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共7篇)
1.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 篇一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1.下列关于生命体中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螺旋藻(一种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B.DNA分子的解螺旋,使螺旋化的染色体变成丝状的染色质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高温使某食物蛋白的螺旋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酶水解而易消化
2 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 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 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 人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小麦叶肉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4.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Fas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
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C. 被fI I 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强,使T细胞成为效
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D. 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癌细胞Fas基
因的表达治疗肿瘤
5.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革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橱以便坊雨、防高温等的管理。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 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 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 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6.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8.(12分)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9.(10分)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__________。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__________。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__________。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__________,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__________,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__________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0. (12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研究者用含 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
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
(3)图中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____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不”或“非常”)显著。
11(14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
生物答案
DADDACC
8.(12分)
(1)(生物)群落(1分) 分解者(1分)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分)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灭菌(2分)
②高于(或“大于”)(1分) 杨半分解叶(2分)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2分)
(3)蚯蚓(1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2分)
9.(10分)(1)感受器 树突 线粒体
(2)(细胞)分化 选择性表达
(3)受体 相互组合
(4)狗的嗅上皮面积大于人类;嗅觉细胞(或:蛋白A、受体)数量和种类多,识别不同气味的受体组合方式多
10. (12分)(1)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高 20 (3)B、D
(4)根系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2分)
(5)①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5
②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③不
35.(14分)(1)6 1/6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2分) ②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 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或母本tt发生基因突变成Tt,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父本正常产生t配子)(2分)
③0(2分)
(3)①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 ②甜味和非甜味 非甜味 (4)1:15
2.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 篇二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据此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区2李克强出席中越工商界午餐会并讲话3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放“八一”特别节目4西方国家纷纷开设孔子学院, 培养中文人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地方志, 又名“方志”,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这说明了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C.地方志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内容
D.地方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3.2015年5月9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5) 》。报告指出, 2014 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 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 较上年同比增长15.8%。这表明
1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3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4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2015年9 月11 日,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 主题为“传承文脉, 创造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因为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5.2015年中央电视台“六一”联欢晚会《欢乐的节日》于2015年5月31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并机播出。全国各地少年儿童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品尝到这一文化盛宴。之所以要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观看节目, 是因为现代传媒能够
1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消除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别和冲突3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4 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6.记者从2015年6月11日举行的《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结题报告会上获悉, 成都市正在组织专家编撰音乐课的补充教材, 在现行使用的川剧中小学校读本基础上更进一步, 把川剧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从 《文化生活》角度看, 这是因为
1传统文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2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3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7.2015年9月24日至27日,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这是基于
1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2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4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8.2015年6 月11 日, 乙未年炎帝文化庙会在炎帝故里湖北随县厉山镇举行, 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参与。对待炎帝文化庙会, 要
1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2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3加强融合, 走向趋同4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9.2015年7 月29 日,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在南京举行授牌仪式, 授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下列诗词格言体现爱国主义的是
1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2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3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4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0.2015年6 月15 日, 以“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制化水平”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会上表示, 近年来网络谣言一直困扰着众多食品企业, 给行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 建议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加重对网络造谣者的打击、处罚。这告诉我们
1文化市场具有盲目性2文化市场越活跃, 越需要加强管理3网络、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市场经济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 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 “尼玛”位居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第一位, 屌丝、逗比、你妹、草泥马、我靠等榜上有名。对此, 青少年应
1提高眼力, 抵制不良文化2加强自我修养, 提升文化素养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4积极推广信息技术, 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2.2015年6月10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 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表示, 财政部门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让城市里的公共文化资源走出去, 让农村老百姓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城市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有利于
1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3吸收借鉴各种文化,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4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3.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反的是
1我在故我思2人病则忧惧, 忧惧则鬼出3人是万物的尺度4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4.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表明
1物质具有可知性2物质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5.2015年5 月2 日至3 日, 吉林省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 积极组织全省各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据统计, 作业区平均雨量3.6毫米, 共增加降水1.4亿立方米, 降低了森林草原火险等级, 为吉林省农业春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说明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工增雨的前提2人工增雨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3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4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6.2015年7月21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 对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预测, 总体判断将好于上半年。”这句话强调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C.预测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D.预测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正确反映
17.“造烛为照明, 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1心动不如行动2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草木本无意, 荣枯自有时4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A.②③B.①③
C.①②D.②④
18.2015年7月1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 今年以来, 通过加大定向调控等措施, 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活力动力继续增强。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9.2015年7 月2 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从哲学上看,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是因为
A.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实现了质变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事物在排列次序发生变化会引起质变
20.2015年7 月9 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 (区) 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 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走势分化, 要多出针对性强的“实招”。下列说法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1因材施教2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3量体裁衣4总结经验, 典型示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1.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 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在我国形成了大氛围、释放了正能量。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1意识,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发展起反作用3先进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4上层建筑, 服务于经济基础, 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2.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不变的意识, 群众立场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以下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1就水价调整举行听证会2广东某地城管暴力执法3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4镇政府规定每个村民必须捐款300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3.每月的25日是安徽省桐庐县的“党员固定活动日”。2015年7月25日, 万名党员放弃休息日, 纷纷到一线开展“助力五水共治和给老人送清凉”活动。从人的价值角度看, 这是因为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3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4.2015年7月24日, 山东省东营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中心城区供水单元征迁工作会议召开, 对工程前期征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并与县级征迁责任主体单位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衡量拆迁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标准是
1是否得到上级的肯定2是否得到人民的赞成3是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4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5.2015年4月28日,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者报酬有利于
1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劳动者获得生存条件、发展条件和工作条件4劳动者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增强幸福感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2015年6 月2 日, 西安市委宣传部发布《西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 将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加强基层思想文化工作, 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等措施, 推进西安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结合材料, 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 说明西安市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8分)
27.2015年5 月3 日,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指出, 10年来, 论坛作为汇聚民意、政策先导的重要平台, 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宗旨, 就两岸经贸、“三通”、旅游、产业、金融、农渔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 形成了153项共同建议, 这些建议大多转化为两岸共同或各自的具体政策措施。今天, 台海和平之稳定、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共同利益之广泛, 都是6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 两岸同胞的前途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望未来, 两岸关系既展现出更广阔的和平发展空间, 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仍然是台海和平稳定最大的威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 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1)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论坛就两岸文化、教育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的意义。 (6分)
(2) 结合材料,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 说明应如何发展两岸关系。 (6分)
28.2015年4月10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 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 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李克强说, 东北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爆发力强, 国家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装备走出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各级干部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始终把振兴的使命扛在肩上, 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 提振精神、坚定信心, 信心不仅来自于鼓舞士气, 更来自于真抓实干, 要主动作为, 攻坚克难, 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结合材料,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的必要性。 (6分)
