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2024-10-12

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精选8篇)

1.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一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1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2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3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4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5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6 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7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8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8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9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9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9 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10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0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1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1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11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1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1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1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11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11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11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逐步地迁移到IT平台上来,对IT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T需要管理,向IT管理要效率,保证IT的有序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ITIL作为最近几年IT界风头最劲的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广泛1 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被很多企业选择作为IT管理优化和改造的首选工具,ITIL成为IT管理的一种标准,但在中国企业采用ITIL的方法来管理IT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落实ITIL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的效率没有提高,宝贵的IT人力资源浪费惊人,许多管理岗位被淹没在大量的事件中,疲于应付,流程失去实质内容陷入空洞

所有这些都让企业感到失望和困惑,尽管ITIL拥有国外各大企业成功实践的“纯正血统”,但正如“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对他人成功的简单移植却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根据我以往对国外各大企业的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上马ITIL的不少,但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结合之前几篇文章的分析,我认为还是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像ITIL这样的理论落地,是在其基本功已经很扎实或者已经不会受到来自于这些层面的困扰基础上才达成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很多都需要自己负责整个IT基础设施及应用的管理工作,依然遵循国外的方法来建设自己的IT运维管理平台,显然会事倍功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当下,云计算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成熟的应用,但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IT复杂度。如何简化IT运维管理,实现IT运维成本上的降低和效率上的提升,就成了一个所有企业IT部门面临的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开始升级运维管理方式,从传统的IT运维向云运维过渡,在部署、实施、维护及业务应用响应能力上均大幅提升。

事实上,传统IT运维模式,如果不进行革新,就会拖后腿。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依赖于IT来驱动,这意味着IT需求变得越来越强,服务器等数量爆增,管理起来日益繁杂,特别是IT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二是,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自动地去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而且还是动态迁移的,不再是单

一、物理的设备,这种矛盾日益强烈,导致传统IT运维模式变成了瓶颈,不进行升级的话,结果会是死路一条。熟悉IT运维的人员很清楚,传统IT运维模式有三大弊端:

一是人员成本偏高,不同阶段的系统交叉在一起,IT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度大,又多采用人工方式,跟不上业务需求。而Gartner的调查也发现,IT运维成本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成本只占20%,流程维护成本占40%,运维人员成本占40%。但纯人工又缺乏自动化工具的传统IT运维方式迫于IT复杂度提升,又不得不扩张增员,不改变的话就无解;二是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传统IT运维方式只有发生故障或影响业务连续性时才会被发现,并非是主动预警、修复,所以IT运维往往陷入”救火队员”的角色中,故障报警此起彼伏,恶性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还会导致企业对IT运维的满意度大幅降低。而随着业务应用都跑在IT设备上,这种现象会酿成灾难;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

网格化管理设计。首先是网格单元划分。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网格单元,将网络通讯、运行值班、主机系统等涉及生产运维的每一方面作为基础网格,再逐层逐级细分每一个网格工作,最底层的网格为具体的每一项工作,是网格构成基本元素及生产运维的具体工作点和管理点,有相应的人来执行;其次是建立双维度。对于每一层网格从横线和纵线两个维度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考核,节点横线为运维小组长,其职责是对节点工作进行管理,节点纵线为部门负责人,其职责是开展服务支持协调、考核管理,通过纵线和横线双维度交叉,形成检查点,明确每个网格点的责任人和监督人;最后是形成体系。通过生产运维工作的逐层细分、纵横交叉检查,形成立体式、无盲点、规范性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操作制度梳理修订。针对设计好的每一个网格节点,根据安全规范要求,修订生产运维操作制度。一是明确定义生产运维各维度工作范围、工作策略、参与角色及职责,细化管理维度中各环节流程;二是明确各维度执行后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定期召开事件分析会及问题分析会,对发生的重点事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定期联合业务部门组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检查等;三是明确各维度间的关系,将“事件响应时间”、“问题解决率”等运维管理指标作为服务评价、员工绩效考核参考,提升各维度工作质量。日常运维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运维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是其中的关键。监控预警平台将各种监控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数据采集手段将各类监控数据汇集,并将告警、性能数据与相关配置数据关联,使监控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事件中心,建立一体化监控体系。自动化作业调度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清算和批处理操作自动处理,减少操作过程中人工干预。运维操作管理平台通过日常维护操作自动化部署、应急处置方案自动调用,实现运维操作自动化管理功能。建立可配置的自动巡检平台,定期对系统、应用环境等进行健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警、为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的运维数据分析提供更准确、丰富的信息。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

数据大集中后,随着商业银行生产运维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为了提高IT运维水平,各商业银行总行在生产运维上下足了功夫,标准化(基于ITIL、ISO2000国际标准)、表单化等IT运维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和实践。

但对于分支行来说,目前IT运维工作量已明显减少,国际标准要求较高,岗位、人员、资源等条件很难得到满足,可行性、操作性不强。与国际标准相比,网格化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灵活,适用性强,目前已经应用到城市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很好运用到分支行的IT运维实践之中。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络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强调责任与协调的统一,通过资源协调与共享,提供高质量服务,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其优势在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细节决定成败”,网格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做起,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

在IT运维日常维护工作中,无线网质量的投诉比例越来越高。首先,由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有些高校中,AP的数量接近1万台),信号中断、设备故障、非法安装和接入等事件,超出了传统IT运维工具监控的范围。其次,面对信号强度、覆盖质量、分布密度、流量管理等工作,用户似乎退回了只能使用命令行检测的原始阶段。

为了满足以用户体验管理为中心的无线网改造目标,全新RIIL星光图实现了实时监控AP分布、用户分布以及用户体验分析的功能,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了基于用户密度的数据支撑。在这张图上,管理员可以直观迅速地找到故障AP进行修复、找到用户体验差的区域、掌握无线设备的流量情况,摆脱效率低下的命令行模式,从而减轻AP故障处理的性能优化的工作难度。同时新增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POE交换机的状态管理,帮你快速定位无线网络故障。

在企业IT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为企业运营甚至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是CIO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重点。但不同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IT运维模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种类的关系维度,包括总部运维和下级单位运维的关系,IT部门运维和业务部门运维的关系,甚至会存在自主运维和外包运维的关系。在大型企业,由于网络垂直层级较多、跨越地理位置较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用户很容易迷失在“海量数据”里找不到主线和头绪。

