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通用8篇)
1.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 篇一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而砌体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钢框架结构建筑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体系集合了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正在华夏大地迅速崛起。钢框架结构由于其抗震性能好、建筑自重轻、房屋利用率高、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之一。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广能抗震抗灾的适用建筑,对于我国国民抵御自然灾害、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层钢框架结构虽然已经非常流行,但是结构的合理与否依旧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及开发商的经济效益。不断地优化,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我们结构设计工作者的追求目标。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近几年,建筑相比于砖混结构建筑在环保、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深圳高325米的地王大厦、上海浦东高421米的金茂大厦、北京的京广中心等大型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已开始进行钢结构住宅试点,其中,北京金宸公寓已被列为建设部住宅钢结构体系示范工程。高层钢结构建筑屡见不鲜。人们预料21世纪是金属结构的世纪,钢结构将成为新建筑时代的脊梁。人类自17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19桥梁和房屋,钢结构发展的.历史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历史。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一)国内现代钢结构建筑设计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国内钢结构发展现状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已经出现了产品结构新的调整,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正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合理的应用。目前钢框架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多。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迅速增加,品种增多,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钢框架的运用将有良好的的前景。多层框架一般层数不超过10层,否则宜按高层建筑考虑。多层框架钢结构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二)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人们预料21世纪是金属结构的世纪,钢结构将成为新建筑时代的脊梁。人类自17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19桥梁和房屋,钢结构发展的历史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历史
在从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钢结构经验看,建筑业即将成为钢材应用的主要市场。而目前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国的高层建筑钢材到目前为止还都从国外进口,特别是大于50mm的厚钢板,国产产品的Z向性能尚达不到要求。国外不仅钢板厚度较大,而且可以满足各种性能要求。
三、论文提纲
1前言
1绪论
1.1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1.2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钢结构的优越性
2.1材料性能优越
2.2制造周期短、施工速度快
2.3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
2.4造型美观、可塑性强
3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3.1空间特征
3.2形态特征
3.3与结构、设备密切结合的特征
3.4预工程化程度高,建设成本降低,工期缩短
3.5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一体化,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
3.6钢结构建筑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3.7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4钢结构建筑设计与技术表现
4.1钢结构建筑设计的技术表现
4.2钢结构建筑细部设计有较高要求
4.3建筑策划也是钢结构建筑设计与表现的影响因素
2.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 篇二
1 基本思想
本算法库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需要,将数据结构算法划分七个学习情境,按学习情境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本系统涵盖算法的多种属性,如算法名称、功能、所属学习情境、源代码,算法时间复杂度等信息。本系统在文字描述上力求通俗易懂;在算法描述上力求结构清楚,正确易懂,在算法选择上尽量收集了典型而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本系统侧重实用性,具有跨平台、灵活、安全、可移植性好,可继承性和可重用性强等特点,适合于不同院校不同培养层次教学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2 数据结构算法库系统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
本模块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主要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的添加、删除,保存,查询,备份数据库形成备份文件及从后台备份文件中进行数据恢复等功能。
2)算法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以网格方式和自由表方式进行算法基本信息的操作,主要实现算法基本信息的插入,删除,更新,查询,打印,排序等功能。
3)算法代码管理模块
主要实现算法代码的插入、删除、修改已存在的算法代码、保存算法代码、导入[1]、清除、打印,可以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算法名称即可显示代码并查看运行结果等功能。
4)算法运行环境模块:
本模块主要包括运行环境简介、TC软件安装,TC运行环境、VC++6.0安装,VC++运行环境的挂接,只要安装了相应软件就可进行相应运行环境。
5)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线性表:将线性表算法分成顺序表、链表、线性表应用三类
学习情境二栈:将栈算法分成顺序栈、链栈、栈应用三类,
学习情境三队列:将队列算法顺序队列、链队列、队列应用
学习情境四二叉树:将树算法:二叉树常用算法、二叉树应用算法分成二类
学习情境五图:将图算法分成二类: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算法
学习情境六查找:将查找分成两类:、无序表的查找、有序表的查找
学习情境七排序:将排序算法分成插入排序算法、选择排序、交换排序
对于每个学习情境,都有学习目标,习题实践,算法按类别进行存储,下拉列表中选择算法名称,按下“显示”按钮可看到本算法的基本信息、代码,功能及时间复杂度;点击“查看结果”,可看到程序运行结果,同时可进行插入,删除,保存,打印,清除代码等功能,方便的学生学习。
