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2024-07-14

临床肿瘤学考试题(通用8篇)

1.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一

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报告

1月20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上在线发布了《ASCO报告: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

每年美国新诊断为癌症的人数超过50万,随着临床肿瘤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肿瘤预防领域的巨大进步使癌症负担进一步降低。美国癌症死亡率已经从1991年的峰值(215.1例/10万人)的基础上降低了20%,2010年的癌症死亡率为(171.8例/10万人)。现在,美国现存活癌症患者为1450万例。

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报告的第10个年头,《ASCO报告: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首次报告了ASCO进展(Advance of the Year)。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报告上其他的重要话题包括了“十年回顾——历数自引入报告以来,癌症治疗方面的巨大变化”(开幕报告);“十年前瞻——肿瘤治疗领域下一个十年的趋势预测”;和“研究特辑——罕见癌症治疗方面令人振奋人心的趋势及进展”。

ASC现任主席P.Yu在致辞中指出;“临床肿瘤学进展继续强调国家基金支持癌症研究的重要性,今年的报告中近1/3研究的基金来源于国家……在40余年里,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解答了癌症治疗中非常关键且易被忽视的问题。”

此次报告保持了以往传统,对上一年的癌症预防、治疗和患者照护有重大影响的临床进展进行探讨。如下为对此次报告会最振奋人心的趋势和发展的简要荟萃。ASCO首次宣布进展(Advance of the Yea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的重大“变革”

1.用于新诊断CLL患者的两种免疫治疗药物:obinutuzumab和ofatumumab

2.两种分子靶向药物(ibrutinib和idelalisib)为复发性或耐药性CLL患者提供了可代替化疗的新治疗选择

预防与筛查进展

1.激素类药物阿那曲唑使绝经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半

2.低剂量CT肺癌筛查向广泛使用又前进了一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首部关于肺癌筛查的推荐方案;新研究权衡了筛查的获益与风险。

患者照护进展

1.尽早开始姑息治疗可改善患者身心和情绪状态

2.在化疗基础上增加一种激素类药物为乳腺癌女性增加了妊娠成功率

3.2014年3月,ASCO发布的美国癌症医疗现状全面分析报告为帮助美国患者确保获得癌症医疗服务提供了策略

肿瘤生物学进展 1.遗传学研究为提高癌症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

①大型基因组研究提供了癌症分子起源的线索

②完全无关的癌症类型中发现了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可能会给治疗带来影响

2.血液检测可预测前列腺癌的治疗耐药

3.肠道菌群并非是癌症的“旁观者”

治疗进展 联合治疗策略延长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1.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法治疗低分级胶质瘤,能够使患者寿命延长5年

2.一线化疗联合标准激素治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

克服肺癌治疗耐药的新希望

1.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首个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

2.Lenvatinib:治疗难治性性甲状腺癌的新选择

癌症免疫疗法

1.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降低早期黑色素瘤复发风险

2.免疫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稳步前行 3.肿瘤引导的T细胞治疗:复发性白血病治疗突破的早期预兆

罕见癌症的治疗进展

1.首个可行的治疗一种罕见致残性关节病[被称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手术替代方案

2.早期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卵巢癌

十年回顾

靶向治疗药物迅速增加

1.使肿瘤细胞“饥饿”的新药

血管生成抑制剂,一类旨在减缓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明可以成功治疗许多晚期和侵袭性肿瘤

2.EGFR抑制剂:抑制癌细胞生存的关键通路

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的新疗法为乳腺癌的治疗不断带来突破

4.针对多条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一个新兴趋势

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可以同时阻断1种以上的癌症靶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将成为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5.新靶点,新药物

针对新的抗癌靶点的研究有增无减。例如,2013和2014年,FDA批准trametinib 和dabrafenib分别用于治疗带有BRAF基因突变的黑色素瘤。此外,针对ALK基因的crizotinib(2013年获批)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肺癌和儿童癌症。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作用靶蛋白(mTOR)抑制剂依维莫斯(2007年获批)可用于乳腺癌、胰腺癌和肾癌的治疗。

绘制癌症基因组图谱:通往精准医学之路

1.大规模基因组分析

2.表观基因组学

免疫治疗时代来临

1.刺激免疫系统抗击肿瘤

2.过继细胞治疗(ACT)

过继细胞治疗为实验性治疗策略,该治疗策略从患者血液或肿瘤组织中收集癌症杀伤性T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待细胞生长达到十亿数量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尽管该策略还没有通过FDA的批准,但这给癌症患者尤其是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因为一些患者接受ACT治疗后达到完全和持久缓解.患者和存活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1.减轻癌症相关不良反应

例如,两个独立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和抗精神病药的奥氮平可有效抑制 化疗药物的2个典型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和恶心

2.在癌症治疗早期引入姑息治疗

ASCO于2012年发布临时指南,建议对于任何转移性和(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均可在癌症治疗早期给予姑息治疗

癌症预防和筛查的主要进展

1.宫颈癌筛查新选择

2011年一项纳入人数超过30万人的研究表明,在子宫颈抹片检查(巴氏抹片)中增加HPV病毒检测。一项非常安全并且能够得到高度准确的筛查结果。该研究对常规的每年例行一次的子宫颈抹片方法持怀疑态度的很多妇女和医生提供了重要保证。随后,2012年ASCO和USPSTF也更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2.预防癌症的疫苗

