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共9篇)
1.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 篇一
《圣公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汇报
一年来,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自从立项以来,在同组教师的通力协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是“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核心素养与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结合本地圣公的传说,充分挖掘家乡的民俗文化,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展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充分挖掘、开发圣公文化资源,使学生对家乡的民俗文化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通过本课题的开发,把圣公文化与继承、弘扬儒家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与发现等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创新的能力,建立一支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开发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组织一系列以“圣公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圣公文化”真正地走进学校课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编制的研究; 2.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的研究; 3.圣公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的研究;
4.家长及社会人士在圣公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2016年3月份,学校根据课题开题报告,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 做好各成员的分工,并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保障研究顺利实施。2016年4月份,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圣公及相关民间传说、习俗了解情况,并组织学生将自己听到的相关传说故事写下来,学校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保存。
2016年9月份,学校组织教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写校本课程,并成立了以孙崇锋校长为组长,李玲主任为副组长的编委会着手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组,力求在教材中融入学生热爱家乡,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德。
2016年11月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比赛,很多老师撰写的论文在评比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比如,赵荣丽老师的论文《甫田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拓乡村孩子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道路》和刘星老师的论文《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分别获得一等奖,魏田丽老师、刘洋老师、厉勇老师、司占波老师等分别获得二等奖。
2017年3月30日,恰逢农历三月三圣公山庙会,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参加圣公山庙会,拜访圣公庙,采访当地老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圣公老爷的美德。
2017年5月份,学校在教学楼走廊布置圣公文化的文化墙,并在一楼大厅布置教育展板,向同学们圣公事迹及其它相关乡土文化资源。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探索出地方特色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过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
(1)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①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当地社会需求,以学校及学生的需要为核心,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发出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程。
②校本课程应以学校的教育人员为主体,同时也可以吸收家长、学生及社区人员参与。在圣公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都不同形式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校本课程开发是充分运用学校情境与资源的课程开发工作。资源涉及到校内校外各种资源。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①科学的环境分析。分析评估学生的需求、教学资源、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期望等各方面内容。
②设置校本课程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在圣公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发展,所以从师生两个方面设置发展的目标。
③建立校本课程学习组织,让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
④课程实施。突出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注重情趣性,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⑤课程反思与重建。圣公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完善。既重视积累、积淀,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
2、探索出圣公文化走进学科课程的策略。
(1)学科教学渗透的理论设想。把学科教学渗透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一条思路,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①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课题的价值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彰显,不是在书斋里闭门造车,也不是单单寄希望于几次活动来实现。
②圣公文化是我校学科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好“例子”。“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③圣公文化是实现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功能的一个纽带。把圣公文化引入学科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又可以在学习基本的圣公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博大的圣公文化,荡涤灵魂,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2)学科教学选用圣公文化的基本原则。学科教学选用圣公文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①放大原则。学科渗透有两个层面,一是认识圣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圣公文化的相关知识。二使学生在宏大的圣公文化的浸润下,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对现行教材中与圣公文化相关的内容必须放大它的功能,使它的课程价值最大化。如一年级语文中的《人之初》,让学生初步了解“仁、义、诚、敬、孝”,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②以圣公文化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初具雏形。
我们以实施圣公文化校本课程为抓手,涵盖学校所有活动,形成学校显性的办学特色和隐性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开发圣公文化资源,使学生对家乡的民俗文化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课题组崔霞老师获得省语文组优质课一等奖。
张丽丽撰写了《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师生核心素养共成长》,刘星撰写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厉勇撰写了《教师在学生校本课程选择中的指导作用》,魏田丽撰写了《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赵荣丽撰写了《甫田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拓乡村孩子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道路》,刘洋撰写了《小学日记教学初探》。
