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观

2024-10-26

就业观(共8篇)

1.就业观 篇一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re confronting the ever-tougher job market. Most of them struggle to land a job in big cites like Beijing and Shanghai. So these priority areas draw a host of job candidates every year. Regardless of where to start their careers, some individuals give the priority to the anticipated well-paid position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job application are striking. To avoid labor-intense jobs, girl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ancial and service sectors. Some of them find employment in schools. Boys always push hard to find a managerial or technical job.

Everyone expects to embark on a promising career to demonstrate his/her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But position isn‘t tailored to every applicant. So college graduates must lower the over-high expectations and apply for proper jobs.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re confronting the ever-tougher job market. Most of them struggle to land a job in big cites like Beijing and Shanghai. So these priority areas draw a host of job candidates every year. Regardless of where to start their careers, some individuals give the priority to the anticipated well-paid position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job application are striking. To avoid labor-intense jobs, girl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ancial and service sectors. Some of them find employment in schools. Boys always push hard to find a managerial or technical job.

Everyone expects to embark on a promising career to demonstrate his/her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But position isn‘t tailored to every applicant. So college graduates must lower the over-high expectations and apply for proper jobs.

2.就业观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业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尤其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据新闻报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七百多万人。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大都愿意留在大中城市, 喜欢大企业, 而农村和基层即使有岗位有编制, 也无人问津, 并且一些大学生还存在“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宁愿失业啃老也不愿意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 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一) 重工作环境轻人生追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了就业方向的选择。目前, 不乏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识和定位而错失就业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不再养尊处优。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 看不到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 只想到工作的待遇和环境, 比如是否在大城市, 交通是否便利、地段是否繁华, 工资待遇高低等, 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 没有为国争光振兴民族的担当意识。

(二) 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目前就业形势来说, 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 但是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有些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在某大学的冬季招聘会上, 来招聘的有三百多家企业和公司, 提供将近五千个工作岗位。从当天的咨询情况来看, 有几个大公司咨询人员挤不动, 交简历的同学排起了长队, 而一些待遇一般不知名的公司和单位却无人问津。另有一些同学在面试了几个单位没有成功后, 而又开始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 无法直面失败的挫折。

(三) 理论与实践能力差距大。一般的大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践经历比较少。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没有上台讲课的经验, 即使上台讲过课也没有正确系统的指导, 各方面距离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有差距。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一说法早就不认同,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又不愿意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去学习, 不能听从他人的意见或指导, 不愿意承认实践经历的缺乏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 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不断扩招虽然为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但大量毕业生同时走向社会也随之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除社会发展状况、高校设置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和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的就业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高校、家庭等很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二、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的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大学生应该调整心态, 振奋精神, 用最好的姿态迈入职场。首先, 大学生应该抛弃“天之骄子”的旧观念, 放低姿态勤勤恳恳的学习, 转变态度, 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自负不自满;其次,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受挫也不要灰心、不要自卑、不要气馁, 明白当前就业压力大竞争大的形势, 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并非只有一个, 到基层去可能会让你更快的提升更好的展示自己, 到需要你的地方去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显现更多的光彩。

(二)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来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国家每年也有几百万的就业岗位提供,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抓住这些机会, 有的人却抓不住?可能是学生自身的短板让个人的竞争力变低。大学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比如学中文的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能说会写, 诗词歌赋不在话下, 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发的短信错字连篇标点符号都没有一个, 没读过几本书更写不出一句诗, 这就是学生的文化素养还不够, 学校应加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考核, 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并帮助学生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

(三) 家庭要给予大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学生就业后盾。就业压力的增大让学生产生情绪的焦虑和紧张, 家长要给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好学生就业的后盾。家是避风的港湾, 学生求职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选择给予正确的引导, 尊重孩子的想法, 意见不同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沟通, 不要独断专行让学生倍感压力。学生求职受挫时, 应多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找到进步的突破口, 别放弃继续为下一次机会做准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四) 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要高度重视。所以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同时, 学校要做好保障和引导工作, 家庭要做好支持和鼓励工作, 社会要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机会, 学生自身要有专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才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才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绵庆, 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就业观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难

大众化教育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剧增,原来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短缺人才所具备的市场优势已不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凸显为一个社会问题,就业观念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往往决定着大学生就业前的最终选择,滞后的甚至是错误的就业观念必然导致大学生无法实事求是地进行就业准备和实质性就业。

