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024-07-13

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精选12篇)

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篇一

让读书成为习惯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08小教张锁林

这是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之后,读的第四本薛瑞萍的著作,并将继续读她的《我们二年级啦》,可是当当网已经缺货。

不知从何时起,薛瑞萍走进了我的视线,我知道原因之一是薛瑞萍在教育界的声名鹊起,让我这个即使闲暇不太阅读教育类书籍的人也不得不耳濡目染到她的存在。读她的前三本书时,我端详着封二的作者简介“任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至今”思付:这人真谦虚,自己是特级教师都不说,也许这就是她吸引人的地方吧。于是到网上一搜,果然看到网上说:“薛瑞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的“邀请函”中看到:“薛瑞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可是刚刚掩卷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上面又明明写道“小学高级是我事业的顶锋”。读到此,我翻看前面的《序》,落款:2005年6月4日。哦,也许后来薛瑞萍才评上特级教师的吧?凭她出了这么多书,凭她获得的这么多奖项,她评不上还有谁能评上。写到此不觉羞愧,原来在我们普通小学教师眼里,巴望着的只有特级教师,这是何等的功利思想在作祟。薛瑞萍的成就岂止是“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这些头衔所能概括的。如果薛瑞萍不是“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那才是对教育界的最大讽刺,就像当年袁隆平被“中科院院士”拒之门外一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

不厌其烦地读薛瑞萍,不光自己同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因为读薛瑞萍的文字不像读其他教育著作那样令人费解,相反是一种文字美、意韵美的享受。读着读着,你会感到自己不是在读,而是作者借助文字在向你吟唱,那种起伏跌宕的韵致,分明就是由一串串文字织成的美丽音符,由作者胸中吐出,一气贯注,一唱三叹。那样醒人耳目、沁人心田、悦人心扉、启人心智。一路阅读一路分享作者的万般情思、千种风情,让你享受美伦美奂的文字美的同时,嗅到作者沉浸在文字中的气息,触摸到作者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作者火热的心跳,所谓心随文动,不知是人之声还是己之声,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烧灼你、浸润你、同化你”,“就这样被你征服”„„

不厌其烦地读薛瑞萍,是因为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拿了那么多奖项的薛瑞萍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手摘取安徽省合肥市教学大赛一等奖之后,她便急流勇退,给自己的教学比赛生涯画上句号。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这样的退出需要多大的勇气,也只有追求真理追求活出自我的薛瑞萍才能做得到。也许薛瑞萍看惯了教学比赛的娇揉做作,离教师内心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越来越远,才毅然决定退出,也许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原因,个中滋味只有亲自经历过的薛瑞萍知道得最清楚。薛瑞萍追求的是人生的大智慧和高远的境界。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描写的都是作者亲历的教育教学的故事和作者很有见地的读书心得,这让同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我倍感亲切。教育理论书籍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让人晦涩难懂,有些所谓名师的作品故弄玄虚,写来写去总围绕着自己曾今上的一些公开课,理论的阐述又那么的高深莫测,令人费解。而薛瑞萍描写的是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读来绝无说教之感,让人触摸到的是作者真实的教

育生活,感觉到作者对教育的深深迷恋,对教育现状的忧愁和思考,对语文教学的丰富的教学思想。全书分为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第一、二辑,作者以小故事的形式描写了身边的教育教学事件,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她的三句名言让我记忆犹新,第一句: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第二句: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第三句: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第三辑是作者的读书札记,文字是那样的隽永而又深刻,清新而又美丽,她深厚的古文功底绝不亚于专业学者,其思想的深刻也只有读了那么多书的她才能提得出来。如她在《感受〈诗经〉》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渊深、朴茂、古老、清新,最平常的一声叹息,叩动古往今来多少善感的琴弦——不用争也不用抢,只要你静心谛听,真诚体会,就能获得至为销魂的回报。”像这样的优美的文字,在她的读书笔记中随处可见。“大道至简”,薛瑞萍的理论是简单而深刻的,是朴素而美丽的,是能让人读懂并接受的,因为作者是扎根一线的普通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全书充斥着作者对读书和学生的爱,正如封二所介绍的“薛瑞萍网名‘看云’。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任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至今。人生信念: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职业观: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读完全书,你会深深认同,薛瑞萍确实是这样生活的,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薛瑞萍的人格魅力。真如她对学生所说:“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孩子们,老师热爱生活。老师当你们是生活送我的——情人的礼物。”这就是追求精神至上的薛瑞萍;这就是爱生如子的薛瑞萍;这就是嗜书如命的薛瑞萍„„

