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餐的总结

2024-10-23

幼儿进餐的总结(共8篇)

1.幼儿进餐的总结 篇一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及反思

案例来源:

入园第一天,午餐时间到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天上了饭菜,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有一半小朋友会自己学着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着不肯动手,还不时地哭着喊爸爸妈妈。炎炎、洋洋、还有亭亭的奶奶在报名的时候就一再的关照我们老师说:孩子别的都会,就是不会自己吃饭。老师和阿姨们只能连哄带骗地喂他们吃。新学期家长会上,家长问得最多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

案例记录:

观察重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的观察 观察对象:小班新生,重点对象炎炎小朋友 观察一:

开学已经近两周的时间,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中午老师把饭分好了,小朋友开始吃饭。炎炎小朋友,歪歪扭扭的坐在板凳上,一只手拿着勺子把儿的最顶端,一只手托住下巴,不停的左右来回晃勺子。在老师的提醒下,他开始将餐盘有菜的一边转向自己,用勺子舀起一根菜放到嘴里,接着用另一只手抓起几粒米饭放入嘴中。他尝试着用勺子挖米饭,可是怎么也挖不起来,他用另一只手拿起米饭放在勺子里,然后放入嘴中。然后,他开始用勺子不停的插米饭,发出“当当”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捡菜汤里的西红柿,把西红柿的皮剥下来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将剥好的一块西红柿放入嘴中,再用勺子舀起一点汤放入嘴中。接着就开始用手拿起他最喜欢吃的火腿,用牙齿顺着火腿的边咬了一圈,围着火腿的边吃起来。吃完了火腿,他把勺子放进嘴里,用牙齿咬住勺子,再用手敲着勺子把儿玩。在老师的又一次提醒下,他用手拿起米饭放进嘴里。一粒米饭漏在手指上,他接着用嘴咬住手指上的米粒。过了会儿它开始东张西望,和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起来,不时的露出微笑,接着他将他的米饭放到旁边小朋友的盘子里。而旁边的小朋友宁硕不高兴了,将米饭用手抓住扔到炎炎小朋友的盘子里,炎炎又扔回去,宁硕扔回来,两个人闹起来,不时窃笑着。这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吃完了,要去散步了,可是炎炎小朋友的饭还剩下很多,阿姨只好又喂给他吃。

行为分析:

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从上面的观察看来,炎炎小朋友今年已经三岁了,却没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用勺子的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我了解了他的父母。从中我了解到: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这时爷爷奶奶过于急躁,缺乏耐心,还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孩子的奶奶现在还在喂孩子吃饭,并且他吃饭的时候很调皮,吃一会儿玩一会儿,大人追在屁股后面喂。家长还反映每次从幼儿园回家后像俄疯了一样拿起什么吃什么。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不良的进餐习惯。于是我们与炎炎家长谈话,达成共识,共同培养施允延小朋友的进餐习惯。

记录二:

今天,由于全镇停电,我们幼儿园吃的是面条。炎炎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回家可没有以前那么多好吃的了,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炎炎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喂了几口他说:“宝宝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个笑脸娃娃,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伸长小脑袋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为分析:

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炎炎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不会吃,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祖辈喂养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当老师表扬他时候,他非常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结合炎炎的进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掌握炎炎小朋友在家的吃饭情况。并邀请家长在幼儿进餐时在外面观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消除家长担心孩子会挨饿的顾虑。

记录三:

今天,我们吃的是红烧排骨和豆腐三鲜汤。炎炎小朋友分到饭开始吃起来,他先拿起勺子挖了一口米饭放入嘴中,盯着盘子不停的咀嚼着。接着拿起一块排骨咬了起来,他的牙齿不太好,咬了一下肉没有咬下来,他又使劲咬了一口,肉被咬了下来,他用手把肉放到嘴里咀嚼起来。就这样很快吃完了两块排骨,开始吃米饭和豆腐。他把豆腐一块一块捡出来,我说:“炎炎你瞧豆腐和米饭都是白色的,我们来让他们变成好朋友,让他们一起跑到炎炎的肚子里去好吗?”说完就将豆腐和米饭拌到了一起,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把饭全吃完了,刚要去放碗碟,他又折回自己的位上把残留在餐盘上的几个米粒吃完,然后,他把碗碟放下,来到我的跟前很高兴地说:“老师我把饭全吃完了!”我及时给他鼓励:“你真棒!将来一定能长的又高又大,来老师抱抱。”说完我抱起他,他在我怀里笑了。

行为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饮食习惯不好的孩子,身体较弱。炎炎小朋友已经基本养成了自己吃饭的好习惯,并且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勺子,进餐比较专注,不再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炎炎小朋友回家后不再加餐,并且有自己吃饭的欲望。只是奶奶有时还会担心孩子吃冷的,有时在家里还会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偶尔喂孩子吃饭。

