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2024-10-23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精选10篇)

1.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一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高职院校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面向和岗位技能,关键是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课,构建系统、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理实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综合考虑开拓创新与遵循规律的辩证统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真正实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初衷。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36-03

随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需求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思政课是高职院校以理实结合为核心理念的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突破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系统、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理实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开拓创新与遵循规律的辩证统一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是追求时尚,崇尚个性,标榜自我,重在参与的90后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龙头,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大胆开拓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领域,从课堂延伸到校园,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初步构建了课堂专项实践、校园整体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

但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尤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得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不能为了创新而简单地增加新模式,舍本逐末。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具体技能,而在于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独立思考等能力[1]。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在探究中主动发现现实生活的问题,在验证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

要让生活在复杂环境里的大学生能够选择和接受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理论,从而将其转化为指导其成长成才的思想武器,则需要思政课教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思政课教育规律的研究。只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规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至于流于形式或是隔靴搔痒,难以取得真正的理论教育思想启迪的效果。如果我们只研究教的规律,不讲学的规律,不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研究,不针对接受主体关心的问题而展开,忽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同样也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追求教学模式量的增加,而是在已有一定规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怎么教的规律和学生如何学的规律的研究,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在品质,进而改善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华而不实的现状,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跨越。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创建的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面向和岗位技能,实践教学在此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关键。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课,理所当然地要适应新要求,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思政课毕竟又不同于其他应用型专业学科,它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运用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最终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因为大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必须追本溯源,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才能以理服人落在实处,而任何个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都不可能自发产生。因此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理论教学是实现思政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教学是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我们不能以学生喜欢实践教学环节,不喜欢理论学习,而用实践教学去迎合学生,结果只会导致学生更加不重视、不喜欢理论学习。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理实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事与生产实践相关的体验活动,策划与本专业有关的校园人物访谈、组织与专业学科发展有关的读书研讨活动等。通过以体验式方式展开、以思想教育和服务社会为主要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也需要在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得到验证,才能被学生更加深入领会并消化吸收。“没有相应的能力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根基的、不巩固的、带有盲目性的价值观,因而这种价值观是经不起社会生活的考验的,是不能在实践中充分起到正确的导向、驱动和制约作用的。”[2]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促进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同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政课教师通过实践教学的落实,获得了大量鲜活的来自教学实践过程的第一手材料,深化了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对一些重大理论的理解,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又促进了自身学术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主导教学过程的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大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理论的认知和理解,锻炼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从而达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权利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然而,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人生过渡阶段和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一方面,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的有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足,当前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的要求,未必是合理和现实的。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来看,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甚至缺失,对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盲目推崇西方的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把它们看作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片面追求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从教学模式的创新来看,一些大学生把实践教学误解为对理论教学的抛弃,以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就是用活动取代理论教学。这样一来如果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在强调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需要的同时,也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生活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具有专业理论思维、职业思维的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只有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行为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修养与品德。只有有效调动两个活动行为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初衷。

四、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既要有本专业必备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立场正确鲜明的政治信仰。2004年波罗尼亚宣言关于职业力的官方论坛提出,职业力是指那些既有利于毕业生自身、也有利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帮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及未来职业成功的一系列能力,包括各种职业技能、价值及其人格魅力[3]。这里的“职业力”除了职业技能是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取得的,其他诸如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人格魅力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学校教育这一块,思政课是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的主渠道、主阵地,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则主要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途径获得验证和升华的。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如果脱离专业方向和社会实际,仅仅只是进行投机取巧、技巧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必将减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违背其初衷,不能真正满足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力”的现实需求。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专业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一致性,没有认识到思政课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性,认为思政课的学习、思政课实践教学都是浪费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主观上排斥思政课及实践教学,造成了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立。