读薛瑞萍的感觉是一言难尽的,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夫,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刻的教育见地„„高山仰止的同时,深深为同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感到愧疚,看看人家的阅读量,人家的课堂教学,人家教出来的学生,唉,自己真是连半点都比不上。从教十几年,虽然成绩也有,论文也发表了不少,但比起薛瑞萍,我的那些搜肠刮肚拼凑而来的文字,真是羞愧万分。曾几何时,自己陷入对名师的崇拜,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等等,太多的论文,太多的语文教学案例也看了不少,曾一度折服于他们的精彩教学,迷恋于他们的精彩言论,着魔于他们的成长经历。但是阅读薛瑞萍,又让我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这一行,朴素迷离的言论无意识中渐渐远去,被薛瑞萍简单而深刻,清晰而坚定的声音所代替:读书,唯有读书才是教师成长的真正有效的途径。虽然周国平说:“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但我想教师就不同了,因为教学就是教师的生活。因为教学不是四十分钟的事情,台上的教师就是学生眼中的演员,透过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看到的不光是知识,也包括你全部的生活。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台上的你就是什么样的,教室是你的舞台,学生是你的一面镜子。只要当你接触到学生纯真渴求的眼神时内心还会泛起一丝波澜,你的教育良知就没有丧失殆尽,你就完全来得及拾掇起对生活的热切希望,慢慢充盈起来自“人”的内心的声音,让良知被唤醒的那一刻永驻,从而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包括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节,这样的审视其实是在拯救你自己,因为你将改变的是自己在孩子们眼中的形象,由不那么讨厌到比较喜爱再到非常喜爱。到了那时,让你享受到的又何止是教育教学这一项。

读过薛瑞萍的书,再回过头来看她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上的零星文字,感觉有些异样,惊叹于她对文字的驾轻就熟的同时,而悟

出了什么叫“厚积薄发”。看了那么多书的薛瑞萍,我不知道是否只有以看书多而著称的窦桂梅可以与之媲美,还能有谁?我想,如今的薛瑞萍自己就是一部书,一部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的书,让人欣喜的是,“薛瑞萍效应”正在信息迅捷的今天滋长蔓延。我想:当“看云说”不但成为青年教师的口头禅,更融入小学教师的职业命脉,中国将收获更多的“在我的课堂上相开小差都难”的美丽课堂,到那时读书将不再是国人难以培养的生活习惯。

2.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篇二

作为百年老校,“语文·课外阅读”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我校将儿童文学引进课堂,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指导,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其语文素养。

一、家校携手,拓宽阅读时空

我校除了为学生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览课”外,每学期还向学生印发一本《心语录》,将各年级的选读书目推荐给学生与家长,鼓励亲子阅读。另外,在我校,班级之间会定时开展换书活动,让学生带回家阅读。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本学校印制的记事本,里面的“阅读记录”专栏,我校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天要有15分钟课外阅读的时间,中高年级学生每天要有30分钟课外阅读的时间。通过家校联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拓宽了学生阅读时空。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 拓展活动激兴趣。

我校开发了“绘本阅读”课程,受到了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仅喜欢上了绘本阅读,还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小编辑”,绘制图画书。

2. 读书活动提兴趣。

在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我校会举办各种活动,如好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展演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为学生搭建了以书会友、以书交友、互通感情、展示自我的平台。

3. 评价机制增兴趣。

为增强课外阅读课程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我校课程部每学期都有计划、有活动、有方案、有表彰、有总结。我校每学期都会评选出若干名“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并予以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注重方法,加强阅读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我校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指导阅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

1. 注重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深层阅读。这既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又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我校教师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让他们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表达。教师尊重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见解,培养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人,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强调教师的指导性阅读。