6)系统帮助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提供了详细的帮助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帮助了解系统如何使用,有疑问可以查看帮助,同时在帮助中点击右键会弹出快捷菜单,可复制、粘贴帮助中的文本信息及代码。
3 应用技术
1)数据窗口[2]的应用
在本系统中大量使用了数据窗口控件,包括基本信息的显示,浏览,算法代码的显示,查询,学习目标的显示及习题实践的制作等都是通过数据窗口来实现的。PB在数据窗口对象中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显示方式,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开发人员可以将对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询等功的按钮放置在数据窗口的内部,简化了程序设计。
2)数据查询
在数据结构算法库中,综合查询是主要功能,可以按所算法的名称、学习情境及算法功能等进行综合查询[3]。同时本窗口还可完成记录定位、打印查询结果等功能。查询的方法很多,有通用查询,模糊查询,精确查询,动态查询[4]等,本系统主要采用动态查询的方法来完成信息的查询。
3)自动配置ODBC数据源
在PB中要使用数据库,必然要通过ODBC接口[5]来实现,配置好数据源后,便可在程序代码中连接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那么如何才能在代码中实现对ODBC数据源的配置呢?其实,Windows中所有的ODBC数据源在系统注册表中都有记载,只要对注册表的项目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实现。在本系统中,建立一个全局函数,取名为f_odbc,设置3个参数,类型均为string型,三个参数分别代表当前工作路径及数据库文件名,系统目录名和数据源名。具体函数代码略
在应用程序的open事件中调用此函数并用代码连接数据库
4)调用外部应用程序[6]
在本算法库中涉及算法的运行环境,要执行这些算法需要调用Turbo C或VC++外部程序,这里用的是RUN()命令。同时在系统中还提供了TC和VC++6.0软件的安装功能。
4 结论
本算法库是以《数据结构》课程的算法部分为基础进行的研究与设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在学习情境中对算法信息和算法代码及运行结果进行管理及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本算法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以学习情境为主体的算法库的设计思想、主要功能及应用的相关技术,重点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将整个《数据结构》中的算法分为七个学习情境,对于每个学习情境都有独立学习目标,算法设计,代码显示,习题实践等内容。算法库是在PB集成开发环境下,利用PowerScript语言开发完成的,其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
关键词:学习情境,算法库,数据结构,算法代码
参考文献
[1]李体新,李兰友.PowerBuilder8.0中数据导入技术的实现[J].微机发展,2004,(11).
[2]李政,任秀丽,董延华,等.PowerBuilder 10.0应用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李元松.PB开发过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技巧[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1).
[4]张长伟.PowerBuilder中动态SQL的实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5).
[5]孟亮,刘晓东.PB在企业管理系统中与多种数据库的连接[J].太原科技,2003(4).
3.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 篇三
关键词:设计参数匹配 变关联分析 组合关联设计 低能耗设计
Abstract: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is one of typical complex industrial systems which are multi-process, multi-unit, multi-variable. For large-scale and low-energy design of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the process-structure-energy correlation design method for super-large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ergy and structural design variables of key units is analyzed. A method of global sensitivity calculation for key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flow loss is proposed. By using variance-based decomposition and uniform sampling,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flow loss is obtained to arrang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to flow loss. A method of interaction sensitivity calculation for key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flow loss is also proposed for the coupling degree calcul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flow loss is established. A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is constructed for the design of large-scale turbo expander. Then the correlation model of air separation units is decomposed and simplified. A design decomposition method based on clustering with multiple couplings is proposed, and the model is decomposed to reach the greatest clustering degrees. The design model is simplificated based on singular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the complexity of design model is reduced to speed up the calculation under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n the design space of flow variables-structural design variable- energy comsuption is established for energy analysis. Finally, the combined correlation design of multi units is proposed. The correlation model among heat transfer rate, passage arrangement and fin design parameters is constructed. Then, the passage arrangement under multi-operating conditions is designed. Through designing the passage arrangement of main heat exchanger in 80000Nm3 air separation unit, the heat transfer rate is enhanced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duced.
