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2024-09-13

国企改革发展文章(通用8篇)

1.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篇一

改革信号进一步释放 国企改革引燃资本市场热

换肤: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一下

发布时间:2014-09-19 15:51:51 三大攻略,必有一招适合你!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中国政府锐意改革的意愿有目共睹,其中国企改革牵涉甚广,备受市场瞩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近日透露,国企改革涉及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牵涉各方面利益,中央层面顶层改革方案最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敲定。今年年底前将有望正式对外发布。

目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历过去30年的深刻变革,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影响力、控制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不仅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显著,在证券市场,无论是市值还是利润贡献,都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革,国内面临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改革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据了解,这一轮国企改革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管理层激励、还是董事会改革,核心目标是——提效!。

2003年那轮国企改革,主要的工作是:成立国资委、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资产证券化率(资产规核、然后 IPO或借壳上市);

研究各地国企改革文件,可以发现这一轮国企主要的几个任务:1)改革国资委,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从管资产过渡到管资本。2)发展一些本身行业不错、经营不错的大国企,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3)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PE/外资。4)混合所有制:管理层激励。5)董事会授权改革:从以往的组织任命模式,改革为淡马锡模式,国资任命董事,经理人市场化招聘。6)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资产归核、上市(IPO、借壳)其中,国金证券认为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是两个短期最容易的着力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会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管理层激励比较难做;董事会授权是每一家都要做的。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广东16个省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德银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国企改革可以有4条路径:(1)垄断行业中(比如油气、电信和运输)的全国性央企可能允许私人资本持有少数股权或投资于特定业务部门;(2)竞争性行业中(比如餐饮、服装、电力和医疗)的地方国企可能被私人投资者整体收购;(3)出售竞争性国企所获收益可能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向公用事业和战略性板块注资;(4)更多国有资产可能会上市或者注入上市公司。

国企混改时间表:2020 年基本完成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头号课题,是盘活国有资本、提升国企经营效率的必要手段。混改怎么改?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目前,多个省市已经明确混改目标,例如广东省计划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中央关于混改《意见》的确定有利于让地方消除疑虑,早日将混改推进到实践阶段。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在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草案”近期正在多部委和中央企业间广泛征求意见。草案透露,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间表进一步排定,从试点入手推进改革,预计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一批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功案例,并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并非全盘私有化,是结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但它的方向依然是市场化改革方向下的产权改革,在这一点上,它和有着成功经验的英国国企改革其实是一致的。这和资产注入与重组不同,致力于改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

目前除了央企推行混合所有制试点,各个地方也在围绕混合所有制推动地方国企改革,一些国企已经有成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并且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应,其模式也很有可能被各地国企所借鉴效仿。

广发证券认为,国企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继续发掘,预计年内各地方国企改革将围绕混合所有制加速推进。分析师尝试从混合所有制角度挖掘全国范围地方国企改革受益标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推动力度大、外部资本愿意进入、企业业绩改善的概率与空间大”,基于此重点筛选改革推进力度大的重点区域,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通过财务指标筛选出“有收入,无利润”与“有毛利,无净利”的两类国企,其中新推荐太极实业、超声电子、烟台冰轮、恒顺醋业,飞乐音响等标的。

投资机会

国企改革方案频出,愈发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期待国企改革能有效提升国企上市公司的盈利,国企改革的看点即是投资机会所在,值得重视是四大看点:

看点一:打破行政垄断,改革自然垄断。石油石化、电力、铁路、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将放开竞争性业务,许多原先存在行政垄断的服务业(文化传媒、金融、医疗、教育等)也放松管制,将蕴育大量投资机会。

看点二:解决“一股独大”痼疾。从国企上市公司看,采掘、钢铁、化工、建筑、公用事业等行业“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严重,说明在许多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国有资本的股权占比很高,向非公资本出让股权的空间很大,也会带来许多机会。

看点三:国有资产证券化。各地国企改革均强调要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多数省份的 2020年目标为 60%,而当前多数省份国企证券化率不到 30%,提升幅度很大。由此,国资证券化带来的并购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做大做强将会广受市场关注。

看点四:混合所有制“一企一策”。令各国企在股权多元化的参与方、董事会建设、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多方面改革时将有所差别。这意味着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

央企改革的投资思路:央企主要分布在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央企规模较大,民企很难与之匹敌,因此,这些行业即使推进混合所有制,主导公司的依然是国资。

1)大公司的机会来自效率提升,股权激励、业绩和薪酬考核等激励机制变化,以及反腐减少漏出。

2)小公司看资产重组。年初至今,央企所属 76家流通市值不到 30亿的公司众已经有 25家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ST仪化、国通管业、华银电力)