为此,RIIL推出全新分级管理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总部部署CMP集中管理平台,就可以完成下级平台数据对接,将下级告警、资源、指标、拓扑、报表数据统一展现,从而实现下级独立运维,总部集中管理。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统一管理、政府纵向网管理、医疗基卫区卫网络管理、教育城域网管理等领域。

一直以来,IT运维管理工作的焦点都只是在技术层面,追求IT组件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质量,这将IT运维部门带入了“重技术质量,轻业务指标”的误区。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在业务层面实施的IT服务保障环节,很容易造成IT和业务部门的猜忌、服务和设备厂商的之间推诿。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在长期的IT建设历程中,鲁明公司形成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所支持的业务平台也越来越复杂。据介绍,鲁明公司在各地的油气站,其前端为监控、采集业务系统,后台为数据采集服务器等,对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而生产指挥系统等关键业务更需要7×24小时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面对越来越多的IT资源和高要求的运维服务质量,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而要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高效运行,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现在人工手动的运维模式。” 鲁明公司IT部门主管领导谈到了改变。那么,之前手工运维场景下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第一、“救火式”的故障管理总是后知后觉。随着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日趋加深,看似轻微的网络故障很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公司的运作,而如果IT部门只是从报修电话中体现价值,总是做“事后诸葛亮”是很危险的。

第二、故障处理效率不高,人力成本攀升苦不堪言。首先,一线的IT运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故障通知,而被动让故障处理再陷泥潭,定位故障源头的难题让这种局面恶化。其次,设备和业务系统日常巡检依靠人力难以维持,工作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巡检工作敷衍了事,还会留下运维“死角”。

第三、IT运维与业务脱离,无法用非技术化的数据向业务部门表述IT战略及IT资源的分配状况,业务部门也无法直观的看到系统健康状况。

既然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IT运维的价值,鲁明公司决定彻底抛弃传统的手工运维管理模式,打造出一个主动出击的IT运维管理新格局。可这艰难的第一步又从哪里入手呢? SSM消除监控“死角”IT管理运筹帷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it运维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it运维管理可以细分为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和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两者管理的对象不同,但其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是一致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下图从it运维管理的对象和专业方向两个角度对it运维管理领域进行了细分。

其中,业务服务管理(即bsm)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代表性组成部分;电信运维支撑系统(即oss)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兼具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特色的各类电信数据业务的出现,以及电信运营商整合计算机网络管理电信网络管理的需求的提出,使得bsm和oss两类产品及服务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逐步走向融合,这一趋势将日益明显。

2009-2013年,中国bsm市场容量以19.4%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47.9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内oss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安等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三大类。其中,电信设备制造商的oss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面向网络管理系统,且一般有电信设备制造商自主开发;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对oss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oss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深入应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与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局部、粗放、碎片化的IT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IT运维管理必须向全局化、流程化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全方位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相继实施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纷纷建立了集约化、集成化的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全国数据中心为核心、省域数据中心为支撑、覆盖所有基层网点的IT运维新格局。

金融机构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使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复杂度和运维风险成倍叠加,IT运维如何应对数据大集中后运行规模庞大、管理层级繁多、技术应用复杂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基础设施设备运维、IT运行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灾备建设、业务服务连续性、运维队伍建设等统筹管理,已成为银行高管和科技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只有建立符合金融机构IT特点的,与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运维管理的各项内容,统一运维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运维管理的具体流程,切实转变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的运维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满足数据大集中后多层级、全覆盖的运维管理需要,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金融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涵盖生产和灾备总中心、省域分中心、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四个层级所有运行单位的安全运行。在整个IT生产链条中,各个运行单位已经高度耦合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管理疏漏、操作失误、运行中断等情况都会引发局部乃至全局性的服务停顿,甚至是业务瘫痪,影响金融企业的社会形象。

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银行各生产运行单位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不均衡,生产运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不可避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

2013年,大数据成为IT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正在从专注于个别项目向对企业战略信息架构的影响上转移,对数据量、种类、速度和复杂性的 处理正迫使许多传统方法需要发生改变。同时为企业内部和运维产品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 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8 位,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 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显得十分艰巨。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已非易事,而对采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更难的挑战。如果数据未 经过处理,这就对运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大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的2013年,在此背景下具备实时采集和海量分析能力的IT运维管理产品将会 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新增长点。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

在虚拟化诱人的高额回报面前,相对滞后的IT运维管理已经让众多CIO熬过了艰难的2012.在虚拟化后,IT运维部门需要对新增的虚拟网络、数据存储、虚拟机、ESX/ESXi主机数量、集群对象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消除虚拟化主机“不可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支持边缘应用的虚拟机和支撑核心应用的物理服务器同时存在环境中,IT运维产品需要具备“同等对待”的能力。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比如,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之 间仍然采用“实体连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等等,这样才能消除虚拟化运维的死角,才能支撑传统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换代至“云数据中心”。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

大数据、虚拟化对运维人员来说如临大敌,存储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其稳定性、性能都是确保核心任务运行关键,存储系统发生事故、灾难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业务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3预测中,IT操作流程自动化成为了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技术之一,而实现IT管理流程自动化仍是IT管理人员降低IT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另外,在影响数据中心的技术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将继续在企业IT运营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主机系 统更加完备运维工具可以帮助IT运营的建立、维护、可视化和监视逻辑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拓扑管理和跨系统的依赖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同时也对提高业务服务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主机层面的监控只有做到精细化,便可有效的预测、预防、隔离、诊断和解决发生的问题,掌握各种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IT运维产品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在企业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和系统面前毫不畏惧,有这种实力才能实现业务系统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资源、服务器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进行统一综合管理。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

从IT运维管理在企业收益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以往的IT基础设施管理、IT设备维护和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等,只是对业务发挥着间接辅助作用。而唯有IT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模型,才能对用户业务开展有直接价值,这也正是2012年众多企业用户对BSM理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最佳实践的原因。而在厂商层面,必须将产品与BSM理念耦合度做到最紧密,才能帮助那些缺少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企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从更多的用户层面上了解到,在2013年的起点处开始,许多CIO极其所带领的团队都希望利用BSM产品将业务清晰化、视图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才更好地执行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在企业中的兑现。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IT运维管理的需求是随着企业规模与成长速度逐步调整形成的,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IT运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管理阶段、综合业务管理阶段、全域集中管理阶段。而在实际运维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着三阶段的了解,“对号入座”。