FDA批准通过的2个宫颈癌疫苗HPV4和HPV2使宫颈癌和其他HPV相关的癌症(例如喉癌和肛门癌)预防率达到约70%。

3.改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筛查方法

PSA检测曾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准筛查方法,近几年基于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对PSA检测风险利益的评估,ASCO鼓励医生权衡利弊,仅对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无症状男性进行PSA检测。对于其他男性,ASCO强调PSA检测弊大于利,比如过度诊断,不必要的活检和低危癌症的治疗等。同样,对于乳腺癌,许多研究就乳腺X线检查的最佳年龄和检查频率存有争议。尽管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仍广为推荐,尤其是对于大于50岁的女性,这些结果强调医患间要就个体危险因素及筛查的利弊进行更好的沟通。此外,在2007年ASCO基于2项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建议将MRI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检测的有利工具。

4.常用药物降低患癌风险

一些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一些常用药物能够起到显着的癌症预防作用。例如,一项基于约50项流行病学研究的分析数据表明,口服避孕药每服用5年,能够使患卵巢癌的风险降低20%。并且在停止服用避孕药的后30年仍有癌症预防作用。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患结直肠癌和总体癌症风险。

十年前瞻

1.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癌症治疗失败的克星

2.更快捷、更廉价、更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

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可以发现其他技术无法检测到的某些类型的癌症相关的基因学改变。

3.液态活检“破译”血中肿瘤细胞的线索

与传统的有疼痛感、有风险的组织活检不同,液态活检仅需要收集一滴检查者血液便可,通过先进的技术计数并收集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由于肿瘤细胞为杂细胞群,较传统的只取材于肿瘤某一部位的方法相比,液态活检可以提供更完全的分子信息。

循环肿瘤细胞DNA和RNA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最近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应用于各期癌症患者——从检测诊断到选择治疗方案和监测癌症进展。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测定也可以用来快速估计癌症的进展情况,和患者存活的几率。通过采用RT-PCR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分析可以实时检测肿瘤进展过程中心的突变,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4.“小身材、大威力”:纳米药物

首个纳米药物

第一纳米粒子为基础的癌症治疗物为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该药物在2005年获得FDA批准,并于最近获得批准用于肺癌和胰腺癌的治疗。目前几种基于纳米技术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包括首个用于癌症的纳米颗粒输送基因治疗正在试验中。

改善癌症治疗的巨大潜力

例如,科学家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金、碳和病毒等)制成适于宜用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内部载入药物,纳米粒子表面被分子所包裹,例如抗体可以帮助引导纳米药物到达肿瘤细胞,并与之结合。

纳米技术强化癌症检测

纳米颗粒也正在被研究用于癌症早期检测和诊断。例如,表面覆盖有纳米金棒的抗体与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结合被证实为是一个经济、灵敏度高的癌症检测方法。

5.在癌症治疗中尚未被开发的医疗IT技术

在未来的十年中,医疗信息技术(IT)的进展为改善癌症治疗的质量和预后那个面提供巨大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可以显着地重塑癌症治疗蓝图,提高癌症治疗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大范围的数据,催生出更明智的研究假说

更多最新健康知识,请关注青稞网

2.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二

1临床肿瘤学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不够全面

肿瘤治疗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就要求肿瘤科医生在具有良好医疗水平的同时,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真正做到治疗的是“肿瘤病人”而非仅仅是“肿瘤”。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学缺乏整体观念,授课教师仅仅从生物学模式予以讲解,学生在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中仅仅把肿瘤病人当作一个生物体,忽视了其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属性。这势必导致肿瘤学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难以达到有效沟通。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每个医护人员都将人文关怀践行在临床诊疗中,医院定期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心理辅导的培训课程,并组织学生做义工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辅导,从而在医疗活动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充分的人文关怀,使得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医生充分信任,提高其依从性。

其次,肿瘤学目前虽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交叉,并且肿瘤患者在罹患肿瘤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其它疾病,这就要求人们要有整体诊疗的思维,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肿瘤一种疾病身上,要有整体考量,以辩证的思维去判断肿瘤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尽量以延伸的态势贯穿于肿瘤学教学中,做到既见树木,亦见森林。但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很难做到综合施教,多是仅仅传授专科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缺乏整体思维。

1.2教学资源不够新颖

肿瘤学仍旧是一门未解的科学,目前肿瘤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迅速,诊疗指南及共识日新月异。然而我国当前的肿瘤学教材,知识比较陈旧,远远赶不上肿瘤学研究的更新速度。在肿瘤学教材中仍向学生传授普通放射治疗或者普通化疗作为主题的时候,殊不知当今临床领域早已是立体定位精确放疗和靶向治疗的天下。教材与实践教学相脱离这一普遍现象,使得授课内容与肿瘤知识的进展脱节,导致学生对于新医疗、新技术缺乏认知。

当我国的教师还在为学生讲解肿瘤学的基础知识时,MD Anderson等著名肿瘤中心的教授已经开始向学生传授如何应用各种数据库,建立肿瘤大数据平台, 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用于肿瘤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药物研发。因此,我国肿瘤学教师缺乏前瞻性的思维和广阔的视角,跟不上目前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导致我们的肿瘤学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致使我国的学生在起步阶段已经严重落后于著名肿瘤研究中心的同行。

1.3教学模式不够系统

目前,我国的肿瘤学教育仍沿袭“填鸭式”模式,教师以大量理论知识授课为主,知识结构松散,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尽管学生了解什么是临床试验,却不知道如何开始临床试验;有了研究的思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临床研究所涉及的相应的软件和网络资源去实现;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种数据库和文献去解决。最终使课堂学习内容不能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每一位授课教师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了如指掌,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给学生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推荐及传授研究过程中可能应用的方法。这样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案。

