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2024-10-2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9篇)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我国农村未能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相关设施抗灾害性较差,很多塘堰水库沟渠没有足够的设施投入其中,加之部分设施已年久失修,导致排涝、抗旱性能大为下降,水利渠道出现淤堵,水库出现较大面积的病险时有发生,所以,农业抗灾害性自然不会太高。例如,我国当前部分乡村仍没有规范化的公路设施,只存在一些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难以将我农村存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供水网络才刚刚起步,农民生活状况仍旧十分堪忧。农村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农业未能形成合理的结构。首先,我国未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结构,产业仍旧比较单一。主要经济作物还以玉米、水稻等为主,很多农民未能转向具有价格优势的花卉、水果、蔬菜、水产品等。由于传统农业经济作物的价格偏低,附加值较低,因此,难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其次,我国市场对于农业的资源配置效果不显著。从农业生产的内部结构来看,一些村镇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效果不显著以及资源利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致使农村经济资源中的劳动力、资金以及土地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农业、农村、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农村市场的经济建设。第三,对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和结构的调整没有准确的把握,因此,未能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虽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选择优良品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却在与区域经济布局结合点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土地经营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化。

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相对缺失。首先,我国农村经济效益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谋求发展,其中也存在具有一定素质的年轻农民。而留在农村的人口基本上是老、弱、病、幼、妇,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当前,我国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在农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老干部,这些干部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方面的工作不甚了解,同时也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能力。此外,农村老干部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他们虽整天忙于工作,然而却缺少集中的沟通,这些都将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相关对策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此,相关工作者要积极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积极探索多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www.fwsir.Com)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办法,增强发展活力,理顺分配关系。壮大经济发展中的股份合作制,彻底改善区域限制因素,实现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加强农村经济集体化的内在实力。其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国家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从而在政策扶持上、方法传授上、思想引领上对农村经济提供帮助。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政府部门应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通过承担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做好公路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对于每项基础设施都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勘察,努力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3.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善劣势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按照市场运行规律的多层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促进我国农产品的优化升级,同时在发展中,努力培育出新的支柱型产业。逐渐形成以农业产业调整为主导,深入提高产品等级,拓宽生产规模,以此带动最广大农村人民实现高产、增收。

4.加强培养新型人才和引进新型人才的工作,促进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首先,培养农村新型人才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方针。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学习的年轻农民,需要适时走出去,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进修。通过不断的学习,使他们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生产实践经验。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不断引进新型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将那些学有所成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农村进行经济建设。其次,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对于基层老干部,需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思想、工作培训,同时需要他们不断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告诉他们工作交流的重要意义,最终,带领农民实现增收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在长期发展中仍旧存在较多不足,这便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应时刻跟随时代要求,适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设备,保证充分与生产力需求相符合,从而,推动农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作者:孙芬琼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二

一、安徽专合组织发展现状

据统计, 目前安徽专合组织已达5, 000个, 其中按《登记条例》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已达1, 134个。从产业分布看,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合作社973个, 其中粮食产业占21%;畜牧业合作社510个, 其中生猪产业占38%;渔业196个;服务业117个, 其中农机服务业占48%。从经营服务内容看, 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主, 占专业合作社的51%, 运销和加工服务各占6%左右, 信息技术服务占20%, 而购买和仓储服务只占3.5%和1%。这说明安徽专合组织的服务能力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 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专合组织规模较小, 带动作用有限。

从目前已登记的专合组织的情况看, 大多是由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或自然人) 牵头组成, 整体规模较小, 自身经济实力不强, 专合组织与农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服务功能有待增强。个别专合组织虽然登记较早, 领取了专合组织法人营业执照, 但至今尚未正常运作, 而是等待国家优惠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

2、专合组织的发展资金有限, 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专合组织在登记时不受资金的限制, 但仍需一定的资金规模才能从事业务活动, 从目前登记情况来看, 平均每个专合组织出资25.52万元, 平均每个成员出资11, 350元, 最少的每个成员出资仅50元。同时, 专合组织经营活动的区域空间较小, 其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专合组织自身定位不准确。

专合组织本是农民自愿加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 应体现“民办、民管”的独立性特征。但目前许多专合组织官办色彩较浓, 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合作组织。一些组织的创办由政府部门牵头发起, 组织的管理与运作缺乏自主性, 相关负责人由政府部门指定或者直接指派, 无论是组织章程的制定、日常事务的决策, 还是组织内部的激励、监督, 都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专合组织在组织定位上不准确, 难以以独立的社会角色进入市场,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专合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 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大部分组织没有按合作制的原则建立起规范的组织机构, 有的组织虽然设立了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形同虚设。多数组织是由当地“能人”或村干部发起, 依靠家族或村落的亲缘关系, 一人或少数人控制组织的经营决策, 没有形成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在对安徽2, 029个专合组织的调查中, 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的只占37%, 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 (额) 返还的只占32%。

二、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政府工作“缺位”。

首先, 市场发育程度低, 市场分割和封锁依然存在, 成为阻碍专合组织发展的外部因素;其次, 农民的小农生产意识较浓,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弱, 是影响专合组织发展的内部因素;同时, 当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超小型生产规模, 难以适应专合组织发展的需要。

