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2024-06-16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共9篇)

1.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一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推荐阅读书目

中山市实验高中李小银提供 1《新编历史教学论》

朱汉国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改革中的历史教育》

冯一下著

四川教育出版

3《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赵亚夫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案例分析与点评》

聂幼犁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

5《高中历史学习——新视角、新知识》

杨宁一主编

人民出版社

6《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

何成刚著

岳麓书社

7《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何成刚主编

陈亚东夏辉辉副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历史研究性学习论》

陈辉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

9《历史教育考试研究》

姚锦祥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历史学科主体性教育》

谢国平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1《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

陈辉主编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12《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陈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二

1.全新的历史教育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新课标在历史课程基本理念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那就是以学生为本,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变过去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的结果, 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传授;改变过去大纲中笼统和模糊的思想教育目标, 提出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对高中历史教师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1] 。

2.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新课标把内容标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历史 (Ⅰ) 、历史 (Ⅱ) 、历史 (Ⅲ) 三个学习模块组成, 包括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25个学习专题;选修课由六大模块组成, 共41个学习专题。课程标准采用专题作为学习模块, 完全打乱了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学习模块和学习专题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呈现方式, 这种呈现方式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教育性。而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是以史实发展为主体, 以时间、空间为主线的结构体系, 缺乏综合性、生活性、针对性, 由通史型课程教学转向专题型课程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师原有的课程观、专业知识、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促进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 教师个人层面

1.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培养专业发展的意识

观念和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要想取得专业发展, 首先必须得具有发展意识及其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的发展意识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时也可促使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形成。只有教师时刻保持发展意识, 才能不断实现专业发展、不断取得成长。

2.积极提高高中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 专业知识方面。

第一, 加强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在课程体系上, 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 建构了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有贯通中外古今的通史知识, 还要加强对国别史、断代史、专门史知识的学习, 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通史知识结构, 建构起通史、专题、模块化的立体知识结构;要关注最新史学研究成果, 了解史学研究动态。第二, 重视、加强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传授知识, 它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主张, 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刊,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 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改进。第三, 广泛阅读, 拓宽知识面, 具备广博的知识。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只掌握本学科知识, 而要广泛阅读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天文地理、法律学、理科类知识, 授予学生丰富的知识, 启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2) 专业能力方面。

第一, 科研能力。一名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师, 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教育的研究者, 因此, 要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不能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满足, 还必须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逐步培养教育科研能力:首先是自我学习, 善于发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并在平时的阅读和实践中收集相关资料, 积累素材, 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有意识地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专著, 学习做研究, 尝试做研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其次是参加培训、进修。在培训中就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问题有针对性地与指导教师交流、学习, 如果有需要、有机会还应该到高校的教育学院进修, 进行系统的、专门的学习教育研究。第二,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今天正逐渐普及,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历史教师所必须的。

(3) 专业精神方面。

第一, 消除职业倦怠。坚定理想, 求得专业发展, 坚持学习, 拓宽知识面, 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理想才会得以实现, 工作才会有热情和干劲;及时反思, 不断改进, 避免在原来基础上重复徘徊、患得患失, 才能抵制产生职业上的倦怠情绪。第二, 树立现代化的历史教育理念。历史教育的人文理念, 即历史教育要以人为本, 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作为历史教育的目的。历史教育的感悟理念, 即历史教学要摒弃陈旧的“灌输”教学模式, 代之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教学模式;历史教学要重视过程性教学, 让学生体现历史, 感悟历史, 领略历史的风采。历史教育的创新理念, 它有两层涵义:其一是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感知、感悟历史创造条件;其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历史教育的开放理念, 即历史教学具有开放性。一方面, 开放是创新的前提, 历史教学要提倡争鸣, 允许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教材和教师的史学观点提出质疑, 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史学观点, 并予以鼓励;另一方面, 历史教学不能沉浸在故纸堆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2] 。

(二) 从国家和社会层面

1.提高教师待遇, 对教师给予人性化关怀

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大致由基本工资、岗位职级工资、考勤工资、效益工资四部分组成, 基本工资差别不大, 而待遇水平因地区经济、学校发展、所教学科又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是至今这项规定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政府部门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切实行动起来, 将依法提高教师的待遇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中, 逐步实现国家、法律对教师的承诺, 给予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经济待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才能使教师安心教学, 乐于教学, 不断提升自己,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只有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给予人性化关怀, 教师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人性化、温暖的关怀, 共创和谐社会。

