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2024-07-14

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共7篇)

1.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篇一

不觉的加入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参加这份工作没想着自己能有多大的成就,就想着不虚度时光,充实一下自己,哪怕一个月赚500块钱那也是体现我自己人生价值的表现。

“我是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于做出不平凡的事,我要平凡不要平庸”。这是从17岁以来我一直喜欢的一句话。一个人生活的不是最好而是生活的最多,失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而是拥有独自生存的能力。不管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我都能自豪的对每一个人说:我有独自生存的能力。

太平洋保险公司,从不了解到了解,我真正的懂得了这份行业的重要性。“铁肩担重任”,我终于懂得了这个行业的神圣,这不是一个求人的工作,而是一份把爱洒向人间的职业。保险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没有买错的,只有买少的,保险不是让你消费,是让你存下你不该花的保命钱。

2.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篇二

从1980年到2007年, 保费收入由4.6亿元上升至7 036亿元, 保险深度由0.1%上升至2.82%, 保险密度由0.47元上升至532.5元, 增长十分迅速。尽管如此, 我国的保险业还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绝对量太小;二是险种结构不尽合理。人身保险需求中的人寿保险比重过大, 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比重过小;财产保险需求中的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三大传统险种长期保持在80%左右的份额, 其他险种如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的需求不够旺盛;三是保险需求的地区差异明显, 东部发展较快, 中西部相对落后。这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分不开的。

一、基本理论回顾

从宏观方面看, 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源于对群体保险需求总量的研究。

保险需求总量一般以保险费收入来衡量。假定保险价格相对稳定, 或者说保险价格对保险需求影响比较微弱, 那么保费收入与保险需求总量成正比关系。一般认为, 影响保险需求总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类, 其中内生变量由需求方程Xd=f (p, v) 决定, p表示价格变量, y表示收入变量。外生变量是影响保险需求的外部环境, 不由保险市场供求双方力量决定,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这些外生变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内生变量, 从而引起保险需求的变化。

国内有不少学者也从宏观层面对保险需求做了定量分析, 他们更多地将分析集中在国内的保险市场。结果表明, 保险增长源于保险业自身的扩张﹑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二、我国保险业现状的分析

(一)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增长率高, 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7 036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32%, 年几何平均增长率为31.2%。与此同时, 国内生产总值1980—200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 年几何平均增长率为15.9%。我国保费收入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我国保险业的起步阶段, 保费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1992年人均保费只有17.5元。这是因为我国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 国民收入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1980年的恩格尔系数达到56.9, 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后, 能够用于投入保险的部分很少, 即存在自然需求但无法形成有效的保险需求。

从1992年到2002年, 保险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显现。保费收入从1992年的205.1亿到2002年的3 053.1亿元, 增长幅度达到1488.6%, 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447%高出很多。2002年至今, 由于银行保险的发展, 保险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寿险产品方面, 保险营销方式的改进, 国民保险意识的增强,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稳健的发展, 都导致我国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渠道使人们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 分红险﹑万能险以及投资连接险的出现分流了银行储蓄, 流入保险业的资金大量增加。另外, 加入WTO以后,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剧了保险市场的竞争, 加速了保险市场的细分, 进一步挖掘了潜在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

(二) 我国保险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保险市场需求呈现扩张趋势, 但其背后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保险深度近几年来似乎出现了“瓶颈”, 这说明了我国保险业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供给主体数量不足。

尽管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规模都有较大发展,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属落后。目前, 我国大陆共有开业保险公司22家, 而美国有5 000多家, 香港有230多家。这样的供给不足状况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险需求。

2. 开发新险种不足。

险种单一、范围相对狭窄是我国保险市场由来已久的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保险对象主要停留于财物的物质毁损上, 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的比重很小。很多保险公司在新险种的开发问题上重视不够, 使人们潜在的保险需求没有现实保险商品与之对应。

3. 保险中介机构不足。

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沟通的桥梁, 在解释条款、保证被保险人利益、提高效率、减少纠纷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 但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严重缺位。

三、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传统的保险理论中, 影响保险业规模发展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发展状况﹑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二是社会文化结构﹑传统习俗﹑消费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三是保险的替代因素, 如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和社会的扶助措施等。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 收入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 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了较快的增长, 从1980到2007年,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7.6元增长到13 785.8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1.3增长到4 140.4元。

实证经验表明,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保险需求的增长。吴江鸣﹑林宝清 (2003年) 的实证结果发现, 加权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二) 储蓄存款数量和利率水平

依据生命周期或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观点, 储蓄是未来的消费。即让渡即期消费权, 取得价值增值的收益权。于是通过银行储蓄和保险投资方式, 均是为了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 以满足远期的消费需求。此时, 随着收入增加, 储蓄和保险需求两者均增长。当人们注重储蓄的预防性功能, 特别是对未来经济收入预期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的效应时, 这点与保险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相似, 两者功能具有替代性。

从我国具体情况看, 1980年到2007年间, 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399.5亿元增加到172 534.2亿元, 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由1.15%增加到4.08%, 说明保费收入增长超过储蓄的增长。对于保费收入和储蓄的替代关系, 栾存存 (2004) 认为, 尽管我国的储蓄存款对保费收入的影响不大, 但是, 保费收入增长率与储蓄余额增长率负相关成立。