3)行业层面关注军工,重点在于军工研究所改制与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航天长峰、航天科技、四创电子)

4)持续跟踪改革排头兵。“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仅仅是序曲,试点集团落实改革措施将反复给相关的上市公司带来机会。(中粮生化、现代制药、天坛生物、国投电力)

地方国企改革的投资思路:地方国企改革期待精彩的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地方国企大量分布于竞争性行业,经营效率低于民营企业,且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这些行业的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有利于提升效率、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经济转型。庞大的债务压力之下,地方政府有动力积极推进改革。

优势行业和优质公司做增量的机会。1)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资源,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的机会。(江淮汽车)2)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资金和体制,提升效率。(合肥三洋、锦江股份)

在国资不具有优势或者经营不善的领域,上市公司成为潜在的壳资源。(天润乳业、神州信息、西南药业)

区域选择标准:上市公司数量少,可以提前潜伏;地方政府债务高;改革方案明确。

另外一种方向的“混合”:国企收购民企。(达刚路机)

国企改革的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下国企改革中存在的机会,从行业结构上来看,A股国有企业多分布在传统行业,石油石化、黑色金属、金融业、采掘、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电力、燃气、水)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国资占比最高,控股市值占比平均达到90%以上。相对的,医药、电子、家电、纺织等竞争性行业国资控股占比较低。

英大证券表示,鉴于A股市场中大部分行业的国企市值占比超过50%,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的改革,对整个A股市场的结构性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随着国企改革细则的逐步出台,关注以下行业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

石油石化天然气

所在行业的国企情况:据数据统计,中信石油石化行业类上市公司共计46家,国有企业15家,占比32.6%,流通市值占比92.2%(2014.4.30收盘价计算);燃气行业类上市公司共计7家,国有企业3家,占比42.85%,流通市值占比61.32%(2014.4.30收盘价计算)。石油石化行业属于寡头垄断行业,上游油气开发及管道高度垄断、中下游炼化寡头垄断,拥有一定行政壁垒。三大油企上下游纵向一体化运营,占据我国大部分油气资源和管网,油气下游销售环节较开放。

国企改革将破除高度集中的垄断体制,利好油气全产业链。分析师预计国企改革将主要以三条路径展开:

1、混合所有制。常规油气领域,民营企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较弱,预计社会和民营资本未来主要通过产业基金与现有企业合作。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公司将启动油气销售业务重组,引入民资实行混合所有制,且授权董事长在社会与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不超30%的情况下,行使有关权力。此举被视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2、降低壁垒、引入民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进一步放开,拥有油库和码头、经营能力强的贸易及炼化等企业有望获得成品油进出口资质;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引入民营资本,甚至放开资质;管道运营第三方准入放开等,主干油气网处于“三桶油”高度垄断状态,外部市场主体难以进入,管输成本不透明。但随着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油气终端销售业务主体逐渐多元化,油气管网开放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3、价格改革。主要包括成品油、天然气。对于除管道外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天然气改革长期目标是气价的市场化。综述所述关注以下相关个股机会:中国石化、三友化工、中化国际、上海石化、宝莫股份、杰瑞股份、通源石油。

国防军工

所在行业的国企情况:据数据统计,国防军工类上市公司共计26家,中央国有企业23家,地方国有企业1家,国有企业数量占比82.30%,流通市值占比97.82%(2014.4.30收盘价计算)。目前A股大部分军工类上市公司隶属于10大军工集团。此外,除少部分民营涉军企业外,还有部分军工企业属于地方国资或其他国资体系。军工行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证券化进展较慢,十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不足30%,其中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一届政府和军委上台以来,军工行业正迎来较大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以海军装备为代表的武器装备投入上,同时也体现为军工企业类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持续推进,以及军队体制编制、军品定价机制、军民结合、管理层持股、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等一系列变革中。

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企业类资产证券化方面,注入资产的核心程度不断提高,中国重工开启了核心军品总装类业务上市的先例,中航工业集团的航空装备(成飞集成)、中船工业集团(中国船舶、广船国际)随后跟进。二是事业单位改制与整合有望破题,科研院所改制渐行渐近,各军工集团旗下均有大量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改制的具体政策一旦明确,即有望为军工资产证券化带来新的优质资源,研究所改制完成后的企业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资本运作的重点。建议关注以下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中航工业集团(中航电子)、中船重工(中国重工)、电科集团(国睿科技)、航天集团(航天电子)等。

