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2024-09-15

汉语学习调查报告(共8篇)

1.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一

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语音偏误类别及原因调查报告

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

带队老师:龙涛

实习地点:国教院

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泰国同学交流以及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因为实习时间条件的限制,主要对语音上的偏误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泰国同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泰国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建议。

引言

2014年10月,我们在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和入门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记录,课后班里的留学生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泰国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然后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偏误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班里调查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我们自己所学及调查情况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泰国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偏误。

(二)调查方法

1,课间与留学生交流注意并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三)调查对象

我校国教院的入门班及其它班的泰国籍留学生。

(四)调查步骤

10月14日-11月12日 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 11月14号 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1月15号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1月16号 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鲁健骥介绍到中国(80年代初)

偏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Corder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错误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都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还区分了两个概念—“差错”(mistake)和“偏误”(error):差错是非系统性的错误,属于语言性质运用的错误,是因为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学习者无法自己改正;偏误属于系统性错误,是由于语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也是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

2,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是针对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进行了调查,主要分为声调,声母和韵母。

学习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我们在课堂观摩及与留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语音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对他们出现的语音偏误的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声母偏误

本文所考察的语料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入门班泰国籍学生的录音。我们对这些泰国留学生的语音样本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入门班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该级别的学生是零起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偏误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我们总结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学习的难点。

在入门班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声母发音偏误分布范围广,情况复杂。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有15个声母存在偏误,换句话说,有超过70%的声母的发音都存在偏误。从偏误的形式看,有些声母的偏误形式很多,如:k、h、j、q、x、zh、ch、sh、r、z、c等声母的偏误形式都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可见入门班的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声母发音认识模糊。高远(2002)指出,成年的外语学习者总爱根据本族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来判断外语的语音,并用自己本族语的发音去代替外语的发音。由于在入门阶段,泰国学生还未摆脱泰语语音系统的束缚,对汉语语音特征也未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因而出现大量偏误也是情理之中。

造成偏误的最主要原因是汉语和泰语读音的字母体系不同。我们通过对比归纳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它们概括为:(1)汉语和泰语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但它们在用拉丁文转写形式表达送气与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泰语中常用h来表示送气,所以初学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p、t、k、c读成[p]、[t]、[k]、[ts];(2)平舌与翘舌也是泰国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z、c、z与zh、ch、sh的区分;(3)泰语辅音中没有与汉语的j、q相同的音,泰国学生在发这两个音时常常会发成汉语的z和c;(4)泰语辅音有清浊对立,而汉语声母没有,所以泰国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b[p]和d[t]发成浊音[b]和[d];(5)字母r在汉语和泰语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表示不同的读音,所以汉语声母r也是泰国学生常常发不好的一个音;(6)汉语声母x与跟j、q一样属于泰语中没有对应音的一类,同时是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多集中在c、j、q、z、zh、b、p、d、t、g、k、l等声母的偏误上。

纠错对策

我们在教授汉语时,还必须就学生的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以下结合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偏误谈谈纠正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1)对于某些清声母念成浊声母的,如b[p]、d[t]分别念成[b][d]的问题,我们认为不难克服。泰语中同样有清音[p]和[t]。只是用了p、t表示而已,只要告诉学生普通话基本不存在清浊对立,并让学生明白普通话b[p]、d[t]相对应的是泰语里的p[p]、t[t],而非b[b]、d[d]即可。而对于将某些送气音念成不送气音的问题,如将p[p]发成[p],t[t]发成[t],k[k]发成[k]等,同样也是由于汉泰两种语言用相同拉丁字母表示不同发音造成的。其实这些音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只要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中拉丁字母的实际读音,学生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2)针对泰国学生发不好zh、ch、sh、r、和z、c的问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发音原理和方法。可以采用演示法,用双手模拟发音器官,讲解时,把左手掌向左平掌微 屈,五指并拢手心向下,代表硬腭和牙齿;右手手心向上,代表舌头。发舌尖后音zh、ch、sh、r时,模拟舌头的运动,将右手微屈,接近或顶住左手第二关节,表示舌头向上翘起,从而避免再用母语中的习惯的发音方法来模拟这些音。至于z、c,由于泰语中有s[s]这个音,在教z、c时也不妨让学生先体会s[s]的发音部位。

