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分层

2024-09-29

美术课分层(8篇)

1.美术课分层 篇一

美术课中是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与分层递进教学的

在美术教育中怎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培养教育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其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陶行知。

1、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许多教师不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行“一刀切”的方法,最后往往是优等生做作业没意思,后进生掌握不了知识。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取布置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例如,把作业或练习分成“夯实基础”、“巩固掌握”、“灵活运用”、“拓展创新”等几个阶梯。布置的时候,不要硬性规定做完所有部分,可以留下“拓展创新”部分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实践表明,学生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2、创建并利用有效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体现不应单纯通过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而应该是全面、公平、人性化的。全面,应该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里的“智”也不单单指学习成绩的高低,还应该包括个方面的能力,如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百分制和等级制,可以采取书信式和评语式等比较亲和的形式,把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得到全面发展切不可再将学生推入考试和题海的深渊。

以上是我在这次培训中,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我知道,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正所谓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实践中创立的,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

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呢?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阐述如下:

一、了解学生,层层推进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因为美术学科的特点,不可能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美术能力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用一个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会使美术根基差的学生对美术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比如我带的班级学生中有专业学美术,也有普通学生。在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时,一般学生总能说出它的作者是谁,也多少对凡高和《向日葵》有所了解,但理解的较为浮浅,如:凡高有精神病,《向日葵》这幅画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等等。

我问学生:凡高一生中画的向日葵有十几幅之多,为什么他反复地画向日葵?学生就有疑惑了。但是学美术专业课的学生对梵高了解的多就能回答一、二。

“凡高在绘画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是在当时并不被人所理解。一生中只卖出一幅画,(而且是他弟弟为了安慰他而托人去买的,)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在这样一个 “郁闷”、“压抑”、“孤独”、“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当然会有对光明的渴望,对太阳的向往。” “在

法语里,太阳和向日葵是一个词。因此他特别喜欢用阳光的颜色——黄色,疯狂地表现向日葵。

如果对学生同一个标准的话,不讲解梵高的生平,不讲解梵高的艺术追求---主观思想凌驾于现实和自然之上,丰富了绘画的艺术语言,开辟了后印象主义画派,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那普通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对接下来的问题 “《向日葵》是最昂贵的油画作品之一,它为什么会这么昂贵?更不能给出答案”

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教育专家呼吁:“评价应多一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等差异呈现多元评价态度。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由简易到疑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讲到三大艺术类型: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美术?能否分辨三种不同类型语言的美术作品?三大艺术类型在语言上异同点表现在哪里?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在布置美术作业时,设计不同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作业完成。比如:《走进意象艺术》一课,设置不同的作业。能力低的:观察身边的艺术形象,说说哪些是属于意象的造型;

能力中间的: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和具象艺术的“真实”?能力高的: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吗?为什么?不管水平高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求,根据要求完成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作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掌握和练习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全面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在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层授课,分层设标,分层指导,分层评价,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挥。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最大程度程度挺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分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师的分层教学只有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反应,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始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中唯一的主体,始终如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一切积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

(1)注重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交流以融合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意了解观察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在学习中的感受。要加强与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因为只有在教师与学

生感情融合、互相信任、生与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发情感的条件下,才能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2)注重激发学生“内部诱因”。

所谓激发学生“内部诱因”就是要唤起学生蕴藏在心灵深处渴望求知的愿望,使他们形成一种排难、解疑、寻根究底的强烈求知欲、从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多层次设疑,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开动脑筋,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爱好和特长进行差异教学。3)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然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计划,而且必须充分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成长。教师在授课时,可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要对A、B、C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分别予以清晰、准确的表达。例如在家具设计——椅子的造型设计思维一课。

A层同学:初步掌握椅子设计要素,有创新精神并能画出三视图和效果图。

B层同学:能说出椅子设计要素,学会椅子设计的操作,能画出三视图和效果图。

C层同学:初步了解椅子设计要素,能简单的表达设计造型。

其中C层为基本要求,B层为多数同学能达到的要求,A层为美术成绩优秀者,通过这样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其程度要远远高于统一目标的要求,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目标程度定位越恰当,学生达成度亦越高,让学生人人有一个发展的机遇,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分层交流,共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同一小组的学生应该是不同层次的组合群体,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得到共同提高,我在讲课过程中随时任命每组接受能力强、知识掌握快的学生为“小老师”,让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之后,负责本组内中低层学生,把好的方法和经验互相交流,即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时间有使得全班学生能够共同提高和进步。

