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

2024-11-14

笔架山(精选8篇)

1.笔架山 篇一

我听别人说笔架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所以我非常想去。

有一次妈妈说:“明天带我和我大姐一起去笔架山看看。我可了。

到了第二天,我们乘着公共汽车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笔架山。

笔架山是近海中的连陆小岛,因其状似笔架,而称笔架山。小岛南北长1120米,东西宽220米,海拔78.3米,面积为1.2平方公里。

笔架山距海岸1620米,其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称”天桥“,也叫”神路“。这座”天桥“随着潮汐的涨落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奇观。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向两边退去,通道便像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海中,潮水落尽,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笔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时,海水又从两边夹击而来,”天桥“在海浪中渐渐变窄、直至完全隐去。

我很喜欢笔架山他那迷人地风景,使我陶醉,我希望笔架山能永远保持至个样子。

我爱笔架山!

2.笔架山 篇二

地处广东潮州韩江东畔的宋代笔架山窑,是规模较大的民用青白瓷窑场。该窑除生产大量的日常用瓷外,还烧制大量陈设器及供器,主要有炉、灯、人物造像、动物玩偶等。其中灯、炉及人物造像的造型与内地其他窑口相比最为独特,其香炉造型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吸收了西亚地区立柱基座的造型和装饰元素,以及中亚信仰佛教国家和地区的装饰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瓷油灯在三国时期开始流行,各窑口均有生产,笔架山窑出产的灯器型较大,结构复杂,外形结构与香炉接近,只是在灯碗中心置多孔灯芯。灯的式样较多,按造型特征可分为塔座式、高足式、碗式三类。

薰炉起源于战国,西汉时随着国外的香料进入中国,薰炉也由过去的取暖功能转为燃烧香料。笔架山窑的薰炉继承了汉代博山炉与两晋越窑的器型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博山薰炉由炉体、炉盖两部分组成。常见的博山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山的走势呈弯曲不规则形。笔架山窑仅发现炉盖,不同的是炉盖由较规律的几何形叶片重叠构成。兽足薰炉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炉身浅筒腹,直口宽折沿,底外斜内平,环外壁近底处排列五个较为夸张的虎头兽蹄足。两种炉均采用模印、刻划陶艺堆塑等手法成型。

香炉是焚香用具,也用作陈设器或礼器,尤其到宋代,复古风气盛行,炉的式样繁多,主要有鬲式炉、鼎式炉、簋式炉、筒式炉、弦纹炉、鼓钉炉、莲瓣炉等。笔架山窑所产的炉主要是高足杯式莲瓣炉,虽在定窑、湖田窑、吉州窑、福建等窑口有产,但在款式及装饰方面远不及笔架山窑丰富。其造型优美,节奏感强烈,高足浑圆饱满,呈现鲜明的南亚及西亚装饰艺术风格。塔座式炉分两式,一式为八角莲瓣炉,二式为塔座杯式炉。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陶制人物造像是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裸体女神像。秦、汉、唐时期陶制人物塑像繁多,塑像多以陪葬品为主。宋代陶瓷人物造像在各大窑口开始大量烧制,潮州笔架山窑也不例外,烧制了大量的佛、观音、侍女等陶瓷塑像,瓷塑的烧造较为复杂,塑像的制作多采用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所制作品人物形象写实,动作多样,表情生动,结构比例准确,典型地体现了笔架山窑人物瓷像的特点。

笔架山窑的佛像造型独特,佛像头部与北魏云冈石窟佛像极为相似,褐彩磨光式高肉髻,面部丰满,表情平静,弯眉细长,目光慈祥,眼半睁、俯视,唇下一绺、唇上两撇“S”形褐彩胡须,耳轮阔大垂肩。通肩式大衣,衣纹呈较对称的U形,衣纹流畅。左手抚膝,右手上举,盘坐于工字形须弥座上,底座四周刻有铭文。