3.让读书成为习惯 篇三

一、激兴趣,促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学习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方法,强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笔者谈谈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选择有关的书报、有关章节或有效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袁成瑞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有的作品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创条件,保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和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给学生,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读书活动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4.帮助选择读物

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四、抓先进,比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教师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更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篇四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充满校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充满校园》。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4 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以此来推动阅读和写作。

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由洪荒走向文明,无不伴随着优秀的书籍。正是通过一代代人开卷不止,孜孜以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美丽。

今天,读书,已经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创新离不开学习,要学习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更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识,练就更多的新本领。因此,读书学习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为此,我在这里向大家发出倡议,从今天开始,在全校开展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开卷有益!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位;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二(4)班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杨巧依,今天我很高兴能来到你们班级展示我的读书生活,这次活动最吸引我的,是能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书生活,因为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飞翔在书的蓝天中的小鸟,自由而快乐。我想把读书的幸福感、充实感带给大家。瞧,这就是爱看书的我!(ppt)从小到大,我已看了许多书,家有藏书几百本。《论语》、《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城南旧事》、《夏洛的网》、《哈佛家训》等中外名著JK罗琳作品《哈利波特》等当代孩子们最爱看的畅销书;都是我的最爱。除此之外,我还订阅了不少报刊、杂志,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意林》、《我们爱科学》等。我的小书柜已摆不下啦!瞧!我的书籍遍布我们家,餐桌上,卫生间,就连妈妈的床头柜也被我占领。爸爸怕我继续占领“高地”,今年送了我一台电子阅读DVD。神气吧!我在看百家讲坛呢!书,使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漂亮聪明的夏林果,调皮捣蛋的马小跳,贪吃爱睡的唐飞等等;书,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知道了许多使我脑中的一个个问号变成了句号;书,丰富了我的情感体验,《为我唱首歌吧》,书中七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用一曲动人心弦的爱歌,为一个即将失去听力的小女孩组成一支合唱队,并且在她生日那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那七个生命的绝唱,令我潸然泪下,耳边仿佛回荡着生命之歌,心中涌动着一股爱的暖流:(PPT)爱——这份世间最美丽的礼物,使我们有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世间也就有了更多的真善美。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我是个爱书的小女孩,我非常喜欢读书,我的童年正是因为有了书香相伴变得更充实!读书,真好!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捧起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6.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篇六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读书的传统,便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史册中:国人信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以“耕读传家”为高尚家风,以“学富五车”为不懈追求„„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倡导读书、加强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更要求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善于学习,让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俗话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怎么才能让现在的孩子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呢?

一. 先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的好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

绍几点吧:

1.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

下事。

2.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品。

3. 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修养。

4. 读书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

地。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二. 要学会怎样读书。

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三. 营造读书气氛,让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

我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阅读的最大

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影响一生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味。

为了激发大家读书兴趣,我们首先要从布置教室开始入手。图书角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是首当其冲,所有的图书均有孩子们自行筹备,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从家里捧来十多本优秀读物,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条件一般的学生也会尽力争取为班级献上一两本课外读物,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定期可以借阅,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根本就不用担心学生没书可读了。有了图书角,好好利用起来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我们班有一套比较人性化的班级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从图书登记到图书借阅、归还的时间安排、借阅方法等都有专门图书管理员进行运作,这样不仅服务了大家,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接着是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班级的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

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是诗歌声中迎老师,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诵读古诗、警句等,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提供,早晨由语文课代表抄在专用的小黑板上,上课铃声一响,全班学生在课代表的组织带领下开始朗读、背诵,等待上课老师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真是受益匪浅。

四. 设法推荐好书,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1、大声朗读法。为孩子们大声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为孩子读书,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从给孩子大声朗读开始。精心挑选一些童书,如纽伯瑞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等,大声读给孩子听,让所有嘈杂的东西都在故事的河流里沉淀,让孩子心甘情愿回到书籍的世界中来。

2、故事悬念法。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

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谈读书感受法。平时我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介绍读物梗概法。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比如我向学生推荐《夏洛的网》时这样说:“最近,老师读了一本好书,书中主要讲的是一头猪将要被宰杀时,被它的朋友——一只蜘蛛想尽各种办法救了下来。最后,蜘蛛却因为操劳过度而死去。这本书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曾经感动了一代代的孩子,我相信你们读了也一定会被感动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7.让“温故”成为习惯 篇七