三、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的“分层”不是教师给学生“分类”,通常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基础来选择,练习作画。这样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

四、分层评价,鼓励达标

没有画不出画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承认的作品,我在作画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要求”,在作业展评时候,我就把他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学生

成绩评定时我不搞学生作也之间的比较,而是把每个学生的作业与他前一节课的作业项比较,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初步探索的分层教学措施,它使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我们能看清每位学生所处的位置,那么学生的成绩就会变得格外美好。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孩子们的各种美术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美术课分层 篇二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方法即是“分层教学”。本着让学生“能飞的飞, 能跑的跑, 能走的走, 不能走的拉一把”的思想, 对不同的学生, 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 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 但不必相同规格。笔者认为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学生差异分析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要找出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

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家长素质较高, 高一时已是计算机领域某一方面的“小专家”;而部分从农村中学出来的学生有的甚至连怎样输入网址都不清楚。

2. 学习智力差异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 表现为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一点就通。而学困生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 同一内容老师反复讲解和演示, 他才能勉强完成练习。

3. 学习态度差异

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 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一种主动型, 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勤于研究计算机软件硬件, 一心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第二种非主动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 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 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第三种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 上信息课仅仅是为会考过关, 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4. 学习兴趣差异

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是造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学生是“电脑迷”, 兴趣深厚, 求知欲强, 很爱钻研;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甚至讨厌信息技术课。

5. 学习技能差异

学习技能好的学生学完WORD后会举一反三, 在学习EXCEL时大部分工具和菜单栏都会使用;而有些学生什么都要从头开始。

根据以上差异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 就能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 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 笔者将学生分为三层次, A层:学生电脑操作熟练, 接受能力与自学能力强, 能够超前学习;B层:各方面表现一般, 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老师安排什么练习就做什么;C层:基础差, 对电脑没有兴趣, 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这样分层后, 笔者有意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 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老师的辅导, 同层次学生之间能互相合作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分层

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分层教学”, 以下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五个教学环节。

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 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 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例如, 在教学“在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节时, 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步骤, 并能调整大小、位置。B层:除掌握初级目标以外, 还要熟练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 并鼓励学生设置不同的文字格式与图片相搭配。A层:要求学生能从网上下载与文章有关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并设计图文并茂的版面。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 教学内容分层

为更好地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及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B、C层学生, 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 从最基础教起;对于A层学生, 课本教材内容过于浅显, 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 如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奥赛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 教学方法分层

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教师大胆放手, 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 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 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学生则须耐心讲解示范, 重点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简单的方法, 使其逐步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递进。

4. 练习内容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难易程度之分,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 各有所获”。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 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

例如:在学完WORD模块后, 笔者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 教师提供一个图文混排所需的素材, 并注明操作步骤, 让学生完成作品。 (2) 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并提出要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自己作品。 (3)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然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图片, 自由设计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

5. 作业评价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C层学生应采用以表扬为主的评价, 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 多加鼓励, 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同时也要满足特长生渴望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的表现欲望, 经常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给全班同学观摩, 让他们充满成就感。

3.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8-02

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层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生兴趣分层

美术学科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学生的感兴趣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样方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跳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如下: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美丽的天空》这一课时,本节美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凭着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绘画,有的学生认为天空只有蓝蓝的才能是“美丽的天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天空中有白云、小鸟等才能成为“美丽的天空”,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就不要指定学生一定画哪种类型的天空,放飞学生的想想思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能力分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都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产生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但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几个优秀的学生,主要是看整个班级综合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整个班集体,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在教学中进行分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对于一些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比较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画汽车》这节课,首先我会分析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汽车的类型以及结构等,但是有的汽车结构特点比较简单,有的汽车结构框架式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让能力较强的学生画构造比较复杂的汽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引导一些后进生从简单的汽车模型做起,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学生心理发展程度和性格特点分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大有不同的,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活跃,但是有的学生的性格是偏于内向的,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比较安静,通常只是静静的听,但是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不爱说话,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是自己思考,不能够积极回答和参与,这时教师就要兼顾这些学生,及时提问和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分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分成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掌握先进教学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和优势,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守艳.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2]段月华.关于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12年