(2) 结合材料, 运用人和规律关系的知识, 说明东北如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6分)
29.2015年7月14日,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刘奇葆强调, 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需要开阔学术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在加强学风建设, 引领学术风气上带个好头、做出示范,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着力用中国理论来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 切实掌握学术话语权。
(1)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的必要性。 (6分)
(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有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8分)
(3)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 就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1 属于自然现象。 2 属于政治现象。34是人类活动的精神活动与精神产品, 属于文化现象。
2.A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 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B错误。C说法绝对化, 错误。题目未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应排除。
3.D传媒产业发展、产业总值增加, 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4符合题意。13与题意主旨无关, 应排除。
4.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错误。
5.D 1中“确保”说法绝对。文化具有多样性, 2 中 “消除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别”说法错误。
6.D把川剧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 强调的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4符合题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1 错误。3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析, 并非原因。
7.D由“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可知, 题目强调的是创新, 24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错误。3与题意指向无关, 应排除。
8.A炎帝文化庙会属于中华传统文化, ①②是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③中的“走向趋同”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④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应排除。
9.B 1 3 体现了爱国主义, 2 体现了勤劳勇敢, 4体现了自强不息。
10.D网络谣言是市场经济弱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反映, 因此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24正确。题目没有涉及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1排除。网络、微博是大众传媒的具体形式, 不是主要手段, 3错误。
11.A对于网络低俗语言, 青少年应提高眼力, 抵制不良文化, 同时应加强自我修养, 提升文化素养, 12正确。3的主体是国家, 而且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健康的文化。4的主体是企业, 应排除。
12.A我们要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 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素质教育, ④应排除。①②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符合题意。
13.A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2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反, 符合题意。34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排除。
14.B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表明物质具有可知性, 1符合题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表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符合题意。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2错误。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 也包括意识现象, 4错误。
15.D人工增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正确。人工降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4正确。客观实际是人工增雨的前提, 1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 3中“改造规律”说法错误。
16.A预测下半年的出口形势, 强调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意识指导实践活动, B排除。预测属于意识, 并不一定都正确, C、D错误。
17.C题目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符合题意。3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应排除。4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应排除。
18.C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2符合题意。“缓中趋稳”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 1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错误。
19.B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是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A错误。只有实现了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错误。D强调排列次序, 没有强调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应排除。
20.B要多出针对性强的“实招”,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13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2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应排除。4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应排除。
21.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34符合题意。由“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可知, 1应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 2排除。
22.B广东某地城管暴力执法, 不符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排除。镇政府规定每个村民须捐款300元, 不符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排除。13符合题意。
23.B材料强调奉献, 是因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3符合题意。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但这一贡献不一定就是物质贡献, 2错误。4与题干主旨无关, 应排除。
24.D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标准是,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否得到人民的赞成, 24正确。
25.D提高劳动者报酬, 有利于劳动者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增强幸福感, 也有利于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4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排除。劳动者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和工作条件是由社会提供的, 3错误。
26.1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3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4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7. (1) 1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0 年来, 论坛就两岸文化、教育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 这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有着积极的作用。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论坛就两岸文化、教育等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议题深入研讨, 有利于两岸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 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2)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两岸关系, 要正确对待两岸同胞的往来、经济联系和共同利益。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发展两岸关系, 要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 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3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发展两岸关系, 既要展望未来, 又要正确面对新的威胁与考验。
28. (1) 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要求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四个全面”战略有利于实现东北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 1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要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 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东北要根据当前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 遵循其发展固有的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东北各级干部要真抓实干, 主动作为, 攻坚克难, 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3东北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9. (1)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通过实践,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用中国理论来解读中国实践。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切实掌握学术话语权,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3当今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切实掌握学术话语权, 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创新意识。2要发展必须有创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话语创新, 有利于用中国理论来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 切实掌握学术话语权。
3.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沿路,得到七个微笑、三个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气回应微笑,三成的力气回应白眼;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难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觉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觉忍受苦涩。我无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无意放大世界的恶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实地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气;世界与我,互相而已!
——蔡康永《给无聊大人的诚实短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少于800字。(5)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提升思辨能力。
【写作立意】
材料前半部分通过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如实地反馈生活;后半部分阐述观点,表明自己客观地对待世界的态度。显然,最后一句中的“世界与我,互相而已”是立意的关键,“互相”二字体现了“我”对世界与世界对“我”的相互关系。
因此,最佳写作角度是思考“我与世界”的双向关系。可以从正面肯定材料所述观点,即对世界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不屈从不媚俗,不冷漠不疏远;也可以对如实反馈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谈“以德报怨”“以更多的热情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等。
【评分标准】
审题准确,能认识到世界和“我”是双向关系,无论是同意材料观点还是不同意,或者辩证地看待,都可得48分以上。
审题基本准确,写要拥有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要把时间精力花在丑恶上;或者写正确认识世界,热爱美好的,也要学会接受丑恶的,得42—48分。
解读材料很表面,比如只根据材料中的“微笑”“白眼”或对食物的看法写作,没有深入展开,得36—41分。
4.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生物期末考试 篇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Pb 2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关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错误的是( )
A.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染色体,真核生物大多数细胞三者都有
B.原核生物增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真核生物可以通过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增殖
C.原核生物遗传时,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所有基因都遵循
D.自然状况下,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而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可以有突变和重组
2.下列有关基础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不可以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最适合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用
C.碱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现象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D.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可能是未加二氧化硅,使研磨不充分或者使用的材料菠菜叶放置天数久或者一次加入的无水乙醇量大等
3.下图甲、乙是有关人体细胞内基因复制和表达的相关过程,甲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乙图是某RNA结构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A.图甲中①和④是不同的生理过程,但是解旋时应用的是同一种酶;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共用一套密码子
B.若用某药物抑制图甲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将受影响
C.图甲中②过程产生的RNA需要穿2层膜结构,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
D.图乙代表的RNA是的tRNA,部分区域含有氢键,具有识别并运输氨基酸的作用,其中氨基酸结合位点在○P端
4.下图是某个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高等动物的一个器官中的细胞分裂图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个体的睾丸中可同时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相
B.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分裂所得2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BBDD和aabbDD或AAbbDD和aaBBDD
C.丙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丙细胞中3上的A与4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在甲与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为6和0;甲、乙、丙三细胞分别位于图丁中⑥②③段
5.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下图是水稻种子从萌发到结种子,一个生活史过程中相关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属于植物的内源激素,在种子萌发方面与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B.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C.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D.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的调节有关
6.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29.(10分)如下图所示,图甲为某绿色植物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在密封恒温小室内测定的该植株上一组幼叶和成熟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B、C、D依次是水、CO2、 、 。
(2)从图甲可知,在a中发生的反应称为 ,在a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
和酶。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过程是 。
(3)当光照强度为0 klx时,E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具体场所是 ,此时,F组叶肉细胞中消耗O2的具体场所是 。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 klx时,相同时间内,等面积的E、F两组叶片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之比为 。光照强度为8 klx时,F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E组的,主要限制因素有 。
30.(10分)2022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下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叫做 。图甲中④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 、 。
(2)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 。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
。
(3)图丙为 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4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原因是 。
(5)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
31.(9分)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据图分析:
(1)湖泊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 。
(2)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图中的能量流动外,还有 和
两大功能。
(3)图中c代表大闸蟹的 能,f代表大闸蟹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d代表大闸蟹用于 的能量。
(4)大闸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水温起了重要作用。温度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信息的类型除了此类型之外还有 、 。
32.(10分)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n=8,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现有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翅型——卷翅和直翅(用A与a表示),已知卷翅基因是直翅基因突变而来的,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眼色——红眼和白眼(用B与b表示,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合1: P 红眼卷翅♀ ×白眼直翅♂
↓
F1:红眼卷翅♀112 :红眼直翅♀101 :红眼卷翅♂124 :红眼直翅♂127
组合2: P 组合1的F1红眼卷翅♂×白眼卷翅♀
↓
F2:红眼卷翅♀121 :红眼直翅♀59 :白眼卷翅♂127 :白眼直翅♂61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测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翅型的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且控制翅型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其与控制眼色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 定律。
(2)由杂交组合2可知,卷翅中致死的基因型为 ,且组合2的亲本基因型为
。