(三) 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对于保险业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因而也就降低了保险产品的实质保障, 使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所得到的补偿不能或不能完全达到当初所设定的目标。因此,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 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受到抑制。

(四) 人口总量及其结构

首先, 人口总量决定了保险购买力总和以及保险需求的潜力。其次, 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使保险功能凸现。我国平均家庭户的人口已由1982年的4.51下降为2002年的3.39人。再次,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会增加对寿险的需求。一般而言, 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往往会增加对养老保险、年金等储蓄型寿险的购买。

(五) 保险意识及教育水平

作为一种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必须首先要被人接受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一国国民风险意识尤其是树立运用保险机制来管理风险的意识对于保险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 政策及法律环境

由于保险经济关系的成立往往要以保险合同为载体, 因此立法制度﹑法律体系对保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上, 凡是立法较早﹑法律体系健全﹑国民法律意识较高的国家, 对保险的需求普遍越大。

(七) 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二十余年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 政府及国企主导经济, 逐渐让位于多元化的市场力量。中国GDP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国有经济。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与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为中国GDP的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然而, 这三类企业的职工却缺乏传统国企职工那样的社会保障。

四、实际保费收入的回归分析

现阶段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 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 也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因此,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既具有各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 又具有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性。结合上述保险需求中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我国的特殊情况, 在既兼顾到统计资料查找的可能性, 又不违背经济理论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现阶段中国保险业供需模型作如下假定, 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 变量的选择

1.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实际人均保费收入即实际保险密度 (Y) =人均名义保费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保险需求总量 (即保险总金额) 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指标, 在假设保险费率相对稳定时, 则保险费收入与保险需求总量成正比, 保险费收入的规模和速度反映着保险需求总量的规模和速度, 并且保险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能精确地反映保险需求的信息, 所以选取保险密度作为保险需求的近似替代。对于保费收入数据的处理:由于1995年之前一直把保险业储蓄金收入作为保费收入, 此后才将储蓄收入剔出了, 所以应当将1980—1994年的保费收入减去储蓄金收入, 这样调整后将使得数据前后具有可比性。关于这一变量的处理是参照栾存存2004年在《中国保险业增长分析》中的经济研究。

2. 解释变量的选择

一般认为, 影响保险需求的变量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内生变量:

(1) 价格变量 (即微观证明中的保险费率) 。就保险商品而言, 其价格就是费率。一方面, 财产险与人寿险的费率决定原理不同, 财产险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 通过损失或然率的计算厘定;而人寿险是以生命表和预定年复利率为基础, 利用精算的技术手段厘定。另一方面, 不同险种间的费率也参差不齐。因为, 无法以合适的变量来衡量价格。

(2) 收入变量 (即微观证明中的财富收入水平因素)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用GDP来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较强替代性的变量有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考虑到除了居民个人购买保险外 (主要体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上) , 还有企业购买保险﹑对外贸易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保险需求, 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涵盖了这些方面, 所以选择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

第二组为外生变量:

(1) 保险意识。可在以下两个变量之间进行选择:

(1) 实际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 (用EB来表示) 。作为一种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必须首先要被人接受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一国国民风险意识尤其是树立运用保险机制来管理风险的意识对于保险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 (GRA) 。高等教育毕业人数的增长显示出高素质人口的数量在增加, 进而保险意识会有所提升, 但考虑到GRA还代表着人们对教育的投入, 在收入水平相对并不宽裕和高等教育投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过高的条件下, 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意味着其他需求会相应缩减, 这当然包括保险需求。GRA的增长一方面代表保险意识的提升进而带动保险需求的扩展, 另一方面代表教育投入的增加进而“排挤”保险需求 (即微观分析中的消费储蓄因素) , 两方面作用的大小有待于实证分析。

(2) 收入分配差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 (用UR来表示) 。决定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因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以外, 还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密切相关。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 所以引入收入差距作为解释变量。

(3)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表示食品开支占整个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保险产品作为奢侈品而言, 只有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 人们才会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真正的现实需求。所以设其变量为ENG。

(4) 利率水平:用R表示。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 对保险产品而言, 利率升高, 一方面, 对储蓄型保险产品而言, 其现值降低;另一方面, 银行存款利息增加也会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产生替代效应。

(5) 市场模式。拟设立虚拟变量Dl:

D1=0, t=1980, 1981, …1993, 我国保险市场垄断程度较为严重时期;

D1=l, t=1994, 1995, …2006, 我国保险市场竞争较为活跃时期。

(6) 产品创新:用虚拟变量D2来表示。

设D2=1, t=2001﹑2002﹑2003年;

D2=0, t=1980, 1981…2000, 2004, 2005, 2006。

(二) 模型的构建

令LY=Ln (Y) , LUR=Ln (UR) , LEB=Ln (EB) , LLEB=LEB-LEB (-1) , LGDP=Ln (GDP) , LR=Ln (R) , Leng=Ln (eng) 。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下我们将用1980—2006年的数据进行建模。

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回归:

1. 由上式可知: (1) 城乡收入水平 (LUR) 的差别与保险收入的增加关系不大。 (2) 在利率 (LR) 非市场化的前提下, 有条件的选择贷款对象和能够最有效率利用资本的真正需求者之间存在矛盾, 利率的高低不能有效反应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进而与保险收入增长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 (3) 市场化改革前后 (D1) , 1994年前后市场由垄断转变为寡头垄断, 进而逐步变成为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但是保险收入并没有显著改变,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我国渐进式和增量式改革的特点。

2. 恩格尔系数 (LENG) 前的系数t值较小, 显著性不强。但并不能说明恩格尔系数对保费收入没有影响。如COV (LENG, LY) =-0.9408。这说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即食物衣服等必需品占收入的比重下降, 这将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闲钱”来满足自己更高的品质需求其中当然包括对保费需求的增加, 其本质是收入的增加促使人们的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变。

3. 长期来看, 实际保费收入 (Y) 与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弹性关系是正向的, 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 长期内会引起实际保费收入增长近2.3%, 这说明我国保险业是一个极度依赖国民经济增长的行业, 正处于超高速增长时期。

3.太平洋保险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篇三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我的本职工作主要是核保工作,这个工作是一个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首先我要熟知核保要求,认真评价风险等级,进行审核,同时需要耐心和业务人员进行沟通核实后将保单提交给上级核保机构,在审核和沟通过程中除了需要认真更多的是需要耐心,真正做到服务好业务人员的同时将业务风险降到最低。

二、努力学习,丰富保险知识。只有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充实才能更好的干好工作。我充分认识到并十分注重这一点,所以不断充实自我的**知识,从最简单的车险到企财险,从人身意外险到货运险等,每个险种我都已经能熟练掌握。

三、配合公司市场部门,做好保险业务培训工作。在2011年我积极配合公司市场部门,多次下机构为基层业务人员做好业务培训工作,利用节假日与基层业务人员进行核保业务的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基层业务人员专业技能,提高了保险业务质量。

四、积极参加公司各项活动。公司是我家,爱司如爱家。公司任何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元旦的文艺活动我都积极投入,献计献策,得到了公司领导的称赞。

4.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与供给分析 篇四

长期护理保险包括商业性护理保险和社会性护理保险, 是在人们需要护理的时候通过提供一定的服务或者经济支持来实现自身效用, 旨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部分失能老人的生活水平, 属于公共性的服务产品。在我国, 它是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对那些生理或心理存在缺陷以致生活无法自理的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或经济支持的社会保险。

二、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析

(一) 实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首先, 老年人口规模大, 老龄化进程快。据石家庄市在第五、第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中的数据资料显示, 石家庄市人口年龄构成已经迈入老年型社会。在过去10 年里, 石家庄市总人口增长14.2%, 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7.72%, 而65 岁以上人口增长至8.13%。可见, 我国人口抚养比会递增, 当代青年养老负担不断加重, 社会养老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 人均寿命得以延长, 人口老龄化更趋严重。而高龄老人需要护理的机会随之增加, 进而引起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大幅增长。面对日益加剧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护理压力,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当尽快实现。

2、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计划生育实施以来, 家庭规模总体趋势在缩小, 以致年轻一代减少, “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使得介于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 背负着巨大的抚养和赡养压力, 不论在物质层次, 还是在精神方面, 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家庭的护理职能不断弱化。对比石家庄市第五、第六次普查人口统计中的家庭规模因素, 可知人口增长为负增长, 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核心家庭”模式转变。现实中, 家庭的年轻人疲于工作和照顾家人之间, 往往难以正常性的生活, 故而急需必要的老年护理服务或规范的老年护理保险来解决中间一代人的后顾之忧, 进而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3、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足以适应现实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带动了社保制度的建设发展, 但当下社保制度却是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脱节, 制度建设显得非常滞后, 并没有充分发挥保障居民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作用。长期护理问题并不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之中, 无论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抑或是医疗救助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老年长期护理方面的问题。

(二) 石家庄市居民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调查分析

1、石家庄市居民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近64%的愿意参保的被调查者,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将老年护理保险参加决策作为因变量,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类型等基本情况作为自变量, 对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 最后得出:只有年龄、教育程度和居住类型在0.05 水平上显著, 说明三者对参保决策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 (1) 随着年龄的增大, 参保者比重逐渐增大, 因为年龄的增长使人们多少感觉到身体机能的减退; (2) 文化程度高的人, 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认同感越强, 接受的意愿也越强; (3) 居住类型对参保决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年来, 家庭规模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独自居住或者与配偶相依为命, 他们很难获得精神安慰, 精神生活空虚, 业余生活单调枯燥, 中老年人群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养老护理服务。而对收入和家族是否有慢性病患者学要长期护理分析来看, 收入高的人购买护理保险的意愿高, 有需要长期护理需求的家庭成员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2、石家庄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内容调查分析。首先, 在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护理人员的选择上, 近70%的被调查者选择家人护理, 约10%的人会选择社区义工护理。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更倾向于家人护理, 这是由于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较深。选择社区护理人员的较少与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水平相关, 居民缺乏广泛了解, 且存在着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其次, 在给付方式的选择上, 更多的人会选择由国家提供现金加实物的同时给予一定服务帮助的混合给付方式;再次, 关于该保险运行的模式, 68.3%的被调查者支持社保运行方式, 在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收入方面对选择的结果差异较大;最后, 关于保费支出和缴费年限的选择上, 选择参加社保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承担总保费的10%, 而选择商业保险的被调查者是随着保费的递增愿意承担的人数越多, 他们几乎都是愿意支付高额保单的高收入群体。