案例反思: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育,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果想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结合我园的课题《家园共育,促进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们首先从家长观念的更新入手,要求家长努力做到:

一、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玩的习惯。家长不要回家后立刻给幼儿加餐,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新认识: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在幼儿园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特别是爷爷奶奶,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二、父母要正确认识孩子吃饭的问题,不能过于心急。

三、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吃饭前父母可以和幼儿谈论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营养,唤起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四、父母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给孩子灌输“好好吃饭,长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之类的观点。

为了让家长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充分利用家园联系单、电话、班级论坛、邮箱等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

二、循序渐进,为幼儿创设良好进餐的氛围

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小班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

(1)榜样带动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们将吃饭慢的幼儿安排在吃饭比较快地幼儿一桌面,并在分饭前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青菜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餐前暗示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或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餐前暗示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是大人喂,而且饭量很少,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我班的扬扬和点点小朋友刚开始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每次吃到红豆粥两个人是一口都不吃,于是我也是对他们采取逐渐加量的办法,刚开始少盛一点点并在粥里加一点糖,渐渐的孩子也就习惯了吃红豆粥了而亭亭小朋友更是这一方法的典型,刚开始来园,亭亭的饭量几乎是我们的一口,有时还会吐,我们也是采取了这个办法,现在亭亭在我们的鼓励下已经能很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在前段时间的春游中,孩子独立的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饭,孩子的奶奶别提有多开心。

(4)激励夸奖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进餐慢的孩子哪怕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个笑脸娃娃一颗星,、一个小贴画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存在的问题:

《纲要》中明确阐述“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如今孩子们的进餐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一个小宝两个样”的情况,还是我们班的炎炎小朋友,现在在幼儿园他已经能坚持自己吃饭,可是在我们组织的亲子游园活动中,因为奶奶陪着孩子去的,在公园里,孩子还是不太愿意自己吃,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是自己吃的,但孩子还是吃得很少,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样更好的去解决,还是我们今后探讨的一个要点,我们将不断得探究怎样将《家园共育》这个问题做得更好。

2.幼儿进餐的总结 篇二

一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

不少幼儿存在吃饭挑食、边吃边玩、吃饭讲话、撒饭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 多是由于家人包办代替太多。不少三四岁的孩子, 甚至五六岁的孩子, 在家存在被家长喂食或追着喂食、独占食物或浪费食物、边吃边玩等现象。这些情况表明, 幼儿在进餐技能的掌握和进餐礼仪教育两个方面都存在缺失。

二进餐礼仪教育的目标

第一, 要有良好的进餐情绪。幼儿在进餐时情绪要稳定, 态度要积极。

第二, 进餐时要专心。要求幼儿进餐时不随意说话, 不边吃边做其他事, 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再离开餐桌。

第三, 会正确使用餐具。要求幼儿在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学习使用小勺, 中班下学期学习使用筷子。进餐时, 餐具、嘴巴不发出响声等。

第四, 进餐时间的控制。幼儿进餐时间大概35分钟左右, 不宜太快, 更不宜太慢。

第五, 会与同伴分享食物。幼儿对餐桌上的食物不独占, 愿意与同伴共享。

第六, 注重进餐卫生。幼儿进餐时能尽量做到自己的衣服、桌面、地面的清洁, 碗里不剩饭。饭后会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指定位置。

三培养幼儿进餐礼仪的方法

1. 餐前准备

第一, 良好的情绪情感准备。要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保持良好的食欲, 就应该使孩子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 心情舒畅。良好的餐前情绪, 是幼儿增加食欲的一个重要措施。要让幼儿积极快乐、主动进餐, 教师要在餐前组织要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活动。如组织幼儿洗手, 看看谁的小手洗得香;念一些关于进餐的儿歌;欣赏优美的音乐、诗歌等。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幼儿, 不强迫幼儿进餐, 而是通过表扬、鼓励等调整幼儿的情绪状态, 促进幼儿食欲。

第二, 不断储备饮食知识经验。利用健康教育、日常进餐、交流谈话等活动, 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营养, 掌握一些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如向孩子介绍食谱, 让孩子认识饭菜的名称、味道、颜色, 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好处。

2. 进餐礼仪培养的方法

第一, 根据幼儿身体状况及日常进食量合理添加食物。教师在给幼儿分发食物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及不同幼儿近期身体状况, 给幼儿添加适量的饭菜。如可以采用几次分饭菜的方法。第一次分饭菜可少一些, 这样就减轻孩子们眼里的压力和负担。避免让孩子看到满满一大碗后不想吃, 看孩子们香喷喷地吃完后, 再分第二次饭菜, 边分边用温柔的语气说:“乖乖, 再来一口, 再添一点。”此时孩子往往还有一种成就感:瞧, 我已经添饭菜了!孩子吃完第二次分的饭菜, 还可以分第三次, 这时对有些胃口小的孩子不必强迫再添。这种办法在冬天也可以避免饭菜还没吃完就凉掉了。

