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2024-08-19

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共12篇)

1.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一

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进一步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习过程】

(学生做题,教师在旁指导并在生做完题时公布答案。)

1.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其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有多少个女同学?能说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2.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1/4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收割12公顷小麦需要多少小时?

3.一台洗衣机每天耗电3/4千瓦时,学校有3台这样的洗衣机。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

4.五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五(1)班捐了180元,五(2)班比五(1)班多捐了1/5,五(1)班捐的钱是五(3)班的3/4。五(2)班和五(3)班各捐款多少元?

5.甲、乙两站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2/5。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

6.某天下雪,某玩具厂有1/9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3/4。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厂职工的几分之几?

2.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二

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它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所以高中教育必须能够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民族精神以及增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能力.所以对高中教材的修改必须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200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B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为苏教版、人教A版、B版、湖南版、北师大版)出版的五套试验教材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进入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试验区,供高中学生使用.

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特色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通过审定标志着江苏高中教育已经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建立了符合江苏地域特色、紧跟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紧紧围绕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由单樽教授主编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整本数学教材最突出的特色是通过探索活动和自觉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创造及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课本氛围自然舒适

在人们的印象里数学是一门学术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给学生一种死板冰冷的感觉,但是苏教版数学一改原来数学教材风格,课本氛围更加自然舒适,给学生浓浓的文化气息.如在介绍集合内容中,书本开头用了一段优美的话语描述了大自然的景色,巧妙地折射出集合的思想,“蓝蓝的天空,一群鸟在快乐地飞翔……鸟群就是一个集合……”

2.利用相关性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新课改下苏教版数学教材秉承着“过程也是教育目标”的理念,让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构建活动中,使学生自觉衔接初中数学课本内容,明确数学研究的思路,多角度、多层次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3.名人名言,寓意深刻

在课本中大量引用名人名言,让学生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对数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揭露事物本质而又神秘深奥充满艺术性的学科,重分调动学生的神秘感和兴趣.例如,“一种学科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三、苏教版数学题型特点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大致叙述一下新课改下苏教版数学题型的特点:

1.激发型

新课改下苏教版数学教材加大了对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尝试和推理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状态,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和兴趣.例如,“用长为30 cm的铁丝围成矩形,将矩形面积S(cm2)表示为矩形一边长x(cm)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像.”此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模型,然后观察图形激发学生推理分析的能力最终得出答案.

2.人文型

数学是解释众多自然学科的重要手段、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下苏教版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在题型安排上时刻渗透着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文化涵养.例如,“从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附近的泥炭中发掘出的古莲子还能发芽开发,这些古莲子是多少年前的遗物呢?”学生通过这个题目不仅了解了历史和生物等学科的内容,还引发了学生的疑惑,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此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些含有经济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3.生活趣味和启智型

这次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写阵容十分强大,有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还有众多一线教师,所以教材充满了生活趣味性和启智性.具体表现为书中的选题很多是迎合学生心理特点而又紧密联系生活的有趣素材,用这些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启迪智慧.例如,“中国象棋的半个棋盘上有一‘马’,开始下棋时,它位于A点,这只‘马’第一步有几种可能的走法?试在图中画出来.它能否从点A走到与它相邻的B点?它能否从任一交叉点出发,走到棋盘上的其他任一交叉点?”此题以生活中常见的象棋为素材,激发学生趣味性思考,思考的不仅有数学问题,还有生活中的趣味性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使得课本更有亲和力和舒适感.

4.实践型

在新课程教材中更多地增加了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实践性问题,重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将学生从僵化、单一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个性的释放和数学实践打造一个理想的平台.

四、结束语

3.苏教版数学教材使用 篇三

学校要求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数学课的教学中按照这五个步骤:(1)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3)例题讲解白板展示。(4)拓展延伸。(5)小结与质疑。现在我就选择其中的几个案例来讲讲我是如何在合作学习中使用教材、研究教材的。

案例1:自主学习

通过研究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解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要通过内化,并将其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要求:

课题:因式分解(3):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有哪些方法?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x2y+8xy-8y; (2)a2(x-y)-b2(x-y);

(3)a4-16; (4)81x4-72x2y2+16y4

思考:分解因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顺序为:(1)独立思考(4 min);(2)有意向地白板展示第3题(同时组队交流,2 min);(3)抽号小组结合白板反馈。