(三) 石家庄市居民不愿参保原因分析。调查中, 有近36%的人不愿意参加老年长期护理保险,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虽有担忧, 却无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2) 目前还年轻或自己健康, 暂时不考虑或没有必要购买; (3) 有购买能力, 却没有适合的护理保险来满足自己; (4) 对商业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存在风险, 政府监管存在问题; (5) 以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来代替护理问题; (6) 只愿意接受子女的传统养老方式。可见, 不愿参保者中仍有潜在的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只是缺少相应机制或途径来沟通这一隐藏的桥梁。

三、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供给可行性分析

影响社会保险持续平稳运行的关键是资金的筹集, 充足的资金是社会护理保险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 即经济未得到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来临的。石家庄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二线大城市, 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 因此可以探讨石家庄率先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经济可行性, 为以后全面试行此保险提供经验。

(一) 政府财政能力分析。从2002~2012 年石家庄市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情况可以看出, 随着石家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府财政实力会逐渐增加, 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也随之增加, 从而用于护理服务的资金也会逐步提高。据石家庄市近年来的政府财政及社保和卫生总支出的数据分析, 可以测算出石家庄市政府完全有能力将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对于政府未来财政能力而言也是完全可以支持的。

(二) 企业缴费能力分析。在我国, 企业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缴费主体, 社会保险缴费作为国家强制性缴费是所有企业必须负担的一项义务, 但是过高的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将会大幅提高人力资源成本, 影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前, 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总计约33%, 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5%的警戒线。而企业的净利润率是随着社会保险费比重的提高而减小的。在我国当下, 再提高企业的缴费率则企业的利润将会被挤占, 以致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现阶段在确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缴费主体时, 企业不适合入选。

(三) 个人负担能力分析。职工个人作为负担社会保险的供款主体, 当下需缴纳社会保险费并计入个人账户后, 才能享受完整的社会保险待遇。据《石家庄市2004-20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相关数据分析, 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可承受最大限度值, 1992 年为20.8%, 2013 年上升到44.3%。按照国家现行规定, 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总计11%。这远远低于2013 年44.3%的缴费率。因此, 职工个人有能力承担11%的社会保险缴费率, 并还有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的潜在余地。

四、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构方向

我国护理保险制度应由政府作为制度的实施主体, 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政府应该是护理保险制度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当以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的给付原则。我国护理保险给付种类应包括居家护理服务、机构护理服务、其他护理服务等三大类, 而具体的护理保险费率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定, 由政府和个人负担, 但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及护理保险制度的深入开展, 企业也应有计划地加入, 最终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总之, 护理保险制度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琳.不同模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1.6.

[2]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 2006.30.4.

5.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篇五

通过实习,一是为了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 “资本”,二是为了了解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更为了解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为以后从事该行业做好准备。

通过在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自己在能力上得到了一个提升,更对保险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2、选题的发展情况及背景简介

对于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但是,在我的接触和查阅当中,比较少人对此会有一些实习性的总结。

而我能在这个公司的实习,是因为该公司在学校的招聘,我面试之后才进去的,这是一个我和该公司能接触的机会。在接触该公司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该公司具体的运作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慢慢认识到保险行业,让我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

选择该题目,主要是因为这是我最近的实习。

对于我国来说,保险行业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它的总结,将会有一个很好的现实作用。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的金融领域可谓面临一个挑战和机遇的时期。面对金融危机,社会的经济人更注意自身财富的“保本”,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这毫不疑问是一个极大的机会。再说,我国经历了非典、南方的冰灾以及汶川大地震,这些大事件对我国的国民来说,让他们慢慢对保险开始改观,他们已经慢慢开始主动接触保险。

现在《国七条》等政策的出台,保险意识慢慢走进了国民的视野,这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3、方案论证

在选择该题目,自己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才决定写该此报告。而由心而写,是经过综合公司的情况、自己就业的方向、专业的适合度以及公司、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情况来考虑的。而对自己来说,写该次报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自己书写该此报告,自己也比较过其他的保险公司的情况来感悟的。对于中国人寿来说,其公司“官僚主义”严重,这对它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该公司就太冒进,因为其创新的产品多而且快,当其面对外部环境突袭的转变,这对自身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困境,反过来说,其风险是极大的;而对于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就刚好处于在这两间公司之间,其发展的潜力巨大。

3、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简介与发展情况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

公司投资设立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太平洋(香港)有限公司等海外机构,还投资了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2007,公司保费收入742.36亿元,较上年增长32.5%,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506.86亿元,较上年增长34%,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人寿保险行业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达到10.2%。2007,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34.74亿元(不含太保香港子公司),较上年增长29.4%,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达到11.2%。2007,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8.93亿元,较上年增长583.8%。

公司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坚持稳健经营,积极改革创新,为客户、股东、员工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目前,公司拥有约185000名寿险营销员,约18400名从事人寿及财产保险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活动的员工,各级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5000余个,拥有比较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各地的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公司在积极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自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太平洋保险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综合性保险服务商之一。面向未来,本公司确立了建设面向国际的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3、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4、保险业对个人来说的意义