第二, 合理控制幼儿进餐的时间。如何调整幼儿用餐时间, 减少用餐后等待的时间, 是不少教师困扰的问题, 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如对喜欢边吃边玩、挑食的幼儿, 让其帮助老师分发碗筷、表扬其餐前准备做得好、提出期望等, 让其形成积极的进餐心理暗示, 改善进餐速度。

第三, 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注重为幼儿提供可参与的环境。在孩子们吃带刺、骨、壳的食物时给每张桌子提供一条擦手小毛巾或纸巾及盛放残渣的盒子, 让幼儿感受清洁带给他们的舒适感。每餐饭后, 请幼儿把用过的碗勺分别放到指定的地方, 用自己的杯子取水漱口;然后用餐巾纸正确地擦嘴;最后自觉地到教师跟前排队, 做散步的准备工作。大班还可创设午餐管理员, 让其协助教师收拾残羹剩菜、桌椅板凳等, 这样, 不仅使幼儿管理能力得到锻炼, 也使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

第四, 注重餐前引导, 增进幼儿食欲。如就餐前, 教师通过谜语、儿歌等介绍当日菜谱或者介绍今天吃的饭菜是其最喜爱的, 营养和味道如何等, 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或了解将要吃的食物, 孩子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 也就有了进餐前的心理准备, 对不熟悉的东西不再恐惧, 就会满怀期待地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

第五,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教师利用情景辨析法、探索试验法、信息收集法、角色参与法、强化巩固、归纳整理等方法, 贯穿运用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巩固文明的用餐习惯。如餐前叫那些偏食、厌食的孩子帮忙分碗筷, 让其向小朋友介绍今天的饭菜, 使之精神愉悦, 再行进餐, 则其会食欲大增。

四结束语

3.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三

关键词:幼儿; 习惯; 进餐;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11-002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家长需高度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目前幼儿习惯的分类

习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即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生活习惯。有专家认为,这些主要方面的习惯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也就是说,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习惯体系,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日益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给一向疼爱子孙的人们,在喂养、教育子女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幼儿的饮食习惯问题,引起了家长及幼教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幼儿身体健康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祖国建设的明天、未来民族兴旺的大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已成为保证独生子女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当务之急。而我们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无节制吃零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幼儿不良习惯表现及形成原因

1.父母太多的呵护和包办

真实反映了目前中国“小皇帝”们的现实状态,提醒:“中国的父母应该醒醒了!”

这一代孩子父母并无抚养独子经验,他们经常出现害怕失败、不理智状况,对孩子百依百顺,能自己干的活绝不让孩子来干。家长们不知道,这一切宠爱最终只会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们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幼年点点滴滴养成的,不叠被子、不自己穿衣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上来,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一代在未来的成长中,就不可能拥有学习和生活的健康人格和责任心,自觉读书意识自然会很差,没有任何条理可言:“脑子不是懒婆娘的垃圾箱”。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切不可大包大揽。父母一厢情愿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只会叛逆、放纵,最终成为父母最大的“问题”。影响幼儿进餐质量的因素,一是饭菜是否可口,二是进餐的环境设置。

2.进餐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指进餐的空间、设施、使用的餐具等。我们观察发现,进餐的活动室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食欲。

(1)噪音。幼儿园临街,高音喇叭和各种噪音不断干扰,容易使幼儿烦燥,影响进食;餐室内有多余人员走动或讲话,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进食量。

(2)室温。餐室温度过低,饭菜易凉;温度过高,会造成幼儿烦燥,降低幼儿食欲。

(3)整洁度。餐室杂乱,如玩具乱放,地上有纸屑杂物等,会影响幼儿进餐的注意力。

(4)空间因素。餐室小,幼儿坐的拥挤,彼此碰撞产生矛盾,影响进食情绪。筷子过长,幼儿操作困难,会减慢进食速度。

进餐的精神环境是指进餐时的气氛。包括:教师在进餐组织中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幼儿间的行为、态度及其他一切影响幼儿情绪的精神因素,在构成进餐精神环境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态度言行是最主要的。有的是来自幼儿间和幼儿本身的行为、情绪及饮食习惯的影响。

情绪反应之所以影响人的食欲,其机理是:神经系统调节情绪反应和消化腺分泌的区域都是下丘脑部位,人的情绪变化会引起相应部位的抑制与兴奋,当人情绪低落时,消化腺的分泌受到抑制,人就没有了食欲。

三、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经过调查原因分析,形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

1.病理原因

某些幼儿体弱多病,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体弱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

2.饮食不当

幼儿食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什么酸奶、巧克力、可口可乐、果冻……等等,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吃啥,就给他买啥,营养没问题,致使他们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有增无减。