基于上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下列几点思考。

2对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思考

2.1以单病种为载体引入MDT理念

参考著名肿瘤研究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肿瘤诊疗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单一病种为整体,在基础与临床教学中将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及临床教学医院,设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及肿瘤放疗科为整体的肿瘤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系统性的向学生传授肿瘤专科知识。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心理科、营养科、康复治疗科、姑息癌痛治疗科,肿瘤研究实验平台、临床研究中心的轮转,鼓励学生与社会工作者协作,参与肿瘤患者及家庭的心理救助。通过学生对单一病种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兼顾肿瘤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真正树立MDT的思维模式。这种以单病种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全面认识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并且在病源充足的前提下, 有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机会,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医生奠定坚实基础。

2.2由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向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医学已经告别经验诊疗的时代,以数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已被广泛引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2]。美国目前70%的医学院校开设有循证医学课程,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其制定指南的主要依据。肿瘤临床治疗领域被广泛采用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以及我国卫计委统一的诊疗规范应该被密切、有效地应用于肿瘤临床教学。然而仅仅学习指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各种循证医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在临床实践中去发现问题, 寻找并评价各种证据,指导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更重要的是,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去设计临床试验,总结发现新问题,寻找治疗的新方法,为肿瘤临床研究提供新证据,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肿瘤研究者奠定坚实基础。

2.3数据库和互联网的应用

要想成为一名肿瘤学专家,仅有专业知识和循证医学的思路还是不够的,要推动临床肿瘤研究的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各种临床研究。临床实践中需要简便、快捷、高效的方法来对数据资料进行储存、整理,并从中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指导临床决策。因此,计算机、互联网及数据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肿瘤学家必不可少的条件。在MD Anderson等著名肿瘤中心,每周都有各种数据库培训,使得学生在早期掌握各种数据库的应用,掌握各种临床研究工具。 在肿瘤教学中,我国的肿瘤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介绍如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Microarry及RPPA等数据库?如何使用EXCEL、Epidata等软件管理样本库?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掌握大数据的管理及处理方法?如何建立及共享自己感兴趣的肿瘤数据库?未来扑面而来,只有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平台,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肿瘤学家。

3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临床教学中,肿瘤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TBL教学法: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教学方法。肿瘤学科因自身学习内容多、分散,发展迅速带来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但学时并无增加。因此使用TBL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课程内容,在上课之前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然后通过预习确认测验过程,对其预习的效果做出评价。继预习确认测验之后,学生们在课堂中继续通过一系列团队应用练习,学习如何运用这些课程内容。同学们将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或总结。这种学习方法在肿瘤学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与肿瘤相关的知识。通过预习、讨论,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案例教学法(CBL)[4]:是指对某种事物客观描述施之于教学之中,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不同的符合大纲要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 进行查阅文献、课堂讨论及课后总结环节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通过引入一例肺癌患者,让学生通过复习、查阅文献,对于肺癌发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 生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有限的临床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结构。为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PBL教学法[5]: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当以某种肿瘤疾病的治疗提出问题时,学生会查阅与此相关的各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教材及文献资料,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知识,先引导学生就该种肿瘤疾病的治疗进行讨论,通过充分的讨论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应用相关的各学科知识给予解答,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对于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知识及科学思维的能力。在肿瘤学的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可以广为应用,不仅局限于肿瘤的治疗,还包括预后、不良反应,也包括复发、转移,甚至可以应用临床治疗中失败的例子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临床实践。

多学科参与的复合式肿瘤教学课程的建立。肿瘤学的教学脱离临床是不可行的,仅仅依靠临床也不可行,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进而学习临床知识,最终在临床实习,这种模式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因此,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重新引入基础课程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多学科, 甚至是跨学科的通力合作,如果有条件,可以跳出医学教育这个限制,适当的引入人文、理工、社科、法律等学科的参与,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总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及方法,适应新形势下肿瘤学发展的需求,这既是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肿瘤专科人才,更好的服务广大肿瘤患者。

摘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肿瘤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导致我们在肿瘤学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缺乏创新型人才,也迫切需要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肿瘤学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临床肿瘤学教学改进的方法,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肿瘤专科人才。

3.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三

关键词:现代医学肿瘤学临床教学

在最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临床死亡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经成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学人才的培养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学模式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不同的医疗科学条件,人类为人类健康而与疾病做抗争时,对问题的观察与分析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房展和医学模式的方式转变,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人员在临床医学的教育过程中,也发生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肿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中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肿瘤学临床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重點问题进行阐述。

1.传统肿瘤学教育模式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医学教学使用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肿瘤临床专业临床教学同城分成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与科研指导三方面的内容。肿瘤学的理论教学通常是以导师和小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已有知识进行传递,导师在课堂上将最先进的学科进展告知学生,没能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过程中多是进行知识传授而不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1]。肿瘤专业的临床医师不会主动加入到肿瘤学的临床教学过程中,不会主动和学生交流临床经验。并且科室在教授例床医学的过程中,各种包括查房、病例讨论等等教学都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临床医师缺乏加入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肿瘤学的临床科研设计与方式使用自主创新性不足,大多数实验都是单纯的重复国外的实验,没有自己的创新见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医学研究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如今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转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渐渐显现,使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虽然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思维不够活跃,过于死板。

2.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下提升临床肿瘤教学质量的方式

2.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临床肿瘤学科涉及到多种医学内容,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以更新自我的知识组成。调节知识结构,完善自身能力而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要求。另外需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以身作则,学习的实习过程是和教师近距离接触的一个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教师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与专业全面的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让学生也树立良好的品德,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学习[2]。

2.2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互动式教学

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只是等教师“教”,教师也不能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需要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一些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询问学生,要求学生当堂解答。或者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以口述的方式讲述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要点和具体的手术操作步骤,学生讲解完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并演示一遍正确的操作手法[3]。

2.3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

临床肿瘤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是无法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更加无法顺利的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移至临床实践过程中。一名优秀的医生,其思维能力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长期的经验总结而累积的,所以在肿瘤学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传达教学内容[4]。例如教学方式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SP临床场景教学方法等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临床肿瘤学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对实践有较强的联系性,各种诊疗技术和临床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因此教师在临床肿瘤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最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实效性,让学生朝着全面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医学教学模式运用到肿瘤临床学的教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林生趣,巴明臣,崔书中,等.以循证医学模式改革医学教育,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63+68.