Key Words:Design parameter matching;Dynamic correlation analysis;Combined correlation design;Low-energy design
4.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篇四
结构设计开题报告1
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本工程为某城区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为永久性建筑。该楼总建筑面积为8000㎡,拟建位置另行给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根据城市城市规划.建筑规模和要求以及现有的气象条件(气温.相对湿度.主导风向.基本雪压).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西城区办公楼由主楼和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主体结构为7层,内外装修均为一般装修。
相关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gb50007-xx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10-xx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xx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xx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xx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cb/t50001-xx
(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xx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1995
(9).有关标准图集、相关教科书和及相关规定。
意义: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杆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政府办公楼(特别是城市办公楼)一般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少数低级行政单位为多层。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拥向城市,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政府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来管理和协调辖区内的各种关系,因此,政府办公楼必须为各级行政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办公空间,而现在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因其能提供大量的建筑空间,因而成为多数政府办公建筑的首选。
(2).主体大都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满足现代办公建筑的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用钢筋混凝土,局部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办公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4).政府办公建筑面积较大,使用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一般布置为内廊式,竖向上则布置多部电梯、楼梯。
(5).政府办公建筑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使用单位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部门施政的要求。
(6).政府办公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会议室,新闻发布厅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7).办公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办公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政府办公建筑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对办公人员的影响。会议室、新闻发布厅等特殊用途房间还应专门设计,满足其特殊要求。
(8).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政府办公建筑中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9).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周边道路的通畅。
(10).在保安监控、清洁卫生方面,应设置专人专管,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责任的落实。
3.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工程根据设计任务书设计一办公楼,根据地质情况及各种荷载情况设计建筑物的基础,根据荷载和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物主体各层结构,设计梁柱的尺寸及配筋、板厚及配筋,根据气象条件设计建筑物的地下防水防潮、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使其达到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1).建筑方案设计
绘出主要平面,立面,剖面图,标明尺寸(一张1号图纸),比例1:200。
(2).建筑施工图设计
1).平面图: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顶层平面,比例1:100;
2).立面图:主立面,背立面,侧立面,比例1:100;
3).剖面图:主要剖面(1:100),楼梯剖面(1:50);
4).详图:需要详细说明的节点,比例1:10或1:20;
5).总平面图(1:500),门窗表,建筑设计说明。
(3).结构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比例1:100;
2).楼面,屋面结构平面图及节点详图,比例1:100;
3).框架梁柱配筋图节点详图,比例1:50;
4).部分结构构件详图,比例1:20或1:10;
4.设计(或研究)方法
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 、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结构部分计算的大概步骤: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2).荷载计算
3).水平地震作用的侧移验算4).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5).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6).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7).框架梁柱配筋8).板的配筋计算
9).楼梯配筋10).基础的设计及配筋计算
