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2024-11-09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通用10篇)

1.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一

20xx年3月17日-3月19日,在郑州大学礼堂里举行了 “第六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亲临会场,目睹了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 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北京、杭州、深圳、江苏、河南各地市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肖培东、徐杰、干国祥、李振村、赵志祥、刘飞耀等。为了保证人人都能一览大家的风采,我们语文组的全体同仁在这三天的学习中,共分为六个小组,每组三人。而我则有幸成为这六组中的先锋兵。

在3月17日上午,首先进行的开幕仪式。仪式完毕之后,全国中语“优秀教师”,“精致语文”首倡者徐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变色龙》一课。徐老师课题设计新颖、语言幽默、课堂氛围热烈。令我佩服的不仅是徐老师对于教材研究之深、切入点之新,而是他的提问范围之广,遍及到整个班级,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的行动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主张:要关注到后排的学生。

精彩的课堂过后,徐老师还做了《送给语文老师的56句教学格言》的主题演讲。句子实实在在,但是每一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短暂的学习时间结束了,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领略名家风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以后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2.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心得 篇二

2016年11月1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全国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专题培训会”。九位专家给我们做了三天最朴实的报告,展示了最真实的阅读与写作课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在以前教学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得到解答,并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来自上海的朱震国老师用他那富有激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乎在配音现场才能得见的氛围,赢得在场所有老师的热烈掌声。他认为,诵读与阅读不同。阅读是吧文字作为标本进行分析、解剖,教师担任“庖丁”的角色。而诵读的目的在于用声音呈现形象和语境,且必须保持文本的完整和鲜活。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诵读时,我们要注意停连和轻重的表意作用及语速和语调的表达效果。

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士祥教授作了“写作需要真诚”的专题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写作需要真诚的原因:一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二写作的不可替代性;三文化导向;四关注生活的本实。那怎样写一篇真诚的好文章呢?王教授认为,真诚文章的写作灵感一是源于生活,这就要养成“随手记”的好习惯;二是源于阅读,读既要读当代的名家名作,优美篇章,更要阅读经典,学习传统。

另外,我们还听了王乐芬老师的《一条大鱼向东游》观摩课,启发学生用“视觉化”抓角色、述情节、绘环境;胡红梅老师以绘本故事《幸运的内德》为文本,让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练习句式,描述故事;蒋军晶老师的《在富有仪式感的情境中教写作技巧》,告诉我们要教好的作文技巧,不要教好的考试作文技巧„„

3.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三

实干兴校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培训心得体会

———

渠军锋

2013年4月19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体局组织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 — 第十届教育管理者的使命与责任” 的学习培训活动,用三天的时间聆听了13位教育专家和行政管理者的演讲,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对做教育的深刻感悟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卓立校长的《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高金英老师《以阳光的心态、不竭的动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吴童玲局长所作的《如何提高校长领导力》的演讲让我感悟,让我深思,让我再一次思考“校长”这二个字的使命与责任,从这些专家的报告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对教育这一职业内涵的深刻解读和对从事教育工作的热爱。

通过三天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切地认识到:做为学校的领路人,校长首先要有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要以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生活习惯去影响每一位教师,校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为校长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感想、敢做、要有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不能空谈阔论,而要实干兴校,正像张国宏社长在演讲中说的一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领袖。一所好学校必须具有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高效的教师团队,一流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正是一名校长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其为之努力和付出的。学校的发展是由外到内相铺相成的,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外”即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校园环境建设和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内”即学校发展的内涵,也就是软件建设,就是

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在不断的学习和对工作的脚踏实地中提升校长的人格魅力。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校长应是具有强力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奉献和进取精神的人。校长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发展中的挑战性难题,校长应是一位思考者、引领者、勇敢者和实干者,要用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这也彰显着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一所学校交到你的手里,是一种能够实践办学理想的机遇,这就是作为一名校长所应具备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校长要争取地运用自己的管理职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师生心服口服,形成共识,尊重每一位教师,把广大教师看成合作伙伴,发挥科学管理的效应,实现依法治教、民主治校。在认识人和用人上,做为校长要平等对待每位教师,要虚心听取和采纳老师提出好的、合理的谏言谏策。对下属的差错不以自己所看为准,能听进旁观者言论,听进下属的解释,用宽容之心对待老师,要敢于重用那些头脑灵活,个性张扬,不拘小节的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比普通老师更为丰富的学科专业或综合理论知识,努力成为老师们知识的楷模或导师。校长的人格魅力应建立在品德、学识、才能和情感上,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勤政换来的,有了好的校长,才能有好的学校。

