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人(10篇)
1.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人 篇一
2013年中考总复习政治单元复习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附答案)
单元即时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②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只是政府的事情,和老百姓关系不大 法律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答案:D 2.犯罪指的是()A.民事违法行为B.违反纪律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答案:C 3.辽宁省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人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数额巨大,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说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B.法律是靠武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 答案:C 4.荆州区无业人员吴某,为了试一试消防警察是否及时接警,在无火警的情况下,拨打119电话报火警。吴某的行为是()
①错误行为 ②一般违法行为 ③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答案:A 5.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婚姻法 ③刑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⑤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③④C.①⑤ D.答案:D 6.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公园等场所相继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答案:C 7.王涛逃课到网吧玩游戏,其父亲对他进行了耐心的劝导。王涛的爸爸()
A.履行了对未成年子女抚养的义务B.干涉了未成年子女的课外生活 C.履行了对未成年子女教育和保护的义务D.干涉了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自由
答案:C 8.如今上网已成为许多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强,青少年上网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答案:C 9.下列不是违法行为的是()A.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B.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C.违反宪法的行为D.违反刑法的行为 答案:A 10.(2010江苏南通)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犯罪)有严格的区别,抹杀它们的区别会造成冤假错案。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违反国家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C.社会危害性较大、应受行政处罚D.违反宪法和法律
答案:B 11.(2010江苏南通)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陈某的行为()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B.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
答案:B 12.(2010河北)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英勇献身的少年儿童事迹大加宣扬,致使许多少年儿童因救人或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身亡。出于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避免误导的考虑,教育部近期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增添了珍爱生命、安全自护的内容。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小学生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而应该学会自我保护B.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C.中小学生遇到坏人坏事应讲究策略,见义“智”为或“巧”为D.我国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中小学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权利
答案:C
二、理解与分析
1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乘车、乘船、飞机时,要遵守制度,听从指挥,维护交通安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等危险品;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游览地的公共财产、文化古迹和花草树木,维护良好秩序,注意卫生,不随地乱扔杂物等。
请你想一想: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
14.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有时骗一些低年级同学的钱。有一天,他竟然持刀抢劫了一名女青年的钱包„„最终,小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答案:拒绝不良诱惑,远离生活禁区,明确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解析:任何结果都会有原因。小华的发展变化就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5.某校八年级学生周某,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经常与同学打架,顶撞侮辱老师,成了学校有名的“刺头”。学校老师找其家长协助教育,帮其改掉不良习惯,但其父母不肯配合且袒护其子,说谁不犯错误,孩子小,树大自直。
为凑集上网的费用,他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的钱物1 500多元。一次,周某在网吧与同学打架,将同学用刀子刺成重伤。被抓获后,当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周某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1)分析周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评析学校家长、法院对周某的态度和做法。
答案:(1)周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周某本人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二是其父母没有对他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三是周某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及社会方面保护不力。
(2)周某家长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作为家长,对孩子应尽到抚养、教育和保护的责任,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和指正而不是庇护和纵容。法院的做法是正确合法的,是对周某的司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等。
16.材料:2010年12月26日,制造河南平舆特大杀人案的杀人恶魔黄勇终于被依法执行死刑。黄勇从2001年起采用多种欺骗手段,先后将17名青少年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诱骗至家中折磨杀害。学生张翔(化名)在网吧里被黄勇骗至家中,一次次遭到捆打折磨。为了生存,张翔多次恳求黄勇放了他,最终打动了罪犯,得以逃脱。逃出后,张翔在家人的陪同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黄勇才得以被抓获。
(1)张翔是用什么方法同罪犯作斗争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式、方法?
(2)张翔成功逃出后,为什么要立即去报案?(3)这个案例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张翔采取的方法有:机智勇敢地保护自己,及时报警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式、方法还有检举、控告、正当防卫等。
(2)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仅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①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公民要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协助公安机关及时侦破案件。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面对不法侵害,要学会巧妙地借助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智斗,保护自己最关键。③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配合,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国家要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17.阅读普法歌谣与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普法歌谣
(一)孩子行为若异常,父母监护须加强; 夜不归宿及时找,情况特殊报警方。
普法歌谣
(二)少儿顽皮是天性,教师诱导要耐心; 体罚施暴不可取,爱心教育是根本。漫画
(一)漫画
(二)(1)普法歌谣
(一)、(二)及漫画
(一)、(二)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哪些方面的保护?
(2)如果你是漫画
(一)中的参观者,你怎样做到文明参观?
