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检验方案(共9篇)
1.班班通检验方案 篇一
**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益,使“班班通”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订我校“班班通”设备管理、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终端建设,拓展和提高“班班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益,以“班班通”设备搭建教学平台,使之成为辅助课堂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促使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二、组织领导
学校根据“班班通”工作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班班通”工程建设管理及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目标要求
(一)实施培训
结合县教科局培训计划,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让教师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
1.培训内容 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演示文稿、电子表格、Wordw文档、电子白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
2.工作重点
(1)建立科学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
(2)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根据教材利用各种软件及资源自己制作课件并用与教学。
(4)使教师由会用、愿用到用好的过渡。3.主要措施及方法
(1)2016年3月,成立“班班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把“班班通”使用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及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中去,形成常规工作。
(2)建立健全“班班通”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到位。
(3)坚持请进来带出去的原则,聘请外校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同时,组织校内讲座,观看录像、研讨等,以达到转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从2016年3月,每周一为“班班通”设备管理与使用培训时间,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5)每个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观摩课,以提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转变。
(6)开展制作课件评比活动,从2016年开始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评比出的优秀课件,送上一级评比),以推动全体教师自制课件水平的提高。
(7)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业务学习。
(8)结对互帮:熟悉电脑的教师积极帮助电脑不熟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使他们能够基本上会使用电脑,并能利用课件上课。
(9)培训安排:从2016年3月起每周安排一次对设备和多媒体基本操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白板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演示文稿、电子表格、Word文档等相关内容培训。
(二)使用管理 1.使用范围
应用“班班通”不但要辅助各学科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晨读、班会、家长会及活动课时间广泛使用“班班通”,进一步拓展“班班通”的使用范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优化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2.课堂教学应用及要求
(1)学校将加强对“班班通”设备应用的研究与维护,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日常应用的指导;另一方面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竞赛等形式,3 进一步推动“班班通”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之更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
(2)本期“课内比教学”活动,每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上一节观摩研讨课。
(3)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在备课时的学具准备中要有所体现,备足教法与学法。集体备课的学科应在个案补充栏目体现出使用“班班通”设置的情况。
(4)使用的教学资源应在“教学软件使用记录簿”中注明出处。
(5)新授课使用率要求达到60%以上。(6)复习课使用率要求达到80%以上。3.督促措施
(1)将“班班通”的使用纳入教师教学月检查和教学常规考查中去,激励教师使用并用好多媒体。
(2)制定硬性指标:每周每名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不少于6节。
(3)制定使用记录表,学校领导不定时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4)每位教师在任教班电脑的E盘中,各建立一个个人文件夹,并在文件夹中建立“2016秋某年级某学科”子文件夹,本期所有使用的课件、文档等电子资料,存入子文件夹内,同时注明使用的时间(×月×日第×节课)备查。
(5)教学月检查和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学校将清点文件夹中的课件、文档资料,结合“班班通使用登记表”中的登4 记情况和课堂巡查记载情况,计算每位教师本期“班班通”使用次数,把它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完成情况的一项指标。
4.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
各教研组应在自己的电脑上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己开发应用的教学课件或文档,分学科、分年级、分类别存放,教师建立个人资源库和试题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流失。
(三)安全维护及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
(1)各参与“班班通”管理与使用人员按使用的规章制度、管理运行与考核保障机制的要求规范使用与操作,使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使用经常化、有效化,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2)学校将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的形式,并于学期末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
①“班班通”设备管理情况:(包括设备防护、卫生和设备完好率)
②“班班通”设备使用情况:(包括记录簿填写及平均使用率统计、推门查课及公开课的使用情况)
(3)各班对“班班通”设备要有“防尘、防光、防盗、防潮、防火、防碰撞、防触电和日常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班班通”设备的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日常教学的使用。(4)各班要教育学生爱护“班班通”设备,每班配备一名设备管理监督员,负责督促学生爱护设备;每天放学后,班主任要负责督促锁上设备柜,切断设备电源,关好门窗,锁好教室。
(5)上、下午放学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关机、断电、断网工作。
2.设备维护措施