2.改革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 实现高中历史教师教育一体化

(1) 改革历史教师培养模式, 改革历史师范生教育。

第一, 优化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课程设置。目前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历史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比较陈旧, 在“考古及文明探索知识”、“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史学名著研读”、“史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以及开设中外历史贯通的课程、相关学科课程、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介绍等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历史专业课教学应该更新教学内容、注意介绍学术动态、注意与中学教学的接轨、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和研究方法的培养, 开设或加强“史学原著研读”、“史学论文写作”、“史学理论与方法” 、重要的专门史以及史学研究类课程等[3] 。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 将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开设几门针对性较强的微型教育课程。例如, 现代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历史教育学、课堂教学技能等, 教学课时统一规划安排, 使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不再空泛, 也能激发历史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学生奠定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 有利于学生就业以后专业发展。

第二, 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师范生的培养模式。“2+2”或“3+1”模式:历史系师范生在接受2~3年本专业学科知识学习后, 再到教育学院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集中接受1~2年的教师专业训练, 在原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育实践, 完成教育见习、实习, 接受良好的教师素质教育。“4+2”模式:历史系师范生在接受4年历史学科课程学习后, 再到教育学院接受2年教师专业化训练, 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这样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高了教师的学历水平。

(2) 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师培训体系。

目前, 教师的培训还是“粗放型”的培训, 即接受培训的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上大课, 十天半个月通过考试就可以, 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委和学校应该密切同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当地综合性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 共同对教师进行培训, 在培训中根据历史新课程的要求、历史学科的发展、教师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效地的对教师进行培训。

(3) 历史教师教育一体化。

历史教师教育要将培养、培训环节一体化、系统化, 争取将历史教师教育交由学术水平较高、师资力量较强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负责, 由教育学院制订专门的计划, 同历史学院合作组织专门的教师对师范生、入职教师、在职教师进行系统、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训练, 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前后衔接、有机联系起来, 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4] 。

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要广泛、深入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国家、各省市必须尽快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明确教师、学校、学生、培训机构、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骤、程序、评价机制纳入国家法律的监督和规范体系中, 从根本上保障和规范教师专业发展。

4.大力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核心, 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首先应从教师资格制度着手, 以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得以持续、良好进行。目前, 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没有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检测, 教师资格既然有学科性, 那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测试也应该纳入其中。以高中历史学科来说, 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在入职考取教师资格时增加历史学科专业知识的测试, 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全面、合理构建, 促进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并没有对教师资格的年限做明确规定, 导致了教师资格的“终身性”, 不利于激发教师主动发展。因此, 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规定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时限, 可以考虑5~10年对教师资格证进行重考重审, 严把质量关, 这样既能保证教育质量, 也能促使教师树立主动发展意识, 在自身不断地提高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志才.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朱煜.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1) .

3.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篇三

1.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较差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4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思想品德科目。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要求

历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包括师德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我认为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历史学科专业素质是指对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的专业素质,历史老师必须具备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需要的历史知识,能驾驭中学历史教材,同时还需具有比较广、较深的通史性知识和专题性和断代史、国别史的专业知识。二是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究的成果,具备能参与历史学术问题讨论的基本能力;三是要具备与历史有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历史老师的专业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

1.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历史的渠道;

7.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好历史教学,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目标的前提。所以在新课程标背景下历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 基础,教学中既要关注共性,又要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借助课堂搭建平台,对文本进行再开发,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第三,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以关注过程、侧重发展素质,增强能力的评价观。

(二) 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思想品德、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等。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国培计划给了我们提高的平台。。

(三) 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 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反思教学的进度和步骤,增强计划性,确定适合学生或课堂具体情况的学习策略以及完整的实施方案;二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情况,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并得以维持;三是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情况,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采取有力的变通措施;四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堅持及时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五)同伴互助,共同实际研究和提高

一方面,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小组或结对进行教研和学习,进行共同实践研究和提高。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请他们给历史老师们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评点年轻教师,提高全体老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新课程改革激励鼓舞着历史教师,只要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4.也谈历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四

职业生涯视阈下知识结构完善与专业持续发展――也谈历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作者/李晨华

摘 要:旨在探讨历史学科教师在职业生涯视阈下,在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结构的特点及其完善途径。新手阶段需要的更多是实践性知识,主要通过上公开课推动迅速进步;成熟阶段需要的是实践与理论的再次融合,主要通过课例研修推动迅速进步;专家阶段需要的是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的融为一体,主要通过系统理论研修相结合达成。

