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共8篇)
1.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一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解析
1、生产环境条件
1.1 厂区无扬尘、无积水,厂区、车间卫生整洁 检查厂区、车间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规范
1.厂区内的道路一般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正常天气下不得有扬尘和积水等现象;
2.生产车间地面应当无积水、无蛛网积灰、无破损等;需要经常冲洗的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其最低处应设在排水沟或者地漏的位置;
3.查看车间的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不得有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散落; 问题:1.正常天气下厂区有扬尘和积水问题;
2.车间地面(或墙面)有破损或有当场不能去除的污垢、霉变、积水等。1.2厂区、车间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检查厂区和车间附近是否有污染源
1.重点查看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查看附近是否有有毒有害污染源,或者污染源是否对生产有影响;查看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是否有各种杂物堆放。
2.不得有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厂区垃圾应定期清理,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不得有苍蝇、老鼠等;垃圾一般应存放在垃圾房或者垃圾桶内,不得露天堆放; 3.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
问题:厂区、车间内或附近有影响生产或可能污染食品的污染源,不能当场消除的。1.3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应设置洗手设施,未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检查厂区卫生间设置和卫生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问题:卫生间不清洁,可能对食品生产产生影响的。1.4 有更衣、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满足正常使用。
检查企业更衣室设施,是否按规定摆放,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查看是否有洗手设施、干手、消毒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1.有与生产量或工作人员数量相匹配的更衣设施,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工作服、帽等有有效消毒措施;
2.更衣室是否消毒,一般可采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如使用紫外线灯,检查是否及时更换,如果灯管发黑应当更换;紫外线灯能否打开正常使用)3.洗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4.消毒液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有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并遵照执行,有记录(消毒液可以是食用酒精或者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
问题:1.个人衣物同工作服混放,更衣室没有消毒设施或不能正常使用;2.洗手、干手、消毒设备、设施不能正常使用;3.无消毒液配置和使用制度,或记录。1.5 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检查方式:查看相应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可能存在的问题:1.通风、防尘、照明、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设备设施缺乏或不能正常运行;2.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没有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存放情况,是否有使用记录。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专门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食品原料、成品、半成品或包装材料放在一起;领用要有专门记录。
2.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问题:1.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存在混放; 2.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记录缺失。
1.7 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
检查方式:查看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是否正常使用,并有记录
问题:1.防鼠、防蝇、防虫设备安装不到位或不能正常运作;2.缺少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使用情况的记录;3.生产场所发现虫害迹象。
2、进货查验结果
2.1 查验食品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无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有检验记录。
检查方式:分别抽查1-2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查看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应当查验企业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查验相关检验记录。
问题:1.不能提供抽查的原辅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无检验记录;2.索证资料未及时更新,证照过有效期。2.2 进货查验记录及证明材料真实、完整,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检查方式:对前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下列内容: 1.查验是否有对应的进货查验记录;2.查验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即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对获证超过二年的企业)。
问题:1.无进货查验记录;2.进货查验记录格式不完整、内容缺失;3.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2.3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检查方式:对抽查的原辅料品种,检查是否建立和保存了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1.有贮存要求的原辅料仓库,应有温湿度记录; 2.原辅料有进出库和领用记录。
3.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辅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常见问题:无原辅料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或者记录缺失或记录不完整。
3、生产过程控制
3.1有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检查方式:
1.查看企业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查看自查记录,是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2.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处置。问题:1.无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文件;2.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记录和处置,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未及时整改或按照要求变更。
3.2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检查方式:生产现场抽查1-3种使用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对照。1.是否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一致; 2.是否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一致。
问题:1.现场抽查的原辅料与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不一致;2.使用的原辅料与产品标签的配料表不一致。
3.3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检查方式:现场检查生产投料记录 1.是否建立生产投料记录;
2.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问题:无生产投料记录,或投料记录不完整。
3.4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1.原料仓库、生产车间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2.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并及时处理;不得在车间内存放;3.抽查的投料记录中不得有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原料重点是原卫生部公告的六批48种物质。
3.5 未发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食品添加剂领用记录、投料记录,对照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抽检产品,进一步验证企业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6 生产或使用的新食品原料,限定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范围内。检查方式:查看使用的原料,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提取物或特定部位,不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卫计委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应当先经过卫生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问题:使用未通过批准或公告的新食品原料
3.7未发现使用药品、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食品。
检查方式:原料仓库、车间等场所,以及进货记录、投料记录以及产品配料表中不得有药品和仅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3.8 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一致。
检查方式:检查前应当先查阅企业许可档案。抽查企业生产记录,查看生产工艺和参数是否与申请许可时提交的工艺流程一致。
问题:生产记录中的生产工艺和参数与企业申请许可时提供的工艺流程不一致,未及时提出变更或者报告。