5.实施计划
设计内容所用时间
1.英文资料翻译1周
2.开题报告、建筑方案 2周
3.各种结构的确定、绘图、编制设计说明书7周
4.修改、整理 1周
5.检查、准备、答辩1周
结构设计开题报告2
引言
溢洪道作为水库建筑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可以有效保证汛期内水库建筑及其周遭设施的安全。对于中小型水库工程而言,如果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未把溢洪道作为主要建筑体加以重视,导致建成的溢洪道不具备承受高速水流冲击的能力,再加上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以致汛期到来时临时调度无法高效运行等等,都会导致溢洪道面临水毁事故。除此之外在设计方面,因中小型水库的溢洪道在设计阶段标准要求不够高,再加上消能设施完善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配置,也极易导致水毁事故。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设计方案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后期整个水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更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控制、造价管理工作质量高低。因此相关的设计单位与设计工程师在进行中小型水库工程的设计工作时,应当提高对于溢洪道结构合理性的重视程度。
一、中小型水库溢洪道方案确定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型水库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有限,出于工程造价方面的考虑,在进行水库溢洪道的设计时,所参考的地区汛期洪水相关数据常常偏小,根据的标准也不够高,如此一业,所设计出的溢洪道结构以及框架就会不甚合理,尺寸上面会有所偏差,再加上水库运营过程中溢洪道周围岩体长期的风化坍落,往往导致本身泄流能力有限的溢洪道功能能挥更受到限制,进面造成汛期泄洪的巨大安全压力。
(二)在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溢洪道的位置设置方面往往面临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比如溢洪道的进出口部分在设计方案中与水库坝体的距离太小,溢洪道和坝肩只隔着一层非常单薄山脊结构,再加上溢洪道进口部分如紧又缺乏有效的护砌措施,在汛期需要泄洪的时候,如果冲蚀现象发生,那么坝肩、坝体的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另外如果设计方案中的溢洪道陡槽末端和水库坝底紧密相贴,当面临横向水流的冲击时,坝脚安全根本无法受到保障,水库主坝的安全性将十分堪忧。
(三)在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进行溢洪道平面弯道的设计时,如果方案弯道的半径太大或者变度变化过于剧烈,汛期洪水泄流将面临非常大的麻烦。以溢洪道陡坡段为例,若有弯道设置,那么弯道本身水流状态以及流势变化特点会导致水道两边出现水面差,而且凹岸水面明显过高,到水流下游与平直段进行对接时就会形成比较大的折冲水流,直接影响到水库的泄流水平以及消能作用。此外,如果溢洪道无论哪个部分的弯度变化过于剧烈,都会导致壅水情况的发生,严重冲击砌护结构的,进而影响到溢洪道结构本身的安全性。
(四)在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在进行溢洪道平面结构布置和纵横剖面设计时可能面临到的问题以陡坡的幅度大于降过区。在实践中,因一些溢洪道需设置于非岩性山体之上,在道底没有做充分的反滤衬砌结构的情况下,汛期溢洪道渗水之后,山体极易出现滑坡现象,溢洪道的结构稳定性非常差;另外在进行溢洪道横断面设计时,部分工程施工人员对山体开挖坡度控制不到位,导致一些区段坡度过大,在衬砌结构厚度不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溢洪道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同时也易导致水体坍方;溢洪道平面设计时如果存在水库上下游断面连接不顺畅就极易影响到水库的.排水泄洪能力;还有如果溢洪道与河道对接的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甚至出现末端远远高于河床高度,最终会影响到整个水库建筑结构的质量。
二、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设计技巧
在中小型水库的设计也建设过程中,溢洪道部分的设计布局应当做到最大程度与建设地的地理特点相结合,在保证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控制工程造价。如果水库主坝周围有天然山体,可其上直接设置溢洪道结构;如果水库主坝入口过窄,无法从正面布设溢洪道,那就需要考虑侧槽式布局方案。在设计实践中,溢洪道规划的最高原则是结构线路短、弯道尽量少出现或不出现、结构基础稳定性强、泄洪口远离水库主坝体。
(一)溢洪道水流入口段的设计技巧
在进行溢洪道水流入口段的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好水流入口设计为喇叭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水流进入的平缓顺畅;而且为了减少能量损耗,入口段长度最好不要太长;在进行设计时,如果由于建设地点地理特点的限制不可避免需要加设弯道,那么首先必须最大程度保证弯道段的平缓度,同时还应注意弯道段与水流下部分的衔接部分以及水流出口部分要与坝脚保持远离,防止溢洪道运营过程中水对于坝脚的冲刷度过大。最后,溢洪道水流入口段的截面最好选用梯形或者矩形,如果水库水流速度的话,无需对水道加以砌护;但是坝端以及主建筑物附近、弯道两边的凹岸部分均应加调砌护结构,以保证溢洪道的稳定与安全性。
(二)溢洪道水流控制段的设计技巧
在进行溢洪道水流控制段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使入口处的水流与控制段的建筑物呈垂直状态,以保证泄流的均匀程度;在建设地段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水库泄流量的要求进行宽顶堰抑或实用断面堰的设置,其宽度依照单位宽度水流流量进行确定。一般来说,硬度较大的岩基的单位宽度水流量为;而非岩基的单位宽度输水量为。除了应在水流入口道加设引流段,还应保证控制段的堰顶宽度保持在范围内;同时为了保证水流的平缓顺畅,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应将控制段堰口与水流上游的入口引流段之间以水流渐变段相连,收缩角度最好在左右。如果本段的堰体宽度比较大,需要在堰体横向上加设沉陷区与温度缝区,两者中间的距离以为宜。
(三)溢洪道的急流段的设计技巧
在进行溢洪道水流急流段的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好选择直线结构进行布局,还要最大程度避免弯道以及扭坡的出现,防止因水流状态的急剧变化而导致负压的产生;进行该部分纵断面的设计时必须从当地实际地质特点出发,广泛结合缓坡、多级跳跃、急流陡坡等多种坡段形态,做到因地制宜;鉴于该段水流的速度很快,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将此段布设在硬度大而冲刷的岩基部分,因为置于新鲜岩基结构上的急流水段无需额外加以砌护;当然如果不具备此条件,那就必须把非岩基地段加设砌衬结构,其厚度可按照该段的地理数据以及急流段的水流速度进行确定。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产业结构都经过了深刻的调整阶段,特别是对于第一产业农业而言,其结构调整更是引人瞩目。在此过程中,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实用功能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多数中小型水库均由传统上单纯服务农业灌溉,转向了城乡供水的功能性转变,同时又担负了中小河流防洪防汛的重任,甚至有些地区的水库通过对水库溢洪道水流入口段高程的调整,不断增加水库的容量以及泄洪能力。所以在实践中,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溢洪道部分更应当引起建设部门以及设计单位的切实关注。在进行工程加固以及结构改造过程中,对于溢洪道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库汛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朱晓玲,陈皓,李玉芳.中小型水库坝下排水涵管除险加固设计要点[J].人民长江.20xx,42(9):57-97