答案:(1)普法歌谣
(一)、(二)说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漫画
(一)、(二)则说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维护公共场所秩序,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
解析:本题为歌曲及漫画类问答题。这类题目新颖,开放性比较强,同时又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中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样才会不难得出答案。
18.(2010广东佛山,30)案例分析:张某经营了一间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客源的网吧。为了招徕学生,获取暴利,张某提供了许多色情、暴力的网页和光盘给学生在电脑上浏览和游戏。这一招果然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这个网吧玩暴力恐怖类电脑游戏或浏览色情网页。后来公安部门根据群众的举报立即查封了该网吧,并拘留了网吧老板张某。
(注:网吧是指提供电脑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经营性场所。)(1)请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这个案例。(2)针对该案例所反映的目前网吧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答案:(1)张某提供色情、暴力网页和光盘给中小学生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中的关于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音像制品等有关规定,应受到法律制裁。公安部门查封张某的网吧并拘留张某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中小学生不应该违反以上禁止性规定,他们去网吧玩对未成年人有害的电脑游戏或浏览色情网页是不对的。
(2)应加强对网吧的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对违法经营的依法予以制裁;应勇于检举揭发违法经营的网吧;中小学生进入网吧应依法自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9.(2010广东佛山)2010年4月20日,刘小姐(去年刚刚留学回国,拥有硕士学历以及海归背景)与另一女伴乱穿马路时,被交警挡下。当时,她坚决不肯接受处罚,甚至对在现场正常执法的交警大骂脏话,最后还狠狠地将挡在自己面前的交警一把推开。刘小姐因此而成为上海第一个因为乱穿马路后妨碍交警执法的女行人,被治安行政拘留10天。在事发后的第二天,刘小姐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
(1)试评析刘小姐的行为。
(2)有人认为,刘小姐的过错与学校教育的缺失有内在联系。请问:从刘小姐身上你能看出学校教育有何缺失?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刘小姐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刘小姐的行为不仅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
(2)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缺失。
(3)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提高身体素质,更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也可。)
20.一天下午,12岁的小强放学回家,在一僻静的拐角处,一个身材高大、留着长发的男青年笑嘻嘻地拦住了他:“喂!小兄弟,有钱吗?借我点花花。”小强吓坏了,转身就跑,长发青年追上去掐住他的脖子,让他把身上的钱都交出来,小强哆嗦着把身上的10元零花钱都掏给了他。那个青年还威胁说,假如告诉别人就拧断他的脖子。因此,小强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从那以后,那个男青年经常截住他要钱,没有钱就打他。小强只好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10元到100元。小强连上课都在想如何编谎话向父母要钱,他苦恼极了。
(1)小强苦恼的原因是什么?
(2)小强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苦恼的境地?
答案:(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申明自己的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其次,要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之斗争;同时,要学会寻求法律帮助。
三、体验与探究
21.改变不良行为行动计划
我目前最突出的不良行为(或倾向)是:
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有: 我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是:A
B
C
我的改变要达到的目标是:
两周后,你是否改变了这一不良行为?把你的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答案:略
2.争当知法守法小公民 篇二
1.我国《 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2.公民的通信自由受 的保护。
3.小学生享有 权,任何人不得用污辱性语言或手段损害其名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的权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 、 ,不得 。
6.学校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 、 、 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7.任何人不得在小学教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 和 。
8.行人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应靠路边 范围内行走。
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上 、坐卧 。
10.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 和 。
答题须知
1.答题者请按照题目序号,将正确答案用笔填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在第6期登出)。
2.请参赛者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所在学校、通讯地址等,待全部填好后,把答题卡沿边框剪下放入信封,于2015年6月30日前(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学与玩》杂志社(邮编100035),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知识竞赛”(答题卡复印无效)。
3.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以自己邮寄,也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邮寄。
奖励办法:
中国儿童中心《学与玩》杂志社向在此次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向组织50名以上的学生参赛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组织工作奖证书,向组织200名以上的学生参赛的集体颁发先进集体奖状。
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 篇三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结构上来看,每册书都是以三级标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持,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都不相同:七年级以“关爱、自尊、自强”为主;八年级强调的是“交往、合作、权利和义务”;九年级则以“责任、参与、选择”的内容为核心。与核心观念相对应,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教育主题:七年级: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级: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九年级:承担责任,参与社会生活,选择希望人生。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整体设计形式多样,具有情境化、生活化、思维化、活动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今天我要说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就体现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法律部分的整合。
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说课标,主要说课标要求和内容标准。
课标中课程总目标要求“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依据课程总目标,每个单元的内容标准都不相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要求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自尊与他尊,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第二单元要求能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第三单元要求能分析并战胜挫折和逆境,磨砺意志、陶冶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第四单元要求:(一)3.1知道法律是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3.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二)3.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二)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一)3.5学习在日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与内容标准相对应,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用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2.