3.9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检查方式:检查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无微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检查“车间洁净度控制”)。查看是否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制度;生产的成品是否每批次都有关键控制点记录(抽查1-3批次);关键控制点的记录是否项目齐全、完整,与实际相符。问题:无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与实际不相符。3.10 生产现场未发现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下列情况:1.工人不得从物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2.原辅料、成品等不得从人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3.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等进入生产车间;4.低清洁区的工人不得未经更衣、洗手消毒、戴口罩等进入高清洁区;5.未经过内包装的成品不得出生产车间。
问题:生产现场存在人流、物流交叉污染情况。3.11未发现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
检查方式:查看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1.查看原料进入车间前是否经过脱包或采用其他清洁外包处理后进入生产车间;除外包装车间外,其他车间内是否有未经脱包的原料,原料表面外包是否有污物(有内包材的原料原则是需要去除外包材;没有内包材的原料需清洁表面后进入车间);
2.查看半成品存放区域,是否会受到污染,是否有标识;查看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有专门区域分别存放,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常见问题:存在原料直接进车间、生熟不分等原辅料、半成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情况。
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检查方式:根据生产要求查看生产现场
1.是否有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查看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是否定期校准维护,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测。是否有记录; 2.现场温湿度是否达到要求。
问题:1.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无必备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者控制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者无监测记录;2.现场温湿度不能达到要求。3.13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检查方式: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1.应有维修保养制度;
2.应有维护、保养记录,记录项目齐全、完整。问题:无维护保养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3.14 未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
检查方式:在包装线上和成品仓库中抽查1-3种成品,检查产品标注的生产日期或批号,应与生产记录一致。
问题: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或批号
3.15 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员工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或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检查方式:现场查看工作衣帽及口罩是否按规定穿戴、是否按规定洗手消毒;查看生产车间内是否有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问题:1.未按规定标准穿戴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2.车间内有与生产不相关的杂物
4、产品检验结果
4.1 企业自检的,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设备按期检定。
检查方式:查阅许可要求和产品标准,查看检验设备和试剂是否齐全。
问题:1.检验室中缺少出厂检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试剂;2.检验仪器设备未按期检定;3.检验试剂超过有效期;4.有毒有害检验试剂未专人专柜管理。
4.2 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检查方式:1.不能自检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一般情况应有委托合同); 2.从生产或销售记录中随机抽查1-3批次成品,查看检验报告原件。
问题:1.未建立委托检验制度,未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合同;2.不能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原件。
4.3 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进行检验。检查方式:随机抽查1-3批次的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查看其项目是否符合规定。1.检验室中应配备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一般要有原辅材料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出厂检验方法标准;2.成品须逐批随机抽取样品,出厂检验项目应满足企业产品标准和产品许可审查细则要求。
问题:1.未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文本;2.出厂检验缺少项目,不符合出厂检验要求。
4.4 建立和保存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完整。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成品检查(对自检的企业适用):1.出厂检验报告应与生产记录、产品入库记录的批次相一致;2.出厂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如净含量、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应有相对应的原始检验记录;3.企业出厂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4.出厂检验报告一般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基本信息。
问题:1.检验报告不规范(如生产日期、取样日期、检验日期混淆,缺少检验依据);
2.缺少出厂检验原始记录;3.出厂检验原始记录不真实或伪造原始记录。4.5 按规定时限保存检验留存样品并记录留样情况。
检查方式:随机抽查1-3批次成品的留样及记录,检查是否与生产记录一致 1.企业出厂检验记录应与实际生产记录相符合;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2.企业留样产品的包装、规格等应与出厂销售的产品相一致(直接入口食品),留样产品的批号应与实际生产相符;一般情况下,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留样产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问题:1.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规定;2.未进行留样;3.留样记录与实际生产记录不符;4.留样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5.贮存及交付控制
5.1 原辅料的贮存有专人管理,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抽查企业主要原辅料仓库1-3个,检查:1.原辅料存放应离墙、离地,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2.库房内存放的原辅料应按品种分类贮存,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导致污染的物品;3.原辅料仓库卫生条件和贮存条件符合要求;4.原辅料仓库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爆易燃等物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应分类专门贮存;5.原料库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6.原料库内不得存放过期原料,即原料过期或变质应及时清理;原料库内不得存放成品或半成品,尤指回收食品。
问题:1.原辅料未分类存放、专人管理;2.通风、温湿度等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3.过期原料企业未及时处理及记录;4.原料库中存放成品或半成品,特别是回收食品; 5.2 食品添加剂应当专门贮存,明显标示,专人管理。
检查方式:查看食品添加剂存放是否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应专门存放,有明显标示;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
问题:食品添加剂原料与食品原料混放,无专人管理。5.3 不合格品应在划定区域存放。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1.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处理不合格品,是否记录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应放在指定区域,明显标示,及时处理。问题: 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未记录不合格原辅料处理情况;3.不合格品同合格品混放无明显区分。
5.4 根据产品特点建立和执行相适应的仓储、运输及交付控制制度和记录。
检查方式:抽查相关制度和记录,检查
1.是否根据食品特点和卫生需要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建立和执行相应的出入库管理、仓储、运输和交付控制制度,是否有记录; 2.重点检查有冷链要求的是否有相关制度和记录。
问题:1.贮存和运输条件不符合食品特点的要求;2.未对出入库管理、仓储、运输和交付控制等进行记录或相关记录不规范;3.有冷链要求的无冷链控制制度或无相关记录。5.5 仓库温湿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式:查看贮存环境是否符合贮存条件要求
1.有存贮要求的原料或产品,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一般有温度要求的,应安装空调等装置;有湿度要求的,应具备除湿装置;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应具备空气洁净设备等装置,并提供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空气洁净度每年的检测报告);2.各类冷库应能根据产品的要求达到贮存规定的温度,并设有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指示设施,装有温度自动控制器。所有温湿度控制应定期检查和记录。
问题:1.有贮存温湿度要求的,仓库未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或者设备不能正常使用;2.仓库温湿度控制设备未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5.6 生产的产品在许可范围内。
检查方式:检查企业生产线和成品库中的产品是否在许可范围内。问题:生产的产品超出许可范围(16号令的处理过轻)5.7 有销售台账,记录应当真实、完整。
检查方式:抽查1-3个批次产品,检查企业是否有销售记录;验证销售记录的真实、完整,同批产品的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信息要与生产记录、检验报告、入库记录、出库记录相符,购货者名称要与销售发票、发货单名称一致。
问题:1.未建立销售台账;2.销售记录与生产记录不一致。