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校外的不同教育资源,以职业为导向,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力。只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设置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通过亲身参与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才更有影响力。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充分利用专业课实践教学资源,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而且在顶岗实习、实训阶段,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或认识上的误区,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更显得不可缺失。因此必须探索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机制、途径,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突出“职业性”,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然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和互动融合,仅凭思政课教学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它需要统筹校级领导机构,建立思政课教学部门和各教学院系之间的密切沟通与交流机制,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系统推动全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同重视专业课实践教学一样,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加大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经费资助和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理实结合模式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使高职院校思政课真正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引导作用,真正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丁春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纵横,2001(1).[2]吴倬.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C].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5.[3]张弦.以职业力为导向的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趋势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做合一,思想政治课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我们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下面就教学管理过程中, 对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以下简称基础课) 的“教学做合一”为例谈一些感受。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整合教学内容: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首先, 要精读教材、吃透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于是我们将“基础课”主要理论教学内容由原来的8个章节整合为5个知识模块:适应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每个知识模块有针对性提出相对应的实践任务环节。总授课学时为44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28学时, 实践 (做的环节) 16学时。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是上改变了原来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 大幅增加了学生课内外实践的比例。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互相影响, 相辅相成, 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知行统一。

二是确定任务:确定任务是实践“教学做合一”教学法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不仅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 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又可以自主创新;既要坚持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与教育性, 又要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我们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了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的方法改革

一是教师教的方法改革。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后,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 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不能充分思考、不能积极地去想问题, 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学做合一”的模式运用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形容的那样:“种田这件事, 要在田里做的, 便须在田里学, 在田里教。”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上课就由教师先把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讲解、分析, 再由学生思考教师布置的课后习题等, 学生完全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学做合一”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后, 教师不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授课过程中首先教师把每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罗列出来, 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根据这些基本的知识点自己先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并得出对问题看法;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二是教师教的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的高要求就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运用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不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而且还要制作出水平较高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 还要具备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应能灵活地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手段穿插其中。例如:学习模块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 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读几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的书籍, 再谈谈你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的书籍本来就深奥且枯燥, 不仅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能精读书本, 学会处理书本, 掌握知识运用的深浅度;制作课件时还要具有人性化、生活化;更要求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能深入浅出、因人而异。再如学习模块三“道德教育”, 实践任务要求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 为校园文明献计献策 (校园文明现状图片展) 。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性都非常高, 用各种设备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拍摄, 并制作成不同风格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同学们在观看了自己制作的图片后, 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教师此时趁热打铁对同学们展示的作品进行一一点评, 提出校园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 增强学生对自己日常行为的自觉约束能力。

三、学生学的方式改革

传统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学生充当着“知识容器”角色, 教师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做合一”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互动性,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索性, 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深入、更生动、更有效, 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 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提出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 (5) 例如在每一次布置实践任务后, 要求学生们自己学会查资料, 有关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回答或演示出来, 教师再归纳、总结。改变以往课堂授课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给答案, 学生接受的方式。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把主动权充分转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由不学到想学、能学、由无法学到会学、坚持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 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 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 (5) 在一开始授课之初, 教师就将全班同学根据人数、男女比例分成个若干学习小组, 在今后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要求以组为单位来完成。例如:在做“模拟法庭”这个实践任务时, 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 进行原告、被告、法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证人等人物角色的分工, 完整表演出一次法庭辩论的过程。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配合、沟通、互动。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和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有利于学生之间彼此启发、互相补长取短, 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三是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 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5) 例如:在“法制教育”模块的学习中, 有一个实践任务“知法、守法、用法”。就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可能遇到的如劳动法、民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探讨。学生在学习《劳动法》的过程中就了解到“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的规定执行”;学会了在勤工俭学的时候应当怎样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 如观察思考、实验操作、调查分析、搜集处理信息、综合判断、表达和交流等探索活动得出结论, 并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和发展。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

四、结语

我们将“教学做合一”这一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后, 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向人的本位发展转变, 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与学形成了一种师生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形成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R].社科政[2005]5号.2005

[3]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思政课 高职生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课 题:本文为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2012C06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前学者们解释为: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有益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巴赫曾对案例教学的行为目标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基本框架。包括:对情景形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能识别并确定与案例紧密相关的要素和问题;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超越具体情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思维与表达、交往与合作、决策与创新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开发。案例教学还是模拟的“社会实践”,曾亲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一位学生将哈佛教育的价值总结为:把通常需要多年实践方能獲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这给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我,使课堂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解。学生通过案例体验国情民生,增强感性,避免了学习抽象理论之“苦”,同时实现了师生双方有效沟通。学生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3)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导演或艺术家,这对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对现实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学生迫切希望教师给予解读,教师同学生一道直面问题并探寻思路,既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渴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也使教师自身能力获得成长。

