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2024-08-12

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精选8篇)

1.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一

民营企业需加快升级转型,加强资本运作

沙钢:钢铁行业整合让民营钢企倍感压力

2011/5/25/9:50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升级转型

作为钢铁行业的一家民营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沙钢显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2006年开始,沙钢先后兼并重组了五家钢铁企业壮大自己:购买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4.4%股份、购买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公司80%股份、购买江苏鑫瑞特钢51%股份、购买永钢集团25%股份,以50%多的股权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这五起围绕主业开展的连环收购,不仅让沙钢实现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市场占有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那么,下一步,沙钢还要通过扩张做强做大吗?

事实上,近年以来,沙钢不断在布局上下游的资源产业链上做文章。一方面,近年来沙钢收购了不少上游煤炭企业的股权;另一方面,沙钢很早就对海外资源进行了投资和开发,为未来发展采取了有效的资源储备措施。

目前,沙钢在海外投资参股澳大利亚BHP威威拉项目,每年可获得250万吨铁矿石的供应;同时,沙钢还能从其拥有47.20%股权的澳大利亚上市公司

GrangeResourcesLimited(股票代码为GRR)每年获取250万吨矿的供应量,并拥有约8亿吨资源量和年产680万吨的矿石生产项目待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GRR目前的董事局主席奚志强,虽然是2008年加入沙钢的,但他之前曾在宝钢位于澳大利亚的子公司主持过4年工作。另一位执行董事JohnHoon,BA,也来自宝钢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

此外,在GRR担任执行董事的赵洪林则是地地道道的老沙钢,曾任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建设总指挥等,目前负责监督GRR的Southdown项目。2010年12月9日,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去张家港市专题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时,沈文荣曾表达了沙钢想转型的强烈愿望,并提出在发展钢铁主业做精、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非钢产业,提高非钢产业收入占比。

对此,他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要围绕钢铁主业拉长产业链,二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做好配套,三是要围绕钢铁主业发展大物流,最后则是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

事实上,除了上述收购以外,沙钢正在斥巨资试图转型。2011年2月,做了30多年钢铁的沙钢集团,将一笔巨资投向了服务业斥资300亿元打造玖隆钢铁物流园项目。

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在早前就曾指出,玖隆钢铁物流项目是沙钢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是一个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运输配送、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物流成本最低、功能配套最全的钢铁物流园。

他认为,从国内、国际市场看来,钢材需求的增长空间已很有限,同时,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等对钢铁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发展方向由求量转向做精、做强。

转型难题

然而,做惯了传统产业的一群人,又要如何去摸索、适应转型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钢铁巨人背后,确实有一系列难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中型钢企共实现利润897亿元,宝钢一家利润就占到了近三成,约为233亿元。而沙钢2010年实现利润92亿元,盈利水平显然仍和宝钢存在一定差距。

沙钢内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宝钢每生产一吨钢的利润约为700元,韩国浦项每吨钢的利润在1050-1100元之间,而沙钢的利润则在350-400元之间。显然,成本控制和提高利润率是沙钢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韩国浦项一直是以严格的管控著称,而宝钢集团在非钢产业的发展则是沙钢所艳羡的。截至2009年,宝钢股份(600019,股吧)共持有70家公司的金融资产,当年的投资收益就超过9亿元,占到利润总额的13%,利润率明显高于主业。宝钢式的金融控股集团或许会正成为沙钢暗中学习的目标。

虽然沈文荣曾谈及下一步要“围绕钢铁主业进行资本运作”,但这方面的准备似乎令人不免担心。

首先从过去的可查资料来看,沙钢对资本运作的经验乏善可陈。

沙钢的全资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荣德贸易有限公司和持股90%的江阴市润德贸易有限公司曾分别同时出现在江苏宏宝(002071,股吧)(002071.SZ)和凯诺科技(600398,股吧)(600398.SH)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但其他投资却鲜少见曝光,资本运作的基础还嫌薄弱。

而在金融投资方面,虽然在四家银行、四家信用合作社、一家证券经纪公司有参股,但份额都比较小。除此之外,就是持有的澳大利亚GRR47.20%股权和直接持有长江润发(002435,股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25%的股份了。

虽然上个月沙钢控股的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借*ST张铜(002075.SZ)(现称沙钢股份(002075,股吧))上市,但是众多业内人士均认为,沙钢集团借沙钢股份整体上市的可能性很小,一个是沙钢集团本身持股关系复杂,一个是若整体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结构会失调。

其次,从沙钢的人才储备来说,金融资本运作方面,似乎缺乏特别抢眼的人才。沈彬是做财务出身,历任江苏国泰(002091,股吧)国际集团国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科会计,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香港)高级会计,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副经理,江苏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财务处处长兼沙钢南亚贸易公司经理。

但这样的背景还是跟真正的“资本运作”有差距。

2.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二

紧贴企业发展主题,精心选树典型,确保典型立得住

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科学稳健发展,关键是开拓市场,核心是项目管理,根本是人的素质。选树典型必须围绕并把握这一主题。

2011年,面临铁路市场急剧萎缩、在建项目资金严重短缺、施工进展困难重重的形势,中铁十八局集团,为了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项目经理在困难面前主动应对、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筛选,决定重点宣传石明记、孔凡成、高庆生等三位基层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