4.美术课分层 篇四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显然,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其必要性。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生主体分层,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一种长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学生而言,对周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主体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即为优等生,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探索;B层学生为学习成绩较好的中等生,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接受能力;C层学生即为后进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被动。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充分信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对中等生采取鼓励方法,努力向优等生靠近,对于后进生要充分关注,以肯定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逐步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后,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追求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中秋节即将来临时,教学生设计贺卡赠送朋友,教师要引导学生画上月亮、月饼等。教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除了月亮、月饼之外,贺卡上还应该要有什么东西呢?A层的学生会想到将古代写中秋节的诗词写在贺卡上,表达思念之情;B层学生可能会想到对朋友说一些知心话,表达自己的祝福;C层学生一般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出固定的月亮、月饼。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内的每位学生,从A、B、C三层的学生各选5幅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二、教学目标分层,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美术教师在具体实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按照教材及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还要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在全面掌握教材上的美术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B层的学生,要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向优等生的趋势发展;C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教师最头疼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求这些学生掌握好美术基础知识,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山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要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画法,B层学生在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后,充分感受山水画中的意境美,A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去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上著名的山水派画家。教师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严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好课堂教学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当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美术教师必须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产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欲望。

三、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有效的知识,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对于A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美术教师要适当对学生指导,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于B层的学生,美术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辅导学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给学生做好示范,解决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C层的学生,美术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充满信心,对这部分的学生降低要求,教师必须要亲自示范,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美术技能,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在《人物素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差异合作学习的模式。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名,C层学生扮演模特的角色,让B层学生画,A层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对B层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在班级中,评出表现做好的一组,对这组学生的作品、协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细心发现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美术课分层 篇五

目前信息技术课大多以实践操作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接收能力、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和家庭条件这些差异因素综合起来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形成了差异。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的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的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必然造成了“好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问题,长期如此,好生、差生都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了恶性循环。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但在具体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这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要分层,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分层教学首先应考虑学生层次的划分,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我认为可以按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接收能力及发展空间进行分层。所分的层次不宜太多,否则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很难设计出一个兼顾太多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经过对学生家庭情况和计算机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收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b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学生双基情况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收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再根据“水平相近,一定差距”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水平相近的学生(ab、bc组合)分在同桌,水平有点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一组有四桌,两桌基础较好的,两桌基础较差的,半学期调整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分层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给部分学生造成“分层是分快慢班”、“我是差生,我要转差”的心理暗示,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各显神通,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目标要分层,把握全体,发挥特长 分层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普及、提高、拔尖三层次教学的优化整合过程,是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最佳切入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切入点,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根据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的原则,我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大体是:初级目标:c层学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级目标:b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目标:a层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1]:

在学习word章节的“使用文本框”一课中,我设置了分层教学目标为:c层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掌握修改文本框格式的方法;学会使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修改文本框的颜色填充、线条颜色;b层学生:可在掌握初级目标的情况下使用填充效果设置文本框的背景,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我将它设计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对有问题学生个别辅导。a层学生:在初级、中级目标都已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利用前段时间学过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知识,为4.22世界地球日设计系列书签、贺卡、笔记本封面等。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也很好,没有再出现好的学生叫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中间部分的学生也有了发展空间,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教法要分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范例讲解、巩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多反复的教法。但要注意不能让c层学生依赖于模仿式学习,辅导中要多鼓励他们参与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形成c层学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c层学生的目标突破成为现实。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索等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地给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案例2]:

“插入艺术字”一课中,教师演示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的格式后,布置学生练习任务。此时,要重点鼓励学困生,模仿“小帮手”(教学课件)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基本题后,要鼓励他们去尝试综合扩展题:自主设置富于变化的艺术字。适度加压,适时推波助澜,避免半途而废,在尝试中得到提高,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索个性艺术字的格式设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给予引导和提示,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四、练习要分层,自主选择,发挥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兴趣、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打破“大一统”的作业与练习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对学生的练习灵活要求。

(1)利用网络优势,自主选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于我校条件有限,所以我大多利用网页课件和教学软件组织练习。一般把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一般适合c层学生。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b层学生。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a层学生。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主选择的练习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教师)也能较快完成。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案例3]:

在“建立超链接”一课中,我在网页的练习任务一栏中安排 了以下四个练习题:

(1)将网页文件夹中的两个主题为“我的家人”(文件名为“wdjr.htm”)和“我的宝贝”(文件名为“wdbb.htm”)的网页,与你主页链接。(2)在主页上链接网页文件夹中的“课程表.doc”(3)设置当前超链接、已链接的字体格式。