一、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滞后观念

1、择业意向上仍抱着精英观

日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学而优则仕”的优越感,认为读大学就理所应当有个好工作,有高工资,留在沿海发达地区及大城市,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加上受教育成本投入过高等因素的影响“,获得较高收入”成为大学生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首先关注的。由于求职的期望值太高,人为地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加大了求职的难度。一方面,沿海、大城市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已接近饱和状态,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这就导致他们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往往居高临下,高不成低不就,于是“无业可就”;另一方面, 很多大学毕业生却嫌广大的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收入低,不愿意前往,造成“有业不就”的局面。

2、择业倾向上被动和随意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端上“铁饭碗”。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就业模式已发生了变化,但仍有部分毕业生没有转过就业观念来,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旧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愿参与市场竞争,把找工作寄希望于父母与亲朋好友,在一些事情面前毫无主张。缺乏应有的处事和办事能力。

3、以追求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主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就业形势也不断发生新变化。在当今社会上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我国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使人们形成了从事一种职业终生不变的观念,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都希望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这种思想体现在就业价值观上,就会过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性质,在择业上偏好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等。这种观念使很多大学生宁愿选择一些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国营单位,也不愿去有充足就业需求和巨大发展空间、对自己发展更有利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4、虚荣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容易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在择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量力而行,而是一味地追求个人意愿或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相比较。把“高人一等”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有人片面认为到农村、去基层工作是浪费人才,收入低、环境条件差,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也有人的眼睛只盯着大城市,为了能到热门行业去工作,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结果学非所用,再加上这些热门行业竞争激烈,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荒废了专业知识。有这样虚荣心理的学生,思想游离于现实之外,一旦这种虚荣心理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因素分析

1、国家就业体制不健全

受户籍、社会保障及工资等特定制度安排的强化,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城市与农村以及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这些障碍主要是国有单位使用高校毕业生仍然有户口指标的限制,而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非常需要人才,却因为没有岗位和编制,供给严重不足;国企与私企的不同待遇,民企的弱势地位,很多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虽缺乏竞争与活力,却享有优厚的待遇,管制松、工作轻闲。所以,相当多的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都希望选择在城市与发达地区以及正规部门就业,甚至宁愿选择自愿失业,也不愿意在农村和落后地区以及非正规部门就业。

2、媒体的片面报道,误导用人单位选材的非理性

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报忧的多,报喜的少,对学生择业进行引导的少,流于表层的多,深入分析的少。由于媒体过分渲染大学生就业难,使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错误认识,造成对人才的盲目高消费和缺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初期培训的意识与责任。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注重人才的发展潜力,过于看重工作经验,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就业观。

3、高校学科建设、就业指导滞后的矛盾突出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有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又往往不能面向市场需求,造成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如此一来就更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此外,学校的就业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不够,无法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专门咨询和直接指导;同时也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供求变化趋势的有效掌握,因而,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正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难以引导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4、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其形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这些人一方面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他们更加崇尚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收入的多少成为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面对与期望值差距过大的职业时,失业就在所难免。此外,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单纯而有保障的大学生活容易萌发浪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自制力差;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这使得一些人不能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

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必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

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而前

几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叠加起来约有480万人。2010年比2009年增加20万,达到630万。大学每年招生都在600万以上,但是高考升学率却不到50%,这意味着每年有600多万高中生成为大学生,同时还有600多万高中生没考上大学。这两类人加在一起就是1200万。大学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大,与全社会的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起,形成了“三峰加叠”现象。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急速增加,就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总体相对趋紧的情形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2、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由“天之骄子”逐渐过渡到“普通老百姓”,大学生的就业由政府的“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只是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素质的部分,这必然需要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基层性工作。因此,当前大学毕业生必须参照市场形势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就业价值观和就业心理状态,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劳动者,确定大众化就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3、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支配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实施双向选择制度,新的就业机制的创建,使得大学生就业具有了主动性和竞争力,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坦然应对就业危机,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的建议

就业观念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与原因,存在误区也是必然,这既与大学生本身有关,也与社会、学校、用人单位有关。如果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与主流媒体过度强调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或低就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显然是舍本逐末,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国家体制、市场体制与社会劳动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将使得这一部分改变观念低就业的大学生为实现就业支出过高的成本。

就业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政策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破解需要国家、社会、政府职能部门和学生家长共同发挥多方面的力量来应对。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