关键词:职业生涯;知识结构;持续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本文以知识结构为切入点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把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大部分:一般文化知识、历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其中,一般文化知识是指通识性知识;历史学科知识就是历史科目的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

二、方法

1.新手阶段(从教1-6年)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新手阶段的历史教师有着明显的教学特点,比如:①历史教材不熟、课标解读能力不强、不能科学地运用教辅资料,重难点把握不准;②对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技巧掌握不准、教法不灵活、生情分析不准确,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④教学语言掌握不好,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2)完善途径――挑战公开课

公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公开课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一堂公开课只有45分钟,而为了上好这45分钟,需要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工作,从思想上、知识上、技巧上、经验上准备,大体说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备自己,思想上重视。其次,备教材,方法上重视。最后,备学生,技巧上重视。

2.成熟阶段(从教7-)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总结,各种知识类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多数教龄长的历史教师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实践性知识随着教学时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的职业生涯仿佛只是在凭着惯性往前走,生活的压力、常规工作的压力以及思维定式,导致条件性知识可能跟不上更新速度,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疲倦或有心无力的抱怨,因此,本图的条件性知识用了虚线表示。

如果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无疑,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这就是开展课例研究、细致研究、大量写作、大量阅读。

(2)完善途径――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将教学理论行动化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与新手阶段重在完善实践性知识从而更注重个体自我体验不同,组织开展课例研究是一种注重团体智慧的知识结构完善活动,既可以实现培训,也能实现自我培训,既能增长实践智慧又能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可以作为骨干教师示范和组织课例研修。课例研究对成熟教师阶段的专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甚至认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进步是可以量化的。

3.专家阶段(从教13-)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2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发展形态。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整合,教师的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很丰富,并且有机融为一体。如果说新手阶段更多是探索、成熟阶段更多是积累,那么,专家阶段更多是沉淀。

(2)完善途径――系统理论研修

在前两个阶段,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趋向完善,但每种知识类型内部结构却不一定是成体系的。系统的理论研修是步入专家阶段必不可少的路径。当前,很多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办学转型,努力在更高平台上强化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专业的开设就是成熟型教师追随教育教学教授专家们进行系统理论研修的好途径。

三、结论

从新手到成熟到专家,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如同攀登一个底座宽广而顶端尖锐的金字塔,很多人没有突破中途遇上的一个个瓶颈,做了塔底的“教书匠”,走到塔尖的专家型教师或者说“教育家”凤毛麟角。从新手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专家阶段,通过“挑战公开课”到“参与课例研究”到“系统理论研修”,我们不难发现推动教师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是知识结构的梯度完善。

参考文献:

[1]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心理学报,(36)。

[2]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

5.浅析历史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篇五

六中:何宝香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从教十几年以来,颇多感触:

1.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不足。

虽然也受过高等学院历史专业教育,也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条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历史学科嘛,中考就那么几分,花那么大的力气不值得”,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我们一些历史老师的专业知识没有增加和更新,反而逐渐的减退了。

2.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对知识的把握和研究。

我们很多教师可能要教的内容还没有搞懂,就先去设计教学过程了,先想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模式,重视怎么让学生记住,怎么考好。这实际上就本末倒置了。我觉得如果先把这个教学内容在知识和认识上搞得圆融无碍了,然后再想怎么教,就可能想出很多非常精彩的教法来,课堂教学也就真正有效了。

3.教历史只是为了考试成绩。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大多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努力达成眼前的功利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本身的目标,目标中有的是知识,有的是效果,而忽视育人目标。忽视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这其实是反映出教师对历史教育理解的偏颇。

今后,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针对上述自身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

1.多读书多学习:除了要读历史通史知识方面的书籍,也要读一些历史学术研究动态方面的书,平时通过博客上传和交流读书摘要和学习心得,而且在平时,通过落实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等,全面掌握教材,夯实教学基本功,努力使自己具备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个历史教师,时代要求我们要有足量而精深的历史通史知识,起码要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知识;其次,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师,除了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相当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它们的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学科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另外,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还得不断学习,能够追踪历史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2.努力使自己具备娴熟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讲解分析、启发提问、组织学习、电化教学等专业教学技能。贴近新课程改革要求,把重点放在“积能”和育人上。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理论反思实践,结合实践研究理论,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和理性解读能力和变革能力。

6.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六

我听了专家的讲座,专家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专业情意,1、敬业,职业的境界,专业境界,终生的事业去追求。