(3)针对j发成[c],q发成[c]的问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明白发音。(4)对于h[x]发成[h]的问题,可以用学生发会的[k]来纠正。

二、韵母的偏误

(1)单元音韵母中:当“o”与声母相拼时,其发音往往就变成[ ua ];“e”舌位偏低,近似于央元音[.];ü[ y ]的发音变成[ u ]、[ i ]或[ ui ];2i[.]、2Ç[ ]舌位不稳定,发音不到位。

(2)复元音韵母中:“ao”被发成[ au ] ,在塞音后尤其明显;“ei”常常发成[.:i ];“ie”发成近似[ ia ]的音,而且有时还跟“üe”互相混淆;“uo”常常有一个后续音,听起来像[ uA ] ,真正的“ua”有时却发成[ uo ];“iu”和“ui”的中间音完全丢失。

(3)鼻音韵母中:“ian”发成[ ian ]或[ i.n ];“iang”有时变成[ i..];“uan”发成[ u.n ];üan 发成[ uan ]或[ u.n ] ,有时发成[ ian ];很多后鼻音韵母鼻音不够靠后,听起来像前鼻音。

(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造成偏误的原因。

由于泰语中没有e[.]和ü[ y ]这两个音,所以学生就用央元音[.]替“e”,用[ i ]或[ iu ]代替ü[ y ]。同理“, üe”就念成了“ie”“, üan”就念成了“ian”。泰语中没有[ei ]这样的发音,但有一个近似的[.:i ] ,所以当他们发“ei”时,听起来就像“e + i”。泰语中也没有ie[ i.] ,近似的只有[ i :a ] ,所以学生常用它来代替“ie”。泰语中没有uo[ uo ] ,近似的有[ u :a ] ,这个u 是个长音,学生常用它来代替“uo”。另外,泰语长元音相当多,单元音中有9 个,二合元音中有10 个,而三合元音3 个都是长音。由于母语的习惯作用,泰国学生在发汉语韵母和拼读音节时往往将音拉长,这也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发音在汉语阳平和去声调中总显得拖沓。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拼音字母,而不是单纯记音的音标,其中“a、e、i、o”这些字母代表的音素不止一个,如:a、an、ian、iang 这三个韵母中“a”的实际发音是不同的;ei、ie、e、en 这四个韵母中“e”的实际发音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用同一个字母(a 或e)来表示,所以学生就容易把它们发成同一个音,于是就造成了把“ian”发成[ ian ] ,把“ei”发成[.i ]的结果。另外《,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许多省略式也误导了学生的发音。如“: o ,2Ç,ü,üe ,iu ,ui ,üan ,un ,ün”等韵母的发音偏误,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了省略式的误导,看字母发音而造成的。教学策略

(1)对于在泰语中没有的音,要提醒学生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避免使用替代策略,并且注意控制时长,待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后,可有意要求他们把音发得短促些。

4(2)要解决e 的问题,关键在于舌位要提高,并且靠后,发音时肌肉紧张,体现出紧元音的特点,可通过一些松紧元音对比的词语练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如“哥哥”。要解决ü[ y ]的发音问题,采用先发[ i ]然后圆唇发出ü[ y ]的办法。(3)舌尖元音2i[]、2Ç[]的学习,最好采用音节zi、ci、si、zhi、chi、shi、ri 整体认读的方法。

(4)对于由汉语拼音方案引起的问题,要提醒学生韵母实际发音与书写形式之不同,加强正确发音的练习,特别要注意容易丢音的一些韵母,如:uei(2ui),iou(2iu),uen(2un)

三、声调偏误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

我们在听课过程及平时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学生(特别是我们听课的刚刚学习汉语的入门班)对于汉语声调的把握很成问题。他们在发一声和四声的时候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发二声和三声的时候就经常容易出错,例如“老师”,他们很多就把第一个“老”发成了二声,第二个“师”发成四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发单个的音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发准,但是碰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惨不忍睹了。这种状况在读语音近似的句子的时候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汉语不同泰国是非声调语言,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说ya。(以正常的声音或者比较高的声音,同样都是感叹词,表示邀请、催促:来吧!)。这跟汉语的四声不同,因为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yā”(鸭)、“yá”(牙)、“yǎ”(雅)、‘yà”(亚)。每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这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