在行政色彩浓厚的同时, 政府对专合组织的工作“缺位”并存。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对专合组织实际的政策支持, 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 不能满足专合组织的政策需求。

2、农民的合作能力较弱, 难以担当主体地位。

调研结果显示, 农户的合作意愿普遍较高, 但是合作能力较低, 依据调研设计的判断标准, 被调查农户有67%具有较高的合作意愿, 但只有21%有较强的合作能力, 大部分农户不善与他人合作, 缺乏基本的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知识, 对专合组织的组建方法、治理结构、管理原则和运作方式缺乏了解和认识。通过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的Logistic回归处理结果显示, 对农户合作能力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对专合组织的认知程度、教育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兼业化程度。

3、缺乏合作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国际合作社联盟制度的合作社原则中有一条关于教育培训和宣传合作社知识的原则;合作社要为社员、选出的代表、经理和雇员提供教育和培训, 以便更好地推动合作社的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 安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和专合组织忽略了对农户在合作经济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导致了农户对专合组织普遍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影响了农户的合作行为, 不利于专合组织的运行与发展。

4、缺乏专合组织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专合组织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是专合组织发展的关键。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往往内生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中, 是一些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知识的“农村精英”, 但安徽作为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大省,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或已流向发达省份务工, 或已流向城镇成为私营企业家。同时, 由于外部人才引进机制缺乏, 导致专合组织极度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 大大限制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政策及对策建议

1、对作为外部政策供给者的政府提供的政策建议

第一, 依法对专合组织进行规范管理。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 我国的专合组织有了合法的法律地位。基于目前安徽专合组织发展不规范的现状, 迫切需要依法加强对专合组织的规范管理。首先, 要认真宣传和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引导专合组织按照合作社原则组建和管理;其次, 各地要因地制宜, 加快制定推动专合组织发展的实施细则, 有关部门要出台可行的财务审计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 建立和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保障金制度, 保障专合组织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二, 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激励农户的合作意愿。农户参与专合组织的行为受到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政府在制定专合组织的政策时, 应该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状况和具体条件,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民的愿意和选择, 让他们建立自己需要的组织, 而不是搞形式主义或者是政绩工程, 真正地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第三, 以培养和提高农户合作能力为目的, 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建设。农户的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合作的程度以及组织发展的规范性。调研结果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合作经济组织教育以及与外界的交流程度 (兼业化程度) 是影响合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增加对农民的教育投资,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组织经营能力, 改进农村人力资本状况, 使农户真正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的主体, 从而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四,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快专合组织健康发展。 (1) 财税支持:当地政府应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对专合组织的资金支持, 财政经费可在建设厂房、采购设备、引进技术等方面提供一定比例的帮助。专合组织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 是一个社会效益更强于经济效益的组织, 它不同于以利润为行动取向的工商企业, 因而在税收方面也应获得不同于工商企业的优惠政策, 如规定交纳低于工商企业多少个点的所得税率和营业税率, 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2) 信贷支持:当前,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足, 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各项社会事务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 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 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具体说来:一是要降低专合组织获取信贷的门槛、简化信贷手续, 在获取信贷和偿还信贷方面优于一般工商企业;二是改革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 使它成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三是允许鼓励农民成立自己的合作银行, 用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2、对作为内部治理者的专合组织提供的对策建议

第一, 建立以社员为主体的、明晰的产权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 一个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并确立产权, 以形成激励。专合组织的本质是由其成员共同所有、共同出资和共同管理的经济组织, 社员股金应占绝对比例, 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持股比例不应超过总股金的20%, 以防止政府扶持政策和合作组织盈余过分向少数人集中。对于由多个单位共同投资建立的合作组织, 必须明确各个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

第二, 实行多种利益联结和分配方式。农民组建或参加专合组织, 希望从中获得多种利益, 主要有:获得市场进入渠道、在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中获得更有利的价格、获得技术和信息上的服务等。总之, 社员加入专合组织是为了克服家庭分散经营的各种困难, 获得比分散经营更大的社会经济收益。但目前大部分组织的盈余返还机制不健全, 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的参与热情。因此, 专合组织要完善利益机制, 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环节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方式, 使组织成员得到多种实惠。

具体可采用: (1) 资金入股, 保息分红; (2) 按交易额返还盈余。对于统一购销或加工型合作组织, 应坚持大部分盈余按交易额返还社员; (3) 服务优惠。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各种服务, 如产品销售或物资供应实行价格优惠, 免费提供信息、技术和其他服务等; (4)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有利于化解农户的风险、保护农户的利益、保持专合组织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制定最低保证价和提取风险保证金等。

第三,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的专合组织的治理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社员 (代表) 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 这三个机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构成相互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具体可采用: (1) 完善社员民主管理制度。社员大会是决定组织经营方针和各项重大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 是实行一人一票, 还是对于股金比例和交易额较大的社员赋予更多的投票权, 应视各合作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合作组织只有建立社员民主选举和决策制度, 才能保障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利益; (2) 完善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社员的监督作用, 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加强对经营管理情况特别是财务上的监督、检查; (3) 逐步建立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专合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要, 实行理事会和经理层分工治理的模式, 聘用职业经理经营管理专合组织。