根据据IDC预测,2013年58%的新IT投资决策将由企业高管直接参与,而这个趋势在过去三年里上涨了80%.那么,企业高层在规划IT投资 时,为了避免“失控”,IT运维部门就需要向决策层提供这种准确的战略信息,因此,IT运维工具必须要能提供每个分支机构的IT运维状况,真正起到大海捞针的作用,在剔除非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决策支撑。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目前,我国IT领域已经由以建设为主逐步过渡到建设和运维服务并重的新阶段。加强IT基础设施的运维服务,使IT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已成为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1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保持了高速的发展;201110 年市场容量达到人民币43亿元,总体市场比2010年增长了33%,约为2008年的2倍;2012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容量约为59亿元。目前,国内BSM的主要应用领域为IT成熟度较高的电信、金融和政府等领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行榜如下: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IT运维管理是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最新发布

从全球范围来看,IT运维管理行业在近些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已有超过2万多家在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企业和多个政府机构成功实施了IT运维管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IT运维管理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普遍加强内部控制并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IT运维管理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机构采纳并实施,其市场规模将得到大幅拓展。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IT运维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IT运维管理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迅速崛起,12 逐渐成为IT运维管理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电信、政府机构、金融、电力、互联网和中小企业对IT运维管理的需求状况;IT运维管理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特征及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IT运维管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IT运维管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IT运维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IT运维管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IT运维管理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2.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二

基于FACTS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实施灵活快速调节。通过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实现对电压、有功潮流、无功潮流的平滑控制, 以达到大幅度提高线路输送能力、阻尼系统震荡、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目的。FACTS技术改变了传统交流输电的概念, 将使未来的电力系统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市场上FACTS设备主要为新一代的电能质量治理类产品, 包括动态无功补偿 (SVC) 、动态无功发生器 (SVG) 、有源滤波器 (APF) 等。本文将主要讨论该类产品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此外FACTS还包含统一潮流控制器 (UPFC) 、转换静止补偿器 (CSC) 等技术和设备, 但这些技术大都处于研究试制阶段, 并未成为大批量的工业产品。

1 行业及市场规模发展情况

传统意义的电能质量设备与FACTS无关, 仅指在供电端和用电端安装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补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 该类设备 (变频器、整流器等应用电力电子器件的设备) 在用电负荷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这些设备在电网中产生了大量谐波, 同时造成了电网中无功负荷的快速多变。因此, 利用新型电力电子技术及产品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电能质量治理市场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能质量治理设备一方面能够解决变频器、整流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大量使用以及新能源分布式电网所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为电力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电能质量设备主要应用于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两个领域。

1.1 动态无功补偿市场规模

目前动态无功补偿主要应用于无功负荷波动非常频繁的高压侧。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发布数据显示, 我国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市场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从2006年开始的4.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9.6亿元, 增长超过了2.3倍, 占无功补偿装置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06年的1.5%上升到2009年的3.7%。预测到2012年, 我国动态无功补偿市场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3.7%大幅攀升到13%以上, 市场规模将达到48.2亿元。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系统、钢铁冶金、电气化铁路、城市建设等行业中, 为各种异步电动机、变压器、晶闸管变流器、变频器、感应炉、电弧炉、电力机车、提升机、冲压机、吊车、电梯、风力发电机、电梯、电焊机、电阻炉、石英熔炼炉等设备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无功补偿及滤波的解决方案。

1.2 有源滤波器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 2009年度我国电网的平均负荷功率为4.16亿kw。电力网络中使用的大量非线性负荷 (如逆变器、整流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电子镇流器等) , 产生了大量的谐波。通过对一些用电负荷的测试表明, 冶金行业的谐波含量约为30~35%, 化工、制药、建筑行业谐波含量约为30%左右, 民用及办公负荷谐波含量不低于10%。由此估计全部电力负荷中谐波含量应不低于15%。按2009年全国用电总量计算有6200万KVA以上的谐波功率。这些谐波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发布数据显示, 2006年~2009年, 我国谐波治理的市场规模从10.61亿元上升到29.96亿元, 增长近2.8倍。预计2006年~2012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1%左右。

目前市场上该行业的主要厂家有荣信、思源、泰开、明阳、智光、三得普华、株洲时代等厂家。其中荣信以TCR型SVC为切入点, 占领市场较早, 目前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但近两年思源清能以SVG做为主导产品, 迅速切入市场, 发展速度迅猛。因SVG技术较为先进, 随着市场对SVG的认知, TCR型SVC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挤压。目前, 思源和荣信两家共占市场份额的50%。2009年以来, 三得普华凭借M CR型SVC在风电场的大量应用异军突起, 但其目前主要市场受到SVG的挤压和威胁。泰开、明阳、智光等企业进入市场较晚, 并未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特点。

国际厂商中, ABB曾有过TCR型SVC产品, 但最终因市场定位和技术稳定问题将其转让于株洲时代。此后, 国际厂商因担心大容量电能质量设备的技术稳定性和产品成熟等问题, 并未在该领域有大的作为。

2 电能质量行业的发展前景简介

基于FACTS技术的电能质量治理类设备在输配电行业的应用, 是该行业近年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是近几年国家的重点规划之一, 也将促使FACTS技术及相关电能质量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2.1 国家电网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目标明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 积极发展智能电网, 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已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现实选择。面对电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国家明确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要求。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 其“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 预计投资2万亿元。“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至2020年的“引领提升阶段”, 预计投资1.7万亿元, 国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两阶段对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2.2 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对节能减排方面的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能源消耗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成立了国家节能中心, 另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 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 并将该项目标详细分解到省和地区。

柔性输变电技术是目前国家电网降低线损、提高输电效率和电能质量的主要手段, 也是工矿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未来几年, 动态无功发生器有望在城市二级变电站得到全面推广, 其应用将会出现较大的增长。

2.3 国家电网对谐波的考核势在必行

随着变频器、整流设备等在电网中的大量应用, 谐波电流在电网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 其对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危害逐渐显现。但因对谐波认识水平、检测方法等历史原因, 目前虽然出台了谐波注入电网的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 , 但国家电网尚未对用电客户严格的按国家标准进行考核。

随着输配电及用电行业对谐波危害的认识加深及检测手段的发展完善 (谐波计量表的完善和成熟) , 国家电网对用电单位实施谐波考核势在必行, 谐波治理装置的市场必然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2.4 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新一代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SVG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平台

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 风电场在全国各地大量建设, 但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 导致并网功率因数不合格、电压偏差大、电压波动大和闪变等问题。动态无功发生器响应速度快、损耗低、占地面积小, 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