(1)学校安排专人管理、维护“班班通”设备。学校要为远程教育管理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及相应的工具软件。设备故障维护必须在查清楚原因后进行,原因不明不得擅自维护,更不得未经供货商的同意擅自打开机箱,更换配置的硬件,一般技术故障由学校管理员排除,不能排除的报请学校,由学校安排专业人员排除,属于硬件的故障,无论是否在保修期范围内的,学校管理员都要电话和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尽快维护更换。
(2)在安装设备时候,学校管理员必须收齐、保管好各设备的说明书、保修卡以及相关的软件,并编号保管存档,以便维护使用方便查找。属于人为损坏的所需的配件及维修费用由损害者承担。
(3)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建全管理使用制度,做好文字记载,制度要张贴在醒目的位置。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的管理意见。
(4)所有“班班通”设备必须按要求安装在规定的地方,不得挪作它用,但也不能担心设备用坏了而将设备闲置不用,6 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确因情况变化需变更地方和用途的,事先要报经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5)加强“班班通”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设立值班安全保卫制度。
(四)绩效评估措施
制定绩效评估细则用打分的形式结合平时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其评估结果将纳入每月教学常规考核中。(评估内容包括:课件制作情况、多媒体使用情况、设备管理三大方面)
1.课件制作情况考核评估总分30分,其中多媒体课件制作达到最低标准量(本学期课件和文档总量30个)得24分;课件制作比赛6分,有课件参赛3分,获得校级一等奖另加3分,二等奖另加2分,优秀奖另加1分。
2.多媒体使用情况20分。每周使用并记载达到4次的得满分,学期统计每缺一次扣除2分。
3.“班班通”设备保管情况20分。学期末检查,设备保管完好的得满分,每维修一次,使用出现故障的教师扣2分。
4.“班班通”设备日常维护30分。各班要对设备做好“防尘、防光、防盗、防潮、防火、防碰撞、防触电工作”,如其中一项未完成的对上有该课的所有老师每人次扣1分,并责令其班级责任管理人进行整改,如一个星期内未整改的将扣责任管理人5分。在整改期内未进行整改的,将由学校安排人员进行整改,该班责任管理员的此项得分将以0分计算。5.如果“班班通”设备因管理不当造成被盗、烧损、雷击等原因使“班班通”设备不能使用的,经调查明确责任后,该责任教师的评分将以0分计算。
小学
**
2.班班通实施方案(推荐) 篇二
教学应用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把我校“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合理应用,提高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我校按上级的要求,争取将“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及使用成效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本校2013—2014学“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并学会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实现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学生能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并展示学习收获。
二、具体任务
结合我校“班班通”设备的配备及使用情况,2013—2014学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教师白板使用技能教学应用系列活动:
1.组织开展全校教师“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应用比赛
活动内容:组织学校领导、电教和一线教师开展“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教学应用调查研究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班班通”设备应用的说课、空讲以及课堂实地授课的评选活动,发现和培养“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应用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在教师大会上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心得体会、收到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具体安排:(1)9月 信息技术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白板技能培训。(2)10月 组织教师进行说课比赛。(3)11月 组织教师进行空讲比赛。(4)12月 课堂实地评选活动及经验交流。
2、进一步增强教师使用电子白析的技能应用及培训,并且增大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行推广和讨论交流活动
活动内容:邀请白板厂家技术人员对我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具体安排:
(1)3月 邀请白板厂家技术人员对我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2)4月 由我校在“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活动中获奖教师“康晓敏”与教师交流分享白板的使用技能,并为参加第二届活动作准备。
(3)5月 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实地白板使用技能展示活动(4)6月 评选、总结本学白板使用优秀教师及优秀班级。3.筹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具体安排:
(1)3月-6月基本摸清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2)6月 制定针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计划。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管理。校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制定我校实际的“班班通”设备教学应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过程管理和督导评估,确保教学应用工作有效推进。
2.健全工作制度。各班选出设备维护员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及设备的卫生工作,对于设备故障应急时上报。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十里牌小学“班班通”实施方案 篇三
本学期全省进行“班班通”工程试点,我校成为荆门市试点学校之一,要求先制订出校园网和“班班通”实施方案。
一、学校现有信息化教学设施简介
十里牌小学是掇刀区一所新建区直小学,学校共23个教学班,1300名学生,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规模将扩大。学校微机室建于80年代,有30台电脑,其中15台因年代久远已报废。为解决教师工作教学中信息化的急切困难,学校筹资添置了2台液晶显示屏电脑。学校没有接入校园网。
二、学校教学楼布局图
三、学校“班班通”装配调查表
现有教室及功能室30间,从学校实情出发,建议装备39间,满足学校近几年发展需要。
学生教室(新教学楼)现有间数:15 计划间数:16 学生教室(老教学楼)现有间数:8 计划间数:15 主控制室 间数:1 计划间数:1 教学研究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2 舞蹈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1 音乐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1 图书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1 微机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1 阶梯教室 现有间数:1 计划间数:1 合计(间)30 39
四、装备及工程预算
教室显示终端为42寸液晶电视,Pc加视频控制台,校园网主干网络为光纤接入,总预算约金额60万元。