第四, 增加宣传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建设。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经济的宣传和教育之外, 现有的专合组织也应增加宣传和教育投入, 重点面向已参合的农户, 带动其他未参合的农户。既要注重通过宣传调动农户的参合积极性, 更要把提高农户的合作能力作为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合作组织要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经济观念, 具有合作意识的骨干社员, 也可采取聘用制, 从外部引进懂合作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黄祖辉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机制和发展对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10-02

1、国内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等经济组织,国内学者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逐步开始深入探讨。彭军(1999)、牛若峰(2000)、黄祖辉(2008)李觐(2009)从农业、农民及政府三大视角论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其基本结论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业基本生产特点,维护农民利益的必然产物。胡振华(2009)分别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三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合理性。牛若峰、程同顺(2003)等将其划分为社区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罗必良(2001年)提出市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张晓山(2005)根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生产型、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技术)服务型综合型等六种基本类型。孙小燕(2012)根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办者的身份,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为能人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衣服部门兴办型、政府发起型等类型。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性、类型等方面,大多数都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区域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研究不足,芷江县尚属欠发达地区,本文以此为例,意在丰富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

2、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

2.1增强了社会化眼务功能

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在于实现统一生产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由于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内联外销”原则,形成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的链条,有效地解决了单个种植农民与产品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了商品率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农户实行统一价格,按质论价,根据客商车辆,为每户衣户统一安排每次的销售量,并由客商直接与衣户结算。这样,既能保证客商的货源需求,又能使农户产品有稳定的价格和销售渠道,而且在价格上略高出市场零售价。

2.2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变分散生产为规模生产。规模化生产促使农业产业集群的产生,有农业产业延伸出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打破以前的产业格局,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2.3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自身的规模和资金优势,进行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改良,以期提高农业生产、加工效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推广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建立常年培训机制,组织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科技能人,使不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掌握了一定科学生产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也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2.4推动了土地经营权流转

随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这也使得农村实行土地流转经营成为可能。企业可利用衣户流转的土地进行大规模承包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农村间置的土地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有地无劳力耕种的衣户增加了收入。

3、芷江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3.1芷江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1)、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初具规模

芷江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为止,芷江侗族自治县已登记注册备案的专业合作社95个,其中种植业45个,养殖业23个,林业11个,药业7个,专业服务型5个,加工型3个,综合型(产加销一条龙)1个,基地面积12.97万亩,办公场地860m2,专职管理人员405人,已建帐的23户,其中开户13户。

(2)、促进农民增收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获得上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508.7万元,自投资金4498.5万元,专业合作社成员3864人,带动农户29671户,技术指导培训63期,人员6434人,农户增收每户平均2000元,盈利分红5家共计分红42.3万元,年总收入26327.3万元,纯利9214.6万元。截止2012年在注册登记的95家专业合作社中运行较好,有发展前景,能带动农户增收的有25家。农民依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得到土地流转的收入,另一方面,获得农产品的消费者剩余。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县已形成了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烤烟五大支柱产业格局,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3.6万亩,其中优质粮油基地26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淡水鱼养殖基地2.6万亩。2009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8元。

3.2芷江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实际定义不甚了解

.户由于受自身教育程度的限制,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以及运作不甚了解。一些牵头农户或其他形式的经营组织,为享受政府政策倾斜,跟风登记合作社,实际上并没有以合作社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和经营只想以合作社的名义个人获利,坐等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有的专业合作社既无经营场地和办公场地,从未开展经营,每年套取上面资金数万元。

(2)、组织化程度不高

现有的合作组织中,大多数系营销为主,而且销售的绝大多为原始的初级农产品,没有真正把产、供、销、加、储、运人部组织起来,合作组织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叠加以增大规模,没有真正呈现有机结合质的提升。组织内部的分工欠缺,尤共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合作组织共同体与衣户生产的联系欠紧密,难以真正做到生产销售上的统筹安排和协调,没统一标准的技术规程,生产技术难以统一规范,造成产品质量难以一致。

(3)、对农户的带动力弱

目前,从总体而言,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全县农村经济的辐射作用很低,带动农户能力不强。专业协会组织32个,中介组织52个,有成员20085人,辐射农户近12万余人,对全县农户的带动率不到30%,难以适应目前带动农民增收创业的需要。

(4)、缺乏法律支持

尽管农业法明确要求合作组织要“依法成立、依法登记”,但是依什么法很不明确。我国目前还没有—部“合作经济组织法”,造成农民合作组织工作中的三难,登记难、贷款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难,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且的许多合作组织均未按照政策、法律、法规进行登记,以致在对外的业务往来难以理直气牡以合作组织开展工作。个别合作组织还系乡(镇)政府组织牵头,这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有悖。更重要的是造成成员对政府的依赖,办好了万事大吉,若出现问题则不得了,怨天尤人怪政府。

(5)、运作不规范

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合作社发展存在不少隐患,特别是内部产权设置不清晰,带来诸如经营决策不民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隐患不加以解决,将有可能导致合作社走偏方向,一些合作组织没有章程和相关制度,有的即使有也形同虚设,不能按照章程行事,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没有必要的经费开支,以致内部易出现矛盾纠纷,工作运行困难。