其次是汉语四声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汉语的第一声为55阴平调型最简单,国学生也最易掌握。去声为51,泰国学生发起来困难也不会很大,虽然尾音调值太到位,但听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声调值为214,调型先降后升,比较复杂,且在语流中又有一些变化规则,对泰国学生来说这无疑只是最难掌握的。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学生有时会把它发成中平调,出现调型偏误,特别是在和上声连在一起读时出错率更高,他们常常分不清阳平跟上声,经常混淆。

汉语声调的偏误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的声调错综复杂,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连读就会发生声调变化,例如:“一件”、“一下子”,“不是”、“不要” 等是阳平35。汉语连读除了会出现字的变调(有一声变二声或四声变二声)之外,还有一些会变为轻声,比如说:妈妈、爸爸、拍拍„„这些发出轻声的词 语大部分是表示亲近,有好感,这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相似,并且儿化也会使发音产生变化,例如:小球儿、宝贝儿、糖心儿„„

对于声调的学习,我们认为就要在平时听力中要求学生标明声调,在口语课中老师即使纠正,在平时阅读中学生要求自己读准每个声调。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每天读一点汉语的办法来纠正自己的声调错误。

三、结束语

由于我们小组能力有限,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语言调查,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学长学姐的之前调查成果。我们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很多,材料等方面做的都不是很全面。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小组成员确实也都很努力,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我们以后关于这方面可以做的更好一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不易。在国教院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很多让我们学习的有点,这更让我们知道要成为一名好的汉语教师我们还相差很远,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

2.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二

一、研究背景

国内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动机研究非常多,但是有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研究相对缺乏。即使有学者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也常常以来华留学生为被试,很少有以国外当地人在本国的汉语学习者为被试的研究。

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对动机的分类研究主要有:

吕必松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分为职业、职业工具、受教育、学术和其他等5方面。[1]

王志刚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进行调查,得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为五类:了解中国、便于工作、接受更多教育、融入中国文化(华裔学生)和便于在华旅游(华裔学生)。[2]

徐子亮等人用调查的方法得出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工具、升学、研究、深造、不明确等5类。[3]

面对这一现象,我以美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学习目的,并针对相应的学习目的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样本数为120。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被试

美国中西部某一公立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120名。被试为选修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本科在读生。所有被试的第一语言为英语。其中,男生75人,占62.5%。女生45人,占37.5%。年龄从18到34岁。84名被试是欧洲裔的美国人。亚洲裔,非洲裔,印度裔等其他裔的美国人较少。发放135份问卷,回收问卷12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0份。

2. 步骤

研究者提前与国外汉语教师联系,取得汉语教师准许后发放和收集问卷。问卷回收后,研究者剔除无用的问卷。

3. 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是“为何要学习汉语?”统计问卷的答案大致可分为三种。

(1)兴趣型

被试的回答多为对汉语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be interested in China or Chinese culture),如:向往去中国旅游等。

(2)工具型

即被试的答案涉及希望跟中国商人从事贸易等活动。还有些被试的答案与交流有关,希望能够用汉语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

(3)学分型

即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所选修的课程必须有第二语言,或者学生辅修某一专业要求必修汉语课。

三、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为何要学习汉语?”由于被试是在校大学生,统计结果与研究者假设的比较相似。统计问卷的答案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兴趣型

被试的回答多为对汉语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be interested in China or Chinese culture),如:向往去中国旅游等。汉语并不好学,根据顾百里教授对世界上语言按照美国外交官应达到的职业要求水平所需要的强化训练时间分类得知,学汉语要用四倍于学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4]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很多学生反映汉语难学。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所致。对外汉语教师应慎重对待这一点,不要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不要过于宣扬汉语难学,而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攻克各种学习难关,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 工具型