[2]黄林祥.我省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病害及其处理技术探讨[J].引进与咨询.20xx(5):35-36
结构设计开题报告3
一、本课题研究考察内容: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
1、要先对建筑外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计;
2、然后对局部进行设计,如地下室墙身、楼地面、顶棚、屋面、楼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最后要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子抗震,按照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确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选定。
其次,在体系的选择方面:
1、由于在发生地震时,框架柱首当其冲,一旦出现塑性铰,将危及该柱距范围内的上层建筑,并可能引起相邻柱距范围的上层建筑连续倒塌,所以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形式;且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都由抗侧力构件承担,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框架体系;
2、框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
3、在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再次,在结构设计方面:
1、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取不同的荷载代表值来进行承载力计算。
2、进行变形验算。
3、进行横向水平与纵向水平地震的作用计算。
最后,我们还要进行“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
1、做好“强柱弱梁”的设计
由于框架柱受轴向压力作用,其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一旦框架柱先于框架梁出现塑性铰,就会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下端同时出现塑性铰的“柱铰结构”,从而危及结构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框架柱在压力、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下,纵筋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箍筋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此外为了使柱具有一定的延性,要控制柱的轴压比。
2、做好“强剪弱弯”的设计
框架梁的截面设计包括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然后再根据构造要求统一调整和布置纵向钢筋和箍筋。
为了防止梁端,柱端在弯曲屈服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在设计中要求做到“强剪弱弯”亦即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
3、做好“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还要对节点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要求框架节点核心区不先于梁柱破坏。
完成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二、本课题需完成内容:
(一)建筑设计内容
1、方案设计
2、详细设计
3、施工图绘制
(二)结构设计内容
1、结构方案及结构布置
2、样板构件选型
3、框架内力计算
4、梁柱配筋及基础设计
5、绘制结构施工图
6、整理计算书
(三)施工组织设计
1、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主导工程施工设计
3、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设计
4、施工平面图设计
5、整理设计说明书
三、本课题研究考察方案:
1、文献收集。
广泛收集与办公楼有关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2、毕业实习。
通过对现场直观观察,对实际工程中各处的工程施工与管理情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一些设计时应该掌握的一些工程细节,以及理论跟实际工程的联系,更好的指导设计。
3、教师分阶段讲课。
建筑、结构和施工三个环节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进度分阶段讲课,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4、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中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自己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构计算以手算为主,电算为辅的方法,施工图绘制要求既有手工绘制又有计算机绘制。
四、研究考察目标、工作进度: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从而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子的设计和施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之间必须相互密切配合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独立从事土建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每一位同学都要在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类比同类建筑物,根据已给出的示意方案,结合南昌市的自然条件,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材料供应情况,进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计算以及单位工程的施工监理,并绘制出主要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1、建筑部分