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每册教材都是以单元、课、框的方式来呈现,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探究活动,以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是“践行道德,依法维权”,引言放在课题之后,起到“趣味引入”、“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第七课和第八课都是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引言之后直接进入正文,正文的设计包括宋体和楷体两部分,宋体用于表述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课文中还增设了辅助小栏目——相关链接、资料卡和名言等内容,这些小栏目的增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插图,意在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做到图文并茂。每框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容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青少年又处于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因此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十分必要。设置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针对青少年对“规矩”、“法律”认识和态度上存在偏差;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等实际情况,安排了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的特征及作用;能够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自觉遵守法律,认清犯罪的危害,从而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又针对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易受侵害;在依法维权认识上和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等实际情况,安排了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道防线;掌握维权的途径,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前三个单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强意志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能深入了解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做好铺垫。本单元共编排了两课内容,《感受法律的尊严》与《法律护我成长》,这样的安排不同于其他版本的教材,比如苏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安排的是《法律护我成长》,23课安排的是《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八下第五单元第14课安排的是《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内容。相比之下,人教版这样的安排更加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
第七课由三个框题组成,“走近法律”说明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不可违”,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刑罚的种类。“防患于未然”,要求能够认清犯罪的危害性,懂得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从而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第八课由两框组成,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介绍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善于法律保护自己”,介绍了维权的途径包括非诉讼和诉讼两种方式,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这就是本单元两课的具体内容。
那这些内容之间,以及这些内容与其它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先来看知识的横向联系,首先我们从课的角度来看,第七课三个框题和第八课两个框题之间都体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关系,只有走近法律、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才能懂得法不可违,明确了违法犯罪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才能认清犯罪的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知道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及内容,才能懂得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每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我们从单元的角度来看,第七课是从知法、学法的角度来分析,第八课主要讲的是如何用法,其中知法是学法的前提,学法又是用法的前提,而要更好的用法又需要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知法守法用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也正好与本单元的主题“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相对应,体现了本单元两课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本单元与七年级下册其它几个单元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本册书共四个单元的内容: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根据这四个主题,教材设置了八课教学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并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这就是七年级下册的四单元八篇课文之间的整体联系。
那么纵观整个初中阶段,这两课内容可以整合的知识有哪些呢?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而道德和法律是最常用的规则,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八年级上册礼貌、宽容和诚信的相关知识;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可以联系九年级“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的内容;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在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所以我们可以联系八年级下册“我们应尽的义务”的相关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诱惑很可能会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的内容;只有了解了侵权的表现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可以整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的相关内容。青少年受到侵害,要学会寻求保护,因此要了解“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我国依据《宪法》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体现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权予以特殊的保护,这是八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内容。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首先从情感上来说,他们愿意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可以联系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的内容,其次从行为上来说,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用斗争,因此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以上就是本单元知识的横向及纵向联系。
在教学建议方面我主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谈,为了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根据课标中关于“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和道德实践”的要求,本单元要这样来设计,对第七课的学习可以通过“案件聚焦”、“感悟规则”等七个活动来完成,设计案件聚焦这一活动,就是要使学生懂得知法学法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悟规则这一活动中,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然后再通过规则比拼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接下来的交流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析两组图片来探究法律的作用;人生AB剧这一活动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这里我们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集展示,使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学会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从而能自觉遵纪守法;在案例分析这一活动中,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懂得违纪、违法和犯罪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认清犯罪的危害;最后,通过防微杜渐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对于第八课学习我们可以“你说我说”、“新闻报道”等五个活动来完成,设计你说我说这一活动,就是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再通过新闻报道这一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在案件回放这一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非诉讼和诉讼的方式予以维护;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编排的小品,明确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课外延伸就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拓展,我们可以与学校德育处联合,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中加入法律学习的内容,如开展以法律为主题的手抄报和黑板报活动和以法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其中在案件回放、情境表演和课外延伸的活动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新闻报道、案件回放、情境表演和课外延伸等活动中,落实能力目标;在你说我说、新闻报道和案件回放等活动中,落实知识目标。