3.教养不当

由于家长娇惯使部分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或从小没吃过的食物至今仍不肯吃。

4.活动量不当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活动量過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食量。有的幼儿个性文静,好静不好动,活动量过小,且活动内容单调,从而影响了他的消化吸收功能;而有的幼儿个性好动,活动量过大,活动时间也过长,由于过度疲劳也会影响幼儿的进食量和食欲。

5.教育方法畸型

有的家长也曾意识到幼儿有不良饮食行为,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强硬手段。他们对孩子不愿吃的东西命令其“必须吃下去,不吃完就打”。这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产生厌食的情绪。在幼儿园里,你也会经常听到保教人员为了让幼儿早点吃完饭菜,都会让幼儿进行“看谁进餐快”的比赛,殊不知,这样的妙计其实一点也不妙,进餐是快了一点,但食物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就进了肠胃,影响了健康,不利于消化。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要靠家长,同时也要靠保教人员。

第一幼儿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保教人员互相配合,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工作。一方面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活动,向幼儿介绍蔬菜、水果,知道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讲解偏食、挑食的危害,使幼儿对食物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在幼儿进餐时,采用介绍饭菜的色、香、味,多鼓励、表扬以及榜样影响等方法,引起幼儿的食欲,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具体帮助,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如我们班有一幼儿叫周翔,不吃鸡蛋,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地给他讲道理,他全然不听,嘴紧紧地闭着就是不吃,问他为什么不吃,回答“很恶心”!起初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向他发脾气,可冷静下来一想,家长对我们充满了希望,如果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将伤了他的自尊心,也取得不到效果,于是我再次耐心给他讲鸡蛋的营养价值,告诉他吃了能长个儿,并夸他聪明,教师的话一听就明白。就这样坚持不厌其烦地劝导和鼓励,他终于开口吃鸡蛋了,从吃第一口,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让他慢慢适应,一段时间后,孩子愿意一次把整个鸡蛋都吃完了。另一方面,在教学、游戏活动中,注意内容上的新旧搭配,形式上的动静交替。

第二,做好家长工作,家庭配合一致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中,争取家庭配合是很关键的一环。首先,父母要了解科学喂养幼儿的常识,家庭食品要多样化,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并尽可能地烹制色、香、味俱佳的饭菜,激起幼儿食欲。

第三,父母应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应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幼儿。第四,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自觉性。

五、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1.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

1.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強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1.2科学进餐。现在很多幼儿都挑食,喜欢的就多吃,不喜欢的就少吃,甚至假装生病不吃。教师应多给幼儿讲不同食物对人体生长的帮助,如果不吃会带来的影响。

1.3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

1.4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教室一定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给幼儿一个优美的环境进餐。还可以在进餐前给幼儿讲讲故事,听听舒缓的音乐。

1.5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少盛多添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盛饭。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

2.幼儿园美化餐室,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2.1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

2.2进餐前,教师应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的品种,激发幼儿食欲。教师要表现出对饭菜非常喜欢的样子:“好香啊!”“我真想吃一点。”

2.3正确对待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对待偏食、挑食的孩子,教师应对“症”下“药”,一味强求不是好办法。若是由家长偏食、挑食影响造成的,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一起纠正。平时可结合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讲明危害,正面引导。纠正过程中不可过于急燥,让幼儿吃不爱吃的东西时可先让其少吃,逐渐增加。要注意肯定进步,积极鼓励。

总之,幼儿有了良好进餐习惯,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进一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

4.幼儿进餐论文 篇四

张丽

[摘要] 小班幼儿入园后,最令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孩子的进餐问题,进餐状况如何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班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因此,怎样引导孩子们走好这第一步是关键,[关键词] 小班幼儿 进餐问题

进餐习惯

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群体,在家访和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让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这已经是进餐时的潜规则了,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只有寥寥两三个。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对本班幼儿进行家访时了解到,班中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普遍以家长喂为主,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家长追着喂,挑食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结合孩子在园的表现,将班中幼儿进餐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别为:

1、全程需喂型

这类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自己尝试拿过调羹,因此,进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吃 饭成了他的生活难题,在班级的进餐时光的观察中,他们属于纯粹等待成人来喂的,进餐的主动性为零,一旦要求他们自己拿调羹来吃,饭翻、汤饭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度的缺乏进餐的经验和技能,这于家长的喂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们的过渡包办使孩子们丧失了自我服务的机会。

2、边吃边玩型

这类孩子在进餐的主动性上比上一类孩子好很多,但是进餐的注意十分不集中,吃一会,玩一会,往往都是最后一批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的养

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饭,还有的父母过分前就孩子,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孩子玩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拉着孩子去吃饭,更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

3、喜欢挑食型 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 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在与挑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诸多孩子不吃的那些食物也正是他们家长不吃的,家中更是不买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挑食的习惯。