5.8 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检查方式:抽查1-3个批次产品的销售记录,检查是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问题:记录缺失或不完整
6.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
6.1 建立和保存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应与记录一致。查看相关制度和记录;是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否将不合格品单独存放;不合格品是否出厂销售;食品是否有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问题:1.未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未记录相关处置情况;2.未按照要求处置不合格品。6.2 实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有召回计划、公告等相应记录。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检
1.查企业是否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有不安全食品销售情况的企业,是否实施召回,是否有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有召回计划、公告等记录,包含有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产品的召回记录;3.召回台帐要如实记录产品名称、商标、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信息;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问题:1.未建立召回管理制度;2.存在不安全食品销售的情况,未按要求报告、召回并记录;3.召回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6.3 召回食品有处置记录。
检查方式:查阅制度和记录,对有召回食品的企业,召回食品应当有处置记录,可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召回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
问题:1.召回记录缺失;2.召回记录同处理记录不一致。6.4 未发现使用召回食品重新加工食品情况。
检查方式:查阅记录和车间。1.召回记录和处理记录信息要相符;2.禁止使用召回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问题:1.使用召回的食品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2.将召回的食品改换包装再行销售。
7.从业人员管理
7.1、7.2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有培训和考核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及抽查培训情况记录。1.有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任命,明确有资质的检验人员。2检查企业培训档案、考核记录及原始签到表;3.现场抽查管理人员若干,询问相关培训内容。
问题: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无任命书;2.检验人员无资质。3.未制订培训计划; 4.培训档案记录不全或伪造培训档案。
7.3 未发现聘用禁止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
检查方式:检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聘用制度,抽查相关人员聘用档案(对照黑名单数据库)
问题:聘用有禁止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员从事食品工作
7.4 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
检查方式:抽查记录检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问题:企业负责人未履行相关职责
7.5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直接接触食品人员有健康证明,符合相关规定。查看企业健康检查制度,抽查1-3名现场人员健康证。1.健康证有效期为1年,食品加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获得健康证明;2.健康证明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范围内适用3.患有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问题:1.抽查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健康证过期;2.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6 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制度和记录,检查是否有培训制度、计划及相关培训内容记录。问题:未开展培训,或者没有培训记录。
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8.1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记录,检查企业是否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问题:未定期开展检查,或者没有记录。
8.2 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检查方式:查看演练记录,有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有相关演练记录;有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问题:1.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2.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3未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8.3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检查方式: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其他企业合理缺项),查阅企业事故处置记录,企业整改报告,检查企业是否根据预案进行报告、召回、处置等,检查相关记录;是否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问题:1.无记录;2.未认真查找原因; 3.未制订有效的改正措施。
9.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管理 9.1 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产品原料及工艺。1.原料应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2.工艺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
问题:原料和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
9.2 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规定报告。
检查方式:抽查1-3批次产品配方,同许可批次配方核对。1.实际配方应当同许可申报配方相符;2.变更配方按规定报告。
问题:1.实际配方同许可申报的配方不相符;2.变更配方未按规定报告。
9.3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
检查方式:现场抽查1-3种产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照查看
1.应在食品添加剂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2.应标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用量,并标示使用方法;3.应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4.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5.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注明“零售”字样,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含量。
问题:1.未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2.未按标准规定标示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3.未标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4.未标示食品添加剂的贮存条件;5.未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6.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未注明“零售”字样。
结果及处理
检查结果:根据检查情况,未发现问题选符合,发现小于8项一般项存在问题选基本符合。发现大于8项一般项或一项以上重点项存在问题选不符合。
结果处理:根据《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要求,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为符合的,说明中可不填写内容,结果为基本符合的,选书面限期整改;结果为不符合的,选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结果处理所使用的相应文书应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的通知》(食药监稽〔2014〕64号)所附执法文书。
2.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二
关键词: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奖金分配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入, 医疗保障制度也随之完善, 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还给就医患者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导致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要想保证健康稳定的发展, 首先需要切实加强成本的核算工作, 所以说, 一套较为准确和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成为了医院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自身工作能力以及推动医院实施策略改革的主要手段。但是从当前社会环境下来看, 大部分的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 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就对当前医院在绩效考核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一、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一) 医院的具体考核方式
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是医院通常采取的考核方式, 年度考核是指在年底时需要每位员工做一个工作的小结上交, 再通过科室内的评价, 作为其员工一年的评价。聘期考核则是指聘任期内对应聘职工的考核, 是岗位变动的依据之一。
(二) 目标责任制
大多数医院目前都采取目标责任制, 以社会、经济的效益为考核的指标。将一定的指标传达给科室, 以其具体完成的基本任务量作为科室分配的根本依据, 可以起到一定的绩效考核作用。但是对于医院考核指标不能只注重经济方面的效益, 应该从医院的整体层次上加以考虑。
二、现医院绩效考核方式的弊端
