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2024-06-27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共9篇)

1.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一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本文获得嘉兴市2009年三项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单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教育部门、家长也存在一定偏见,令人担忧。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意识。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劳动教育主要途径是:第一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关键词:农村小学 劳动技术教育

一、现状与问题

“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谈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原嘉兴市教委主任马健首先提到了“劳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现象,读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间,我利用回农村之暇,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其中耳闻目睹有关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让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情况一:有两名13岁、15岁的女同学,(分别读小学五年级与初一)至今没洗过衣服、手帕,自己从未洗过头,主要由其奶奶、妈妈帮助洗,家务事几乎是不干的。(两名学生的成绩均较好)

情况二:一天晚饭后,天已渐暗,我去一正读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家随访。到了他家推门,只见其饭桌上一片狼籍:4个菜大多所剩无几(只留一点汤与一点咸菜),碗筷丢放着,桌上、地上散落许多饭粒,一只凳子斜倒着„„这时,其母亲在猪棚间一旁的织绸房走了出来,满头是汗,一身疲惫的样子,她似乎颇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说她儿子已吃过饭正在楼上看电视,自己还在织绸,其它外出做工尚没有回家。随后,其母满怀失望、气愤而又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从不肯做家务,只管自己享用(每天要花3、4元,有时一天要花10元否则就以不读书相威胁)。

情况三:一天傍晚去一正读初一学生家里随访。在与学生母亲谈话间,我提议上楼去与学生谈谈(他正在楼上看电视),不想其母亲也脸露难色,劝我不要上楼,说她儿子的房间比狗窝、猪窝还不如,并气愤地说,昨天我找不见喝茶杯子,后来发现都在他的房间里,总共有9只,他每天喝茶了拿上去一只,只顾拿

1上去,而不知道拿下来,有几只杯里已有虫子了。(在随访中,也了解到有两位学生颇受其父母的赞扬,家务事能主动地做,学习成绩也比较突出,在与我的交谈中,热情礼貌,其它学生家务大多也几乎不做的。)

茹建华老师对8所农村小学200名学生调查

二、忧虑与责任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这一比率所反映的趋势,应该能被大家认同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或者说关键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了劳动教育,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淡化了劳动教育。据报道,我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平均为11分钟,仅是美国的1/

7、泰国的1/

6、韩国的1/

4、英国的1/

3、日本的1/2,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现象”,任其发展,其最终的后果将是犯“历史性的错误”!

农村小学生的纯朴、诚实优秀品质渐渐地消失,乱花钱、图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长。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面貌实在令人担忧。不难想象,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是一个缺乏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珍重家庭亲情,那么这样的人纵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终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会有一种怎样的回报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剧,真是不堪预测!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正陷入泥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观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三、实践与对策

第一、是学校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说到底,造成我们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段时间来,学校(包括家长)自觉地、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影响,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过时的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意志,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热爱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变课堂上说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1、抓好一个重点--------用好教材是劳动教育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性教育培养任务,不是短暂的教育,或者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小学教材《综合实践》,相当部分是较好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技能性与应用性,我们只要认真地贯彻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劳动教育以活动形式进行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出认真课前准备。第二,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技能(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劳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2、组织好一个高潮点--------开展技能比赛活动是劳动教育的过程深化,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加强劳动教育常规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氛围,用制度作保障,用激励手段促进,学校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的劳动技能比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劳技水平组织了剪纸、锄草、钉钮扣、炒菜、烧饭,削苹果、折叠衣服等比赛活动,从实践效果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技能提高。另外,劳动教育可以和学校开展的其它活动结合起来也是重要的方式,例如与“五一”节、“母亲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相关主题结合起来,也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3、落实一个支撑点---------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我校与嘉兴市农科院建立了 “劳动基地教育”的关系,十几年来,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管理的收获,同时听取农业专家的专题讲座,体会了农业劳动生产的伟大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关心农业,热爱农民的感情。所以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是劳动技能的一个支撑点。

4、强化一个亮点--------教师们探索寻求有效方法与方式是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差异,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要因地因时因人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例一位劳技课老师把家里的丝瓜种子拿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培育的方法指导,每一个学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种„„据这位老师反映学生对自己栽种的作物非常关切,舍得劳动,表现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护。待到收获的时节,学生们所表现的喜悦、激励、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难忘!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创办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园”,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劳动,积极地相互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比赛”,他们真正地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最光荣”的含义了。