[2]李多杰,李红伟,彭开桂,等.肿瘤学临床教学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1115-1117.

[3]邹岚,梁后杰.提高医学生肿瘤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03:288-290.

4.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四

(The Generali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周学时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入临床各科学习前对肿瘤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及预防的基本原则。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整体概念。为肿瘤各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逐步认识肿瘤学的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大纲基本要求,了解肿瘤的发生或癌的起因,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并明确较可靠肿瘤诊断是病理诊断,除病理诊断外,肿瘤诊断还包括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等,内腔镜的应用也十分普遍;生化、免疫诊断、基因诊断也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同时使学生掌握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以及以上各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教学用书:朱雄增,蒋国梁等主编《临床肿瘤学概论》 参 考 书:现代肿瘤学 汤钊猷主编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1.肿瘤的基本概念: 肿瘤的定义、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基本术语等 2.肿瘤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临床肿瘤学及其课程设置:临床肿瘤学和相关学科、临床肿瘤学的课程设置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教学内容

1.肿瘤生长生物学:肿瘤细胞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肿瘤异质性 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协同致癌作用 3.肿瘤的播散: 肿瘤的侵袭、肿瘤的局部浸润、肿瘤的转移 4.肿瘤与宿主:肿瘤对宿主的影响,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教学要求: 1.2.3.第三章 肿瘤的病因学 教学内容

1.肿瘤病因学概述

2.肿瘤的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医源性因素

3.肿瘤的遗传性因素:家族性癌与癌家族、遗传性综合征与肿瘤、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4.肿瘤与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 掌握肿瘤的生长和播散的特征

熟悉机体对肿瘤的反应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教学时数:3小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环境因素和遗传性因素 2.掌握肿瘤与基因的关系 教学时数:1.5小时

第四章 肿瘤的流行病学 教学内容 1.2.3.4.5.6.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和基础概念 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和演化:移民流行病学、代谢流行病学、营养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癌症的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采用的统计方法:Meta分析、广义线性回归模型、APC模型

研究肿瘤流行病学的意义:描述癌症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发展趋势、探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癌的关系、探讨肿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疾病谱和肿瘤谱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教学要求

1.了解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2.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五章 肿瘤的预防 教学内容

1.肿瘤的I级预防:保护环境,减少和消除致癌因素、改变易患癌症的生活方式、化学预防剂 2.肿瘤的II级预防:健康教育、癌症的早期信号、健康检查、癌症筛查、癌前期病变、早期合理治疗

3.肿瘤的III级预防 教学要求

掌握肿瘤三级预防的概念 教学时数:1小时

第六章 肿瘤病理学 教学内容:

1.肿瘤的一般形态特征:肿瘤的大体形态、组织形态、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肿瘤的命名、肿瘤的分类

3.恶性肿瘤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

4.肿瘤病理学诊断:肿瘤病理学诊断在肿瘤诊断中的地位、细胞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肿瘤病理诊断的特殊技术 教学要求

1.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 2.了解肿瘤的分类、分级和分期 3.认识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4.熟悉肿瘤病理诊断新技术 教学时数:4小时第七章

1.2.3.4.5.6.肿瘤诊断学 教学内容

肿瘤的临床诊断:概述、高危人群、早期诊断的意义、病史、体格检查、综合诊断、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病人的功能状态、肿瘤病人的随访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肿瘤X线影像学诊断、CT机成像的原理和发展、CT扫描技术和检查方法、MRI原理及技术发展

肿瘤的超声诊断:常用超声诊断的种类、超声诊断检查范围、超声观察分析的主要病变、各脏器的超声检查、介入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显像仪器和放射性药物、常见肿瘤的显像 肿瘤的内镜诊断:内镜的类型、内镜诊断的方法、内镜的发展、常用内镜 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检测及肿瘤相关临床检验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正确诊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肿瘤诊断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分析过程,应用临床和现代诊断技术和方法对肿瘤作出良恶性和组织来源的鉴别,肿瘤发展程度(临床分期),才能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2.熟悉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内镜诊断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教学时数:3小时

第八章 肿瘤外科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历史、肿瘤外科的定义、肿瘤外科医师的责任与义务

2.肿瘤外科的固有特点:与病理学密切结合、无瘤原则、综合治疗、循证医学

3.肿瘤外科的种类:诊断性手术、原发肿瘤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淋巴结清扫与根治性手术、保全器官功能的肿瘤根治术、姑息性手术、综合治疗中的外科选择、其他外科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外科实施的基本原则 2.熟悉肿瘤外科的种类和意义

3.了解一些肿瘤外科的其他方法:化学外科,冷冻外科,激光治疗。教学时数:3小时

第九章

1.2.3.4.5.6.7.8.9.肿瘤的化学治疗 教学内容

肿瘤化疗的发展

细胞增殖动力学和肿瘤化疗药物 抗肿瘤药物药代动力学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毒性 抗癌药物的耐药性

与细胞毒化疗有关的辅助药物:氨磷汀、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1、5-羟色胺3受体