(4)让你的网页更丰富:除了链接网页之外,你能想链接什么? 对于上面四道题,(1)、(2)为基础题,(3)为综合扩展题,(4)为聪明题。对于这类题,不能定框框限制得太死,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优秀生可以跳过基础题直接做扩展题和聪明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新奇感、主动学习的愿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更能让学生适应各自实际情况。不论操作程度的熟练与否,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不论知识水平的高低,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2)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如把练习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过五关、斩六将”、“小小擂台赛”等。在鼠标练习中把测测你的点击准确率、测测你的应变能力两个练习内容分为a(慢速)、b(中速)、c(快速)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由选择练习的级别,再进入更高或别的级别练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我还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在一些开放题练习中,生生、师生之间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以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

(3)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 我在网页课件中设计交互练习,注重层层推进,即时评价,以激 励学生。如键盘练习中,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完要求的内容,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练习,这时课件都会以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提高。“不服输”是孩子的天性,当没过关时,他们会认真检查问题所在,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更认真、细心,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学生在需要帮助时,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动态。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激励、促进。

这样的分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确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五、评价要分层,尊重差异,关注情感

每个学生所存在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话,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案例4]:

开学初,我布置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有几种方法可以 开word?

学生经过尝试、讨论之后,纷纷举手,我请了几个同学演示,总结为两种方法:(1)直接双击桌面的word图标,(2)单击“开始”——“程序”——mcrosoft word。这些答案都是我的课堂预设,我一一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郭静远同学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个方法!这时就有同学嘀咕了:“又在那捣乱了”。是啊,这可是个调皮却又不愿动手的学困生,常常被学生孤立。我用怀疑的口吻问:“真的?” “我是用键盘上ctrl边上的键打开“开始”的,不要用鼠标。”学生纷纷动手,“对啊,可以打开啊!”我真后悔刚才怀疑的态度,我赶紧说:“郭静远同学又帮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win键打开“开始”菜单。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到的?”他大声的说:“我的鼠标不是很灵活,我就在键盘上乱按,突然就出现了“开始”菜单,我又试了几次,再加上方向控制键,就可以不用鼠标打开word了!”“虽然你乱按键盘是个坏习惯,但是你能在发现问题后,并且去研究它,找到了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方法,这是个好习惯,真是太棒!同学们,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探索精神啊!老师奖给你一个金星”。之后他上课变得积极了,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同学也不再孤立他了。

6.美术课分层 篇六

2009年09月28日 08:55,星期一

作者:系统保留超级用户

阅读:130次

摘要: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在这种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主体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本文研究在解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差异的教学矛盾的同时,探索信息技术课因材施教途径的方法——分层教学,以提高蒋中高中学生整体计算机信息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我校作为一所位于城郊的完全中学,高中学生有农村的,也有乡镇和城市的。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初中学校基础条件好,有的初中学校重视信息技术,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所以从小学开始接触信息技术一直到高中,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平,有些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些学生基础差,甚至连鼠标操作都不熟练,造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度难以统一,而且各学段教学内容交叉重叠,学得快的学生感到“吃不饱”无心学,学得慢的学生“吃不了” 畏惧学,造成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整体水平不能提高。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生分层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在这种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主体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因此首先要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通常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将少数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A层,把信息技术基础差及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C层,大多数学生编入B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为了便于课堂管理,将同一组的学生上机位置安排在一起。一个组中学生能力有弱、中、优的区别,各类学生合理搭配,以优生带后进生,互助合作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给学生分层时,要让分层隐性,分组显性。现在大多数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当学生知道自己被分在不同的层,尤其是分在C层,会感到学生间的不平等,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就会反抗,对抗老师,拒不合作,可能就会自暴自弃,没有自信心。因此要淡化各层间人为的界线,在分层时要自己心中有数,而让学生看来只是很自然地分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及学生学习的快速分化,要及时地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对于一些变化特别快的学生,可以一经发现立即调整,推动、鼓励学生由低层向高层递进。

二、教学分层

笔者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分层教学”,探索了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教学环节。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重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以促进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环节一:任务分层

分层教学开始时,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任务诱导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通过学习网站,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确立,一般是以不同层次学生对象设计分层任务,对于C层学生来说,以强化基础、掌握计算机技能为主;对于B层学生来说,则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引导其多观察、勤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实践,帮助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对于A层学生来说,则可设计一些应用性和探索性较强的任务目标,还可以定其为小组内的“导师”,让“导师”帮助其它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教学。