一是要打破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状况,加快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步伐,在这些具有垄断『生质的单位逐步实现就业体制市场化。二是出台具有可操作性与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艰苦地区就业,不但关系到大学生就业,也关系到农村和西部艰苦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是推进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大学毕业生到小型民营企业就业的社会保障之忧,使其享有与到大中型国有企业相同的社会保障。四是完善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信息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制定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

2、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逐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应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学生个人要调整就业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个人角度讲,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应理性地看待就业现状和造成就业难问题的各种因素,摒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里和陈旧过时的就业观念,重视个性化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综合提升自我素质的基础上,加强竞争意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能力对自己合理定位,不应一味把就业目标定在有限的就业领域和大城市,要有勇气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

总之,就业观念的转变不是大学生和家长单方面的行为,同样应引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转变观念。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资源,到祖国最需要最适合的岗位上去。

参考文献:

[1]傅新华,阳琴,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J],教育探讨,2009(7)

[2]夏艳霞,大学生就业重在转变就业观念[J],黑河学刊,2009(5)

[3]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篇四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一)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成因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它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就业观作为择业观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有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择业观是就业观的基础,择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的动机与就业目的。择业观的变化与发展,将促使就业观随之发生变化。

择业观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直接与两个前提条件有关: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择业观与就业观形成的客观条件,自我意识是择业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和支配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就业观表现:

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在就业观上具体表现为: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1]。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作为就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据统计:43.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33.1%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2]。

3.拉关系、找门路,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就业竞争。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杀大权”的人便成为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3]。这无疑是一种与文明社会不协调的因素,这不仅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上述这些不健康的就业观,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这些家庭中的“独子”,在比较优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通过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可是毕业就面临失业。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为了儿女上大学,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不仅家庭、学生都缺乏思想准备,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方面也缺乏经验。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2006年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我国失业率将高达20%[4],这也造就了一个好的岗位会有成千上万人来竞争的独特景观。因此,大学生们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重要性: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

想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三、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

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些“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旧观念,都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不可能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幸运,但如果失去这种可能,难道就是人生的不幸吗?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这个狭隘的就业观念束缚中摆脱出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走出这块小天地,何止七十二行,七千二百行都不止啊!有两则新闻,一个是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卖猪肉[5],另一个是研究生唐忠华在四川当猪倌[6]。对这两则新闻,媒体和公众总是能将大学生职位的卑尊放大成焦点事件。普遍认为,大学生具有高端的专业知识,现在放弃专业去喂猪、卖肉,是人才浪费,如果那样,“何必十年寒窗苦,枉费光阴穹度日”?其实笔者认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白领诚可贵,蓝领价更高,为了能就业,两者皆可挑”。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智慧赚钱都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的。所以,大学生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因为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不是大学生挑岗位,而是岗位在挑有能力的适合的应聘者,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就业的道路上,就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大学生们能认清形势,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先就业,再择业,眼前可能就别有一番天地了。

5.就业观与职业理想 篇五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大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随着大学生不断的曾多,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早以成为平常事。而往往这些就业难的大学生,都是一些中等大学毕业,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景,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就业观,就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冲突,自己在大学时代的职业梦想,与现实的工作相差甚远,即是低工资的不想做,高工资的企业不收。本文就以就业观与职业理想提出几个观点。

一、就业观与职业理想

(1)人活着是因为还有理想,理想的重要性,好比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是动力的核心,至于该怎么走,就取决于驾驶员,无论前面的路会怎样,都只是取决驾驶员在行驶中该如何去选择,既是有远大宏伟的梦想,也要看你如何你走,如果没有好的驾驶员,再好的发动机,那也只是一个机器,再美的梦想,没有选择正确的路去走,那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2)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3)就业观,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关,就是迈向理想职业的一大步,或者有极少部分人,从大学一出来就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但那只是少部分,所以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职场打拼开始的第一步。

并不是,让大学生,改变自己理想,而是为自己的理想选着一种途径,或者一个缓冲期,不要盲目的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荒废自己的才华,浪费自己的青春。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我国失业率将要高达20%,这样造成了一个好的职业会有成千上万人来竞争的奇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我国相当时段内还不能完全解决。