化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的原则、剂量强度、剂量调整

10.临床应用中化疗策略的选择:治疗目的、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化疗方法

11.肿瘤化疗的疗效及疗效判断标准:肿瘤化疗的疗效、疗效判断标准、体力状况评分标准 教学要求 1.了解肿瘤化疗的发展及目前的评价与地位 2.熟悉肿瘤化疗的基本原理 3.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常见毒副反应 教学时数:4小时

第十章

1.2.3.4.5.6.7.肿瘤的放射治疗 教学内容

历史的回顾

放射物理学:放射线的种类、放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和放疗设备、放疗辅助设备、放疗的剂量学概念、临床放疗中对放射线的选择

放射生物学:细胞水平的生物效应、组织水平的放射效应、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正常组织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放射治愈性 临床放疗学: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 放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放疗和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进展:非常规分割放疗、立体适形和束流调强的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立体定向伽马刀治疗 教学要求 1.2.3.4.5.6.第十一章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教学内容

1.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虚实补泻治则、保“后天之本”与固“先天之本”、扶正与驱邪的关系、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2.肿瘤中医药治疗方法:内治法、外治法、中西医综合治疗 教学要求

了解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原则、方法及中医中药载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教学时数:1小时

第十二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教学内容

1.肿瘤的免疫治疗:生物因子、单克隆抗体、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概念、策略和途径,目前常用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免疫治疗的内容 2.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时数:1小时 了解放射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

掌握放射敏感性的概念及常见正常组织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掌握放射治疗为首选根治治疗的指征 了解姑息性放射治疗、综合放疗 熟悉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了解提放射治疗的进展

教学时数:4小时

第十三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教学内容 1.2.3.4.5.6.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综合治疗所涉及的领域和参与的人员 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分期治疗的原则、个体化疗的原则、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综合治疗的模式:传统模式、术前化疗和放疗、生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教学要求

1.了解开展多学科、多手段、多方法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最重要的方法

2.懂得综合治疗的原则应该为多种治疗手段的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3.掌握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模式 教学时数:3小时

第十四章 肿瘤终末期医护

教学内容

1.终末期病人的特点和医护的重要性:终末期病人的定义、终末期病人的医护内容、终末期病人的特点

2.终末期病人的处理原则:建立专职处理终末期病人的机构,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3.终末期病人的权利

4.终末期病人的医护:树立临终关怀的意识,减轻终末期病人的痛苦 5.终末期病人常见症状的处理:止痛,发热,厌食,支持治疗 6.安乐死问题的讨论 教学要求

1.掌握终末期的定义

2.了解终末期患者的特点和医护的重要性 3.掌握终末期患者处理的原则 教学时数:1小时

第十五章 循证医学和肿瘤学

教学内容

1.循证医学的概念 2.最佳证据 3.系统综述 4.临床实践指南

5.循证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5.肿瘤科轮转护士出科考试 篇五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60分,每题4分)

1、癌来源于()

A、结缔组织B、脂肪组织C、肌肉组织D、上皮组织E、腺体组织

2、贫血患者常出现什么症状的缺氧()

A、低张性缺氧B、循环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细胞性缺氧

3、抗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时()

A、肝脏损害 B、神经毒性 C、胃肠道反应D、抑制骨髓E、脱发

4、治疗肺结核用什么药物()

A、青霉素B、制霉菌素 C、庆大霉素D、利福平E、新霉素

5、膀胱高度充盈的病人,首次导尿尿量不得超过()

A、500毫升B、100毫升 C、1000毫升D、3000毫升E、1500毫升

6、医疗器材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方法必须用()

A、灭菌法B、低效消毒法 C、中效消毒法D、高效消毒法E、清洁法

7、输血出现溶血反应最早的症状表现()

A、头部胀痛、面部潮红、腰背部疼痛B、寒战高热 C、少尿D、瘙痒、皮疹 E、呼吸急促血压下降

8、妊娠期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B、磷霉素 C、林可霉素D、四环素E、头孢菌素

9、目前国内最常见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A、泌尿道B、外科切口 C、血液D、下呼吸道 E、胃肠道

10、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是()

A、心房颤动B、心房扑动 C、心室颤动 D、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E、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11、肝硬化出现腹水血浆蛋白应低于()

A、30g/LB、25g/LC、50g/LD、27g/L E、40g/L12、哪一类肺癌对放射疗法最为敏感()

A、鳞癌B、腺癌C、小细胞肺癌 D、大细胞肺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13、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小()

A、肌肉B、脂肪C、肝 D、血液 E、脾

14、皮样囊肿最常见部位()

A、表皮样囊肿B、淋巴囊肿C、汗腺囊肿 D、皮样囊肿 E、单纯囊肿

15、肝细胞癌能合成()

A、甲胎蛋白B、癌胚抗原C、胎儿硫糖蛋白 D、性激素酶E、酸性磷酸酶

二、填空题(20分,每题5分)

1、恶性肿瘤包括()和()

2、肺结核宜用的饮食是()

3、引起职业性肿瘤的生产性毒物()

4、MRSA是指()

三、问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6.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组织定名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GOLOGY,简称CSCO),由全国从事肿瘤临床专业工作者与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法人学术性协作组织。

第二条 宗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接受国家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与监督,遵纪守法,强调“团结、协作、务实”,即团结和组织全国各相关学科的肿瘤临床工作者,进行以GCP为规范的多学科、多中心、多层次的临床协作,开发推广先进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宣传与普及抗癌知识;提倡中西医相结合、现代医药学与传统医药学相结合,协调国内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不断提高肿瘤临床诊治与研究水平,促进我国抗癌事业的蓬勃发展,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章 任务