基础化工

所在行业的国企情况:据数据统计,中信基础化工类上市公司共计211家,国有企业81家,占比38.38%,流通市值占比43.81%(2014.4.30收盘价计算)。国有企业在化工行业中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拥有5家国资委直属的企业是行业的龙头,此外还有一批各级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分布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集中在上游的基础原材料领域,这类行业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原材料的依赖度较高。比如纯碱、氯碱、化肥(氮肥、磷肥、钾肥)、氟化工、磷化工、无机盐、聚氨酯等。二是集中在行业有严格准入限制的行业,比如民爆行业。这些行业国有控股的企业的数量超过50%。而在一些对原材料稀缺性不高的行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其中民企、私企的比例较高。

关注的以下几类企业的投资机会:

1、行业景气度高,行业格局好,企业自身盈利稳定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良性发展,但是激励不到位,企业管理层一般选择较为保守的发展策略。英大证券认为这类企业会选择股权激励的方式对企业核心团队给予激励,促进企业高速发展,比如烟台万华。

2、行业景气度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盈利情况较差。国有企业的一些体制已经影响到企业的运行。这类企业需要进行一些资产整合,退出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整合引入一些优质的资产,甚至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比如华鲁恒升、双钱股份。

3、严格准入的行业。随着中央政府审批权限下放,将加速行业整合进度,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随着行业准入标准的变化,会促使行业竞争状态发生变化,有助于行业龙头企业加速资源整合。

分析认为股权激励和兼并等多种模式都有可能实现,比如宏大爆破。

汽车

所在行业的国企情况:据数据统计,中信汽车类上市公司共计122家,国有企业56家,占比45.9%,流通市值占比68.41%(2014.4.30收盘价计算)。汽车行业是竞争领域国企占比高的行业之一,国内前六大汽车集团均为国有企业,六大汽车集团占行业总销量的75%。民企占比较低,目前仅有长城、比亚迪是民企中比较出色的。从盈利能力来看,乘用车、客车及零部件国企毛利率及净利率均低于相对应的民营企业,其中客车和乘用车均在较大改善空间。汽车行业属于竞争性领域,是国企改革优先推进的方向,较之垄断类型的国企改革难度显着偏小,率先破冰的概率较大。

三条逻辑线寻找投资标的:第一,国企改革将改变部分国企低估值的态势,提升估值水平,板块内代表性上市公司为上汽集团、华域汽车、一汽富维、东风科技;第二,囿于国企体制束缚较严重,改革后将有效改变经营效率,提升公司业绩的公司,代表性股票为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第三中重卡、大中客等细分行业存在散、乱、差现象,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不佳,国企改革后,将会有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主要上市公司为中通客车、安凯客车、中国重汽、福田汽车等。

商贸零售

所在行业的国企情况:据数据统计,中信商贸零售类上市公司共计97家,中央国企5家,地方国企48家,国有企业家数占比54.63%,流通市值占比57.42%(2014.4.30收盘价计算)。零售是国资占比较高的竞争性行业,以地方性国企为主,市占率低、地方割据、整体竞争力不强、效率有待提高,也迎来兼并重组的好时机,主要商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据2014年一季报数据统计,国有企业ROE(1.8873%)低于民营商业企业(3.0322%)1个多百分点。

关注以下投资机会:

1、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或母公司层面引入民营资本,或集团层面实现整体上市/同类资产整合并推进证券化;或国资退出,优质民企接盘,如未来永辉超市可能整合中百集团。

2、管理模式改革:“淡马锡”模式,由管人到管资本,对零售企业简政放权,引入职业经理人,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如王府井、友谊股份、重庆百货等。

3、微观层面管理层激励:对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的零售企业,推出长效激励机制(股权激励等方式),如鄂武商、益民集团、新世界。

2.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篇二

1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做高效发展的文章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注重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以“一村一品”为带动, 全市茶果花面积发展到2.33万hm2, 比2010年增加了0.83万hm2;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8.9%, 比2010年增加了8.5百分点。2016年1~5月, 全市新增茶花果及设施蔬菜等各类园艺业基地面积0.298万hm2, 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面积181.33hm2, 均完成序时进度;紧紧依托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大力发展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高效林业、休闲农业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园区年产值平均增幅达到10%以上, 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 丹徒现代茶叶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句容市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做绿色发展的文章

坚持生态立农理念, 把绿色作为镇江农业发展的底色重点打造。经过3年努力, 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8%, 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全市“三品”总量达到1 035个, 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4.43万hm2, 占耕地比例91.8%。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1.3%,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以上, 均名列全省前茅。大力推进渔业资源生态修复, 连续12年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在全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管理考核中位列第一。2016年以来, 按照夏锦文书记的要求, 以10个“戴庄经验”试点示范村为重点, 在全市大力推广以“稻鸭共作”、“稻草轮作”、“发酵床养殖”和“林—草—禽”、“林—草—畜”、“果—草—禽”、“果—草—畜”等为代表的40项生态种养技术及立体套种模式, 大力发展节本增效、综合种养、立体种植、农牧结合等高效绿色种养模式。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以《生态农业未来可期》为题, 大篇幅报导了镇江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力。