(2)毕业生都将先后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臵。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也就是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 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能干什么工作比较适合,才去针对性应聘。这样应聘的成功率就比较高。这 样才是正确的就业观。反之,没有正确地估价自己,盲目上阵,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3)如果没有转变就业观念,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势必造成择业、就业不能正确定位,势必造成自己看中的单位因不符合条件而应聘不上,或者应聘上了而不适应或不 能胜任工作被淘汰下来。几经挫折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自拔,或沉沦、或轻生的悲剧屡屡发生。究其缘由,就是步入社会时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

三、职业理想

(1)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2)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

(3)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那一年,周恩来就 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表达了他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我们的职业关与理想,那就是我们职场的全部,树立正确的职业关,选择正确的途径,为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参考文献:

6.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篇六

(一) 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种种错误倾向

1. 传统观念未变。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 学校被推向了市场, 但许多学生、家长难以适应这个变化, 总认为自己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生, 毕业后就应政府包揽统一安排工作。

2. 没有忧患的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 考进了职业高中, 就是为了混个文凭, 不用刻苦学习, 苦练本领, 至于工作则是学校、家长考虑的问题。

3. 怕苦怕累思想作怪。

许多学生认为, 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 目的就是吃碗轻松饭, 学校推荐工作时, 遇到上班路途稍远些的单位或稍辛苦些的工作就不愿参加应聘。

4. 心理价位太高, 名利思想作祟。

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工作单位的名气要大, 工资要高。心理价位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 也是时下职校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 加强就业有关对策的宣传, 纠正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认识

1.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对职业的根本看法, 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求职方面的具体体现。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 形成不同的择业标准。崇尚金钱的人以收入高为标准, 崇高权力的人以能“升高晋职”为标准, 贪图安逸的人以轻松为标准等。通过宣传, 使家长树立起教育学生参加市场竞争, 自主择业的新观念。

2. 加大教育力度, 引导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1) 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在毕业生推荐工作中发现, 许多毕业生总是盯着有优美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的工作, 不愿做艰苦的工作, 只看到别人拿钱, 不看别人怎样赚钱, 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为此, 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只有分工不同, 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 行行可成才”的观念, 教育学生克服等待观念和依赖思想, 树立新时代艰苦创业的思想。 (2)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择业时都想找个理想职业, 但一些同学往往抱有过分挑剔和攀比的心理:怕苦怕累, 贪图享受;过高估计自己, 挑东拣西;与同学互相攀比。结果使自己陷入“高不成, 低不就”的困境。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教育他们对客观存在的职业与主观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既不能妄自菲薄, 丧失信心, 也不能忽视自身实际, 好高骛远。 (3)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教育学生认识到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趋势;追求一时的职业“热”, 看不到自身实际都是短见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和选择职业, 并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3. 教育学生校正心理定位, 增强就业的危机感。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机关的裁员, 下岗转岗人员越来越多, 职校毕业生就业也更加困难, 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新的就业形势,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要求不要过高, 先参加工作,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逐步积累经验, 待自身能力提高了, 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 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生源差, 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学生进了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 感觉到前途渺茫, 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 往往产生自卑感, 缺乏自信心。显然, 职校生带着这种心理很难正确面对即将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因此,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讲历史、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中外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典型等, 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的状态, 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 勇于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求新, 克服自负、自卑、依赖等心理, 能面对现实, 正视自己。

经过历届就业实习学生的实践考证,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 是学生就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在职业学校生源市场遭受普高冲击, 连年萎缩下滑的态势下, 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无疑是职业学校渡过难关, 重塑形象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因此, 如何增强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就业率, 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7.大学生就业观悄悄改变 篇七

一场持续数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八项促进就业的“新政”,使大学生的目光从国有企业或外企转而投向城乡基层、西部地区与中小企业,有些大学生走向创业。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之间,他们的就业观悄悄改变,他们的生活也将从此有所不同。

曲线就业

两年前,郁傅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在当时,他可以任意挑选一家矿业公司,从事与专业对口的销售或管理。但是郁傅选择从徐州考研到北京。现在,已经是人民大学研究生的郁傅面对的就业问题今非昔比。

两年前,郁傅的同学到山西,做了煤企的小职员。尽管眼前的1000多块钱不多,几年后就能拿到不菲的薪水。

几年以后,他们中只有少数留在那里,更多的人希望将基层经历作为跳板,以重新回到大中城市。郁傅的前任学姐,担任大学生村官的一年任期刚满。转眼间,又一批大学生要到农村当村官、当猪倌。