(一) 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在于考核目的的定位, 影响着考核的实施, 能够反映考核工作所管理的目标, 主要体现在:独立地看待考核, 对于考前和考后相关工作的不重视, 以至于考核工作缺乏引导性与瞻前性;由于考核目的定位狭窄, 主要用于年终总结, 发挥不了激励的作用, 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很好的使用[1]。
(二) 考核模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医院通常采取一种考核模式, 由于考核模式不同, 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种模式很难适用于全部的部门和岗位, 以至于影响考核的效果。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忽视了社会效益。并且在设计的指标中医院的长远发展也没能够得到高度的重视。
(三) 提升薪酬奖励在非经济性薪酬中所占的比例
薪酬结构中绩效部分所占过小, 起不到充分的激励作用, 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性薪酬, 忽视非经济薪酬, 这就导致了非经济薪酬在人本的管理工作中无法体现出来, 所以说, 医院还要针对非经济性薪酬方面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以此来保证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对策
(一) 根据考核目的制定考核原则
考核不仅能够甄别区分员工的工作能力还能激发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医院的整体绩效进行提升, 考核的结果可以凸显优秀者, 使大部分人循序渐进, 与此同时淘汰不称职的员工。基于上面的考核目的, 以:重点、具体、实用、简便为基本原则, 制定甄别优秀于不合格员工的硬性条件是第一个重点, 中层的年度考核方式不同于普通员工是第二个重点, 将中层的考核与任期的目标相结合, 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公开年度述职, 具体与实用体现在被考核者的工作性质与实际情况, 并且也要注重工作的业绩;简便体现在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应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以考核的原则为标准, 避免过于形式化。
(二) 对医院的岗位进行科学的分配
不同的绩效模式的侧重点和适应性也不同,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核方式, 基层岗位以目标明确, 操作简便为主, 中层以维持平衡为主, 适当的运用不同模式可使其不同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挥, 并且反映客观的工作绩效情况, 引导鼓励促进各项工作[2]。
(三) 明确的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基础是考核的内容, 考核指标以简捷为主, 在定量指标的情况下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并且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指标, 考核的结果必须具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禁止凭主观印象考核的情况发生。
(四) 强化医院整体目标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医院整体发展的目标, 在目前绩效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反映的较少, 应反映出医院中长期目标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现有的年终考核更多的体现个人目标而不是医院整体的目标, 因此, 应在绩效评价中增加有关于医院的组织目标, 使其成为医院发展的风向标。将每个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指导到医院整体的发展方向有力于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医院绩效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一) 恰当处理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效益
社会性和服务性是医院的经营方向、性质与责任,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为了在经济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医院又必须考虑经济效益, 所以,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平衡非常重要, 为了医院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将其结合[3]。
(二) 避免形式化
我国大多数医院其实都实施了绩效考核, 但是绩效考核的体系往往不够完善, 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化, 很多医院吧绩效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 尽管有一部分医院成立了专门考核的办公室, 但是是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 而没有配套相应的管理措施, 使绩效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 有效处理难以量化要素
在实施医院管理的过程中, 常常遇到两个问题,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轻重协调, 优秀的部门与优秀的员工量化要数一直不太突出, 使考核成绩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可采取简化方法, 或者化解的方法解决。
(四) 加强业绩的辅导
导致医院绩效管理没有失效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缺乏业绩辅导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业绩辅导包括:医院详细目标的注解以及根据各个部门员工的管理业绩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分析, 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知度。
五、结束语
如今我国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医院相对较少, 有相对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但是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和公立医院的新形势, 多数的医院的管理者已经接受绩效管理的方式, 并且有很多医院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所以,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更应该抓住其要点, 参考其他成功实施绩效考核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秀玲, 王喻.ERP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商业, 2010 (11) .
[2]康军, 刘治宏.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11 (5)
3.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三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大,也充分的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病虫害,威胁着玉米作物的产量,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合理的根据玉米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并及时找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的选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1 玉米的种植管理方式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如果秋季初霜来临太早,玉米在成熟期受冻,也会减产。下面主要针对玉米的选地和水分管理进行分析。
1.1 选地方法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多种土壤中生存,但是最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需具备土层深厚、肥力水平高、具有良好通气能力、ph接近中性等方面的特点。若土层不具备以上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土层的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当土层较厚时,应对土壤进行渐进式耕翻,增加土壤的深度;当土壤中存在铁盘层等不良物质时,需要在土壤深翻的过程中挑拣出铁盘等异物;当土壤层较薄时,应每年对该土地进行垫土,并相应的增加肥料,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1.2 水分的管理
从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玉米是相对比较耐旱的作物,但是在玉米拔节之后对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抽丝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在抽丝期过后,玉米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
从玉米出苗到拔节的阶段,植株生长较为缓慢,耗水量较少,虽然在后期对水分有了较高的需求,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灌水。
拔节到抽雄的阶段是过渡阶段,也是对水分需求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茎叶生长速度加快,作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灌水。抽雄散粉到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的时期,如果此时水分供应不足,将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无法正常的受精结实。因此这个阶段的灌水是十分重要的。
2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当前最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下面将对其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2.1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主要在台湾和海南岛发生。在对玉米锈病进行防治是,要选择抗病的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种工作中,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其次,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再次,应拨除病苗、可疑苗,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拨除病株,抽雄后继续拨除,彻底扫残;最后,要加强耕作栽培措施,科学的与高粱、谷子、大豆等进行轮种。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他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其次,要加强农业防治,尽量在早期播种,避免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并且尽量多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最后,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于生成. 玉米种植管理之我见[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74.