在对本单元的设计中,我们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具体的案例,充分利用了网络和教材上的资源,通过讨论交流、小组活动、小品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较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这样的安排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
4.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人 篇四
【课
题】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1.无规矩不成方圆
2.法律的定义、特征 3.违法行为的种类 4.犯罪的特征 5.防患于未然
6.特殊的爱 自我保护 7.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9岁男童被后母砍3刀 遭家暴4年因“家事”无人制止:在进贤县池溪乡万家自然村,年仅9岁的小俊(化名)站在自家的砖瓦房前,摸着头上的三道刀疤,两眼无神。这些伤疤是8个月前,继母但农花用菜刀砍伤留下的。之后,继母逃离了村子。记者调查后发现,面对儿童遭遇家暴各部门均表示无能为力。此前,国内专家已大声疾呼,儿童权益保护法律不健全,亟须完善。[知识回顾]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1.敢打官司。
12.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辨析题
有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看来,好学生、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请对这位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
1.26.两名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某电视台派出记者当即作了报道,不仅将两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诸于世,还将他们的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其中姓名、年龄等都清清楚楚。
(1)电视台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两名少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活动与探究题
某学校旁边有一个“望月游戏厅”,初中学生小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游戏厅,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江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游戏厅的,但他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于是也进入游戏厅。
(1)游戏厅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2)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3)如何帮助在游戏厅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5.做学法知法守法心得体会 篇五
近年以来,金融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和数量均“双升”,涉案手段更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分散性,银行从业人员牵涉民间借贷、企业骗贷、中小银行票据大案、外资银行员工违规买卖外汇、银行人员私下收取佣金、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等案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只有两点,那就是由于有章不循和监管不力而造成的。作为一名支行行长,我深知银行是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制度是我们的生命线,每一项制度的出台,每一次流程的改进,都是对漏洞隐患的修复与加固。学法、懂法、守法,时刻绷紧风险这根弦,是走好人生每一步棋的最基本保证,否则在大是大非面前终究会迷失自我。按理说,我们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全面,很细致,不同岗位都有针对性的内控和案件防范知识、业务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在实际执行中就打了折扣,因此就出现一些员工违规经营、违章操作、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其次,加强管理,责任落实。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导致无数案件、事故、教训的发生,都反映出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对于内控存在的重大漏洞,因内控失效造成重大损失和包庇纵容内部违规的,都要严格问责,要让每一位员工始终应把防范风险作为发展金融业务的生命线,切实强化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客户、渠道以及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建设,显著提高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加强教育,提升服务。《银行业监管法》是银监会依法履行职责的根本大法,学习好《银行业监管法》是银监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银行业监管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犯罪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的思想意识、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严守法律底线,增强遵纪、守法、合规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此次学习,我切实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了解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学以致用,比对现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本职工作,开展自查自纠,有问题的及时整改处理,从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我行真正意义上的“二次腾飞”。
____
6.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篇六
班级:初二(2)班
提起法律,同学们都会觉得很神秘、很威严。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才使社会变得有序,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也许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还小呢,能犯什么罪?即使做错了事,犯了罪,法律也不会制裁到我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此法条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这些人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小、智力发育不完善、缺乏社会知识,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14周岁呢,但如果你实施了犯罪行为,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比如治安处罚、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等。
同学们,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从小养成不良习性,平时又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触犯法律的高压线。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在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事情:一天下午,一名14周岁的中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放入附近某小学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冰袋后,很快就死了。事后,他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严重的后果已经酿成,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这名学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同学们,对法律的无知是多么可怕啊!
我们都知道,由小毛病发展到大过错,从一般违法到陷入犯罪的泥潭,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其中,每一件案例的源头几乎都可追溯到案件主人公在校读书时的一言一行。在我们的身边,有人会随手拿走同学的笔、给同学乱起污辱性绰号、为一点点小事动手动脚、不尊重老师;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张口闭嘴都是脏话,无故旷课,进网吧,玩游戏,还故意破坏公物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违纪甚至是违法的。
本周又是我校的法制教育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法律学习,遵纪守法,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谢谢大家!