例如讲“在网页插入动画”一课时,首先提出基础任务:在某网页某位置插入flash动画,学生通过自学相关资料、相互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操作,教师巡视,当一部分学生完成该操作后,提出提高型任务:在某网页某位置插入EM.gif动画(这个任务的难点在于EM.gif动画不是flash动画,而是图片)。之后,教师讲解基础任务,让所有学生掌握该知识,然后,让A层的学生演示提高型任务的操作,满足A层学生的自豪感,同时又让其他学生有所得。

环节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此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去围绕任务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给学生不断设置障碍,学生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对于学生自学、讨论后仍无法逾越的障碍,教师要作为下一环节讲授与个别辅导的重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旧知识技能、发现新问题、跨越新障碍、建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在学生自学同时,积极鼓动学生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与学习,鼓动小“导师” 们帮助其它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所教高一(3)班的田蕾同学,她是属于A层的学生,她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讲授使用Photoshop制作花瓶布纹效果时,她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完成任务,在帮助张强同学时,遇到一个问题,在宽233像素、高2像素的图像中使用单行选框工具建立高为1像素的选区时,出现警告:“任何像素都不大于50%选择,选区边将不可见。”她经过思考,并试着与同学一起去解决,找到了原因,羽化半径被设置为40像素了,这样建立的选区高是80像素,超出了图像的高度,羽化半径应该为0像素。这样开拓了她自己的思维,使她自己也更进一步。

环节三:集体讲授,个别辅导 “集体讲授”主要是解决那些具有共性的问题。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同时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继续探讨。“集体讲授,个别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是“教”与“学”的一个动态反馈教学过程。

在学生自学、教师巡回辅导时,主要围绕A层学生“吃不饱”与C层学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辅导A层与C层学生。对A层学生,教师的“帮导”目标是拔尖,对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对大多数的B层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积极引导他们朝A类学生转化。

环节四:分层评价,激励提高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结合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C层学生往往虽然基础较差,但他们同样有很强的自尊,而且对评价非常敏感,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同样A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非常渴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教师如果忽视他们的这种表现欲望,则容易让A层学生成为“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定其为小“导师”来帮助其它学生,即满足了这类学生的成就感,使之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B、C层的学生得到了帮助。利用好评价,对于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推动各层齐头并进,在下一个教学目标实施中取得更大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1、学生分层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目前,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对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观察,但是任务难易的程度,会对学生分层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客观、有效的分层方法。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7.美术课分层 篇七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美术课堂教学中, 不少人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 以“像不像”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 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 导致学生作业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速写课尤为如此,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中探索解决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我提出“分层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式”, 在速写时, 要让学生一步一步认真去体会、观察事物的特征。分层进行教学的引导, 分层进行绘画表现, 由整体———局部———整体的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形象, 而不是机械式的照搬临摹书上的习作, 以教师为中心, 采用注入式的教学, 阻碍了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因此, 现代教学方法必须用“创造性”教学策略, 允许美术教学由“模仿性”教学向“创造性”才教学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 构建美术“分层式”课堂教学模式, 摆正学生主体地位, 大胆观察、细心观察, 让学生掌握线条画表现构图、透视、比例、空间、节奏等。

(2) 探索“分层式”课堂教学法与“二段”教学法的区别以及“分层式”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或长或短的线条、或虚或实的线条、或刚或柔的线条、或畅快或凝重的线条, 增强线条的表现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

(3) 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不同情境导入, 以增强学生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之间的结合, 创造浓郁的造型表现气氛, 养成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美的洞察力以及美的表现再创造。

三、“分层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速写课“分层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程序的改进,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实施, 改进传统教学过程, 活跃课堂氛围,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针对特定的速写教学的观察而进行, 用眼、用手、用脑三位观察;它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可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实施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质量;它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以往的教师为中心, 注入式教学方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它具有一定的优效性, 学生在一定阶段已形成了观察的习惯, 促进了视、知觉的分化。本模式适合小学中高及初、高中美术课。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可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活动在美的感受和陶冶中进行, 达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求知欲旺盛的目的。

2. 引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活动的心脏, 启发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路, 帮助他们分析物象的特征, 指导他们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 哪些地方细看、反复看, 哪些地方略看, 不仅要用眼去看, 还要全神贯注地去看, 真正做到眼、脑并用,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审美化、整体化观察对象。