3 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做融合发展的文章

注重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 镇江新区汇鸿冷链物流基地、句容电商产业园等20个市级农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50个农业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3.11亿元, 完成序时进度的43%。上一道、江南生物、嘉贤米业等20家农业企业成功入驻苏宁云商江苏农产品馆, 有力推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8家, 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3家, 2016年1~5月, 全市3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1.3亿元, 同比增长12.7%;实现税收4.17亿元, 同比增长3.3%。“镇江江蟹”、“金山翠芽”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我们专门出台了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62个, 其中创成省级 (含) 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32个, 分别比2010年增加371个和28个, 打造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条, 句容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戴庄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樱花节、桔子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此起彼伏, 已经产生较好的规模效应, 既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 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4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做创新发展的文章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出台了专门文件, 召开了专题推进会, 组织了培训, 编印了《政策问答》。截止5月底, 全市累计开展确权镇47个, 占应开展镇的96%, 开展确权村446个, 占应开展确权村的92.5%。扬中市作为全省16个整县推进试点县已全面完成了确权工作6个步骤, 进入自查自验阶段。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2016年一季度, 全市新增示范家庭农场100家, 家庭家场总量达到1 810家, 其中工商注册1 095家, 分别比2015年底新增328家、393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2.606万hm2, 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之比为25%, 比2015年底增加了1.7百分点。建立了2016年度政府优先扶持农民合作社名录, 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3 200家, 其中合作联社58家、农地股份合作社285家、社区股份合作社69家, 入社农户68万户, 农户入社率达117%;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 县级以上示范社总量达418个, 3家合作社被列为全国综合社试点社, 30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6年一季度, 全市实现农民收入8 353.1元, 增幅9.4%, 增幅列全省第五, 苏南第一。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出了“镇农贷”金融产品, 完善了“助农贷”合作协议。2016年以来, 市农委分别向江苏银行、农商行两家合作银行推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 000多家, 截止目前, “镇农贷”业务已累计申请并完成审批15笔, 其中审批通过9笔, 金额共计1 570万元;“助农贷”已向4个辖区农民发放贷款1.16亿元 (2014年开始放款) , 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推进人才创新。一方面, 扎实推进“金山英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建设, 截止目前, 已成功提交申报材料的达56名 (个) , 其中, 创新项目40名, 创业项目16个。申报项目包括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园艺、食用菌、精品养殖、种苗、秸秆综合利用、农业信息化等方面。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抓好项目评审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 积极创立“1+1+N”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即“1个科研院所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的“1+1+N”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技推广模式, 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 以项目化管理方式, 首批组建了“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名优绿茶自动化连续化加工技术推广”、“镇江江蟹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等6个体系团队, 聘请了中国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叶阳、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陶建敏等作为体系团队首席专家及项目负责人, 吸纳了市、县、乡3级17个农技推广部门29名农技人员配合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推广, 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示范基地22个, 结合农业生产, 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观摩活动20余次, 参训人员1 000多人次, 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5 大力推进机关自身建设, 做内生发展的文章

3.做好农村改革“放活”这篇大文章 篇三

一、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也是农民进行投资、积累财富以及实现财富代际转移的主要载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有加重趋势。农民权益易被侵犯,根本原因是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核心是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缺失。这主要表现在: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善外,征地范围过宽,对农民的补偿偏低,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关于农民宅基地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不全,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同样一块土地,由于所有制不同,在权利设置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土地权利的二元格局导致集体和农民难以分享土地长期增值收益。在现行征地制度下,土地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和非农部门倾斜。

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需要抓紧做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项工作。一是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真正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二是尽快修改土地管理法,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各项政策。明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期限,并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实行对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公平补偿,鼓励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采取集体留用地、物业置换、提高补偿标准等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有活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两个“新”,是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必须坚持把“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作为基本方向,稳定而不折腾,完善而不跑偏。

那么,创新农业经营体制要抓什么呢?一是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土地不断向种田能手集中,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应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应充分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长期性,不能把土地流转的多少、流转的快慢、经营规模的大小作为衡量农村工作成绩的标准。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防止用行政手段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从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的实际出发,改造传统农业的现实途径是大力提高家庭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应加大先进农业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推广应用,扶持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二是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分散的农民没有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把依法规范和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战略举措,切实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培育一大批运作规范、对农民带动示范作用强的合作社,以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农民、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联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经纪人等,是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统一服务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在为农服务、引领农民进入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保障农民平等获得金融服务权利