(3)若用组合2的子代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则后代中红眼卷翅雄蝇的概率为 。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设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 的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 。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 灭菌,待其 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 。
(4)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具体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是采用从 中获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该文库中含有该生物部分基因序列。如果对已有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进行大量扩增,需要用 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DNA复制,这项技术需要用到Taq酶,该酶需从 的末端开始催化子链的延伸。
(2)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B过程首先要构建 ,然后通过
法导入成纤维细胞。
(3)从猪胚胎中获取单个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需用C 酶处理猪胚胎的部分组织。
(4)E过程得到卵母细胞后,要做去核处理,最常用方法是 。
(5)G过程需要用 (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之完成分裂和发育进程,并最终发育为早期胚胎。
(6)Ⅰ过程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用 方法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生物评分细则:
选择:1-6 cd B D D A
29.(10分)除了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C3、C5
(2)光反应 色素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幼叶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2分)
(4)3:2 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
30.(10分)除了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突触小体;1;0
(2)协助扩散;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 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2分)
(3)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
(4)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到间隙,作用于后膜,引起后膜兴奋或者抑制
(5)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使pH值保持相对稳定
31.(9分)除了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1)丰富度(2分)(2)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3)同化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4)物理,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32.(10分)
(1)5,卷翅 常 基因的自由组合(2)AA AaXBY 和 AaXbXb(3)1/6
37.(15分)(1)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3)灼烧 冷却 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4)原油 选择
38.(15分)(1)cDNA文库;PCR技术;引物
(2)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
(3)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
(4)显微操作去核法
(5)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或者钙离子载体(三者均可)
(6)抗原-抗体杂交
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阅读
1.松露是和松科植物根系共生的一种地下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B. 都含有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 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 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松露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松科植物也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 松露和松科植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 松露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
D.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D正确。
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S1和S2分别为漏斗内外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如图2所示,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液面差为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
B. 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
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m值为0
D. 图2结果说明,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生物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且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不能穿过半透膜,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图中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即S1﹥S2。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两侧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
【详解】A. 根据题意,膀胱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A正确;
B.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B正确;
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则渗透平衡时不会出现液面差,因为KNO3可以通过半透膜,C正确;
D. 蔗糖属于小分子,故图2结果不能说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生物膜,D错误。
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据此推测DNP作用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
B. 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形成ATP最多
C. 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
D. 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
B. 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
C. 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
D. 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
4.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利用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
B. 健那绿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可将死亡的细胞染色后观察
C. 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将色素溶解后分离
D. 人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易涨破,可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离心后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A正确;
B. 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死细胞,B错误;
C. 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错误;
D.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应将人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涨破,D错误。
5.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D. F2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即表现为白色,则黑色为A_bb,黄色为aaB_,白色为aabb、A_B_,故纯合的黑色即AAbb和黄色亲本aaBB杂交,F1为白色即AaBb,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黑色有AAbb、Aabb,黄色有aaBB、aaBb,A正确;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A_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aabb杂交,与白色纯合子杂交未必能鉴定出,如与AABB杂交,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结果都是A_B_,C错误;
D. F2中黑色(AAbb、Aabb)与黄色(aaBB、aaBb)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D正确。
6.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与SSB功能相关的推测合理的是
A. 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以分开
B. 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 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D. SSB与单链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SSB能很快地与DNA复制时解旋形成的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则可推知,该蛋白能够在DNA解旋后与单链结合,在DNA复制结束后离开单链。
【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A正确;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
C. 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C错误;
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7.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 “嵌合体”植株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 “嵌合体”的花之间传粉后可能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而不同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所以出现嵌合体,A项正确;“嵌合体”含有4N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76条,因此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嵌合体中2N细胞可产生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4N细胞可产生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葡萄茎段,没有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含38条染色体,不会出现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D项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
8.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 去甲肾上腺素可经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去甲肾上腺素经内环境只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故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也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且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A.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
B.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
D.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9.为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碗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豌豆的完整幼苗和去顶幼苗后,测得不同条件下豌豆两种幼苗的伸长量,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项目 完整植株 去顶植株
CK IAA GA IAA+GA CK IAA GA IAA+GA
测量值/mm 9.2 11.3 29 23 7.9 13 8.1 17.2
注:CK为空白对照组
A. 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
B. 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
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时,体现了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协同作用
D. 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作用于完整植株时,IAA和GA均能促进幼苗生长,且IAA+GA混合组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当作用于去顶植株时,作用效果是(IAA+GA)混合组﹥IAA﹥GA﹥对照组。
【详解】A. 根据表格数据,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A正确;
B. 表格中数据显示,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比处理完整植株的效果要好,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B正确;
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完整植株时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不能说明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是协同作用,C错误;
D. 根据表格显示,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D正确。
10.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C. 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推测可能是保护区内食物不充分,麋鹿种群数量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所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麋鹿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说明自然保护区内食物有限,故麋鹿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错误;
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
C. 引入麋鹿后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群数量较多,种内斗争增强所致,D正确。
11.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
酶在细胞外也可发挥作用,所以A错,RNA酶不是蛋白质,所以B错,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分解,所以D错。
12.某同学在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细胞装片时,不小心与其他动物细胞分裂装片混在一起,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如下示意图后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
B. 图中C2所示的过程将会导致基因重组
C. 图中C1与C3所含的染色体组数量相同
D. 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C1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2细胞不均等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初级卵母细胞;C3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4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 据图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A正确;
B. 图C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过程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 图中C1含有4个染色体组,C3含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 同一个体中可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D正确。
1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不仅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营养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对血浆pH的变化不大
C. 无氧呼吸时,乳酸是重要的能量载体,细胞不产生ATP
D. 癌细胞的能量仅来自乳酸,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减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因此尽管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
【详解】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浆pH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的ATP,C错误;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D错误。
14.从某人体内的衰老细胞、癌细胞和凋亡细胞中获得提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低于其它两种细胞
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
C.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都相同,RNA则不同
D.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和生化的变化,如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等,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都降低;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A错误;
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凋亡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凋亡,故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B正确;
C. 癌细胞是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已经改变,故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并不都相同,C错误;
D. 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三种细胞的提取物都含有葡萄糖,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15.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
C. 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
D. 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答案】D
【解析】
A. 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 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女性患者也有杂合子的可能,B错误;
C. 患者男性(XBY)产生的精子中XB:Y=1:1,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2,C错误;
D. 若患病女儿(XBXb时)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故D正确。
16.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个位点的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导致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
B. 该mRNA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完成翻译过程
C. 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
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翻译过程是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 碱基C(胞嘧啶)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尿嘧啶),故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A正确;
B. 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不催化翻译过程,B错误;
C. 根据“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知,该mRNA翻译之后才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
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mRNA中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D错误。