观音像随佛教传入,是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对观音的崇拜在宋代民间已极为普遍,造型多样。笔架山窑的观音均为女性形象,以现在看到的水月观音像残件为例:观音坐于山石上,神态宁静安详,左手掌撑岩,右手缺损(大概置于膝上),左腿下垂,右腿上曲,右足踏岩石,衣纹线条流畅,优美自然。山石夸张,块面层叠,棱角分明,线条曲折刚劲。

在佛教中,供养人是指民间为弘扬佛教提供财物、劳动或修行积德的虔诚信徒。笔架山窑的供养人像采用写实的手法,结构比例准确,发髻盘顶,系以布条,面部饱满,表情虔诚,五官比例准确,左臂下垂置于腹部,右臂上举置于胸前,双手均缺损。身着圆领拖地长袍,系腰带,衣纹流畅,简练概括,脚穿翘头鞋,符合当时的民间流行穿着。

人形壶兴于北宋,耀州窑、定窑有出产,但器型样式较少,两窑的器型基本相似。笔架山窑出产人形壶器型较多,结构复杂,制作精细,较为罕见。其中麻姑进酒壶是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最完美的人形壶,制作精美,无与伦比。制作采用模印成型,再以雕塑装饰,以人为壶体,头顶挖一圆孔作壶口,面部饱满,方中带圆,五官结构分明,额头饰一朵小花,颈部挂一串佛珠,耳垂佩一对管状耳饰。着抹胸内衣,外穿长袍并束腰带,左手藏袖内,托住壶碗底,右手扶碗身,后背残留扁条状弧形把。左腿下蹲,脚尖上翘,右腿单膝点地。麻姑进酒壶手法写实,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可谓宋代陶瓷的典型器。此外,还有侍女进酒壶、侍女进酒水注等拟形器。

潮州笔架山窑是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对外交流中,笔架山陶瓷在造型上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元素,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尤其以祭祀、陈设瓷造型最为独特。附近的福建、惠州窑也有类似风格的陈设瓷器型,但器物造型与装饰手法远不及笔架山窑丰富。这些产品虽不及内地的官窑系产品精致,但作为相对偏远的地方窑口,如此丰富的造型样式,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3.笔架山 篇三

关键词:综合物探;磁铁矿;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测;CSAMT;测深

1 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较少,仅在北部有第三、四系覆盖及早世叠世红柳河组地层,岩性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等为主(见图1)。

1.2构造。在本区内共有3条断层,其中断层方位均为北东东向。F1断层位于图幅中部,贯穿整图,控制着区内主要岩体的空间展布。F2断层位于图幅中西部,南段切断岩性主要为二叠系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闪长岩。F3断裂位于图幅中东部,主要控制岩性为二叠系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为F1断层的次级断裂。

1.3侵入岩。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有二叠世壳源序列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斑岩以及石炭系灰白色花岗闪长岩等,其中石炭系花岗闪长岩在区内中部大面积出露,岩石表面具微弱褐铁矿化,脉动侵入周围岩体。

1.4围岩蚀变。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在矿体、矿化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或区域动力变质的大面积蚀变。蚀变现象在矿体、矿化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发育较强。与铁矿体和铁矿化体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

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2.1 1:1万重、磁异常特征。区内开展了1∶1万重、磁扫面工作,其面积为3Km2,网度100×40米,对应异常部位加密至50×20米。物探异常形态明显的反应出矿体的空间展布,磁异常呈北东走向,由多个正负共轭伴生异常组成,呈带状分布,负磁异常最大-4863nT,正磁峰值达16119nT;重力表现为北东向条带状局部重力高,剩余重力异常峰值775×10-8m/s2,整体呈现高磁高重异常特征。对应重磁异常部位在地表圈定I号蚀变带,长1200米,最宽处达100米,矿体整体品位较高,地表磁铁矿石TFe含量大于60%。