第三条 CSCO主要工作任务:

(一)促进肿瘤临床科研,推广先进诊断与治疗技术,组织推动符合GCP规范的科技协作,收集并提供国内外最新抗癌信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编辑出版本专业学术书刊。

(二)建立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和抗癌组织机构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促进友好往来,进行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广泛合作。

(三)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抗癌人才,更新临床肿瘤学知识与技术,提高广大肿瘤临床工作者学术水平与业务水平;推荐与表彰先进肿瘤临床工作者,推荐与奖励优秀学术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

(四)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宣传媒介与多种方式,普及推广肿瘤诊疗科学知识,促进群众性抗癌活动。开展肿瘤诊治咨询,组织与支持肿瘤普查,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指导和公益服务。

(五)充当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肿瘤临床工作者的纽带和开展肿瘤防治工作的助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肿瘤诊治、研究方面的良好建议;接受委托,承担肿瘤防治决策论证、科技项目评比和科研成果鉴定等。积极反映肿瘤临床工作者的呼声,协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章 会员 第四条 凡从事肿瘤临床专业工作者和医药企事业单位,符合会员的基本条件,愿意遵守中国抗癌协会章程和本条例,积极参加CSCO活动,需提交书面申请,经常务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可成为CSCO会员,发给会员证,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第五条 会员

(一)个人会员:具有相应学历和基本专业资格,由个人提出申请,本会两名正式会员介绍推荐,填写“个人会员入会申请表”,经常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按规定交纳会费,方可成为CSCO个人会员。

(二)荣誉会员:对我国肿瘤临床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积极参与、支持CSCO工作的专家,70岁以上的CSCO会员,经常委会批准可授予荣誉会员。

(三)团体会员:属于临床肿瘤学相关的、正规的或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医药机构及学术组织,由申请单位填写“团体会员申请表”,经常务委员会审后,按规定交纳年会费,可成为CSCO团体会员。

第六条 会员的权利、义务与奖惩

(一)会员有义务遵守本条例,按期交纳会费,支持与关心CSCO工作,执行委员会决议和完成CSCO所委托的任务,积极参加或协助开展CSCO委员会组织的肿瘤防治活动。

(二)会员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建议、监督工作和参加CSCO举办的学术、公益活动的权利,享受本会提供的优先与优惠待遇,定期获得CSCO寄赠的学术资料,获得CSCO的支持与帮助。

(三)会员在肿瘤临床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或有重要贡献时,可得到CSCO表彰与奖励。

(四)会员有退会自由,由会员提出书面申请,常务委员会批准即可办理退会手续,会员连续2年不交纳会费,即认为是自行退会,不再享受会员的权利和履行会员的义务,对严重违背本条例或从事有损CSCO声誉的违法活动者,委员会有权劝其退会直至除名。第七条 团体会员的权利、义务

(一)团体会员有义务遵守本条例,按期交纳会费,支持与关心CSCO工作,执行委员会决议和完成CSCO所委托的任务,积极参加或协助开展CSCO委员会组织的肿瘤防治活动。

(二)团体会员享有执行委员会常委待遇,对学会委员选举权,有建议、监督CSCO工作的权利。

(三)优惠参加学会举办的相关学术活动;取得学会编印的有关宣传、学术资料;获得学会专家技术咨询服务。

(四)按规定按时缴纳会费。

(五)团体会员有退会自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常务委员会批准即可办理退会,团体会员1年不交纳会费,即认为是自行退会,不再享受会员的权利和履行会员的义务,对严重违背本条例或从事有损CSCO声誉的违法活动者,委员会有权劝其退会直至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八条 CSCO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两年召开一届。会员代表由各地推选代表、团体会员代表和特邀代表等组成。代表大会讨论决定CSCO工作方针和任务,制定与修改章程,审议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提案和决议,选举新的委员会成员,并上报中国抗癌协会审查备案。

第八条 委员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领导机构。委员应通过充分酝酿、民主协商,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其职责为: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制定与审议工作计划,决定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组织选举CSCO领导与常务委员领导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指导监督经费收支,推荐与表彰优秀等。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

第九条 由委员会选举产生CSCO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数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数名和常务委员若干名,组成常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但隔届可以重新当选。在委员会休会期间,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执行机构行使委员会职权。常务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临时召集。

第十条 本会设立指导委员会,由全国范围内德高望重、对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贡献重大和仍坚持临床工作,但已超过国家法定工作年龄的著名专家担任指导委员,并设立主任委员。指导委员拥有常务委员的权利和职责,且对CSCO工作具有指导、监督与批评建议权。第十一条 在常务委员会休会期间,主任委员主持领导CSCO全面工作,秘书长在主任委员领导下负责执行常务委员会决议,处理日常会务。本会下设办公室、秘书处与若干职能工作部门,由部分常务委员或委员(包括指导委员)分工负责,秘书长指导协调。根据学术活动需要,经委员会研究决定,必要时可设立若干专业学组。

第十二条 经本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通过,可聘请声誉卓著、对中国抗癌事业贡献重大的杰出人士担任本会荣誉主任委员。还可聘请国际上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为CSCO通讯会员或荣誉会员。

第五章 经费

第十三条 CSCO经费来源为:会员会费,热心抗癌事业的个人或团体单位资助捐赠,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收入等。

第十四条 经费管理:建立建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财务管理体制,经费收支应严格执行国家对科技社团的有关财经法规,必须用于本会的活动与发展,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常务委员会和主任、秘书长办公会议请示汇报,并接受中国抗癌协会财务监督和审计。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CSCO办公地址设于北京。根据本组织宗旨设计制定统一的会徽标志。第十六条 终止程序:本会需要终止活动时,应由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召开临时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获得2/3以上多数同意,并上报中国抗癌协会批准同意后,方可做出解散决定。