2、爱生是师德的追求,尊重学生。

3、自省。自尊、自信、人格的自身修养等。

二、专业知识,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史学理论的知识、史学方

法知识、史学事实性知识。

三、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7.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七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历史学科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学科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着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整个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研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 对于构建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和专业知识发展途径, 对指导历史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专业知识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对历史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量”和“质”的研究也是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科教师专业知识标准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对历史学科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对科学认识历史学科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研究现状

在历史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途径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系统的阐述。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研究也不多见, 有的只是在研究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化的宏大背景下把历史教师专业知识作为其研究的一个部分, 缺少专门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现状进行的研究。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的发展, 还是专业情感的发展, 都必须依赖于专业知识的发展。目前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深度都还不够, 没有建构出一个完整的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理论。

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者对教师专业知识展开了研究, 应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 但是本研究着力于探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及发展的现状问题, 不同于已往探讨教师专业知识的来源与教师专业知识理论内涵的演绎问题, 尽管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关研究已经越来越多, 也有较多的学者开始探讨教师专业知识内涵以及如何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的问题, 但是直接涉及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研究还不多见。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分析工具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阳市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体, 调查对象选自贵阳市的120 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 调查发放问卷120 份, 实际回收问卷114 份, 回收率为95.00%, 其中有效问卷110 份, 有效率为91.67%。

(二)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量的分析为主, 前期基础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 收集和整理大量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各类文献资料, 界定主要概念, 分析和阐述主要观点。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各维度等现状和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对策研究主要运用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对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各种对策进行系统研究。

(三) 研究工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2 年颁布的 《中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试行) 》[2]和查阅相关文献, 本研究编制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现状调查研究问卷, 问卷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和教师的专业知识两部分, 其中基本信息部分共有10 个问题;专业知识部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历史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维度, 共20 道题目。

(四) 分析工具

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 以确保数据分析准确无误。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 整体来说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总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参与调查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在3.85~4.12 分之间, 说明农村教师专业知识总体水平不高。除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得分在4.00 分以上外, 其余三项教育理论知识、历史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得分都在4.00分以下, 分别为3.83 分、3.84 分、3.81 分。表明历史教师群体中历史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得最好, 因为不管历史教师职前所学的专业如何, 但是从事几年历史教学后, 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基本上就会掌握得较好。而历史学科教学知识, 如果历史教师在职前教育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历史教学法知识学习以及历史教学技能的训练, “就会出现历史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受过专业训练的历史教师相比差距拉大”[3]的情况。在被调查的的历史教师群体中, 有88 人是非历史专业毕业, 从事历史教学工作, 约占总人数的73.33%,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所教非所学现象普遍存在。

(二) 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最差

在调查历史教师对于中学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的方法策略、管理艺术的掌握情况时, 有84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70.00%。在对我国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的调查中, 有103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85.83%。在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调查中, 有63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52.50%。在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重要程度的调查中, 有69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57.50%。在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情况的调查中, 有83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69.17%。在对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的调查中, 有85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70.83%。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历史教师对本维度的回答基本上以“了解”“一般”的居多, 说明这些历史教师对自身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薄弱。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 没有跟上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他们的教育理论观念较为陈旧, 大多以片面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为主要目的, 忽视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普遍认为只有对学生多进行训练, 甚至实施题海战术, 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4], 忽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较少站在教育理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 历史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在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中, 有83 人选择“非常了解”, 占总人数的69.17%, 说明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情况较好。对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有67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55.83%, 表明掌握情况较好。对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56 人选择“非常了解”, 占总人数的46.67%, 有64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53.33%, 表明掌握情况较好。认为掌握历史学科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非常重要”的有54 人, 占总人数的45.00%, 有66 人选择“比较重要”, 占总人数的55.00%, 表明历史教师重视历史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学习。总的来说, 接受调查的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较好。多数历史教师对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比较自信, 说明这方面已经不是历史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发展的障碍。

(四) 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差异性明显

在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掌握情况的调查中, 有76 人选择“掌握得一般”, 占总人数的63.33%, 选择“掌握得比较好”的人数仅有44 人, 占总人数的36.67%, 表明接受调查的历史教师对于历史课程标准掌握的情况与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在对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调查中, 有62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51.67%, 有58 人选择“了解”, 占总人数的48.33%, 表明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深入理解的不多。在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 以 “ 了解” (占总人数的45.00%) 和“一般”为主 (占总人数的55.00%) , 表明对此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价的调查中, 有63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52.50%。在对历史学科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的调查中, 有65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54.17%, 此外还有2 人“不了解”历史课程开发的方法, 表明在历史学科教学知识维度里对于历史课程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差。从总体上来说, 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与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背景下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 通识性知识整体掌握情况不好