4、饭量较少型

在家访中,有些家长特别向我们提到,他的孩子饭量比较少,在家中,正餐基本上

只吃几调羹。通过在园的生活,确实发现一些孩子的饭量比其他孩子少了一倍,在通过反复的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孩子平时比较喜欢安静的活动,运动量不足,消耗比其他孩子少,因此缺乏饥饿感。

5、进餐慢悠型

虽然进餐细嚼慢咽是好事,但是在超过了一定时间后,饭菜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尤其是在冬天,天气比较冷,饭菜也凉的比较快,如果孩子进餐速度很慢的话很容易出现吃凉饭的现象,这对孩子的肠胃极其不利。孩子进餐速度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含饭习惯的孩子进餐的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另外孩子没有食欲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也是进餐速度慢的原因。

6、饭粒四散型

这一类的孩子有着较为主动的进餐意识,能自己吃饭,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是卫生习惯却很糟糕,通常饭粒掉的一塌糊涂,不但桌上都是,连他的座位底下也全是饭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比如调羹拿的不好导致饭粒掉落。二是家里没有养成好的进餐卫生习惯,在家中进餐时,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将掉落的饭粒捡起,这样一来,就让孩子形成了掉饭粒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环境、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5.幼儿园小班进餐论文 篇五

【内容摘要】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 键 词】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传统美德,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可同现代文明相结合寻求指导理论,叶圣陶先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的进餐习惯。

一、不良习惯的形成的原因

1.病理因素

某些幼儿体弱多病,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

2.饮食不当

幼儿食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酸奶、巧克力、可口可乐、果冻„„,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吃啥,就给他买啥,营养没问题,致使他们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有增无减。

3.教养不当

由于家长娇惯使部分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也不吃或从小没吃过的食物至今仍不肯吃。4.活动量不当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活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量。有的幼儿个性文静,喜静不好动,活动量过小,且活动内容单调,从而影响了他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的幼儿个性好动,活动量大,活动时间长,也影响了幼儿的进餐量和食欲。

5.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也曾意识到幼儿有不良饮食问题,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强硬手段,在幼儿园里,也会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幼儿快点吃饭,不快点吃完就不让妈妈来接,恐吓幼儿,这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产生厌食的情绪。让幼儿加快进餐速度,是可以保证老师的工作进度,但进餐过快会导致食物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就进入肠胃,影响了健康,不利于消化。

二、创设温馨、愉快的用餐气氛、环境

营造熟悉的环境 而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容易摆脱对家人的依恋,会经常哭闹,而这很显然是不利于常规的培养的。因此在幼儿第一天入园后,就要为他们营造—个熟悉的环境,通过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生活。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都会比较容易接受,而这第—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

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从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餐前玩具可以使幼儿将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合理组织 而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合理组织,使得幼儿有良好的进餐情绪。教养员要注意幼儿吃饭时的取暖和降温,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同时教师在幼儿进餐前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着进餐,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三、幼儿常规的培养

一个宽松的进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维护其他幼儿享受自由的纪律是必要的。让幼儿在吃饭中体验着如何去吃才不会引起呛食洒汤,对幼儿也是十分有利的。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喜欢说话,愿意相互交流或是自言自语,只要他的活动没有妨碍其他幼儿吃饭,没有破坏整个进餐活动,个体行为就不应当成为纪律问题而受到束缚。我在观察中也看到有些幼儿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如扯扯别人的衣服,踢人等,这时老师应给幼儿讲自由活动是不能影响别人的。幼儿只有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幼儿园中,老师不希望幼儿说话,源于幼儿吃饭不专心,吃得过慢。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并形成类似于工作餐的氛围,相信比硬性“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

在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之后,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纠正已有的坏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新习惯。在这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引导为主。

在我们幼儿园,要求幼儿在餐前玩一些楼道里的玩具;让动作慢的孩子先洗手做准备;扣手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师去分饭;吃饭的时候胳膊肘不能上桌,以免孩子趴在桌子上;拿勺子的方法正确,盯着自己的餐具吃,不能东张西望的;饭菜要一口饭一口菜的吃,而且不能直接拔到嘴里,要舀起来吃;还想添饭的孩子,要把勺子放在盘子里举手;想要添菜,要把勺子放在碗里举手;都吃好了,准备喝汤,就把勺子放在盘子里举手。所有的过程要求幼儿少说话,以免幼儿引起呛食、洒汤。最后幼儿扣手起立,放好椅子,去送盘子和碗,然后拿纸擦嘴,漱口完成后,出去散步。

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1.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方式

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方式引入,同时加上一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幼儿接受并尝试更多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同时还可以认识到一些现有习惯的错误和危害。幼儿园经常会吃蘑菇,很多幼儿都不爱吃,把蘑菇扔在了公用盘里,我们给幼儿讲了《小兔乖乖》的故事:兔妈妈去采萝卜和蘑菇,回来小兔们都爱吃。这时介绍萝卜、蘑菇,并且还介绍了其他几个相关的菜肴,让小朋友也来假装的吃萝卜和蘑菇,吃了变得很聪明,战胜了大灰狼。激发小朋友想尝一尝的欲望。等到幼儿园再吃蘑菇的时候,老师把故事提出来,调动了幼儿的食欲,挑食的现象明显的好转了。