设施名称 需求数量 现有数量 差额数量 金额 备注 42寸彩电 39台 0台 39台 234000元
手提电脑 58台 0台 58台 162400元
余款由教师自己补足 控制台 39台 0 39台 39000元
校园网
80000元
交换机 1台 0 1台 270元
网线 800米 0 800米 800元
水晶头 160个 0 160元 160元
U盘 58个 58
防护网 1000㎡ 0 1000㎡ 80000元
防盗门 39副 9 30副 9750元
总计投入资金 606380元
五、学校五建措施
(一)建网
从XX年10月开始启动,积极争取省、市的硬件支援。建立网络主控制室1个,39个终端。实现对外信息畅通,校内“班班通”逐步实现校园立体信息校园网,打造十里牌小学的校园信息航母。
(二)建库
“班班通”利用“校园网”网内资源库为主,学校购买“光盘”建库和鼓励教师自制建库,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在现有教育资源库无法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计划开展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美术、音乐、社会等学科的资源库建设。计划收集与这些学科教学有关的教案、论文、试卷、题库、、图文资源和视频资源等资源。
其次,在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尝试建立自主性学习资源库。我们还计划将学校中原有的一些视频资源,如录像带、VcD,以及收集的其它视频文件,全部转换成数字格式的文件,不仅缩小容量,而且还能在线播放、编辑。
此外,我们还将采取购买一些资源作为有益补充,同时更主要的是教会教师从网上下载浏览资源,实现巨大的因特网资源库共享,能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向。
(三)建伍
1、成立学校“班班通”领导小组。
组 长:曾庆菊
副组长:周定锋
成员:张小莉、黄银菊、黄琼、杨汇卉、刘自强、张文俊
2、搞好校本培训,抓全体教师信息教育
(1)集中教师定期培训网络操作和PPT制作。(2)鼓励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示范教学。(3)广泛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活动。(4)每学期开展一次多媒体制作比赛和小学生电脑知识竞赛。
3、抓教师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开发
重点解决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多功能电化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网络资源的能力,搞好整合的培训。XX年——XX年开展三次以上集中培训,使50%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会使用电子教室,做到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建制
1、抓媒体使用机制:开展“班班通教学”优质课评选,“班班通教学”论文、教案评选活动。
2、各室使用机制:为更好的开发各室的使用效能,我们制定相应的各室使用机制,如“班班通教学”使用制度,电子阅览室使用制度,教学研究室使用制度等。
3、培训机制:从发展的角度坚持培训制度,在“班班通多功能教学网”教学初期、使用过程中以及完善提高阶段分别针对实际问题搞好相应的培训,确保“班班通”落到实处。
4、考核机制:把“班班通”培训学习等纳入教师考核。
5、建立教师“班班通教学”教学存档机制:对教师平时使用情况、制作情况、参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详细记载,学期末装订入档。
(五)建模
1、抓“移动多功能教学网”课题研究,确立几个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培养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自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整合,积极研究,争取出成果。
2、推“班班通”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班通”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课堂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搞好“模仿、完善、定型、推广”四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提高,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总之,今年我们将主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建好十里牌小学“班班通”试点项目,走上正轨,物尽其用,使“班班通”为教育教学服务。
4.人人通和班班通实施方案 篇四
为加强我校人人通和班班通建设,大力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管理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流模式改革,培养师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师生网络学习“人人通和班班通”,创建教育教学新概念,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展示学校形象。发挥学校网站的“窗口”作用,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以及办学特色,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学校。
2、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互动”作用,促进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3、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站便捷、快速的作用,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师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以有效地降低教育教学成本,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4、构建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展示作用,及时上传文本、图片、影像等资料,展示学校的管理特色,展示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及其成果,展示学生的创新型作品。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王俊伟 副组长:赵子明
成员:杨钢铁 谢嘉瑞 王理解 信息管理员:杨星星
2、领导小组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确定空间建设的整体思路,任务分配及完成情况督导; 副组长:负责管理人员和师生空间建设任务;
成员:各领导小组成员在率先示范建好自己空间的同时,要组织其他教师完成空间建设任务。
3、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工作小组 组长:杨星星
成员:张鸿毛 郗瑞瑞 张小轩
工作职责:负责机构平台建设,管理空间帐号,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并保持网络畅通。
4、技术工作小组具体工作:
①开展空间建设技术培训工作;针对师生在个人空间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并在学校机构平台上开辟个人空间建设技术服务专栏,提供在线服务;
②负责机构平台创建、资料更新与后台管理; ③负责学校专题空间、特色空间建设版面设计;
④负责空间帐号申请与发放,密码重置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空间情况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⑤保持学校网络畅通。
三、建设进度安排
前期:拟订“人人通和班班通”空间建设实施方案。中期:
1、完成空间建设培训及机构平台的搭建,教师完成空间基础建设,100%的教师和学生建有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
2、全校师生建有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
3、教师丰富空间建设,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后期:资源补充搭建、资源更新要求规定出台及空间建设评比活动的开展,使信息化课程教学深入课堂。