二、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

课后随机调查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案例的价值,习惯于听故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参与讨论的内在动力欠缺,没有很好地享受案例分析过程,不懂得如何抓住在解决案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可能学生记得的仅是几个故事而已。

2.案例针对性不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缺少课前准备,随便拿个事件做案例,结果分析不到位。因此在选取或设计教学上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并且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时效性差

主要指资料、数据的过时。思政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须时时更新。如党的会议精神、新出台的政策、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有些教师图简便在教学中使用过时案例,甚至数据、事件本身发生了根本变化,还以过时的为依据,这自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技巧欠缺

教师对教学案例操作不当,引导不够。比如简单、直接、突兀地提问,或抓不住时机层层引入,或不能设计出最恰当的方式表现案例的情景。

5.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点评不合理

其症状为:易简单化,即专注答案正确的或优秀的学生,对错误的或混乱的想法和观点,刁钻怪异的言论不予理睬:易否定化,即无意识地使用教师权威,粗暴打压,强行要学生接受主体观点或自身看法,忽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三、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组织与实施

1.如何选取思政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在哈佛大学实施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具备下列性质: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有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人物产生移情(产生共鸣);含有从案例那里可引述的材料(体现真实);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为新决策提供参照点)。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好案例的标准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具体生动的描述事件产生发展过程;能反映师生的心理变化;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遵循这些经验和方向,我们认为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突出如下几点。

(1)尽量使用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定是真实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典还意味着权威,越权威越有说服力,能加深理论观念的建立。经典案例也一定是趣味的, 它的趣味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和评论。

(2)体现时代性。思政教师要随变化着的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内涵。在案例设计上,要重点关注社会上的焦点与热点,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吸纳到课堂以创造思政课的生命力。

(3)具有开放性。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应有开放性特征,包括信息的多元和答案的多项。

(4)凸显职业性。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最好能源于行业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方法。

2.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情感和态度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问题,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心。大学思政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做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的信心,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去帮助学生释放求知欲和思辨力,侧重过程。

(3)做好诱导,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过程。教师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能急于给答案,一定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供简单的分析路径。比如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如何找切入点,关键信息提示等。最后教师要做整体的分析,将思路与方法一同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寻找结果,而是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4)做好评价。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带给学生成功感,激励学生继续向上。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及时”指要做到重视每个观点并给予说法,体现尊重。“准确”是要客观公正,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指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自评、他人评和小组评、等级评和评语评相结合,体现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

4.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激情教育 篇四

笔者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激情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激情教育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

作 者:周凤妮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42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激情教育  

5.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论文 篇五

摘要: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迫切要求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中案例要有针对性,问题要有层次性,讨论要有开放性,结论要有超越性,这是运用好案例教学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思政课;案例;问题;讨论;结论

案例教学可以运用有趣的案例来吸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思考问题,通过教师给出的结论来澄清问题,得到答案,进而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为了到达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就要进一步思考案例教学的运用方法。

一、案例要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1]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应该从一个好的案例开始,好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既要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2]案例应该针对现实问题。好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这个感性认识就是实践,就是人们实际的生活。比较贴近实际的案例,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要针对现实世界,针对人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起来,使理论的光芒照耀着实际生活,使实际生活散发着理论的光芒,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才能针对现实问题呢?

第一,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细心的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

第二,要扩展视野,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经历总是有限的,我们要从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上多看多想,多收集。案例应该针对理论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首先要吃透理论,吃透理论,就要彻底的理解理论。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要理解理论的内容,还要深刻反思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论等。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时,就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问题。要使案例针对理论问题,其次要融会贯通,不仅要吃透本次课所讲的理论,还要吃透本门课程的所有内容,使每一次课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本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重新审视理论和理解理论,这样对理论知识的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掌握。这样在寻找案例时,才能够挑选恰当的案例,使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针对某一个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针对所讲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案例应该针对学生思想问题。案例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这一方面要在掌握学生思想的现状上来挑选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案例的呈现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够针对现实,又针对理论,还能够吸引学生。案例的选择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合适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前提。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根据案例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掌握层次性。首先时间上的层次性,一个案例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理论而设计的,有的问题与本次课所讲内容直接相关,有的问题是根据这个案例提出,但是为下次课做准备的。所以在提出问题时,要掌握问题的时间顺序。把与本次课直接相关的问题放在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与下次课所讲内容相关的,要放在后面。其次,提出的问题要从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从易到难,让更多的学生的参与对问题的思考。如果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有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可能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从感性到理性,逐级深入的剖析,引人入胜,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提出问题时要掌握层次性,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设计问题,还要照顾学生的层次。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可以从比较难的问题入手,学生基础比较差的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开始,总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三、讨论要有开放性