2.5 用电单位对电压、无功、谐波等电能质量参数的日益重视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壮大, 一方面, 工矿企业内精密设备不断增加。这些设备对用电环境和电能质量要求较高;另一方面, 变频器、电焊机、冲压机等整流设备及冲击性负荷不断增多, 企业内部局域电网内谐波和快速多变性无功造成的企业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如不消除此类设备对局域电网的危害将影响企业内部分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转, 并且造成额外的电费增加工矿企业开始主动意识到电能质量问题, 并主动寻求电能质量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新一代基于FACTS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产品在以煤矿、冶金为代表的大型工矿企业已经得到了大量应用, 但目前总装机容量不足市场的十分之一, 发展潜力较大。

3.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三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通信行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战略中,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我们要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李克强副总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从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的新动向来看,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地球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方式。要准确把握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快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导向为出发点,以创新驱动和市场牵引为核心思想,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和政策支持大背景下,浅析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概述

本研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未来1—2年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五个方向,即光通信、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光通信行业:光网络升级(分组传送网)和光纤到户(FTTH)的接入网改造带来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网络,可以更好地承载大流量业务(如P2P下载、高清视频、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移动互联网等)。这相当于为我们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以承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海量车流和体积硕大的豪华轿车。光通信设备、光纤缆/连接配件、光器件等上市公司迎来了黄金投资周期。

智能手机: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苹果iPhone取得巨大成功后,智能手机市场显示出了无限商机,全球各大知名厂商间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加之国内智能手机三巨头(中兴、华为、酷派)的强势崛起,2011年是智能手机的井喷之年。这激活了处于手机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移动支付:我国作为拥有9.4亿手机用户、3.2亿手机上网用户的国家,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是不可估量的。政府和产业也展开了强力驱动,不仅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電子支付产业,银联、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企业也纷纷对移动支付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移动支付正走进蓝海时代,爆发性增长一触即发。

云计算: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云”比网络更为重要,尽管互联网的前景还不明朗,但是云计算已经无疑能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用户带来巨大的变革。云计算将允许发展中国家使用以前曾经是富裕国家独享的软件;云计算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资本开支;云计算可以让个人用户获得更好的共享服务。“云”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对我国冲出国外企业技术壁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互联网走过了高速发展的十年,造就了新浪、百度、腾讯、搜狐、阿里巴巴、盛大、网易等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之后,未来一定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随着光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条件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是高速的、势不可当的、不可扭转的。在目前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格局下,2012年最看好的是移动IM(即时通信)市场,其对用户黏着度的提升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十年以后,未来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重点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化。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我国目前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格局下,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移动IM、手机音乐、手机视频、应用程序商店、手机阅读、手机邮箱和手机社交网站等。未来1—2年最看好的是移动IM市场。

以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移动IM产品以三大创新概念——手机对讲、走流量比话费划算、LBS社交矩阵为主打,另外还使得冷冰冰的短信淋漓尽致的感情化,这些带来了用户数量的猛增。2011年8月份“微信”用户数就已经突破了1 500万,“米聊”用户数也突破了500万,移动IM用户数增长还处于启动初期,也是超高速增长期,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嗅到了这个市场蕴藏的机会,最近,中国移动推出“飞聊”,中国电信推出“翼聊”,中国联通推出“沃友”,移动IM市场上演了豪门盛宴,语聊业务成为了短信业务后的另一座大金矿。中国电信的“翼聊”截至今年10月底,用户数已经突破400万,中国电信明确表示希望通过3—5年的时间,发展到上亿用户规模。而中国移动,作为移动通信业的老大哥,作为6亿多移动用户的航母级运营商,对这一市场怎能坐视不理。目前委托神州泰岳开发的“飞聊”、“正在进行百日挑刺”的公测活动。显然这一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除了三大运营商的产品外,还有腾讯的“微信”、盛大的“有你”、雷军的“米聊”、奇虎360的“口信”、诺基亚的“IM”、苹果的“iMessage”、微软的“Live信”等。本研究认为豪门格局是难以撼动的,这些依赖网络的在线业务,占用的是数据流量,在“飞信”时代,中国移动提出了手机流量费全免的策略,其具有垄断资源的优势尽显无疑,直接导致“飞信”独霸天下。因为手机IM产品的马太效应极强,59%的用户选择手机IM时考虑的是身边朋友的使用情况,对手机IM产品来讲,朋友交往圈的大规模使用和良好的易用性是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基金项目: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嘉怡(1991-),女,北京人,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研究;张沫晗(1990-),女,北京人,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研究;赵丹丹(1990-),女,北京人,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四

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近日,Amadeus全球酒店业务主任杰夫·爱德华兹近日介绍了酒店业高科技发展的前景以及未来技术发展对于酒店行业的影响。

2014年酒店行业技术发展的四大趋势

1、个性化对于酒店行业的意义

社交媒体以及新技术让酒店客人可以从酒店获得更加贴心的服务,让酒店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酒店从传统的收益管理转向动态定价管理。酒店在经营时能够综合考虑一切经营要素-尤其是酒店每一个客人需求。

2、个性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新技术的应用让酒店能够更大程度地关注酒店的每一个客人,酒店可以更好地迎合客人的个人喜好。随着酒店市场从细分化逐渐转变为个性化,社交媒体技术让酒店服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追踪客户体验。酒店可以提前获知客人的个人喜好并提供符合他们个人需求对应的酒店服务。

3、酒店经营者正在准备迎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代的到来

由于智能设备的使用,酒店客房服务发生了巨大变化,酒店与酒店客人通过智能设备相互联系沟通。未来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4、IT架构趋于集成化和云技术化

一个聚合的酒店信息平台可以让酒店更好地进行酒店客房管理。通常,酒店收益管理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某一特定时刻,酒店剩余房间的数量决定了酒店客房的价值。一个聚合平台让酒店及酒店集团在客房服务、设备维护以及客户服务方面都更加智能化。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分析:云技术让酒店能够获得高效的模块处理和解决方案,提供了

5.IT行业发展前景 篇五

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选择从事什么行业成为大学生们嘴里最常提及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都没有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就面临着转型这一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成为当务之急。目前IT行业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好IT行业发展前景呢,慧谷IT实训中心职业规划老师给出了以下解答:

1、政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处李建伟处长就说过:“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信息产业长时间处于一个无法向上的瓶颈。” IT行业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都将是朝阳产业,它需要大量的专业IT人才,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2、市场需求。

因为我国在软件外包市场上缺乏大量专业人才,软件测试人员缺口高达几十万之多,对日韩等国外包人才缺口达到几万人,对英法美等人才缺口更大,但是人才可供量却低于5%。行业如此的发展,进而让许多公司不惜花大价钱挖取专业人才,2013年软件开发工程师普遍工资在六千到九千之间,比2012年增长了近30%,而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工资则早已突破万元!