5、形成一个合力点--------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是劳动教育组成部分。

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好多需要家长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

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事实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只要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的利弊关系,假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一定会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也是劳动教育的很好形式。

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1、.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对硬件设施的依赖。一般认为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两个类型:

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小学的空地多,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对各个角落、每块花木都要精心设计,细致管理,各班级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保护区,花坛管理基地;让学校出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

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与职业技术学校、农技站、科技馆、兽医站、农场、养殖户等单位结对,定期活动。挖掘周边环境的潜力,如建立“卫生一条街”、“保护母亲河”等。

2、资金设备投入

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自己筹一点,上级拨一点,社会帮一点等以保障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

3、建立“劳技创新教育展示室”

劳技创新教育展示室的建立可以巩固劳动创造的成果。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先进经验集中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活动交流和发展。我校于前年创立以来,把历年来学生的获奖作品陈列出来,在每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中,带领学生参观,学生很受启发,效果良好。劳技活动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从2005年以来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才以来,我校连续四届都有区一等奖,其中区级一等奖6个,市级一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

1个。

总之,只要我们对劳动教育观念上认识正确,认识一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注重措施落实,尤其是评价制度,创造性开展这项工作,目前的劳动教育的状况一定会有明显的改观。

茹建华《关于新世纪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思考》

毛宜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管理》 2008年第2期

2.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二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 强化技术教学

1. 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 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 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 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 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 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 因此精心设计教法, 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 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 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 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 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 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 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 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 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 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 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 引导他们互相帮助, 彼此取长补短,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 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 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 搞好配合。这种合作, 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 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 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 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 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 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 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 打印成稿, 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 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 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 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 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 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 创造有增无减。

1. 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 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 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 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 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 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 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 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 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 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 才有进步, 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 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 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 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 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 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 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 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 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 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 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 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 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 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 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 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 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 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 然后在底板下, 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 最终接上开关, 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 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 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 在接着设计围栏时, 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 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 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 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 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 一共弯制6个, 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 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 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 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 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 激动地鼓起掌来!

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三

我曾在山区、坝区、城区小学任教过,所在学校都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地。山区学校的种植地有坡地和菜园。坡地师生一起种干粮出售,所得贴补学校办公费用;菜园,教师种蔬菜解决自给。因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对坡地很少管理,收成极少,有的坡地干脆让其荒芜。山区教师买蔬菜不方便,只能自种自给,所以对菜地相对较投入。

城区小学,校园内和围墙外虽也有部分用地,但大多未很好利用。

坝区乡村学校有水田和菜地。水田承租给邻近农户,菜园各班管理或教师自己种,种出的蔬菜或自用或卖给学校食堂。

因统测监考或学校间的一些活动,我也到过其他小学。各小学对种植地的开发和利用大体相似,都叫“学校的菜园”,“学校的田”,很少有叫勤工俭学地或学农基地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但这些在我们乡村学校落实并不到位,学校教学以语、数为中心,劳动技术等非统考科目只要课程表上排有就行,学不学,学得怎样,很少检查。虽然学校有规定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但并不严格监查和落实。

推进素质教育只是社会的呼声,学校教学仍偏科。升学率成了学校的“重点工程”,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学生努力的方向。有了高升学率,学校有了先进奖牌,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教师有了“骨干”的名分,评优推先可以候选,晋职评级可以申请。学校抓好统考科目的教学管理,是打造“工程形象”的重中之重,劳技课这样的非统考科目是不在“工程”范围内的,学农基地被“休闲”,劳技课遭“冷遇”是不奇怪的。

二、应对的策略

受新一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五步培训法”培训教材内容的启发,我有如下建议。

1.重新开发利用学校种植地。学校历史遗留的“自留地”,近年来利用率极低,学校的水田因疏于地界管理,邻近农户“挪田趱埂”,面积渐渐萎缩。学校应协商当地村委会,重新分明地界,组织学生翻耕、栽种,让其成为真正的学农基地。教师零乱种用的地,应由学校统一收回,规划管理,绿化美化,该种草的种草,该栽花的栽花,该植树的植树,为学校增添一抹绿,美化环境。虽然农村小学办学经费紧缺,所用所需得靠上级主管部门拨给,但学校也不必事事依靠政府,绿化费用,学校挤挤攒攒可解决部分。

