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2024-09-06

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通用8篇)

1.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一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据说最早是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称为《周易》,它在古代的时候是帝王将相必学必懂的哲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平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确实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谁阴阳怪气,谁又变卦了,或者常用扭转乾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物极必反之类的口语和成语。

《周易》:“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是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与阳;阴与阳又产生了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和少阳;四象又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就是用来判断吉凶,确定吉凶之后则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使人生少些挫折多些顺利。现在我知道这并不是迷信,而是通过运用八卦预测的科学方法,推理并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的有关信息,使我们做到对一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周易卦易系统中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依其卦辞或者爻辞推测相应的人事吉凶和人生道理,这不仅可

以教我们如何在人生各阶段的各种情形下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认识自己和社会、并改造自己和社会。 其中,《易经》里的乾卦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包含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探索和思考。乾卦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启示: 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外表从容,内心刚强;根据其发展变化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还要有大局观。

一、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乾卦其卦辞是元亨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的大象。天行健:天是云行雨施,持久的运行着。人要像天学习,自强不息。它的意思是说人一生的事业发展不会永远处于一帆风顺的状态,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影响 ,遭遇失败的时候,就要求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可以被消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的坚强意志,要善于在困境中寻找希望,捕捉机会转败为胜。我们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但机会只会垂青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不再是靠有保障的分配了,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踏踏实实肯干的心态, 一种不屈的精神,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要顺应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客观规律

乾卦中的六爻爻辞,以龙作比喻,因为龙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希望人能象龙一样。从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的历程,来比喻我们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及处境,。这对我们大学生把握整个人生大局,有很好的启示和警醒作用。

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这就好比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正处在求学阶段,必须明白现在是应该认真学习、积蓄力量的时候,这个力量不仅包括广博的知识内涵,还包括超人的勇气和胆量,好为以后闯荡人生积累资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阶段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一定不能好高骛远,去做一些不切实际、操之过急的事情。

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到地上来了,本事开始要表现出来了。我们即将从校毕业进入社会了,所以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接受各种磨练,培养出一种积极又从容不迫的态度来迎接社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千里马,还要做善于展示自我的千里马。

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白天勤奋不已,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叫君子是因为刚开始还没有地位,大人是有地位的。这个阶段要锻炼再锻炼,提升再提升,还要有忧患意识,有点点成就要珍惜,并争取再上一层楼。

九四的爻辞或跃在渊,无咎:在此阶段,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处在中间人的位置,已经进入梯队,但是还没有稳定的位置,要么升上去,要么掉下深渊,因为越往上挤空间越小,难度风险越大,所以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取而代之。处在这种位置,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九五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到天上了。是指当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过于高调,实力不济,容易受到猜忌、打击;如果太过沉潜,则聪明才智又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一方面努力不息,一方

面又必须沉默观望不敢大意。好比当领导与下面的下属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要适可而止。

上九爻辞是亢龙有悔:龙飞太高已经有所懊悔,“亢”是极高的意思,龙飞得过高,再没有上升的空间,而后悔先前不知收敛,事业发展最辉煌的时候,人们心中的傲气也越来越高,忘了谦虚,容易犯一些错误。这是乾卦最高的也是最后的一爻,已经到了极点,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上九的位置虽然在九五之上,但是还不如九五好。这就好比我们人生或事业处在这个阶段,应该居安思危,否则很有可能乐极生悲。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防范过早的向衰退的方向发展,并且还要为将要出现的衰退局面做好心理准备,以便淡定自若的进入晚年,享受生命落幕前的平静生活。

另外,乾卦还加了用九:群龙无首,吉。《周易》把这种“群龙无首”状态归结为新旧事物的更替,就是说这是一个旧的事物开始慢慢灭亡,新的事物开始逐渐诞生的交替时期。一方面灭亡好像是灾祸,但另外一面从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来讲,就意味着好的发展。所以《周易》乾卦,无时无刻不阐述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整个乾卦,从初爻到上九就像是一个人心智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对我们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是明白在自谋职业的时候,社会更需要人格健全,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人才,所以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去提高和完善自己。

人生感悟:

自古以来,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危机与机会并存,吉与凶并存。万事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分寸,做到勤奋谦卑,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化险为夷,从容地在危机中捕捉到新的机会来改变困境的,相信人定胜天。

周易虽说只有那么薄薄的一本,但它并不只是一本占卜书这么简单,是我们祖先千年前的智慧,它的精髓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包含对人生、社会哲理的探索和挖掘,它教我们如何把握人生各阶段的处世策略和心态,帮助我们达到理想的人生状态,并且引导我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它虽古老但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去传播弘扬!