2.2 典型剖面特征。为研究矿化部位地质体深部延深、规模及产状等特征,在地表矿化和物探异常对应较好的地段施工了1060线和1100线两条CSAMT测深剖面,其中1060线大致对应磁铁矿体西北较宽处,剖面中部高重高磁部位,呈现向北倾的板状低阻异常,电阻率范围在50-600Ω.m,长度大于400米,宽度大于100米,延深达500米,推断为磁铁矿体的反映(见图3)。对1060线做重磁联合反演,可以看出矿体磁化强度达到10000×10-3A/M,向下延伸260米左右,厚度在15-25米之间。

3 矿体特征

地表通过槽探工程控制一条长1.5千米,宽10-100米矿化蚀变带,总体形态呈蝌蚪状,西大东小,中部弯曲,矿化蚀变带走向呈北东东向,与断裂构造有关。主要矿化有褐铁矿化、磁铁矿化等。矿体整体品位较高,磁铁矿石TFe含量63.55%,MFe含量55.75%。磁铁矿化呈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团块状分布。

1060线经ZK301钻孔验证,在斜深139.16米见磁铁矿(化)体1层,(视)厚10.65米, TFe品位21.20-66.35%,MFe品位0.90-63.70%。在磁铁矿体两侧见斜深107.60-158.63米见浸染状黄铁矿(化)体3层,累计(视)厚39.94米,工程验证结果与物探推断解释相吻合。

结论:鉴于上述分析,总结该区综合物探异常特征及探矿工程成果,分析认为重力测量、高精度磁、CSAMT测深方法对寻找磁铁矿床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尤其CSAMT测深对矿体深部的延伸情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物探方法组合,以达到节约找矿成本提高找矿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晓龙,夏辉等.高精度磁测对磁铁矿床开采的指导作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3.

[2]张传华.磁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4.笔架山 篇四

名山胜地笔架山有三座山峰,两低一高。远远望去就像古人放毛笔的架子。要想到笔架山,就要通过赫赫有名的海底栈道,海底栈道是自然现象,共1620米,人曰“天桥”。如一条蛟龙蜿蜒在海面上,堪称“天下一绝”。

走过“天桥”,我们开始登山,笔架山像在显示自己的高大似的,突然蹿高了许多,冲着白云直逼蓝天。一阵风吹来,成群的绿树就立刻活跃起来,好像掀起了一阵绿浪,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始登山了,我们先从168级台阶往上登,沿途有太阳殿、真人观、吕祖亭、雷公祠,方丈院和三清阁等景点。

站在山上向下望,四周一片蔚蓝,树木苍翠。仿佛进入了梦境一般,自然而又神奇,海与天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画面,让人百看不厌。远望大海,一艘艘快艇飞驰而来,为美丽的大海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5.笔架山作文 篇五

沿着公路,迎着暖暖的阳光,我们大踏步往前走。道路两旁,鲜红鲜红的火炬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的树叶是红的,果实也是红的,像燃烧的火把一样耀眼。树下低矮的紫荆树张开着它的枝桠,似乎在看守着火炬树,生怕人们伤害它。

这时,山坡上有人兴奋地说:“看!这片枫林真美呀!”我们都被吸引了过去。哇,这片枫林真是与众不同!树上的枫叶绚丽多彩,有的火红火红的,有的金灿灿的,还有的黄中透着绿。地上的枫叶厚厚的,像铺了一块金色的地毯。

我们轻轻地踩上去,枫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有一个同学抱起一大堆枫叶抛向天空,像下了一场“枫叶雨”。大家见了,也纷纷扔了起来,一片片枫叶落在身上,像秋天的手在抚摸着我们,我霎时间觉得秋天真温柔!