保险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保险行业与国际接轨密切,管理模式都比较先进,是锻炼和学习最好的地方。

由于中国的保险行业目前行政干预较大,以后很难与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竞争,国内外保险行业管理模式虽然大至相同,但执行的人观念差异太大,就会变味,对于个人来说,在该行业是否有中长期发展的打算,就具体好看自身的判断。

4、实习要求

(1)上班的时间为8:30-18:00,不能迟到;

(2)上班要穿职业装;

(3)工作时间不能聊天,不能处理自己私人的事情;

(4)爱护公司的财物,不能随意破坏;

二、实习内容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自主选择要实习的部门,在三个月的实习时期内可以进行部门轮岗。

我选择了区域拓展部,这个部门的工作主要是:

(1)为客户整理保单、领取生存金、办理保全作业、办理理赔手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咨询、理财规划指导、保单合理性分析、为客户提供新的寿险保单等。

(2)“区域拓展部”(原“保费部”)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职能部门,负责离职业务员遗留下的“孤儿保单”的后期跟踪服务。

(3)主要以区域式售后服务为主,为客户进行理赔,续期缴费,到期领钱,维系老客户进而开发新业务。

(4)续期客户提供包括收取保费、保单维护、生存给付、理赔、新契约拓展等全面服务,它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引进收展制概念,实施并推广了区域服务理念,即在指定的区域内,派驻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区域服务专员为区域内客户进行全方位服务。

对与自己接触到的工作,就有以下:

1、工作内容的总结

(1)了解组训日常的工作与职责,了解业务员入司、离司操作流程,了解新保出单、核保、理赔操作流程,了解产说会、创说会操作流程以及业务员展业流程;

(2)了解早会的运作、培训班的运作,尝试一次陌生客户拜访,参与一次增员面谈,参与一次保单促成;

(3)每周写实习心得,月末参加实习交流会,实习结束后上交实习总结报告;

2、其他工作内容的总结

(1)平时和业务员谈心,做好安慰与指导的工作;

(2)整理资料,要开会安排工作,也要总结工作;

(3)搬运物品,做好后勤的工作;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在这次的实习当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工作当中,在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同时,自己学会如何开动自己的脑袋进行思考,如何自己主动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再思考后难以解决的,就会学会如何寻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商量再去解决。其中团队发挥的力量,真正地让我感觉到它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在工作里面,我自己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遇到一个很好的领导,他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他能细心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在看问题的视觉上,由仅仅从理论的角度上,慢慢延伸到理论与实践上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待事情。但是,要实现这个转变还需要一段的时间来磨练。大学学习到的思维对于解决问题还是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仅仅还不够,因为很多事情还需要很多的知识。现实的问题,与学校的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自己也慢慢终于明白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人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在公司里面,也存在一些缺点,就是部门里面的人员,也存在不团结的情况。其中对于我们这些实习生来说,更存在有一定的抗拒感的情况,很多事情当我们咨询,他们还不会指导我们。不过,自己相信大家在慢慢的沟通交流当中,会慢慢解开这个“结”,因为大家的利益冲突还是很少的,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事业而奋斗。

6.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篇六

保险公司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保险公司工作总结 | 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 保险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在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太保寿险×中心支公司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业务拓展、内部管理,树立形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今年是全面实施总公司提出的“新一轮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此,我们在年初就明确了今年的经营指导思想——围绕总公司提出来的“三个转变”,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全面实施预算管理;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加大业务推动力度;切实抓好两核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实践“三个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力做强做大个险纯传统险、意外险两项业务,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市场占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通过公司上下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真正把东营建成一家精品公司。正是由于遵循了这一指导思想,截至12月6日,×中心支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643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122%,到今年11月份的市场占有率为25%。其中,个险新保保费收入(含意外险)1610万元,完成计划的80.5%,同比增长20%,全省达成率第八名;意外险完成474万元,完成计划的103%,同比增长60%,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团寿险完成2546万,完成计划的195%,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任务;中介代理保费实现保费收入6778.6万元,完成计划的101.1%;个险续收保费2928.5元,完成计划的100%。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公司在当地保险市场的占比和社会影响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全年新保总量居市场的第二位。回顾今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业务、抢市场,实现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发展是公司的生存之本。我们一直把如何提高业务平台,扩大市场占比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中支公司总经理室带领广大员工迅速转变观念,提高强烈的市场竞争和危机意识。严抓基础管理,拓宽业务渠道,以纯传统险和意外险作为两大业务发展重点。牢固树立“诚信天下、稳健一生”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业务机构,提升业务质量,在业务结构、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在个险业务方面。按照年初制订的总体战略,以标团建设为重点,突出培训,强化增员,稳扎稳打,健康发展,管理一步一个脚印,成绩一步一个台阶。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后,又积极配合参与省公司开展的“四五”联动对抗赛活动,我公司全体员工和广大营销员,以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必胜的信心,积极投入到了这场为荣誉而战的战斗中去,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在省公司“八九”联动业务竞赛中,我们也获得小组胜出奖,战胜×。全年个险保费和增员率在各家保险公司下滑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在团险业务方面。在市场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抓住有力时机,大力开拓渠道业务,“绿色救助”、“小额信贷”“建工险”等都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今年12月份,我公司与胜利油田顺利续签了“职工团体商业医疗保险合同”。这个合同的签定,为我们公司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为公司的有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外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赔付率不断下降。在东营各个保险公司的业务都没有增长或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的意外险业务对比03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市场占比不断扩大。

