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朽的失眠》的答案(共4篇)
1.阅读《不朽的失眠》的答案 篇一
【原文】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地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载中进士,据说此后再无佳作流世。)
【问题】
14.(4分)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 】→【 】→【 】→【 】”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
15.(4分)京城至姑苏沿途风光无限,而本文第四段只用了四个字“船行似风”。为什么?试从结构和人物两方面回答。
①从结构上看【 】
②从人物的角度看【 】
16.(2分)作者认为张继的失眠是“不朽的失眠“,其理由是什么?
答:【 】
17.本文内容能引发我们多方面的思考,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认识。(3分)
认识一:【 】
认识二:【 】
【参考答案】
14.(本题4分)离(开)京(城)——夜泊(姑苏)——(彻夜)失眠——创作(诗篇),以上每处1分,括号内不作要求。
说明:第三处答“无眠”亦可;第四处答“写诗”“提诗”“作诗”亦可,答“照抄”时必须加单引号,否则不得分。
15.(本题4分)①从落榜离京的叙述过渡到枫桥夜泊的叙写(起过渡作用)。②张继落榜心情沮丧自然无心观赏两岸风光。说明:每条2分。
16.(本题2分)诗的历史上多(留下)了一首好诗;为我们道破了一种心情。说明:每条1分。
17.(本题3分)此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从文学创作来自真情实感、逆境也可以成为一种财富、成才之路不止一条等角度回答。凡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者得1分,凡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者得3分。
2.不朽的失眠 篇二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的事。这件事,令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但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允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了,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余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尔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了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三二,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捕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是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觉的一个……
鐘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警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28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28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3.《植物不失眠》的阅读答案 篇三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8.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2分)
答:
19.第⑤段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0.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2分)
2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参考答案:
(三)
17.(1)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1分)
(2)内容上提示下文内容属于对植物睡眠原因的探讨。(1分)
18.(1)现代科学家认为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1分)
(2)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1分)
19.(1)作比较。(1分)(2)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1分)(3)作用在于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1分)
20.(1)逻辑顺序。(1分)(2)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1分)
4.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矗立()镏金()上sù()...
五卅()天qiàn()镶嵌()发髻...()重幔()小庑殿顶()yú()越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
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3分钟)
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10分钟)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
三、整体感知内容
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
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
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
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
钟)
挑战后明确: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解决预习导学5
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
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
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
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
放全中国(1839年——解放战争,是时间顺序)
(浮雕的方位是按东—一南——西——北是空间顺序)
四、教师小结:(2分钟)
本节课我们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认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了找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以及说明顺序,学会了分析说明文,希望课下多
预习,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五、课堂练习(2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总体特征
2、本文说明顺序是和相结合3、本文是和说明文。
六、布置作业:(在课文中做批注)
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判断其作用
2、找出说明文中的记叙、议论、描写。
七、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庄严、巍峨、雄伟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5分钟)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准备分析。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二、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15分钟)
(一)、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每组出一位代表,看哪组做得
最好)
交流后明确:
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
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打比方: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的特征。
列数字: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
“”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如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只能保持800到1000年,讲话太绝对了。
因此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去掉。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例
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
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
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
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
明确)(10分钟)
以十幅浮雕为例,体会说明文中说明、描写、记叙、议论的综合运用。
讨论后明确:
①、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背景、地点这是记叙部分,描
述画面,这是描写;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这是议论。
②、后几幅图画,展开小组竞赛的形式,得出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记
叙、描写、议论在说明文的运用。
教师总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
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描写),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
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议论),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
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记叙),变化多
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
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四、教师小结(3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
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
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
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五、课堂练习(5分钟)
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
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②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
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
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是什么?
①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②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
4.24米。()
六、扩展延伸
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
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
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
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
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
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
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
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
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
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
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
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
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
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婷婷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像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2、第1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3、第2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运用了说明顺序。
4、第2、3段中使用了、、的说明方法,从文中各举一例。
5、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如果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
6、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其中具体指什么? ..
参考答案:《凡尔赛宫》
1、凡尔赛宫打比方
2、修建时间占地面积结构布局逻辑顺序
3、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举例略)
4、不能去掉(从说明文的用语准确、科学角度来答)
【阅读《不朽的失眠》的答案】推荐阅读:
不朽的等待初三作文10-20
右玉精神-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06-17
看英雄不朽的观后感09-22
母爱不朽――读《最后的姿势》后感作文11-14
青春不朽作文06-29
英雄不朽征文10-25
不朽之交高中作文09-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09-07
安静的阅读 阅读答案11-10
赵普的阅读答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