校本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我们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一批勇于承担重任且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教师组成校本教材开发团队,其主体为我校各科骨干教师。我们于2017年3月编写了校本教材《大爱圣公》。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增加了对圣公文化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教材编写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课题开展存在的问题和对课题的的困惑
盘点课题实施以来的工作,我们发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问题一 课题项目文化氛围不浓
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在文化氛围营造上力度不够,只是在极少数的地方进行了文字宣传,没有做到持之以恒。问题二 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师方面,我们主要就是参与课题的青年教师,缺乏理论基础,不能把教育原理与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无法提升研究高度;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受到了经验的限制;知识体系不够系统,也是重要因素。在教师培养上,发展速度过慢,青年教师缺少课题培训机会。
问题三 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参与度较狭窄
由于本课题内容涉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说,对学生来说,内容并不新奇,因此要求其表现形式都要体现新时代的气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虽然经历了一年的开展,但是目前进展缓慢,参与学生总量较少,这里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的态度,他们认为,参与课题活动,可能会影响学习。他们对课题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认识不够,导致课题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针对这一情况,可能由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宣传,组织学生活动,召开专题家长会等形式,改变家长的认识与态度,力争取得更多家长的认同,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一课题研究活动中来。问题四 课题研究的困惑
1、由于对教育理论研读不精课题组对“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概念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使研究工作过多地停留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走了一截弯路。
2、如何运用已经总结出来的原则和策略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否有必要精确能否做到精确以符合绩效考核的需要。
4、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何体现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四、下一步,我们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还将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建立圣公文化展览教室。
2加深理论研究力度,并建构完整的理论体系。 3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制、实施、评价作进一步研究。 4对师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作进一步研究。 5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讲学,指导研究工作。
碑廓镇甫田小学认真选择、提炼,凝练独特的学校文化精神,积淀和丰富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底蕴,积极建构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展示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风采,拾取了圣公文化美丽的浪花。愿这浪花更加晶莹夺目。
附件二:
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调查
学校名称: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甫田小学 子课题名称:圣公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保障课题研究质量,特对立项的子课题进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及科研需求进行问卷调查。请在相应的字母前加以标注。
1、目前学校课题的进展程度:B A.已经开题 B.研究中期 C.即将结题 2.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有(可多选、补充):A A.缺乏理论指导 B.缺乏有效的科研方法 C.学校领导不重视
D.其他(可附页)3.课题组已经取得的阶段成果有:C A.案例及文献分析 B.公开发表的文章 C.校本教材 4.课题组在2017年的研究计划主要有:B A.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学术研讨交流会 B.参加总课题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C.与相关科研部门联系,推进课题研究 D.其他 5.课题组希望提供的支持有:C A.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培训 B.聘请专家指导结题
C.为子课题成果提供发表、出版的平台 D.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推广课题成果
E.组织同行进行指导交流,展示子课题研究成果 F.其他
6.在2017年,是否有计划在全国推广贵校的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愿望和要求有哪些?
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全区进行推广,并坚持把课题在全校继续研究下去,争取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孩子们通过对圣公文化了解,进而爱上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2.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 篇二
据介绍, 该课题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我区的肉兔养殖资源优势, 利用龙头企业带动, 集成肉兔养殖、加工先进技术, 通过3年的研究, 把肉兔创新育种技术、标准化笼舍设计技术、优质牧草种植与开发利用技术、肉兔疾病快速诊断与防控技术、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等组装集成, 用于生产实践, 提升肉兔产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区肉兔健康养殖技术集成技术路线正确, 创新新型预制笼位;开展笼兔子人工授精, 母兔情期受胎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利用本地饲料资源, 筛选出添加桑叶粉、青蒿渣适宜比例的肉兔饲料配方;取得了专利2项, 制定技术规范3个, 发表论文10篇, 出版专著1部;3年新增纯收益7 750万元, 全面完成了课题任务, 总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有效地提高了肉兔产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3.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篇三
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意见
由马树超主持的“新时期上海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为上海市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专家组特提出如下鉴定意见:
该项课题的选题和立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多元价值观念碰撞和道德冲突的现实,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开放性大背景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上海地区的特点,借鉴了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有效的方法途径,对上海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和广大职业学校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建议。
该课题成果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方法科学,分析客观。总报告与各专题报告互为补充,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与来自基层的校长、教师紧密配合,发挥了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性研究。该课题研究强调学校调研与企业调研、问卷调研与实地调研、文献调研与专家调研、宏观调研与微观调研相结合。由于组织了大量的专题调研,在现状分析和理论思辨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就能够紧贴现实,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同步开展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研究的特点。