3、银行保险方面。今年,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在强化对银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对银行渠道进行了梳理,对其架构做了调整,使渠道管理更具有专业化、规范化,使红利来和小额信贷险业务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在费用下调的情况下,我们的红利来趸交业务仍然完成了6755万元,顺利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任务。

4、续收业务方面。在加大客户服务专员技能技巧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区域管理,加大银行代收知识的培训,当期达成率不断提高。按照省公司和市公司的考核,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尤其在省公司组织的“争先创优”活动中,一直战果辉煌。

二、抓重点、带全盘,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发展。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我们注重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力做强做大个险纯传统险、意外险两项业务,不断扩大市场占比,提高经营效益。在今年的工作中,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年初预定工作目标,工作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1、县区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县区班子建设初具规模。东营原来没有县区架构,为使×太保寿险有一个长足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将机构延伸至各县区。今年上半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根据省公司有关要求,我们开始搭建县区架构。通过本地培养、同业引进等措施,让一批优秀的人才走上了县区领导的岗位,到目前对县区的管理框架搭建已基本完成,并按照省公司《县区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实质性运作,为05年的业务发展做好了机构和干部的准备。

2、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不断改善。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从总公司到分公司都高度重视管理工作,有关管理的文件一个接一个,我公司对这些文件都及时进行了转发,并结合实际认真进行了贯彻和落实。可以说,今年的管理力度、深度和广度,是近几年都没有过的。在工作中,我们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始终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顺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我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促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团队的稳定和管理工作的加强,内控机制得到了强化,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增收节支。在财务管控方面,坚决做到费用不超支,今年中支公司在费用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在面临费用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一方面抓业务发展,一方面抓费用管控,实现了年底的费用节余。由于我们管理到位,省公司还将我们作为调查基地,并在×举办了全省两核调查员培训班。

3、系统业务和集团业务取得了大的发展。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努力,不断开拓各种销售渠道,先后打通了“小额信贷”、“建工险”、“绿色救助”等意外险销售渠道,到目前这些渠道业务都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而且这些系统业务运作,赔付率很低,仅有11%,为公司提供了费用来源,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作了贡献。在今年12月份,我公司与胜利油田顺利续签了“职工团体商业医疗保险合同”。这个合同的签定,为我们公司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我们创造了一个健康险运作的全国性典范,为公司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得到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摆上了公司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使得公司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一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庆祝“三八节”晚会、诚信教育签名、机关晨操比赛、歌咏比赛以及各种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一方面活跃、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先后学习了《自动自发的工作》、《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籍,提高了员工的理念和工作的自觉性。利用每周周一下午的时间,在中支公司会议室进行中心小组学习,公司所有中层领导干部参加,集中学习讨论上级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在学习的同时,制定本周的工作计划,使工作有方向、目标和计划性。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共有13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3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党内到党外,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员工都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形成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谋公司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今年的12月18日,在公司党组的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支持下,经过职代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紧张准备,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胜利地召开。这次大会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总结近年来公司在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把职工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纳入职代会职权范围,提高了员工参政议政的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全司员工的积极性。会上,提出合理化建议17条,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合理的建议逐一解决。职代会的召开,为全面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向创建一流寿险公司的目标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关于二000年分业以来经营情况工作报告》等11个制度、办法和规定。这次会议是×中心支公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公司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充分保证广大员工正确行使民主管理监督权利,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依靠职工抓管理、抓好管理求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不断完善公司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存在的不足。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县区和部门及业务渠道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市场的研究还不深入、不主动、不准确,把握市场、应对市场的能力还有欠缺,对市场的敏感度、对全局的掌控能力、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单位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个别领导同志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够强。三是进一步提高全员敬业精神,要在明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认真对待。四是县区机构建设还很薄弱,必须得到全面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对待、解决。2011年的工作打算

(一)总体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为:抓管理、树形象、创品牌、占市场。以县区机构建设为主线,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员工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化个险的主导地位,继续抓好系统业务和集团业务的运作。实现05年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快速同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把太平洋寿险×市中心支公司向一流的寿险公司、精品公司的方向推进一大步。具体到各个业务渠道的要求是:

1、个险方面。2011年是“标准化团队建设年”,以《基本法》为发展内在动力,以标团建设为外在发展标准,全力推动业务发展。加大市直营业部队伍建设,建好县区个险管理架构,建好讲师队伍,全力发展个险业务。

2、团险方面。以公司县区架构建设为依托,建立、健全团险队伍,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全力打造×太保团险新形象,以意外险为基础创建保费新平台。

3、中介代理业务。理顺市直与县区中介业务管理架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业务产出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渠道建设,维护现有渠道,开拓新的业务,开源节流,实现规模产品与效益产品双丰收。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努力开创‘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中介部精神。

4、客服续收。强化续期业务管理,从抓管理入手,加强对客服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县区内勤管理体现服务品质。客户服务工作要全面宣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扎扎实实抓基础,全力以赴抓服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本部门做起,用诚信、主动、求实、创新的精神打造太平洋寿险优质服务的品牌。