过去10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村金融改革总体上仍显得滞后。这突出表现在:正规金融机构在为农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健全;农业保险覆盖面低;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刚起步,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必须明确,农村金融具有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不能把发展城市金融的办法简单移植到农村。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它们对金融的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于城市工商业贷款而言更为突出。城市工商业贷款中使用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在农村严重缺乏。农业经营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具有高风险性,因而农村金融机构运作存在高风险。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率;二是强化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三是重视发挥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的作用;四是重视微型金融的独特作用。应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重点引导各类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为个体工商户、小型加工运销户、各类微型企业、规模种植养殖户、农村经纪人、贫困人口等提供微型金融服务。此外,应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多元化农村信贷担保体系。

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我国“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多、农民转移不彻底、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在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城农民工没有市民身份,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这种不彻底的农业人口转移方式,起不到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集中的作用。只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才能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产品市场规模,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不仅如此,农民工市民化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期动力。调查显示,目前愿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高达91.2%,年龄越小的农民工越不愿意回农村,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这意味着以新生代为主的农民工留在城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

4.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篇四

一、存在问题

(一)确权颁证

1、权属来源不充分,界定标准较广泛。

按照《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农村居民或回乡落户的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修建住宅,凡是能利用旧宅基地的,不得新占土地。确实需要新占土地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村镇规划管理部门许可,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宅基地面积:20-30M2/人,四人以上的户按四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当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新建住宅全部使用耕地、林地以外的土地的,用地面积可以适当增加,但增加部分每户最多不得超过30M2。通过查阅各区(市)县确权颁证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户颁证的资料中基本都未提供原宅基地或建房批准文件,宅基地部分都是普遍按照1987年以后建房的30-35M2/人确权颁证,1987年以前建房的按原宅基地面积确权颁证(建房时间不明的由村组集体提供证明予以确认),存在确认标准失之广泛的问题。

2、先行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可能留下遗留问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方面,由于二调成果未正式出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要结合二调数据和权属界线确认来颁发,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大部分暂未发放;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颁发方面也担心颁证

1面积超过二调确认面积,各区(市)县仅有选择性地颁发了小部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都打算待二调成果正式出台后再全面铺开。

所有权清晰是使用权确权的基础,但各区(市)县为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完成各区(市)县政府的目标任务考核,在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证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时,就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这不但与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的规定相矛盾的,且易引发权属纠纷。

3、整理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未及时到位,为今后土地权属纠纷埋下隐患。

整理项目修建的中心村和聚居点,因未进行权属调整,跨村(组)安置户每年都要以支付一定租金或者给予青苗补偿费的形式补偿给被占地的村(组)村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无法进行,为今后权属纠纷留下隐患,也因新增耕地无法确定权属,给耕保基金发放工作带来影响。从法律规定来看,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红火村安置户占用棋盘村土地且直接发放土地证书,从现行法律来看存在障碍。

4、山区宅基地复垦难度较大,复垦耕地不易达到验收标准。政府是落实复垦责任主体,农民自行复垦时间不够明确。山区宅基地复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是灾后,农民无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复垦中,而对硬化地面的处理和大量建渣的搬运处理都无相应机具,大大增加了复垦难度。

5、林地问题影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推进。

近几年来,林业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的林盘地发放了林权证,并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使农户同一块林盘地既有林权证又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部分耕地退耕还林后,林业部门也对其发放了林权证,但以前的承包经营权证未经合法部门注销,造成这部分农户手中同时拥有林权证和承包证,直接影响耕保基金的发放。

二、建议措施

1、加大对农村沉淀土地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

建议加大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农村矛盾的作用,采取通过将耕地保护责任直接落实到以组(社)为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发放耕地保护基金,再按照村民自治通过组(社)集体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耕保基金到农户的方法,由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消化其内部人地不均等矛盾,从而加快耕保基金发放工作的推进。另外各区(市)县政府应加强对因土地整理、挂钩项目区实施跨村组安置农民的区域,进行土地权属调整的工作,市农业部门研究出台权属调整、确权颁证指导性意见。

5.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 篇五

改革开放30年来,***州人民政协在中共***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始终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多于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特色,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自身优势和特殊作用,为全州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一政治协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历届政协充分发挥例会协商的作用,不断提高例会协商的质量和效果,逐步形成了全委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的格局。为我州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意见建议,从各个方面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受到党政机关的关注和重视。

一一专题调研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历届政协始终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精心组织调研,形成了大量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和专项建议。这些重要成果,凝聚着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集中了委员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有不少调研报告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批示件数增多,进入决策的有效率提高,为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一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逐年提高。广大政协委员利用每年一次的全委会,充分行使民主监督和知情明政权利,提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委员的重视,提案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提案的办理工作,党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列入督办重点,明确办理要求,保证办理质量,由以前的“要我办”,转变为“我要办”,提高了办理速度和实效。