(一)前期建设
1、基础平台空间的认识及基础操作培训 通过培训使培训人员深入了解个人空间所带来的作用及教学创新方式;使教师具备掌握技能操作,使其迅速发展空间建设工作,指导教师利用自己的空间搭建个性化教学平台,并且展示教师个人平台魅力。
2、重点培训
(1)空间平台的介绍;(2)应用案例的讲解;(3)空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4)空间建设指导方案讲解
3、机构平台及个人空间建设机构平台的建设
(1)机构平台作为学校对外展示窗口,同时也是学校内部联系、互联互通的纽带。校内校外人员通过机构平台快速查找和进入相应主题空间。学校动态、重要通知,可通过机构平台进行发布,同时,将学校各类优秀个人空间展示于机构平台,展现学校风采的同时方便浏览者快速进入。(2)初期个人空间建设 建设要求:①教师个人空间必须注册本人真实姓名。②教师个人空间必须创建以下栏目:个人展示;我的课程(本栏目包括:授课计划、课程介绍、方法手段、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课时作业、教学视频、单元检测等);资料积累;研讨交流;个性化栏目。③学校组织对老师的空间建设,按照空间评比细则进行全面检查评比,检查不合格者将会有相应的处罚,对于建设优秀的空间按等级进行相应的奖励。
(二)中期建设 学校空间中期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指导全校教师完成自己的空间课程搭建和组织实施空间教学活动。
1、主题空间建设(1)学校名师空间建设每位名师建立一个主题空间,名师主题空间上展示本工作室简介、设置导航、本工作室所有人员空间导航等。校内校外所有人员都能通过专业主题空间了解名师工作室基本情况,学生可快速找到所需学习资源.(2)教师空间课程建设 空间课程是开放、共享、丰富、紧密的一个活的课程,教师们通过结构工作确定教学内容,建立空间课程资源,布置学生作业,为师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的平台,让课程资源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等空间的限制,达到随时随地的学习。(4)互动学习交流空间 空间互动学习交流平台打破了以往的交流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转变角色观念,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领航者、自主学习的辅导者、解构重构的指引者等,利用空间平台讨论、对话、交流、互动,让学生实现最佳的自我学习效果。
2、教学型主题特色空间建设 教学型主题特色空间建设通过以往自已积累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专业材料、专业延伸等内容进行空间的搭建。它既是空间课程的延伸,又是个人专业研究方向的延伸。
3、个性化个人空间的建设个性化个人空间的建设主要侧重于个人爱好来建设,同时要想突出个性还得要有自已的主题,如设计、艺术、摄影、文学等主题,通过与对外的交流展现个人空间魅力。
(三)后期建设
1、空间内容更新要求 依据空间建设主题和需求完成对栏目框架的搭建和修改,完成平面美化及导航设计,对资源和信息的更新要求要是健康的、实时的、准确的、全面的、新颖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的进行归类、整理、筛选和重构。
2、对外交流 在空间上加强与兄弟学校老师的交流,邀请空间建设优秀老师开展学术交流,将最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群组上进行交流和探讨,总结教学和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5.班班通检验方案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班班通” 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后形成的产物,其实施是一项包括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班班通”已经构建了较好的支撑环境,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心的资源应用体系。“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班班通”教学应用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一是教学理念陈旧,特别是老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而对“班班通”教学不以为然,甚至存有抵触情绪;其二是教师的“班班通”教学设计能力低,教学流于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为了使用而使用;其三是教师的“班班通”使用技能不高,无法发挥“班班通”教学的优势。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形式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在这种背景下,对“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探究整合的一般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整合“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构建整合利用的一般模式,丰富了“班班通”教学理论,为开展“班班通”应用研究提
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整合传统教学和“班班通”教学本身就是“班班通”教学应用实践的有益尝试,而在实践中总结的结论,又有利于对“班班通”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总结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的教学理论基础,比较分析及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2、理清“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总结新形势下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的模式,并建立评价整合模式的评价标准;
3、将“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应用于教学,检验其是否能够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比较“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班班通”作为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交互手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师生、生生交互方式,对传统教学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交互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凡事具有双面性,在“班班通”教学应用中也凸显出不少的问题。以此同时,以黑板粉笔为媒介,教学用书为蓝本,面对面交流为主的传统教学历经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教师习惯采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
组织、传授知识、交互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重点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得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探究进行整合的可行性。
2、调查分析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求
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哪些障碍,以探究克服障碍的策略和方法。新时期,各方面竞争加剧,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培养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体现为教师教学的需求,而如何成为时代的精英、不被社会所抛弃则体现为学生学习的需求。探究教师教学需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交互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学结构。