被试的答案涉及希望跟中国的商人等从事贸易等活动。还有些被试的答案与交流有关,希望能够用汉语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被试学习汉语正是希望能过汉语与中国人进行无障碍或者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这与很多学习外语人的目的相同,即学习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说和听。在国内,许多对外汉语学校都开设商贸或者商务汉语课程。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与学习汉语学生的需要相吻合。这也充分显示出,汉语的教学和研究要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3. 学分型

即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所选修的课程必须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程,或者学生辅修某一专业要求必修汉语课。本次调查有一些特殊原因,被试所在大学的商科院校的学生很多选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中国市场潜在的巨大商机吸引大量外国人来华投资、经商。在被试所在的学校有一项辅修项目,其辅修项目的必修课中就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的汉语课程。所以在本次调查中,学分型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数量。如果说这是本次调查的特殊发现,不如说这个特殊发现也代表了很多美国在校大学生学习汉语的诱因,正是由于中国蓬勃的发展和巨大的商机吸引着美国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调查的学校,某些辅修项目或专业把汉语课作为必修的学分课。汉语得到如此的重视也是学习汉语人数剧增的原因之一。

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由研究结果和讨论可知,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习汉语的动机,特别是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对外汉语教师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 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汉语教师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之进一步增强。如果学习者有了解刺激型和成就型动机,汉语教师就应当适当给予学生奖励、表扬等外部刺激加以巩固。反之,如果学生学习汉语仅仅是为了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或为了考试、学分和毕业等,汉语教师就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的内部动机。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汉语的动力如果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这种交际的需要就会促使学生持久地学习汉语,动机也可以保持。因此,汉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交际需要来增强汉语学习的动机。

3. 适当运用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4. 以鼓励为主,通过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和及时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转变汉语难学的印象。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在校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兴趣型、工具型和学分型;针对美国在校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为刺激学生本身的内部动机,鼓励为主,同时满足学生用汉语交际的需要。

摘要:本文作者对120名美国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汉语学习目的,并通过分析他们的学习目的,提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目的,动机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

[2]王志刚,倪传斌,王际平,姜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3):67-78.

[3]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主体差异[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377-379.

[4]Cornelius C.Kubler.Some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ken Chinese and Written Chinese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Basic-Level Chinese to Non-Native Learners[J].语言研究,2001:12-14.

3.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学习环境;汉语学习动机;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求(李柏令,2013:133)[1]。二语学习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指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时的努力程度,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者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心理状态,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高媛媛,2013)[2]。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理论的发展,二语学习动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理论,发展到80年代的“自我决定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再到90年代的“三层模型理论”,包括“语言层”“学习者层”和“学习情境层”。

最新的模型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学习环境的因素,强调学习动机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赵咏,2009)[3]。李绍鹏、杨连瑞 (2015)4]指出,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逐渐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最新的动机研究关注了环境维度,并认为所有的环境因素均会对个体的认知和动机有影响,也体现了动机的社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说明了动机与认知、情感、时间、情境等因素的复杂交互关系。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汉语学习动机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也存在不足。就研究范围而言,对国外的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少;就研究对象而言,针对小学生的研究非常有限;就研究内容而言,对学习动机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少,且目前还没有基于学习环境的学习动机研究。

据此,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分析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弥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在学习环境方面的空白,并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一、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与问题

本次调查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小学部进行,对象为1—6年级(6—12岁)学生,全部是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其中,一二年级共44人,三四年级共48人,五六年级共89人。调查采用问卷法和提问与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建议和需求,来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因一二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后随机访谈的方法。调查的问题包括:(1)你认为,你为什么学习汉语?(2)在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3)对于汉语课,你有哪些建议与需求?