一一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成为履行职能的新亮点。近年来,切实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设计了《社情民意》版面,规范了工作机制,建立了社情民意报送制度。强调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要为党政机关决策服务、为广大委员履行职责服务。在例会、调研、视察过程中注意随时随地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如实地向党委、政府反映,为党政机关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了重要作用。州委领导对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十分重视,每年都在若干信息件上作了重要批示,一些领导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各方努力较快得到解决,在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一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尽职尽责。在政协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充分发挥各族各界人士、人民团体和广大委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座谈会、走访、约谈、组织委员调研等形式,加强与委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供发表见解、表达意愿的渠道。以社会稳定为己任、发挥委员维护稳定、增进团结方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民族宗教界的委员,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自身的特殊身份和优势,帮助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使一些一触即发的民事纠纷、草山纠纷和群体性械斗事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关系全州大局的重大问题,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反对邪教和宗教极端势力,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尽了政协组织应尽之责。

一一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政协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政协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政协机关的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一个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文史资料工作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整理、编辑、出版了五辑《***文史》资料,充分发挥了文史资料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作用。

6.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篇六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发出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上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努力夺取建设富裕和谐新青海的新胜利”的号召,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新青海、新**、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全面体现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思想路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带头转变精神状态,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带头打破束缚我们思想观念的条条框框,切实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保证。

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改善结构、完善功能、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宗旨,在领导方式、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活动阵地、活动内容及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二是要创新工作思路。适应**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趋精密,“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党员流动频繁,党员从业多元化的要求,树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理念,构建城乡党建工作一体规划、城乡党建资源一体配置、城乡党建事务一体管理、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开展、城乡党建考评一体进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及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要创新工作举措。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惯例,敢于超越自己,用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立足**实际、立足乡镇和单位部门实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途径和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党员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县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努力形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统一到推进**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统一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拼搏赶超的精神状态上来。

四是要创新领导方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方式,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不渝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发展成果来检验组职工作成效。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要有所指向,解放思想是手段,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见成效。

要以科学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勇于创新,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组织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谋发展,在扩大开放中求进步,在创新创造中添活力,准确把握组织工作与建设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超前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思想创新和观念创新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党的建设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一、创新组织工作紧贴经济建设的思维和观念。证明,就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缺乏保证。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才能永葆党的建设的生机与活力。组织工作必须着眼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到三个坚决:坚决摒弃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规矩樊篱,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切实做到“三破三立”,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一是破除“就组织抓组织,就党建抓党建,就干部抓干部”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组织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自觉把组织工作置身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 去思考、去把握,把组织工作放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去磨练去检验,使组织工作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二是牢固树立组织工作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创造力的新观念,视干部为宝贵资源,视人才为第一生产力,把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作为衡量组织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使组织工作成为经济发展的“助燃剂”。三是牢固树立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变管理型为服务型,真正使组织部门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知识分子之家,使组织工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二、创新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组织工作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组织工作的内容、对象、环境、条件、任务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强化与时俱进和抢前争先意识,树立起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意识,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大胆试验,着力在服务经济建设方式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使组织工作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解放大讨论”活动,积极探索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党建集结产业、产业激活党建”的目标,创新三大体系,即组织设置体系、共建工作体系和干部人才工作体系,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互动共建、区域整合共建和城乡对接共建工作,实施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交流聚集计划和创业发展计划,发挥产业党建助推产业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增强党建活力三大作用,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切实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针对人才匮乏的实际,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选派干部人才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鼓励干部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干部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录、上派等形式,为经济发展配置优秀干部人才;制定人才创业发展优惠政策,回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评优评先予以激励,切实调动干部人才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加强流入、流出两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通过双边互动、两地共管,城乡合作、动态管理,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员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

三、创新组织工作推动经济建设的有效机制。机制决定方向。服务经济建设,加快小康进程,必须推动组织工作机制创新。一是不断更新选人用人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破除封闭保守、神秘化的思想,树立开放和紧扣生产力标准选贤任能的理念,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制定实施体现科学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大力推行任期制、聘任制、公示制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等制度,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二是建立干部监督约束机制。