3、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
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以书本为蓝本,利用“班班通”搜索相关的资源,并做好预习记录;课中以书本知识为主线,借助“班班通”构建教学环境,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网络在线搜索、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源;课后,学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受地域限制,可借助“班班通”设备,进行线上生生交互与师生交互,交流学习心得、解决学习问题。
学习方式整合:探究基于“班班通”教学环境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结构整合: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转变师生关系,让
学生能够深度参与课堂,在参与中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训练表达。“班班通”作为一种“常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夯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质基础,可以更好地满足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教材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更加真切。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作为表现工具优化呈现教材知识,更能将整个世界带到学生面前。对于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工具,承担很多常规工作,逐步实现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转变。对于学生,当他们拥有了充分应用技术的机会,不仅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获取知识,拓展认知,开阔视野,更能极大提升信息素养,为弥补“数字鸿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4、分析案例,实证探究整合模式的可行性,优化整合模式
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整合模式实施的可行性,探究实施的具体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整合模式,使其具有可推广性。
五、课题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与需求分析法:比较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的优势和劣势,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探究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及策略。实际调查教师利用“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障碍、教师开展教学的需求,在建构主义
理论、情境教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的一般模式。
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开展传统教学与“班班通”整合教学,验证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一般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并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模型。
(二)实施步骤
1、文献研究
2014年3月至5月,查找阅读“班班通“教学、传统教学、建构主义、情境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通过分析文献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教学需求、软硬件环境,提出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思路,撰写课题申报书。徐福连负责。
2、“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研究
2014年5月至6月,在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整合构想,初步研究整合的前提条件、设计整合模式。邓历根负责。
3、“班班通”教学开展存在的障碍调查研究
2014年5月至6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所有老师中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障碍,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的突出障碍。邓历根负责。
4、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2014年6月至7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所有老师中开展调查研究,调查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存在的需求,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的突出需求。邹志文负责。
5、“班班通”教学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2014年6月至7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本校各年级学生中选取一定样本开展调查研究,3-4年级随机选择40名学生,5-6年级随机选择70名学生开展调查研究,选择3-6年级共40名学生开展访谈,调查学生学习需求,汇总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及访谈结果,总结学生学习需求。邹志文负责。
6、“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构建
2014年7月至10月,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师开展“班班通”教学需求及存在的障碍,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张优金负责。
7、“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应用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根据“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设计3-4次实践教学。陈美逢负责。
8、分析应用案例,优化整合模式
2015年3月至6月,对实践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访谈开展实践教学的老师,验证“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模式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对模式进行完善,形成研究论文。邹志文负责。
(补充说明:本学年因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有一位已经调出到外乡任教,有一位将要休产假,所以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和具体研究成果的负责人作了适当的调整。原来参与课题研究的赖小琴因调出到外乡任教不再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另选邹志文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之一。)
六、课题研究成果
6.班班通总结 篇六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一、“班班通” 建设。