(二)调查的结果

1.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

根据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并结合Marianne Nikolov(1999)[5]的调查分析,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教师相关原因”“外部原因”和“实用原因”四个方面。“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与课堂和课程因素有关,是学习环境的主要部分,包括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所学课程等。“教师相关原因”是学习环境中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因素。“实用原因”包括对目的语环境的态度和实用价值等。

(1)一二年级学生原因(共104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

原因:如“做游戏很有趣”等,共61条(59%)。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很友好”等,共27条(26%)。第三,外部原因:如“回家跟父母说,很开心”等,共10条(10%)。第四,实用原因:如“去中国旅游”等,共6条(5%)。

(2)三四年级学生原因(共113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如“好玩”“孙悟空的故事”等,共65条(58%)。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常帮助我”等,共23条(20%)。第三,外部原因:如“学校安排的课”等,共9条(8%)。第四,实用原因:如“去中国说汉语”等,共16条(14%)。

(3)五六年级学生原因(共211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

原因:如“课堂很有活力”等,共98条(47%)。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乐于跟我们交流”等,共40条(19%)。第三,外部原因:如“学校想让我们学习更多语言”等,共11条(5%)。第四,实用原因:如“理解不同的文化”等,共62条(29%)。

2.小学生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

学生对汉语课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对汉语课堂活动的喜欢,就直接加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教师相关”和“所有事情”等方面。

(1)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90条)。第一,“所有事情”,共10条(11%)。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抛绣球游戏”等,共70条(78%)。第三,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10条(11%)。

(2)三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122条)。第一,“所有事情”,共8条(6%)。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中国功夫”等,共108条(87%)。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词语”等,共2条(2%)。第四,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7条(5%)。

(3)五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232条)。第一,“所有

事情”,共7条(3%)。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筷子与乒乓球活动”等,共214条(92%)。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等,共8条(4%)。第四,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3条(1%)。

3.小学生对汉语课的建议与需求。

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对需求的满足会使动机得到强化。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社会文化知识类”和“不改变”等方面。

(1)一二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27条)。第一,“跟老师一样”,共2条(7%)。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制作风筝”等,共23条(86%)。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汉语动物”等,共2条(7%)。

(2)三四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49条)。第一,“跟现在一样”,共10条(20%)。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更多手工制作”等,共28条(57%)。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多学汉语句子”等,共7条(15%)。第四,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文化”等,共4条(8%)。

(3)五六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90条)。第一,“不改变”,共29条(32%)。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乒乓球比赛”等,共25条(28%)。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写汉字”等,共15条(17%)。第四,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历史”等,共21条(23%)。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习环境,尤其是课堂与课程及教师方面,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突出强调了以课程、课堂活动、教师因素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在三个阶段分别占到59%、58%和47%,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相关原因在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也占到了26%和20%,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学生喜爱的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是78%、87%和92%。在建议和需求中,关于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占到86%、57%和28%。

2.关于汉语和课堂游戏活动,小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带有明显的内在动机,如“好玩”“感兴趣”等。对于汉语课,学生也都表现出内在动机,如“喜欢学习汉语”等,而外在性动机较少,只有少部分回答“有用、以后会用到”等。此外,小学生的自主性也在发展,对喜欢的内容回答得越来越具体。在回答最喜欢的汉语内容时,笼统回答所有事情的比例由11%降到了3%。

3.工具性动机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强,但总体上并不明显。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在一二年级阶段,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学生回答中的“实用原因”都属于工具性的,如“旅游”“有用”等,占到5%;在五六年级阶段“实用原因”占到了29%,其中约有一半是工具性动机。

4.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融入性动机因素明显增多。语言和文化知识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从“活动需求”发展为“语言知识需求”和“自我提高需求”。学生最喜欢的汉语内容在五六年级有4%是关于汉语本身的;学生的建议与需求中关于汉语本身的需求从7%增长到了17%,关于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从0增加到了23%。

四、结语

为了调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综合了课堂、课程和教师等因素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汉语和课堂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性,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所以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整个汉语学习环境,包括汉语课程、教学材料、游戏活动和教师等方面,以及家庭与学校因素和学生的兴趣、态度和需求等方面。

由于本文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有限,仅仅调查了一所学校的小学生,缺乏代表性,且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分析模式,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高媛媛.从融入到自我——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新发展[J].语文学刊,2013(1).

[3]赵咏.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9(7).

[4]李绍鹏,杨连瑞.社会动态视角的二语动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1).