一些院校开始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或基层就业。郁傅曾希望去西部支教或者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可是他身边的更多人,则是从现实层面考虑。在农村与城市社区,大学毕业生主要从事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国家对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使大学生在固定的薪酬之外,多出几个月的生活补贴和助学贷款代偿,加入社会保险。比如在北京社区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可以优先在京落户。

即便在中西部或是城乡基层,发展的机会与薪资水平远不在理想范畴,但是郁傅失业已久的本科同学正前赴后继地奔赴基层。

显然,城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城市间的差距,无形中倾斜着就业的杠杆,使大学生不愿意留在基层、乡镇与中西部。而广阔的西部腹地处于东部地区产业链的中下游,待兴的产业等待着填补空缺;基层与农村也急需人才进入。从异乡来到北京的郁傅,在观望着西部与基层的就业机会。

其实,郁傅面临的就业难题几年前就已存在。而现在则因为大学的扩招而放大,并且因为金融危机而激化了。

早在一年前,郁傅的同学就开始奔走。一些人苦苦寻觅,更多的人则观望着校园招聘或网络招聘。

虽然不少人陆续地接到中小企业的面试电话,但是国家机关、外企或高新技术企业是他们心中的首选。

而目前,国企吸纳就业的能力降到几十年最低,外企的门槛仍高。郁傅经历过几家大银行的面试,但都音讯全无。于是,郁傅目光投往中小企业,他试着投了一家律师公司。

2009年3月,国家力推就业新政,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与就业部门联系,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竞争已趋白热化,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却“小河干”。

10年前,中小企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郁傅的哥哥别无选择地进入了民营企业。而他的哥哥更是摸爬滚打,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在郁傅眼里,中小企业是一个更能锻炼人的地方。

有人统计,50%以上的大学生进入了中小企业。此时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也在缩减招收人员。另一方面,企业招聘大学生得以减少的社会保险比例尚不明确。中小企业不愿因此增加社会保障负担,招聘增加的幅度也有限。

新出台的就业新政,对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除外)。于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受到鼓舞,就业意向从大型国有企业分流到中小企业。

对社会保障专业的郁傅来说,最理想的出路是考取公务员。但公务员报考网站上的报考人数正一路飙升,郁傅只得做两手准备。

在各大招聘网站,金融、法律、国贸专业的热度比往年已有下降,销售与保险人才则很紧俏。这类企业更青睐“实用型”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社会保障专业的郁傅一则缺少实践经验,专业的宽泛也使他尴尬。

由此,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衔接不利在学校教育中凸现出来。一些学校开始增加应用型较强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扩大第二学位招生规模。

因为众多院校的研究生名额今年扩大,一些应聘者重新回学校深造,也有大批的毕业生走上实习岗位,成为就业的储备军。实习也是他们就业的跳板,郁傅的师兄当年也是转投银行做实习生,而且留下的。

与此同时,北京团市委正广泛联系北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和社会团体与高校学生对接,征集见习岗位。郁傅从同学那得知这一消息,登录网站,填写了信息与意愿。

过了几天,一家航天科研机构打给他电话。目前国家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与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家科研单位正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而郁傅的专业刚好与科研机构的需求相合。一年半载的实习与培训后,他将接受机构的考核选拔。

经过一场就业危机的洗礼,郁傅开始调整就业观。城乡基层、西部地区与中小企业向大学生投来橄榄枝。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开始结合起来,破解就业难题。郁傅走出徘徊,不再在多个选择中举棋不定。

自主创业“初体验”

3月的春天,忙着写毕业论文的陈琪,就业的抉择在咫尺之间。在拥挤的求职人群中,与男朋友在南锣鼓巷开一家咖啡店的想象不时地闪过她脑海。

那是她几年以前的梦想,而南锣鼓巷正有更多的创业同僚与创意火花大肆进入,店铺的租金也在飞涨。现在,她不得不另寻出路。

陈琪萌生出一个宣南文化开发创意,是在大三的旅游管理课。即便在宣南的胡同长大,那些胡同的名字她自己也数不过来。宣南的民居和历史悠久,开发的力度却有限。于是她考虑成立一家做宣南线路的旅行公司,就从宣南的故居与历史切入。而这之前,她唯一的创业经历是在学校的跳蚤市场摆过地摊。对她而言,创业面临的困难比一纸计划书更多。