7.临床肿瘤学考试题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其中,手术患者67例,非手术患者67例。134例患者中,男89例,女45例;年龄45~80岁,平均(63.69±10.74)岁,按照TNM标准分期,Ⅱ期肿瘤78例,Ⅲ期肿瘤56例。排除其他肿瘤患者,本次治疗前均未通过任何措施进行抗肿瘤治疗。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1.2.1采集血液标本手术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非手术患者在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肘静脉血,妥善保存血液标本后送检实验室,避免外周血被无关上皮细胞污染。

1.2.2检测步骤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中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记录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D45-Ep-CAM表达情况;选择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经免疫细胞化学手段鉴定血液中细胞是否为肿瘤细胞,分析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D45-Ep-CAM表达差异,及其表达情况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每例血液样本均检测相同细胞数量,即3×106个,检测患者外周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D45-Ep-CAM表达则依靠血液标本中每106个单核细胞中所包含的循环肿瘤细胞CD45-Ep-CAM数量[4];判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D45-Ep-CAM则依靠CK19,细胞质内CK19能够阳性表达,经染色后发现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沉着,则表示该细胞为阳性细胞。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134例患者中,18例患者检测到EpCAM细胞,检出率约为13.43%。

2.1 手术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Ep-CAM表达数量检测

手术患者术前(T1)、术后1 h(T2)、术后10 d(T3)检测外周血Ep-CAM平均数量分别为(12.012±7.012)pg/ml、(12.125±6.692)pg/ml及(8.435±4.572)pg/ml,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74,P=0.000);对比T1与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T1与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T2与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非手术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Ep-CAM数量检测

非手术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标本中循环肿瘤Ep-CAM数量分别为(18.309±3.347)pg/ml、(11.108±2.5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74,P=0.000)。

2.3 手术患者术前Ep-CAM数量的病理学意义

134例患者外周血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Ep-CAM数量与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等指标无密切相关性(P>0.05),见表1、2和表3,与其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4;Ⅱ期及Ⅲ期肿瘤术前阳性循环肿瘤细胞Ep-CAM数量分别为(33.021±10.213)pg/ml、(36.879±11.43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0,P=0.000)。

3 讨论

食管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种族等[5]。目前,临床尚未明确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的重灾区,国内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而且国内食管癌分布区域性比较明显。部分食管癌患者在病情早期得到确诊后未检出转移明确证据,但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却显现出肿瘤转移及复发临床表现。食管癌患者经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后,常规临床检查方法多半检查不出其余肿瘤病灶,但肿瘤复发或转移却成为患者最终死因,这些与肿瘤微转移具有隐性特点、循环肿瘤细胞关系比较密切。

据医学文献表明,肿瘤细胞可通过侵袭瘤体临近血管,经上皮-间质的分化作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手术肿瘤细胞并未被免疫系统发现,因此能够停留在循环系统[6]。需要注意的是,肿瘤循环细胞中仅0.1%能够发展成肿瘤转移灶,在外周血中含量极少,因此,为提高循环肿瘤检出率,应尽可能采用特异性检测技术鉴定循环肿瘤细胞,如细胞计数法、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分析、核酸检测法等。本次研究中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均为细胞计数法典型代表。

食管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中是比较重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Ep-CAM在上皮组织中表达率很高,尤其是恶性上皮肿瘤组织中,其表达活跃程度远远高于常规上皮组织,而在非上皮组织中表达率极低[7]。本次研究中在多数受试者外周血标本中检出Ep-CAM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支持上述观点。国外学者发现,在食管癌微转移的检测中,Ep-CAM具有较好特异性及较高灵敏度[8],本次研究支持此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循环肿瘤细胞Ep-CAM数量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若循环肿瘤细胞Ep-CAM表达数量增加,则表明该治疗措施有效,有利于患者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CTC检测能有效检出外周血中CTC数量,CTC数量越多,表明肿瘤病理分期越晚,治疗计划需及时作出有效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α-FR的配体探针PCR检测肾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2]苏崇玉.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手术前后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D].北京: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4.

[3]刘巧珍.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干细胞(CTSC)的检测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

[4]郑罗凝.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探索[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

[5]张玉娟.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学建立和改良及在实体瘤中的监测实用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6]郑园园,肖丙秀,乐艳萍,等.以微小RNA作为新型标志物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9):936-941.

[7]邹本奎.肾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8.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 篇八

【摘要】乳腺的乳头状肿瘤不少见,发生自乳腺导管不同部位的乳头状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由于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从而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头状瘤;病理学;临床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00-01

1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分类

1.1乳腺乳头状癌为一种特殊型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18%,多发生于乳腺中央区的大导管,常有乳头溢血,50岁以上老人多见。肿块直径约3cm,预后较一般乳癌好,10年存活率达63.6%。病理检查乳头的特点常见有纤维脉管束,乳头表面被覆异型癌细胞,细胞可单层或复层,排列极性紊乱,可见核分裂象,肌上皮消失,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可见癌组织浸润。

1.2大导管乳头状瘤发生大导管,位于乳晕区附近,常为孤立、单发,发病年龄较乳头状癌轻(40~45岁多见),病程长。本病特点是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具有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结构。有时乳头反复分支、纤曲、互相吻合形成腺样结构,不论乳头形态如何,乳头表面被覆双层上皮,表面为柱状上皮,其外为肌上皮,无异型,排列整齐,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1.3中小导管乳头瘤病发生于中小导管的乳头状肿瘤,常多发,肿瘤体积小,以致于肉眼难以发现,发病年龄较前者更轻,平均39.6岁。由于发生在中小导管,根据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的程度不同,可形成筛状、腺样或实性等不同的组织图像,此改变也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组成部分,虽属良性肿瘤,但由于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从普通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甚至可发生癌变。