17.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 该病毒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
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
D. 长期使用该农药,可能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利用NPV制作的病毒型农药是环保型的生物农药,可以减弱棉铃虫的抗药性,防止环境污染。
【详解】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 该病毒的使用会杀灭棉铃虫,进而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
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病毒颗粒免受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破坏,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
D. 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的原因并不是长期使用农药引起的,而是变异引起的,D错误。
18.将果蝇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含14N
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含15N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为1/2
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含14N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所有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有1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①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4N-14N,一个是15N-14N,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或全部有标记。②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
【详解】A. 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时DNA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A错误;
B. 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染色体中DNA都是15N-14N,第二次分裂中期时单体上的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得到的子细胞中一半有标记或全部有标记,B错误;
C.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成都是15N-14N,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单体都含14N,C错误;
D. 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D正确。
19.水杨酸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激素,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
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C. 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
D. 生产实践中,促进品系YTA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低于品系YT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6~30h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说明1.5×10-4 mol•L-1浓度的用效果最为显著。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用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
【详解】A. 图中曲线显示,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A正确;
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高,B正确;
C. 曲线显示,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C正确;
D. 曲线中没有显示促进品系YTA和YTB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D错误。
20.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80~120
甘油三酯 140 mg/dL 50~200
游离甲状腺激素 35 pmol/L 12~22
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完全不同
B. 化验单上给定的参考范围,说明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C.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判定该男子患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治疗
D.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推测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具有较多的蛋白质;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方法来治疗此病;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但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不完全相同,A错误;
B.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 根据报告单信息,该男子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比参考值高,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但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C错误;
D. 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比正常值低,D错误。
21.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 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
D. 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清除病毒,不发生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可知,HIV感染T细胞可能与CCR蛋白的表达有关;而“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推测若CCR5基因不表达或机体无法产生CCR蛋白可导致HIV不能侵染T细胞。
【详解】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正确;
B. 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B正确;
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 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
D. 由于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不能表达CCR蛋白,则HIV无法感染T细胞,因此捐献者若感染HIV则无法引起细胞免疫,通过抗体清除病毒,D正确。
2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平板划线法不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详解】①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①正确;
②平板划线法接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②错误;
③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正确;
④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④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③,B正确。
23.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原理为人类提供生物产品时,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单一菌种。消灭杂菌,获得单一菌种的方法不包括
A.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比例的核酸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上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碳源
D.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抗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筛选优良的单一纯种,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可以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获得纯种,如根据微生物对碳源、氮源需要的差别,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来配置培养基获得单一纯种。
【详解】A. 加入核酸不能起到选择作用,因为微生物细胞不能直接利用核酸,只有先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然后再合成微生物的核酸,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A错误;
B. 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
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微生物,C正确;
D. 抗菌素也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D正确。
2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如图所示的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
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
D. 小孔中的细胞经过增殖后,均会产生所需特异性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中,由于骨髓瘤细胞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故骨髓瘤细胞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B淋巴细胞本身无增殖能力,则只有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详解】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正确;
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后,只有融合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培养液中生存,因此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C正确;
D. 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止一种,都能分裂繁殖,产生抗体,要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必须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D错误。
2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不同的底物
B. 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
C. 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D. 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观察到洋葱根尖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答案】D
【解析】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有可以是相同的酶不同的底物,A正确。研究DNA分子结构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乳酸菌产生的是乳酸的细胞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D错误。
点睛:要观察质壁分离细胞必须有活性,而活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活细胞不允许染料进入细胞。
26.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_______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_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_____。
【答案】 (1). 遗传信息 (2). 信息 (3). 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4). 细胞质基质 (5). 溶酶体 (6).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7).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8).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解析】
【分析】
观察题图,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详解】(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3)观察机理图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
27.北方夏秋之际,日光温室内温度较高,高温显著影响黄瓜的产量。改变温室内CO2的浓度,对黄瓜的光合作用有明显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不加CO2_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2)为探究CO2缓解高温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科研人员做了进一步检测,结果如图2。
①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______,最终转化并储存为________中的化学能。
②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③高温增加CO2浓度时,黄瓜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______,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 (1). 减弱 (2). 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 (3). 对照、高温、高温+CO2 (4). 类囊体的薄膜 (5). ATP (6). 糖类 (7). 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 (8).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促进暗反应的进行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对比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发现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发现在7-28d之间,不同处理组净光合速率都增加,第35d的净光合速率有所下降。观察图2,高温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在各组中是最低的,在7-21d之间,不同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都增加,且都是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在28-35d组中叶绿素含量高温+CO2组﹥对照组﹥常温+CO2组﹥高温组。
【详解】(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减弱;高温条件下不加CO2组在各组中净光合速率最低,说明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且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比较对照、高温、高温+CO2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2)①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ATP,最终转化并储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
③根据图2可知,高温增加CO2浓度时相比其他各组叶绿素含量更高,而根据图1,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并促进暗反应的进行,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8.多发性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骨骼异常疾病,科研人员发现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请回答问题:
(1)图1 为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为______遗传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Ⅲ-4是________,Ⅲ-3和Ⅲ-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Ⅲ-3和Ⅲ-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____________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______进行筛查。
(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_________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SNP是由单个碱基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样性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科研人员在检测致病基因的同时,检测了致病基因附近SNP位点的特定碱基组成,结果及Ⅲ-3和Ⅲ-4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形成胚胎的过程如图2所示。
请参照图2,画出胚胎2中SNP位点的碱基组成_________,由上图推测_______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
(4)为确保获得健康胚胎可以选取更多与致病基因_________进行检测分析。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 (2). 杂合子 (3). 1/2 (4). 分裂和分化 (5). EXT2基因 (6). 增添、缺失、替换 (7). (8). 胚胎1 (9).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SNP位点
【解析】
【分析】
观察图1,可利用排除法,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Ⅱ-3号患病则Ⅲ-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否则Ⅱ-5号患病则Ⅰ-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Ⅱ-6必含致病基因;综上所述,该病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Ⅰ-2号为aa、Ⅱ-5号为Aa、Ⅱ-6号为aa、Ⅲ-4号为Aa、Ⅲ-3号为aa,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Ⅲ-4是杂合子,Ⅲ-3和Ⅲ-4生一个正常孩子aa的概率是1/2。
(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Ⅲ-3和Ⅲ-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因为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因此基因筛查时应筛查EXT2基因。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EXT2基因进行筛查。
(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根据图2,胚胎1中SNP位点上碱基组成为A-A,则Ⅲ-3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Ⅲ-4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故Ⅲ-4产生的组成胚胎2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G,故胚胎2中组成为 ;由上图推测,Ⅲ-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G的染色体来自Ⅱ-6,应不含致病基因,Ⅲ-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A的染色体应含致病基因,遗传给胚胎1,则胚胎1必含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胚胎1发育的个体必患病,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
(4)为确保获得健康胚胎可以选取更多与致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别方式、概率的计算,根据系谱图的发病特点,判别遗传方式并进行细致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形成胚胎的图示和胚胎移植条件的分析和判断。
29.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然而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耐药性。牛樟芝(AC)是一种传统的药用蘑菇提取物,科研人员用AC处理Tamoxifen抗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tamR),发现其可以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相关研究如下,请回答问题:
(1)乳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外界致癌因子引起了________突变。
(2)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培养MCF-7tamR细胞,分别于24h、48h测定细胞增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体外培养MCF-7tamR细胞时,培养基中除水、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通常还需要加入______和抗生素;传代培养时,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用_____等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
②分析图1结果,依据__________,可知AC和Tamoxifen联合使用对于MCF-7tamR细胞的治疗效果最好。
(3)Skp2和RhoA是乳腺癌细胞中两种关键酶,前者抑制细胞凋亡,后者影响细胞代谢。两种酶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过程指导合成的蛋白质。