[2] 李少昆,王崇桃.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06:1941-1951.
[3] 李林奇. 地膜玉米种植管理初报[J]. 新疆农垦科技,1997,01:10-11.
[4] 封玉荣. 烟后玉米种植管理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3,05:72.
4.主机管理维护服务合同书要点 篇四
甲方:
联系人:
地址:
邮 编:
电话:
传 真:
紧急联系方式: 邮 箱:
乙方:武汉市陆叁玖科技有限公司
代 表: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968号
IDC机房:武汉热线鲁巷核心机房3楼 邮 编:430074
电话:+86.27-87776162 59725308 *** 传 真:+86.27-87776162
紧急联系电话:027-87491299 *** 邮 箱: info@639.net.cn
签订地点: 中国-
签订日期: 200 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购买乙方产品及服务或委托乙方购买软硬件产品及服务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主机管理服务包括主机代维、主机故障排除、主机数据备份、主机重装系统、主机安装指定软件、主机更换IP地址等增值服务。
一、服务项目及内容:
服务项目产品详情价格请选择
主机代维护服务器的管理权由双方共同管理,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基本配置。
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测;
对服务器硬件/软件故障进行及时排除;
24小时全天候重启服务;
一年内提供免费5次重装系统;
定期对系统进行软件升级和系统补丁升级;
对服务器执行效率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建议;
对重要数据进行本地备份5000 元/年□
主机数据备份大容量存储设备为用户进行数据备份,可以选择日备份、周备份或月备份日3990元/年□
周1990元/年□
月990元/年□
主机重装系统为用户主机进行系统重装(一个工作日内)100元/次□
主机安装指定软件软件由客户提供,软件版权我司不负责且不包括安装后设置和使用(一个工作日内)100元/次□
主机VIP管理服务完全代维:客户在租用服务器后根据客户的需求配制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客户没有得到服务器管理权限,但得到服务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如下服务:
A.检查系统负载情况 B.检查系统运行情况
C.检查系统流量情况 D.排除系统软件故障
E.更新系统的补丁 F.服务器的安全维护
G.对重要数据进行本地备份 H.提供免费重装系统
I.24小时全天候重启服务
J.处理客户提交的日常系统问题
K.对服务器执行效率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建议
注:当服务器受到DDOS等恶意攻击时我提供解决办法但所产生的软、硬件费用由用户负责。7990元/年□
服务项目产品详情价格请选择
硬件升级客户提供所需安装的与原服务器配套的硬件
注:在更换硬件时请客户自行备份数据;在维护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负任何责任;但有义务并免费帮助处理故障。150元/次□
服务器故障处理指的是客户本身造成的故障,但由我们代为解决;100元/次以上□
检查服务器并指出故障原因(不包含解决)200元/次□
检查服务器指出故障原因并解决300-500 元/次□
以下为配置服务项目(项目单位:次)
□
5.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五
(黄东兴)
【课程背景】
物业管理行业有着劳动密集、收费难、微利等特点,物业管理企业有着运作成本增加、员工流失率高、业主不满意等困难,成本增加及服务提升这对矛盾体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进行双重夹击,如何将物业管理企业打造成集管理、服务、便民、利商于一体的资源整合平台,成为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模式创新、经营突围的关键点。万科物业等标杆企业率先提出增值服务、模式创新,为物业管理行业的盈利提升开辟了广阔天地。【课程收益】
1.对标杆企业物业增值服务体系构建进行360度解码; 2.使学员深度掌握增值服务体系构建关键节点; 3.改变传统物业管理企业亏损顽疾,扭亏为盈;
4.为物业管理企业构建规范化增值服务体系,实现创新盈利。【适合人群】
1.关注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效益的决策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单位后勤管理负责人);
2.负责物业管理企业具体项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主管等)3.参与物业管理服务的协作部门及人员。
【课程时间】2天 6H/天 【课程大纲】 万科、龙湖、金地、远洋等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的DNA
1.1 万科: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万科化——从“建筑无限生活”到“让建筑赞美生命” 1.2 龙湖:“善待你一生”——“满意+惊喜”
1.3 金地:科学筑家—— 做中国最有价值的住家服务企业 1.4 远洋:客户专家、可靠的伙伴 —— 共同成长 相伴一生 万科物业的成长之路
2.1 品牌初创阶段(1990-1997)
1990年,接管第一个项目——深圳天景花园
1991年,天景花园成立全国第一家“业主委员会”,推行“共管模式”。
1992年1月,成立下属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1996年,首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的物业管理企业。
1996年,在中国首次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活动中,获得深圳“鹿丹村”的物业管理权。
2.2 品牌发展阶段(1998-2001)
1998年,在深圳万科城市花园推出“无人化管理模式” 1998年,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成鲜明的万科物业品牌形象
1999年,率先在行业内推出“管理服务”报告
2000年,接管建设部大院物业管理
2001年,推出“同心圆”服务模式 2.3 品牌深化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实施集约化经营
2003年,启动“Happy家庭节”、“为您100%活动”
2005年,总结推出“五步一法”服务理念
2007年,物业管理公司全部更名为物业服务公司,强化服务导向
2009年,推出DS安全管理模式
2011年,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 优质的创新服务——业主满意的前提 3.1 万科案例 3.2 创新服务意识 人本化的服务理念——顾客满意的保证 4.1 业主为什么不满意我们的服务 4.2 业主期望什么样的物业服务 4.3 设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4 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4.5 提供满足个性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项目 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的保证 5.1 物业服务标准化流程的实施 5.1.1 建立标准化服务形象 5.1.2 推行标准化服务流程 5.1.3 形成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5.2 打造职业化的服务团队 高效的投诉处理渠道——客户忠诚的保证 6.1 建立平等畅通的服务沟通渠道 6.2 有效服务沟通的原则 6.3 有效物业服务沟通技巧 6.4 业主投诉处理技巧 服务下属的管理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7.1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职业经理人 7.2 做一个己达达人的职业经理人 7.2.1 增加经营收入
7.2.2 向海底捞学习,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7.2.3 建立高凝聚力管理团队 7.3 服务型管理者领导力八项修炼 万科服务服务体系构建
8.1 万科物业保安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8.2 万科物业顾问项目培训体系指导手册 8.3 万科物业内部培训体系 8.4 万科物业品质监督体系
6.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经济发展活力,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央财政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为了规范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坚持“因素分配、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公开透明”的原则。
(一)因素分配。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