2.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二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 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懂得珍爱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其中我将目标2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将目标3定为教学难点。

二、了解学情定学法

这篇课文所讲的“生命”命题有点厚重, 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 对生命的体验很肤浅, 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 我设计了“课题展开, 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相机使用情境创设法、读书感悟法。

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展示过程解意图

《生命生命》一文, 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认识上, 而疏忽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以达到生命教育和语言学习两不误的效果。

1.“生命?生命?”——激发读文。

上课伊始, 我直接板书课题《生命生命》并随机加上问号, 问学生:“看到这个板书, 你觉得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学生会从问号中回答出:“生命是什么?”

“是啊, 生命是什么?你思考过吗?可有个人却思考过, 她叫杏林子。 (出示杏林子的照片)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课件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她一起思考生命是什么。”

这样从课题入手, 让学生带着对生命的疑问走进课文, 既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的习惯, 又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认识生命的欲望。

2.“生命, 生命, ”——表述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默读的能力, 在导入新课后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读通句子, 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感悟出生命是什么”。本课有很多生字词 (课件出示) , 我准备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 自学生字词。然后再指名反馈, 师生共同概括出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 (适时板书)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初步感知生命。同时落实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扫清字词障碍,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3.“生命。生命。”——感悟语言。

深入研读教材选择好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本着这一理念, 我准备首先巧设问题, 引出生命。

(出示问题:“轻声读文, 边读边感受, 哪些地方是你原来没有想到的?”)

学生通过读文, 会在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找出答案。如果把贯穿始终的“没有想到”看作经线, 那么“生命是什么”的讨论和对话就是它的纬线, 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和句子, 联系上下文进行深入阅读。

如,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飞蛾求生” (出示段落:“夜晚, 我在灯下写稿, 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 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 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我忍不住放了它!”) 时, 我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默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飞蛾是怎样求生的。画出重点词语, 在旁边写下批注。”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理解意思, 还力求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会从“挣扎”和“极力”两个词中理解到飞蛾很想逃走, 不放弃生命;有的学生会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 从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只要……就……”和“稍一用力”体会到“飞蛾的生命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 生命是很脆弱的”等。此时可以让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本段, 体会飞蛾生命的脆弱和不屈的生命体现。

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 可能会对本段带有三个感叹号的句子 (出示这三个句子) 表示出强烈的朗读欲望, 这个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给他们充分的读书时间和思考空间, 引导抓住重点词语读好感叹句。

在学习“香瓜苗” (出示段落:“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 过了几天, 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 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一段时, 我准备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运用上一段“找、读、议、品”的学习方法, 充分让学生自学。学生会发现“竟然”“竟使”这两个词语均表达了“想不到、很意外”的意思, 此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将句子中的这两个词去掉, 进行对比阅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香瓜苗生命的顽强。

最后, 教师点拨:“写香瓜苗一段与写飞蛾一段有什么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会分析出瓜苗和飞蛾的处境是相似的, 求生欲望是相似的。这一环节由精讲到略讲, 由扶到放, 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在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 教师过渡:“对于飞蛾, 生命是强烈的求生欲;对于香瓜子, 生命是顽强的生命力。作者从动物写到植物, 体现的就是生命是无处不在的。接下来, 她写到了自己。” (投影出示杏林子的照片) 50年时间里, 日日夜夜、分分秒秒, 她都在受着病痛的煎熬。 (再出示一张杏林子手的照片) 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 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残缺不全的手在膝盖托着的小木板上, 写下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吧。

(出示段落:“有一次, 我用医生的听诊器, 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跳动, 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我的生命, 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样通过照片的展示、作者材料的补充, 再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理解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 单单属于我的。”进一步强化了“生命”这一话题。