最后,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看到了耸立的红塔,微风轻轻地吹着红塔上的小铃铛,“叮叮”地响着,好像在说:“秋天的笔架山真美!“

6.笔架山公园作文 篇六

到了笔架山公园,只见树上挂了许多灯笼,像一个个果实在树上微微的笑,仿佛在说:“欢迎你来到笔架山公园游玩。”笔架山公园有三座山:笔俊山、笔冠山、笔秀山,其中笔冠山最高,有178米;笔俊山第二高,有164米;笔秀山最低,有143米。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了去爬笔冠山,因为笔冠山最高。我心里觉得:这三座山加起来都没有小梧桐山高,上次我爬过,有678米。

我和爸爸妈妈开始爬山了,我在前面跑,爸爸妈妈在后面慢慢爬。我跑的时候看到了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蛇出没,我吓破了胆,在后面的老爷爷在我后面跺了一下脚说:“有蛇。”吓我一大跳,原来老爷爷在骗我。我们爬山的路上,旁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守护着我们。

我们爬到了笔冠山山顶,从上面往下看,我看到了地皇大夏,旁边有一栋大夏差不多比地皇大夏高了,还没完工。

7.笔架山 篇七

为响应国家关于“矿山复绿”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 减少城市空气中PM2.5 (细颗粒物) 的提升, 武汉市政府对城市周边54座破损山体进行“一山一策”的修复措施, 并加快通过了关于《武汉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意见》, 要求在5年逐步实施。而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鼓架山和长山则被列入2014年度的修复计划。

近年来, 由于鼓架山和长山长时间无序的开山采矿, 多处山体形成大块裸露石壁, 矿坑残垣随处可见, 植被损毁殆尽。其结果严重影响着鼓架山、长山作为花山生态新城与主城区连接纽带的生态功能的发挥, 更直接影响着东湖生态旅游区整体景观效果的体现与提升, 因此亟需对整个山体进行绿化修复和生态改造。

2 项目概况

鼓架山、长山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东北部, 行政隶属鼓架村。鼓架山位于长山东边约680m, 其东紧邻严西湖, 北临近花山大道。长山西距青王路直线距离约1.6km, 北紧邻花山大道且距严西湖直线距离约470m。鼓架山及长山地处花山生态新城与主城区过渡地带, 具有生态、景观双重地位。

鼓架山、长山山体破损治理区大多是裸露的岩石面, 倾角在50°~70°, 裸露高度最高约50m左右, 岩石风化厚度在20cm以内, 几乎不存在绿化改造可利用的土壤有效厚度。

根据治理区周边区域土壤的经验数据以及现存植被种类判断, 本地区的土壤呈微酸性, pH值介于6.5~7.5之间, 适合武汉市大部分植物生长。

治理区表面岩石裸露, 无植被存在。山体周边植被分布有次生林, 杂灌、杂草等。其中山顶主要为马尾松, 山腰为湿地松, 且零星分布有樟树、泡桐、构树等, 山脚有葎草及爬藤类植物。鼓架山及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山体修复工程, 绿化改造总实施面积209998m2, 长山绿化改造总实施面积54407m2, 鼓架山绿化改造总实施面积155591m2。

3 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

3.1.1 节约高效原则

重点考虑山体稳固、绿化覆土、树种选择以及后期人工管护和成活率等方面的因素,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1.2 适地适树原则

一方面考虑到树种的适应性, 尽量选择本土树种, 保证成活率。另一方面考虑到岩石陡壁的生境特点, 针对特定部位选择喷混植生、开槽覆土等特殊化处理方式。

3.1.3 景观、生态兼顾原则

考虑近、远期的生态实施效果, 特别是对于能形成景观视线的鼓架山西北面以及部分场地平整、视线开阔的区域应当进行景观化处理。

3.2 设计思路

本着“先固山, 后复绿”的设计顺序, 结合国内外不同区域修复山体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现场实地的勘察, 本案提出“平立面结合治理法”的设计思路。

考虑到该山体周边有村庄及建设用地, 设计中应当保留。根据测量计算, 确定山体破损平面的范围和距离, 通过设计之前多次详细查勘现场, 从安全、美观、生态多方面综合考虑, 并进行多视角的立面绘制, 进行比较分析, 因地制宜地采取局部破损崖体, 较高处采用上部人工爆破建造种植平台, 下部堆土蓄坡种植植物的综合治理方法对山体破损面进行最大限度的美化遮挡和生态恢复[1]。