3、职业素养。

由于IT专业人士受到的特殊思维训练,使得他们职业选择更加多元。IT人才所具备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信息化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宝贵且有用的职业素质,这使得他们在从事其他职业时仍然游刃有余。除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外,他们还可以在市场营销,技术主管,老师等多种职业中获得优秀表现。

选择进入IT行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与薪资相比其它行业,显得更有吸引力。但是IT行业存在一定的就业门槛,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这个行业。显然,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培训机构是一个明智之选。

优秀的培训中心致力于大学生IT实战人才培养,不仅坚持以企业真实需求作为技能培养导向,开设涵盖Java、Android、网络营销、C++、PHP、.NET、网络工程七大应用领域,在学习期间要求学员完成大量企业真实项目实战演练,积累经验。并且在学员学完后,百分百推荐就业,并且就业薪资起点高,完成一个社会新鲜人往职业人的蜕变。

6.IT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六

根据这份报告,对科技从业人员而言,人才短缺“不再仅仅是对老板们的一种困扰了,而已经迅速成为重要的经营问题。”且当公司找到自己对口的科技人才时,他们经常发现自己难以支付得起这些人才的薪酬。

根据报告,有44%的CIO们对高层次人才会望而却步,因为这些人才想要的薪水远远超出他们能支付得起的范围。因此,这些公司越来越多地去招聘那些经验不是很多的人员,这些人“更有动力去迅速学习、掌握新技术”。

用人单位招聘进程缓慢

想要在人才短缺期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公司需要加速招聘进度。该研究指出,公司想对应聘人员有深入了解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公司因此拖慢了招聘进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差不多有2/3被调查的无决策权技术专业人员说到,“如果一次面试在接下来的两周内都没有进展,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份工作失去兴趣”。

该项调查发现,CIO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因为有41%的人表示对招聘进度不是很满意。调查发现,平均而言,找到一个合适人员填充岗位空缺的时间为4周半。公司需要设立更流畅的招聘流程,这样,公司才能迅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科技需求不断增加

科技在任何行业的需求都在增加,但调查发现,某些垂直行业对科技人员极为需求。医疗保健、金融和制造业的专业人士在其各自行业中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医疗保健行业,有现代化与创新性的科技需要,以此更好地执行病患护理工作。在金融服务行业,安全与数据从业人员也较为需求,因为安全已经成为公司首要考虑的因素。自动化正在影响制造业,制造业正在寻求创新型的IT专业人员,帮助其适应自动化进程。

,在云科技、开放资源、移动、大数据和安全领域,科技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且即使你不是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随着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压力加大,管理层更愿意雇佣那些技术背景并不十分深厚的从业人员,因为这些人潜力大,且求知欲望强烈。

软实力成为必备技能

由于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占有关键地位,招聘能够与其他非技术部门沟通、协作的科技从业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公司老板们对那些具有较强理解力、逻辑思考能力及沟通技巧的应聘人员更感兴趣。

47%的CIO认为,他们的团队需要与市场营销部门协作,以此为数字化创新项目提供支持,这方面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远比技术能力多很多。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信息,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公司的其他人,而这部分人可能并不懂专业技术。随着IT在各个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软技能在弥补缺口与促进沟通方面也变得非常重要。

从业人员满意度高

在工作幸福度排行榜上,科技行业目前排在第六位,在工作压力最低排行榜上,其排名第一。

幸福感的一部分源于公司为留住人才提供的补偿和奖金政策。

只有19%的公司不发奖金,只有17%的公司的薪酬涨幅据工龄而定。对72%的公司而言,加薪是以业绩为基础的,而65%的公司认为,薪水以公司或员工绩效为基础。这些奖励政策有助于激励员工,让员工对其工作岗位满意。

整体福利待遇好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将最好的人才留住,大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实行“额外津贴”,这些都是标准工资以外的额外福利。

这些政策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安排、多元性的社交活动、远程工作机会、提供健身场地或免费健身会员、以及免费工作餐等福利。

IT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具体表现为:

一、高薪的诱惑

IT行业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了IT硬件设备、软件开发、IT的相关行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等。当前IT行业发展迅速,IT市场的潜力是无穷的,IT行业从业者的薪资待遇也就随之不断攀升了。比如通常拥有3-5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年薪在10万以上的不在少数。就电子商务而言,信息时代的网上交易、网站制作等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供给的,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出高薪招揽电商人才。

二、技术的专业性

IT行业从业者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的,这也决定了IT从业人员的独特性,特别是像软件开发、网络营销等方向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只有系统的学习了技能,扎实的掌握了知识点,且拥有了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才能够很好的胜任企业的相关岗位,能够上岗就上手工作,类技术型人才是备受企业的青睐的。

三、工作具有挑战性

IT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挑战的行业,这就让很多人都想要进行尝试、挑战。IT行业的工作属于脑力劳动,需要不断的攻克难关,且在工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能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该行业,从业者能够不断的突破自己,一步步的得到自我的提升。

四、充满成就感

IT行业重在战胜挑战,完成项目后不仅能获得额外的报酬,而且看到自己的成果推向市场得到认可后,会感到非常自豪,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就算不是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但是只要是自己有参与其中,在项目完成后也是会有极高的成就感的。

五、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IT行业不断的发展,因此专业的从业人员也是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的,掌握了实用的IT技能就业前景是相当好的。可以从很多权威的数据看到,在具潜力的薪酬职业中,前二十位里面IT行业总是占有大比重的。而且从事IT行业的人,就算是跳槽再就业也是不会有什么难度的,与其他行业相比,IT行业只要有技术,其他的就都微不足道了。

六、学习机会多

7.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七

2009年9月, 在IT业界稳扎稳打、呼风唤雨的英特尔, 于事隔四年之后再次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 英特尔的主要产品业务部门从个人电脑、服务器到移动技术, 整合为一个名为“英特尔架构部” (Intel architecture group) 的新部门。而发生在IT通信产业乃至整个信息技术、数字传媒产业的融合, 正是导致这次结构调整的一大原因。

2009年11月, 盛大网络与湖南广电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盛视影业, 从事游戏等在线娱乐的盛大, 为何放下网络娱乐梦想搞起影视产业来?事实上, 正如易凯资本CEO王冉所言, 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一次对接, 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一次整合, 是内容资源与平台资源的一次牵手……