在这个操作中特别要注意的是白板展示的孩子,需要是学习因式分解中下水平的孩子,通过他们的错误分享给学生加深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案例2:交流反馈

针对学生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为学生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任意画一三角形,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1.独立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

2.圆桌会议:组内成员交换意见,组内求优。

3.共享:抽号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

4.教师点拨:这一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时,不断阐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再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抽号反馈,使得每位孩子在课堂上都能适时的紧张。并且抽号孩子的表现和小组捆绑。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层次给予评价。每个小组按规则进行奖惩,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知识。

案例3:白板展示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学校给班级中配备了12块小白板。落实到每组一块,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真是太好了。既能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能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一部分学生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1m的竹竿的影长是1.4m;另一部分学生在同一时刻对树影进行测量,可惜树太靠近一幢建筑物,(相距4.2m)树影不完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长落在建筑物的墙壁上。问:若设树高为ym,树在墙壁上的影高为xm,请你给出计算树高的表达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独立思考—组内求全—小组反馈的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白板上将自己小组想到的方法图形绘制在白板上,并请小组成员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思维方法。

<D:\期刊2015\中学2015-9A\正文\朱容娟2.tif>[Q][F][A][B][D][F][A][B][D][F][A][B][D][P][F][A][B][D][E]

案例4:延伸拓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节奏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例题、习题这个载体,构建支架,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

结合案例3: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B是CD的中点,CD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宽CD=12m,塔影长DE=18m,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和1m,求塔高AB。

<D:\期刊2015\中学2015-9A\正文\朱容娟3.tif>[A][A][B][D][A][B][D][F][B][D][E][E][E][C][C][C][G][H]

在教学中结合前面的案例4,(1)独立思考(我该如何运用平行光光线的性质进行转化,并在图形中表现出来);(2)组内交流——求优;(3)小组白板;(4)代表发言;(5)组内互问。通过以上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中体会数学本质和内在规律,充分挖掘数学习题的潜在智能训练因素,就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了,拓宽思维。

案例5:小结与质疑

在我们的合作学习课堂中,要求题可以少做,但是最后的5分钟必须是对这节课的小结与质疑。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掌握了什么数学思想?这节课我还想知道了哪些知识?这节课我还有哪些疑问?

采用以下合作方式:(1)独立思考;(2)组内求全;(3)大使出访考察。大使的出访考察可以分两种:1号,2号同学若出访那就是到相应组去提问,3号,4号出访那就是接受相应组的考察,当然内容可以简单一些。随后给出相应的分数,若不合格这个小组需要下课在办公室给老师回课。这个措施使每个孩子最后都不能游离于课堂。特别注意质疑,质疑的内容有价值将会加分。同时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逻辑的问题,不要轻易地全盘否定,鼓励其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领悟其错误的原因,从改正错误中破解疑问,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有鼓励与惩罚都与加分扣分有关,所以班主任会和家长孩子共同筹划一月一次的拍分大会,任课老师也会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把自己放置于学生的现有水平,特别是学困生的水平找出适合这些学生的解题方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4.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32-2060-40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74-3=

2.口算:

76-60=85-70=93-50=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76-50=65-30=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九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89-(26-20)

87-10-5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5.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五

课题:乘车(教材80~81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

学案 教案

一、仔细阅读第80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交流估算结果。

三、按照算式独立完成计算后交流。

四、独立完成试一试后组内交流。

五、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

六、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

七、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

八、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

九、小组讨论完成81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重点)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指名读出完整的应用题。展示划批结果。

二、指名汇报估算结果,注意指导。

三、指名列式

四、投影展示试一试的结果,注意指导运算顺序。

五、指名展示练一练的第一题。

六、指名展示练一练的第二题。

七、指名展示练习八的第一题。注意强调运算顺序。

八、指名展示练习八的第二题。集体订正。

6.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六

课题:动物餐厅(教材6~7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

学案 教案

一、仔细阅读第6页上面条件和问题。(分清条件和问题)

二、情境图中上两幅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

三、用学具中的计数器分别拨出21和18。填空:21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1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四、完成图下练习。

五、独立完成填一填。小组交流,注意订正错误。

六、小组交流完成:

1.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2.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试举例说明。如果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相比首先比较()位,()位上大的数就大,高位(什么叫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七、独立完成练一练1.后小组内交流订正。有错误的要讲讲是怎样错的。