2011年版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 我发现, 课后的思考题很好地表达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也体现了本文的重点。因此在学习这两段时, 我从课后思考题入手,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段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 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学生由于之前有了教师的引导, 会很容易地找出重点句子, 抓重点词语来进行体会。如会抓住“好好地使用”和“白白地糟蹋”进行品读感悟, 体会杏林子明白了人的生命与飞蛾、瓜苗的生命不同, 人的生命属于自己。因此她选择了“好好使用”“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再结合课后思考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 什么人活得有价值”, 学生会说出, 有的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看起来很轻松快乐, 其实他们是在糟蹋生命;更多的人如教师、护士等,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 他们是在“好好使用生命”。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对于“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 引导学生抓句中的反义词“有限”和“无限”来谈体会, 相机出示两句名言, 让学生品读感悟。 (出示课件)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由此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一定要珍爱生命。 (完成板书) 这样就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及人的过程, 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文的难点。

4.“生命!生命!”——升华情感。

回读第一自然段,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课件出示:“我常常想, 生命, 是什么呢?”) 通过学习你是不是已经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呢?此时引导学生再回到文章的题目, “请你根据对课文、对生命的理解, 为题目加上标点, 并说说理由。”学生可能会加上这些标点符号谈感受 (教师指着板书) 。这样, 不仅引发了学生对题目与内容关系的思考与思辨, 还引起学生对文本情意的回味与想象。

下面请你拿出笔, 看看老师的板书,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吧。 (出示课件)

生命是飞蛾,

生命是种子,

生命是心脏,

生命是,

……

这是对生命这一主题的概括总结, 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 语言文字的训练得以体现, 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5.“生命……生命……”深化拓展。

配乐, 我深情描述——“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 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 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请你课外查找有关生命的文章, 认真读一读并试着写一写感受吧。

这样由课内到课外, 拓展延伸, 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又深化了主题。

四、板书设计明条理

3.《周易》到底诠释了哪些精神 篇三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地表现。 具体表现在哪里?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古开天辟地、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传说,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一语而浓缩成的“朝乾夕惕”这条成语,就是强调勤勉谨慎的。

“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周易・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

这是对中华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它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记载,后形成了“殊途同归”这个成语。

现在我们使用这条成语,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语源却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类型的思想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从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有机的融合,实际表现的是宽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强烈的兼容意识。

“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

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

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内涵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是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视诚信为做人、立业和处世之本。

《周易・乾》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修辞立诚”这条成语,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周易》成语中突出表现“诚信”内容的还有两条:一条是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提取出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另一条是由《周易・乾》中的“闲邪存其诚”一语浓缩而成的“闲邪存诚”,意思是防范邪恶,存其真诚。

“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谦虚”是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

《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记载,后形成了“谦谦君子”和“卑以自牧”这两条成语。

“谦谦君子”当初是指非常谦虚、非常有修养的人。后来语义发生了变化,才用来指那些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卑以自牧”则是要求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出自《周易・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一语中的“大而能谦”这条成语,后用来指既有一定的知识、名望、地位或财产等,又能够谦虚待人的人。

4.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四

我常常想,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早晨,我在树林里散步,偶然发现了一只甲虫正在追赶一群蚂蚁,试图想把它们统统吃掉。我在想,蚂蚁只有六条细小的腿,要是稍微放慢脚步,就一定会成为甲虫的美餐了。但是,我看到的却是这群不知疲倦地摆动着细腿,结队拼命地往前挣扎、奔跑,终于从甲虫的“魔爪”下成功逃脱。蚂蚁这种强烈的奋力求生的欲望,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清明时节,我跟着外公外婆到山里掏笋。不经意间,我竟然在一处悬崖边上发现了一株很大的毛笋,它的身体将近有一大半悬挂在空中,可它的根却像一只大手牢牢地抓住了悬崖边的一点点土地,并且长得十分茂盛。春笋这种永不言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倍感惊讶。

海轮•凯勒,一个盲聋哑人,在她17个月时,由于一次急性脑充血居然夺去了她的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但她自强不息,乐观地面对生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读完大学,并且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撰写了几十篇巨作,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成功和欢乐。海轮•凯勒这种热爱生活的崇高品质,让我深深感动。

蚂蚁强烈的求生欲望、毛笋顽强的生命力量以及残疾人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力量。我一定要珍爱生命,学习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努力发挥出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让生命成为永恒!