2009年12月, 《三枪拍案惊奇》上映之前, 为其特制的网络游戏《谋影世界麻子面馆》即已登陆SNS网站人人网。其实《三枪》并非始作俑者, 《风云2》《大兵小将》《刺陵》等片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网络之中, 利用剧情与人物创作了网络游戏。是利用网游来推广电影, 还是利用电影来做大网游?用融合的眼光看问题, 就会发现, 网游运营商早已开始通过合作与创新, 不再将目光仅仅限于网游游戏的开放和运营, 更把触角延伸至玩偶、文具等相关后产品的开发, 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文化产业生产线正在逐渐延长。

而几乎贯穿整个2009的, 是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鲁珀特.默多克对Google“坚持不懈”的指责、抵制和屏蔽言论, 以及亚马逊Kindle这一“融合的产物”的引爆流行, 更让我们清楚看到融合潮流的势不可挡。

融合开发的产品策略

中国电信和微软合作推出的天翼Live, 让我们看到电信运营商涉足IM领域的另一种模式:融合策略。融合出来的天翼live是不同于中移动飞信的另一种产品,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这种融合开发的产品策略, 恰恰暗合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产业模式的大变革, 还将是未来通信产业和互联网公司发展制胜的不二法门。这其中, 有的变革已经上演, 有的变革正在酝酿。颠覆2G时代SP模式的内容应用平台, 也是融合的产物。

如果把手机报看作手机平台和报纸内容在产品业务层面的一种融合尝试的话, 那么, Kindle等电子阅读器则可以看作是贯穿IT通信和传媒出版领域的跨产业融合革命。只是, 令所有运营商和传媒出版巨头都大跌眼镜的是, 这场将愈演愈烈甚至将开辟一个新天地的融合革命, 既不是由IT通信公司掀起, 也非传媒出版业内企业使然, 反倒使一个从网上卖书起家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成了主角。

实际上, 用融合的眼光看问题, 就不会对亚马逊推出Kindle感到奇怪。因为亚马逊是一家对融合极度痴迷的企业, 它的过去和现在都是融合“下的蛋”。回顾亚马逊最初的创业历程, 得益于抓住了当时零售业和互联网业渐趋融合发展产生的机会。其接连两次的成功, 给出了企业面对融合应有态度的典范。

其实, 新闻集团默多克对待Google的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融合的“产物”呢?最近, 传媒产业巨头新闻集团与Google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作为传统媒体出版产业的代表, 让新闻集团默多克一次又一次公开指责以至于扬言要封杀屏蔽Google的理由, 是Google“把别人的版权内容攫为己有”, 进而影响到新闻集团等传媒出版集团的利益。在默多克看来, Google不过是他们这些传媒大亨的“寄生虫”。为缓解这一矛盾, Google不仅反复解释其搜索运行机制, 还在重压下做出允许新闻机构限制用户每天免费阅读次数的让步。

一边是互联网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一边是全球最大的新闻来源之一, 如果我们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 这两家企业的矛盾, 恰恰是在产业日趋融合趋势下利益和关系的处理问题。

在融合的波涛汹涌面前, 先前的游戏规则被打乱甚至被颠覆, 那些如新闻集团般在“自己”的领域按部就班发展的公司, 难免会在其被“侵略”的大产业领域中难以适应。面对融合, 老眼光搞不定新问题。只有更新观念, 才能在融合的趋势下赢取更大的未来。即便执拗地抵制融合, 却终究还是要走向融合, 这一点, 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身上, 演绎的是那么淋漓尽致。在融合趋势下, 新闻集团的内容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互联网上, 也一定会以更便于获取的方式向受众传播信息, 不管我们手里拿着的是手机, 还是电子阅读器。

产业融合:边界模糊化

融合的时代尚未全面到来, 还有若干领域处于走向融合的“意向”阶段。诸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媒介融合……有的是新概念, 有的是由来已久但尚未走向真正融合的老概念。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中, 企业热衷于定位和细分策略, 找准定位和细分市场也确实是新产品推广中最为奏效的手段。然而, 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决策人员都会感觉到, 如今, 产业内部的细分已经越来越难, 甚至有些细分纯粹是为细分而细分, 偏离甚至违背了用户的需求。融合, 就是一种新的市场定位和细分策略, 融合的过程伴随着新定位和新市场的生成。

电子支付领域发展迅速。而手机支付带来的, 是银行、第三方机构和运营商共同协作下的金融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再融合。当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变革的需要, 融合的趋势就会滚滚而来。

手机支付正是这样一种处于意向阶段的融合的产物, 它不仅意味着相对网络银行而言的手机银行的普及在即, 而且标志着手机支付时代的不日到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产业的事情, 融合后的新领域、大产业的发展, 亦非一个领域的企业可以自说自话就决定了的。虽然我们目前尚无法确定融合的未来的具体模样, 但能够且必须肯定的是, 融合就是未来, 只有融合才能成就更大的未来。

物联网, 是2009年中渐趋升温的概念, 用融合的眼光来审视, 物联网同样是处于意向阶段的融合的产物。不管它曾是一个行业的梦想, 还是一个企业的梦想。如今, 物联网已经变成了多个行业共同的梦想, 变成了一个大产业领域共赢的目标。物联网的未来, 就是融合推进产业变革、创新革命、大产业发展的最好例证。同样, 物联网在融合意义上而言, 也恰恰可以再次解释融合是怎么产生的。即, 需求是融合最大的推动力, 当一个个行业相对独立分离地满足某一需求、却为之越来越力不从心之际, 融合就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不管是IT通信业、互联网业, 还是对传媒出版业乃至包括游戏、娱乐在内的文化产业, 更大的融合是信息的融合、媒介的融合以及媒介物即终端的融合。

如果说媒体融合不过是传媒领域的“私有”概念, 那么“三网融合”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 就是一个IT通信、广电、传媒等多领域“共有”的概念。融合是来势汹涌的潮流, 只要时机一到, 就会以全面融合的势头推进。我们今天就比过去明显感觉到, 融合的力量已经不仅仅出现在“网”或“线”的一端, 更已发生在带有体温的手机终端和鲜活纷繁的内容之中。而且同一内容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传播, 尽管传播的方式可能是听、读、观看, 但信息从传者到受者的过程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传播过程实现了, 传播目的比融合以前更快地达到了, 传播效果更理想了。这就是融合的革命性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进步。