高一是学生的一个过渡期, 也是一个转折期, 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其实就语文学习而言, 初高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通过读写听说的有效训练,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是在能力层级上高中比初中上了一个台阶。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既是学习语文的方法, 也是语文能力的体现, 而复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要让“温故”成为习惯。

我通过多次对所带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 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复习习惯或不重视复习, 他们没有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把复习巩固看作是更主动、更深入、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的过程, 而是只当作应付考试的手段, 平时不复习, 考试搞突击。这种漠视复习的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部分高一学生前进的步伐。为此,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立足科学, 让学生了解复习的意义

最初, 我采用强制要求复习的方法, 收效甚微。个别学生腻烦于老生常谈, 根本不放在心上。见此情形, 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把一些有关复习的著名心理学理论介绍给学生。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曾对遗忘现象作过系统的调查, 结果表明:遗忘先快后慢, 即识记以后, 最初遗忘得较快, 而以后便渐渐地慢起来。很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实验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应当巩固建筑物”, 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除此之外, 我还引入有意记忆的科学理论。一般来说, 熟练的动作, 遗忘得最慢;熟悉的形象材料, 也比较容易记住;有意义的文字材料, 比无意义的文字材料遗忘得慢。

对于不同文体, 记忆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诗歌比散文记得快, 回忆的暂时效果也好, 但难以产生较持久的记忆。遗忘的发展, 两者趋势不稳定, 前期一般是散文比诗歌好, 而后期则是诗歌快于散文。就一篇课文来讲, 原文词句遗忘多, 事实内容遗忘少, 主要意思遗忘得最少。就词语的记忆来说, 虚词的遗忘大于实词。

在向学生介绍了科学的复习理论之后, 大部分学生改变了以往轻视复习的态度, 明确了目标, 开始积极主动地探求复习的方法, 为我下一步的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明确要求, 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 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但复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 也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系统化, 而是通过复习,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因此, 复习的方法就大有讲究。许多同学之所以对复习不感兴趣, 大多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因此, 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复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我的学生的现状, 我提出了词—文—段—意复习法。

所谓词就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文就是整篇课文, 段是重要语段的意思, 意就是课文的主题思想。词—文的结合是为了用记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记忆。而重点文段是新教材的教点和学点, 往往具有常读常新的作用, 所以在课后可以采取背诵或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自我消化。对学过的方法、技巧, 要认真整理, 结合例子加强记忆, 以巩固知识点, 增强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至于课文的主题思想是帮助学生领会全文的关键, 我并不主张学生按传统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进行死记硬背, 相反, 对课文的主题思想允许百家争鸣, 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但在复习时, 确实有必要落实课文的中心, 因为这样可以起到纲举目张、明确方向的作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 一切的中心都是文章起承转合的源头。而且, 明确了课文的主题和专题内涵, 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大有益处。

对于文言文的复习, 这种词—文—段—意复习法就更有效了, 学生既积累了词语义项, 掌握了句子的翻译, 又回顾了课文内容, 在不断的朗读与整理中慢慢提高了语感与理解能力。每次复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认真的学生很乐意这样去复习与背诵。

当然, 在这种尚显笼统的复习方法基础上,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我都作了不同的要求, 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 确保复习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落实检查, 让学生端正复习的态度

教会了复习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查, 复习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计的理想。在思考对策之后, 我落实了一整套检查方法。

首先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自查, 明确自查要求, 并确定自查的方法。这些大多是一些记诵的内容。

其次, 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行互查。可以尝试分学习小组, 但这种方法必须有教师现场指挥和调度。运用得好, 往往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赶超心理,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使检查热烈有效地展开。这部分内容往往以背诵、默写和整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为主, 检查的同时, 对每个同学也是巩固、交流和补充的过程, 一举几得。