该课题总报告主要论点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报告中提出的不少鲜活而有特色的观点,例如提出“职业道德风险”的理论概念,对道德教育体系和职业道德教育属性的分析,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引入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思路等具体对策建议,不但在职业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原创的性质,而且对于职业学校和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实际工作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该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进行了一系列与该课题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几种实验模式已在各职业学校的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形成了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行的显著特点,从而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应用推广价值。所涉及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思路,既适合于当前上海的广大职业学校,且对我国其他地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因此,本课题不但充实了职教理论,也充实了德育理论,为今后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持续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总之,专家鉴定组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完成预期目标要求,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希望课题组在总结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更深入的研究,继续完善各种不同特色的实验模式。建议课题组对总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送政府机构,并将课题全部成果整理修改后正式出版;同时建议市级行政部门采纳报告中具有操作意义的对策建议。
2012年3月21日
专家鉴定组名单:
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鑫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员
4.课题鉴定成果概况[定稿] 篇四
课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要素与基本方法研究 课题类别:E2 中学文科—英语 课题批准号:GS(2010)G1228 课题负责人:石福生 所在单位:张掖四中
课题组参与人员:徐吉斌、李旭基、史欣
一、研究背景
1.美国等发达国家在70年代时提出自主学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二是学科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3.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
4.目前在西北地区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5.经过两年市级滚动课题《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推广应用实验》及《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途径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获得张掖市第八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并通过省级鉴定)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1.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张掖四中提出“自主、探究、高效”的教学目标,全校范围内推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练合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四三二”教学模式,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深化教育科研成果,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
5.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
6.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文献资料。
2.实验法:在实验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防止两极分化。3.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观察法:从课堂内外显性与隐性两方面观察评估,不断改进学习内容与方式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不同模式、不同内容与目标要求的导案与学案的设计,进行案例研究,改进方法,不断提炼,解决低效或无效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二)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0.4——2010.5)
(1)申报课题,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教师和班级。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推广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课题各阶段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0.5——2012.3)
(1)开展实验:指导学生遵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的规律与原则。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2012.1—2012.3)。
3.总结阶段(2012.3——2012.4)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学习研究分析调查报告,找准突破口,确定实施步骤,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通过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2012.5)
课题组成员进行实践交流体会,通过模式课,教学设计,交流研 究优秀论文、收集原始材料等,撰写阶段性总结、研究成果总报告。
四、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内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意识、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品质形成的指导策略。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讲学稿设计策略研究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操作流程: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模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1.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英语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②活动情境。③生活情境。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
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
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
3.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强化合作互助形式,最终达到双赢。4.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