顽强的生命

周末,我和妈妈来到花园,在那里,我看到了一株美丽的茉莉花,于是,我就折了一大枝上头开了许多茉莉花和未开的花骨朵拿来家里做装饰,我拿了一大个花瓶,把那枝茉莉花插到里面,倒了一些水让它散发香气,

我没以为它会活,但第二天我去看它的时候,它仍然笔挺挺地站在花瓶中,那些原来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现在全都开了,还散发出阵阵的香味。真是一个奇迹,我被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了,

我想,它的生命力那么顽强,我把它插进泥土中,它会不会生根发芽呢?我把着试一试的心情把它插进一个装满泥土的花盆中,并浇水。第三天,阳光很明媚,心想:它一定会枯死的。但我去看它的时候却一点也没变化。第五天,它上面的花开始凋谢,我有点失望,想它可能不会活了。第六天,我去看它,它枝上的叶子有点枯黄了……就这样,枝上的叶子全掉光了。我也不再对它抱有任何幻想了,就再也没去理它。再加上这些天总是下雨,我不再走到阳台去。

半个月后,我又再一次走进阳台,看见那一根干枯的枝干上,长出了一颗小小的嫩芽,我心里很高兴,于是,我马上给它浇水,小苗也很争气,今天长高了一截,明天长出了一片叶子……几乎每天我都会在惊喜中度过。又过了一天,裹着的新叶缓缓展开,最后变成了现在的叶片儿。

这一株小小的茉莉花给我的触动很大,它那渺小的生命却展现出坚韧无比的生命力。

敬畏生命

生命无处不在,任何活着的东西都有生命,可是,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弄不明白。

以前,我在家里养好了几条蚕,我非常喜欢它们,天天盼望它们快快长大,产下卵来。过了几天,我的桑叶已经不够了,可它们都还没有结茧,到了星期五下午,我便索性把它们扔在爷爷家里不管了。过了两天,我来到爷爷家,本以为它们都死了,可真正的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它们都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瘦了一点罢了。看到它们这样顽强,我忍不住给它们放了许多桑叶。

公园里的草坪上有许多株小草,一到春天,都从地上探出小脑袋,绿油油的一大片,就像一块天然的绿地毯。可是一到夏天,它就变成了许多孩子的乐园,他们在上面踢足球、做游戏等。随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可爱的小草一簇一簇地倒下了。我原以为它们再也不能像卫士一样站起来了,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奇迹出现了!这些可爱的小草竟然一歪一歪地站了起来,它们倔强地挺起胸膛手挽手,而且站得更稳了,更牢固了。

草丛中经常有一些蚂蚁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有一次,我在草丛中挖了一个几毫米深的坑,又抓了几只来去匆匆的蚂蚁,把它们放进坑中,不等它们有任何逃出的时间,便用泥土把这个坑填得满满的,还用手把这个坑使劲按了几下,就喜滋滋地等起来了。心想:哼!看你怎么逃出来!过了一会儿,那几只蚂蚁竟奇迹般地从土中爬出来,依旧像往常那样匆匆忙忙地离去了,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5.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五

关键词:特色学校,道德感悟教育,生命价值

学生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学校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先生教、学生听, 这种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道德教育发展的需要了。学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 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 打造特色学校?我校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道德感悟教育。

1 道德感悟教育释义

感悟, 感:一指觉出, 即感觉、感知, 在意识、情趣上起反应;二指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情感、自豪感;三指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悟:一指理解、明白、觉醒;二指领悟、觉悟。因此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

感悟教育, 通过教育者创设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在内外信息结合中产生意识、情绪上的反应, 使受教育者因受外在因素刺激、体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道德感悟教育, 就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

2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的育方式, 具有新颖性, 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乐于接受, 在思想、情感上能产生共鸣,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 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 时刻围绕“尊重生命, 实现价值”为主题,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1 道德感悟教育方式的生命价值