石明记,原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兼兰新铁路项目经理。2010年12月22日,这位年仅33岁的干部,因为过度操劳,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一生钟爱的事业和无限眷恋的岗位上。石明记参加工作13年来,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由一名中专毕业的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公司技术型、管理型领导干部。他看重责任,善于钻研,几个很挠头、很难干的项目,他中途接手,都按时优质完成了任务。他严格管理,廉洁从业,率先垂范,所干项目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担任项目经理6年,亲手签批的资金好几个亿,但出差时经常在小摊上吃饭,就连住18元一宿的小饭店都要精打细算。他爱人从工地调到涿州基地工作多年,一直在外租房住,直到他去世前两年才搬进公司盖的住宅楼。父母在河北老家依旧住的是三间没有院落的破旧土坯房,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薄膜替代。我们选树石明记这样的典型,对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很有意义。

孔凡成是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雅砻江锦屏电站项目经理,1972年入伍的老铁道兵。按企业内部规定,他已过55岁内退年龄,妻子身患癌症很需要他照顾,可他依然以企业大局为重,无怨无悔,常年坚守施工一线。他在四川锦屏水电站奋战六年,从最初进场时两千多万元的小活干起,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曲折。他和员工们住过羊圈,帮助业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也终于使企业滚动发展。他承揽的锦屏水电站36亿多元投资的任务,为企业开辟了市场,被锦屏水电站管理局评为数十家建设单位中唯一金牌项目经理。在市场急剧变化,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项目经理如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强化内控管理,开拓市场,展示作为,孔凡成无疑是一面镜子、一个榜样。

高庆生是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二公司滇东电厂项目部经理,十年前,他带领项目部闯进滇东电厂基础建设市场,再小的活都干,再难的活都千方百计干好,他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注重科学组织、精益管理,创造了良好信誉,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电力市场。十年来,滇东电厂项目部先后承揽大小工程10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了一大批后继人才,高庆生以切实行动和突出业绩,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兴企的光辉形象。

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好典型人物的事迹及其精神价值,是典型选树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典型人物鲜活生动、催人奋进,凸显出时代特征,体现出企业核心价值观,集团在组织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和典型人物的家庭,召开各类座谈会、深入采访的同时,注重对各个方面的反映和意见进行认真分析,注重把典型人物放在时代大背景上去认识,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平价典型人物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介绍石明记、孔凡成、高庆生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电视专题片、演讲稿等系列材料。为了保证真实准确,又将这些材料反馈给先进典型周围的人,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然后再修改完善,使先进典型的宣传得到各方一致认可,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积极借助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典型,力争典型叫得响

在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过程中,集团注重选准时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作用,力求把先进典型叫得更加响亮,更能提振队伍士气,使先进典型成为企业名片,提高企业知名度。

选择时机进行典型宣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影响力更大。石明记先后被共青团天津市委追授“五四青年奖章”、被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追授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被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团委追授为中国铁建“杰出青年”,为此,选择在201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举行石明记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孔凡成、高庆生都是老党员、老先进,先后荣获天津市、河北省的“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又是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集团选择在2011年、2013年的七一前夕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分别举行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同样邀请各有关部门领导、各大媒体记者参加。三次事迹报告会都开得隆重热烈,宣传效果非常明显。

在邀请媒体记者参加三个报告会的同时,集团还积极争取记者到现场深入采访。事后,众多媒体相继刊发了《大山的儿子》、《我的父亲石明记》、《生命的华彩乐章》、《有党员老孔在,凡事都能成》等一批高质量的稿件。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的专题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把握典型核心价值,让典型发挥强大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挖掘典型的闪光点,把握典型的精神实质和核心价值,让典型激励广大职工的干劲,进而推动企业发展,是选树典型的根本目的。在成功推出三个典型后,集团公司党委抓住时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向三个典型学习活动。

把握典型精神实质,才能明确学习的重点。典型人物越是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越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越能产生巨大感召力,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学习石明记,集团强调,石明记作为一个年轻领导干部,他用行动树立起了一座道德与人格的丰碑,他身上体现了忠于事业、心系企业、情系职工、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辱“共产党员”的特殊使命,这是他作为先进典型的精神特质所在,更是年轻同志、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所要认真学习的方面。

优秀项目经理的楷模孔凡成、高庆生都是老铁道兵,他们始终保持着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并以超前的市场意识、守信的做人品格,以及精细的项目管理,不断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效益。在家庭出现特殊情况、个人身体状况很差的情况下,要求退休而企业和业主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默默坚守在工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铁道兵“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能征善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永争第一”的精神,他们就是企业的“老黄牛”,作为项目经理,这种精神尤为重要。集团强调,关键是学习他们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让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集团发扬光大,不断传承。

集团把学习典型活动同贯彻落实企业“十二五”战略规划部署结合起来,同强化项目管理、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同年轻干部岗位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学典型,对照典型找差距,要在工作上体现出学典型的明显成效。

3.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三

准确定位是企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企业定位,要有目标,目标是企业的信念、企业的追求。企业设定目标,首先考虑的不是要有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不是要有多大的利润空间,而是要有什么样的客户群。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客户群的竞争,谁能把客户牢牢地攥在手心,兜售客户急需的产品,并进行敲骨入髓的服务,满意在客户,谁就是市场的赢家。