5.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学习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开展课题研究两年多来,经过实验班教师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模式。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经过锻炼,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展示教学改革成果,学校先后举行了6次课改实验展评汇报活动和5次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在比赛中,教师的不同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了与会者 6 的普遍好评及有关领导的肯定。实验班的郭永生、史欣、杨建红、徐吉斌老师在去年的甘州区“青年教师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我校李旭基和史欣老师制作的课件参加全市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2.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两年来,全校教师共为校内外教师、家长、专家上公开课、教研课169节,老师们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论文及教案多次获奖或发表。其中,2011年我校就教师获奖或论文发表这一块,就发放奖金四千多元,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共有20多篇论文在各类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三)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2.落实“兵教兵、兵练兵”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互助的交往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了如何接纳、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强了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4.可以转变学习观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我乐学”。
5.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就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校 学生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第一第二;在近两年的中考成绩及考入高中的学生人数名列甘州区前茅。此外,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两年中,我校学生总能积极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61人获国家级奖励。
5.市课题结题成果鉴定申请有关事项 篇五
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效率、效果,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结合课题成果鉴定工作的具体情况,现就规范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的有关规定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申请鉴定,须按规定填写《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一式三份),并将全套相关鉴定材料一份(1、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3、开题报告
4、《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
5、研究工作报告
6、研究总报告
7、课题成果材料(复印件))一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待审核批复后方可组织鉴定。
6.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 篇六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
所在单位陕西省蒲城县古镇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红丽
课题组成员张红丽杨敏李俊
研
究
工
作
简
述
一、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烦恼,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切实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动机,开拓写作思路,提供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基础上,爱说、乐写,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力求使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课题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眼下作文教学一直是师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就是纯属虚构、天花乱坠。学生的文章缺一个“活”字。孩子厌恶作文,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作文,作文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只是一种作业,只是一种应付,只是一种文字秀。因此,哪怕只是一篇课堂作文,孩子也会愁眉苦脸,绞尽脑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作文的过程就是塑造出自我的过程,要把“人”放在作文的核心地位,结合这一实际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为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验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调查内容,责任到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为:学生写作文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对象:4--6年级学生。
第二阶段:分类汇总汇报
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将调查内容进行分类、汇总。
班级学生作文能力调查统计表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喜欢9.1%
讨厌90.9%
学生对写好作文的信心 有11.2%
无88.8%
征文的获奖率1%
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六类
A、对作文无兴趣。
B、无材料可入文。
C、材料陈旧,不新颖。
D、篇幅太短,不知道怎样才能使篇幅增长。
E、现在很多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但不会拟题。
F、无话可写。
根据以上六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
1、兴趣的激发 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事物、研究事物、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喜欢探究,了解了学生的这个特征,帮助他们把感兴趣的事写进作文,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如学生很喜欢将旧电器、旧闹钟等物,拆了再装,装好再拆,很会动脑筋,也有很强动手能力,但他的作文水平很低,为了培养他的作文兴趣,首先我们引导他把每次拆装电器及闹钟的整个过程、顺序讲出来,一次讲不好,再讲一次,讲好后再写下来。他的这次作文竞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样反复几次后,他对所做过的及见到过的“写下来”感兴趣了,也就有了动笔写的愿望。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把材料组织好,有选择地描述,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就渐渐提高了
2、创设情境,拨动心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如“五一”、“十一”期间,可以鼓励学生家长领孩子去外面参观、游乐。回来后,让他们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通过口语的情景再现,下起笔来自然就 “ 如有神助”了。再如《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创设老师不在时的情景,让学生有事可写。学生才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视听技术创设写作情境,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写作兴趣。如写作《春天的感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感知的基础上观看春天的网络视图画面。展现不同季节,不同国家的春天与人文气息。让学生借助网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生活。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殿堂,让他们尽情地嬉笑、玩闹、讨论、思考、发现,以激发起他们对春天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网络旅游”改变了传统的“闭门造车”。学生由无话可写,纸上谈兵的写作,转变成了有事可谈,3、思考生活、记录感受。
学生进入生活、领悟目标之后,就会感受、分析、思考这一生活,并记录思考结论,为叙写成文打下基础。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感受、分析、思考的对象;在再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有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激
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想、去体味,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把所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日记成为他们每天的作业。这样成功的大门就被打开了。
4加强作文修改指导,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