完成下列建筑施工图绘制:
(1)总平面设计,施工总说明,门窗表。
(2)平面图:底层、样板层,屋顶平面图。
(3)立面图:1~2个。
(4)剖面图:1~2个。
(5)根据需要完成3—5个典型节点详图。
建筑部分图量不少于2号图纸6张,原则上不多于2号图纸10张,其中1张手绘(至少包括一个主要建筑平面图)。施工图中均应有施工说明。
2、结构部分
本设计按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规定(03G101)绘制施工图,计算轴线梁柱配筋按手算结果确定,其余梁柱配筋根据软件计算结果确定,注意适当归并。图纸内容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结构施工总说明;
(2)基础平面布置及配筋图;
(3)底层柱平面整体配筋图(截面注解方式);
(4)底层、样板层和顶层的梁整体配筋图(平面注解方式);
(5)手算层的板整体配筋图(平面注解方式);
(6)一榀框架立体配筋图(非平法表示);
(7)手绘一张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图、配筋图(非平法表示);
(8)其它详图。
结构施工图不少于2号图纸8张,原则上不多于2号图纸12张,各张施工图中均应有施工说明。施工图中均应有施工说明。
本人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考察生毕业,现在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长期代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按照老师的要求通过率百分百,20xx~20xx我们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覆盖大部分省市的院校。(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为主)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图)、结构设计(结构施工图、手算计算书、PKPM模型等)、施工组织设计,另外长期代做本科生课程设计(楼盖、厂房等),质量保证、价格面议,联系方式:1085287324包过,辅导答辩,提供答辩主要资料。(老字号)(山寨小号同行勿模仿)(请自重)(非诚勿扰)(某些山寨同行通过制作网站、网店来进行糊弄学生的行为我们不予以揭穿)
五、工作进度:
1、建筑设计进度计划
第5—6周:建筑方案及建筑施工图
2、结构设计进度计划
第7周:结构选型与布置及布置图的绘制
第8周: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第9周—第10周上半周:框架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上机计算
第10周下半周—第11周上半周:框架梁、柱截面设计,上机计算
第11周下半周:现浇楼面板设计、上机计算
第12周上半周:楼梯结构设计计算、上机计算
第12周下半周:基础设计、上机计算
第13—14周:绘施工图、整理前述工作的计算书
5.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篇五
经过一周的学习和上机实习,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掌握了如何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杆系结构的分析计算,进一步掌握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通过这次的实习,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设计框图并编写和调试了结构力学程序,进一步提高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结构力学实习让我们充分的运用了所学过的结构力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让我理解了许多过去没搞明白的结构力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把握。
一个星期的结构力学实习过程让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通过我们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还让我收获了许多平时学习生活中没学到的东西。
首先,让我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设计中去.以前只知道抱着书本死啃,却没有参透其中的真正含义,当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急待解决时却无从下手,所以即使你学的再好也终究会被现实所淘汰.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哲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设计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课本中所未涉及到的内容,比如在做题计算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公式编辑器等等。总之,如果你自己不去探索,也许你永远都不能接触到这些东西。最后,同学之间的互助和老师的指点也是我能完成这次实习的重要因素。
但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我对结构力学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度探究这些知识的联系,这让我花了不少时间,有待改进。还有对计算结果数据的含义以及其实际运用还了解的不够透彻,比如像节点坐标、柱杆件关联号、梁杆件关联号等信息还不能巧加运用,仍需进一步学习。
同学们在这次实践过程中,依托老师们的指导,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顺利的完成了这项任务,掌握了不少技巧,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和很大的便利。
6.结构设计个人述职报告 篇六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我于xx年xx月有幸成为xx建筑设计院的一员,从事结构设计工作。这一年多来,在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严格要求下,在xx主任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及在各专业同事的配合下,按照本院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立足本职、积极工作、一丝不苟、规范设计、精益求精,基本完成了自己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在辞旧迎新之际,就我在本院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述职:
立足规范,强调结构概念设计是我的工作理念。在本院一年多的工作中,我自觉加强学习,细心研读规范、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干中学,学中干,从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回首工作以来所做过的各个工程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接触了钢结构,从着手设计到最终出图,最后图审通过,使得自己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结构概念基本清晰;再者就是xxx项目以及xxx项目等其他工程项目。在以上工程中涉及框架结构、框架异形柱结构、钢结构等;基础类型有柱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桩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等。