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活动,向幼儿介绍蔬菜,水果,知道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讲解偏食、挑食的危害,并开展小商店、小菜场、小食堂等游戏,使幼儿对各种食物产生兴趣。2.参观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组织幼儿去厨房看厨师怎么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菜肴有了期待,从而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幼儿在进餐的时候食欲特别的好,都是大口的吃饭,挑食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

带着幼儿到菜地参观,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生动的自然环境中感受不同蔬菜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和不同的营养价值,并感受到种菜的辛苦,使幼儿对蔬菜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对蔬菜产生兴趣。回来以后通过植物角来发挥教育作用,请家长配合,每个幼儿都种植一种蔬菜,如豆芽、蒜、葱等,让幼儿都为自己所种植的蔬菜负责,看谁种出来的蔬菜能长得快,这样,小朋友都在种植中体验到种菜的辛苦与不易,在进餐时葱、蒜扔“公用盘”的现象也自然减少。3.树立榜样,循循善诱

幼儿的模仿意识较强,所以同伴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这阶段的儿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明显增强,所以这个时候树立一个榜样,对一部分孩子会有很大的作用。这时让他们一起进餐,鼓励幼儿以他们为榜样。在遇到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吃一种东西时,只要有一个人在吃,就立刻将其树立为榜样,老师在这时候说:“你吃得真好”、“这东西可有营养了,你今天吃了这么多,一定会越长越高,越来越聪明”。孩子都想长大、想聪明、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快就会有“老师你看我也吃的”或者“老师我也聪明”的话语,然后就全吃完了。4.餐前引诱,打好“预防” 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猜谜或者夸张的方式来告知幼儿今天这个菜的内容,从而引发起幼儿在即使不喜欢该菜的情况下也会被引发起相关的兴趣。有时候在分饭之前老师会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然后夸张的大声说“我最喜欢吃这个了,留给我吃吧。”并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同时其他老师立刻给予配合说:“不行啊,这是给小朋友吃的,噍,黄的土豆丝、绿的青椒丝,都好看啊,小朋友都喜欢吃,是吗?”小朋友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一个个都争抢着吃,吃完了还要再加一点。这一切的发生使我们幼儿的进餐习惯有了新的改变,这也为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打下了基础和保证。5.浅尝即止,逐渐加量

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是一种压力,非常影响进餐的情绪。这时对量的有效控制,有助于给幼儿减轻心理压力,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反正就是一口,吃下去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少,所以只是浅尝,压力相应的就会比较容易排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得让他的身心慢慢的适应食物、接受食物。而“逐渐加量”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由少到多,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说话得再三思量,不能因为一句话而前功尽弃。表扬需要适时给予,让他的行为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给他信心,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6.巩固保持,奖励肯定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孩子“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孩子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在一日的活动中,因为他的进餐表现,多给一些在活动中的表现机会或者优先权,调动他的积极性,这会更加增强他克服挑食的信心。

当然,上面的这一切都是从环境和周边来解决孩子的习惯问题,我们同样不应忽视幼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陈鹤琴教育家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那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也许第一次、第二次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协助,但慢慢的,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自动”,他就能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而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幼儿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而教师在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基础之上,更要重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而适当的主动探索,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理解的反而更能成为习惯。7.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

从幼儿进入幼儿园小班第一天起,我们要通过家长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制定一份计划,以月或季为单位,确定好要培养这一阶段幼儿所要达到的进餐习惯目标。同时在日常根据各个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五、对于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家长们对于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难,但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却是非常的普遍,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如个别小朋友不喜欢吃茄子,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是他的父母不喜欢吃茄子,所以家里从来都没有烧过茄子。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习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座位安排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3)“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我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4)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杨寅,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乘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

(5)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六、对于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的成果要加以维护和推广。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好的习惯养成一生受用,良好习惯一旦见效应及时地推广应用,在实践中,要摸索规律,寻找教育方法,及时把好的教育经验,做法推广到面上,以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幼儿在好的习惯当中茁壮的成长。

健康是人们的本钱,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的注意有的进餐习惯,吃饭不说话等等。所以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改变幼儿的行为一方面是消除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是增进积极的行为或形成新的、期望的行为。虽然同过一系列的措施,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我们还要运用日常生活行为训练、自我控制训练等方法进行强化,当他们获得一些进步时:要用无形的、有形的奖赏来激励幼儿,如红五星、糖果、拥抱、微笑等或从事喜爱的活动等。通过这样的结合就比较容易取得较好多的效果。参考文献:

1、梁志燊 《幼儿好行为养成教育丛书:学习习惯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2、陈艳 《幼儿进食中存在的教育与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