在这两种检查方式之中还穿插了教师的指导性抽查。这部分内容是在了解学生复习状况的基础上以查漏补缺为目的来确立的。教师的指导性抽查应努力保持高频率、高精度、高水平, 使之能有效地确立复习的方向和复习的针对性。这部分内容既针对基础又兼顾能力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 为了保证一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能进行很好的复习, 我还组织了学习兴趣小组, 让自觉性强的同学时常督促自觉性差的同学, 并随时对他们复习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实施情况来看, 确实能调动大部分同学复习, 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种有意识地培养高一学生复习习惯的工作实施以来,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绝大多数学生改变了以前无视复习重要性的态度, 能够自觉地进行有效的复习, 大大改观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对其他一些文科科目的学习, 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使整个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好势头。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过程, 讲究的是日积月累, 无捷径可走,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才能学好。所以, 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复习方法的掌握、复习能力的提高过程, 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更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 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 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对此, 教师一定要从严、从点滴抓起,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8.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篇八

新课程的实施,考试更侧重于能力的考察, 有些地区把名著阅读也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此外,省教育厅每年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学校也加强图书馆建设,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这种大环境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为航标,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总目标下,笔者大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讲故事引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笔者先从读物中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给他们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看视频对照欣赏。利用班会时间观看相关影牒,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馆》,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待学生看过部分或全部影视片后,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同时比较二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书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和不可磨灭的感情,这些却是持久的。从而使他们喜欢读书,并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读书。

三、举一反三找关联。教师引导学生立足教材,拓宽视野。学生在课内学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就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学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刻描绘,教师便可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真,呼之欲出,从而推荐该书值得深读。又如学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描写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只有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才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凸显朗诵的魅力。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笔者经常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朱自清的散文,老舍的名篇等。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五、写小随笔拓宽视野。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三国演义》,可以写一写《三国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三国英雄》;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写一写《我的父亲》;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六、让课堂成为舞台,让名著变成剧本。利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青年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在班会上组织学生演出。本来就是剧本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其他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好奇争相阅读原著。读、演相映成趣,一派生机勃勃。

七、展示阅读成果,开展读书交流会。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是探讨读书的方法,或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也有水平高的对作品的语言、观点、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品评。为此,笔者每两周上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阅读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评价。情感蕴涵其里,方法渗透其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为说服众人,证明自己的观点,经常有同学拿出原著大读某些段落,很有成就感。言者听者都受益匪浅,读书更细致更热情高涨了。

八、发挥特色奖励机制的作用。对阅读篇目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多读书有奖励,喜欢读书的学生兴趣更浓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常规的奖品也大都是图书:大到名著,小到杂志。如平时作业优秀奖、作文竞赛奖、综合素质优异奖等,都以图书为奖品。“奖励”成了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学生读书氛围日益浓厚,班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史何尝不是一部阅读史?让我们的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使读书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习惯和需要。让阅读滋养他们心灵,让读书伴随他们成长,这也许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谛。

9.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篇九

学习成为享受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5班的胡潇元,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

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20届“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设立,鼓励了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兴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人为读书写下的名言诗篇数不胜数。苏秦与孙敬的悬梁刺股,晋代车胤和孙康的囊萤映雪,西汉学者的敏而好学……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家想必已是不胜其烦。那么,今天的我们是不是都有一种热爱阅读的习惯呢?随着科技的发达,书已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手机和游戏,我们很少再看见读书的身影。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中国人年均读书不足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要少的多。难道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是的,据调查统计,我国人均每一天的读书量不超过15分钟。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多读书,读好书呢?

“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读书的方式不仅仅在于汲取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积累。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做朋友,也是一门学问。或许在书本上你并不能体会怎样与人相处,但在生活中,不断的经验和锻炼会让你慢慢懂得其中的一些方法。旅途中,生命中的行走也是读书的一种变相形式。旅途中,读到的是一份人文风情,是一份地理景观,或许是自然的奥秘,生存的技能。人生中,只有不断前行,一路披荆斩棘,才可能会收获。在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中,或许我们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不要气馁,不要轻言放弃。这是一次人生的磨砺,也是一个我们成长时要跨过的坎儿。学习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有些同学觉得学习是一个包袱,是一个外界给自身的压力。其实不然,这取决与你的心态。学习可以变得很苦,也可以变得很轻松。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奋斗,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其实,学习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那我们如何做到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呢?第一,好读书。就算再忙,也要挤时间出来好书。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多阅读,多学习。第二,读好书。好的一本书就如同良师益友,能更好的滋养你的精神和思想。第三,书好读,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享受。