追问自我,并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反复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不由让我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大境界”,现就“三大境界”结合自身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谈谈我的感受: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干一项工程,交一帮朋友,树一座丰碑”是我的最终目标,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干一项工程,并且要把这个工程做好,做到结构概念清晰,安全经济;这样才能交一帮真正的朋友,进而树一座丰碑。回想起工作之初,所设计的xxx项目,也就是我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从确定方案到着手设计,然后最终出图,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把一项工程做好是多么的不容易。刚刚开始工作,结构概念不清晰,而且设计经验不足,丢三落四,造成图纸质量不高;幸亏xx院长及时纠正错误,并给我讲解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我对xxx项目有了正确的理解。就现在看来,做xxx项目对结构概念的要求较高,结构设计时应慎之又慎;在图纸审核时多和院长以及总工交流,谈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处理办法,听听前辈的看法,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这个项目,我的心开始慢慢静下来。毕业之初的那种居高临下、什么工程都想去尝试、什么事情都想的简单的心态已不复存在;人变的踏实了,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处于一种悬思的状态。但做设计欲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看不做,只想不做,设计水平不会有显著提高;要着手设计实际的工程项目,理清结构基本概念,反复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工作能力”xx院长如是说。对于xx院长的教导,我谨记于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根据已有的建筑图纸,先从大体上把握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理清设计思路;从设计到出图再到图审的过程中,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做到自己图纸上的内容,自己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结构概念是否正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慢慢的使我养成了一种上班规范设计,下班反复思考的习惯。比如在xxx项目时,其中有个柱角大样(钢架柱与砼柱连接大样),在下班后回想自己的设计内容时,总感觉这个柱角大样有点问题;于是查《钢规》关于柱角连接的相关要求,才知道“柱角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钢规》8.9.3)”,并且属于强制性条文;然后对照规范,更改大样;再比如设计xxx项目时,关于挑梁的问题等等。相信这种反复思考、认真揣摩的工作方法,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注定是一个苦索的过程,也是作为一名工程师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残酷的,也将有许多工程师在此过程中被淘汰;正所谓“浪花淘金英雄”,只有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洗礼,设计技术才能得到升华!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顿悟的阶段、是一个创新的阶段,是许多工程师所梦想的境界!
根据掌握的概念设计能力,研究和分析复杂的现有结构尚容易,创造出开拓性的结构、设计出伟大的作品就很难了,国内这一境界的大师寥寥,国外进入这一境界的大师有Fazlur Khan、施莱西、林同炎等等,这些人都是某一些领域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比如Khan在高层领域,施莱西在轻结构领域,林同炎在桥梁和预应力领域。
四、总结
扪心自问,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处于哪个阶段,我以后想要达到哪个阶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觉得自己刚刚进入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要在这个阶段学习、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达到所谓的顿悟境界!
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过程,在此感谢本院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本院xx主任的指引和帮助。我会拼搏奋斗、一如既往,争取为公司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xx
7.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 篇七
阅读全文链接 (需实名注册) :http://www.nstrs.cn/xiangxi BG.aspx?id=50589&flag=1
摘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 对影响电堆功率密度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大规模液流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规模放大技术。具体如下:通过建立液流电池三维非等温模型, 揭示了电池内部的热源变化与温度分布特性, 研究了孔隙率、流量对热源及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容量衰减模型, 准确预测容量的衰减程度;利用多目标优化的理论建立大规模电池多系统耦合设计的方法, 提出了液流电池的监测、报警、保护体系, 进而发展了液流电池规模放大理论体系。基于上述理论研究进行试制工作, 开发的单电池能量效率达到81.8% (200mA/cm2) , 开发的22kW电堆经过550个循环, 电池性能没有衰减, 开发的352kW/700kW·h液流电池单元直流侧能量效率达到73.8%, 交流侧系统效率达到68.2%。
关键词:钒电堆,电池系统,高功率密度,规模放大
8.引导反思学习 优化思维结构 篇八
【关键词】反思 优化思维 拓宽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2-02
本人从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每年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怎样的复习方法才能使他们学有所获?