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力度,抓好对重要工程项目、重大事项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注重过程监督,加强干部任前监督,把好入口关;任中跟踪考察考核,全面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开展干部离任审计,把住出口。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及干部监督信息交流等制度,增强干部监督的整体合力。三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在教育形式上,坚持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解决工学矛盾,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方法,提高学员参与程度,增强教学吸引力。通过选派干部到挂职锻炼,开办网络学校,委托高等院校对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等,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干部素质。四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调整性交流,探索完善领导班子效能考核、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加大干部考核考察力度,准确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推进干部结构性交流,加强符合专业需求的高学历年轻干部的补充交流,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积极推进干部培养性交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把缺乏基层工作经历、艰苦环境历练的年轻干部,选派到街道、乡镇任职,选派到经济相对落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难度大、矛盾突出的地区接受锻炼。积极推进干部开放性交流,树立“大人才”的开放理念,推进干部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五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一是创新领导方式,推进目标化管理化。对牧区、社区、机关、企业党建工作分类量化,年初各级党组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目标,检查有标尺。实行党建工作书记首责制。各基层党组织层层建立由党委、党支部书记牵头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量化细化党委、党支部书记的党建领导责任。实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县委常委分片联系乡镇、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点、县级干部联系重点难点、组工干部全员联点,非公企业全部派驻党建指导员,形成由上到下、由点及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指导督查网络。实行党建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城乡一体党建格局的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区域党建工作,整合党建资源,加强工作协调,抓统筹、统筹抓。二是推进党员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行服务型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寓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在生产、生活中的服务工作凝聚党心民心。如推行党员二次管理模式,要求流动党员接受原籍地和流入地的双重管理;推行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接受机关和社区的双重管理。

三是推进组织设置的创新。根据产业趋同、生产相近、地域相连的布局,在村村、村企、村产、产企之间联建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上统一协调、统一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四是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抓好以村社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设新型的村“两委”关系;突出抓好“两新”组织工作,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服务群众和促进和谐的两大主题,促进社区党建工作上水平;建立党员发展基金和帮扶基金,扶持党员能人户、党员联户上项目和支部加协会或合作社的经营项目。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村级党员活动室的投入力度,加强活动室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村级党员活动室的管理和使用,发挥好村级党员活动室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社区、乡镇、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驿站等党员服务站点建设。六是推进活动内容的创新。开展打造党建品牌活动,按照“特色党建、品牌意识,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宗旨,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创建活动。七是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开展“三培双带”工程,把“双强型”能人党员选配到两委班子。在社区和“两新”组织采取企业负责人兼任、选派机关干部挂任等渠道选拔党务干部。探索建立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探索村支部书记列席乡镇党委会议制度,每年在村干部和社区干部中定向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八是

推进基层党内建设的创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制度,推行党务、政务、事务和财务“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说事”制度,扩大党员参与率。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直接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要求上级党组织做出与下级党组织有关的重要决定时,事先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保障流动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

7.国企改革发展文章 篇七

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需求

在纸媒体向多媒体、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转变时期, 记者站作为报社向地市延伸的触角, 驻站记者触觉应该更敏锐、更现代。

报业如今正着手改革现有的“昨日新闻”的采编模式, 建立适应报网互动的新闻生产运行方式, 并逐渐涉足音频、视频领域。这方面, 记者站掌握的新闻面广、量大, 如果光停留在报道以往地市领导关心的领导活动新闻、政府动态新闻上, 势必会造成媒体人员资源及新闻资源的双重浪费。

从长远角度看, 记者站应站在新闻报道前沿, 让触角更敏锐, 在搞好现有报道的同时, 积极当好内容提供者, 积极提供大批量的、第一线的鲜活新闻, 既可以丰富报社的新闻源, 又可以扩大地市宣传面, 延伸地方新闻的传播空间, 同时将更多地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思路也将更开阔。

同时, 记者站在当地应积极寻求跨媒体合作, 利用好地市报纸、网站、电视等媒体, 在新闻报道、媒体推广、扩大发行等方面, 发挥各自优势, 联合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内容产品。

报道立命安身把握舆论导向

报道立站、稿子开路, 这是以往记者站的经验所在, 更是记者站的立命安身之本。

党报记者站的报道, 既要把握好“权威媒体、政经大报”的基本定位, 树立权威、建立公信, 又要把主流大报的选题特点和新闻规律与记者站工作巧妙结合;既要在切实增强主流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和引导力上下功夫, 又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百姓心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把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服务性结合起来, 在探究新闻背后的新闻方面狠下功夫, 以更多的观点新闻、背景新闻、解释新闻, 谋求优势、打造品牌, 把地市新闻资源做好做深做专, 努力实现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目标。

报道搞好了, 记者站在当地就会有极高的权威和话语权, 在具体报道中, 应根据媒体定位和读者需求“抓两头”:上头领导和下头百姓;“堵中间”:谁写谁看, 写谁谁看的行业关系稿。一抓:改进指导性, 写活领导活动;二抓:弱化工作性;三抓:扩大服务性, 写百姓关注的实用、好看新闻;四抓:增加监督性;五抓可传播性, 大事做大, 炒热叫响;六抓提升不可替代性, 有自己独家的东西。为了突出“三贴近”, 记者站要在写法上创新, 即一定要摒弃材料的堆砌, 通过讲故事、用引语、写细节等手法, 写活每一篇精品。