作者简介:叶飞,男,1990年生,安徽蚌埠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4.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四

汉语考试六级培训之语句顺序的转换

对于朝日韩这些学习中文的外国求学者来说,因为对中国本身就有一定的了解,在语句的顺序上更是知道中文和自己母语的不同,所以会很仔细的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但是,有时候出错的地方就在这里,毕竟学习中文并不是简单的语句顺序的转换就可以的。

汉语考试六级培训之中文学习的方法总结

当然在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就比如利用人体本身的记忆模式或是加强讲解,让学习者融会贯通又或是利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中文学习的语句顺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使用上有的方法进行更深的解释,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初步的记忆以后,最后完成对所学中文的体悟,相信必定会学有所成。

5.汉语学习计划 篇五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党组通字(2007)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师“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全体教师的“双语”工作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实际,制定 “双语”学习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双语”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乡教师“双语”培训工作,就是要通过“双语”学习,使少数民族教师能识读汉语资料,便于各族教师群众之间相互开展交流、增加沟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双语”培训的目标任务

“双语”学习培训以我校所有在职教师为重点。培训时间从2013年9月份开始,拟定一次培训时间为一周三次,通过“双语”培训,使我校少数民族教师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能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

三、“双语”培训的主要措施及步骤

(一)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灵活组织培训。

主要采取脱产培训并结合自学方式进行。脱产培训:主要针对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学校按计划安排的“双语”培训学习。

自学:针对所有我校在职教师。我校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学习“双语”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并把学习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

四、培训效果的考核

为确保学习培训效果,建立健全教师“双语”学习考核制度,校本培训时,实行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前,都要进行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切实促进乡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双语”考核不合格者,并进行补学补考。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党校把“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纳入教师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要求,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思想,提高对抓好“双语”培训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双语”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

2、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按照我校的培训计划,抓好每一期的培训工作。充分考虑站所教师的工作具体情况,力求做到统一规划,合理设置班次,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3、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要结合实际工作,加强对培训需求的分析,根据地委党校“双语”培训的经验,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为学员量身制订学习教材,来完善课程安排,根据参训人员的接受能力及 特点,突出针对性,并且安排我校汉语教师给“双语”班上课,积极开展“双语”实用性教学,同时,把“双语”培训同考试相结合,在“双语”培训学习上,做到有考勤、有制度、有计划。学习结束时,严格进行闭卷和会话测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计划人:张

6.汉语史学习心得 篇六

学了一学期汉语史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本人对语言类的课程有些恐惧,感觉语言类的课程太难了,但通过这一学期对汉语史的学习,虽然没有学的十分好,但我对语言的反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也对我们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语史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特别是汉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增加音节,减少音节或者音节永远的消失。通过学汉语史我对一些语言学学家有了比在古代汉语课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古代的学者段玉裁,近代的学者王力、吕叔湘、蒋绍豫、向熹等人,外国的学者太田辰夫。

通过这一学期的上课,我了解了汉语史这门学科的创立的标志是1958年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出版,对于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有了比以前跟深刻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是较浅层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而且接触到了《切韵》这本韵书,知道了“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等36字母,知道了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了解声母类别和韵母类比的方法。

7.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七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指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热点, O’Malley和Chamot (1985) , Chesterfield (1985) , Polizter (1985) , 分别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 学习策略出现的顺序, 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等视角, 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在九十年代兴起, 刘润清 (1990) 和文秋芳 (1996) 等的研究成果突出, 出版的重要文章分别有发表于《外语教学于研究》 (1990第二期) 的“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 (1996第四期) , 著作《英语学习策略论》 (1996) 等;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达到一万多条, 其中精确匹配的903篇;2000-2010年期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为164篇, 2008年最多, 有30篇, 2009年有22篇, 2010年17篇。这些研究一般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角度展开, 研究习得英语各项技能的策略、策略培训和学习成绩等, 类别很多, 无疑能反映现实语言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关注。

2.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具有独特性。该专业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整体略低于英语专业学生, 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 2011级的对外汉语大一新生大多数学习英语时间有6年, 最长的学习时间为12年, 进校分为满分120的83分之上, 满分150的105到135分之间, 基础大大好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 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 了解两种文化。所学课程综合了英汉两专业的核心科目, 英语方面, 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及英语翻译写作等, 并且期末考试与英语专业统一考卷。大二第一学期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总之, 外汉专业学生入校英语水平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方面, 既有与英语专业课程重合的地方, 又有差别, 是夹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之间的地带。据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2010年已有近300所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 宗旨在于对外开展语言文化交流, 所以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英语学习研究颇具意义。