(4)为进一步探明AC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从100μg/ml AC处理24h的MCF-7tamR细胞中获取mRNA,逆转录得到cDNA后,特异性扩增skp2和RhoA基因的片段,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①β-actin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转录水平相对稳定,且表达量较高,在实验中可消除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参照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AC抑制了细胞中Skp2、RhoA基因的_______过程。据此推测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血清 (3). 胰蛋白酶 (4). 联合使用AC和Tamoxifen时的细胞增长率,比单独使用AC和Tamoxifen时低 (5). 转录和翻译 (6). 检测方法 (7). 转录 (8). 抑制Skp2、RhoA基因表达,促进MCF-7 tamR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C可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根据表格中数据,比较Tamoxifen组、AC100μg/ml组、AC100μg/ml+Tamoxifen组对细胞增长率的影响,24h和48h的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00μg/ml组﹥AC100μg/ml+Tamoxifen组;比较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对细胞增长率的影响,24h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48h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且48h细胞增长率AC100μg/ml+Tamoxifen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说明施加AC确可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且该效应与浓度有关,据此分析。
【详解】(1)乳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外界致癌因子引起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2)①体外培养MCF-7tamR细胞时,培养基中除水、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通常还需要加入血清和抗生素;传代培养时,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
②分析图1结果,联合使用AC和Tamoxifen时的细胞增长率,比单独使用AC和Tamoxifen时低,说明AC和Tamoxifen联合使用对于MCF-7tamR细胞的治疗效果最好。
(3)Skp2和RhoA是乳腺癌细胞中两种关键酶,前者抑制细胞凋亡,后者影响细胞代谢。两种酶是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合成的蛋白质。
(4)①β-actin基因在不同组细胞中转录水平相对稳定,且表达量较高,在实验中可消除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参照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AC组细胞扩增出的Skp2、RhoA基因片段几乎没有,说明未获取得到相关mRNA,推测AC抑制了细胞中Skp2、RhoA基因的转录过程。据此推测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Skp2、RhoA基因表达,从而促进MCF-7 tamR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点睛】本题以抗癌药物的抑癌机理的探究为背景,考查了癌变机理、动物细胞培养、实验结果分析、基因表达等知识点,内容较为综合,解答类似题目需要学生把握题干主旨,分项分析,题目背景较大,但每一小题考查点较单一,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IVIG是一种人血浆制备的抗体混合液,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科研人员获得患ITP的小鼠,用于研究IVIG的作用机制。请回答问题:
(1)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_______,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______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_______,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出血风险升高。
(2)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 Fab 和 Fc片段(图1所示)。不同IgG抗体Fc段结构差异较小,但Fab片段的结构差异较大,后者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_______性。
(3)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患ITP的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IVIG可以________,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是______片段。
(4)研究人员推测IVIG的作用还可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相关。为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设计了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实验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发现其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说明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IVIG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原(外来异物) (2). 浆细胞 (3). 沉淀或细胞集团(抗原-抗体复合物) (4). 特异 (5). 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 (6). Fc (7). 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 (8). IVIG 的作用依赖于抑制性受体F (9). IVIG利用Fc片段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血小板数量降低;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据图2可知,注射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现有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抗体,若IVIG的作用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相关,则利用抗体抑制受体后,血小板的数量与注射IVIG相似,据此可设置三组实验,第一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IVIG作为对照组,第三组给患ITP小鼠注射等量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组,若IVIG的作用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确有关系,则实验组中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详解】(1)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出血风险升高。
(2)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 Fab 和 Fc片段。不同IgG抗体Fc段结构差异较小,但Fab片段的结构差异较大,后者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3)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患ITP的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相比于对照组、Fab片段和Fc片段组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且Fc片段组延缓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效果仅次于IVIG组,说明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
(4)据分析可知,实验组应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的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若实验组中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则说明IVIG 的作用依赖于抑制性受体F。
(5)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出血风险升高;而IVIG可延缓血小板降低,该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且IVIG的作用还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有关,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即注射IVIG后可抑制机体本身产生的免疫反应,综合以上信息,推测起作用机理为:IVIG利用Fc片段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
【点睛】本题以ITP为背景,考查有关人体免疫相关知识,涉及自身免疫及抗体作用机理,重在考查学生根据免疫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1.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早熟禾是高寒草甸的优势植物,长期过度放牧使其出现植株矮化的现象。为探究原因,科研人员选取了围栏 3 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的样地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_______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显著增多。
(3)科研人员推测早熟禾矮化现象可能与植物激素有关,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早熟禾体内赤霉素(GA)含量,结果如图2。
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它们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________,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
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热能 (3).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 茎和穗 (5). 根 (6). 信息 (7). 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或: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发生变化) (8).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比较围栏3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样地中调查数据可知,随着放牧的时间越长,调查获得的根重所占比越大,总叶重几乎无差别,而茎重和穗重所占比越来越低;分析图2,全年放牧(YG)和围栏3年(UG3)组相比,赤霉素在根中含量上升,在茎重含量降低,在叶中含量几乎无差别。
【详解】(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茎和穗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根的能量显著增多。
(3)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点睛】本题联系植物激素调节,考查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2.在繁殖期间,大熊猫雄性和雌性都可与多个异性交配。动物园圈养时,为避免后代近亲交配,导致群体生活力下降,需确定未知的亲子关系。简单重复序列(SSR)也称微卫星DNA,它在大熊猫个体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亲子鉴定。请回答问题:
(1)大肠杆菌pUC18质粒上的LacZ基因序列中没有插入目的基因时,在外源IPTC诱导下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将培养基中的X-gal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反之,则形成白色菌落。科学家利用pUC18质粒,通过构建基因文库筛选大熊猫SSR位点。
①提取大熊猫基因组DNA,用___________处理DNA和pUC18质粒,获得重组质粒后,将其与_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完成转化。
②将试管Ⅱ中的菌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还应加入________以及氨苄青霉素,其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③观察到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色菌落,则说明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取该颜色菌落筛选SSR位点,进行测序,并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SSR位点。
(2)科学家对PCR扩增的SSR位点,对大熊猫进行亲子鉴定结果如下图:
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子代1和_________是母本与疑似父本2的后代,而_______不是该母本的后代。
【答案】 (1). 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 钙离子 (3). IPTG、X-gal (4). 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5). 白 (6). 子代2 (7). 子代3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大肠杆菌pUC18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LacZ基因,但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位于LacZ基因上,所以构建成的重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试管Ⅰ中是基因表达载体,试管Ⅱ中是大肠杆菌,将试管I中的物质和大肠杆菌共同置于试管Ⅱ的目的是进行转化,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最后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氨苄青霉素,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此外培养基中还应加入IPTG、X-gal,由于大肠杆菌pUC18质粒上的LacZ基因序列中没有插入目的基因时,在外源IPTC诱导下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将培养基中的X-gal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
【详解】(1)①提取大熊猫基因组DNA,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处理DNA和pUC18质粒,获得重组质粒后,将其与钙离子处理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完成转化。
②将试管Ⅱ中的菌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还应加入IPTG、X-gal以及氨苄青霉素;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③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
(2)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根据亲子鉴定结果图中DNA片段判断,母本与疑似父本2的后代很可能是子代1和子代2,子代3不是该母本的后代。
【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1.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A. 核苷酸 B. 氨基酸 C. 脂肪酸 D. 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为C、H、O、N、P,A符合题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R基上含有S,B不符合题意;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组成元素为C、H、O,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血管紧张素Ⅰ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含有7个肽键
C. 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
【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Ⅰ是由十个氨基酸构成的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是由八个氨基酸构成的八肽化合物,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故含有7个肽键,B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性糖,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都是多肽,可由双缩脲试剂检测,C错误;根据题意,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可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从而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D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①把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②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②的化学本质不同 B. ①和②的空间结构相同
C. 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以ATP为能源主动将H+运输出细胞,说明①为载体蛋白,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推动H+和蔗糖的吸收,该过程并没有消耗能量,但需要②载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②均为载体蛋白,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①②的功能不同,故可推测其结构也不相同,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由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又可推动H+和蔗糖的吸收,氧气浓度可影响H+外运,进而影响细胞外和细胞内H+浓度差,从而影响蔗糖的吸收,故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4.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生命活动是
A. 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B. 胰岛B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胰岛素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入侵细胞的病毒
D. 性腺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性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性激素属于脂质。
【详解】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可分解为乳酸,不能形成酒精,A错误;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细胞中的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固醇,由人体性腺细胞内的滑面型内质网合成,D正确。
故选A。
5.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 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 NH3 和 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Hp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
B. Hp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C. 脲酶由Hp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D.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为DNA,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
【详解】Hp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所有生物膜均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B正确;Hp为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C错误;根据“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可知感染者呼出的13CO2不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 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 t2时酶失去活性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由图可知,t1~t2反应物浓度减小的速率由大到小,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加入酶以后,t1~t2的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降低较快,说明反应速率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降低减慢,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B正确;根据题意“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说明酶没有失活,t2时反应物浓度为0,说明反应物被完全分解了,C错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反应物完全被分解所需要的时间要延长,故t2右移,D正确。
故选C。
7.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种水稻中Rubisco酶活性(u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 Rubisco催化C3和CO2结合
C. 30℃时酶活性下降会使两种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D. 30℃与21℃相比,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故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Rubisco催化C5和CO2结合形成C3,B错误;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由表格信息可知30℃时酶活性下降,则两种水稻的CO2固定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正确;30℃与21℃相比,丰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07-0.79=0.28,两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13-0.8=0.33,即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D正确。