3.3 修复方案

本次修复方案主要分为土石方工程和绿化修复工程两部分。

3.3.1 土石方工程

具体划分为对现有山体进行安全排险、地形整理以及边坡覆土。设计上, 首先通过现场的勘察, 在平面上将破损区域进行划分, 同时通过仪器测量绘制出不同的断面形式, 根据各种断面采用削方、填方、平整等不同的技术手段, 形成安全稳定的山体。

(1) 山体排险。由于鼓架山及长山长时间的开山采石, 造成多处开挖面山体陡峭, 岩石破碎松动, 必须采用人工爆破的方式将松动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同时对高陡岩质边坡坡体后缘的强风化层、残坡积层及边坡中部出露中微风化岩体按1∶1 (45°) 削方, 已减缓坡度, 消除崩塌滑坡产生的可能, 使其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

(2) 地形整理。清运山体表面有机物、风化松动的岩石, 并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 确保坡面基本平整圆滑, 以利于覆绿, 一般按照1∶1进行修坡, 对于岩性较好的逆向坡, 坡率可采用1∶0.5~1∶0.8。对于破损边坡断面基底及洼地, 应该采用土质或石质进行填方, 边坡基底需保证1∶1.5~1∶1.75的坡度, 以保证边坡稳定。洼地应该进行填平, 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山体覆土。在土石方工程基础上进行, 根据土石方工程处理后形成的山体坡面基础, 设计对种植区覆土20~45cm, 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对场地内的现有用地进行平整, 满足用地排水。

3.3.2 绿化修复工程

在土石方工程基础上进行, 根据土石方工程处理后形成的山体坡面基础, 绿化改造方式分为喷混植生、坡面植草和覆土植树3种种植方式。

(1) 喷混植生。削方区经过工程治理仍然呈现1∶1的陡坡, 且坡面全部为裸露岩石, 无法在其上覆土, 乔灌木无法正常生长。因此针对削方区石壁陡峭的特点采用喷混植生的方式进行山体复绿。此类改造面积共49379m2, 其中长山28988m2, 鼓架山20391m2。

喷混植生是利用客土掺混黏合剂和锚杆加固铁丝网技术, 通过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肥料、有机质、保水材料、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岩面上, 形成大于10cm厚度的具有连续空隙的植生层, 种子可在空隙中生根、发芽、生长[2]。一般客土掺混黏合剂的基质层为优质客土55%, 0.3~0.5mm, 砂10%, 水泥3.5~8%, 泥炭土20%, 木纤维6%。植生层为粘土30~40%、泥炭土50~60%、植物纤维2%, 有机肥5%、保水剂0.8‰~1‰、粘合剂1‰~1.5‰、复合肥2%。此种方式对于坡度在30°以上的岩质边坡能够使植生层与岩面紧贴, 牢固结合, 从而防止由于雨水冲刷造成护坡失败。本项目钢丝网规格为8号镀锌钢丝网, 孔间距50mm×50mm, 钢丝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2) 坡面植草。针对填方区坡面较陡、土层厚度低, 不利于乔灌木生长的特点采用坡面的方式进行山体复绿。填方区经过工程治理坡度较削方区平缓, 但仍处于1∶1~1∶2之间, 栽植乔灌木不利于日后养护, 成活率不能得到保障。坡面植草可以使山体复绿, 逐渐恢复山体生态功能, 且成本较低。植草区范围内回填土方厚度约20cm。此类改造面积共45184m2, 其中长山8638m2, 鼓架山36546m2。

(3) 覆土植树。覆土植树主要针对场地开阔、坡度较平缓的修坡整治区和土地平整区。这两种区域面积占山体修复总面积比重大, 且经过工程治理后, 坡度基本控制在1∶2以下, 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种植土回填满足乔木生长必须的条件要求, 回填土方厚度约45cm。在以常绿生态防护树种为基础, 满足生态修复、山体复绿的要求的基础上, 配置一些落叶、色叶、观花的乔灌木, 通过季象、色象变化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此类改造面积共115435m2, 其中长山16781m2, 鼓架山98654m2。