可市场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所谓“销售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取一把大葱的钱”,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有细分市场,从庞大的客户群中切出“一块”,溪流淙淙,只取一瓢而饮,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間。

60年前,索尼公司从日本战败的废墟上崛起,仅拥有7位员工和1600美元的个人储蓄。可是索尼的创业元老以其特有的非凡见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独创性,瞄准国际电子尖端产品,力争要成为引领行业潮流的先驱者。心中美好梦想的追求使得Sony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杰出代表,同时为全球的消费者带来诸如特丽珑、Walkman随身听、8mm摄录放一体机等创造全新生活方式、“触动心弦”的产品。索尼公司创业之初,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利用他们在物理学方面的专长试制出了磁带录音机及磁带。这种录音机比原有钢丝录音机使用方便,录放音质高,磁带的生产也比录音的钢丝成本低。在鉴定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是推向市场后却受到冷遇。面对锅空灶冷的市场,他们并没有灰心,坚信这一前瞻性的电子消费产品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介,终于打开了销路。以后的几十年,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索尼公司咬准电子产品制高点的战略目标从不动摇。他们从零开始,把一个街道小企业最终做成了跨国公司。

修改定位使企业避开雷区

企业定位,固然要有理想抱负,要有目标追求,但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看看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然后再找准坐标,落实自己的角色定位。

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谁也别想与IBM在计算机业里确立的地位进行面对面的竞争。许多公司因忽视了这个基本的定位原则而自食其果。你若没有实力,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不妨俯首称臣,小船靠大船,为其作代工,当配角,跑龙套,“残羹剩饭”也能养活你的企业,有的甚至成为行业的“乞丐王”。实际上同一市场上总会有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虽不能与处于中心地位的领导者相比,但它能保住“第二”或“第三”的位置。这真是大有大策略,小有小活法。

中鲁果汁食品工业公司的前身是乳山果汁饮料公司,原本是一家资产不过千万、利税不过百万的县属小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浓缩果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刚刚扬帆起航的乳山果汁饮料公司,时刻都有被市场经济大潮席卷淹没的危机。通过“内找靠山,外借大船”,企业搭上了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两班快车。合作中,乳山将企业控股权“拱手让人”,虽然拥有的股份由百分之七十九下降到百分之十一,可中鲁公司却由此发展成世界三大浓缩果汁生产企业之一,并成为苹果汁行业在A股市场发行第一股。

有道是“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不自量力的企业,往往因为找不准自己的定位,盲目进入生疏的行业,踏进雷区,结果在市场搏击中碰得头破血流。

以倒卖飞机出名的南德公司总裁牟其中曾经豪情万丈地宣布:“我们的目标是2005年前成为世界十强企业,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我们现在打算在每个省建造一条高速公路,还有铁路、通讯设施。我们要在满洲里建‘北方香港’,在海外建几十家投资银行。”“南德卫星电视台马上要成立了,我们要往天上发10颗星,在1997年7月1日,向全世界直播香港回归祖国历史性场面。”“我们要炸平喜玛拉雅山,打通南亚国际通道。”这一连串近乎神话的牛皮吹得人们目瞪口呆,这也成了南德公司的定位,这使南德公司从一开始就成了建造在沙滩上的大厦。牟其中的公司充其量是个大杂烩、大拼盘,公司业务虽然横跨航空服务、租赁、航运、金融服务、风险投资、贸易、工业、房地产、高科技、工程开发、信息咨询等十多个领域,在国内外也有二十多家分公司、子公司和七个研究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地,但除了倒回几架飞机外,几乎未做成一笔生意,连一个像样的产品也没有。最后牟其中成了诈骗犯而锒铛入狱。

重新定位使企业在炼火中涅槃

根据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要顺应市场,与时俱进,在适当的时机“再定位”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这些年来,由于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不少行业如百货零售业、家电业、PC制造业等进入微利阶段,甚至已无利可图。这种情形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性调整,因势利导,重新定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完全放弃原来的业务,由以往的来料加工模式转变为生产高新技术、搞附加值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产品。转型是新的长征和突围,从驾轻就熟到摸着石头过河,从行走阳关大道到跋山涉水,重新创业打江山。这对于企业来说,如同凤凰在烈火中获得新生,多少有点悲壮色彩。

近120年来主要靠卖胶片赚钞票的全球第一大影像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品转移。柯达一直努力想使自己摆脱一个制造民用影像产品的公司的帽子,向一个生产医疗影像设备、数码印刷和感光芯片等产品的公司转变。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除了重新定位之外,柯达别无选择。近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和数码相机的普及正在抢走柯达产品的销售量,柯达所一直倚重的传统胶卷业务正不可避免的处于下滑趋势,由于数码相机在美国、日本的普及,以及中国市场爆炸式的增长,这个下降趋势的加速度正在增大。虽然柯达能从顾客自己制作或是通过在线冲印他们所拍摄的数码照片时获利,但是那些销量并不能代替柯达曾经辉煌的胶卷生意。在2004年上半年,柯达的营业收入为4.58亿美元,只占其60.9亿美元总销售额的7.5%。柯达的战略转型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4.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四