案例教学中在给学生呈现案例,提出问题之后,就是讨论环节。讨论的开放性是指讨论个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观点得到充分表达,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每个人经历和阅历以及教育背景不相同。在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每个人的个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包括每个人表达的方式,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充分体现。有的人的观点比较犀利,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温和,有的人的观点比较传统,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新颖,有的人的观点比较肤浅,有的人的观点比较深刻,有的人的观点比较个性,有的人的观点比较随从大众,不管什么样的风格,不管什么样的思想,都允许学生充分的表达。

讨论要具备开放性还必须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声音的激烈争执,相互交锋,相互碰撞。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当出现完全相反的观点时,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会相互争执,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当谈到人生理想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人的个人理想最重要,有人认为人的社会理想会重要,这时双方就会相互辩论,相互争执,相互碰撞。在学生充分的讨论、辩论、碰撞的过程中,思想相互交流交锋,一个思想就会变成两个思想,大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学生之间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加强。

在讨论中学员共同启发,互相切磋,进行思维撞击,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讨论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说服他人和学会倾听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质。[3]要保证讨论的开放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学生自由的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讨论的开放性才能得到实现。一个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教师,不可能会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充分的讨论。

第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解释或者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的澄清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让其他的学生更加了解该学生的观点。因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但尚未形成,学生的观点有时候自己都没有清醒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及时给予解释、复述或者提问,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反思,学生会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观点。

第三,教师要鼓励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之间进行直接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论要有超越性

在案例教学中,经过讨论环节,就进入总结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教师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解开讨论问题的答案,给予一个科学的结论。结论要具有超越性,即超出本次讨论问题的范围,把结论与下次课所讲的知识联系起来。首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经过大家各抒己见的讨论或者针锋相对的辩论,教师要阐述和补充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结论,[4]给予总结。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共存在几种观点,分别是什么观点。让学生对进行过的讨论环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从教师的总结中深刻认识所讨论的问题。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根本分析,如何理解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析,如何认识不同的观点。其次,教师要给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任意给出的,而是根据书本知识精心设计的,为讲解和帮助学生理解以及促进学生思考服务的。

学生讨论的问题与书本理论是息息相关的。在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对所提出的的问题已经经历了一番思考,并且也有了对问题答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给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得到答案的时候有一种满足了求知欲的快乐感,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教师给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可以把刚才自己的观点与教师所给出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从比较中,学生找到自己的结论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差别与距离,产生对科学理论和以及科学理论的创造者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并在这个学习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思考和研究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思辨和快乐。再次,教师要在作结论的过程中指出知识的前后联系,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把下次课所讲的内容与这个问题的结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

参考文献:

[1]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1):59.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

[3]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1.

6.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六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亟待改革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亟待改革的理由或依据,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思政课兴趣欠浓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欠浓、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在我院在校生中随机抽取了400人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问卷387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调查中发现, 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学好专业技能, 将来有一技之长, 但对专业课以外的基础课程普遍兴趣不大。从调查情况看, 对思政课不大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多达128名, 占调查总数的33.1%, 位列不感兴趣课程的第二位。学生有“思政课太枯燥”、“学这个没啥用”、“大道理从小讲到大”、“政治关我什么事”、“都是考记忆力的, 没意思”等想法。思政课得不到学生重视,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多大的帮助。可见,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具有高职特色, 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 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 引起学生重视。