通识性知识是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差异的重要体现。在接受调查的历史教师中, 对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一般”和“不太好”的有76 人, 占总人数的63.33%, 表明大多数教师的自然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情况不扎实。在对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方面的调查中, 有57 人选择“不太好”, 占总人数的47.50%。在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调查中, 有55 人选择“一般”, 占总人数的45.83%。在对历史教育研究知识方面的调查中, 有97人选择“一般”和“不太好”, 占总人数的80.83%。在对农村的相关知识方面的调查中, 有67 人选择“一般”和“不太好”, 占总人数的55.83%。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历史教师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整体掌握情况不好, 其中以历史教育研究知识掌握的情况最差。

四、原因讨论与完善建议

(一) 原因讨论

1.职后教育培训因素

当前历史教师所参加的教师培训, 理念滞后于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突出, 尤其是培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 往往只是讲解一些理论知识, 与教学的实际联系不紧密, 很难确保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5]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 他们的理论学习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无法真正满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提高深造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还存在着单向灌输、忽视学员感受以及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历史教师反映参加过校外的教研活动, 也是以听有关历史教学内容的公开课为主。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需求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影响了其专业知识的发展。

2.历史教师的职业待遇总体较低

历史教师除了财政给予的基本工资外, 很少再有奖金、福利、津贴等经济待遇, 在教育、娱乐和晋升等方面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历史教师自身的待遇与面临的职业压力差距太大, 对于住房、医疗等政策执行力不满意, 迫切希望政府和教育部门能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决。试想, 如果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生存状态比较差, 他们怎么有可能或者有精力去追求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 又怎么可能在专业知识的发展上投入大量精力。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3.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发展意识缺失

教师个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任何进展、收获和变化都与其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 在工作、家庭、学习者之间扮演的不同角色通常会面临一些冲突, 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相对低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意识进入了退缩阶段。同时, 由于外出学习的不便及自身认识的不足, 许多历史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也不怎么重视。“任何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获取, 都必须建立在自身努力进取的基础之上, 一旦脱离了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都难以取得专业知识的良好进展。”[6]

4.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机会缺少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接受职后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 这也影响着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吸取和更新。现实中大多数历史教师参加的是市级以下培训, 甚至还有部分历史教师反映自己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培训, 但是历史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高层次机会需求是强烈的。此外, 因为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等因素, 不少农村中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设施, 影响着教师通过网络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正是由于知识更新的机会较少, 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7]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许多历史教师被强烈变革的教育思想所触动, 但是到了历史课堂上, 由于习惯惰性和专业知识不足, 他们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只有退回到以往的老路上去。

(二) 完善建议

1.要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农村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需求,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培训, 以需求为导向, 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 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推进农村历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历史教师要主动学习, 及时了解历史教学前沿动态

历史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学习, 及时阅读历史专业的核心学术刊物, 如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 《课程·教材·教法》 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学历史、地理教学》 中有关历史教学方面的文章等, 这些刊物基本上都以服务中学历史教学为宗旨, 阅读这些刊物对历史教师掌握历史教学前沿动态、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一些综合性学术刊物和一些学术网站也要有所涉猎, 如 《近代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史学月刊》,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 这些学术刊物和专业网站对开阔历史教师的知识视野具有巨大的意义。

3.实施城乡互动帮扶, 有效整合资源

城乡历史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要加大城镇教师对农村教师的帮扶力度, 解决城乡教师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引导教师多向流动。一是利用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对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二是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巡回下乡送课、送教, 指导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开展专业知识拓展、组织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和挂职锻炼, 通过顶岗实践等措施, 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 找出差距, 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4.切实保障财政投入

要确保职后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 大力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农村任教的历史教师本来收入就不高, 要让他们从本来就不高的收入中挤出钱来投入到职后教育中去, 显得比较困难, 也是不实际的, 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此, “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金,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为在职继续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条件”[8]。政府要切实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常性支出范畴, 及时划拨农村中学教师培训经费, 确保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职后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

5.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立足于学校的基本实际, 实施“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 有助于增进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校本培训是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的, 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可以弥补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所存在的远离具体实践情境的不足,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带动中青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的通知[Z].2015-06-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化标准 (试行)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修订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王嘉毅.多维视角中的农村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6) .