企业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基,企业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抢抓桥头堡建设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主题,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升级产业为目标,调高非烟工业、调强新兴产业、调优传统产业,努力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每百万人拥有量超过70件;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保持在95件;每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0件以上;建成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1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20%,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2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00户以上,其中超10亿元企业突破100户,超50亿元企业突破20户,超100亿元企业突破10户,基本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利用规划、价格、生产要素配置等行政、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合理、集中布局,力争创建4个以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1个过5百亿元、5个过百亿元的园区,形成国家和省、市级三级并进、布局合理、竞相发展的园区体系,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

(三)工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15件工业类中国驰名商标,工业类云南省著名商标和昆明知名商标600件,320个云南名牌产品,350个昆明名牌产品;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特色产业的品牌覆盖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四)强化绿色制造。加快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控制“增长型污染”,防止“引进型污染”。“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8%,年均下降3.9%,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8.5%、10.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5.1%、7.5%。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75%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三、大力推进企业创新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积极引进大院名校来我市建设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加强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化,重视对过期专利技术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发挥政府的牵头协调作用,密切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实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专项。

(二)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市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品牌创新。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实施管理体系认证,积极争创云南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和昆明市市长质量奖。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品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托块状经济,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鼓励并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在磷化工、氟化工、钛化工、太阳能及光电子产业领域,主动承担更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制定并执行严于推荐性标准的产品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领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本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支持具有研发、设计、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的企业,从制造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带动加工制造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开放创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招商选资工作,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研究开发基地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层次人才。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与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加工配套合作,并逐步提高产业分工地位,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提升。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拓展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

(六)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骨干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帮助其加快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着力抓好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00家初创型小企业的培育工作,示范带动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围绕烟草及配套、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重点开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新产品产业化、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规模效益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制订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每年重点扶持50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支持鼓励城市规划区及重点流域(滇池、牛栏江等)内工业企业进行梯度转移、“退城入园”,实行搬迁技改,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和省的产业发展导向,立足我市资源状况和科技、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产业培育率先取得突破。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区域或园区,从资金、政策、机制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研发、示范、产业化全程推动,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动力和增长极,把我市建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和先行区。

(三)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发展原则,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抓大”与“扶小”相结合,在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型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创新驱动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杨林、安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的高地。

(四)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信息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

(五)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软件和装备制造等低碳产业,实施一批“低碳经济发展”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大力开展节电、节地、节水、节油、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活动,深入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深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铜渣、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物再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及生活垃圾资源化为重点,创建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企业。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滇池、牛栏江等重点流域工业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电力、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企业。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以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每年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工程。

(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订落实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适应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深化生产和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加快工业企业服务业的主辅分离,支持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售后服务、生活服务等外包给社会专业化服务企业。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外包龙头企业,承接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发展工艺设计、科技咨询、管理咨询、商务服务、检测认证、设备租赁、会展服务、品牌策划、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形成以信贷支持为主,现金管理、财务规划、咨询顾问、风险管理综合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提升为重点,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第三方物流基地建设。以各类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园、科技创业园、动漫和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中央商务区为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五、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一)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扶持建立一批面向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构建为企业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标准检测、专利服务、技术评估、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发展各级各类孵化器,完善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创业园功能,加快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健全为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招投标、上市辅导等一系列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向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易、转移、扩散和产业化,扩大科技资源增值效应。

(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每年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投入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支出的3%;县(市)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当年同级财政支出比例,按第一、第二、第三板块分别不低于2%、1.5%、1%安排。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技术、产品创新为核心,鼓励企业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市级相关部门要统筹用好现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选择一批符合本实施意见精神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发挥昆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等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有关创新专项,对国家、省要求地方配套且符合配套规定的项目,昆明市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中优先给予配套。严格兑现落实对认定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三级名牌名品,新增授权专利,主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创新工作的奖补政策。

(三)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审核,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符合税法有关目录规定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照一定比例抵免应纳所得税额;企业从事符合税法规定条件和范围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四)拓宽企业创新融资渠道。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引导、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工业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工业重点创新项目建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对创新型企业建设项目授信额度,并在申报审批流程方面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和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方式筹集创新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积极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对高技术创业型企业的投资。

(五)优先安排工业创新项目建设用地。加大对工业企业创新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工业企业创新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备齐用地报件资料的工业企业创新项目优先考虑安排计划指标。积极争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预留指标。在国家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简化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优先安排用地,并根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对于用于企业创新的科研试验用地,依据规划条件确定的用地性质,按现行政策提供使用。鼓励企业盘活现有存量用地,在工业用地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的,经核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平台、载体相结合,捆绑式、团队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选择建立一批企业技能人才培育和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定向集中培训。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来昆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建立人才联系“直通车”制度,开通人才工作联系信箱。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展优秀专业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评比和表彰奖励工作,完善我市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工艺大师等高端人才、特殊人才的培养、评定和激励制度,严格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的意见》(昆通〔2008〕29号)相关规定,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租房补贴等待遇,兑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5.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五

转型,意于打破原有模式,通过变革和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力量,是发展方向的调整,是体制模式的改良,更是运行方式的进步。政府转型,能获得更高效的服务能力;企业转型,为追求更先进的生产和盈利能力;那么银行呢?吴江农商行正在进行的四大转型给出答案——为打造“一流标杆银行”建立发展根基。

发展战略转型——从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特色银行过渡

在发展空间受限、行业竞争加剧、资本约束加强的宏观形势下,吴江农商行果断实施战略转型,提出“走出去”的口号,在机构设置上追求差异化区域布局,在资本运作上争取多样化形式。