7.做知法守法的学生国旗下讲话 篇七
同学们,我们常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然而,你们可曾知道,鸟和鱼也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大气,鱼和鸟的自由是有条件的,不存在什么“绝对自由”。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知法、懂法、守法。也许个别同学会讲:我还小呢,法律会保护我!是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法制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学生。
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小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在学校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三、在家听家长的话,不做家长不允许的事。
四、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不争强好胜,尽量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 另外,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大家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体统。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同学都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平安、健康、茁壮地成长!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8.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演讲稿 篇八
陈晓兵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城东分校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知法 守法的小公民”。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今天,我国现行宪法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自2001年起,12月4日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而且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的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利属于人民,权利服从宪法。公职人员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作为学生的我们,该怎样看待宪法等其他法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认识。
首先是知法。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作为祖国壮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学习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法治思维,才能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一清二楚。
第二是守法。既然心中有了法律,我们就应该明白制定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我们的权利,而不是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她。其实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违法,要么守法。违法就意味着你愚昧无知,你没有社会责任感,你根本不知道你的行为给你的家庭,给整个社会甚至给全国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你为了一己私利,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如果没有宪法来规范,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社会,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吗。当然你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反省自己,其实在你守法的过程中慢慢就养成了法治思维,你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的亲朋好友,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社会自由了、平等了、公正了、法治了,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会远吗?
第三是用法。当你的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要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第四是相信人间美好。社会风气日下,但有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有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伟大领导,公平正义一定会挥手金钱的诱惑。法律面前,不管财富如何,不管地位如何,人民最终一定能够人人平平等。
9.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国旗下讲话 篇九
大家好!我叫__,我是二班的学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遵纪守法好少年担依法治国新任》。
放一把沙子在上面,轻轻震动纸边,沙子就会自由流动。如果在纸上涂上一层明胶,然后加入沙子,所有的颗粒都会以安全的方式粘在纸上。也可以当砂纸用,赋予其使用价值。(可以准备道具的现场演示)
如果我们把人类比作沙子,把社会比作纸张,那么法律就是明胶。它使人类和社会相辅相成,使每个人都发挥各自的功能,凝聚成一个坚实的群体。如果没有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动荡,就像一团乱麻。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有了法律,才能繁荣昌盛、健康稳定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
我们的青少年在身体成长的同时,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世界有花有草;有明媚的阳光,有阴暗的阴霾,有携手歌唱,有拼搏与竞争;我们在渴求知识、崇尚善良的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知道和学习法律,以促进正义,远离邪恶。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怎么做?
首先,中学生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中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现在我们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法律盲的人很难在一个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更不用说取得巨大的成就了。
懂一些法律知识,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学生的最低要求,也是我们守法用法的前提。
其次,中学生要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既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中学生要理解守法与维护自身权益的一致性,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把守法作为自己的基本义务,把守法作为尊重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法律也包含着人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不仅要遵纪守法,还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尊严、有品格、有德性的高尚的人。
第三,中学生应该善于使用。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所有的权利都是法律赋予的,所以都受法律保护。法律是最明智和最明智的
有效的选择是保护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忍气吞声,妥协让步,不仅使人感到软弱,具有欺骗性,而且在客观上支持和纵容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损害个人利益,也损害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但是,一报还一报,血债血还,自我报复就会违法,把自己从受害者变成受害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惩罚,承受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苦果,无怨无悔。
学生们,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国家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将承担依法建设、执政、发展国家的神圣使命。只有从自身做起,弘扬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法律精神,做法制的排头兵,才能在依法治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至于对我们的国家产生太大的期望
10.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人 篇十
一(5)班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目前大家还是一个学生充其量不过是个准公民,所以当文明学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监督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既是国家、社会、学校、父母对中学生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学生成人、成才、成学、成业的重要前提。因此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首先,必须遵规守纪;其次,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简而言之,中学生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上有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现象。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还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被老师批评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变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作违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首先应该坚决抛弃不良习惯,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青少年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又思想单纯、幼稚,思想防线薄弱,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因此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和不良习气,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我们青少年共同面对的严肃课题。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将遵纪守法落在实际行动上。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例如不在教学区吃零食。同学们要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做到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勤奋学习按时到校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三是要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择友而交。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要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以强欺弱、不戏弄他人。要尊敬老师并主动问好,要善交益友、不交恶友。四是多参加有益活动,杜绝不良嗜好。五是不要上网吧,沉迷游戏;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中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人】推荐阅读:
做知法懂法守法演讲稿09-27
知法学法守法07-27
小学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征文10-09
做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国旗下讲话08-18
做一名面向阳光的人-----国旗下讲话10-21
努力做一名10-09
做一名学生干部06-23
做一名四有教师08-29
做一名智慧教师09-13
做一名农村小学校长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