八、独立完成第7页第二题组内交流讨论最小能填几,最大能填几。指名汇报。

九、独立完成第7页第三题后组内交流,相互批改。

十、独立完成第7页第4题小组内交流。

十一、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完成小调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一、巡视指导,解决文字障碍。

二、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小组交流时老师注意巡视指导。最后指名汇报。

四、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时指名汇报。重点是第7页的第二题及第四题

7.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七

一、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分析

在众多教材版本中,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设计可谓是别出心裁, 每一章、每一节都做了精心的安排, 整体上来看是寓文化与知识于一体, 融图画、图形表现与文字表达于一炉, 其中既有形象的描述, 又有细致的讲解, 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与情感的带动, 体现出了编者完全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编排教材,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知识呈现与教学的规律特征。

每一章大概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引言部分, 从认知学角度出发, 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为学生形象地概括并呈现整章数学知识的特点。第二板块为分小节的知识原理介绍与训练习题。第三板块为本章节知识点归纳、章节习题综合训练。

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结构构成, 深入分析不同结构板块的功能和作用, 对应采取科学的诠释方法展开教学。

二、基于教材板块的数学教材运用

1.章首引言的有效运用

引言处于每一章之首, 常常为教师所忽视, 然而, 事实上它却蕴含着无限价值。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每一章节前引言中蕴含的思想、编者的用意, 将这些思想和用意融入实际教学中, 形成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方法和战略。苏教版教材章首引言多为一幅图画配上一段文字描述, 教师要善于将图画、文字描述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先进入简单、形象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 获得全新的感受, 进而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 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节时, 一些立体感较差、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听到“几何”一词便会发怵, 再谈到“立体”可能会脸色大变,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定是些非常抽象的原理、非常难懂的知识。此时, 就需要教师善用引言和导语, 为学生营造一个简单、轻松的学习氛围, 先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体会到原本抽象的知识其实就在人们身边, 让学生进入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该章引言部分, 出现了一幅我国知名建筑———天坛的图片, 画面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立体化效果, 不妨让学生先欣赏这一立体化的建筑图片, 先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接着引入文字部分, 让学生认真解读: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土木建筑、室内装修、机械设计, 甚至商品包装等都少不了空间图形。这些生活常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学生初步进入了空间图形认知状态。此时, 教师点明空间图形认知的重要性:同学们, 当我们想要检测墙面、楼房等是否和地平面垂直时, 就需要用到空间图形知识。通过这样的引导, 定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知识原理与习题训练的有效运用

这一板块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核心板块, 因为它汇聚着知识原理与训练习题, 对于这一板块教师应该事先做好教学计划, 根据知识小节的数量来科学制定课时计划, 通常一课时对应1-2小节知识原理的讲解与课后习题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能够步步为营, 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教师就应该本着由浅入深、逐渐渗透、分步引导的原则, 也就是要先从简单的、基础的入门知识原理入手, 等到学生熟练、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基础后, 再上升到深层知识的探究, 这样才能达到逐步学习、高效探究的目的。

例如《函数》这一章节, 应该按教材中知识板块编排的规律来展开课程讲解与学习, 先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概念与图像, 其中包括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性质以及映射等理论知识, 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应该附上习题的训练, 然后再上升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教师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学生对每一个知识板块做好透彻的理解后才能开展深层次的知识讲解,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

3.章节总结的有效运用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章节的末尾都有一个知识总结与习题综合训练板块, 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这一板块, 单独抽出一节课, 借助教材中设置的知识总结, 来为学生总结该章节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点, 对数学知识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 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一个完好的知识轮廓。然后再利用章末习题来组织学生练习, 形成对知识的深入体会, 从而达到整合收尾的目的。

8.刍议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 篇八

一、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的内容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范例

函数的零点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会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

3.会求函数的零点。

4.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

5.能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根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6.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式根的关系。

7.会用零点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1.如何判一元二次方程式实根个数?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函数,=0,<0,>0。

叫做函数的零点。

2.请你写出零点的定义。

3.如何求函数的零点?

4.函数的零点与图像什么关系?