“实现异地机构与吴江本地机构的平衡发展”是吴江农商行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至2014年末,吴江农商行拥有13家异地支行,业务范围从吴江本地发展到苏中苏北,从江苏延伸到鄂、皖两地。异地支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高效、快捷、机制灵活”的服务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初在实现泰州地区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成立泰州分行,优化总分支管理边界,探索分层联动工作机制,走出全行探索总分支行三级管理模式的第一步。2013年起,顺应吴江撤市设区的改革机遇,主动融入大苏州经济,筹划开设高新、吴中、相城、园区支行,作为特区,苏州城区支行实行扁平化管理、差异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已设立的高新、吴中两家支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苏州城区支行必将成为引领全行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资本为纽带,实现投资渠道多样化”是吴江农商行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以来,吴江农商行积极响应“中部崛起战略”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南北金融对接”政策的号召,稳步推进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实施,初步形成了以分支机构发展为主体,以参股投资和设立村镇银行为两翼的“一体双翼”多元跨区域发展格局。目前,吴江农商行已在湖北嘉鱼和江苏靖江发起设立2家村镇银行,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投资参股4家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总额超8亿元。战略投资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跨区域经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吴江农商行的上市工作也走在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前列,2014年上半年成功入围证监会公布的11家IPO预披露银行名单,有望成为第一批登陆A股市场的农村商业银行。

因循守旧只能固步自封,锐意创新方可勇立潮头。吴江农商行已在机构和资本的双重战线上走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正在逐步向“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过渡,打造特色化区域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迈进。

业务模式转型——传统存贷业务向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转变

鉴于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和稀缺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吴江农商行更加重视整体资产负债的管理,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资本消耗低的业务,努力实现多元化、效益型的业务增长方式。

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吴江农商行高管层形成的一致共识。从2014年开始,吴江农商行着手推进大零售金融改革。一是强化董事会的考核引导,在董事会对经营层考核中,新增三农贷款、零售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指标,明确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比不低 1 于50%、零售贷款余额及户数的增速不低于15%;二是重组零售条线,对零售条线按照前、中、后台进行了职能上的整合和流程上的梳理,由一名副行长统一扎口管理零售银行部与电子银行部,打破原来的部门分割,提升零售业务的电子化支持程度,同时在零售银行部下设微贷业务部、三农金融部和房贷中心,实现新的“大零售”板块的布局;三是重点推进微贷事业部制改革,2015年初与德国IPC公司合作,微贷业务按照事业部制模式,采用批量获客、标准审批方式,专门服务于微型客户群体,并在事业部内形成了较为独立的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业务拓展、绩效考核、风险控制、业务培训等工作机制。对外营业以来,已累计营销客户23000余户,实际发放贷款1452万元。

新型资产负债业务已成为吴江农商行向现代银行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实现负债来源的多元化,吴江农商行积极开展负债业务的创新,筹备发行2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优化信贷客户结构,降低资本消耗;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通过将表内资产移出表外,腾挪出更多资本和信贷资源,服务于小微、零售、三农等定位客户。同时吴江农商行还十分重视同业资金的吸收和运用,通过债券回购、银票转贴现、银行间市场可转债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提升主动负债能力,并在通过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的前提下积极向上争取同业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新型负债业务的资格,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吴江农商行不断提升国际业务在全行收入中的比重,重点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同时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和金融同业业务,逐步加大与证券、信托、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种非银行金融公司的合作力度,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2014年单设资产管理部,加快理财资产组合创新,丰富客户理财渠道,开发了加利宝等多款理财产品,为其他业务条线(特别是零售条线)提供了巨大支持。2015年上半年新增了代销行业排名靠前的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完成业务成交3700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净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7%。

营销渠道模式转型——传统网点经营模式向全面渠道经营模式转变

新常态下,随着消费、投资、进出口的转型升级,客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如何有效获取客户和提升客户体验对各家银行是一个考验。吴江农商行不满足于做一个跟随者和模仿者,突破传统思维,致力于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获客渠道的全面升级。

全面升级传统营销渠道。吴江农商行改变支行行长单兵作战的传统营销模式,实施全员营销战略,重点开展扩面增量营销活动,进一步发挥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点优势;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对物理网点进行更新改造,并结合优质服务体系和标杆网点建设的开展,推动网点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网点转型。同时,研究传统物理网点、新兴电子渠道的综合服务方案,凝聚线上线下资源的合力。

大力推动社区金融渠道建设。在全区94个行政村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内设自助终端、电话pos、点钞机、液晶电视机等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助农取款、存折打印、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便民缴费、市民卡充值查询等服务,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站驻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站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该行农村金融的“主阵地”。2014年起,与上海银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大力推进社区金融网点建设,通过调研,在吴江地区选取了19个候选网点和17个自助银行、在苏州城区共选取了59个候选网点和25个自助银行,目前已经完成5个社区网点 2 和11个自助银行网点建设。