改革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站作为新闻媒体的延伸机构,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其活力之所在。像前面提到的, 记者站应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需求, 站在新闻报道前沿, 适应报网互动的新闻生产运行方式, 改革传统报道方式,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前提下, 提升主流媒体的贴近性和时代感, 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同时争取多元发展等。

如今, 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已经成为报业发展, 尤其是记者站改革的必由之路, 在这方面, 南方一些省走在了前头, 他们通过成立办事处、分社、增设总经理, 总公司下设分支机构等方式, 逐步实现两分离。现阶段, “两分离”还不是完全分离, 实际上是一种既规范记者站工作, 又加强经营工作的有效方式。对此, 各地省报都在探索, 并无规范的模式, 记者站要多学习, 多借鉴, 并着手进行尝试。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也看到, 目前记者站应对媒体发展新形势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 加大培养和吸引具有相当新闻转化能力的人才、媒体项目策划和开发管理人才, 迫在眉睫。应创新用人机制, 建立鼓励创新、唯才是举、公平竞争机制;更要注重技能更新, 加强创新培训;同时为保持记者站工作的新鲜感, 杜绝一人独处一地滋生种种弊端, 应建立定期交流机制。通过这些努力, 造就一批与时俱进、适应记者站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8.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 篇八

从根本上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经济社会形态转变。我们必须站在建设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当前,在制约我们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矛盾中,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不仅惠及城市人口,也要惠及广大农村人口。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走向现代化。这是人类社会要普遍遵循的一个发展规律。我国13亿人口中有7亿多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实质性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只有从全局角度出发,使农业的产业链得到延伸,使相当大一部分农民的身份得到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多次强调到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必须要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我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要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就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不能单一地考虑城镇的发展、城镇的工业化。这也是为什么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需要我们紧紧地、牢牢地把握住,并把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西部移向东部以后,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利益和制度方面也出现了矛盾,这通常被说成是一种新的二元结构;比如,如何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何使组团式的城市发展能够与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是新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我们的社会和谐就会出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就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所以,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逐步使城乡广大居民享有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二产的比重偏大,三产的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当前资源消耗过大,出口过大、外汇顺差过大,以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增长过热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人口的转化,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收入的提高也必将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进而提高对产品的选择和质量的要求,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大批农民向城镇转移,不仅将产生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也将带动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建设等方面的有效需求,会强劲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中心镇发展壮大后,对农村的辐射、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没有现代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城市群,很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反之,如果仅仅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不考虑城镇与周边农村产业结构的相连,基础设施的相通,不考虑劳动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即便城镇化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得不到有力的反哺和支持。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节能减排问题非常突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较快,4月份仍然保持着较快的速度。由于认识不到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支撑节能减排的财政、价格、金融等政策还未完全到位,全国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是上升的,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如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两个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对具有7亿多人口的农村地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行统筹的考虑;对城市中偏重于重工业、偏重于高耗能工业的结构、偏重于简单的加工出口的结构及时地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我们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更多地、比较稳定地向城市集聚,使其成为新的消费的增长点。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在充分认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这项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一,要统筹规划。

当前国家正在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推动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和城乡统筹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主要有三类:第一是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二是城乡建设规划,第三是土地利用规划。如何将这三个规划有机整体协调,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法律框架的约束下,制订统一的目标任务和明确的政策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如何突出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发展阶段的特点,正确解决好当前本地区需要重点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和资金流向;如何合理布局城市群和新农村建设,使城乡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如何使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合理分工,错位发展,自成特色,以及如何在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市场的力量等,都是需要我们充分考虑的问题。

第二,要深化改革。

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和二元结构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教育等制度,都带有一些传统的色彩,影响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全面发展。当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非常重要的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有序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要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对于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农民工的待遇问题要特别关注。在深化改革中,还要注意行政区划的合理设置问题,对有的村、乡(镇)以及县的设置,需要根据新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新的格局下,还有一个如何加强行政管理和社区管理的问题,并且这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需要挖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第三,要明确责任。

除了统筹规划、深化改革任务外,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各地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其目标取向是什么,近5年、10年内具体应该做哪些工作。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要考虑好自身财力的安排以及政策的设计。具体到财力安排上,要加强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的功能,强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反哺。要特别注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统一考虑,就有可能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要把节能减排问题放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上一篇:员工表彰大会讲话稿下一篇:2010村官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