4、发展芷江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措施

4.1部门牵头,共同发展

涉衣服务部门(县直单位及其基层站所)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同时又具有技术力量强,信息灵,网络广的优势。在所辖区域内本行业牵头组织、支持合作组织,既可以发展产业,同时这些部门也可以通过合作组织得到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发展壮大本部门。

4.2因地制宜,多种形式

农民专业合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组建形式上,可以农民自办,或者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事业单位牵头办,也可以是农民与其它涉农企业、公司联办。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多项的,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能帮助农民办实事,都应大胆地尝试和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是合作社办企业,也可以企业办合作社,或者是采了“公司+专业合作+农户”等多种模式。

4.3宣传推介,正确引导

紧紧围绕各县(区)特色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培养,制定鼓励扶持发展的政策,提供产业发展的规划,强化组织引导,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明确发展方向,搞好发展定位,确定其生产经营的主导产品和服务范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坚持“自愿、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摆正位置。既不能由政府来领办创办,不能对合作组织施以行政干预,也不能对合作组织的发展漠不关心,听之任之。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积极引导的办法,加速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办得好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总结,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召开专门的会议进和地表彰奖励,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总结推广先进合作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4.4优化环境,培育扶持

建立小额信贷扶持制度、会员资金融通制度和财政补助支持制度,认真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特别是起步价的资金短缺问题。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完善的投资融资机制,对外吸纳资本金,对内开展资金合作,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对扶持资金的支持,应重点优先考虑有规模、有场地,按专业合作社要求运行,能真正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项目上,在资金分配时应有目的的了解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状况,对不合格的没有按专业合作社运行的,应不予以资金支持,对以获得资金支持的专业合作社,主管部门应了解资金的使用和运作情况,确保资金用于发展专业合作社。民政、工商等部门要简化登记手续;税务部门尽可能给予税收减、免、缓;涉农部门在引进新技术,提供新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4.5总结经验,加强引导

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当前的工作任务。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凡是群众创造的就有生命力,例如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就是如此。同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总结工作中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反,事先设计再好的想法,如生硬地照搬照套,也会走弯路。当前,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任务要尊重实践,从实际出发,把群众的实践经验总结起来,进行归类,分成不同地方、不同条件的不同模式,让群众去选择,让群众自觉地接受这个事物,让群众自主管理好这个组织。也就是我们通过总结,将若干模式推荐给群众,老百姓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比较好,他就会对号入座。总结经验让群众自己去选择,并不是不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发展中引导,先发展后规范。要吸了过去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教训,理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机制。同时要本着“立足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原则,开展合作社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彭军.办好农民专业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调研世界,1999.4:11-13

[2]牛若峰.也论合作制(上)[J]调研世界,2000,8:3-7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四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我县农副产物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组织带动,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种、养、加和信息、技术、销售等领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集体“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11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32个,合作社成员达到2832户,实现纯收入32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3%。

(一)抓典型宣传,加快推广步伐。我县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之初,一些村社干部和群众由于缺少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总结了让字镇红辣椒协会、所字镇则字村农机合作社等一批章程比较规范,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比较好的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做到“可看、可学,有效益”并积极宣传和推广,使农民认识到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合作社典型的示范带动,让广大农户从依赖政府,依赖集体的习惯定势中走出来,自觉自愿的参与或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新的经济联合发展之路。同时,我们还组织村社干部和群众到发展 1

较好的合作社实地参观学习,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效果,亲眼看到经济合作组织带来的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渗透到全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以粘玉米为主的速冻食品、红辣椒、食用菌、肉牛(羊)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字镇辣椒协会、所字镇则字村农机合作社、所字镇前入村谷子合作社、严字乡君字村农牧特产供销合作社4大经济合作组织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

(二)抓服务指导,实现良性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范围广,涉及农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为此,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村级基层组织、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利用生产、经营、技术、品牌等优势领办、创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县农业、畜牧、农机、科技等部门牵头,组成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重点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合作组织的经营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制定实施了《乾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资金扶持、项目拉动、技术指导、信息

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合作组织为社(会)员服务的水平,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带动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合作组织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在全县各乡镇(场、园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收购、销售、农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网点,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在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下,2011年全县共发展粘玉米、红辣椒、谷子等经济作物35万亩。

(三)抓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及服务范围的拓展,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从规范管理入手,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中,针对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登记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制定了《乾安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法》,确保合作经济组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建立健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职能,促进了内部制度建设。目前,通过规范化生产,极大维护了合作组织成员的利益,提升了乾安农产品形象。2011年,我县前入村谷子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在合作社内部发出倡议: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优,不扰乱市场,不蒙骗客商,杜绝残留毒素大的农药,喷

施有机生物肥,发展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目前,通过抓规范管理,我县大部分合作组织做到了“三有”: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几年来,我县先后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乾安黄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安字镇西字村农机合作社的“吉原村”绿色葵花籽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五

一、全南县培育农村新经济组织的经验做法

2、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各类经济服务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3、健全服务机制,各类经济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提供信息服务。为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用信息指导生产、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乡村经济服务组织采取有效手段,广泛收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广大农户。去年该县各类服务组织共发布各种有价值的市场信息3000余条,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生产。近年来,各类经济服务组织根据掌握的信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籽西瓜、荷兰豆、甜玉米、西园椒、毛瓜等一大批适销对路、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蔬菜新品种,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二是提供技术服务。协会在产前把种子和部分农药、化肥赊销给农户,产中则派出专人通过集中办班、印发资料、实地指导生产等方式,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保证农产品高产质优。据了解,仅该县城厢镇农产品流通服务公司一家去年就直接为农民印发资料1500多份,办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三是搞好流通服务。协会一头和公司(老板)签订购销合同,一头和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以保护价全部收购种植的产品,市场行情好时,则按市场价收购,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二、全南县培育新经济组织的主要成效