企业更注重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 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此外, 他们还比较注重哪些因素?笔者在学院毕业生招聘会上, 对前来招聘的47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70份, 回收455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调查显示,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 除综合职业能力外, 还比较注重学生政治理论理解能力的有87家, 占调查总数的19.1%;比较注重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有98家, 占调查总数的21.5%;比较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有145家, 占调查总数的31.8%, 比较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125家, 占调查总数的27.5%。通过对企业老总的进一步访谈得知, 选择注重政治理论理解能力的企业认为, 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招聘的高职学生与普通的操作工人要有区别, 他们今后多数将成为企业的骨干, 除了掌握技能外, 还应关心国家时事政治, 懂得学习国家的政策, 因此需要政治理论理解能力;选择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的企业认为, 一名大学生员工, 人品很重要, 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应比一般员工要强;选择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企业认为, 具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员工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选择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企业认为, 如果要成长为一名骨干员工, 必须有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能独立分析并解决。从这次调查情况看, 企业认为高职学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外, 还不可或缺的前四项能力分别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政治理论理解能力。因此, 如何提升这四项能力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

思政课教学应树立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是指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 倡导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 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手段上更强调企业的参与。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 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能力为基本原则, 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备的能力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 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 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但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就需要其他课程共同辅助培养。因此, 高职思政课教学应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结合自身特点, 按照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重视培养和提高除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每周一次时事评论, 提升学生政治觉悟要提升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笔者针对专业特点, 每周在思政课前10分钟进行一次热点时事回顾与评论, 评论既有广泛性, 又有针对性。例如, 针对建筑、房地产等专业, 就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分析评论;针对计算机专业, 就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精神进行分析学习;针对服务类专业, 就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进行学习。这样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理解能力。

引入企业精神教育, 开展公益积分活动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而且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 已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和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多数在企业, 要使他们尽早地了解企业, 与企业接轨, 加强企业精神教育必不可少。例如, 在课前回顾评论中, 可加入企业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实业报国的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 可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在课外实践课中, 可带领学生下企业, 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这些对提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同时, 在思政课的课外实践教学中, 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要求学生每学期参加一定的公益活动, 每参加一次均可获得公益积分, 将公益积分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依据以及各项荣誉评比、入党的必备条件, 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举办课堂辩论赛,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之上, 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实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而言, 不仅要有个人能力, 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 笔者针对一些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民生热点问题, 举办了课堂辩论赛。将学生分成若干辩论小组, 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任务, 设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还有的学生负责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辩论, 如针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教学内容, 开展“大学生谈恋爱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辩论赛。这样的教学方式, 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施微博互动式教学, 提升教学实效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渠道。QQ、微博等信息传播工具在学生中非常普及, 几乎所有学生都有QQ号, 上网“织微博”已成为学生课余的重要娱乐活动。笔者以2011级建技教改班为教改对象, 开设了思政网络课堂微博, 运用微博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式的设备登陆, 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施交流。据了解, 教改班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手机上微博, 于是, 笔者在微博上发布了最新的民生热点问题, 要求学生进行评论。课堂上, 教师将案例引入教学内容, 发布评论主题微博, 要求学生及时评论, 教师及时引导, 评论内容及时公布。如针对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的教学内容, 笔者将“药家鑫事件”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 及时在微博上发布要求学生针对“药家鑫事件”进行评论的通知, 学生可使用手机及时在微博上开展评论。有的学生在评论中表现出对富二代的仇视, 教师就及时在微博上进行引导, 最后, 所有学生的评论予以共享。课后作业也要求在微博上完成, 学生的作业都公开在微博上, 教师通过微博回复进行批改。学生对作业成绩有异议的, 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提问, 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微博互动式教学不仅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也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 微博开设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 微博是大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学生因学习、生活上的压力, 往往将自己心中的一些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及时发布在微博上,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通过微博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惑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笔者通过微博投票功能, 要求学生对思政课的课前时事评论、企业精神教育、公益积分活动、课堂辩论赛、微博互动式教学进行投票。结果, 对课前时事评论, 有72.3%的学生认为好或者较好, 有90.2%的学生认为对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理解能力有帮助;对引入企业精神教育, 开展公益积分活动, 有85.2%的学生认为好或者较好, 有82.8%的学生认为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能力有帮助;对课堂辩论赛, 有88.9%的学生认为好或者较好, 有75.4%的学生认为对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有帮助;对微博互动式教学, 有96.4%的学生认为好或者较好, 有77.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 思政课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上课积极性高, 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思政课的实效性大有提高, 同时, 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就业能力中得到体现。在2011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暨实习生推介会上, 我院4040名毕业生中只有23名未落实工作。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仅能满足来校招聘单位三分之一的需求, 供求比例悬殊, 学生基本被一抢而空, 很多单位因招不到人而烦恼。近年来, 我院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不少企业都不是第一次来院招聘, 据调查了解, 吸引他们一次又一次前来招聘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是我院的毕业生不仅专业技能强, 而且综合素质高, 职业能力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家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投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家庭也期望子女德才兼备, 将来在社会上能有一席立足之地。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 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思政课的教育职能,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能力本位出发,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与时俱进, 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长效机制, 使思政课教育扎实而卓有成效。