2.1.1 学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紧迫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有不少困惑:为什么学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差?为什么学生反感老师的道德教育?为什么教育苍白无力?……其实, 这与传统的德育模式有莫大关系。传统道德教育以说教为主, 甚至辅助以惩戒教育, 学生对这种教育普遍反感,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另外, 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 不只局限于以前课堂的“面授机宜”, 通过影视、书籍报刊、网络接受的道德素材丰富多彩, 老师的说教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再次, 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脱离学生实际, 不可能产生思想共鸣。

但是, 传统优秀的道德内容我们是要世代传承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顺应时代潮流, 探索新手段、新方式, 挖掘新素材来适应学生道德需求。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突出、漠视生命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1.2 道德感悟教育——绿色教育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教育的理念是“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以‘绿’育人, 而非其他”, “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与个性的, 或者说是有‘灵魂’的。‘育人’主要是开发人脑, 化育‘灵魂’, 而绝不能加以污染与破坏。”学校道德感悟教育就是要突出一个“绿”字, 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在无“污染与破坏”的氛围中塑造学生灵魂。我校德育教育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主题, 以优美环境和百年文化积淀为依托, 以“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的“三为”理念为核心, 处处彰显道德教育的“绿色”, 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熏陶。

2.1.3 道德感悟教育的时代性——生命价值

学校结合学生的道德现状以及学生对道德的需求, 建设特色教育学校, 在德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生命价值的道路——道德感悟教育。近两年来, 学校德育处贴近学生实际, 紧跟时代, 制作了四十多期道德感悟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总结、写感言等方式, 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升华。

《我真的很不错》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写道:“不是我们高估了生活的本象, 而是低估了自己应有的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不断努力、练习和挑战中萌发的力量。”《神舟七号》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说:“……现在, 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神七’, 更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进步作了最充分的鉴证, 我们激动, 我们骄傲!”

四十多个主题班会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道德实际情况, 每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心灵都是一次震撼, 对道德都是一次提升。每次主题班会后, 学生都翘首期盼下一次的到来。

2.2 道德感悟教育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核心

2.2.1 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轻生、自杀等现象不时见诸报端;对他人生命漠视:伤人、杀人等事件时有发生。为此, 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2.2.2 道德感悟教育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道德感悟教育应当以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为本。因此, 我校的道德感悟教育始终围绕人的生命价值展开,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看了《知识守护生命》后, 我又一次的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 明白了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 使我们守护生命的长城更加坚固!”《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后, 学生感言:“这是一个反思的日子。这是一个祭告的日子。这是一个倾诉的日子。这是一个感恩的日子。斯人已去, 生者应更珍视活着的岁月, 这是生命的意义。”《感动世界—超越梦想》观后感:“面对失败, 我们不放弃努力, 面对挫折, 我们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 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斗志去超越梦想……”。看了《安全伴我一生》主题班会课件后, 学生说:“生命, 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 一个被人们老调重弹的课题,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 我们青少年的生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即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美丽却又娇弱, 更应该好好珍惜, 不要让它过早的凋谢。”

通过观看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感悟到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感悟到要珍惜生命。

总之, 通过教育者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身边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在感悟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道德感悟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价值。我们愿与同仁们一道共同探讨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研讨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

[2]况晨光.感悟教育[M].江西人民出版社.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6.感悟生命 篇六