(二)2011年的经营目标 个险标保任务2000万元。意外险要力争600万元。团寿险要保证3300万。中介业务8100万元。续收业务4500万。明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搞好县区机构建设,强化县区机构职能,使工作重心下移。通过县区机构建设,提高县区业务产能,让县区机构在各个业务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结合分公司下发的《县区机构管理办法》,理顺、规范县区框架,使各县区实现个、团、中介的全面发展。

二、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各级班子建设。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我们要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社会招聘等各种渠道,选拔人才,真正做到人才兴司、人才强司。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抓好县区班子建设,使县区班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搞好人才储备,也就是搞好后备干部的建设。

三、切实抓好员工队伍建设。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我们逐渐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介业务、团险业务、续期业务都走在了全省前面。今年,要加强四支队伍的建设:个险队伍建设、团险队伍建设、中介队伍建设、收展员队伍建设。要在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的基础上,走精兵之路,大力培养高产能业务员。并对四支队伍的各级、各类业务员实行分类指导,锤炼好能打硬仗的四个方面的队伍。

四、继续加强系统和集团业务运作。根据东营的特点,系统业务和集团业务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优势。要在原来抓系统业务的基础上,维护和巩固好各个业务渠道。同时对油田的重点单位实施重点公关,继续扩大集团业务,为公司的发展造影响、树形象。

五、抓好各方面的管理。通过管理,更好的促进业务发展,使公司向精品公司的方向不断迈进。

7.太平洋保险需求分析 篇七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保险行业从改革开放放开以来, 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 相比于其他行业, 其每年30%左右的增幅领先于大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保险业现实的发展状况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对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5年, 全国保险行业的保费占有全球保险份额的比重不足2%, 更不用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更是无法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保险的现实状况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尤其是近些年来, 受益于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带动,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经济总量不断发展的同时, 中国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较高水平的提高。中国现有人口13亿, 可是中国的参险人数只有3亿多, 这表明中国的参险人口比例过低, 说明在现阶段, 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本文将从分析居民保险需求受什么因素分析着手, 探寻现阶段国内巨大的保险需求, 将对如何扩大居民的现实保险需求作出建设性的分析。

2 保险需求的经济特性分析

2.1 保险商品从产品属性上划分应归于标准生活必需品

从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来看, 其基本观点是维持生活的有序安定发展, 归根结底是出于安全的目的, 从需求分析来说是属于层次较低的生活必需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讲, 弹性理论又把生活必需品区别为标准生活必需品和劣等生活必需品。保险行业的需求存在着正的收入弹性系数和负的价格弹性系数, 所以被归入标准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2.2 保险产品具有相互替代性而缺乏彼此互补性

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 消费者不需要去购买其他产品, 这就是保险产品具有了缺乏彼此互补性的特点。然而消费者基本会从本身的爱好出发去选择相应的保险产品, 除此之外,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将资金储蓄起来或者选择其他的投资项目, 比如房地产, 艺术品投资等途径来使资产得到保值, 而这些都是保险产品的相互替代品。

3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3.1 指标选取

(1) 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总量, 即保险总金额, 是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指标, 不能表示一国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的保险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所以必须以保险商品的价值量指标即保险费收入来表示。假设保险价格相对稳定, 或者对保险需求影响比较微弱, 那么保险费收入增减与保险需求总量增减成正比关系, 保险费收入的规模和速度反映着保险需求的规模和速度。因此, 本文选择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 样本数据为1985年至2006年的1985年可比价保费, 单位为亿元。

(2) 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险有效需求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90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 而保费相应的从1985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6年5460亿元, 尤其是近几年, 保费增长率维持在与GDP增长率基本相当或略高的水平。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中的样本数据是从1985年至2006年, 使用1985年的可比价GDP, 单位为亿元。

(3) 利率。

当今保险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 包括大量新开发的保险产品, 大部分都是投资性保险, 以家庭为个体的消费单位最终是选择保险公司还是银行, 或者是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方向, 最终还是由投资回报的多寡决定的。其中, 利率就被居民家庭作为是否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投资项目的主要考虑指标。同期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如果高于保险产品所提供的最终收益率, 那么居民家庭会把资金主要用于银行的储蓄;相反, 如果保险产品的定期收益率高于银行的利率, 那么居民就会把投资主要放在保险产品的购买上。

(4) 收入。

家庭缴纳的保险费是其可支配货币收入的正函数, 因此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需求量的大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对保费的承受能力越强, 保险需求就会增加。同时, 国际经验表明,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保险需求更快的增长, 并且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3.2 模型设定

根据对影响保险需求因素的分析, 本文建立了保费收入对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然后进行检验和分析。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如表1所示:

说明:变量加上L表示相应数据经对数转换而得到的新变量。

模型形式为:LBF=β0+β1LGDP+β2LL+β3LNUM+β4LGZ

4 实证检验

4.1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选取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迪基—富勒法 (Augmented Dickey-Fuller, ADF) 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说明:1.Δ表示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2.*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时间序列数据平稳;**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时间序列数据平稳。

从表2可以得知, 在1%显著性水平下, LGDP和LNUM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LBF、LL和LGZ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 因此, 序列LGDP、LNUM、LBF、LL和LGZ都是单整序列。