当国外的比萨店在twitter上开设账户、并在店前树立起印有twitter logo的巨大广告牌时, 我们可以想到, 这家店主的先见之明正是草根阶层对融合的一种尝试。融合是平等的, 在融合到来之前, 相关产业中的所有企业拥有等同的在拥抱融合中制胜的机会, 只是, 看谁能在融合流露意向的阶段就以正确的步调走在了前面。

融合的未来

不管学者们如何认为“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 不可否认的是, 在我们眼皮底下实实在在发生着的趋势是:未来是融合的。

如今, 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领域, 跨行业的融合和行业内细分领域的再融合、融合之下的再细分, 正在给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以一系列的新变化。随着产业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 企业的战略也就要择机进行全面调整和革新。

在融合趋势下, 企业如果不去摆脱旧观念, 就难免会带着老眼光来看待周边的新变化, 甚至会做出一些或对企业、行业不利的决策。即便是像新闻集团默多克这样的巨头, 猛烈抨击产业融合中浮现出的“新对手”, 却依然改变不了要融入新领域、大产业中去的事实。国外媒体不仅多次报道和预言新闻集团会与微软合作, 而且2009年12月上旬, 新闻集团与时代、泰纳仕、赫斯特、梅恩迪斯等美国著名传媒出版集团共同宣布成立全新的合资数字出版公司, 致力于用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方式将信息展现在互联网、手机和电子阅读设备上。

不难看出, 在融合面前, 拒绝融入、拒绝改变就将失去机会。不管再怎么抵制融合, 企业要发展, 产业要进步, 仍难免要以另一种方式融合进去。融合是创新的催化剂、变革的导火索, 更是企业战略调整、产业格局变幻的推动力。

如果说企业以前热衷的联合促销、跨界营销是一种市场层面的短期战术, 那么融合制胜就将是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长远战略。面对融合, 企业要做的只有抓紧“革命”, 否则就只能等着“被革命”。深谙产业融合之道的亚马逊的两次成功表明, 只有大胆变革, 才能在融合的未来, 接二连三地抢占大产业、新领域的制高点。

8.it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八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里,IT业界可谓是风云变幻:国内网民数量突破一亿、百度上市演绎神话、阿里巴巴鲸吞雅虎中国、龙凤双芯比翼齐飞……这一切,都给人留下了太多难以磨灭的印象。

截至2005年6月底,《IT时代周刊》以每期平均175,244册的发行数据,再次顺利通过BPA认证。关于IT界和IT媒体的现状与未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IT商业杂志的掌门人,曹健先生有什么观察与思考?2006年1月11日,TOM科技访谈室邀请本刊总编辑曹健先生与广大网友共同回顾了IT界走过的2005年。

2005年IT业大事联想拔得头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TOM访谈室荣幸地请到了《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先生。曹健先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做了很长的时间了,2003年曾被评为中国IT媒体10大风云人物。

曹健:大家好。

主持人:在过去的2005年里给您印象最深的IT事件是什么?

曹健:联想成功地收购了IBM的PC部门,这应该说是2005年发生在世界更是中国最大的产业新闻。

主持人:事件发生在2004年的12月份,您当时在哪儿?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

曹健:当时我在广州,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开始还不太相信,上网看到新闻才相信。我当时的一大感触就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主持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曹健:一方面是为联想的勇气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之担忧。第一,中国企业成功并购世界巨头的案例比较少;第二,联想吞并了IBM的PC部门后业务和文化能否更好地融合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相同点存在,不同点更多,两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不同。

主持人:2005年8月份,联想和IBM PC百日婚姻之后的第一份答卷显示盈收情况达到196亿港元,增长速度非常快。您对这份答卷怎么看呢?

曹健:他们剔除了过去应该支出的那部分钱,得到了盈利,因此这并不表明联想已成功地并购了IBM。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联想人应该更清楚地知道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主持人:您预计在2006年,联想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挑战呢?

曹健:挑战会有很多。比如人才和薪酬体系的融合。过去IBM和联想的员工待遇是不同的,联想员工肯定没有IBM员工的薪酬高,如果继续实施原来IBM的薪酬,那么成本会太高。未来两年这些矛盾将暴露出来,一旦削减薪酬,IBM一些员工肯定要走,联想便要招聘新人,可这些新人能保证ThinkPad原来的品质么?

还有,联想需要得到客户的进一步认可,让他们认为ThinkPad被联想收购后服务和质量仍然保持原来的品质,甚至更好。

2005年的IT界特点:融合、低调、务实

主持人:您能否用三个词描述一下2005年的IT热点。

曹健:自从你给我出了这个题目,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请教了一些人,得到的答案千姿百态,因为IT业界太丰富了。如果让我用六个字总结,那就是“融合、低调、务实”。

3C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将来电视、计算机要和通讯融合在一起,家里可能没有电话,电视就是家庭娱乐的终端。来了电话,一按遥控,就可以用电视接电话,还可以用电视收邮件、看IPTV。

2005年提出最多的是解决方案。一些厂商不卖硬件,不卖软件,而是卖解决方案。IBM这样的世界巨头也在往这方面转型。这预示着产业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来源是什么呢?来源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什么叫营销?营销就是满足需求和潜在的需求。我很高兴看到2005年IT企业在竞合、融合中不断壮大。

第二点是低调。前几年,IT企业相对来讲还是玩高调概念。我每周都可以接到很多邀请,听他们演讲、炒作,把一个东西从一吹到十。而2005年我很少听到有人不停地演讲和炒作概念。大家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来思考自己和市场。

第三大特点是务实。务实就是实实在在可以赚到钱。企业是经济实体,既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政府机构和所谓的协会、学会、事业单位。企业就是满足市场、赚取利润,利润最大化。

2005年很多IT企业更加务实,更加满足市场了。2004年,那些卖杀毒软件的企业整天说这个能杀,那个能杀,病毒多得不行;去年一年没有那么多的炒作,病毒却比原来少了一点。ERP企业也好、CRM企业也好,都实实在在地去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现在已经不是那种“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时代了。他们开始真正解决企业的需求,比如酒店管理、中石油、中石化行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踏踏实实、真正用心地去帮助客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强利润点。同时,IT企业本身也壮大了。

前两天我见到用友的一个朋友,问他用友今年的形势怎么样?他说用友今年形势比去年好了很多。我说用友前几年炒作得很厉害,常常开会,花很多钱聘请国际的CEO来(当然我不是说聘请得不对),概念有很多,中国的事还没做好就要国际化。走向国际化不是喊出来的,应该是水到渠成。

我最近看到柳传志先生的一段讲话——“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去国际化。”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对。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无论是炒作概念也好,提出口号也好,走向国际化也好,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想清楚就开始宣传。2005年我觉得这方面的事情少了很多,所以我也为用友、金蝶这样的公司感到高兴。华为任总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也较少出席演讲。华为2005年海外销售有60亿美元,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首屈一指。我觉得真正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客户的事做好,企业就一定会壮大,这也是2005年IT信息产业界可喜的一个变化。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么理解,2005年IT业大家开始冷静下来,开始做自己手头的事,而且真正明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曹健:没错,他们真正为客户着想了。就是帮客户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实际上这个概念已经渗透到很多企业中去了。我以前在新华社做记者的时候,采访中央各个部委,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帮客户、企业、消费者提升价值,只是考虑自己怎么管理。现在不同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国有特大型企业都知道怎么拿出解决方案,怎么提供完美、周到、细致的服务来给客户、消费者创造价值。

互联网行业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

主持人:对互联网行业的现状,您感到乐观还是悲观?