故选B。
8.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右图表示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检测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a峰中细胞适于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C. 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D. b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3.分析题图: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而中期的DNA应为80,即位于b内的部分染色体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C正确;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而b峰内的细胞可能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故b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时遗传信息不改变 B. 细胞分化时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
C. 细胞衰老时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D. 细胞凋亡时表达的基因没有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细胞生长是由细胞体积增加引起的,其遗传信息不改变,A正确;由分析可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衰老细胞中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下降,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细胞凋亡时表达的基因发生了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凋亡、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两条链间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氢键连接
B. mRNA与t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C. 细胞中同一种tRNA可转运不同的氨基酸
D. 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不同的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种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详解】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其中A与T之间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三个氢键,A正确;mRNA与tRNA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RNA,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不同的RNA,D正确。
故选C。
1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b、d过程只能在细胞分裂时进行
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
C. 结构完整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a、b、d
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e为逆转录过程,c为RNA分子复制过程,d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b为转录过程,d为翻译过程,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细胞也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如胰岛B细胞可合成胰岛素,A错误;中心法则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流动,图中所有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a表示DNA复制,只有能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的复制,C错误;a、b、d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细胞中,而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也可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故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单倍体的16条染色体合并为一条。该新型酵母除细胞分裂能力稍弱外,在形态、结构和代谢等方面都与野生型相似。此成果是染色体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新型酵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新型酵母的一条染色体含有几乎全部遗传信息
C. 新型酵母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有机碳源
D. 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由于新型酵母细胞分裂能力稍弱,故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
【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故新型酵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单倍体中含有个体发育的几乎全部遗传信息,科学家将酿酒酵母单倍体的16条染色体合并为一条,故新型酵母的一条染色体含有几乎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酵母菌为异养型,培养时需要加入有机碳源,C错误;由于新型酵母细胞分裂能力差,即繁殖后代的能力差,故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D正确。
故选C。
13.蝗虫的性别决定为XO型,即雄虫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染色体A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统计了300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下图示其中某一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A的组合出现146次,与B的组合出现154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蝗虫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A. 上述事实说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
B. 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研究人员统计了300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A的组合出现146次,与B的组合出现154次”,可说明X染色体与A、B这对同源染色体结合机会相等,即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同时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A、B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A正确;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发现X染色体与A和B组合的几率几乎相同,说明A、B分离的同时与X染色体进行了自由组合,故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C正确;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并能够确定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从而确定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具有一定的难度。
14.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时,细胞中
A. 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 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核DNA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 染色体数目一定与其体细胞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能是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上述时期均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 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 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基因带谱可知,4号患病,基因带谱在下面,说明下面的基因为致病基因,则上面的带谱说明为正常基因,1号含有两种基因,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5号含有两种基因。3号只含有正常基因,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1号和4号有相同的条带,说明1号也含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2号,故2号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根据基因带谱可知3号没有致病基因,故为杂合子的概率是0,C错误;根据A项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C。
16.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无眼雌果蝇与?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有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 B. 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F1红眼雌蝇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 D. 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从表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有眼果蝇多于无眼果蝇,故有眼相对于无眼是显性性状,红眼果蝇多于白眼果蝇,故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眼色的红色与白色在后代雌雄中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眼色(设为R、r)的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表可知,有眼∶无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为3∶1,可推知F1中亲本均为Bb(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B、b);又由表知F2中雄蝇有两种眼色,可推知F1中母本眼色基因型应为杂合子,故亲本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果蝇有眼相对于无眼为显性,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亲本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与bbXrY测交子代中只要出现bb即为无眼,故无眼占1/2,C正确;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共四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和各单克隆培养取样,对G-6PD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
B. 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C. 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 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以及结合电泳检测结果可知,基因型为XFXS的细胞有的能够合成F型蛋白,有的能够合成S型蛋白,说明该杂合子细胞中的两个基因都有表达的机会,可能是该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详解】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A正确;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出现F型蛋白和S型蛋白,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只能出现一种条带,说明原代培养的细胞为不同类型,即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遗传物质不变,故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C错误;原代培养的细胞后代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的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在克隆培养的后代中,有的细胞群只合成F型蛋白,有的细胞群只合成S型蛋白,说明XFXS的雌性体细胞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18.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
B. 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C. 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
D. 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应用基因突变为原理,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②处理后b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丢失了片段,故为染色体结构变易的缺失。图示③过程为通过自交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④过程为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
【详解】过程①是利用了太空的特殊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过程②处理的结果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粉红棉产生的配子含b基因的配子:含缺失染色体(用0表示)的配子=1:1,自交后代,bb:b0:00=1:2:1,其中bb表现为深红棉,b0表现为粉红棉,00表现为白色棉,故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C正确;b0花药离体培养产生两种单倍体(b、0),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形成bb和00两种个体,故白色棉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 地理隔离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 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 杂合子自交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都是不定向的,A正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错误;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故选A。
20.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B. 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 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传递。
【详解】一个神经元一般一个胞体,由图中胞体的个数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四个神经元构成,A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由图中兴奋和抑制的信号可知,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D正确。
故选A。
21.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A. 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 SL抑制侧芽的生长
C. 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 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22.在干旱条件下,研究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
B. 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
C.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D. 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干旱和正常供水情况下脱落酸含量相差很大,而两种情况下生长素的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详解】由左图可知,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A正确;由由图可知,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干旱处理的5-6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表现上升,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C错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都有所变化,说明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脱落酸对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以及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A.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B. 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
C. 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D. 散热量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天气突然变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小,皮肤散热减少,A正确;天气突然变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代谢增强,甚至有骨骼肌颤抖,使产热增加,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故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由于体表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大,故散热量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大,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血糖调节过程等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中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
24.有关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温度的限制,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
B. 流经苔原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C. 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的条件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D. 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由于温度的限制,苔原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少,丰富度极低,A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正确;由于苔原温度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慢,故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的条件不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C错误;由于苔原的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故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D正确。
故选C。
2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利用
B. 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
C. 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
D.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可减少化学杀藻剂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蓝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水体中的分解者的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蓝藻吸收,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用化学试剂杀藻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水体中的矿质营养可减少蓝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华发生,D正确。
故选D。
26.在体外进行DNA复制(PCR)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是
A. 解旋酶 B. DNA聚合酶 C. R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但PCR中是通过加热使DNA双链解旋的,故体外进行DNA复制(PCR)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详解】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该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为: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需要无菌操作 B. 都可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
C. 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详解】动、植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操作的对象是细胞,为防止微生物的感染,故需要无菌操作,A正确;由上述分析中内容可知,二者都可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B正确;细胞融合都需要经过细胞膜的融合过程,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细胞全能性的体现是由细胞培养成个体,动物细胞融合的最大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没有形成动物个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原理、应用,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研究人员用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