学校“班班通”项目的实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全体老师的肯定和赞扬。2011年5月份 “班班通”项目建设完工后后,已全部投入使用,我校立即召开行政会,着手“班班通”项目设备的后期使用管理和培训工作,为了能让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使用方法,力争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学校邀请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电教馆馆长张汉华,就“班班通”使用工作举行了多次培训,全体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掌握了上课,备课、上课系统的使用及白板维护,经过多次培训和反复练习,大多数老师已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班通”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校“班班通”设备使用已3年有余,为了管理和使用好“班班通”设备,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学校2011年5月就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以推进班班通的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依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班级电子设备管理制度并上墙,把班班通的使用与管理纳入班级考核,鼓励要求全体老师“常常用”“堂堂用”,不让设备闲置,让班班通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班班通”维护、培训、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管理维护,加强培训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维护到位,科学使用,使班班通设备发挥了最大的教育职能。
1、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为确保班班通设备正常运转,为教学服务,我校制定了班班通的使用制度,由学校管理员总体负责日常维护,各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反馈后学校管理员登记备案,如需维修由学校电教管理人员负责。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协助班主任管理。因分工明确,我校班班通设备运转正常,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规范管理,正常维护。首先,学校为每个教室的投影配备了防尘罩,不使用时必须套上防尘罩。要求教师定期对电脑设备除尘,保持电脑设备及讲桌干净整洁,养成定期查杀毒习惯。电脑在不使用时做到及时关闭。我们严格规定不得在控制柜上试用各种设备或更改系统设置,不准擅自改动仪器设备的连接线、移动或拆卸任何仪器设备或将仪器设备拿出教室外使用。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课前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课堂上要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按程序关闭各种设备,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学校管理员每周对设备进行一次巡检维护,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上报、联系维修,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3、定期培训,提升技能。
我校将班班通的学习与使用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周五例会时间进行全员培训内容包括:“班班通”设备原理及应用、简单教学课件制作、“班班通”配套资源库的应用、教育资源网访问及应用、学校校园管理系统应用等。自配备班班通设备以来,在计算机教师的辅导下,我校教师相继学习了计算机、电子白板的使用和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能的提升,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二)、科学使用,积极探索
1.教学途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老师可以不再靠粉笔黑板打天下,“班班通”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互动的学习环境。利用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将枯燥的课本转化为多元的信息符号,如: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有静止的、运动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表现形式多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的文字,不再只是教师口头的传授,而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画面模拟现实过程……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现。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字体设计为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可唤醒学生的注意,从而轻松达到字词教学的目的。同时“班班通”的使用,极易拉进学生与课文的关系,能起到缩短学生理解内容的距离;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临其境,睹其物,见其人的感觉。
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头痛,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自从有了“班班通”设备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们的家长会是全校性的,任选一个班作为主会场,其余家长座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通过白板进行收视。这样,使与会的全体学生家长不仅能看到声色并茂的领导讲话,而且还能看到直观形象的图像,非常亲切,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2.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手段
首先,“班班通”是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通过展示台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班班通”的实施,促使教师“换笔”,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教学主体更加突出。
校园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的学习方式,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否快速正确有效地通过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衡量现代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不可否认,网上海量有益信息中夹杂着不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由于网络而造成负面影响的实例不时地出现在各类媒体。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如何使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上。通过“班班通”设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让学生健康上网。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基于“班班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合理反思,提升效益
当然毕竟多媒体始终是一个工具,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是不可以喧宾夺主、生搬硬套的,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它有本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1.良性的引导和使用效率问题