二、尽可能地完善校园环境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硬件建设,这是每一位校长都想要努力达到的。

特别欣赏卓立校长以教养教、流动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和绿色校园、科技

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硬件建设的到位会给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史家胡同小学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和那么多的“第一”可以看到一个校长的责任和对教育的热爱。做为一名校长就要增强干事创业、为学校谋求发展的激情,要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会把学校建设的非常好,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学校硬件条件的提高不能坐等,而要校长的主动与智慧,要有正确和发展的办学思路,不能只做一个向上伸手要的校长,这只能让学校的发展缓慢、或是停滞不前。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差异,但做为校长追求一流的精神却没有先后。校长就要善于捕捉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思想、新观念,要能够遇见教育的未来。

三、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以内涵的发展为依托的,并以此为基础。硬件的提高、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学设施的到位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重要的是学校要有发展的内涵,也即软件的建设与管理)。从学校长远有序的发展来说,我认为一定要建设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校长很重要的一项作业。

1、学校发展的内涵体现在要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这是校长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与会十几位专家的阐述对此都有浓墨之处。

学生、教材、教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三要素,其中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做为校长不仅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而且更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构建一种团结向上、健康的人际关系。做为校长,首先要做到“目中有教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要求,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要充分信任教师,始终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评判教师,多看教师的长处,宽纳教师的缺点和失误,只有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校长的工作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才能建立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就像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说的那样:校长要真正以我永远是一个老师的心态去对待老师们。在学校工作中,我倡导“快乐地生活、努力地工作”,引导老师们学会知足,学会感恩,看淡人生的起伏、挫折与喜悦,从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工作。让老师们常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去体会“有缘才能相聚,用心才会珍惜”的寓意,锻造一支团结、高效的教师团体。

2、学校发展的内涵体现在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要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校长应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做,任何时候不能放松教学。校长要勤于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从教师的备课环节、上课环节,听课环节、教研活动等方面入手,以教兴研、以研促教,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卓立校长在演讲中提到:“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质量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以应付的心态去对待,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好工作。如果一位校长只是热衷于提高学校的外部建设,搞形象工程,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而做为校长的职业道路也只会是昙花一现。校长要真正达到了解教学、指导教学的目的,以获取教学信息,掌握教学规律,这样不仅能取得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而且有助于使自己成为精通业务的内行。

3、学校发展的内涵体现在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出发点,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体现在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合理的奖惩措施等方面。要建立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统一的人性化管理,注重情感的激励,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情味。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协调各方力量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当“班长”、不当“家长”,既要发挥学校领导集体的团结协作、使其整体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真正让“铁的制度、活的机制、柔的方法”和谐的统一,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来,细节决定成败,管理的关键在细节,校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

几天来,我不断地思考这句话:空谈误事、实干兴校。三天的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位校长的启发和影响是深远的。通过学习,让我接触到了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想认识,正如苏红英局长所说:校长在其职业道路上应做一个觉者、一个恒者、一个行者。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只有努力去学习、深入实际、尊重实践、改革创新,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态度去工作,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务实重干,才能取得脚踏实地的成绩,才能不断地促进学校的和谐有序发展。

4.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四

坚定课改信念

夏邑实验中学 史明亮

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与各级各类教育名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的经验智慧,深感荣幸。我的心灵被他们的思想深深的触动了,也触痛了。论坛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专家们撼动人心的声音、人格的力量、睿智的魅力仍然不断的激荡着我的思想:

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讲座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李老师强调做教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不仅是把学生当“人”看,更应保持基本的尊重,更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象李老师那样拥有一颗“大爱之心”才行!走进李老师,我经受着心灵的洗礼!我对自己说:应一如既往地怀抱梦想充满激情地去追求,做一个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听了李镇西的《致女儿的信》这堂课,可以说李镇西老师的课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把“读”他的课的人也深深吸引住。在李镇西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发自师生内心的心灵碰撞和情感激荡。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语文课固有的规律对师生双方顽强的规范。我感觉到,这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也都是“合理”的。