在三年复习教学中,本人认为:很多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去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缺少反思意识和反思的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引导学生深究物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思路、策略等,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过程。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极好的方法。本文就以下教学案例来尝试反思教学的途径和作用。
案例1: 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
由下落,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进入沙坑
后在深h处停止,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
力为重力的多少倍。
解析:
解法一:选物体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沙坑时速度为v,进入沙坑受到平均阻力为F, 加速度为a, 自由下落过程中有:
v2=2gH ①
进入沙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mg-F)=ma ②
2ah= 0-v2 ③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F=mg
小结: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公式,我们称之为力的观点,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引导同学们反思,我们对于同一个问题,能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挖掘题目的各个条件,找出不同的解题途径。
解法二: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分阶段用动能定理:
对第一段应用动能定理:mgH=mv2
第二过程物体受重力和阻力,同理可得:mgh-Fh= 0-mv2
由上面两式可得F=mg
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mg(h+H)-Fh=0
解得:F=mg
解法三:对第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H=mv2 ①
进入沙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2ah= 0-v2 ②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h=vt-at2 ③
设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
(mg-F)t=0-mv ④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mg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上述观点之一或某两个观点联合起来求解。一般来说,要列出物理量间瞬时表达式或对一个过程列式,可用力的观点。若对物理状态列式,可用动量或能量的观点。对单体而言,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特别是碰撞及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的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
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中若动量或机械能有一个守恒,优先考虑应用守恒定律。经过反思,不但可以得到最优化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防止思维定势,而且能及时总结出解一类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技巧,并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方式。
案例2,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均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弹力。
解析: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研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有F=(mA+mB)a,
再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有FAB=mBa
联立可解得FAB=F
引导学生反思小结:
对涉及多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分析,尤其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要特别注意合理选取研究对象的对象,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是将一组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牛顿第二定律F=ma , F是整体受到的外力,只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即可(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内力可不分析)简化了受力分析。
(2)隔离法在求解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时采用,将某个部分从连接体中分离出来,其它部分对它的作用则作为外力出现。为使问题简化,一般隔离受力少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3)隔离法和整体法不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研究对象的转化,仅仅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继续引导学生反思,限制该问题的各个条件是否可以交换,能否特殊化变换为一般化。
变换1:若将A、 B两物体用一弹簧相连接,求弹簧中弹力。
变换2:若水平面不光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A 、B间的弹力。
变换3:若将A、 B两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用一与斜面平行的力F沿斜面向上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求A、 B间弹力。
变换4:若将A 、B两物体放在粗糙斜面上,A 、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一与斜面平行的力F 沿斜面向上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求A、B间弹力。
通过变换习题的条件,从一题多变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反思的广阔性,把学过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有趣的是题目经多次变换后答案却是完全一样的。
案例3: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为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受的冲力是多大?
解法一:安全带未展开时: V2=2gh
在安全带的缓冲时间内: V= at
对工人列牛顿第二定律:F-mg=ma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F=1446 N
解法二: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安全带未展开时,对工人列动能定理:
mgL=mv2
在安全带的缓冲时间内,对工人列动量定理:
(mg-F)t=0-mv
联立上述两式,解得F=1446 N
解法一采用力学的观点,力学的观点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变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适用。解法二用能量的观点解题,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位移,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时间,优先考虑动量定理。能量的观点解题不考虑运动过程的细节,只考虑初末状态,且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力学和能量的观点犹如高中物理的两条腿,占有重要的地位。
【钢结构设计学习报告】推荐阅读:
产品结构设计个人总结报告08-09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09-23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09-06
钢结构雨棚施工组织设计09-20
桥梁结构设计介绍10-10
巧妙的结构教学设计07-16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07-17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书07-21
结构设计个人简历08-29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