3.4 树种选择

结合长山、鼓架山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工程治理后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 植物选择时要考虑地带性规律, 应以长江中下游的植物为主, 尽量选择武汉市的乡土植物, 还坚持耐寒性、抗旱性、耐贫瘠、生长快和有一定的土壤改良作用等特性, 所选的植物种类应具有速生、发育良好、保持水土和保健卫生及经济功能等特性, 且植物吸附能力强, 能适应陡坡生境。

(1) 喷混植生区采用结缕草草籽, 混合基材整面喷植, 同时在坡面治理形成的平坡面坡脚种植爬藤类植物, 进一步巩固边坡绿化治理的成果, 藤本植物品种有爬墙虎、五叶地锦、金银花、油麻藤、凌霄等, 藤本植物规格为藤长1m。

(2) 坡面植草区采用以65%狗牙根草籽, 35%灌木种子 (灌木包括花叶络石、伞房决明、三叶草、松叶景天、火棘) 满铺种植, 形成草、灌结合的特色效果。

(3) 覆土植树区以湿地松、杉木为基调树种, 间植或部分片植栾树、樟树、乌桕、石楠、夹竹桃、狗牙根、结缕草等草坪, 营造景观性强、生态性优的混交林。湿地松、杉木选用干径2~3cm的小苗, 其它树种干径3~4cm, 由于采用自由式种植方式, 其树间距最小保持1.5m, 这样既节约成本, 又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为后期的管养带来便利。

4 其它措施

4.1 安全措施

(1)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及专业技术要求, 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 并请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有效的施工。

(2) 局部保留施工作业后的便道, 可利用其形成消防通道及山林防火隔离带。

4.2 管养措施

对喷混植生区可适当加入一些保水剂, 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及抗旱性, 对覆土植树区的种植土里可加入长效肥, 改善土壤结构, 保证树木持续良好生长[3];同时可保留原有矿坑留下雨水池形成小型蓄水池, 以保证苗木的灌溉。

5 结语

破损山体的治理是从生态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出发点, 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4]。本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削、填方、土地平整以及坡面整理等工程措施减缓坡度, 清除地质灾害隐患, 在恢复山体景观的同时利用植物的覆盖进一步增加山体边坡水土保持功能, 增强山体抵御天气、地质灾害的能力。随着对武汉市周边破损山体的全面治理, 其生态修复方式应根据不同位置山体地质条件的特性, 采用相应地绿化修复模式, 通过营造生态护坡、修复裸露陡坡和岩面, 恢复植物正常生长的环境, 并利用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 消除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 美化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摘要:介绍了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鼓架山及长山山体生态修复的思路及设计方案, 针对其山体地质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修复策略及整治方法, 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模式, 为其它山体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平立结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杨京平, 卢剑波.生态恢复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25~26.

[2]章恒江, 章梦涛, 付奇峰.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J].国外公路, 2000, 20 (5) :30~32.

[3]尚红, 杨波, 张尚路, 等.济南皇上岭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方案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 4 (26) :158~161.

8.宋代山形笔架造型研究 篇八

笔架,文人士大夫案头的必备之物,亦称笔格、笔搁,架笔之物也,古有《云烟过眼录》”古玉笔格”、《宋稗类抄》“铜绿笔格”。笔架,供以在书写、作画间隙构思或稍作休息时用于搁置的文房工具,是笔不可或缺的伙伴,保持笔尖不受磨损,也防止滚动滑落污了书画,可谓是文房活动必备品。笔架多上窄下宽几何造型,或圆或方,角度平斜,实用为主,如衢州史绳祖墓出土的青玉笔架。而众多笔架中,造型最为出彩的便是山形笔架了,人们多称它为笔山。