曹健: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条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成功。但是我觉得第二拨互联网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泡沫。行业人跟我讲应该有适度的泡沫才会带动这个产业,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没有泡沫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把市场培育起来,没有士兵就没有将军,没有士兵的牺牲也就无法成就将军。最近我访问一些互联网公司,有的找到了风险投资,找到了清晰的盈利模式,有的找到了风险投资,但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总体来说,大家都很积极。

主持人:最近炒得比较厉害的概念就是Web2.0了。您怎么看?

曹健: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Web1.0是被动的,但Web2.0是主动的,是个性化的。以博客为例,我可以写日记,把内心的独白都放在网上,建立我网上的社区。凡是认识我的网站都给我建了博客,挺有意思。

主持人:您每天都更新吗?

曹健:更新不了,只是让我的秘书、网管帮我把每期为《IT时代周刊》写的总编随笔放上去。在这随笔里面,我主要把对产业的思考或者观察到的东西告诉大家,有敏锐的,也有讲好话的。我写东西喜欢发自内心,虚假的东西不愿意写。读者也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是发自内心的。

主持人:您对Web2.0看好吗?

曹健:我觉得任何一个新兴的东西应该让它发展,慢慢长大。现在Web2.0的前景是乐观还是悲观,成功还是不成功,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博客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信息更加细腻、到位,更加清晰了。

它同时还一定要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服务器、光纤要给钱,人工要给钱,这些都要费用的。如果博客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肯定不行。现在网站赚钱要么靠广告,要么靠短信,或者彩信。博客能否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关系到以后它能否壮大。当它们无法适应环境,自然有新的东西来取代。毛泽东讲穷则思变,到了一定程度就变了。所以我还比较乐观。

2006年:IT业将越来越热IT媒体则再度步入整合期

主持人:您认为2006年IT领域的发展会怎样?

曹健:IT产业很难预计,新技术新科技总是不断涌现,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跳出一个英雄,就非常厉害。但是它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信息产业或者IT产业逐渐在和传统产业融合。

主持人:那这种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哪里?

曹健:最大的表现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我在广州存钱,在北京可以取;我在工行存钱,在建行可以取,这就是IT的产物。

主持人:所以可以理解为其实2006年整个IT行业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会让我们感觉到越来越便利。

曹健:没错!不光IT业,能源、冶金、勘探和医疗等领域也是这样。生产将更加方便,当然在个人终端的表现上是突破性的。例如,3G融合将使用户的手机成为小型电脑,无聊的时候可以下载电影到手机上看。

主持人:2006年整个IT行业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会是回冷、大热或者说是平稳发展?

曹健:我个人认为将会从平稳向发热过渡,更多的厂家将会走向竞合,更多的技术也将会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我们自己开的汽车都会有很多IT的东西在里面。

任何一家IT企业都不可能满足客户方方面面的要求。比如只是软件强大不行,还要有好的硬件来配套;一个解决方案需要涉及存储、操作系统、硬件等多个方面,还要在平面上再开发,绝不是一家IT企业所能解决的。

主持人:所以会在融合中平稳发展,逐渐变得越来越热?

曹健:没错。但是我觉得肯定不会像互联网第一次浪潮那么狂热,第二次互联网浪潮来得理性了很多。

主持人:2005年IT媒体的日子不太好熬,您预计2006年会怎么样?

曹健:可能日子越来越难过。

主持人:《IT时代周刊》会出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突围呢?

曹健:我们从创刊那天就开始认为读者是衣食父母,而并不是广告商。要把媒体办好,首先要卖给读者,是卖不是送。有了广泛的读者后再把我们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广告商投放广告绝不是因为媒体怎样,而是要看这个媒体有哪些人在读。最后我们才把品牌卖给社会,做一些活动。其实很多人说做活动很赚钱,某某杂志一个活动赚几十万、上百万……《IT时代周刊》创办了五年没做一个活动,我们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内容上了,考虑的全是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读者真正的需求,他们为什么要读这本杂志,又是什么时候读?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对2005年IT媒体的状况您也能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吗?

曹健:我觉得2005年IT媒体的概况,第一是日子很难熬,第二IT媒体整合即将开始,第三“内容为王”的媒体开始逐渐走红。什么意思呢?像《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过去非常辉煌,每年有几个亿的广告,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报刊都不具备的。但是互联网起来以后,新兴媒体起来了,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就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内容做得不好的平面媒体,基本上2005年都非常痛苦,也有很多死掉了。IT媒体2005年是酝酿变革、合并的一年,可能在2006年会有更多体现。杂志、报纸之间将会合并,或者死亡,进入新的整合期。

什么样的媒体将慢慢蹿红呢?就是始终坚持内容、满足读者需求的媒体。所以说2005年整个IT媒体用一个词就能概括——日子难熬。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信息来源,大家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短信、网络信息、电视信息、广播信息、MSN和QQ信息,但真正能引人注意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记者、编辑要在这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影响。虽然我们做得不是太好,但是一直在坚持以这样的理念去做,所以我们每期都在进步。

主持人:您说2006年IT媒体会进入整合期,《IT时代周刊》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曹健:没有,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能把这本杂志做好就很骄傲了,我不希望把一个媒体做得很大,其实真的没必要。我觉得事情要做精,不能贪大,因为经历、能力、管理水平都比较有限,能把这本杂志做到二十年、三十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我没有更多的奢想。

主持人:最后,您还有什么想和TOM网友说的?

曹健:感谢网友过去几年中对《IT时代周刊》的支持,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上一篇:关于营改增政策的函下一篇: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