听了楚江亭新课标导向的论坛,感觉虽然理论层次高,却并不令人感到乏味。一路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时时使得听众或开怀大笑,或会心莞尔。同时让我们明白了新课标的导向,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知识”是必需的因素,但它是与“能力”并驾齐驱的;学生的成长是通过学习的“过程”来实现的,只看“结果”的结果导致学生成为了“赌徒”;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出,这就确立了学生作为“活人”而非“器皿”的社会地位,确立了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的科学地位,这是当代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延伸推断:课 堂教学不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变化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

聆听王崧舟老师《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的秘妙》的论坛。王老师指出要抓住文本秘妙这把“金钥匙”,告别内容分析,去打开语言文字的运用。文本要钻,首先自己要钻进去,找到“秘妙”在哪里,再带着学生去品、去感。心中知“秘妙”,文本似乎能多出几个维度,不再是内容分析的枯燥、低效,学生会越钻越有味儿——语文味儿。让我们知道语文课上要教什么,才有实效。崧舟老师教《望月》,正应了他对文本的解读,是过去之作,有诗意的味道;亦是现在之作,有散文的味道;更是未来之作,有黄钟大吕的味道。崧舟老师为什么要如此费时费力呢?其密妙就在于这一课程目标不是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师“教”的方式主要不是“讲”,而是“导”,导之以方向、以路径、以情趣;学生学的方式主要是“做”,是经历,是实践,是元认知,对自己的阅读形成认知、反省与提升。

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他辩证的告诉我们,教师讲或不讲,取决于学科,取决于教师风格,取决于学生本身。张人利的第二个观点: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关注“相异构想”的发展与解决。就像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错误的声音一样。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你错了,应该是这样的。学生还会错。不妨停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一下孩子错哪了。听完张人利校长的报告,我们深感到“后茶馆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实效的,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吴正宪演讲“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指出:《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吴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教学观摩课《数学广角――重叠》。没有华丽的课件,只是简单的几张图片,甚至未曾打开,普通的一节数学课却让吴老师演绎地如此精彩!在课堂上,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情交流,吴老师用自己的热心、耐心,用数学的真谛拨亮了孩子们的心,她对学生的爱、教学艺术的美赋予数学课堂鲜活。五十分钟的数学课堂,同学们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热烈争论,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场面,整节课像磁铁一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流淌的是真情的交流与生命的对话。这就是吴老师数学课堂的魅力。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很多学生听吴老师讲课都不愿意下课,很多老师听了吴老师的课都说是“艺术的享受”。吴老师的课堂充分 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她的课堂充满了智慧,而且特别“真”:真实地反映了知识的自然建构,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将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魏书生的报告告诉我们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要想快乐的度过每一天,首先就要爱上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干,干好它,脚踏实地,高高兴兴,快乐做好每一件小事,不难为一个学生,不放纵一个学生,教育很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干得高高兴兴,把工作当享受,教育当享受,学习当享受,教师要爱平常的日子平常的事情,把小事做好了,坚持做,做下去,我想那就是快乐吧!教师的职业:让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

在课改的进程中魏书生认为,教育应该坚持三个守住——第一守住传统常识:为什么教(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教),教什么(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真善美),怎么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怎么学(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第二守住新中国的教育经验:他认为中国教育了不起、中国教育有问题,中国的教育只有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担当重任;第三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听魏书生老师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新课改并不是摒弃一切老一辈的东西,而是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人才标准的人才。

这次论坛聚集名家经验智慧,每一位专家的报告都那么精彩,每一位名师的课堂都那么出色。在这次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我迫切的希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名人的才华集我一身,但这又岂是痴心妄想?为此我愿意从我的每一节课开始,慢慢缩短这个悬殊的距离。我会时常回顾这次学习,让名家的力量推动我前进。我知道我现在所实施的教学模式离专家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必将在摸索中前进,努力做到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积极自主地进行认知、思维、总结,让学生回归到人的本质特征上,要彻底摆脱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真正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观念改变,最终一定会体味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综合几种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课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创新的,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当我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了,虽然他们的教育改革模式我们不能照搬硬套,但我们也应该从这样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启迪,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外出学习,确实让我更清醒地看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让我时刻记住:切莫做一个只会以勤补拙的教书匠,要学做一位以学补拙的学生的领路人。