示范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浏览一下学生的作文,重点批改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选一两篇典型性(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的习作,当堂朗读,然后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修改。修改时要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词句该怎样修改,并要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边批改、边说明,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面批面改:当面批改小学生作文,是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面批面改时,教师要先了解习作的基本情况,有计划地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轮流确定面批面改的对象,使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都有面批的机会,对于少数作文素质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多面批几次。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确定当面批改的方法。对书面批改不易使学生领会到的作文,教师可在精批细改之后再与学生面谈,让学生明确教师批改的意图。对作文基础较好的作文,教师可先与学生面谈,指出本次作文的优劣,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自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师生同改:这一步与教师示范修改的主要区别在于:示范修改时以教师为主,而师生同改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自改。课前,教师可选择一篇或几篇拟作修改的“病文”,先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反复修改,教师做好巡视和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拟采用的修改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辨析,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在学生评改告一段落后,教师再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评改或讲评,让每个学生充分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经过师生的反复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因此,当自己再作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师批生改:教师收到学生的作文后,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评定成绩,而是进行书面的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的地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一一标出,并加上一定的批语,指出文章的不足或提出修改的建议,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后,把作文本发还给学生,让学生仔细体会教师的批语,尝试运用所学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学生互改:互改时,可以是同桌双方交换修改,也可以是数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修改,还可以是组与组之间互相修改。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自己的力量;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这样,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的能力。
独立自改: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认真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自改前,教师要对全班的作文进行简要的总评和提示,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不通顺的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改正过来。如有可能,学生再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听者往往容易发现问题,从而使写者“茅塞顿开”。自改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自改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进一步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会愈来愈
强。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落实实验目标、内容、分段实施实验课题。
2、探索实验操作模式,全面培训实验人员,实施课题研究。以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项目主管工作业绩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
3、每学期召开2次实验研讨会。
4、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如完成各种课件集、论文集、教师培训集、教师获奖集等成果,进行优秀课例的教学观摩、研究经验、阶段成果等交流活动。
5、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成果公告、课题研究报告等文本和电子文档,做好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主件、附件的整理工作。收集好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验成果展评。
4、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二姐13:25:15
课题研究
取得的主要成果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即将结束,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按上述共识认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写作教学方案并认真实施,我们有失败时的懊恼、有成功时的喜悦; 经历过对自己研究课题方向的怀疑;但终于初见成效,获取了新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方法,希望会对其他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1、实现了写作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写作教学的课堂模式。作文教改实验,冲破了过去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上作文课时,学生们走出了“相伴太久”的班级固定教室,进入多媒体教室、大自然、社会的课堂;这样,呈现、展示写作教学课程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变革。生活的大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既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大限度地拓宽写作题材;又活化了写作教学,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等诸多手段的结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而打破了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哪怕是让孩子自己画一画、说一说。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文的“真”,才能让孩子在作文里面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日记、摘抄、口语表达、阅读齐头并进。从2012年9月开始,我们要求学生开始写日记,每周教师批阅。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是当日新闻、可以是诉说自己喜怒哀乐的事情、可以是新奇的发现、可以是日落星起的变化,还可以是优美语句的摘抄;每天的语文课堂前三分钟规定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时间”,全班学生轮流在这三分钟时间里面讲故事或者朗诵诗歌,鼓励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一般的演讲; 每周至少开辟一节课外阅读课。我们课题组三人共同为学生推荐了一
批书目,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也是为了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的教师在开始阶段多付出一些时间和耐心即可,待到学生的习惯养成后,我们的工作强度会和原来一样。从研究实施的过程来看,比如日记,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感动自己、温暖他人的瞬间;回忆起有趣、高兴、伤心的往事;回忆起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从而为作文选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譬如语句摘抄,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是丰富内容,充分利用或者仿写其中的语句。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内容的实施,为学生作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我们就得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脱离作文数量的束缚,提高作文质量,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