一是架起了山区农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全南是个山区小县,单个农民既无技术,又无信息,更无销售门路,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存在矛盾,严重影响山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通过创办新型的农村经济服务组织,通过这类组织产前、产中的服务和销售领域的合作,降低了农民交易的成本,增强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在山区农业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三是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服务组织通过统一供种,选择市场需求量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种进行推广。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农产品的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如,城厢镇黄埠村商品蔬菜协会2004年引进的“丰顺号”西红柿改良品种,价格比普通西红柿每公斤高出0.4元以上,在“珠三角”市场大卖热销。

三、关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培育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逐步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如何帮助农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笔者对全南县一些新经济服务组织实践经验的调查来看,政府通过农村经济服务组织这一载体,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性意见和各种信息等有效地传递给农户,避免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干预,提高了政府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性,既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又扩大了农村经营规模。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服务组织,使其逐步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启示之二: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组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许多村级经济服务组织的成功运作关键在于它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不论是经济组织的成立,还是后面制度的完善,有了村党支部的积极牵头组织,能起到重要作用。如,黄埠村商品蔬菜协会会长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协会技术服务部负责人,负责蔬菜新品种的试种和推广。通过支部、协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因此,在加快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启示之三:利益共享是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发展、壮大的保障

象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商品蔬菜协会等农村新经济组织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采取对内搞好服务和实行保护价的办法,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了协会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使会员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赢得了农户的信赖。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必须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启示之四: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组织,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是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始终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创办经济服务组织,发展农村经济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首先是要开辟“绿色通道”。对公路“三乱”进行专项治理,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有关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了解情况,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查处侵犯民间流通组织权益事件,保护流通组织的利益。二是良好的舆论环境。要使人们树立敢富、争富、领富的新观念。三是良好的经营环境。如,全南县成立了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委员会,专门受理农民和经销商的投诉,查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了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经济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6.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六

借鉴外国经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摘要:文章在对外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总结了外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系列措施。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外国经验组织化

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在新形势下,面对加入WTO后逐步开放、统一的国内、国外市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不仅受到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还愈来愈受到小规模、分散化千家万户生产所形成的较低的组织化程度的严重制约。因此,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已成为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一、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及经验总结..(一)国外舍作经济组织的状况

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在美国,由合作经济组织加工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80%,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化肥、石油占44%,贷款占..40%。在日本,市场上销售农产品绝大部分是由农协提供的,其中米面占95%,水果占..80%,畜产品占51%,家禽占80%;提供生产资料.肥料为..92%,饲料为..40%,农机为..47%。农药为70%。在法国,由合作经济组织收购的农产品,牛奶占50%以上,谷物占..71%。在法国食品出口中,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出口中的谷物占45%,鲜果占80%.肉类占..35%,家禽占40%。国外的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其特点主要分成以下三类:

1.以德法为代表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类型,主要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舍作社、玉米合作社,或销售合作社、运输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欧洲形式多样的合作社为专业农户提供专业化系列化服务,保护社员权益,提高舍作社的竞争力。这些合作社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本身就是经济实体,并通过强化相互联合或合作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合作社体系,形成规模优势以保障合作社利益,如德国的合作社分中央社、地方社和基层社,合作社以经济利益联结,以为基层专业社服务为目的。

2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其中韩国、印度、泰国都属于这一类型。在日本有综合性农协,根据社员的需要为社员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诸如:营农指导事业..(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安排生产计划,指导经营管理等)、农产品销售服务事业、购买服务信用服务、互助保险服务等。随着事业的发展。包括一些社区服务也成为农协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也有专业性农协,但从经济实力和经营范围看,以综合性农协为主。..3.以美国、加拿大、巴西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经济组织类型。主要特点是通过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共同销售农产品。美国销售合作社较发达,规模大,在牛奶、水果、蔬菜等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涌现了不少国际驰名品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提高竞争力,一些舍作经济组织也出现了扩大与联合的趋势,有的甚至形成跨国的经营,以及引进外来资本,实行股份化的改革,这些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发展较快,将成为一种趋势。..(二)外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

可以借鉴的经验..1.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合作经济组织的成败取决于农民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程度。在促进舍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首先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杜绝政府各种形式的干预: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与者一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注重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存,坚持自愿和开放、社员民主管理、社员经济参与、舍理分配、自主和自立等国际上公认的合作社的原则。..2,政府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指导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综观各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帮助和指导,而政府的帮助和指导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合作经济组织 1