5.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五

韩伟

所谓人文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通过课堂教育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的,塑造良好的文化精神和高尚人格,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是我对人文教育的大概理解。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近距离的与大家接触,与名师会晤,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文的魅力,也真切地领略到名师、名家的风采和智慧,对自己来说既是一次汲取学习,又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享受。

四天的学习,我从名家、名师的课堂和报告中我学到很多以前见而不解、思而不深的课堂智慧,处事灵巧。从第一节韩军老师的《背影》和《我的叔叔于勒》两节课开始,我被情节至深深深地打动着,被课堂上的妙语连珠吸引着,为孩子们的灵思机智赞叹着,为师生上演的曼妙舞台剧所折服着。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节好的课堂,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和原始的印证。教师从课堂设计、师生互动、情感启发、语言运用、问题提出等方面展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文素养。

6.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 篇六

诗意人生

——听全国教育名师论坛有感

新县特殊教育小学

程敏

2014年3月20日,我有幸去郑州聆听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两天半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仿佛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精神之旅。三位名师及他们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课和报告就像三本丰富而又深刻的书籍,隽永而又耐人品味。令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朝圣者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这些大师级的名师崇拜而又充满敬畏。

两天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教育名家身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共同的地方是:

一、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第一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他们是虔诚的教育圣徒,执着行走在教书育人这条大路上。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向常规教育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朝着理想的教育之地前进。

二、他们都热爱阅读。也带着他们的孩子开始经典阅读。

他们博览群书,名师赵志祥说:“拜他为师的老师藏书少于一千册靠边站。”看赵老师的书房,宽敞的房间里放着一个足足有一面墙的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经典书籍。再看他的地下室更是书的世界。赵老师出口成章,熟读经典诗文,他的课才会上的如此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而有异彩纷呈。这与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典是分不开的。他教的《有趣的对联》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大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积淀在课堂上的完美呈现。在他那里古诗居然可以用各种腔调唱出来,他唱的《绝句》将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完全展现出来了,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跟着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唱古诗。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眼前流淌。无需多讲,诗的意思已十分了然。试想:这样的吟诵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谁舍得离去。当赵老师宣布下课时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面对赵老师背起了《笠翁对韵》,场下几次想起热烈的掌声,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情不自禁的鼓掌。

赵老师的学校,孩子们回答老师的话,不能直接说,而是要用一句诗来回答。例如:一孩子上厕所了,老师问:某某去哪里了?另一孩子一定不能说他上厕所了,便用一句诗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孩子哭了,不能对老师说谁谁谁哭了,而是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孩子去洗澡了,不能说她去洗澡了,而是说:“春寒水滑洗凝脂”。赵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读经典、唱经典、玩经典。孩子们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自然深受经典诗文的感染,于是五年级孩子便能写出那样温婉动人的文章。

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才能培养一批热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热爱经典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批热爱经典的学生,才能营造一所书香四溢的美丽校园。不管是在赵老师的校园、窦老师的清华附小还是在魏老师的盘锦市,他们的校园到处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他们的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意看书。他们倡导:每个孩子语文书可以不带,但一定要带一本文学经典。这就是他们的教学理念。这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第二套教学大纲,阅读是增长孩子的智力背景,是对孩子进行智育的必要手段,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要尽早进行阅读。现在看来,他们的教育理念正好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没有大量的、广泛的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书籍做背景,就不能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智育。