在陈琪身边,创业者不乏其例。比如在淘宝网,点击一家服饰店,店主可能是自己同门师姐。她的一个师妹在街边吃红薯偶尔结识了红薯店的老板,开起红薯校园连锁店。对于即将毕业的陈琪,更重要的是资金、技术、信息以及经验的缺乏。

陈琪的矛盾也是她周围多数同学的矛盾。即便有好创意,他们的创业之路面对着众多阻力。而来自家庭的教育与传统就业观,使陈琪更倾向进入职场,朝九晚五。比如一个山大的学生提出过一个供教材流动的租书网站商业规划,但他随后得到保研资格,创业之路也戛然而止。

陈琪发现,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惑与茫然。对于创业,他们理想多过理性。

与陈琪相比,她的男友曹伟比同龄人更早地有创业体验。大一的曹伟,成立了一家校园电脑中介。他的创业动机,来自于几个老乡创业的小有名气。几天后,他与同学分头从家筹到一笔钱,租几间不小的办公室,聘打杂人员,再联络宣传,光是几台办公电脑、老板桌,就花去一半的预备费用。只是,他们创业的成就感马上遭到了重创。

不久曹伟的电脑工作室经费告急,因为电脑价位偏高,而市场寥寥。他们只得重新做方案,以期从电脑公司与同学中制造差价,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修护电脑。虽然,这个方案开始有了不错的反响,可是如果继续开下去,曹伟将面对更为不可知的市场。在分羹者众的电脑市场,曹伟缺少两张牌,足够的创业经验和资金。

他同其他同学一样,对创业又向往又忐忑。前几个月,他的电脑中介来电明显少了,同学都因经济的寒冬而捂紧钱包,耳边不时传来的是师兄创业难的传闻。

此时,曹伟的电脑工作室在经历市场的价格战。由于供应方的硬件价格大幅下降,工作室的利润空间也在变小。一些校园中介开始张罗新的合作伙伴,甚至因为缺乏市场风险的预估,掉进“二道贩子”的陷阱。

虽然有着一间工作室的收入,但他的专业书店仍面临着资金的瓶颈。

闲时经常与学校里的小商贩们打交道,使曹伟发现,之前对政策的闭塞,自己多花了几笔冤枉钱。像他一 样,创业早期,很多大学生无处筹集资金,也有些人则借助政府的杠杆,撬动资金运转。

在网上,不时可以看到政府陆续出台的一些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在北京,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就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门槛降低,向更多人敞开,途径拓宽,推动更多大学生为申领创业贷款而奔走。他的同学回家乡申请当地团委的“青年创业信用证”,搞了一个与村民联合的瓜果合作社,已小有规模。

曹伟看到,一些市场趋于饱和,只有从特别的思路出发,寻求差异,才能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一个学术图书的项目企划进入他的设想。从在哪里选址到如何联系同学、扩大影响以及实体店同网上经营的兼顾,在曹伟心中慢慢清晰。

曹伟就贷款的事情前前后后往各个金融机构跑了个遍。几番周折,他开始对贷款的程序有所了解。曹伟的可行性贷款是可以申请团委与金融机构推出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企业在高校创立的创业基金,以及工会、银行、企业联合组成的创业贷款基金。曹伟实习过的北京宣武街道居委会也为他申请创业资金出主意,多方搜寻资金渠道。虽然申请贷款程序复杂,对人品、有无赌博等陋习以及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深入调查,而且申请成功的比例有限,曹伟不久得到一笔几万元的贷款。

8.就业观 篇八

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实践类型: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学 号:姓 名:联系电话:学院班级: 有关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多个大学学院 县城街道

2013年2月3日—2013年2月18日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2级2班

二○一三年三月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

摘要: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为了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并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观 就业形势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树立正确就业观,谋取理想职业。

调查对象及方式:被调查学生为各学校在校大学生,如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师范与非师范院校等。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城市学院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主要采取网络、电话联系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13年2月3日—2013年2月18日