全力打造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相继完成APP版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平台升级改造,特别借助银行卡跨行取现手续费全免优势,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推广效果良好,2015年上半年共开通16598户,绑定银行卡2369张,电子银行交易量占全行总交易量的比重超过50%。推进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上线锦鲤E家网上商城,可实现PC端网上商城网页浏览、购物、支付交易等主流功能,目前已经同吴江区教育局、卫生局、农委和100余家商户达成战略合作,为吴江10多万学生家庭提供学费自助缴纳服务,羸得广大家长和客户的好评,使之发展成为吴江农商行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亮点产品。推进金融服务“端口前移”,研发PAD银行客户端,应用大数据方法分析客户需求,直接在线解决开户、贷款申请、审批、产品销售等问题,大幅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缓解柜面压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管理模式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受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的影响,银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必然也要发生转变。为此,吴江农商行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各个层面全面推动改革。

吴江农商行把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看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从2011年下半年起,在借鉴他行经验的基础上,吴江农商行主动开展流程银行建设,聘请“普华永道”协助全行未来5年的流程银行和全面风险管理建设。2012年新的组织架构正式运行,在三会一层和机关部门各个层面,均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通过总行18个部门的重新构建和职责界定、人员到位,形成了前台主抓营销、中台主抓风控、后台主抓保障的前中后三台分工协作工作机制;以重构信贷流程为突破口的业务流程改造取得实效,信贷审批环节从原来的12个,减少为6个,极大地提高了信贷审批效率。2013年,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正式启动,树立了资本节约的管理理念,从战略高度充分发挥新资本协议在全行经营决策、风险管理、业务运营中的支持作用,推动经营管理以资本节约为前提,建立了良好的资本补充机制,完善了覆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全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财务管理精细化对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构筑行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为此,吴江农商行一方面加快定价机制建设,以全省最高分的优异成绩,通过2015年度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成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为发行同业存单、大额转让存单、参与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制定《存款优惠利率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评估客户综合贡献并确定利率优惠幅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出台《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办法》,并在2015年度分支行行长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调整口径利润”、“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两项考核指标。上线FTP系统并运用到当年的绩效考核中,并力争在2016年将RAROC、EVA等指标完全纳入绩效考核中。

6.加快科技创新 力促转型升级 篇六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 杨 桦

近年来,兴文县按照全市“拓展工作年”和“科技春天行动”要求,以科技富民强县为目标,坚持突出“三创新三培育三拓展”工作重点,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进全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激励引导,创新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按照产业扶持方向,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金为支撑,民间、外资等各类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2010年,我县科学技术经费预算支出达

1.3%以上,要求乡(镇)科技投入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0.5%以上,其他单位也安排一定经费用于科技工作。一般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费用不少于年销售收入的1%,中型以上企业要达到2%以上。同时,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搭建各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带动更多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二、着力成果转化,创新开展科技项目储备争取和实施

围绕“科教立县”发展战略,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大项目调研、论证力度,重点储备、申报、争取、实施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加大对特色效益农业、煤硫化工、盐卤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的支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大脱毒洋芋、木薯、猕猴桃、僰乡脆李、竹类、烤烟、蚕桑等优质新品种以及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着力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特色示范园区。二是研发、引进山地乌骨鸡、有机茶叶、竹笋保鲜、淀粉精深加工、食品包装、农副产品综合开发等新技术,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和附加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煤、硫、盐、水泥等资源综合开发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创新煤矿故障监测诊断及灾害预防控制技术,引导企业利用煤矿瓦斯、水泥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开发以及洗选煤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四是加强硫化工高附加值产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五是加强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苗医药发展、疾病防治、石漠化综合整治、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突出示范带动,创新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管理机制,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培养人才、促进发展”的选派原则,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项目的实施,拓展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特别将已掌握专业技术、有创业激情的返乡农民工选派为科技特派员。将同一产业或科技项目的科技特派员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首席科技特派员制度,定期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开展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推动科技人才服务基层与创新创业。

四、整合科技资源,着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及企业、行业、社会“三方”区域创新体系。要通过整合优质科技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等多项措施,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我县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在行业和区域创建各类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引导和带领区域和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丰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完善“三级” 科技服务体系等,努力为社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五、强化智力支撑,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针对制约我县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一步整合资源,务实开展科技人才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需求送培科技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或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村科技人才的科技水平。二是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培训。依托科技项目,特别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项目,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实践进行培训,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对科技管理人才的培训。通过对科技管理人才培训,提高其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使科技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为科技发展搞好服务。今年继续选派10名以上的各类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培训。

六、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科技交流合作领域

一是围绕我县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全面推进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等院校在新型化工、能源、建材、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的全面合作,在矿山安全生产、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兴文山地乌骨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根据企业产品特点、技术支撑需求及发展方向,引导企业与相关院校所进行对接,共建研发中心,使企业成为高校院所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强、能尽快实施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科技进步成绩突出通报活动,对我县科技进步有突出贡

献的企业和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努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培育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七、坚持突出“三性”,不断拓展科普宣传服务平台

坚持突出科学技术普及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以编制《兴文县“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契机,在抓好“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等经常性科普活动的同时,加大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力度,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中科协Ⅳ科普大篷车”、《科技大观园》电视专题栏目、“石海科技网站”宣传平台的作用,普及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结合科技特派员行动、科技项目实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普及覆盖率。

八、积极宣传引导,不断拓展知识产权战略内涵

7.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七

加快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粤港深度合作的重要抓手

(一)粤港合作是广东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独特优势

实践证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不论是适度重型化、产业高级化还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香港因素和港资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港资占广东每年引进外资的60%以上。广东作为港商在内地投资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了与港资关联程度高且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2014年广东十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29万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8%、GDP的33%。十大支柱产业均排名全国前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3个、第二的1个、第三的2个。