再看看窦桂梅的学校,连墙上画的都是优秀绘本《我爸爸》,孩子们在去上厕所的途中都能读完一本故事书,每天清晨孩子们可以在学校的走廊上自由看书,这是他们的晨诵微课堂。每周五的第一节课,他们都要到图书馆或者是教室里进行阅读活动。再看看他们的图书馆,墙上特殊的装饰——一张大大的蜘蛛网,那是著名的童书《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关于友谊以及生命的价值等等。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学校有几本适合孩子们读的童书?再看看孩子们的书包里都放得是些什么书?《鬼吹灯》《作文选》等。这样的书籍怎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灵,怎能让孩子们受益。孩子们没有适合他们的书籍可读,童年将是多么的贫瘠而有苍白。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书籍滋润的年龄没有适合他们的优秀童书相伴,孩子们的人生还能有多少幸福可言。我真希望我们的教育系统,希望全社会有志之士都能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书香弥漫,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而又完整的人生。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再谈谈他们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风格。

首先说说魏老师:

魏老师的报告已经是第二次听了,第一次是在新县的体育馆,当时听了就十分震撼,兴冲冲的到书店买了魏老师的三本书:《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从前到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对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十分了解,他的日记道德长跑,他的犯错误写说明书,他的课前一支歌,他的课前五分钟的七嘴八舌口头作文,他的语文知识树,他的教孩子自学的教学方法,他的六部教学法,他的班级自主管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些方法我也曾用在我的课堂上,比如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一个日记一直写到五年级孩子们居然写了三四个日记本。比如他的班级承包制,我现在还在我的班级里运用。我最崇敬魏老师的清正廉明和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记得他的话:“人生处处是道场,时时有禅机。”如果以禅心看世界,以禅心想问题,就没有解不开的节,干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累。他的注意力体操“松、静、匀、乐”时时处处让人处于放松、快乐、平静之中,所以拥有三十多个头衔的他,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的他、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依然精神饱满,激情依旧。这就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他依旧精力旺盛的秘密所在。

这次学习有幸听了魏老师的一节课《给善良插上翅膀》。魏老师的教育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做,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从事脑力劳动,只要让他们品尝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他们一定能学的更开心更起劲。这就是魏老师的秘诀,也是他成功的秘诀。魏老师的一分钟竞赛让孩子在快乐紧张的比赛中体会到自己居然也有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地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让孩子们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孩子们会很惊叹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到这么好。魏老师真是一位有想法有办法的优秀名师。尽管对他已十分熟悉,再次听他的报告时依然聚精会神,依然从头到尾不曾挪动过身体,没有半点走神。向魏老师学习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做禅事、说禅话、听禅音。心中有禅意,人间处处是乐土呀。

再说说窦桂梅老师:

很早就知道窦老师,网上看过她的《秋天的怀念》、《再见了,亲人》,以及她的书籍《窦桂梅怎样教语文》,亲临现场听她讲课却是第一次。听了她的《皇帝的新装》。课前我就在想这篇童话她会怎样讲。它完全不同于《秋天的怀念》那样富有深情,窦老师又会以怎样的理念来阐释这篇我们小学时就曾学过的课文呢?听了窦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窦老师的宏大、深刻。通过分析人物,寻找文中矛盾的交集点,让孩子思辨,进而联系实际,在矛盾冲突中体会人物心理。最终将课文引向哲学的高度——回到事情本身。一篇童话窦老师居然可以把它解读的如此深刻,是呀回到事情本身,就像课后窦老师跟我们交流的一样,你敢说我们这些在座的各位不是大臣、官员吗?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将要受到侵害时,我们有多少人能说真话、能控制自己、能保持本真,能回到事情的本身,这不仅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更是留给每个人的思考,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左右摇摆,难以定夺,但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谢谢窦老师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也印证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听了他们清华附小老师的阅读课、识字课,深刻体会到了主题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窦老师的课堂不仅充满思辨,更多的是怎样将英语、音乐、绘画整合在一堂课中,这堂近两个小时的大课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师生。那充满夸张搞笑的朗读,那联系自身的反复思考。孩子们在进行着道德上的艰难抉择。在这样的两难抉择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的思考。

7.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七

班 级:一年级一班 班主任:某某某

日 期:2012年11月26日

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区教育局举办的“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受颇多。

培训会上,大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独到的教学风格让我倍感振奋。赵志祥老师的风趣、幽默,也很有亲和力;熊生贵老师知识渊博;张学伟老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韩军老师机智幽默,很有激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积累,智慧是沉淀,智慧是领悟,一个胸无点墨得人,永远不会与智慧挂钩,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厚积而薄发。

