勇果断!

1923年6月,瞿秋白先后任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编辑 ,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他还翻译了《国际歌》,创作了第一首无产阶级革命歌曲《赤潮曲》。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同时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如此多的作品,如此高的成就,让人敬佩!我感受到了瞿秋白的满腹经纶!

1935年2月26日,瞿秋白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他在狱中写诗词:“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6月18日,瞿秋白被押往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多么的英勇、从容啊!我感受到了瞿秋白的坚强不屈!

10.瞿秋白读后感 篇十

辛丰小学 三(3)班张昕叶指导老师:胡佩琴

瞿秋白是一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当老师带领我们听完关于他的故事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故事讲述了他从幼年到成年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因为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故事中有一段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的过节。还是年幼的瞿秋白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

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更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36岁就被敌人杀害,在他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中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如何加强统战工作宣传力度研究下一篇:生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