搜索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工具:对教师而言,可以更好地占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自主搜索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使用效率太低,许多学生不具备从网络资源中提取有用资源的能力,不少学生搜索了许多内容,但都是浅层次的占有,缺乏对搜索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的能力,缺少深层次的认知体验。“班班通”作为交流工具具有很多优势,环境的虚拟性、交流的快捷性、即时性等,其应用方式可以是聊天、电子邮件、网站调查、留言、论坛、博客等,目前的学生上网进行交流的往往是聊天、玩游戏,而缺乏引导和制约,聊天负面作用往往太大,这也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反对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真正应用于教学层面的交流并不多见。
2.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亲身体验的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这些都是计算机要帮不来的,学生的亲身体验远远胜过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动态课件去呈现过程而剥夺了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我觉得在用多媒体增强知识内容的形象感的同时不可忽视抽象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科学、精当地选用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学生的学,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认真考虑去改进的问题。
7.班班通使用心得 篇七
卢店镇中心小学 六三班 徐帅玲 2017年10月16日
班班通使用心得体会
“班班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颜色、声音、动作时空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因为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兼顾了学生学习参与行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用班班通资源,方便了我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资源,无论是相关视频还是相关资料,都方便快捷,而且资源呈现的方式是大屏幕,教室里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字体大,学生看得更清晰,动态的教学设计更代替老师干巴巴的语言描述。直观展示更有效,对学生的视觉、听觉都有很大的冲击力。
但是,再好的资源如果准备的不充分或者没有及时备课的话,上课时会显得很被动,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每位教师备课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不是所有的班班通课件或者拓展都适合自己,要学会有选择的利用,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教师一定要事先备课,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合理利用,过滤那些无用或多余的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班班通的功能。
经过最近的使用和教研,我觉得班班通的使用并不容易,班班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让他们兴趣浓厚,可是如果用的不恰当或是用的度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班班通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努力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班班通”让教与学更轻松,“班班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几点,足见“班班通”带给我们当今教学的重要性,作为现代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加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了好的学习氛围,更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班班通交互白板屏幕小,反应慢,而我们现在班级的大班化,有些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清,这些都阻碍了多媒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但这些希望在以后的不断改善中能够得到解决。
8.班班通教学总结 篇八
随着,我班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仪器。我感受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教学新境界。
本学期,在班班通的使用上,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班班通设备,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从网络里搜索到了一些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照片,制作了幻灯片,利用软盘拷贝在班级的电脑上,当幻灯片在班级的电视屏幕上出现时,那逼真绚烂的美丽景象让学生陶醉,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学生用极大的热情学习这篇文章,这节课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本设计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动物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点,为了使教学效果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我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让一幅幅图画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理解,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本学期,我们班的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是《走进古诗词》,有了班班通,我先将要学习的古诗列了题目,在屏幕上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把这些古诗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制作成幻灯或课件的形式,每天早晨,先复习前一天学过的古诗,接着学习新的古诗,非常方便。
总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充分利用了班班通教学仪器,达到了比以往好的多的教学效果,尝试到了现代化教学的便利,班班通让我的教学更精彩。
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总结
青岛书院路小学
9.课题班班通研究实施方案(定稿) 篇九
实施方案
古宋一中课题组
主持人: 南志霞
一、课题的提出