(二)港资企业是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香港是广东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在广东加快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积累产业优势、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方面作用举足轻重。截至2015年底,在内地的港资企业13.6万户,占整个境外企业投资的28%,实有投资占外商投资总量的51.95%。其中,在广东的港资企业5.3万余户,是全国的39.1%,占广东外商投资登记企业总数的50.9%。2000-2014年,来自香港的实际外商投资总量占广东实际外商投资总额的58.2%,是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见图1)。

(三)港资企业是广东企业“走进香港、跨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2014年,广东对外非金融类别投资金额达108.9亿美元,年末投资存量达494.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不含中央)的19.9%和21%。当年香港接收内地57.6%对外投资量,占中国当年年末对外投资存量的57.8%。

香港是我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而港资企业在广东企业“走进香港、跨向世界”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在资金流通、国际通讯资源、国际水平的专业服务等方面拥有支持内地企业投资海外的能力与优势。广东企业“走出去”首选香港,一方面港资企业能够提供丰富的商业资源和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香港商贸平台为跳板,向海外其他地区投资。据香港贸发局(HKTDC)研究显示,珠三角企业对外投资更是首选香港,一是利用香港开发及推销自有品牌。二是借鉴学习香港产品设计及技术能力,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最终实现“走出去”。

(四)港资企业发展面临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在粤港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主要以批发业、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普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市场需求不振、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见表1)。据省商务厅统计,2015年1-8月,广东累计关停搬迁港资企业651家,占全省关停搬迁企业总数的66.43%。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快引导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升级,促进企业“二次创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与案例

近年来,广东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在粤港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也在主动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成效显著。

(一)以“三新”提升价值含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现代服务业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呈现“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而服务业在珠三角港资企业中占有相当比重,引导企业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理念,是推动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

如深圳星利源公司,全称“星利源智慧城际流通供应链平台”(简称“IDC项目”),其前身为糖果动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其经营的休闲糖果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主流经销商和10万个零售终端。2012年以来,公司适应新形势创新发展理念,深度探索商品物流领域,重新定位公司业务并成立星利源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旨在改革城市传统零售与流通行业结构,打造一个供应链公共数据信息平台和智慧城际流通供应链服务体系,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并基于需求链的概念,为供应商、便利店、超市、专卖店和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线上和线下服务,包括商品交易、配送、采购、融资、营销、产品销售数据共享等。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去中间化的方式,实现行业颠覆与革新,引领中国快消品商贸物流相关产业发生“二次革命”,完成企业转型升级。

(二)以核心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部分港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攻关,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物和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港资企业,创建于1985年,产品包括阻燃型环氧玻纤布覆铜板、复合基材环氧覆铜板及多层板用系列半固化片,适用于供制作单、双面及多层线路板,以及手机、汽车、通讯设备、计算机等各种高档电子产品。公司成立之初,通过合资从美国引进技术,在扩充产能的同时,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先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为客户提供超预期服务。目前,该公司是东莞市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在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其主导产品销量始终保持国内第一。

(三)以创建自主品牌加快企业国际化转型

珠三角港资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多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边缘。在转型升级压力下,港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创新设计,逐步完成从原始设备生产商到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原始品牌制造商的转变,从“代加工”走向拥有自身品牌。

如通汇家电有限公司,已成立十多年,总公司设在香港,在东莞有生产基地,拥有员工1200多名。成立之初主要为国际品牌代工,后来注册创立“惠家”品牌,逐渐形成小家电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团队,进而发展生产咖啡机产品系列。2011年9月,公司开始拥有金佰利集团旗下“LA CIMBALI”品牌产品的代理权以及“CASADIO”品牌产品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的独家代理权,成为金佰利集团中国区唯一签订合作协议的贸易伙伴。同时,公司投入研发“WPM”自主品牌,生产专业咖啡机系列产品,无论外形、性能、品质,都媲美欧美咖啡机,在餐饮酒店设备领域享有良好声誉,备受业界推崇。

(四)以“机器换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机器换人”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港资企业以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企业通过工业机器人等方式替代工人的简单劳动以节省成本,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这一战略不仅能推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还能产生新的市场需求,使机器人生产行业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的新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嘉利集团,是1988年进入东莞凤岗镇投资的港资企业,主要从事生产销售个人电脑及服务器外壳、办公室文仪产品、录像带壳,是全球个人电脑及服务器外壳主要生产商之一。2006年,嘉利集团在旗下工厂正式开展“机器换人”实践,收购东莞市翠峰五金机械有限公司股权,代理日本著名的“川崎”牌机械手产品并用于企业生产。企业使用机械手后,五金冲压生产由1.37人次/台机下降至0.44人次/台机,至2015年底,集团拥有机械手设备超过200台,相关技术人员160人。“机器换人”为企业节省60%的人力资源,实现50%的产能提升。机械手设备预计使用寿命8-10年,每年维护成本只需约100万元,每年节约的人力成本约1300万元,企业生产效率及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五)以“互联网+”加快企业盈利方式转型

近年来,珠三角港资企业通过国内贸易平台建设产业集群、批发市场或“产业带”,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分销、批发等业务,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拓展港资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启了“互联网+”强化销售端的“电商换市”之路。