调查结果:83.35%的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认为就业困难,;10.40%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可以找到好工作;也有极少数的同学对当前就业压力不了解。39.2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13.63%的大学生认为自信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47.12%的不乐观,工作不好找。就就业观而言,大都在意专业对口,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高工资,先就业再择业;极少数听从父母安排,也有一些走一步算一步,或是完全自主选择。56.41%的大学生对专业前景持一般态度,30.54%持不好态度,也有13.05的大学生认为所选专业很好或较好。90.90%的大学生找工作重点取向工资,发展空间,兴趣,只有9.10%的大学生关注公司知名度。在职业选择上,87.67%的大学生看重高收入的工作,稳定的工作,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以及有更多晋升机会的工作。许许多多的的大学生觉得在找工作靠后台和工作经验,学历、文凭等,很少的同学意识到责任心、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社会及政府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对工资要求过高。在求职过程中,70.33%的大学生认为专业水平、心理素质、组织能力较为重要,30.67%的大学生看重沟通能力、适应能力、思想水平以及其它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少数同学觉得自己会欠缺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46.52%的大学生认识到需要提高职业素质、通过实习更加了解企业、得到必要的就业指导来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也有认为需要提高专业技能、获得更多就业信息的、调整就业心态、提高求职技巧以及其他方面来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70.15%的人选择在南部沿海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部工作。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分析,83.35%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此类现象在各大学以及社会人士身上是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大学生本身压力大,对就业没信心,更别说什么好工作了。多数大学生的基本就业观都是比较合理而清晰的,这表明在巨大的就压力下,大学生还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选择。另外,似乎大多人认为自己的专业前景不怎样,可见当初在选专业时是多么的茫然,只为一时兴趣,却未能作出长远打算,也没有为自己选上一门自己不后悔的专业。因此,在自己还是准大学生时,就要多为自己的专业好好想想,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才能在自己身上展现好的前景。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谈及工作重点取向时,普遍人都保持一致意见,看重工资,兴趣,个人发展空间以及在职业选择上也看重高收入、稳定、有晋升机会的工作。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后台、学历、文凭、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这显然是用人单位误区,过分关注文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加之大学毕业生对工资要求高和近年高校扩大招生,使得大学生毕业难就业,导致有用人力资源的浪费。再者,许多大学生对社会及政府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不了解,困难没到身上也不懂得防范。一般大学生都知道在求职过程中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也能清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欠缺的素质。从调查结果分析看,许多人认为自己欠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既然认识到所欠缺的,那么就应该借助自己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好好补足。关于自己的就业地区,大学生更多的是意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就业,没有多少人是会去选择生活艰难的地方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此外,在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调整就业心态,通过各种的途径获得更多就业信息,在大学期间也要通过实习来了解企业;提高求职技巧,并能从各个有关人物处得到必要的就业指导。

心得体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欠缺,用人单位过分看重文凭学历和工作经验。那么,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怎样面对,怎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好好的立足呢?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还应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此外,调整就业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总之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用知识武装自己,全方面发展自己,更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如果只有大学生自己努力,就算再完美的人才也会遇上就业难。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出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高校还需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 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再者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此外,政府以及用人单位还应采取必要措施。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选人标准要合理。还应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就我自己而言,一个大一学生,应该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好好为自己以后就业做准备。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多去实践,利用寒暑假寻找工作锻炼自己。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很重要。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多的了解社会就业动态,专业很重要,但也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以后选择职业时,才能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清晰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自己将来在社会立足做准备。

附:调查问卷题样

1、您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您对您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的看法是* A、就业形势很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

B、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 C、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D、自信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3、您的基本就业观是 A、注重专业对口

B、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 C、高工资

D、先就业再择业 E、先择业再就业 F、完全自主选择 G、听从父母安排 H、走一步算一步 I、其他

4、您认为您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5、你找工作时的重点取向是什么

A、兴趣 B、个人发展空间 C、工资 D、公司的知名度

6、您在职业选择上最看重的因素是 A、高收入的工作

B、稳定的工作,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C、有创造性的工作,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D、有更多晋升机会的工作 E、其它

7、你认为找工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A、学历、文凭 B、后台 C、工作经验 D、责任心、诚信等品质

8、你了解社会及政府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吗 A、很了解B、比较了解 C、了解一点点D、毫无所知

9、您对第一份工作最低薪酬的要求*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E、5000RMB以上

10、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那些素质最重要(至多选三项)A、专业水平B、沟通能力 C、适应能力

D、心理素质 E、组织能力 F、思想水平G、其它

11、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是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它

12、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您需要(最多选五项)A、提高专业技能 B、提高职业素质

C、获得更多就业信息的 D、通过实习更加了解企业 E、调整就业心态 F、提高求职技巧

G、得到必要的就业指导 H、其它

13、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E、没要求,有工作就行

F、家乡

G、其他

上一篇:幼儿教师节活动总结下一篇:共青团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