作为老师应该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讲求融通之美,同时语文课堂应体现和悦之美。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写作课上的“能歌善舞”,更能吸引所有同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做了真正的课堂主人,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抓住了语文课堂的精髓———读,古语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今天终于从赵老师的课堂体会到了这一点。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这不正是教育教学的艺术体现和人格魅力吗?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标的合作者。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首先,要积极创设最佳情境,发挥良好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

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其次,注重奖励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再次,做一个幸福的人,做幸福教师,留温馨记忆,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一个热爱职业享受职业的人,是不需要什么毅力去坚守什么的。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坚持不懈。把职业、事业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最后,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要用爱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唤醒每位学生个性的张扬,每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高高兴兴的工作,以一张笑脸去面对学生,用我们的好心情去影响学生,让他们也感到轻松快乐,那他们一定学得快得多。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快乐,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享受教育。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每位老师都特别注重“读”,在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另外我也感受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堂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借鉴各位老师的优点和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起来。

8.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八

(王庆森 山东电视新传媒中心)

【摘要】

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自2010年10月开播的《中国画名家论坛》栏目,立足高端、定位高端,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节目风格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在坚持艺术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为其形成专业频道品牌栏目奠定了基础。文章旨在这些探索和实践方面总结几点经验。

【关键词】

中国画名家论坛,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学术性,艺术性,品牌

自2010年10月开始,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开播了一档高端艺术类访谈栏目《中国画名家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针对目前很多谈话类节目“话题雷同、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思想性差、拴不住观众的心”的一些弊病,《论坛》一开始就提出了“高端”的概念。这个高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高端。栏目以中国画改革创新为基本线索,以中国画21世纪的发展方向为基本研究课题,邀请全国学术界、理论界一流的书画名家作为主讲嘉宾,就中国画及与中国画学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学术性的问题可以来自中国文联为首的学术领导机构,也可以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学术研究机构,当然也可以来自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为代表的艺术学院。而只有在这个高度来选题,才有可能使得节目在未来发展成“一个集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艺术论坛节目。”

第二,内容高端。新时代的电视栏目,在收视率指标的指引下,多数都在追求“娱乐至死”的收视效果,因此很多栏目包括新闻节目、专题节目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种风气的引导下,荧屏上观众所看到的很多节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抄袭”,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状况,《论坛》在一开始就定位高端,避开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谈,而是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从中国画学的角度去谈,将论题和论点深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国书画”的骨髓中;这样一来,从内容上就区别于之前很多访谈类节目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内容,从而让行家能看出门道,让外行通过看热闹学到知识。

按照节目的定位和内容需要,经过若干次栏目组会议讨论,《论坛》确定了其栏目定位语:“全球语境,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彰显时代精神;正本清源,引领学术新风;贴近文脉,融合世界潮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栏目中所说的“弘扬民族文化”,不是单纯的站在国内,也不是排斥外来文化的民粹主义,而是在当前全球化大语境下来谈论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纯传统的,而是新时期具有世界意义的新民族文化。反过来,我们讲的中国传统,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老的传统,而是一种被赋予了新时代精神的传统,也即民族传统的精神意义。中国画的精神在于心灵与自然的统一,在于中国哲学、诗学与美学的统一,离开了笔墨和画家的心性,中国画无从谈起,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画的精神之所在。

中国画走过了几千年,很多人都是在重复着传统,没有创新,有的人自称有所创新,只不过是在形式上有个新的样子;《中国画名家论坛》节目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画家,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藏频道这个平台,形成在画界的一个舆论氛围,形成画界的讨论,从而引导中国绘画的学术向着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而站在新民族文化和新时代传统精神的高度,我们来谈学术新风,自然可以正本清源,也当然可以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融合;当然,这种中国画的学术是一种新风,而这种与世界文化和学术的融合也是在贴近中国自己文脉的基础之上的辩证的融合。由此来看,节目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学术性、思想性有了,而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了。

紧扣以上宗旨,《论坛》确定了其节目形态:演播室访谈、讨论为主,配合图文资料和纪录短片。也就是在内容上立足高端、面向高端,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也正是有了这个思路,在首篇的四集系列节目中,紧紧围绕的话题是“当代中国画及中国画家到底缺乏什么?”