记忆最深的是1974年8月在安徽繁昌段长江大堤上, 因路险雾浓, 一辆货车与我乘坐的公共汽车相撞, 客车受重创, 货车滚到江堤下, 造成两死三伤的重大事故。1991年从二炮部队团长岗位转业到地方工作后, 生活相对安定了, 可谁能料到在十年时间里又遭遇了四次车祸呢。1994年春节前夕, 我随市领导去上海慰问兴化在外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车行至苏州通安乡路段时, 因避让两辆瞬间碰撞的车辆, 我们乘坐的轿车冲出312国道眼见要栽入大河, 幸被一棵胳膊粗的小树卡在左后轮上拽住了轿车, 使一车人免于灾难。最险的一次, 是我与人事局的几位朋友去扬州, 车行至江都油田路段时刹车突然失灵, 轿车如脱缰的野马多次要扑向大运河的怀抱。所幸轿车最终撞向公路左侧的大树, 数人受重伤, 车毁人未亡。想想6次生死劫难的车祸, 伤亡16人之多, 本人除右髌骨纵形骨折, 总体上来说是有惊无险。朋友们说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踩着时间的节拍, 我在不经意间已走过了58个春秋。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人的生命之脆弱, 就象风中的蜡烛, 随时可以熄灭。人能活多久, 世上没有哪个人能够掌控。遭遇了6次车祸, 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也许是老天爷对我的厚爱。而今年7月初在市某医院的一次肠镜检查, 使我顿觉人生之路, 既是一条好长好远好幸福的路, 又是一条好短好近好痛苦的路。肠镜检查后, 医生告知我乙状结肠部分区域上皮呈管状腺瘤样增生, 直肠里可见多发约0.1~0.2cm白色扁平息肉样增生。从几位医生的神态和拐弯抹角的言谈中, 使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在鬼门关前走了几遭的我, 自认为心态良好, 可“癌前病变”这四个字不得不让你心惊胆寒。每晚睡觉时, 辗转难眠。省悟生死轮回, 静思厚重又悲凉的人生, 年轻的时光从斑白的两鬓里回来, 在枕边游来荡去。多少爱、恨、得、失、恩、怨、情、愁, 如一片片经霜的枫叶, 似千万只玉蝶翩翩起舞于秋天的野外, 迎接料峭的寒冬。那种面临死亡的阴影总是在脑海里盘旋, 挥之不去。

是啊, 车祸毕竟是外部因素, 往往事发突然, 生死一瞬间的事, 容不得你去思前想后。而肠道里假如真的是“癌”, 则是从内部给予生命致命的一击。以往每次履险, 我都曾鼓励自己笑对人生, 珍惜自己的生命, 尊重他人的生命, 力求多做些让人记得住的、有意义的事情, 让短暂的人生过得精彩些。可这一次, 我口常含笑心却怀忧。偶读《人生无常, 当下最真》一书, 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生与死不足为惜, 逃避生死或害怕死亡, 不能免却生死, 也不能超脱生死。好好的活下去, 好好把握人生和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就是赋予生命最大的意义。”是啊!人吃五谷杂粮, 哪有不生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人生下来就注定要受苦的。既然老天给了我们生命, 就应该让它自然选择。与其痛苦无奈, 倒不如坦然面对, 与病魔作斗争, 让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朋友们劝我去上海大医院检查一下。为此, 7月20日下午我离兴赴上海中山医院诊治。当晚遵医嘱将两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配制成溶液口服, 腹泻一夜。次日晨做电子肠镜检查, 全身麻醉, 一梦醒来诊治已结束。亲诊的消化道科主任陈世耀博士告诉我, 结肠镜检查至盲肠, 盲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粘膜均无充血水肿, 也未见肿块及息肉。在距肛缘25cm处有0.2~0.3cm的息肉样隆起, 咬除2处, 电疑1处, 余检查未见异常。7月26日, 病理诊断为“粘膜慢性炎”。当危及生命的警报解除, 连日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历经又一次有惊无险的生命旅途, 我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7.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七

一、塑造人格魅力, 营造和谐佳境

在学习二战历史时, 请学生以二战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名狱卒身份上台进行忏悔, 创造情境教学,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感受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血腥, 激发其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感受。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 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 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 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 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 都有其生存的权利, 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 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

二、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在讲述《戊戌变法》这一课时, 我在讲解完了它的过程后, 为了使学生对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就在屏幕上出示了他在从容就义前写下的一段话“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本来想给学生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谭嗣同死得光荣, 死得从容, 他想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当时麻木的中国人, 同时也表现他对帝国主义的蔑视。但当我还没来得及阐明我的观点时, 我听到下面几个学生在小声嘀咕:谭嗣同实际上是白白丢了性命, 太迂腐了!我意识到如果一味地把我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话, 学生可能不会接受。于是我放弃了通常的做法, 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引导学生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加以分析。学生的辩论相当精彩, 我不由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这样的辩论结果, 是原先所未想到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扬生命活力