3、空直幼儿园 《儿童教育与保健问答》 国家出版局 1991.7

4、吴颖莹 《幼儿进餐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1

5、唐华 《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 武汉教育出版社 2003.5

6.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篇六

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毛银雪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体魄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群体,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幼儿在家中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问题。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的生活中,有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长此以往,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点,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教育教学手段以及获取家长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以环境创设为基点,帮助幼儿建立卫生进餐的习惯

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主动地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此外,室内各种墙面的装饰环境能让幼儿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途径,促进幼儿健康进餐

良好的情绪是增加孩子食欲的前提,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进餐的关键,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营造愉快的用餐气氛。吃饭前,老师用赞美的语气介绍饭菜的名称、营养价值和味道,促进幼儿消化腺的分泌,从而增进他们是食欲,另外还可采取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如设计情境表演《我的小手真能干》或讲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鸟吃饭》等来激发小班幼儿自己吃饭的兴趣,学习正确进餐的方法。同时,在进餐中及时表扬吃饭有进步的幼儿,对食欲差的幼儿给予适当鼓励,激发他们进餐的积极情绪,打消厌食心理。

3.以家园沟通为桥梁,巩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7.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策略研究 篇七

幼儿的吃饭时间也是家长头疼的时候, 因为孩子们往往会不配合家长, 使家长大呼头疼!细数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 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边吃边玩, 家长追在后面想方设法喂饭;幼儿把饭含在口中不吞也不嚼:幼儿偏食、不吃肉或者不吃菜;幼儿厌食, 不喜正餐爱吃零食;幼儿吃饭掉饭粒、往往一顿饭下来衣服、桌子、地板到处都是饭粒和菜汁。这些幼儿常见的不良进餐习惯相信每个家长都经历过,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吃饭问题烦恼, 担心孩子的营养不良, 正如一句谚语“养儿一百岁, 长忧九十九”。

二、幼儿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家长们发愁的幼儿进餐问题, 究其原因, 幼儿的进餐习惯与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喂养方式、对待态度息息相关。对于孩子们的吃饭问题, 不少家长都过于小心翼翼, 对幼儿过于宠溺。例如, 幼儿抗拒吃饭, 家长由于担心幼儿饿肚子, 想到让孩子边玩边吃饭的方法, 家长追在幼儿后面见缝插针喂饭, 导致喂饭时间无休止延长。事实上, 这种做法使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玩耍上面, 让幼儿更加抗拒吃饭或者含着饭不吃, 一心想着玩耍。而有的家长则会用命令的方式规定幼儿要吃完一碗饭才能玩耍或者吃零食, 这种做法虽然达到了目的, 但是却让幼儿在心里种下了“吃饭是一种任务”的错觉, 使其更加讨厌吃饭, 甚至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延续到10岁以后。幼儿的偏食和厌食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喂养方式相关。家长们都担心幼儿的营养不均衡, 于是要求幼儿每一样菜都吃, 这种强硬的方式让幼儿觉得父母不疼自己, 不重视自己, 于是产生抗拒的情绪, 讨厌父母要求自己吃的菜, 长期以往, 父母往往就会呵责或者失去耐心, 直接或间接导致幼儿失去食欲, 甚至会产生厌食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另外, 家长喂饭时不够细致, 大匙大匙的喂, 节奏过快, 往往孩子一口没嚼完就喂下一口, 也会使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 体会不到吃饭的快乐。

担忧幼儿吃饭问题的不仅有父母, 还有众多的幼儿园老师。如今, 很多家长工作繁忙, 通常把幼儿早早的送进幼儿园或者托儿所, 幼儿的午餐大多数都会选择在幼儿园吃。但是, 毕竟幼儿园不同于家里, 一两个老师要管一群幼儿的午餐, 难免有管不到的地方, 而幼儿们在缺少父母的陪伴下对食物的食欲也不大。另外, 幼儿园的午餐不可能兼顾所有孩子的喜恶, 幼儿们逐渐对正餐失去兴趣, 午餐时间也成为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时间。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的进餐习惯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教导,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兴趣引导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要改变幼儿偏食、挑食和厌食的坏习惯,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观做饭的过程, 甚至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参与到做饭中, 孩子对于自己做的饭菜也会吃的格外香, 从而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幼儿在长第一批臼齿的时候食量减半是正常的, 有时候还会什么讨厌吃饭, 家长在这段关键时期要正确对待幼儿的饮食。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吃饭撒饭粒感到头疼, 由于幼儿衣服、沙发、地板上的饭粒和菜汁打扫, 父母为了省事干脆自己喂幼儿。其实, 幼儿在一岁的时是学习吃饭技巧的黄金时期, 错过了这一时期, 幼儿对学习吃饭技巧的兴趣大为减少, 因此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进餐姿势和吃饭技巧, 让幼儿自己拿汤匙吃饭, 幼儿刚开始自己进食时会洒落很多饭菜, 还会吃的很慢, 这时候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姿势, 鼓励孩子自己吃完, 不要担心孩子吃不饱。此外, 父母不要用强硬的态度强迫孩子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而要循循教导, 与孩子说明原因, 孩子虽然不太懂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幼儿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