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规范其微观行为,合作经济组织才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产生..100多年来。各国都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如德国于..1871年制定了适于全国的《合作社法》,经过..100多年,该法的基本条款依然有效,没有重大修改。在19世纪中期英法也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合作社的法律制度。美国旱在..1926年就制定了合作社销售法;日本政府也相继颁布了《衣业协同组合法》、《农协助成法≯等法律来支持与保护农村舍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自我保护形式的弱小经济实体,是广大农民提高其组织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仅保护了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也承担一定的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能:因此,它应当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从国外的做法看,大多数国家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主要是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对舍作经济组织采取了优惠政策如德国巴伐利亚州每年州政府对农业各类投资和补贴约20亿马克,其中..10%用于支持各类农民经济组织。美国19世纪末政府豁免了合作社的全部赋税,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合作社一直享受着免税待遇。1951年后随着合作社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美国政府不再给合作社以普遍的赋税豁免权,对那些根据税法取得免税资格的合作社仍给予赋税减免待遇。法国在各种农业合作社创办时,政府给予投资津贴,免去其应交的工商利润税、营业税和地产税,还给予低息贷款;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财政补助、税收回扣、低息、长期贷款等援助。..4,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通过联合和按照公司制运作来壮大实力单个合作经济组织在信贷、加工、销售等方面实力较弱,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各国市场的开放,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通过横向、纵向联合,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其竞争力。如以色列的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像基布兹、莫沙夫都是综合性的经济组织.它们在销售、信贷、运输方面实力弱,而通过一定形式联合形成的全国专业合作社实力就非常雄厚,如爱格运输合作总社是全国第二大运输实体,TNUVA是全国农产品销售合作总社,它经营了以色列70%的农产品,足见其经济实力。日本的农协通过横向纵向的联合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在基层是综合性农协,在中央级有供销、金融、保险等联合会,正是靠联合的优势使日本农协具有雄厚实力,对日本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七

关键词:“走班制”,高中发展规划,建筑空间模式

引言: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世界格局深刻变化,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靠人才, 根本在教育。” (1)

作为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的考试招生制度, 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我国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 在形成至今的几十年中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 为学生成才、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等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 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2) 为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 改革现行考试招生制度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部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14 年12 月16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对未来高考的各个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1. 未来高考发展变化

根据《意见》的各项规定, 未来高考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由现行的“3+X”的科目构成变化为语文、数学、外语全国统考, 其他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 个科目, “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 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 考试内容提高能力测试比重。更为注重考查学生实践能力, 改变以往考试偏重于知识性考查的考试内容, 考试命题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 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3) 灵活的考试安排。改变现在所有科目同一时间集中考试的模式, 学校将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 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意见》规定各省 (区、市) 要积极创造条件, 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如此将考试平均分配到高中学习的每一学期中;

(4) 根本上打破唯分数论。一改现行的考试分数制度, 统一采用“等级”或“合格、不合格”的方式表现, 将成绩呈现的重点置于展示学生学习能力上来。

总的来说,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 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3) 。

2.“走班制”教学或将成为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教育新趋势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 不同层次的班级, 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 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相较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走班制”教学呈现出开放、动态、多样的教学趋势, 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意见》对学生学业能力的要求相一致 (如表1 所示) 。因此, 在《意见》正式发布之后,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走班制”或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浪潮。

3.“走班制”对中学校发展规划及建筑空间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3.1 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学校要保证教育的高水平与高质量, 实现教育最基本的目的, 因时、因地制宜地确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方案。在此期间, “走班制”教学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将提出要求, 主要表现在:

(1) 立足学校实际, 确定学校“是否适合开展走班教学”以及“适合开展什么程度的走班教学”。学校开展“走班制”教学必须立足于学校发展现状, 在学校发展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依然盲目、偏激地开展走班改革, 往往会使“走班制”流于形式, 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得不偿失。因此, 走班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对学校基本情况的正确认知上, 不能“理所当然”“一蹴而就”。

(2)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学保障机制。由于走班教学呈现出更加开放、动态、多样的趋势, 学生的教学范围往往扩展到家庭与社区中, 需要家庭与社区的有效配合。同时,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学保障机制, 也是建立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评价制度, 形成真实的信息反馈体系, 便于学校进行教学组织安排。

(3) 整合教学硬件资源, 保障走班教学顺利开展。“走班制”通常与“分层教学”相提并论, 更适合于开展大小班合作的教学形式, 即大班开讲座、讲堂, 小班进行专题研讨、小组学习, 这就对学校硬件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现有资源并不能满足“走班制”发展需求, 单从教室的数量与规模上就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因此, 需要学校合理整合教学硬件资源, 为走班提供基本物质保证。

3.2对建筑空间模式的要求

(1) 区域核心式的教学单元

与传统班级授课制多以年级、班级为基础的组织形式不同, “走班制”教学组成模式或呈现出以科目、教学主题为核心的单元组织形式 (图1) , 满足正常课程授课要求的同时, 兼顾单元内部整体学习氛围的营造, 为学科兴趣交流创造条件。

例如天津华旭小学 (图2) , 将普通教室、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辅助用房、走道、庭院等一系列与教育活动紧密相关的各功能空间结合到一起, 形成较单一教室空间高一层级的教学单元, 然后再由这些教学单元组合形成最终的教育空间系统。 (4)