摘要:长期以来, 高职思政课教学缺乏高职特色, 不被学生重视, 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 应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 通过开展课前时事评论、企业精神教育、公益积分活动、课堂辩论赛及微博互动式教学等活动, 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任志远.从“能力本位”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5) .

[3]李大棚.“民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2) .

[4]刘冬明, 刘军良.引进现代企业文化, 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 .

[5]汤宗礼.微博在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 2011 (5) .

[6]廖金宝.微博辅助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理论, 2011 (22) .

7.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七

摘 要: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主渠道。新时期新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是有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抓手,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更植根于现实生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四个全面”等一系列新的,更适用于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新形式下,各高职院校更是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毕业生。

过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掌握某一行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其中要求的重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时培养目标已经是: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掌握某一行业必备专门知识的,能在生產、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新时期新形式新背景下,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务必要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思政课,是对当代高职学生传播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渠道。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抓手,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一步。

1 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网络的普及和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不同元素的激烈碰撞等,使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重大挑战。同时,我们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的模式枯燥,多数情况是演示教学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导致课堂基本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又比如,很多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要么社会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敷衍应付了事;要么干脆找各种借口不搞社会实践教学。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均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改革和完善。

2 如何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

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基础性作用,需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

2.1 充分认识和发挥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情况大多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反馈,强调有余、互动不足。实际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实践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实践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服务于思政教学。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然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才能让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和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真正锤炼思想,提升政治素养。

2.2 以典型事例、最新热点和新闻为依托,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思政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必须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比如,对于刚刚经过高考,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踏入的并非他们理想中的校园。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校园生活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发现所学不是兴趣爱好所在。总之,学生们开始抱怨、郁闷,新生迷茫期随之而来。很多任课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无所适从。然而,这个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规划,树立正确价值观,升华自己思想,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阶段。可以通过安排学生集中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组织“个人价值,大家谈”等讨论班会,让他们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形式上,容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内容上,学生们既能引经据典,又能深刻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在效果上,讲述自己观点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认真地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07-21.

8.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八

首先,邀请了蚌埠市龙子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国林、安徽鑫诚司法鉴定所副所长何群来我院做法律知识讲座。邱国林副检察长作了一场题为《校园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的法制报告。邱国林的报告介绍了我国校园违法犯罪的现状,并结合法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校园犯罪的原因并指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何群副所长则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司法鉴定及实务》课。何所长以生动的案例和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司法鉴定在保障司法审判、服务群众诉讼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组织全院学生积极参加司法部主办的“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并选拔法律援助志愿者。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选出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全部推荐到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登记备案,由此产生了我院首批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今后他们将深入校园,积极为身边的同学讲解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并及时与老师沟通,从而创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渠道,他们还将走出校园,配合蚌埠市司法局开展法律宣传工作。

再次,学院已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共建大学生法制实践教学基地的意向。通过校外法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思政课教学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9.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论文 篇九

——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

欧阳祥娥(OYANG Xiang-e)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宜昌 443000)

内容摘要: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由葛洲坝集团公司举办的一所高职学院。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更具体、更便利、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等。要发挥这种优势,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融入企业,研究企业文化,积极探寻将企业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应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的方式和平台,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思政课实践教学 优势

在国内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企业始终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条件好、规模大、产业先进的国有大型企业,在积极举办培训机构发展企业职工培训的同时,独立举办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1】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举办的一所高职学院,葛洲坝集团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集团都办有大学,我们葛洲坝集团也有了大学,你们要办好!”时任总经理杨继学嘱托学校领导。几年来,学院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加快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狠抓“质量工程”,打造电力特色,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办学水平评估,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依托葛洲坝集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

作为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特别重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各专业各课程教学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优势不断显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也不例外。