(二)突出重点。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关系民生和环保的重点行业优先支持。对骨干、优势特色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三)鼓励创新。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四)公开透明。专项资金的分配因素、分配办法以及项目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分配办法
第三条 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一)社区服务、副食品安全服务体系等面向居民生活的服务业;(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等面向农村的服务业;
(三)第三方物流、连锁配送等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业务外包、电子商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四)其他需支持的重点服务业。
第四条 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部明确专项资金补助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第五条 根据重点扶持行业和领域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相关发展指标,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并考虑地区财力情况等因素对专项资金进行分配。
第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测算因素原则上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第三章 支持方式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奖励。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采取奖励的方式。在项目实施后,根据规定的标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安排奖励资金。
(二)贷款贴息。对于符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银行贷款条件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具体年贴息率由地方财政部门根据上述规定确定。
(三)财政补助。对于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难以量化评价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项目承担单位自有资金比例较高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八条 财政部根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采取因素法将专项资金分配到省并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同时按国库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第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规定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分配的专项资金预算指标,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省的具体项目安排意见,在规定时间内报财政部审核确认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专家对本省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不超过专项资金额度的1.5%掌握。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专项资金和项目安排确认通知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专项资金划拨手续,及时、足额将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二条 中央所属单位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当年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向财政部直接申报。财政部按规定进行审核后,下达资金预算并直接支付资金。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一般应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五)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所属单位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财政部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以及改变或扩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收回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7.关于配电网线损管理要点的解析 篇七
一、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发展, 但是电力企业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比如:在电力方面的供应和资金不足、窃电和拖欠电费等等问题。
第一、对于营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和销售方式现在已经比较落后, 由于营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所以导致一些营业管理方面存在电量的损失问题。现在的居民实行一户一个电表的制度已经逐渐的普及, 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对于这些表计的管理方面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再加上抄电表以及核对电表的工作人员的短缺, 所以, 一些居民家中的电表从换新电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抄表工作和检查的工作, 因此出现表计的故障等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正, 并且, 对于这些窃电又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使得电力企业的电力得不到回收, 损失的电量非常的多。因此, 出现的管理线损的问题就明显上升了, 而且在市场经济模式下, 这种挂历方法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用户中窃电的事情逐渐的增多, 加上一些店里工作者的责任心较差, 不能严格细心的抄表, 因此, 就导致了管理线损的问题逐渐的严重, 造成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 对于线损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线损理论对于在线损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些电力企业对于线损的计算性认识不够成熟、没有重视, 也没有认识到线损计算的重要作用。而且一部分电力企业对于线损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的落后, 采取人工计算的方法, 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不会准确, 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基本上用不到。而且他们对于线损的计算间隔的周期非常的长, 并且对于分析的结构也是没有深度的, 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应当把线损的计算管理问题当做平时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去计算, 这样才能正确及时的对于电网的运行情况作掌握和分析, 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去把降损节能问题降到最低的水平。
第三, 对于线损计算工作和线损管理软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这种计算线损软件的功能不全, 适应面不宽, 计算方法本身不够简单, 软件对于分析和管理的功能比较差并且也没有考虑到供电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信息方面的接口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就是:线损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供电单位对于加强线损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二、降低电网线损的主要技术