2.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相结合。笔者曾带领小学生在烈日下翻耕过坡地,到远离学校两公里外的小河里捞捡过卵石铺路,在山脚的硬石上扩路,砍伐过树枝……深感乡村孩子钟情于劳动,在劳动中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没一人退缩。我想,学生对劳动感兴趣,这是我们劳动技术课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农村小学学生对农事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学农基地同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灌输农科知识,记录身边农作物四时的生长规律,种子从入土到生根发芽的周期,从抽穗到收获的时段,地膜与非地膜种植的功效比较,农家肥与有机肥作用的对比等一系列农科知识。提升学生祖辈留下的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许,多年后,这些知识会点燃他们改进农业技术的热情,诸如烤烟的“漂浮育苗”、“双龙出海”式插秧,会在他们的智慧中创新,带来丰产。

3.树立新的课程观。农村学校的孩子,靠读书求学跳出“农门”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要回到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他们今后农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农科技能及知识尤其不可忽视。在重统考科目教学的同时,不可丢弃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的结合,企盼的不是培养农科专家,更多的是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农业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为未来的新型农民“播好种,育好苗”。

因此,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挖掘课程资源。用好学农基地这个农村小学特有的资源。农村学生除读书外亲历得最多的是农事,学校就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开辟学生实践的“乐土”。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本着劳动与技术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主动地开挖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常常出现学生逃学躲课的现象。他们对读书不感兴趣,老感到学校里没有自由,宁可忍受教师的重罚,家长的责打,也要到稻堆、沟渠玩耍。按理说,学校同龄的孩子多,伙伴多,应该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而这相反的现象说明我们学校、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挖掘农村孩子生活学习必备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让学生人人愿学,乐学,学好。

作者单位 云南省姚安县蛉丰小学

4.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实践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 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综合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综合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立足校园课堂载体的基础上,开发和研究更为丰富实效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劳动学科的学生,开发资源,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深入系统地研究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实践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因此,劳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实践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工作目标

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我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二学生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初步学会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养成使用劳动工具、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初步学会运用综合实践实践所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能够在综合实践教育实践中开发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三教师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的内涵,真 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 需要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教育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总之,教 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对综合实践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教法方面的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五、研究的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突出区域性、地方性特色,又突出综合实践教育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编排模式;

3、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运行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教育科学合理的 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六、研究对象

灵水中心小学1--6年级的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查阅有关文献材料,根据地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的考察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实际情况调查,开发和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教育资源。用观察、测量 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有关数据,不断调整、完善研究 措施,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活动实效。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3

1、查阅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接触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综合实践教育思想,积极吸取各地研究成果。

2、组织部分教师系统学习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内成员的 分工工作。

3、调查研究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思考课题操作的可行性,制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6.4-2016.12 系统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教育资源,逐步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评估机 制,完成有关的系列体制。并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小结和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 2017.1-2017.2 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撰写课题成果,请有关专家鉴定。

九、研究措施:

1.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

教师要树立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念,以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以扎实的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教改,以教改促进综合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开创我校综合实践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的基地建设。

我校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充实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校应充实综合实践专用教室的设施建设,装备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科技含量 的教学设施,建立学校课堂小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合作,为综合实践教育提供规范的实践基地。

3.深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

教师要致力于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研 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学生现代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4.健全对综合实践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

5.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论文 篇五

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劳动与技术是培养学生技术素质的启蒙课程。在新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实践中,特别强调要求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而学生的劳技素养形成是需要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培养下,长期实践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劳技素养。

元代的乔梦符曾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好的文章。同样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节劳技课的开头、过程和结束也十分贴切。我们用生动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索中去。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劳技课堂教学,凸显技术素养培养呢?