那么,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有哪些优势呢? 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更具体、更便利、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1、更具体。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因为内生于葛洲坝集团,她的前世今生伴随着葛洲坝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经历了企业转轨变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分离社会职能一系列过程。企业成长发展的历程、企业制度和文化的演 1 进,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等等对学院来说都来得更真切、更具体、更直接。葛洲坝集团这个历经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直观的实例,由亲身经历事件全过程的三峡电院老师给学生来讲述就更加生动、真实、具体、直观,更有说服力,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经济制度变更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形势,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都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2、更便利。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三峡电院在获取所属葛洲坝集团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方面拥有更多便利的条件——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同时还是葛洲坝集团职工培训中心,承担着葛洲坝集团新进职员培训、班组长培训、六大员培训、技能鉴定、支部书记培训、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企业培训任务。每年数千人次的不同类型的培训,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也得以在学员进校培训和我们送教上门的过程中,更近距离接触了解真实的企业状况、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技术要求,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发生在企业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更好地了解企业制度、工作规范是如何在工作过程中落实执行的,更方便我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是什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最不能被容忍的缺点是什么,我们可以请培训班的学员到思政课的课堂现身说法,也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学员所在单位实地考察来加深体认。

3、更深入。如果说通常情况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观察、蜻蜓点水式的体验和似是而非的尝试,那么,基于对自己培养目标的明确认识,而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与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从培养学生到培养职业人观念的变更,会让我们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深入。作为葛洲坝集团的成员,我院老师参与了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2009-2010年度研究课题《构建行为文化与提高企业执行力之研究》课题研究,参与了葛洲坝丰碑文化的研究,对葛洲坝集团“企业精神”特别是对葛洲坝核心价值体系、葛洲坝行为文化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把握。作为高职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我们对学生、对学科有更多了解,而作为葛洲坝集团的员工,企业生存发展对员工的要求我们也非常清楚,这样更便于我们结合葛洲坝集团实例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

4、更有针对性。因为置身于企业内部,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培养面向企业一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时更具有针对性。葛洲坝集团作为举办单位,对学院有着服务企业的自身要求,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企业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学院对企业的贡献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在三峡电院的校园,浓郁的企业特色尽显眼前。你会发现,这里的教学楼走廊、人行道两旁到处悬挂着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标志性工程的图像、葛洲坝集团英模人物、水利专家 2 等照片;在三峡电院的思政课课堂上,行业规范、行业职业道德、相关工种的员工守则、岗位职责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内容精彩纷呈。葛洲坝每年接收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好几百名水工、测量、工程机械、发配电等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并认同葛洲坝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后能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当然,企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有着的这种种优势条件,并不是自发地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思政课教师这一桥梁和纽带,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自觉作为才可能变为现实,起到实效。

二、如何发挥企业办高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势

作为企业举办高职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充分发掘利用这些优势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呢?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探索,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主动融入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随着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和企业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和葛洲坝集团员工这合二为一的身份,决定了我们不能单纯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而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更多的偏向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对自己服务的企业缺乏更多更深的认识,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我们思政课教师主动融入企业,关注和研究企业,通过调研、参加职代会、浏览集团公司网站和查阅相关管理文件,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的状况。进而,通过参与集团公司相关课题研究,深入了解集团公司成长发展的轨迹,从而充分认识到:这些年来,葛洲坝集团围绕“强企富民”宗旨和“一型三化大富强”企业战略目标,坚持“依法、从严、精细”的六字治企方针,遵循“诚信、合作、务实、创新”总体行为准则,始终把核心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成长的出发点,在恪守核心价值观和坚持终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子,不断转换经营策略与方法,不断选择合意的企业行为和摒弃不合意的企业行为,不断设定并实现新的更高目标,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状态,坚定不移去完成企业伟大的使命,这才有了葛洲坝集团今天的跨越发展。

这种融入和研究,让我们思政课教师自身认识得到深化,掌握资料更为具体、深入、准确,这是充分利用企业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条件。

2、寻找企业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与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