我从事外汉英语教学四年有余,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研究基础, 观察发现了几个特别现象: (1)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十分重视, 2011届外汉学生绝大部分都十分勤奋, 他们大部分常常笔记记得几本, 书上也写得很翔实, 要求背诵的也出色完成, 但考试成绩并不优秀, 勤奋不等于成绩; (2) 口语听力相当好的学生, 虽然积极发言参加班级英语戏剧自由谈话, 但期末书面考试刚达及格线或者难以及格;书面考试能达到良好程度的, 但口语听力极为落后, 口语与书面知识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 (3) 随着年级的递升, 整体成绩很难并行或超过英语专业学生。2012届学生也存在类似问题。

与教学活动和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毋庸置疑, 高校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可喜的改善;教学内容随着教材的更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在多媒体更广泛的应用下得到改进和丰富;教师素质, 因人而异, 但就专业而言大多数都达到了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的水平。这些外部因素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但决定因素还需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他们的学习策略, 正如王立非 (1998) 指出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而文秋芳 (1996) 也强调大学第一年是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关键期。

因此对对外汉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的编排、课程的设置和教法研究也有帮助。

3.基本定义与分类

学习策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 定义也有所不同。以下是近几年来研究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较权威的定义。

3.1将学习策略看做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路子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 (Stern, 1983)

3.2Weinstein and 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 (1986)

3.3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1989) (以上定义转引自程晓堂, 郑敏, 2002:19)

因此, 学习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策略既包括宏观的调控、计划等过程, 又包括微观的做法或技巧, 既包括学习观念又包括方法。在讨论时不能采用孤立的眼光和方法, 这在策略分类上有所体现。Cohen1998年列举了四类学习策略分类标准:按学习策略的用途分为用于语言学习的策略和用于使用语言的策略;按照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分外显的学习策略和纯思维活动的学习策略;按照学习策略是使用者分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不太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按心理过程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当然还有其他学者如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相当系统, Oxford六大类的分类方法。而文秋芳认为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本研究将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分类框架下, 从形式操练策略、母语策略、管理策略、功能交际策略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4.本文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 对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新生学习英语使用策略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变化、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4.1调查对象与执行

2012级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对外汉语本科大一学生90名。关于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9月发放90份, 历时约20分钟, 收回有效问卷83份, 2013年第二次调查于四级考试之前展开, 同样问卷发放90份, 收回有效答卷85份。被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

4.2数据收集与分析

将收回的168份有效答卷, 按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 运用SPSS (1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

上表是形式操练策略、功能策略、管理策略、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情况。P值都小于0.01, 即说明系数都有统计意义, 具有研究价值。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母语策略之外其他三项策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与四级成绩的好坏有直接联系。而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相关系数为0.508, 表明汉语的过多使用并不能带来英语成绩的好转, 甚至会严重阻碍英语成绩的提升。

5.结论与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和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安庆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一致, 都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 但在策略使用上欠平衡, 策略使用的不平衡导致英语技能发展的不平衡; (2) 功能操练策略在第一学期使用最少, 甚至有的学生不用, 说明学生只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等形式表象, 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英语, 在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生活之后逐渐参与英语交际活动, 学生的策略使用随着自身英语学习的进展而变化;对母语策略依赖程度非常高; (3) 几乎不用宏观管理策略, 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和适时评价, 即对自己英语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认知。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中小学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 到了大学, 学生还对老师和课堂存在较深的依赖, 虽然大学课余时间较多, 但学生的管理意识依然薄弱, 这成为他们自主学习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 学生适应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 但考四级的压力成为动力, 使学生更多地管理和计划自己的英语学习以求应试; (4) 学习策略与考试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研究对普通高师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 形式操练要做足, 但功能操练策略不能忽略, 尤其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计划英语学习的能力, 倡导各项策略的均衡利用, 以及对某种技能欠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练习; (2) 对外汉语专业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母语的双刃剑作用, 倡导学生多读英文资料, 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 鼓励学生自主地使用学习策略,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O’Malley, J.&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Politzer R.L.&M.McGroarty.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arning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ains in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ESOL Quarterly 1 (1) :103:23, 1985.