(2) 灵活多样的公共单元

在中学建筑中, 传统的公共空间呈现出更多的功能专一性, 各司其职并相互连接。然而, 在走班教学开放、动态、多样的教学模式要求下, 更多的学习任务会以学习小组、社团等形式展开, 学习场所或将扩大到公共空间中。这就要求公共空间呈现出多样的空间模式, 并满足学生使用上的灵活性。如开放型学校——法尼塔高中学校 (图3) , 以多媒体中心为中心, 设有学习空间、开架图书阅览区、教师工作区、用家具隔断的各种学习空间等, 空间整体性很强, 没有明确划分的公共空间模式, 使学生的使用更为灵活, 空间形式也可以多样。

(3) 种类丰富的实践单元

根据“走班制”对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 学校在教学建筑中以原有实验部分为基础, 设置出与技术和兴趣相关的实践单元, 单元内部可由多个活动空间共同构成, 满足学生多方面技术能力与兴趣学习的要求。相关的实践单元还要充分体现实践主题的教学风格, 营造符合实践活动的氛围。例如, 设置茶艺活动单元, 要求空间充满中国风的活动气息, 营造茶文化展示与教学交融的空间氛围。

(4) 灵活的单元组织

教学建筑中各功能单元之间需要有机联系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建筑体系。同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普通教室为教学核心不同, “走班制”教学中公共单元将承担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主要场所, 或将成为整个教学建筑中的功能核心。以公共单元为核心, 多方位灵活布置教学单元、实践单元等教学功能单元, 形成功能单元多主题、多点状的构成形式, 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率, 节约教学资源。

4 . 总结

随着高考改革稳步到来, “走班制”教学或将逐步被广泛接受并逐渐成熟起来。合理处理中学校规划与建筑空间, 将对“走班制”顺利实施提供教学硬件资源支持, 为学校未来发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物质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一版

[2].[日]日本建筑学会编, 滕家禄, 王岚, 滕雪, 沈芸译.新版简明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一版

[3].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16日

[4].胡贤均.学习借鉴应多一份理性[J].湖北教育 (教育教学) , 2013, 06:59.

[5].宋亮.探索中的“走班制”[J].教育, 2015, 26:36-37.

[6].陈玉云.分层走班制--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0:62-64.

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八

摘要: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障碍,如外部环境障碍、组织成本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加快组织立法、政策扶持、搞好试点、强化教育培训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外部环境障碍;组织成本障碍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54-02

一、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改革中,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21世纪以来,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带来新的亮点。

据统计,黑龙江省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237个,拥有会员(社员)56.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1.8%,比2003年增加了13万人,增长了30%。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及运输业等农村各个产业。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906个,占总数的45%;畜牧业1440个,占总数的34.2%;加工及运输业411个,占总数的9.7%;漁业及其他480个,占11.1%。综观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呈现组织形式多样化、兴办力量多元化、服务内容社会化、发展趋势产业化等特点。

二、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障碍分析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障碍分析

1法律缺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合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一,由于法律缺位,难以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性质等加以明确规定,从而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关系不明晰。长期以来,合作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控制,难以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第二,由于法律缺位,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法人登记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工商、民政、农业等部门都有注册登记,这给合作组织的经营活动带来种种不便。第三,由于法律缺位,致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与保护,其合作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2行政管理体制环境不顺。第一,行政介入管理。在我国法律与黑龙江省现实的政策环境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一开始就与各级政府部门衍生出十分复杂的关系,合作组织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依托于各种部门甚至直接由政府来组织建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合作组织的组织特性,使得一些合作组织实际成为政府和部门的附属物。第二,管理主体混乱。农业、民政、工商、科协等各部门都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可以说,每个部门都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互相之间缺乏协调。第三,所谓管理更多地是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取和摊派各种费用。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想文化环境欠佳。第一,农民合作意识淡薄,顾虑多,参与热情不高。在漫长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形成了一种以农耕为基础的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改革后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自给自足的意识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经济的发展局限在家庭成员的努力劳作上,合作往往是暂时的,不情愿的选择。第二,政府领导思想认识滞后,不能正确地引导合作经济的发展。目前,有的县乡领导对合作经济组织概念不清,把合作经济组织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政府在建立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清。第三,合作研究与教育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对合作理论学习的要求。首先,合作研究起步晚,难度大。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符合国情和省情实际的合作经济理论体系。其次,合作教育缺位,不能够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组织成本障碍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实质是农村微观组织制度创新,其能否发生必然遵循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原则。在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广大农村中,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组织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第一,组织成本较高是由黑龙江省农户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农村社会发展落后等客观实际状况造成的。黑龙江省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交通、信息网络落后,信息沟通十分困难,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人数多,小农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把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合作组织并有效运转,需要支付十分昂贵的组织成本。第二,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公共产品,排他性特征不明显,“搭便车”现象严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越大,组织中的成员越多,“搭便车”者也就越多,一旦缺少得力的组织者,组织就难以有效运作。第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特征,决定了其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有较高的组织成本。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固有的矛盾,公平的实现需要费用,这就决定了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制度与盈利企业有很大不同,在以效率为原则展开的市场竞争中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加快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