3. 形象表述

通过观察,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 写生对象的整体印象, 可分为两点: (1) 从视觉感受的; (2) 从心理感受的。学生充分讨论, 用形象的语言表述, 活跃课堂气氛。

4. 指导比较

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 以加强学生对写生对象的正确感知,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归纳判断等思维。

5. 表象对象

根据学生所观察到的写生对象, 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 因势利导, 让学生自由地、真实地用简洁、流畅线条表现对象。

6. 三评结合, 提高审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掌握的技能、方法完成速写作业, 这时可将作业作依次展示, 采用共评、自评、师评三评结合的方法, 其中充分给学生评价作品的机会, 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有利于继续学习;也使整个教学过程掀起一个高潮, 课堂结构趋向立体化, 学生在相互学习下, 得失兼备,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前提准备。

以上6个环节是教学模式的中心框架, 在具体操作中则重运用。

五、模式案例

模式案例中要求学生写生组合器皿, 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使学生加强对绘画实践中基本规律的认识, 要达到这一要求。第一, 引导学生根系各器皿之间的比例关系, 各器皿的高矮、宽窄对比是速写的一个关键;第二, 观察分析组合器皿的透视变化, 主要是器皿的前后关系的表现, 同时要求学生对所画的对象进行提炼、概括, 这一点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分层进行教学的引导, 用手、用眼、用脑三位观察;分层进行绘画表现, 由整体—局部—整体的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形象。

六、研究总结

速写是一种当场用简洁的线条把被表现物象迅速地画出来的表现基本功的方法。美术课速写“分层式”教学模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 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模式优化了美术速写课教学, 同时培养了一批美术特长生, 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谱写了彩色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邓剑英.儿童速写[J] (第一版)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12) .

8.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 篇八

分层教学小学课堂信息技术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针对信息技术的课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利用分层教学,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能力级别的划分,针对级别差异的学生实行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个别教学,而且可培养不同能力群体学生的兴趣,促使其逐渐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分层教学简介

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学生能力方面的差异,需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主要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兴趣等因素进行划分,促使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符合学生现状发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学习的环境,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将学生按照计算机掌握水平,实行层次划分。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实际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而且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避免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进程,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因此,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综合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使学生兴趣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体会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据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事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个性、能力、兴趣、学习等方面也會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概而论,在对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都能掌握良好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2.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学习计划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与之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准确、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有计划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以后,能够积极地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培养自己更高的能力,实现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对分层教学应用具备实践性意义,可保障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对其应用流程进行以下分析:

1.分层教学中的层次划分

教师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通过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类,在正式接触信息技术之前,基本对信息技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由此教师首先进行最先阶段的层次划分,对三类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备课,暂时按照A、B、C三类进有针对性教学,例如,A类学生可学习基本电脑操作,熟悉简单软件的使用;B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识别与简单操作;C类学生先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进行指法练习。教师可以月为单位,适当调整A、B、C三类学生的构成,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能力提升较慢的学生实行层次调整,实现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2.实行层次性任务布置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布置任务,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课程组合的任务下达,以贺卡制作、WORD操作为例,实行任务的层次性布置。例如,C类学生需掌握贺卡制作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步骤,大致掌握每个图标对应的功能,同时对PPT软件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可完成简单图案的插入和操作;B类学生以C类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基础,根据个人兴趣,制作完整的贺卡图片,掌握各类静态图平的使用,同时将祝福语在WORD中编排,插入到PPT贺卡中;A类学生不仅要具备B、C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必须掌握动态贺卡制作技术、PPT与WORD相互转换技术,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须进行贺卡的发送,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邮箱。最终教师根据A、B、C类学生的表现能力,进行特殊任务的安排,即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便于分层学生的调动。

3.实现多层次的任务管理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必须充分做好任务跟踪管理的工作,时刻注意分层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布置,而且必须做好学生调动的工作,不仅要保障分层学生的到位指导,而且要保障调动学生可较好的适应新环境,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每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课堂汇总,避免班级内出现不透明教学。教师通过对分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层次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又可保障学生在兴趣中学会更多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术。

四、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对分层教学的应用,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时可促使学生在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提升。因此,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具备较高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顾虑,促使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课堂,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内涵,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研究,制定分组方案,以此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避免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层的动态调动,调控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始终保持在高效率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秀真.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科技信息,2010,(11).

\[2\]倪光一.“班内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6).

上一篇:小学生学会生存作文范文下一篇: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