[6]齐健, 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李稚勇, 陈志刚, 王正瀚.历史教育学概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8.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八

一、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高中歷史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问题。通过对我校历史组共计30位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素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师生关系方面,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民主、尊重和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②在课堂驾驭能力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成熟有效的课堂管理经验,应变能力不强。③在教学能力方面,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不够科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 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指数问题。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2日报道:全国有47%的教师认为压力比较大,34.6%教师认为压力非常大,29%的认为比较严重,30%的工作严重倦怠,38.5%心理状况不太好。有关资料还表明,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如果有机会,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

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教师普遍工作压力感增大、工作力不从心、职业倦怠等,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消极冷漠、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丧失等。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客观原因,也有来自教师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原因。

二、对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2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3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三、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优发展。而要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观念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问题,也是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真正转变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

2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专业功底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传统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各种教学媒体能恰当地、娴熟地运用。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

3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学期一开始,我组教师共同探讨研究,逐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师生间、生生问的相互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9.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九

【摘 要】所谓“有效历史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育首先不是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利用教育多给学生一点东西,给学生终生难忘的东西,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历史教师在这当中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方面加以阐述,以期能为中学历史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有效历史教育 人生观 学习观 评价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历史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照亮心灵的职业。教师的品格对于处在人格初步形成期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正如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无任何个性特色。”有怎样的历史教师,就有怎样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因为历史教师而有生命力。如果我们确认中学历史教育要服务人生,中学历史教育的上位目标是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那么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就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的学生。那么,历史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1.认同自己的.职业,做个快乐的历史教师。虽然我们在教育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令人烦恼的事,但不要过多地给自己痛苦的心理暗示,而大大忽略了对幸福的感受的现象。清楚“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财富,而取决于内在的精神感受。”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自身的主观期待,在工作中找到快乐。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值得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自身幸福的追求统一起来。同时,作为具有丰富历史专业知识的历史教师,应当从历史人物和各个时期的优秀教师中找到楷模,受到感染,做到热爱学生、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快乐工作。对自己的事业执著、投入,并以自己的执著来感染学生,培养爱学、乐学的情绪。

2.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的空洞说教。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共同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观爱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树立学有所成的信心,获得个性才能的发展,从而给学生以安全感、尊重感和归属感。要多与学生交流,一道分享发现的快乐。不仅要欣赏学生的优点,而且还要有最大限度地宽容学生的缺点的雅量,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充分顾及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心灵的谐振。

3.让课堂充满爱的交流。真实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受,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和情景呈现给他们,课堂教学不能单纯认为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欲在课程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是树立“终身学习”、“自我学习是教师成长最根本的路径”、“读书是教师积累专业知识,促使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等观念。历史教师能否得到很好的成长取决于是否多读书,读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只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就能在阅读中逐渐厚实教师的专业“底气”。

1.阅读要有广度和深度。真正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局限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阅读大量历史专业、史学理论、教育理论等书籍。而且所阅读的书目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大体来说,有一定难度,内容或叙述的角度比较新颖,能够引发思考,开阔思路,或者引起困惑以求释疑的书都值得读。

2.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读书与写作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教师要做到边读边思、边读边写,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专业论文,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提升,去旧图新。如果说读书引发思考,那么写作就是深化思考。这一良性循环发展过程,可以收到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审视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境界。

3.进行教学反思和教科研活动。多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历史教学中达到“求是”、“求真”、“求实”,实现有效教学。

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是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盼,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一个学生如果在学校里常常感受到失败与沮丧,将丧失信心,难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育就根本难以奏效,甚至走到愿望的反面,带来消极的影响。可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评价促进有效历史教学,必须要做好三个着眼点: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历史学科的价值;着眼于历史教学全过程。

1.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把评价的目标取向置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将评价的标准置于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上。因此,我们的评价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该是创造一切机会,提供更多的评价尺度,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成功的体念。

2.着眼于历史学科的价值。发展性评价一定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科的发展。

3.着眼于历史教学全过程。发展性评价应该是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应该从确定目标开始,包括明确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追求和达成的目标,辅导学生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评估目标价值,如何朝着目标前进等。

参考文献:

[1]魏青.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3).

[2]许立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3).

[3]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上、下)[J].外国教育资料,,(l、2).

上一篇:优秀的美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下一篇:奇怪的蝈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