笔架的造型分类

山形笔架,一为上窄下宽的“山”字型,造型不繁复,山峰较少,或加上雕刻、镂空,小巧而别致。重在写意。此时欧阳修提出“得意忘形”,忘形以得意,意象之美开始深入人心。宋代以来,文人的审美偏向清秀内敛,追求一种含蓄,一种典雅。对文房用品的要求逐渐由实用转向鉴赏。随着文人雅士对文房用具要求的逐渐提升,他们甚至参与到文房用具的设计之中,与工匠进行交流,共同制作,耳濡目染,工匠们也受到了文人们的熏陶,提高了文房用品品质。放眼宋代的器物,无论陶瓷、漆器还是玉器,多简约,却抓住其韵,温润如玉,清雅而立。宋代文房用具的使用和把玩成为文人追求自由雅趣生活的象征之一,因而简约灵巧中透露出优雅。这类山形笔架代表作品有出土于黑石文房的黑石山形笔架,高5.1厘米,残长14.2厘米,雕刻有错落的山峦,由高而低,虽是残片,却不失自然巧妙。简约的线条却构造出山的连绵起伏。

另一种则相较华丽。山峰高低错落可多至三十多个,有的不止是山峰,或在山中藏有人物、树木、建筑。有的难以确数,看似不多却有一丝微妙在其中,陡峭与平缓相间,逶迤曲折,变化无穷,表现层峦叠嶂之意,如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中就提到的“远峰列如笔架”。这类笔架以小见大,寄物抒怀,同时采用适合成型的石、木等天然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自然,把精神寄托在亲神好巫、求长佑生上,他们向往三神山,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一诗中写道“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人们把对神灵的向往寄托在器物上,以表达对神仙的敬畏,向往长生。此类山形笔架中较为出彩的便是浙江诸暨南宋墓出土黑石笔山 ,山峦高低起伏三十二座,流畅的线条将前后分层产生空间上的纵深,微妙的构建出群山交错的意境。梦蝶轩藏黑石笔山,中间高,两边低,两边到中间,自下而上凝成一股气,精工雕刻,极具观赏性。

宋代书画对山形笔架的影响

宋代书法家在实践上“尚意”,在理论上重“韵”,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开创了一代新风。宋代书法家们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见识广,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宋代书法的成就主要以“宋四家”为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苏轼书法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瀚的气息,即“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有清远、高逸之感。黄庭坚对书法提出了“韵胜”的评判标准,将苏轼对“韵”的表现推上顶峰。这种“韵”也完美的展现在了宋代山形笔架上,时代性概括了文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艺术理想,并且强调一种创造精神,使其意象之美得意升华。明代董其昌就指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宋代山水画以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其表现性使其总是带有抽象性,画面中山水造境保持景严肃的作为题材表现并且追求对景的再现性表现。中国山水画不是要模仿某一山一水,而是要艺术家们念想并创作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山水意境,如《龙尾砚歌》中“春蚓秋蛇随意画,愿从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阐述了绘画是意的重要性。这个“意”也同时体现在了笔架上,不是要像,是要抓其韵。山形笔架造型中山峰、树木、建筑、人物的组合,与宋代绘画紧密联系,北宋山水画家多选用巨大的山嶂作为画面主体,使其雄伟壮丽,人们称之为“巨嶂式”风格,树木、建筑的体积小与山体形成巨大的差异,凸显出群山的势状雄强。《晴峦萧寺图》便是这样的效果,画面中心对远处主峰山体的描绘尺度与近景、中景景物几乎相同,以巨大差距突显出远山高耸之势。

结语

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形成的中国经典的审美思想和赏玩意趣,对宋代的工艺美术风格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中国文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山形笔架更是显示文人的审美格调,宋代书画的空前发展也提升了笔架的审美品格,它蕴含着传统人文情结,展现了文化独特的魅力,辅佐文人写字作画,助文人修身养性,精致的造型增添书房情趣。宋代山形笔架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尚,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层面交流的向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宋代山形笔架也是璀璨文化中的一颗亮眼星星。

【笔架山】推荐阅读:

笔架山游玩写景作文08-08

关于江西笔架山导游词07-23

上一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病理学第三章下一篇:给朋友牛年新年寄语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