[4]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刘润请.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2) .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汉语学习调查报告 篇八

摘 要:作者通过分别对预科阶段的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与升入专业学习的一年级、二年级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汉语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专业汉语课程对专业理论课程确实有铺垫作用,专业汉语课程是促使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入和适应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桥梁,对以后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科汉语;专业汉语;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9-01

中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基础汉语教学,已基本具备初级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但直接进入专业学习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尽早摆脱语言困境,学好专业知识,解决专业汉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教师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角度上来看,专业汉语课程有一下三个目标:第一,学生学习专业汉语的目的是把专业汉语作为一种媒介或工具。第二,专业汉语教学应建立在对学生需要的理性分析之上。第三,专业汉语教学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以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例)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汉语学习情况以及专业汉语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1、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层次不齐

(1)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中,有57%来自城市,40%来自农村,3%为本地学生。其中76%的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12%的学生从幼儿园接触汉语,7%的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汉语,有5%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环境不同。

(2)新疆的中学有双语班,普通班之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中有28%的学生来自双语班,有60%的学生来自普通班,12%的学生是因环境因素几乎没有学过汉语,其中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专业汉语的主要因素在于老师

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汉语的兴趣与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51%的学生认为是自我学习、自我努力程度不够。有37%的学生认为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12%的学生对学习专业汉语不感兴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专业汉语,老师是客体,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大部分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专业汉语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

(1)专业汉语与专业理论学习的关系:有99%的学生认为预科阶段的专业汉语学习对医学阶段专业汉语学习起到桥梁作用。这表明,在预科学习阶段开设专业汉语的学习非常有必要,等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

(2)虽然大部分少数民学生认为专业汉语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但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32%的学生能直接听懂汉语教师教授的内容,有36%的学生可以听懂,有32%的学生来不及反应,听不懂专业阶段老师的讲授。大部分词汇出现的时候,学生能看懂或听懂,但专业课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新的名词,所以学生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还有一小部分词汇几乎没有出现过。

4、学生缺乏对专业词汇意义的掌握

专业词汇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专业汉语时的头等难题。专业词汇的意义使用范围比较固定、专业性强,在基础汉语课程中几乎不涉及。 有的汉字、词汇学生即使认识,当其在专业领域中被赋予其他意义时,就重新变得陌生和费解。这是他们对专业汉语理解产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预科阶段,循序渐进,缩小学生汉语水平的差距

在专业汉语教学阶段,专业汉语老师要从单项训练开始,慢慢过度到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少数民学生听大量适合他们语言水平的有声语言材料,用输入多于输出的方法培养语感。听力技能培养应该分阶段进行。在语音阶段,要采用听与看、听与说、听与判断、听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短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听前问、听中问、听后问等教学方式。通过以上方式,少数民族学生运用听觉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理解,或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理解听力材料,从而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2、专业汉语教师要减慢语速,控制语言的难度

进入专业汉语教学阶段,教师应该放慢语速,调整节奏,给少数民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同时,有意识地突出某些重点音和提示音,提高语音的清晰度,使少数民族学生听得清楚,便于模仿。在教学初始阶段,专业汉语教师要考虑到学习者初次接触新的学习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因而更有意识地放慢语速。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和少数民族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语速才可以逐渐提高,直到回归到汉语表达正常语速。

3、专业汉语教师多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对教材进行加工专业汉语教师应该多研究专业理论课程,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争取在短时间使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有些专业名词在以后的专业理论教学中出现的频率很少或几乎没有,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最有用的内容上。

4、专业汉语教师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意义

在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淡化词语教学,强化课文教学。不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词语教学上。掌握词汇不是教学目的,通过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最终目标。词语的讲解要侧重有关的内容,尤其要关注词语的基本义和课文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突出重点词语,点到关键适可而止。

参考文献:

[1] 翁 燕《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04

上一篇:我与企业同成长----演讲稿下一篇:教师毕业班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