3、作文的修改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提倡并推广这一做法。一个是使学生养成了修改的习惯,二是让学生的评语有针对性,他们的语言也能理解,对写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在修改他人作文的同时,也汲取了其他人的优点,达到“以长补短”的目的。
4、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学生的素质。
变化之一:激活了写作热情,培养了写作兴趣。
依据问卷调查统计,对于口语交际课和延伸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说,实验前愿意参加的约占17 %,通过实验,到六年级毕业前,乐意参加的高达近95%。对语文教师安排的写日记的活动,实验前能认真完成的约占 25%,通过实验,已有接近9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对于每个教学单元要求完成的大作文,能一次性完成的从约占30%上升到 82%。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得到了培养,阅读内容、阅读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为可喜的是,实验前学生怕写作文、厌烦上作文课变成了后来的想上作文课、爱写作文了。有的学生上其他学科的课时心不在焉,老打瞌睡,一听说要上作文课,神情飞扬,又蹦又跳。
变化之二: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教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设计板报,布置教室、制作手操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敏捷。
变化之三: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意识开始萌芽。部分学生开始将自己的习作向报刊杂志社投稿,课题研究以来,学生共向报刊杂志社投稿一百余篇,有15篇习作分别在《 作文精选》《儿童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有33篇作文分别在《 少年智力开发报》 《 渭南报》 等市级报刊上发表。在全国书信征文活动中,四到六年级学生有26篇参赛作文获奖;在五好小公民、影片观后感等征文活动中,共组织68篇文章参赛获奖。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变化之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全县组织的2013教学质量抽考中,四、五、六年级语文科人均分为85以上,及格率为99%,优生率为35%。不管是语文成绩还是作文得分,都明显高于兄弟学校。
以上情况表明,这次作文教改实验,既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习惯有较大好转,作文能力乃至于语文整体素质都有了较
大提高。
5、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技能,优化了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课题的进展不仅促进了高段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全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教师还围绕课题撰写了12篇论文,其中有四篇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不够可续页)
学校评价
意见
(盖章)
市(区)
教科研单位
鉴定意见
(盖章)
省教科所
鉴定结论
(盖章)
7.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 篇七
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各区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利于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现就规范课题成果鉴定材料文本和装订格式的规定通知如下:
一、报送课题成果鉴定材料6套,每套材料(附电子版)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表》、课题成果公报、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总结、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照片及光盘。研究已出版专著,并承诺以专著为成果主件的,必须另提交专著6册。
二、所有文本统一用A4纸打印或复印。
三、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四、正式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必须明确标注: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说明课题立项、课题批准号、课题类别,否则不予认定。
鉴定材料装订格式见附件。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9月19日
附件1:鉴定材料装订格式
附件2:成果公告形式2012022101.doc
8.课题成果目录 篇八
一.结题鉴定书(三份)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三份)
三、立项通知复印件(一份)
四、立项申报书复印件(一份)五.开题报告(三份)六.中期报告(三份)七.其他材料附后
(一)论文成果
①胡安 2011年9月 论文《刍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荣获河南省一等奖;
2012年3月 论文《新课程实施的体验》 在“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研究论文类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②刘安 2011年7月 论文《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爱学和会学》在《学问·现代教学研究》CN期刊发表
2011年9月 论文《浅谈新课改对化学老师的素质要求》荣获省论文二等奖
③郁峰 2011年9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2012年2月 论文《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荣获省一等奖 ④梁艳 2012年3月 论文《验证混合气体成分时干扰气体的处理方法》获市二等奖
(二)教学成果
①扶沟高中化学组
2011—2012
荣获“全国优秀教学团队”
2011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2012年3月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 ②胡安 刘安 2012年3月,《探究Na2O2与CO2反应条件》在“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
③刘安郁俊峰 2012年3月,在河南省首届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录像课中获得两个省二等奖; ④在课题组的帮助下,包屯高中教师晋继业、韭园高中教师陈景超张红选、扶沟二高教师2012年3月获河南省首届新课程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⑤胡安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⑥梁艳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招工作中教育教学质量成绩突出,评为先进教师 ⑦彭强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⑧刘安 2011年10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⑨郁峰 2011年9月
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周口市一等奖
2011年9月
在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荣获县学科一等奖
2012年2月
在周口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2012年2月
在全县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科教师
2012年3月
9.经典诵读课题成果 篇九
我校自就开始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三年来,我们坚持以基础知识教育和经典教育相结合,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方针。在经典教育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的同时,达到净化思想润物无声的效果,长久的坚持便形成了习惯,不断的创新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走进大栗港镇完小,经典诵读之声不绝于耳,谦恭礼让之风随处可见。回顾经典诵读的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段由思考探索到践行推广的历程。
一、经典诵读提出的背景。