1.4乳腺乳头状腺瘤发生于自乳头部导管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程长。主要表现为乳头增粗、变硬,乳头表面渗液、糜烂、结痂。临床常误诊为乳头派杰病。乳头部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腺管,实性巢或乳头,乳头一般分支少,部分乳头中央间质丰富,部分乳头粗短,乳头中央纤维结缔组织稀少或没有间质,呈实性堆积,乳头部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均为良性。

1.5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应与乳头状瘤区别,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是指上皮增生,曲折呈乳头状,乳头低,分布广,为导管上皮实性增生的一种,不具有真正的纤维脉管轴心,非肿瘤性生长,不产生症状,无特殊临床意义。

2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2.1乳头溢液乳腺自发性乳头溢液很少见,除非妊娠、月经来潮时乳腺生长或服用激素类药物外,这种症状不容忽视,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征象。病理性自发性乳头溢液常见原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70%以上),其次为乳头状癌(10%左右)。乳头溢液的性状在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根据溢液性质不同分为以下6种:①血性(浆液血性)溢液,最为常见。虽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但对于绝经后妇女,应考虑癌的可能。②浆液性溢液,大部分为乳头下部乳头状瘤引起,亦见于乳腺组织增生,少数浆液性溢液是癌引起的。③水样溢液,看法有分歧,近来Lewison指出,清水样者大约50%可能为癌引起。④乳汁样溢液,常为双侧,多为泌乳素分泌过多或服用激素类药物所致。⑤粘稠液,溢液粘稠,呈糊状,常见乳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或性功能低下者。⑥脓性溢液,常见于导管扩张伴感染。乳头溢液。常为间断性,有时间隔时间甚长,似乎已痊愈。但当挤压时仍可见,量多少不一。Henelrirk报道20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190例(91%)有乳头溢液,周边部51例中33例有乳头溢液,说明乳头溢液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其中乳头中心部位有病变者,症状最为显著。然而,文献报道,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虽发生于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导管或未稍导管内,肿瘤距乳头导管开口较远,但乳头排液也并非少见。

2.2乳腺内肿块乳腺乳头状肿瘤常可触及肿块,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肿块大多位于乳腺中央乳晕或乳晕周围区,直径约1cm。如用指压法以食指尖围绕乳头顺时针方向按压乳晕区,可见乳头相应部位的乳孔有液体溢出。乳头状瘤病,肿瘤多生长于乳腺周围区,肿块常为多发,边界不清,质地不均。乳头管腺瘤,除乳头肿大、糜烂、破溃外,在乳头内也可触及肿块,一般在2cm以内,质地软,边界清。乳头状癌由于病程长,细胞生长迅速,常可触及边界清楚的肿块,直径多在3cm以上,质地较硬。综上所述,乳头状肿瘤的病变中,绝大多数均有大小不等,质地不一的肿块,因此乳腺内肿块是乳头状肿瘤的重要症状。

3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问题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问题,目前尚有争论,Hendriek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不应视为癌前病变,理由是他对20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随访5~18年,未见恶变。Bubll-Jorgensen报道183例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率为5.7%~14%,说明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国内文献报道恶变率为6%~8%,并认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不是癌前病变,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癌的关系密切。因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上皮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从上皮增生形成轻度乳头状瘤病起发展至乳头分支复杂顶部互相吻合,形成桥接或网状间隙及筛状结构,目前认为后者是普通型增生向不典型增生过渡的象征。当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有不典型增生时,其癌变的危险性增加。1985年10月在纽约召开的乳腺纤维囊性病会议上专家们提出导管上皮增生不超过4层细胞者没有癌变危险,超过4层无不典型增生者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1.5~2倍,有不典型增生者危险性则是对照人群的5倍,这足以说明不典型增生与癌的关系。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形态表现极相似,有时组织学鉴别诊断常有一定困难,经常出现误诊,其原因可能对乳头状增生复杂结构认识不足,另外受出血、纤维化、导管上皮变形及假浸润误导,因此常会出现误诊或过诊现象,需引起重视。乳腺乳头状癌与导管乳头状瘤的鉴别,有时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冷冻切片时,诊断乳头状癌主要依据是,被覆乳头的瘤细胞形态单一,常堆积呈复层,排列紊乱,肌上皮消失或形成片状、实性、筛状等结构,核大深染,分裂象易见,乳头分支细长,间质少或缺如,一般无大汗腺化生改变。乳头基底部的浸润也非常重要。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小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导管内原位癌组织象极为相似,其鉴别诊断较困难,小导管不典型增生常见是一致性小细胞,充满扩张的导管,细胞可形成微小乳头、筛状但筛孔光滑,细胞核染色质增加。导管内癌常见单个细胞凝固性坏死,常累及2个以上彼此分隔的导管,病变范围大于2cm。

本病处理,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孤立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认为不是癌前病变,应当保守治疗,以楔形或锥形切除为主,此方法优点是既可切除病变,又可保持乳腺外形,并有足够的病变送检。中小导管多发生乳头状瘤,因病变范围广泛,一般的局部切除常嫌不足,以区段或局部广泛切除为宜。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重度乳头状瘤病时,建议单纯乳腺切除。

上一篇:餐饮企业如何有效提升员工满意度下一篇:志愿者招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