10.10周《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篇十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们知道4.23是什么节日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个节日,是希望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肤色各异的人种之间,在操着不同语言的国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这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

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伟人都是勤奋读书的楷模。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少年时,冬天晚上读书冷,就把辣椒放在口中嚼,用辣椒驱寒,坚持读书。毛泽东一生爱读书,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他就读书。而且他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时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有时还把书中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的心得体会,并把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革命。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是他们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考的结果。

在今天,我们也一定要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来做。在“读书节”里,我们写下这样的誓言:“与经典同行,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我觉除了读好课堂上的书,更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从学校图书馆到校外书店,从古诗诵读到经典阅读„„只要有图书的地方,就要有我们的身影。

让我们记住:读书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同学们,读书吧,读书、学习使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梦想,让我们一起读书,一直读下去,使自己的生命之花常开,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

11.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篇十一

一、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书目选择

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都要阅读,选读书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读物。

(二)方法指导

有了好的书籍,更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需要来决定,哪些要泛读和略读,哪些要精读和细读。例如知识性的读物,可以用泛读和略读的方式;而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品味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情感,那就要细读和精读了。

(三)习惯养成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来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阅读更需要质疑,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要学会辨伪存真,提出独到见解。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我们就是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学作品,千万不要让学生成为“两脚书柜”。

二、创设条件,提供书源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特别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书源。

(一)开放学校图书室。要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借书。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如以每生提供二至三本算,每班图书角便有了近百本图书。低、中年级由老师保管,高年级则选聘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三)建起个人小书柜。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取得突破,还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要建议家长为孩子的卧室配备小书柜,让孩子把课外书籍归类摆放在书柜中,并保证每学期给孩子增加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学生有了自己的书柜,课外阅读才了有保证,有了底气。

三、精彩展示,激发兴趣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课上除了老师推荐一些书目外,还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的在读书籍,或畅所欲言进行阅读心得交流,让他们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组织课前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并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举办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手抄报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通过评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读书笔记也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或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等。

(五)开展表彰活动。教师可定期评选班级“经典诵读大王”“阅读小明星”等活动,不断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竞争中主动开展课外阅读。

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学生的课外阅读永远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应该成为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12.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篇十二

那么, 在教学中呢?怎样有效的进行教学的完善和进步呢?

当然, 是反思!

本学期, 学校花大力气狠抓常规教学, 为此, 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抓备课, 抓课堂教学, 抓作业, 抓反思, 这不, “教学反思分享会”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进行了。

参加完反思会, 我也思绪萌动, 就将这萌动的思绪记录下来吧。不是深思熟虑, 更没有反复掂量, 只是信手涂鸦而已!

一、实话实说———写得、失

林巧老师从一节常规写字课中反思, 课上要孩子们来指挥老师写字, “你们叫我停我就停哦, 哪一笔写长些, 哪一笔要稍短些, 你们要告诉老师哦”, 瞧, 孩子们就这样在指挥着他们老师写字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强化了汉字笔画的认识, 她为此由衷地感叹:“老师有时在孩子们面前装一点笨也蛮好的!”她也反思了不足:人数太多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 课时太多而没有精力开展更多的活动。

廖鞅也是对一节课进行了反思, 由于采用分组学习, 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句型操练的机会;由于采用游戏辅助教学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她也感觉到了遗憾:由于讲解琐碎而造成低效;由于表演粗糙而使得孩子进步不理想。

罗海艳反思《掌声》一课的教学, 既为自己精心的设计, 巧妙的启发而满足, 为自己情感教学的成功而惬意, 也为自己偶然对学生的发言反馈缺乏机智而遗憾。

瞧, 这就是反思!反思就是这样的!

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反思自己的对与错!

上了一节好课, 会很爽!会兴奋不已!会回味无穷!好课结束了, 但激情可以继续延续, 热血可以继续沸腾呀!怎么办?写反思嘛!成功了, 秘诀是什么?是新颖有趣的导言, 直观形象的演示, 还是生动得体的比喻, 适时巧妙的设问, 或是突发事件的处理, 简洁明了的板书等。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课失败了, 症结在哪里, 给他人评课, 难免带些世故, 留些面子, 但给自己评课, 尽可以直奔主题, 用不着瞻前顾后, 用不着怜香惜玉, 用百分之百的真诚对待自己的教学, 敢于挑自己的“刺”, 敢于跟自己“过不去”, 长此以往, 教学水平不提高才怪呢!