葛洲坝集团可以供我们采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如何使用好这些资源,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和方式。近年来,我们努力探寻企业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与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合点与结合方式,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一是编 3 写校本教材。在2011年,我们编辑出版了《丰碑文化读本》,这本书着力体现比较成熟的具有葛洲坝特色的企业文化——丰碑文化体系建设成果,从丰碑文化的建设进程、构建体系、精神实质、取得的成果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特别注重内容的解读,并增加大量的真人真事原始材料,增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我们将它作为校本教材发放给学生,帮助即将进入企业工作的我院学生理解并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遵守并执行企业行为准则与行为规范。二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思政课的课堂。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将葛洲坝企业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三是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和学生专业实践项目结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都有深入企业实习的项目,思政课教师事先了解学生专业实习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思政课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过程中完成思政课实践内容。四是在思政课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企业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譬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时,我们选用了《葛洲坝人:在生命线上书写大义》这个典型案例。利比亚大撤退过程中,万里征程,12000多名中国员工沿着葛洲坝人历经千辛万苦绘制的生命线安然无恙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勤劳、勇敢、智慧的葛洲坝人,沐浴着血与火的洗礼,在生命线上书写大义,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2】,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给了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五是请企业代表来校作报告,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给学生生动直观的教育。

3、通过提升品质、服务企业让优势得以长久保持。

一味的索取不可能长久的存在。如何使这种优势得以延续,必须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如果说一开始我们引入企业文化,宣讲企业精神,使为了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学校是主要获益方,那么,让企业本身从这种合作中获得收益也是我们必须思考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的问题。

一是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优势,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总结、提炼、完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做一些企业文化的宣讲工作,提升企业内在的文化品质。二是通过向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毕业生,让企业感受到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校企文化的融通教育,可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提高新员工成长的速度。三是可以开展双方的共同实验研究,打通高职学院学生学历教育和企业员工职后教育的管道,共同探寻培养员工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基石。参考文献:

10.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教学初探 篇十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 针对性教学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已无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继续深造不考,就业应聘不问,学不学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因此,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有效性。

我们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

(四)理想信念不坚定;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

(六) 自由散漫思想严重;

(七)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十分低下;

2、学生的诚信度令企业失望;

3、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亟需加强。

二、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造就大学生的“现代公民资格”为主线

1、加强道德教育

其一,理想信念教育——扬起大学生的人生风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其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掌握报国之才、践履兴国之行。

其三,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其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培养道德规范。

2.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其一,教育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升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把握下列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法律内涵的界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培养和法律权威的树立等。

其二,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介绍我国的下列基本法律制度:宪法基本制度; 行政、民事、经济、刑事等实体法律制度;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及非诉讼性的仲裁法律制度;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实现由强制性“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材—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各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边讲边议、演讲辩论、答记者问、角色参与、直观教学、愉快教学、情景教育、社会调查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灌输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大量形象生动、内容感人、道理深刻,能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阵地。教育者在“乐”中进行理论灌输, 让受教育者在“乐”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进而使受教育者愉快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取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灌输过程中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无论做报告或讲话,都要求语言准确、得体、生动,善于运用有文采的语言,以刺激听者,使他们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增强灌输的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理论教学;运用视频资料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图表表达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漫画分析哲学道理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 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接受真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3、坚持疏导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又疏又导,疏导结合。在灌输中增强疏导性,符合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味地强调“不许”、 “不准”、“不能”等等,实行堵塞和禁止是无济于事的。灌输过程中坚持疏导的方针,使大学生在各种错误观点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政治上永远合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应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激发他们学习、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增强灌输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提高灌输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易于被他们接受,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有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力。

四、改革考核方法

1、注重平时考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平时占60%的分值。首先是坚持“三个不一样”原则,即“上课和不上课不一样”(考勤约束,随机抽查);“同样是上课,参与和不参与不一样”(凡发言、参加各项活动的同学都由班长记录)。);“同样是参与,质量高低不一样”(参与质量高的由老师做记录)。

2、改进期末考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占40%分值。题型由客观型为主向主观性为主转变,包括材料分析和综合论述两种题型;内容由过去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考察向利用所学知识、原理及立场、观点分析社会问题转变。

第一,这种改革大大压缩了学生记忆死知识的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主要记忆死知识的学习模式下, 解放了出来。

第二, 考试的改革在教学上,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 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过去的考试方式最大弊端, 就是只能测量学生掌握死知识的情况,基本上不能反映学生掌握活知识和运用活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试卷, 尤其是试卷中材料分析题型的设计,不仅给学生展示其活知识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能力提供了空间, 而且为了解和测量学生这方面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手段。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J].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6(15)

上一篇:电力安全警示教育下一篇:人力资源工作计划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