4.2 OLS回归结果

根据本文中的数据, 对方程:

进行OLS估计, 回归结果为:

(1) 协整分析。

对OLS回归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t检验统计量值为-2.4583, 小于相应临界值-1.9591, 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保费收入 (LBF) 、国内生产总值 (LGDP) 、利率 (LL) 、保险行业职工人数 (LNUM) 和职工平均工资 (LGZ) 之间存在协整, 说明变量之间有长期均衡的关系。

(2) 经济意义检验。

LGDP和LNUM前的系数符号为正, 符合其经济意义, 即国内生产总值和行业规模与保费收入呈正相关。但LL的系数符号为正、LGZ的系数符号为负, 均不符合经济意义。根据理论, 利率升高, 保户会选择储蓄替代保险, 保费收入下降;职工平均工资增加, 对保险的需求应该增加。

(3) 统计推断检验。

从回归的结果可知, 可决系数R2=0.9815, 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 但在给定α=0.05时, 查t分布表, 在自由度为n-5=17时, t2/α (17) =2.110, 各解释变量系数的t值均不显著。

(4) 计量经济学检验。

(1) 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 职工平均工资LGZ与L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 GDP的增长必然会增加职工的平均工资。而回归模型中, 职工平均工资LGZ与利率LL系数的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 并且每个变量都没有通过t检验, 由此可判定模型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且可能是由职工平均工资LGZ引起的。在剔除变量LGZ后, 对模型再次做回归的结果如下:

在剔除变量LGZ后, 变量LGDP通过t检验, adj R2得到略微的改善, 但变量LL与LNUM的系数仍不能通过检验。

(2) 相关检验及修正。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 查DW表, 当n=22, k=3时, 得下限临界值dL=1.053, dU=1.664, 而模型中的DW=0.5764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 查DW表, 当n=20, k=3时, 得下限临界值dL=0.998, 上限临界值dU=1.676, 而模型中的DW=1.6984>dU=1.676, 说明模型中已不存在自相关。同时, adj R2有显著提高, 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并且变量LL与LNUM的系数通过t检验。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模型结论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 本文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保费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由理论分析和上面的统计结果可知, 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保险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中国这样的增长带动型保险经济更是如此。国内对于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均表明, 国民收入的回归系数最大———大于1, 本文的模型中GDP的弹性系数也大于1, 与以往的研究保持一致, 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的。

(2) 保险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银行利率的变动。银行储蓄和保险产品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 保险行业有很多储蓄保值类产品, 如果消费者感觉资金放在银行的收入没有购买保险产品所获得的收益高的话, 居民会选择购买稳健性的保险产品, 银行的储蓄就会相应减少。模型中一个单位的利率变化会使保费收入发生0.0495个单位的变动, 它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在满足基本生活资料的前提下, 愿意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而很多的保险产品更多的适应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5.2 政策建议

本文对保险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保险业是经济增长型和收入导向型, 国民经济的增长直接拉动了企业和居民的保险支出。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可以得知中国保险市场双方的力量是非均衡的, 而保险需求起主导的作用, 因此可将我国保险市场界定为需求导向型的市场。基于本文的实证分析和当今保险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从模型分析的结果和保险发展历史来看, 经济的增长是保险需求规模总量增加的根本源泉。当经济增长不断推动人类经济活动范围扩张时, 各种潜在的风险也就相应增多, 经济活动主体的保险需求也会随之上升。此外, 全球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也表明, 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其保险业的发展是正相关的。因此发展保险业, 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保险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 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 所以稳步提升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是增加保险需求的必要前提。

(2) 准确预测利率走势,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实证分析表明, 利率的变动对保险规模需求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对宏观利率政策的研究力度, 有效地规避利率波动造成的风险。保险公司应科学地分析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作用, 全面地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企业经营对利率、汇率水平及其走势的要求, 在全面调查研究、科学利用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预测利率走势, 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保险公司若能对利率变动趋势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 在利率调整之前, 开发出针对新的市场利率水平的寿险产品及寿险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 即可抢占市场先机, 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 取得资产选择优势, 促进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和保险密度的增长。

(3) 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

如今的保险产品市场, 保险公司数量多, 各公司所开发的产品相互重叠, 无法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投资需要。在保险产品最多的人寿保险和各项财产保险两项中, 由于各公司的新产品创新不足, 造成了产品供给结构的严重失衡。从世界范围看, 发达国家每年都有几百种新的保险产品投向市场, 这种产品的快速创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满足了消费者的各项保险需求, 同时也使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所以, 保险公司要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 不断创新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如果国外的某些保险产品适合国内市场, 也可以尝试引进。总之, 各保险公司应该对国内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进行有效分析, 瞄准消费者需求, 创新各类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良.中国寿险需求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 (理论版) , 2006, (9) :76-78.

[2]钱珍.我国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 2006, (8) :27-29.

[3]魏华林, 李琼.中美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J].保险研究, 2006, (8) 30-38.

[4]夏益国.我国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 2007, (3) :117-120.

[5]朱铭来, 汪佚丽.我国汽车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 2006, (7) :24-27.

上一篇:怎样才能做好销售下一篇:摄影及多媒体制作讲座策划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