经过精心策划,系列节目安排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作为拍摄地;在与有关方

面的专家、学者多次接触和沟通后,首篇四集邀请清华美院教授、著名策划人、文化学者王鲁湘担任学术主持,同时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大利,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著名画家范扬担任主讲人,以三人论坛的形式、就当代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家的状态展开学术讨论。从鼎视传媒得到的收视数据和一些专家学者给出的反馈,《论坛》确实树立了一个艺术类高端电视访谈节目的成功典范。

(一)全新的节目形态

首先,在节目选题上,打破以往大众化和肤浅化的常规,坚持深入性和小众化的思路。《论坛》本身由收藏频道专业人士策划、摄制,又在收藏频道这样一个专业平台播出,面向的受众肯定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所以,不可能照顾到普通受众。像“新时期中国画家的缺失”这样的深刻命题,是立足高端、面向高端的节目选题,一般老百姓几乎是不懂的;请中国画画学术界的高端人士进行探讨,这本身就是在高处俯视,只有书画专业人士才能听懂、喜欢听,而这种选题在一般的电视频道是看不到的。

再者,节目虽然在策划时就定位高端,但是高端并不是把一般受众全部挡在门外,而是通过穿插运用其它电视表现手段,增强节目的灵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在多人论坛的基础上,加入演播室现场个案互动问答、外采短片、资料短片、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的服务性,更增强了其电视表现力和观赏性。

(二)学术性的解读视角

在电视艺术论坛类节目中,我们避开娱乐化的角度,而是将书画艺术学术化,从中国画学的角度,从中国画学在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高度去解读,让“艺术理论界有争论,艺术教育界有讨论,艺术实践者有评论,艺术收藏者有理论”。

从19世纪末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于中国画的讨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是停留在“向西方学习”、“中西融合”的所谓“国画创新”上;而对于真正的“中国画传统”、“中国画学”、“西方艺术”,则很多人都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实际上,中国画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和改革,是建立在西方评判标准基础上的;《论坛》的目的,在于用东方评判标准看东方艺术,将中国画回归中国,从而丰富中国画学术。所以,从这个学术性的角度、从东方艺术的高度提

高认识,以这种思维理解节目摄制和编排,也正是《论坛》开设和开播的初衷。

(三)艺术性的小众诉求方式

在当前富媒体时代,电视从大众化向小众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而作为收藏专业媒体的收藏频道,当然也应该适应受众个性化的价值诉求,《论坛》开播以来,始终坚持高端化和小众化的个性化诉求,不追收视率,不求市场份额,这种踏实的节目风格,反而使得节目在书画艺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媒介心理学的角度讲,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往往带有满足个人需要的得益色彩。从电视艺术类论坛节目里,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者,都能从中看到不足、学到知识、找到方向,也就是能产生共鸣。于是,他们喜欢看,并结合书画创作实践得以应用。这样的小众诉求形式,是《论坛》在艺术类电视论坛节目的一个有益探索。

9.学习第六届名家人文高端论坛感言 篇九

10月24日到27日,我有幸到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参加了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次高端论坛由著名作家陶继新主持,来自全国各地1200余名领导、教师参加了论坛。

在这里名家高端论坛与名师课堂交替进行。我们临朐采取的是与会代表分两批接力参会的方式,我被安排在第二批,25号下午到达会场,只参加了后两天的会议。幸亏有一位大关初中的老师把会议的过程全程录了像,幸亏我当时带了笔记本,所以能及时地把前一天半的名家报告与名师课堂考录下来。这个考录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返回临朐的整个路途中,以至于有老师开玩笑说下车后要收取“考务费”。而本在头午就已经结束了的会议也的我们返程的车上延伸着,直到到临朐车站才解散,真的,我们都太激动了,根本都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陶继新老师主讲的《〈学记〉解读》里,沉浸在魏书生的演讲《种好自己的心田》里。