国内外经验表明,凡是合作社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事业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搞合作经济已有50余年,至今还没有一部专业的合作经济法律,这使得无论是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和经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法律地位问题。专门法律的缺失、法人地位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目前,全国人大已经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工作纳入重要的立法日程,并广泛征求了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望在不久颁布实施。黑龙江省应根据本省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性法规和与之配套的示范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运行质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1会员制度。按照经典的合作社理论,合作社的组织机制是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的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中第一条就是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能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务,均可以人社,不受政治、宗教、种族和性别的歧视;同时,合作社社员拥有自由退出的权利。农民向合作经济组织缴纳股金后,合作经济组织应向社(会)员核发股金证和社(会)员证,明晰正式会员和非正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2民主管理机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具体地说,社(会)员可以通过社(会)员代表大会行使以下权利:制定和修改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3)监督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层、理事会成员和其他代理人遵守合作经济组织法律、章程以及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员之间的契约。

3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国际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盈余要按以下某项或各项进行分配:用于不可分割的公积金,以进一步发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分红;用于社(会)员大会通过的其他活动。公积金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公共积累,是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产权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小部分留作储备金。

(三)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制定扶持政策是国际上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通行做法。要树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项扶持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资金扶持额度;另一方面,要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城市和省外、国外资本到农村搞开发,参与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四)抓好试点示范

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是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可以使广大农民亲自体验或亲自看到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知识、合作技巧,是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组织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性工作。第一,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合作经济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培养和增强合作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第二,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及法律道德方面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发挥能人的聪明才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第三,加强对基层干部和业务指导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合作知识水平、政策把握能力和工作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篇九

吴佩丽

2012-08-27 10:21:24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5期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陕西西安农村合作组织实际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西北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

1.1 陕西省西安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简介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引导下,陕西省西安市的农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11年末,西安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579个,成员人数达14525人,出资金额数总计约20600万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分别为61.8%、71.8%、5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内容多样化,主要涉及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农产品等。

1.2 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是由产业大户或者购销大户领头进行组建的,这些领头人能够利用他们自身拥有的市场信息比较多、销售渠道比较稳的优势,积极的引导当地的农民来调整他们的产业结构,提高当地农产品的质量,以达到生产适销合适的农产品的目的,最终能够稳定并且提高农民的生产经济效益。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通过返利、分红等制度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无偿的提供各种科学技术以及市场信息和农资等服务项目,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3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层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的发展以及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的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组织当地分散的农户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统一的操作规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统一的农资供应链,并且合作组织会积极的注册产品的商标,致力于打造优质的知名品牌,积极的推广各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的生产,从而极大的提高所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1.4 促进了农业产业有序发展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太高,因此农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自发性以及盲目性,这会减缓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的避免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加工企业间的不良竞争,从而维护了农民以及企业的共同利益,实现良性竞争,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以及科技支持乏力,产品竞争力弱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科技技术骨干人员比较少,能够适应以及开拓市场的管理人员也比较缺乏。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是很繁华,因此真正懂得经营管理的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不愿意投身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终导致合作组织只能生产一些比较初级的产品,产品的竞争力弱。

2.2 资金匮乏,自身发展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资金来采购农资、收购产品以及改善自身的服务设施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另外由于农业本身会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制约,农户经营比较分散,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借贷融资比较困难,社会的工商资本对其的投入比较有限,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难培育主导产业并且扩大经营规模,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

2.3 管理机制落后,利益联结松散,社员的凝聚力不强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完善,部分专业合作组织只注重组建扩容,不重视管理,很多合作组织主要靠领导人的个人能力来维持运作,尚未建立起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一是合作组织自身制度不完善。部分已经注册并且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会员的权利义务不清楚;一部分的合作组织没有建立相应的劳动、财务、营销、决策等内部的制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二是运行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组织的一些组织机构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发挥作用;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简单;没有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

2.4 政策引导力不强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一些专项的法律缺失;目前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但是地方的支持力度不大,覆盖范围不广,操作性不强,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税收支持等政策落实比较困难的问题。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建议

3.1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科学技术

为了提高合作组织的技术管理水平,首先得深化培训,合作组织应当积极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主动到农业发达的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授亲自上门指导,增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时合作组织需要增强对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经营能力、合作实践能力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来吸引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组织工作。再次要提高入社农户的基本素质,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农民宣传讲解合作组织的意义、作用、国家政府相关的政策以及成功发展的典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其与合作组织共同合作发展的意识。

3.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支持。一是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当地的财政应该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要向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合作组织倾斜,使其起到带头的作用;二是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合作组织降低贷款的门槛,或者以政府的名义成立合作组织的信贷担保机构,从而为合作组织提供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三是落实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当前已经有规定的合作组织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真正地落实到位;四是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水用电以及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合作组织种植、加工、储藏等工序的用水用电费用,应当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的水电价的标准执行;五是对合作组织的产品进行认证以及商标注册,对其进行补贴以及奖励等政策。

3.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服务

目前西安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联络手段比较落后,这些信息不及时,会影响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也会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政府的财政应当列出专项资金来加强合作组织的信息网络建设。各级的农业管理部门应当在自己部门的网络平台上为合作组织提供网络空间,实现各地以及各类组织联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当地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4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首先需要宣传国家以及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宣传发展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各省各地成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宣传各省各地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前的农资购买、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和联合作业,生产后的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时的开拓市场、注册商标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虽然当前情况下合作组织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国家政府以及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努力,可以减少问题,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吴佩丽(1968—),女,现就职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党校,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爱您奶奶作文下一篇:拉赞助策划书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