B. 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
C. 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以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
D. 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质粒和外源DNA分子都含有三种限制酶切点,即限制酶BamHⅠ、BclⅠ和Hind III,其中BamHⅠ切割位点在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上均有,所以不能用该酶切割质粒。用BclⅠ和Hind III酶切质粒切成两个片段,用BclⅠ和Hind III酶能将外源DNA切成三段,只有含目的基因的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与质粒(含标记基因)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符合要求,而另一个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不符合要求。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其重组质粒是用BclⅠ和HindIII酶切割的,其中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已被破坏,故不能抗氨苄青霉素。
【详解】用BclⅠ和HindIII酶切质粒切成两个片段,一个含四环素抗性基因,另一个不含抗性基因;用BclⅠ和HindIII酶能将外源DNA切成三段,只有含目的基因的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符合要求,而另一个重组质粒无抗性基因,不符合要求,A正确;将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B正确;由于构建重组质粒时,需用BclⅠ酶和HindⅢ 酶切质粒,质粒上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故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C错误; 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引物引导子链合成,由图中引物引导子链形成的方向可知,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
29.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
B. 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外植体和培养基
C. 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D. 果实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为无菌环境,为防止杂菌的污染,所用的外植体需要经过消毒处理。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固体培养基大多数由无机营养、有机营养、植物激素和琼脂四部分组成,A正确;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外植体需要用酒精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外植体,外植体将失去活性,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故果实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D正确。
故选B。
30.以下需借助光学显微镜的实验中,必须要经过染色才能进行的是
A. 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的分布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C.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有些结构本身没有颜色,在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故需要先染色后在观察,如染色体的观察、线粒体的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等。
【详解】叶绿体本身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A不符合题意;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符合题意;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可以选择有颜色的,不需要染色,C不符合题意;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显微技术法直接计数酵母菌,不需要染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含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
(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______,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生成ATP所占的比例______。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
(2)进一步研究表明,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分布于叶绿体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变为ATP中的_______,经过暗反应,能量最终被储存在__________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减弱。
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为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
根据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实验说明,AOX途径可以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 (2). 下降 (3). 增加 (4). 类囊体的薄膜 (5). 化学能 (6). 糖类(有机物) (7). B、 D (8). 提高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O2与[H]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能量会转移到ATP中,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将光能转化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可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由于该阶段释放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增加,故生成ATP所占的比例将减小。由于交替氧化酶(AOX)能使细胞中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故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增加。
(2)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经过暗反应,可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定的化学能。
②B、D组的变量为右侧叶片是否高光,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D组在右侧叶片高光条件下,左侧叶片的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降低,由此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A、B组的单一变量是左侧叶片是否抑制AOX途径,B组未使用AOX途径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B组左侧叶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高于A组,同理C、D组的单一变量是左侧叶片是否抑制AOX途径,D组未使用AOX途径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D组左侧叶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高于C组,且二者的差值大于A、B组的差值,故可说明,AOX途径可以提高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32.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1)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膜表面的__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____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________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______________ 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CTLA-4免疫抑制剂能够缓解CTLA-4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但同时也可能引起强烈副作用。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受体 (2). 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 CTLA-4与B7 (4). 自身免疫(或过敏) (5). 无限增殖 (6).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7). 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解析】
【分析】
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可形成癌细胞,机体的T淋巴细胞可识别癌细胞,并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当机体对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过度时,就会对自身的组织和结构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形成自身免疫病。
【详解】(1)细胞免疫中主要由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当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而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能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即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形成的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根据图示结果可知,已凋亡的常规细胞处理组T细胞分泌的IL-2较多,取自肿瘤的活Treg细胞处理组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减少,而已凋亡Treg细胞处理组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由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故可推测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点睛】本题围绕着癌症的免疫治疗考查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33.为研究果蝇致死基因(Sxl基因)对小鼠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含Sxl基因的多个品系杂合小鼠。
(1)为获得转基因小鼠,首先将目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法导入多个不同的______中,培育形成多个不同小鼠品系。科研人员发现除S品系转基因杂合小鼠表现为发育异常外,其他品系都表现正常,测定__________,发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
(2)为研究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的原因,科研人员通过测序发现Sxl基因插入到小鼠细胞的5号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检测野生型小鼠和S品系小鼠细胞中P1基因和DCK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______,DCK基因转录量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P1基因转录出的RNA不能翻译出蛋白质。已知M-s基因和M-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为探究P1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分别将P1基因、M-s基因和M-l基因导入不表达这3个基因的小鼠细胞中。在导入后的16h和32h,分别检测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结果如图3所示。在只导入M-s基因或M-l基因的情况下,只在_____h检测到杂交带。实验结果说明P1基因转录出的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系列实验说明,导入Sxl基因引起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显微注射 (2). 受精卵 (3). 所有品系小鼠的Sxl基因表达量 (4). 减少 (5). 不变 (6). Sxl基因的插入抑制P1基因的转录 (7). 16 (8). 抑制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分解 (9). Sxl基因插入,使P1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进而导致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稳定性降低,致使其翻译出的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减少,小鼠发育异常
【解析】
【分析】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中,常将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注射到动物的受精卵中,并将受精卵培养形成动物个体。根据图2可知,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减少,DCK基因转录量基本不变。由此说明Sxl基因的插入抑制了P1基因的转录。
【详解】(1)转基因动物常用的受体细胞为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所以为获得多个转基因小鼠,应先将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多个不同的受精卵中,培育形成多个不同小鼠品系。为了确定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需要测定所有品系小鼠的Sxl基因表达量并进行比较,若各组Sxl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说明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
(2)根据图2野生型小鼠和S品系小鼠细胞中P1基因和DCK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可知,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减少,DCK基因转录量基本不变。由此说明Sxl基因的插入抑制了P1基因的转录。
(3)根据图3实验结果,只导入M-s基因(从左向右第一组)或M-l基因(从左向右第三组)的情况下,16h均出现了M-s基因和M- l基因转录的mRNA,而32h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消失了,故两组只在16h能检测到杂交带。图示中导入P1基因的从左向右的第二组和第四组32h时M-s基因和M-l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仍然存在,说明P1基因转录出的RNA的作用是抑制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分解。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Sxl基因的插入,使P1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进而导致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稳定性降低,致使其翻译出的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减少,小鼠发育异常。
【点睛】本题以小鼠发育异常为材料,考查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34.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①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检测发现,产生的F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2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2中的抗病:感病≈15:1,因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对基因控制。
②研究人员又对F2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F2的比例为________,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R1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①在玉米1号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有分子标记,如z263,它在玉米的不同品系里的长度可能不同,但起始和终止序列相同。类似的还有z459、z319和z256。已知品种丙的Q基因与z263、z459、z319和z256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科研人员根据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________,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DNA为_______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初步说明R1与Q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F1,F1均表现为抗病。再将F1自交,得到F2。F2出现感病植株,直接验证(3)①的结论。推测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只考虑R1和Q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相对性状 (2). 非同源 (3). 两 (4). 7: 1: 8 (5). 引物 (6). 模板 (7). 不同 (8). 品种甲、乙的PCR扩增产物没有差异 (9). 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解析】
【分析】
根据“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产生的F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2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2中的抗病:感病≈15:1,符合9:3:3:1的变式”,故可推知抗病和感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PCR技术扩增某DNA片段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耐热的DNA聚合酶和能量、引物等条件。
【详解】(1)抗病与感病是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不同表现类型,故为一对相对性状。
(2)①根据F2中的抗病:感病≈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抗病与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设由A、a和B、b控制,则根据F2中的抗病:感病≈15:1,可知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抗病, F2中有9种基因型,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1,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只表现抗病,aabb的个体自交只表现感病,所以若F2中自交子代都为抗病的个体:自交子代都为感病的个体: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的个体=7: 1: 8,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①科研人员根据z263、z459、z319和z256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由于图示结果显示品种甲、乙的PCR扩增产物没有差异,故可初步说明R1与Q是1号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
②科研人员将品种甲(纯系)与品种丙(纯系)杂交,得到F1,F1均表现为抗病。再将F1自交,得到F2。F2出现感病植株,假设R1与Q是相同基因,则F2不会出现感病植株,故该实验结果可证明R1与Q是1号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的定位,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具有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条件,能根据所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5.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
(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但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__________。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______ 1.00 26
高脂膳食 0.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
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上表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_______,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2). 外负内正 (3). 神经递质 (4). 正常膳食 (5).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6). 血液 (7). 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静息电位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详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时,由于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过量。