二、率真表达———写师、生

一直都认为李静老师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是她的名字“静”带给她的吗?是呀, 心灵只有放下“自我”, 才能最终实现自我心无挂碍, 就是静。静能生慧, 静能致远, 静能养气, 静能通神, 静能悟道, 静能安心。她给我们呈现了部分学生的手绘画, 你看, 平时不多言语很低调的她, 可介绍起孩子们的作品来, 掩饰不住的那种喜悦呀, 那种惬意呀, 让人好生羡慕!我们惊叹于学生率性的表达, 个性的流露。

学生高水平的作品折射出的是教师的功底, 我们一边欣赏着一幅幅作品, 一边思量着:她在平日的教学中该花了多少工夫, 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我们都迫切地想知道, 她究竟有什么魔力, 使得孩子们如此用心地通过画来表达内心世界?她到底用了什么法子, 才使得孩子们如此喜欢她的美术? (每周二上午三四节她的美术课, 我班的孩子总不愿意离开课堂;这次特长考级, 班上有一半的学生选报美术。可呈现完学生作品后, 她的话嘎然而止!没啦?真的没啦!呵呵, 我们想听的东西是留待今后讲吗?)

瞧, 这就是反思!反思就是这样的!

反思教师自己:哪里满意?哪里还有欠缺?我热情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了吗?我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了吗……

反思学生:这节课状态好吗?反应行吗?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够吗?学生知识掌握了吗?难点突破了吗?那几个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听懂了吗……

三、综合分析———写教、学

扬冰花老师反思了三次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前后经历。她一次次走进文本,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的设计。她从“教”的角度, 阐述了教师要克服惰性, 要磨砺和挑战自己, 设计最佳“教法”。生动而有深度!

张琼老师是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反思, 就教师如何整合课程资源, 把握学习重点, 处理好训练和情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流畅而富有感染!

钟东平老师是对一个单元教学的反思。也是从教师的角度, 说明了教师不要想当然, 不要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 而要根据现在的教材编排, 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而有条理!

苏凌云老师, 则从“学”的角度, 反思了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 面对课堂上突然闪现的智慧的火花, 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 而不能用预料中的结果去束缚学生“生成”的答案。真诚而有智慧!

瞧, 这就是反思!反思就是这样的!

反思教师的“教”:你的“教”有趣味、文味、情味、品味吗?韵味足吗?余味有吗?你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吗……

反思学生的“学”:这节课, 学生积极性高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这个问题学生理解地好深刻哦!秘诀?哦, 学生在那里卡了一下壳, 什么原因呢?唉, 讲着讲着, 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 竟然打瞌睡了, 这到底怎么啦……

写课后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在内容上, 一事一议, 一得一记, 有感而发, 求真务实, 能真实反映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发现、感悟、体会或困惑;在文体上, 可以是教后记, 教育随想, 情景记录, 案例分析, 问题争鸣等;在篇幅上, 有感则长, 无感则短, 长短不拘, 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这样一个玩笑, 说人们看完《色戒》, 知道女人是靠不住的, 看完《投名状》, 知道兄弟是靠不住的, 看完《集结号》, 知道组织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当然, 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 我们最亲爱的组织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安全的避风港湾。在砂小工作了几年, 最为突出的感受是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极其优越的条件, 可那毕竟是外因, 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怎么起作用?反思呀!因为, 天助自助者!

也不记得是哪位专家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 便能成为教育行家!是啊, 教学反思的意义大而言之是为人生留痕, 留下青春的舞蹈, 留下激情的火焰, 留下智慧的灵光, 留下思想的挣扎, 这里有心的触动、情的感动、思的萌动、灵的律动;小而言之, 为教学过程的欣悦和升华而写, 为经验教训的积累与沉淀而写, 写下酸甜苦辣, 写下喜怒哀乐, ……

上一篇:小学秋季开学典礼学生代表演讲稿下一篇:英文版求职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