好东西需要慢慢品味。正如阅读经典名著,常读常新。北京大学教授赵玲玲、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程翔、深圳明德实验中学校长程红兵、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金玉、河北省语文学科名师信金焕等,他们高深精到的人文大论、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让我们如沐春风、如览云海。我不仅学得了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且获得了沁心润脾的人文理念和思想。我觉得我这次黄岛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学到了平时根本不能企及的高深的做人的智慧。原本以为牺牲了这个周末我会很累,没想到让名人给洗了脑后感受到的是全身心的轻松!这当然更多的是得益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种好自己的心田》。

听魏书生的报告,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魅力,有着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佛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我了解了他的人生态度,松、静、匀、乐,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思想及对于一堂课的见解更让我们有了许多借鉴之处。他认为,一堂课,教师纯讲课不超过20分钟,发言不少于10人,处理突发时间不超20秒,学生做课堂总结,课间活动不离开学生„„尤其是,上完课你得反思,这堂课学生学的快乐吗?我想如今的教学都只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备课上更关心的是重难点的解决是否有效,至于学生学得快乐不快乐,很少有人关注。魏老师的提醒让我们再一次记起,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守住,不折腾,不懈怠。做老师就这么点破事,折腾啥!细细品味他做老师做局长的成功秘诀,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

不折腾,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作为一个市的教育局长,位高权重,能坚守住这点却多么难。他说做局长的尽量不要干涉下属的工作,折腾些什么新概念、新名词,他说那些所谓的创新啊,无非就是把本来明明白白的事情说糊涂了,然后重说。做领导的不折腾才能还给下属一颗宁静的心,让他们平心静气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分内的事做好就行,其他的什么也别折腾。魏老师的做法看上去是无为,其实却是无不为。这大概就是大智慧吧。

我呢,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能做到“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心田”吗?要求学生读经典,自己却静不下心投入其中;面对着外界的诱惑,我更做不到淡泊名利。女儿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她和

她的表姐在谈论那些优秀生具有怎样的学习潜质,我插了一句: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能守住自己宁静的心,不为外界干扰,他们不会追求时髦的打扮,也不会追逐什么明星。没想到外甥女瞪了我一眼:你能吗?扪心自问,我不能。我只得掩饰自己的尴尬:所以我们的一生才如此的碌碌无为,所以我们才希望你们这一代超过我们啊!没想到他们俩竟然异口同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教育只得宣布失败。

即使是在教学中,我做到不折腾了吗?我把学生的课堂真正放给学生了吗?学生读书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时候,学生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都是恨不得将自己的眼睛变成360度的监控器,全方位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吗?不是时时事事的在叮嘱他们、指导着他们,唯恐他们漏掉一个知识点吗?学生们的心中都有一棵知识的种子,我们所做的就是帮他们浇水、捉虫,让他们的那些健康的种子发芽成长再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寻找各种机会拔苗助长。

魏老师在报告中还反复强调,做个快乐的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心态平和固然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坚持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魏老师自己教了三十多年学,始终陪学生一起跑操,也带动着全校甚至全市的老师坚持跑操。他总是说利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帐还能算不过来吗?看魏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笔直,精神矍铄,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始终站在讲坛上,一说起他对体育的重视,说起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他就禁不住的原地跑起来,跑呀跑呀,俨然是一个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让会场上的听众们也跃跃欲试,我也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

真的,年轻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我也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他这种年轻的心态。

最后,让我们记住魏书生老师的话: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10.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十

这次论坛内容丰富,围绕着“人文”的主题从学校建设理念到课程内容建构,从教育的内涵和根本到班主任工作的细节与情感的投入交流,从课程过程设计的精心到人文与知识融合的巧妙,从老师思想的深度到教的`艺术,从学生学习的目标到学的科学、明确,从课堂结构的精妙到课程过程的浑然一体与自然生成,一切的一切,看的到,听的到,感受的到,体会的到,却无法说道。大道之妙,存乎其心,大道之道,用乎其心。

陶继新老师的报告静水深流,如沐清风如临其境。李虹霞老师、王菘舟老师的课直击心灵叩问人性,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不掩饰不盲从,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审视站在社会的高度去评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堂包蕴着的却是万千气象。杜希福老师的课引导着学生从大我走向小我,关注于人所以为人的根本和源泉……

上一篇:表示春天事物的词语下一篇:乡镇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