一、有效的劳技课堂应该有现实、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体现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挖掘

现在版本的劳技教材页码较少,内容直接,简单的图例配以动手操作材料。简单的内容注定我们的课不能简单。教师在执教时应该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社会发展等方面选择实例,作为情境的创设起点、作为劳技学习活动的素材引进课堂,使劳技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用浅显的内容引入新课,加强了新知与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例如,在教学《丝网花》一课时,教者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丝网花的美丽,感受劳技就在我们生活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背景,接着让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丝网花,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

二、有效的劳技课堂应该有科学、合理、流畅的教学流程,从而体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教学原则

一节好的劳技课应该是结构合理、安排到位、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的课。教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基础,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活动,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条件与空间,引导学生获取劳技知识、领悟劳技方法、形成劳技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小礼品盒》一课时,教者先从成语故事《买椟还珠》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想制造一个漂亮的礼品盒。接着介绍礼品盒的制造方法,让学生对礼品盒制作过程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教师示范,学生制作,汇报交流,最后师生评价,学生改进,再次评比。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目标的达成铺平了道路。

三、有效的劳技课堂应该是具有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探究,实现高效学习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双基情感才能落到实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劳技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思想方法并获得广泛的劳技经验。学生是劳技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劳技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始终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所有的劳技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

在劳技课堂上,我们可以提供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教师讲解演示,可以学生自我指导,可以视频复习,可以师生互动学习。我们在进行学习评价时,可以教师评价,可以学生互评,也可以师生交流互动,更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家长参与评价。总之方法多样,形式开放。

四、有效的劳技课堂应该是练习设计科学、有序、高效,从而实现学生对新知的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小学劳技课堂练习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的延续,是学生消化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有序的安排课堂练习,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节课的教学追求。

一节劳技课就应该是小的操作练习和大的整体要求的动手制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的练习中不断走向成功。比如,在教学《竹蜻蜓》一课时,教者设计了这样几个小练习:拆解已经制作好的竹蜻蜓,认识其结构;自己制作一个竹蜻蜓,并试飞;总结经验,同桌合作制作一个竹蜻蜓。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有效,高效地实现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6.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期末测试卷 篇六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32%

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

8、劳技更是一种创造。劳技制作的过程,必然会创造出新的作品,新的形象,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思维方式。()1.纸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是。

2.我知道常用的纸有:、、等。3.制作纸工常用的工具有、、等。4.我国的剪纸可分为:、和。5.一种七巧板类的传统民间游戏工具叫。

劳技使人终身受用,劳技的每件作品都是生活的,都与生活联系着。这个学期我学会了、、、、。

二、小小裁判员。24%

1、劳技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劳技课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所以小学生不用学习劳技。()

3、生活需要劳技,生活离不开劳技。劳技离不开生活,劳技能使生活更加美好。()

4、我在劳技课上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我在家里常常帮助妈妈做家务是错误的。()

5、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学习劳技是很必要的。小学生通过学习劳动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美德。()

6、学习劳技一点也没有用,我在家里不用帮助父母。()