在技术上降低电网线损的措施主要是包括:一、加大的投资力度对于电网在技术上进行改造;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改造, 而这个过程不需要增加资金的投资, 具体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 并且要合理的选择一些接线的方法, 因为电网的接线方式是不是合理的将会影响供电的质量和供电安全问题, 同时还会影响线损的大小, 所以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 要以节能、耗损小同时还要要求运行时是灵活安全的。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和改造的时候要提高变电的电压等级, 而且要尽量简化电量的等级, 减少变电容量的重复。还要避免近电远送和迂回供电的现象发生, 同时要加大导线的截面, 采用一些低损耗的比较节能的电压设备, 但是这些措施是需要一定的投资的。
二是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改造, 比如:对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的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技术上的改造, 具体做法主要是:合理的安排环网的开环运行, 或者是可以改变环网的断开地方从而可以保证环网能够更加的合理。还可以利用纵线或者横向的调压的变压器去实现功率能够经济的分布。要合理的安排对于一些设备的检修, 检修的时候尽量执行带电检修。还要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动态的管理, 这样就可以是变压器处于一种经济的运行状态当中。
三是要对无功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 具体做法是:合理的对无功补偿的装置进行配置。装设一些无功补偿的设备,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网的损耗。提高负荷的功率因素, 因为提高负荷的功率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电机在送出时候产生的无功功率, 以及在通过线路和变压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无功功率, 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线损降低, 同时这种方式还会提高电压的质量, 以及变压器的输送电的性能。
四是对于一些电源的分布方式, 要做一定的改善, 应该尽量把电源分布在负荷中心的部分, 因为负荷中心的密度如果高并且其供电的范围是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考虑多点布置的措施, 这样对于降低线损有一定的效果, 而且对于提高电压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三、提高线损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提高线损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只有线损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 责任心提高了, 才能促进降损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同时要提高线损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以便在日后的日常工作中能顺利方便的进行。线损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在一般电网营业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对于工作方面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所以, 要积极做到提高线损工作人员自身工作业务的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的担负降低电网降损工作, 并且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人员方面的调整, 做到各职所能, 提高线损管理者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水平。
第二、线损管理要面对市场经济上的严峻挑战:目前, 市场经济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的非常激烈, 各个企业都是以自己最优的产品和品质在各个服务中占领一定的市场地位, 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出巨大的效益。对于电力企业方面来讲, 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体制仍然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定的地位, 所以, 供电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就要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最最重要的措施和方法就是要降低线损。线损工作应当立足于广大社会市场, 只有企业不断的发展, 不断的向前迈进, 才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 电力企业不仅要提供出最优质的电能还要讲经济效益提高, 所以, 当务之急就是一定要把线损降低, 这样, 才能确保企业的利益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第三、开展最优线损的计算工作:这就需要对于配网内的线路进行分类, 对每种类型的线路进行监测的工作, 根据测出的线损的线路, 就可以建立出一个适合线路进行线损计算的模型, 并且, 对于每种类型之中的配电线路进行测试可以节省许多的资金问题, 这样就能够解决电网线损的问题, 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加强线损计算和线损的分析功能:这样就可以找出线的出错原因所在, 同时还可以找出管理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同时还能找出线路存在的薄弱的问题, 从而及时的掌握并且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降损的主要措施, 这样有针对性的采取降损的措施就可以是线损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第五、应当建立营销普查方面的工作机制:营销普查的工作是降低线损过程之中一种比较有效也比较简单的办法, 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工作者们应当让他们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客户有大致真实的掌握, 对于自己管理的台区的负荷要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这样, 一旦线损提高很多的话, 就可以根据居民或用户的月用电量的增加或减少幅度, 对于问题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进而可以更深一步的对于客户进行很好的控制。
第六、使系统和设备在运行的时候有一个最佳的状态:因为供电设备是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降低线损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要想办法尽可能的把有功和无功的损失, 供电设备的运行机制包括电力调度中心、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供电所的管理人员以及一些用电负荷大的低压用户, 进行宣传并且要减少一些无功电流的流入, 从而可以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等等。
第五、加大其它线损的措施:比如可以建立一些比较线损的管理网, 提高线损工作者的素质, 严格做好防止用户窃电的事情发生, 并且要加大电费工作的进行, 同时可以推广一些节能的设备来降低线损, 加强线损的管理。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降低线损的主要技术, 并且对提高线损的几种主要措施进行了简单阐述, 配电网线损管理是在一些供电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且电力网的线损率在电力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所以, 对于线损方面的降低在电力部门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节约电能的资源并且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供应问题是我国电力企业的根本管理原则之一, 并且降低线损率是在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 电力企业应在降低线损率上大下功夫, 这样才能提高线损的管理和降损率从而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收入, 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余卫国, 熊幼京, 周新风等.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J].电网技术, 2006 (18) .
[2]戴均祥.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浅析线损管理[Jl.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6) .