在教学“楚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史实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你怎样来看待屈原自投汨罗江这一选择?”学生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 对生命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升华。

因此,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也是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 锻造人格魅力, 营造和谐佳境,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创设问题情境, 激扬生命活力。

8.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 篇八

课堂上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一边读, 一边找出你最想读的句子, 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为什么?”“真好, 读出了你的体会, 说出了你的观点,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还有谁读懂了哪些句子?”乍一看, 教师似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由选读, 大谈感受, 并及时给予鼓励, 凸显人文关怀。可让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 这样的朗读感悟深刻吗?这真是学生“独特的见解”吗?试想一下, 有多少个学生能一读就悟, 一想就会?没有引导, 没有真正“情感历程”的感悟那是空中楼阁, 经不起推敲, 站不住脚。正如孩子无心犯错被粗暴责罚, 莫明其妙却又要无奈认错一样, 在教师灿烂的笑容下, 殷切的期待中, 他们被“逼”无奈, 仓促说出自己尚不成熟, 甚至是很浅薄的认识。要想修成“正果”, 真正有所感, 有所悟, 我们必须像汤姆的妈妈一样引导, 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 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真正感悟呢?

一、引导入境, 生成体验

读书贵入境, 入境始与亲。请看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翠鸟》的一个片段:

(角色置换, 学生作翠鸟, 教师作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对学生进行采访。)

师:翠鸟们, 我听说, 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 不是“大灰狼”的“狼”哦。你们叫叼鱼郎, 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 谁能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生:小鱼儿刚一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 我就发现了。

师:哦, 刚一露面, 你就发现了?然后呢?

生:然后我就像箭一样飞过去, 把它叼起来了。

师:还真是快啊, 可是这是你们说的, 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 飞的速度快, 有什么证明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我们一蹬, 就蹬开苇秆了。

师:你就是再蹬, 我也感觉不到你们的本领高, 速度快呀。

生:我打个比方吧, 从这个角落到那个角落, 我们只要一眨眼功夫就能飞过去了。

师:噢, 一眨眼。还有吗?

生: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也能看出我们的速度快。

于永正老师正是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之后, 再通过角色转换, 引导学生置身真实的情境中, 让学生每一个细胞都亢奋, 每一根神经都投入, 在朗读中, 在对话中, 学生兴趣盎然, 情感激荡, 对文本的解读自然深刻。

二、引导想象, 生成体验

想象是儿童探索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石,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则是让情感荡涟漪, 加深对文本感悟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特殊的葬礼》一文:

(多媒体出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1. 塞特凯达斯瀑布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然而现在你却看到了什么?

2. 如果你就是游人, 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现在看到这样的瀑布, 你想说什么?

3. 面对我们的怀疑, 面对我们的失望, 如要瀑布它会说话的话, 它会说些什么?

4. 是啊, 塞特凯达斯瀑布只能将满肚子的委屈化作几行清泪。

指导读句子:它在群出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奄奄一息, 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教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引导学生或以游客的身份, 或将自己想象成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提出质疑, 发挥想象, 诉说委屈。童心与瀑布相牵, 激情在文字中飞扬, 生命在情感中跃动。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的意识深刻于每个人的脑际。想象成为思考的驱动, 认识的提升, 思维的拓展, 个性的张扬。

三、引导质疑, 生成体验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还学生以真正“读者”地位, 与文本直接对话, 形成进一步的思想认识, 需引导学生质疑。只有在质疑问难中, 才能进一步走进文本, 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物、事件, 启迪思维, 丰富精神世界, 提高学习的质量。如教学《雾凇》一文, 我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冬天的景象与吉林雾凇奇观对比后问:将我们这儿冬天的景象与吉林雾凇奇观相对比,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冬天, 我们这儿的树上有时候也有一层薄薄的小冰花, 那是雾凇吗?

生2:同样是冬天, 同样很冷, 为什么吉林能形成雾凇大观, 而我们如皋这儿就没有呢?

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碰撞”, 自然生疑, 也正是这种疑问推动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悟。

上一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下一篇:大一班第八周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