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作势在必行。很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演变经过沉重地反思,发现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文化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这已成为当前文化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月19日,胡锦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引起社会各界地强烈共鸣,并展开积极讨论。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效途径。语言的学习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国学大师南怀谨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根据心理学家共同认定的“人生秘密”,0至13岁是人的一生中发展记忆力的最佳年龄,因此,13岁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也是诵读经典最适当的年龄。
二、基础教育和经典教育并重,开创教育新特色。
1、创设校园环境,丰富经典文化。
名言警句布置教室。
诗文对联装裱楼道。为创设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走近校门一幅“六秩庆辉煌四海三江欣奏乐,九州铺锦绣千行百业竞添花。”的对联即映入眼帘,教学楼门口一幅“至大至刚根培栗里,奇才奇志航启港湾。”的对联,楼道门口一幅对联“小大无遗唯见清流行正道,古今有鉴何妨低处树廉风。”这些对联都是由我校夏支左老师所撰写。
板报宣传推介经典。学校宣传栏,每期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并将班级开展的“经典诵读”的活动,如渗透“经典诵读”的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间游戏、文艺节目,诵读比赛等等以照片的形式刊发。展现班级“经典诵读”的成果,推介学校“经典诵读”的`典型,激励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演经典、用经典,形成浓厚的读经诵典的氛围。
2、结合实际,优选教材。
为了保证经典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我们秉着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选取教材,我们采用《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教材,根据本校实际,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增广贤文》选《孝经》;三年级:《笠翁对韵》选《大学》;四年级:《千家诗》选《中庸》;五年级:《论语》选《老子》。这些典籍作品大多具有一种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学生们读得饶有兴趣。
3、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教学时间,每天早自习前十分钟为统一诵读经典时间,每节课开头3――5分钟复习,放学之前再安排少量时间巩固。
我们还充分利用周会课、班队课、大课间活动等平台进行德行教育。每周一早晨,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热烈的升国旗仪式,全体教师轮值做国旗下的讲话,以一个专题来对学生进行再启动、再激励。如主题为《诵读经典,感恩父母》的升旗仪式上,当结尾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诵读《孝经》时,可以说把氛围渲染到了极致,而且这种气势不仅影响了学生,还影响了全校教师,为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学科结合,渗透经典。
音乐以其优美旋律常常牵动着学生的吸引力。学校利用音乐课教学生进行“经典诵唱”,还根据《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写了系列经典歌曲,教学生传唱。12月,我们以《弟子规》和其它中华古文经典为主要素材,以诵、唱、读、演等各种形式呈现、开启校园“中华经典”与“廉政文化进校园”文化传播的新 篇章。
5、寓教于乐,全面发展。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独特的文化,要重视传承和发扬。我校夏支左老师系湖南省诗词协会、湖南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桃江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对楹联爱好者进行培训,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郭坤同学的《我写对联介绍我》在《益阳楹联》上发表;罗曼沙同学的《难忘的一堂对联课》在《农村孩子报》上发表。
6、因材施教,学无定法。
我校拥有一至五年级共15个班,一、二年级使用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三字成句,琅琅上口,让学生高声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体味整齐划一的美感。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意、句句通晓,而是通过讲解大概的意思,让学生心领神会,熟读成诵,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求甚解”.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对于诵读的每一篇经典,老师都会进行词句的详细讲解,并结合作文写作要求,学生都要写出读后感,以达到开宗明义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经典诵读,成绩显著。
(一)是经典文化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可以扩大识字量。经典教材因为有注意,可以强化拼音基本功,也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朗读说话能力增强。其次是习作素养的提高。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累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经史典故,学生的语言素材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文学成就有:我校创办的“小雨点”文学社办得一期比一期好,孩子们一篇篇感人的习作发表在各个少儿报刊上。如《小动物补天》在《小学作文导刊》上发表;《又是清明节》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文字的哭诉》上《益阳日报》上发表;《可爱的家》在《益阳日报》上发表;《老师的眼睛》在《农村孩子报》上发表;《我用行动证明》在《少年作文》上发表;《荷花》在《益阳日报》上发表;《校园生活》在《湖南诗词》上发表;《我写对联介绍我》在《益阳楹联》上发表;《难忘的一堂对联课》在《农村孩子报》上发表;《爱啃笔头的同桌》在《创新作文》上发表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经典教育分不开。
(二)是学生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经典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品德修养的源头活水。古老的经典,传达了一个很好的理念:一个人,首先学的是做人。做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人的言语、进退、应对等,而这些在经典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学习。就像以刚入学儿童为教育对象的《弟子规》从早到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经典所阐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人处事的礼仪规范,孩子们受其熏陶,慢慢就具有了优雅的品格、良好的习惯、乐观奋斗的活力。
例如:我班肖琛琛同学的爸爸给我写的一封感谢信,他说在孩子读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篇后,对肖琛琛的性格、思维、品德修养、行为举止起了良好的作用。如去年,肖琛琛爸爸身患生病于湘雅住院数月,把她寄居在别人家,她通过《弟子规》、《增广贤文》的学习,生活上、学习上能够克服许多的困难,尤其在礼貌、为人孝道、品行方面进了一大步,直至现在她除了学习自觉外,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我们的负担,这些都与经典名篇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三)是经典文化教育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就是对学校最好的宣传。学校现在是生源爆满,小学一至五年级人数已达到八百多人,每期还要婉言谢绝上百位要求插班的学生和家长。就连学校周边的民房都住满了周边乡镇前来陪读的学生家长。现在学校的毕业生被大栗港镇中学认为是综合素质最好、发展潜能最大的学生群体,广受初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好评,在初中担任学生会干部、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很多。
(四)经典文化教育带动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培养了老师的高雅情趣,提高了老师的道德修养,培养了老师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浓厚兴趣,让老师们成为了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经典学习,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加强,打牌买码的现象基本杜绝,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钻研和对学生的热爱,良好的师德师风现已形成。
【校本课题成果鉴定书】推荐阅读:
张桥小学校本课题10-21
课题成果鉴定书,课题成果鉴定意见5则范文07-22
课题成果鉴定10-18
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培训向纵深发展10-09
小学校本研修成果07-15
课题成果报告范文06-17
课题成果公报范文07-12
课题研究中期成果08-19
学校课题成果总结汇报10-09
工程科研课题成果汇报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