【例题解析】

1.阅读课本完成例题。

例: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

2.由上例函数值大于0,小于0,等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请思考求函数零点对作函数简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拨】

对概念理解及对例题的解释

1.不是所有函数都有零点

2.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转化为二次方程实根的个数的判定。

3.函数零点有变量零点和不变量零点。

4.求三次函数零点,关键是正确的因式分解,作图像可先由零点分析出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情况,再适当取点作出图像。

【例题讲解】

例1.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3.关于的二次方程,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1,2)内,求的范围。

【当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若,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只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4.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则= 。

5.一次函数在[0,1]无零点,则取值范围为 。

6.函数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

四、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②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等。

2.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3.学案和教案的关系: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9.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九

课题:动手做(二)(教材42~43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

学案 教案

一、小组交流对七巧板的认识并且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回答问题:七巧板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3、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4、几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二、独立完成42页拼一拼后小组交流。

三、独立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交流。

四、小组合作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独立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三题。小组内充分交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纵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具准备:七巧板

一、板书课题后指名简介七巧板,如果学生不会则由教师完成。

二、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成果。

三、指名汇报各种拼法并且小结每种图案

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出的。

四、指名汇报交流成果,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五、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守株待兔的故事在完成学案第四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展示成果。

10.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十

课题: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页)

课型:新授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    主备人:    执教人:

学案 教案

一、学生用手指、手臂比划出一厘米、一米的大致长度。

二、独立完成18页的试一试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三、小组合作实际测量讲台、黑板、从地面到窗台的高。

四、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五、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分析一下不同结果的原因。

六、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讲解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用约这个字。

七、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讲解一下理由。

八、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的第四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厘米、米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巩固概念,体会米、厘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米尺。

一、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比划的结果并且注意加以指导。

二、指名汇报交流结果,讲出估计的理由,教师板书部分答案。

三、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注意板书答案。

四、教师实地测量后小结产生误差的原因。

五、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六、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

七、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集体订正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11.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十一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體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又板书)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教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师设疑,学生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自己找到主题图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并把其抽象成图形,可以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利用动手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不但巩固了新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利用男生与女生根据队形的变化来站队,从而明了了排成一排和围成一圈间隔的不同,突破了难点。

12.苏教数学归纳法学案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

近年来,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 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不违背二次函数知识特点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让教与学真正的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 教材中的知识更加适用于实际生活

苏教版初中数学的改革存在着特殊的年龄特征。初中这一时期的学生, 还不能脱离问题的实际内容来理解抽象概括的数量关系。改革调整后的苏教版初中数学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结合, 这样, 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 可以直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在整体知识的设计中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整体性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 将数学内容之间进行联系和整合,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每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不仅方便学生学习, 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活动。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不仅实现了教材内容内部的结合, 还同其他学科知识点进行结合, 促进了初中不同学科的共同发展。

3. 教学方式的灵活化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要求老师采用灵活化的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的面对学习中的不足。

二、苏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

1. 对于二次函数的概念, 要深入理解

函数概念放映了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它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是从一般到特殊, 从抽象到具体, 逐步精确化的过程。在理解二次函数概念时, 必须由浅到深, 给学生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也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以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在讲解经典例题的时, 要在讲解过程中把二次函数的概念渗入进去。例如:给出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为s, 让学生写出圆的面积的表达式为:s=πr2。在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 向学生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

2. 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时期, 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正确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次函数的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仅依靠黑板和老师口头讲解的方式, 不能很好的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老师可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的统一, 让二次函数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将数形结合融入其中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 老师要充分利用图像, 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二次函数知识点的掌握。争取让学生在每次遇见二次函数时, 都能迅速并准确的画出相应的草图。并根据草图找出顶点位置、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重要信息,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 快速进行解答。

三、苏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的注意事项

1. 注意区别二次函数和其他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要不仅仅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还要激发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 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让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内容是一个整体, 不同数学内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类型例题的讲解, 把二次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进行区分。以免学生把二次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混淆, 有利于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认知。

2.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二次函数教学的主要目的, 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这一过程中,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进行不同解题方式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二次函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二次函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教材比较枯燥, 时间一久,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念头,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同时把实际生活和理论相结合, 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应根据苏教版初中教材的特点, 综合二次函数的特殊性以及初中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发育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将二次函数的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仲红斌.初中教学函数教学之我见[J].学生之友, 2012 (4)

[2]房玉华.对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实践的分析[J].读与算, 2012 (65)

上一篇:我国当前信用现状剖析下一篇:正确计算广告费宣传费扣除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