(2)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实验目的是研究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为了说明结果,需要有正常膳食的组作为对照,故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正常膳食。表中数据显示,高脂摄食组与正常摄食组对照,高脂摄食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少于正常摄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高于高脂摄食组,且与正常摄食组的BDNFmRNA和BDNF含量接近,说明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4)由于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故为了检测激素的含量,可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并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实验结果显示: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小于高脂膳食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高脂膳食组小鼠,结合“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可推测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机理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36.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恶性入侵有毒杂草。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研究。
(1)紫茎泽兰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入侵后影响本地生物,建立新的群落关系,这种群落的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2) 研究人员首先采用_________法调查紫茎泽兰和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以确定群落类型,再分别选取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各5个,调查地表昆虫种类,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①分析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初始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入侵程度加重,本地昆虫开始从行为、生理生化等方面适应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天敌种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提供依据。
【答案】 (1). 生产者 (2). 演替 (3). 样方 (4). 昆虫的种类减少 (5).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竞争,使本地植物种类改变,进而使昆虫的多样性降低 (6). 共同进化
【解析】
【分析】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详解】(1)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故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入侵后影响本地生物,建立新的群落关系,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
(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①表格中数据显示,当紫茎泽兰轻度入侵时,地表昆虫种类数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竞争,使本地植物种类改变,进而使昆虫的多样性降低。
②随着入侵程度加重,本地昆虫开始从行为、生理生化等方面适应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天敌种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共同进化。
5.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 篇五
一:选择题(每个2分)
1.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
A..由细胞构成 B.需要营养
C.呼吸
D.生长和繁殖
2、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
A、体内有无脊椎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体温恒定
3、下列操作与植物呼吸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雨后及时排放农田积水
B、将水果放入冰箱保存
C、粮食入仓前要晒干
D、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枝叶
4.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A.器官
B.组织
C.系统
D.个体 5.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A.使鱼缸好看
B.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
C.增加鱼缸内的氧
D.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6、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对虾
B、蜈蚣 C、水蛭D、蛇
7、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都是
8、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C、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D、病毒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9、艾滋病病毒在类型上属于()
A、细菌病毒
B、动物病毒
C、植物病毒D、噬菌体
10、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
A、成型的细胞核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2、蘑菇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 D、菌丝生殖
13、种植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时,不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A、空气中有氮气
B、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 C、植物根中有根瘤菌
D、土壤中有较多的氮肥
14、绿色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根、茎、叶
B、花、叶
C、花、果实、种子 D、茎、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若干个类群。
5、光合作
用的文
字
表
达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呼吸
作
用的文
字
表
达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9、病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 固氮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 作用的微生物,如____________。
10、玉米种子的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菜豆种子的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三、辨是非(共7分)1.病毒有成型的细胞核。()2.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3.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5.植物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6.一朵花的结构必须包括雄蕊和雌蕊。()
7.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五、说说看(9分)
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又名水葫芦)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人们大伤脑筋的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而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此材料中的现象。
六、归归类(共10分)
6.秋季学期学前班语文期末考试题 篇六
一、猜(cāi)猜(cāi)看(kàn),写一写:
二、给(gěi)下面(miàn)字加上一笔(bǐ),组(zǔ)成(chéng)新(xīn)字写下来:
人--( ) 木--( ) 日--( ) 了--( )
米--( ) 土--( ) 万--( ) 厂--( )
牛--( ) 口--( )
三、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笔,变成另一个字。(24分)
个( ) 本( ) 去( )
丢( ) 太( ) 土( )
子( ) 方( ) 来( )
天( ) 自( ) 玉( )
三、拼(pīn)音加减(jiǎn)法:
b+à=( ) b+ǐ=( ) f+ú=( ) m+ù=( ) l+è=( ) m+á=( ) t+ì=( ) n+ǎ=( ) f+ó=( )
四、读(dú)拼(pīn)音写汉字:
hé mǐ dà xiǎo lì dāo mén mǎ
tǔ niú fēi dāo mù xià shàng ěr
五、比一比,再(zài)组(zǔ)词(cí):2×8=16分
马( ) 飞( ) 雨( ) 手( )
鸟( ) 风( ) 两( ) 毛( )
五、先找朋友,再连线。(15分)
一口 书
二朵 刀
三片 牛
四本 井
五只 花
六把 鸟
七头 人
四、写反义词。(6分)
大--( ) 上--( ) 前--( )
左--( ) 开--( ) 多--( )
五、我会选择适当的量词填空。8分
棵 朵 只 匹 头 双 把 支
一( )花 一( )树 一( )鞋 一( )伞
7.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 篇七
1.美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联系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哥伦布远航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达·伽马远航D.迪亚士远航
2.有关《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其颁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具有反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性
D.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3.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个图示的发明()
5.新航路开辟后,在连续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A.欧洲B.亚洲C.美洲D.非洲
6.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由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B.这次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C.在改革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时候可以无偿地获得一块土地
D.它加快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7.1931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A.瓦特B.法拉第C.爱迪生D.爱因斯坦
8.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9.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准确的是()
A.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B.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C.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11.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
13.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14.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苏德战争爆发③太平洋战争爆发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A.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B.建立了区域合作
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D.美国的经济援助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A.1952年B.1959年C.1960年D.1990年
1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8.右侧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与这一政策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9.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过程,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endprint
A.平等、包容、协作、互信的亚太伙伴关系
B.互利、安全、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C.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D.民主、互谅、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12分)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散去,但它留给世界的伤痛和教训永远存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1)材料一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面对法西斯的肆虐,世界人民走向了联合,1942年1月1日建立了共同抗敌的组织。此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向反法西斯一方转折直至走向胜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材料二中共同抗敌的组织指什么?(1分)请举出各国通力合作的典型事例。(两例即可,2分)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材料二认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材料四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战争有何危害?(2分)为此,你有何感想?(1分)
22.(14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其中发现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谁?(1分)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2)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3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纪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有哪些?(2分)材料二、三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相同因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怎样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2分)
23.(16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正面印证】
(1)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二战中的典型史实加以说明。(要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作答,2分)
(2)战后的西欧在政治、经济上密切合作,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措施是什么?(2分)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3)1991年,我国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此后一直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2001年和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该组织会议。中国积极参与和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反面对比】
(4)写出图一示意的两个组织名称。(2分)两个示意图反映的信息分别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感悟启示】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和启示?(2分)
24.(18分)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大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小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对美国和日本进行了综合比较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美国崛起】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万~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穷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分别指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它们分别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材料二表明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面对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它对美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日本腾飞】
材料四“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endprint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
材料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每年将全部财政的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4)材料四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弃旧图新”指该国实行了什么措施?(1分)该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5)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明了什么?(1分)
【综合探究】
(6)通过以上探究,你发现美日崛起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2分)这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2.B3.C4.B5.D6.C7.C8.A9.C10.A11.C12.A13.D14.D15.B16.C17.A18.D19.A20.C
二、21.(1)范围广、破坏性大。(2分)影响: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分)事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等。(2分)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原因: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1分)
(3)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的困苦。(2分)感想:战争危害巨大;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哥伦布。(1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汽船。(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任举一例即可,1分)
(3)生产力的推动,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2分)相同因素: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分)
(4)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2分)
(5)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分)应对: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分)
23.(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或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国东西受到夹击。)(2分)
(2)成立了欧共体,后来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2分)作用:促进了欧共体(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2分)
(3)对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扩大了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对世界: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4分)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2分)图一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图二:德、意、日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二战的阴云逼近各国人民。(2分)
(5)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反之阻碍各自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国家间要加强合作,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学生要树立正当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正当合作;等等。(2分)
24.(1)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2分)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1分)措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意义: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2分)
(4)日本。(1分)实行了明治维新。(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2分)
(5)说明了日本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的腾飞。(1分)
【秋季学期生物高三年级期末试题】推荐阅读:
一年级秋季学期评语08-20
秋季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7-17
2011年秋季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总结09-19
2023年秋季学期六年级班务工作计划06-25
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7-01
秋季学期开学周记07-17
大班秋季学期教案10-13
语文高二秋季学期作文09-07
小学秋季学期教研计划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