8.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 篇八
摘要: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开展电力安全性评价、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化作业,进而分析辨识危险点、危险源,有效地预控事故,打牢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本文首先结合电力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就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电力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电力生产事故在损失电量、影响负荷、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给下游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饮食、起居、交通、休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信息沟通、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都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会使社会陷入混乱,损害地区以至国家的形象。由此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减少电力安全事故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应着重研究的课题。
1.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实施的原因分析
1.1突发性
现代电网的特殊性使偶然的事件、局部的事故能够迅速波及整个网络,并在相连的巨大电网间迅速传递,重大电力事故、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必然是一场沉重的灾难,其损失、后果和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起其他工业生产都严峻得多,所以需要管理者和生产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做好风险管理。此外,很多自然灾害带来的电力风险更是带有突发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才能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产生。
1.2社会性
在城乡逐步实现电气化的今天,电力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各行各业稳定持续的生产运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电力企业的事故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还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更给下游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的大面积停电,还可能威胁到高度依赖电力可靠运行的现代政治稳定,甚至损害地区乃至国家的形象,是一个涉及公共安全的社会性问题。电力本质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1]。
1.3政策影响性
电力安全风险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基本的发、输、供、配、用系统和能量转换的生产方式多年来没有颠覆式的改变,所以控制生产安全的基本原理比较稳定,危及安全生产的风险也是可以识别的,因而也是可以控制的,即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及风险发生的时间、范围、程度进行预测和把握,识别风险的来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的大小,采取适当方式来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风险辨识与风险控制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方法,只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就可以把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风险列入可控、能控、在控的范围。
2.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实施要点
2.1在作业安全中的实施要点
工作負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应依据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手册,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先分析和评估,辨识作业环境、作业方法、设备本身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事先不了解或不熟悉的作业现场,应组织进行现场勘察,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针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制订预控措施,编制作业指导书。同时,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预控措施说明与提醒,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确保作业人员熟知与作业有关的危害因素、可能风险、预控措施,增强作业风险防范意识[2]。
在作业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将作业中暴露的危险因素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及安全风险报告企业有关部门,补充完善本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及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手册、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以PDCA模式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2.2在电网安全中的实施要点
(1)制订工作计划
认真总结以往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以往年的工作为起点,开展当年评价工作,将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纳入企业的全年安全工作安排,制订评价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阶段工作任务,稳定、有效推进。
(2)编制评价项目
密切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参照相关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电网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等标准,编制符合电网发展现状和安全实际的详细评价项目,特别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科学指导电网安全风险发展与管理。
(3)组织实施评价
在组织实施评价过程中,充分开展安全相关活动,从活动中吸取成果,从电网电源结构、调度运行管理、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一次设备、二次系统、并网电厂等全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及薄弱环节,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科学评估电网安全风险,为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4)研究落实整改
要充分利用电网安全性评价成果,科学指导电网全过程安全管理。根据评价查出的问题类别和产生根源,确定风险度大小,并根据风险评估成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从规划发展、基建技改、调度运行、生产管理等各个专业,制订落实整改措施。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制订整改计划和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和项目,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期限,确保整改到位[3]。
2.3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
首先,对个模块的风险管理执行过程信息收集与反馈。按照协商和沟通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控制、记录管理等,对个模块的执行情况信息进行收集,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信息通道,使执行信息及时得到汇总、传达。然后,对反馈及收集来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初步分析,按照信息的不同性质形成专门的报告,将这些初步报告传达到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以便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并根据风险控制方案产生问题的性质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结合企业的资源现状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总结出风险控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最后,组织由相关部门与人员组成的审计小组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内容与存在问题性质的对应性;风险管理是否能够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与企业的资源状况的适应性等。根据审计的结果,对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修订,并形成完整的审查报告。审查报告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保存,并发布评审报告。评审后有关部门实施评审引发的措施,由主管部门或评审报告中指定人员负责对引发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验证并记录结果。
3.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准确辨识风险,客观评价风险,超前控制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为有效提升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风险特点,本着系统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思想,建立一套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1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1)“基于风险”的原则
基于风险,就是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在自己的主观风险容量和客观风险容限范围之内,争取最大的安全管理成效。
基于风险,就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一切从现场实际出发,做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任何一个管理标准都是针对风险要素而设计的,脱离了这一基础,我们的管理就失去方向,控制损失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预先控制”的原则
风险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管理中,预先控制是关键,这主要表现在:在事件发生前,通过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提前预测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先期制订措施,控制危害、降低风险,避免意外的发生,从而实现“零意外、零违章”。
(3)系统性的原则
系统性的原则表现在该管理系统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从横向与纵向形成一系列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比如危害的辨识、评估、控制措施的制订、实施、检查与回顾是一个纵向的闭环,而通过事件的分析找出体系中与事件发生原因相关的管理要素并制订持续改善是横向的闭环[4]。
3.2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涉及企业、电网、设备、生产环境、作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是以如何有效地控制电力企业的相关风险为设计主线,形成了风险控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三大管理模块,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三大模块包括:企业安全风险、电网安全风险、安全作业风险。这三大模块内部,又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分成安全风险的辨识、安全风险的评价、安全风险的控制、检查审核这些子标准。这三个模块指出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最需要管理的三个部分,并且细分需要管理的范围相应分成14个单元块,指出了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内容,并通过对管理要素的管理关键点和流程节点梳理,确定子标准是各个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或方法。单元、要素、节点、子标准之间相互关联或链接,形成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有机整体。电力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4.结语
总的来说,推进电力安全风险管理體系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与安全行政、安全经济、安全法律和安全思想教育等管理手段一样,是管理创新、增强管理效能的有效方法。同时,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也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止各类事故的客观要求。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学习风险管理,勇于实践,尽快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并有效地指导工作实践,确保人员、电网和设备安全。
图1电力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王兰英,戴宗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通讯世界.2014(11).
[2]贾志平.试探究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4)
[3]冯斌,余里程,邢国杰.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融合[J].电力技术.2010(04)
[4]党卫军.应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科学之友.2014(16).
作者简介:
【物业管理服务要点解析】推荐阅读:
《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07-25
高端物业管理服务特点08-18
企业物业管理服务协议09-20
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10-06
物业管理服务环境因素10-12
学校物业管理服务措施11-28
管家式物业管理服务方案07-27
酒店式物业管理服务08-24
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服务08-26
浅谈物业管理服务理念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