7、劳动能创造美好的事物,劳技课上我与小组成员不需要合作,通过劳技,我学会了如何

三、连线。8%

拼接玩具狐狸和老鼠 动物世界快乐的小鸟 纸编的乐趣四角彩灯 给节日增添欢乐可爱的纸篓

四、简答题。36%

1、简单说说“拉花”的制作步骤。

2、请你简要说说编网袋的过程。

3、请你说说如何制作一个蛋壳小猪。材料:橡皮泥、蛋壳

7.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七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需要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也就是学会发现问题。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许多神秘有趣的现象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 在学习制作涤纶彩球的课程中, 教师通过六一、国庆等庆祝活动如何来装点教室, 美化活动现场引入, 从而引出彩球、拉花、气球等装饰物, 再向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好的彩球让学生产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亲身感知彩球的材料, 并出示涤纶薄膜, 引发学生产生“如何把一张彩纸做成一个球”的疑问,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体验拆解过程开展教学内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渐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进行总结时, 可以告诉学生今后还会有许多有趣的劳技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仔细观察生活与环境。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 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2.通过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 要学会主动去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知识面的不广泛使他们不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 并且很有可能被一些错误知识误导, 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加以引导。例如, 在学习制作竹蜻蜓的课程中, 学生需要进行两部分的学习, 一是竹蜻蜓的制作, 二是竹蜻蜓的放飞。在这两部分内容中, 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 比如竹蜻蜓的叶片如何打磨、竹蜻蜓为什么能飞等, 这其中可能涉及一些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知识, 教师应该尽可能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学生讲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原因。例如,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打磨竹蜻蜓, 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制作的这种竹蜻蜓飞不起来, 然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和教师展示的成品, 研究其区别, 找到问题的关键。以后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就可以主动去对比学习, 去探究这些神奇的现象, 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鼓励学生探究新方法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授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 但并不是说一定就要按照书中所教授的那样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探究方法, 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其他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过分限制学生自由探究能力的发展, 只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例如, 在编织彩带单元中, 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研究更加符合自己喜好的颜色的搭配方式或者是彩带的编织方法, 制作成各种各样异于书本的作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相互比较, 自然可以逐渐发现如何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才更加符合审美习惯, 尽管学生并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审美意识, 但却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 并且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一步步靠近更加合理的答案。同时, 这也是一种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发展出自己的探究方式。

二、培养探究能力中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注意许多问题: (1) 要注意安全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 也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提醒学生一些危险的细节, 让学生学会安全探究的方法。 (2) 要注意正确引导探究方向。小学生在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正确意识的时候, 很可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掌握错误的知识, 这些从小养成的知识习惯在长大后很难进行纠正, 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探究方向。 (3) 要注意不破坏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小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失败气馁, 产生放弃的想法, 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 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探究实验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基础, 并且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探究性人才。

摘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在课程改革下紧密切合素质教育主题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原本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现单独划出, 设立了独立的课程标准, 对于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技能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 同时, 如果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还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探究性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课程,探究能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8.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篇八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强化技术教学

1.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因此精心设计教法,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搞好配合。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打印成稿,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创造有增无减。

1.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才有进步,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然后在底板下,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最终接上开关,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在接着设计围栏时,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一共弯制6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激动地鼓起掌来!

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动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体会劳动技术课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源于生活到学会生活,不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九

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黄利锋

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也为这门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认真学习《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觉得纲要阐述的课程理念很富有人性化,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求在技术学习与学生品质发展间找平衡。但真正要把这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发展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了些思考。

一、成立指导团队

要在学校中正常开设开好劳动与技术课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热情参与。首先是物质保障,建立一个劳技专用教室,设施要完全按照纲要所规定的配备,并能够经常有所维护与更新。其次是师资安排,各个学校可能有所差别,有的是有专职教师,有的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成立一个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具体督促落实,各年级组也要成立一个年级教师指导小组。因为这门课程的实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虽然是某一个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但在幕后需要有一个教师指导团队在支持。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要对一个学期教学内容作出战略性的安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办学特色和社区资源,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和学校大队部统一行动,既是课堂教学,又是少先队活动,开发出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与此同时,年级教师指导小组也要在开学之前,参照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依照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设计出比较详细的教学方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允许班级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异,不必统一要求,或者利用班级中的家长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班本课程。我想,有了教师团队的支持,上课的教师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利用好大家准备的教学资源上,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注重课程整合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必须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学科的知识技能相联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以致用。如在自然学科的学习中,有不少知识是与劳技知识相重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把知识有机整合,设计跨学科的方案。也可以把劳动与技术的课题设计在一个大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当学生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需要某方面的操作技能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实现菜单式的技术培训。如在开展主题为“母亲节”的实践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帮助妈妈烧菜,教师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班教学只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延伸,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资料性研究,或到社会上调查的实践性研究。

三、取得校外支持

如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似乎有些闭门造车之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走出校园,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亲历体验,在社会这本无字书中摸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与校外的联系,可以分成二个层次。一是取得家长的支持。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大多与家庭生活有关,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虽然有劳技专用教室,但还是不能够满足学生动手操练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和家长联手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还可以聘请有技术特长的家长为校外辅导员,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把他们请进课堂,就这而言,肯定要比教师做得更好。二是建立校外劳动与服务基地。基地可以是长期合作的,如敬老院、社区居委会等社会公益机构,也可以是动态变化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劳动场所,如具有季节性农副产品基地。

四、科学评价制度

上一篇:中国山东大学排名下一篇:中班语言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