面对全球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00年10月26日,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至此,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诞生了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即“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班班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基础的“班班通”类型是使最基本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第二类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第三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第二类是当前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有关利用“班班通”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方法也林林种种,散见各种报刊杂志。本课题组认为利用“班班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忽视教学应用模式的转变;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特别是如何利用“班班通”切实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少、慢、差”的语文教学弊病更值的探索研究。所以本课题组提出“‘班班通’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班班通”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真正服务,最终全面提升中学语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努力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掌握进行班班通环境下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将网络、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到各学科
中去,使课堂教学达到 “多元化、合作化、现代化”的理想境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2、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3、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随着教育技术装备和学习理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逐渐在实践中明朗,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最基本工具。
2、班班通环境下,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过程中进行实证研究。
四、主要观点
本课题组认为能利用“班班通”打造高效课堂,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学科,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高效课堂的方法与模式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其标准是:
(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二)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
(四)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五)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五、研究思路
为取得较好研究效果,本课题研究思路:一是课题组成员分析现今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二是利用“班班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是运用“班班通”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四是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小结、改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0月,主要工作如下:
收集材料,制订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主要工作如下:
1、科研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始实施研究方案。
3、进行一次研究工作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阶段:推进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主要工作如下:
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形成阶段分析报告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主要工作如下:
1、加强班班通与各科新课标的理论学习,理性地研讨我们的研究工作。
2、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写出研究课题的论文。
3、由课题组对研究结果进行检测,写出详细的检测报告。
4、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班班通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和意义,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研究工作总结,结题。
八、主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
本课题提出者及负责人南志霞古宋中心学校中教高级教师。她平时就注意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同时她勤于笔耕,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级大奖并刊登在公开发行刊物上。现任古宋中心学校业务主任,有能力完成课题的组织,指导和研究工作。
张玉梅老师古宋一中中教一级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非常突出,是本校语文教坛的骨干力量。她教学理论扎实丰富,教学严谨,课堂气氛浓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教学成绩特别优异,尤其是作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现任八年级语文,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石贵丽老师是古宋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热情,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是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现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有充裕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刘凤美老师是古宋一中中教二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热衷历史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平时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广泛的阅读,是一位肯钻研,肯思考又富创新精神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欢。现任教九年级历史,曾参与过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是一所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以科研兴校为宗旨的农村优秀学校,曾获多项国家省级殊荣誉。我校一向重视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有固定的科研经费用于这一块。本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语文教师队伍,其中许多老师对操作电脑很感兴趣,不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制作课件等有关技能。近几年学校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电脑,连通了因特网,便于教师随时随地上网查阅最新资料;每班配有广播、投影仪、闭路电视辅助教学设备等;语音教室、电子备课室、学生专用机房等功能教室早以投入使用。今年“班班通”装备完毕。同时我校是区级新课改示范学校,也是课题研究先进校,这为本课题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
十、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