孩子在幼儿园时,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多吃饭, 以兴趣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例如, 在午餐之前, 教师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菜, 在吃午餐时告诉孩子吃了这种菜会让孩子快快长高, 变得更加漂亮和帅气, 变得更加聪明, 然后选出吃的最多最香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告诉小朋友们只要有进步就能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同时, 幼儿园老师要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食物, 告诉他们还有很多的小朋友吃不上饭, 要珍惜食物。

总之, 培养幼儿们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问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怀和包容, 从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从发, 以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 用心去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门,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通过这种方式, 培养孩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就能事半功倍。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形成终生习惯的关键时期, 好的习惯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相反的, 坏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如今, 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质量优越, 但是, 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 孩子们厌食、偏食、肥胖等情况屡见不鲜。孩子是家长未来的希望, 对家长而言, 孩子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成为家长们急切解决的问题!

8.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篇八

一、开展轻松的餐前准备活动

进餐时的气氛对食欲的影响很大,温馨、愉快、亲切的氛围有助于增进孩子的食欲。因此,餐前活动的组织很重要。在组织幼儿洗手后,可以带领孩子玩有趣的手指游戏,老师的手指一会儿变成小鸟,一会儿变成兔子,一会儿又变成小狗,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跟着学习,轻松快乐。可以组织一些韵律活动,孩子们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拍拍手、跺跺脚,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一起复习朗诵与就餐有关的儿歌,暗示良好的就餐行为。教师还可以用神秘的语气请幼儿猜猜今天吃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当天的食谱随机创编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有趣夸张的故事内容吸引着孩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故事听完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愉快的进餐活动。

二、营造舒适的进餐物态环境

舒适整洁、安全卫生的进餐环境同样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增进孩子的食欲。就餐前,让孩子们前移小椅子,身体靠近桌子,保持一个自然舒适的坐姿。可以在桌子上铺上一块卡通图案的桌布,对孩子们说:“上面的小动物看着我们宝宝吃饭呢,表现可要好一点儿哦”!还可以为小班孩子准备专门的餐具,颜色和谐、图案可爱、形状独特的餐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诱发孩子的食欲。在进餐过程中,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营造温馨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进餐。

三、创设丰富的自我服务机会

小班幼儿已开始寻求全面的独立,初步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愿意尝试去做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已有了帮助别人的自豪和快乐体验。餐前准备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摆碗、放小勺,看一看、数一数、放一放,和学习数学结合起来,在做事中学会本领、感受快乐。餐后,应让幼儿学着自己收拾餐具,自己漱口、擦嘴、洗手,还可以帮助老师搬动桌椅、整理碗勺,这时,孩子会特别兴奋和自豪,觉得老师喜欢他、需要他,这样就会萌发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的情感,进而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包括喜欢进餐。教师要给每个孩子创设做事的机会,越是能力弱的越要多给机会锻炼。

四、优化温馨的赏识激励机制

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环境,难免有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这种紧张和不安,会减弱肠胃的蠕动,导致食欲下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赏识和鼓励幼儿,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轻松开心地用餐。教师可用夸张的语气和神情表扬孩子的进餐表现,小班孩子“爱学样”,教师的赞扬对其他孩子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大家都会争做“好孩子”。若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饭碗,不能呵斥指责,应容忍孩子的“犯错”,并帮助其整理干净,态度温和地给孩子重添饭菜;对挑食的孩子,应鼓励孩子先少量地吃,再多吃一点,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对吃饭速度慢的孩子,可以让他提前一点时间进餐,不能催促;对吃得快的孩子,要提醒他们细嚼慢咽。温馨的赏识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情绪,做到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进餐。

五、构建一致的家园共育关系

培养孩子良好的就餐习惯,家园共育尤为重要。现在的孩子多由(外)祖父母带,容易出现“隔代亲”现象,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娇惯、溺爱、放纵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用餐习惯。如边吃边玩、挑食、要大人喂等。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对幼儿进餐会提出一些规则和要求,也会教一些方法,老师要把幼儿在园进餐的常规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告之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从而在家庭中保持一致,巩固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互相反馈孩子的就餐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同教育。对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可开通“绿色通道”,如开学后的几天可带上自己喜欢的餐具和围兜,然后逐渐融入群体。此外,在开学初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可适当增加一些与就餐有关的内容,如语言课上通过儿歌,帮助幼儿学习并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在区域游戏“娃娃家”中,可多提供一些给娃娃喂食的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反复操作摆弄,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及生活自我服务技能。

上一篇:一日一善活动方案下一篇:《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