如东莞诺华家具集团,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跨国家具企业,其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各大中城市,出口业务涵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电子商务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诺华家具重新规划其产品销售布局,将电子商务上升到同传统市场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目前,“诺华生活网”已成为诺华家具电子商务战略的主体平台,该平台结合诺华家具产品特性,应用较为成熟的家具电子商务系统——非可家具电商系统,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盈利方式向区域物流配送服务盈利方式的转变,企业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以自贸区机制创新为契机,建设港资创业展业新平台

广东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就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为此建议:一是加大面向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香港在金融、商贸物流、航运等服务业方面的开放,进一步破除法律、会计等香港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准入后的隐形壁垒和政策障碍,加大自贸区自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二是吸引有条件港资企业在自贸区展业创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港资企业在广东积累了良好的商业资源,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二次创业”的需求和压力也不断加大。广东自贸试验区要在改善营商环境、增强辐射带动效应上下功夫,吸引有基础有条件的港资企业在自贸区展业创业,实现互利共赢。

(二)加大金融开放与支持,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助力

当前,在粤港资金融机构相对缺乏且服务能力受限,同时港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融资困难长期存在。为此建议:一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对港资企业的覆盖。由于营商环境、监管体系、担保抵押等原因,中资银行服务港澳资企业时,在贷款条件、审批程序等环节存在诸多障碍,无法有效满足在粤港澳资企业的需求。保守估计,全省港澳资企业融资缺口约2500亿元人民币。二是以广东自贸区机制创新为契机加大金融开放力度。要率先探索降低港资进入内地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本金限制,降低港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金融租赁等进入广东的门槛,提升广东金融改革开放度和话语权。三是提升港资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现有港资银行如汇丰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和永亨银行等在珠三角虽设置了较多网点,但存在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吸存成本较高等问题,特别是新常态影响,港资银行部分支行还出现了较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也间接影响了港资银行对港资企业的服务能力。

(三)加强与香港相关机构合作,形成促进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新合力

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升级,需要在人才、专利、品牌战略等方面加强与香港职训局、生产力促进局等法定机构合作,形成政策合力。为此建议:一是增强科技合作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深化粤港在文化与时尚创意、环保、创新科技、中医药保健、新能源技术研发、旅游休闲、产业链链际整合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粤港两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及高新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香港在深圳设立的大学科研分支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依托香港职业培训和教育资源,优化港资企业人力资源。在大力发展广东职业教育同时,加大引入香港职业培育和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培训+社会教育”系统,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人才培育质量。三是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提升港资企业国际竞争力。香港生产力局和辖下的附属公司主要为香港及港资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及管理顾问、产品检测及人力培训服务,协助香港企业发展高增值产品及服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该局在深圳、东莞及广州市设有附属的顾问公司,为中国内地的港资企业提供支援咨询业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助力。

(四)加大创新资源和政策覆盖面,为港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8.加快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活力 篇八

关键词:邮政企业;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 F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7-2

0 引言

对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一般能够支配其他企业和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它不仅是我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国民经济的关键,所以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全国来说都至关重要,必须保证国有企业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向所有国有企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给国有企业的改革指明了发展道路。下面本文就对邮政企业创新改革及转型升级进行简单探讨,为促进邮政企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邮政企业的创新改革

对于国家来说,邮政业是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而邮政网络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公民通信权利的保障当中,邮政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邮政经过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等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企业的发展活力得到了增强,生产力也得到了解放,使邮政企业生意盎然[1]。通过对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贯彻落实好社会责任,来实现邮政经济的不断增长,邮政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使邮政事业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形势。

1.1 服务的深化改革

中国邮政企业自愿承担了普遍服务的义务,同时也对特殊服务的任务进行了比较认真的履行,对于那些没有邮政网点的乡镇,踊跃的促进局所补建工作,同时进行运营,保证能够进行机要通信,不对机要通信产生影响,落实好党报党刊的投递和发行,将政府和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各家各户。中国邮政在近几年来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依靠邮政服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和邮政服务给社会公众。

1.2 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效果的提升

中国邮政多年来喊着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口号,将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彻底落实,对服务“三农”的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在中国邮政中,有10.5万个村邮站,还有10万多个“三农”服务站,这些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服务站开发了代缴水电气费、票务代理等五大类便民服务,使广大的农民都能够享受不仅快捷而且方便的服务。中国邮政还建成了12.5万个分销直营店和加盟店,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和加盟店批销的方式,来使农民能够在田间地头就收到所需要的农机服务和农资产品。还要将城市网点的作用进行完全的发挥,开展农产品进城服务。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当中还要开展新的涉农支付结算服务,例如惠农补贴、福农卡、新农保等,将农村的金融服务难题完全破解。

1.3 现代快递物流的新发展

中国邮政在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时候抓住了重要机会,将邮政整体的优势完全施展了出来,踊跃加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根据国内的电商寄送市场来给客户提供结合仓储包装、信息、配送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2]。中国邮政已给两百多家品牌制造企业和两百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了一百二十万平方米的供应链服务。自从国内的小包业务开展后,一共供应了数亿件寄递服务给数万家中小企业,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网购需求,还满足了乡镇居民的网购需求。对于国际电商寄递市场,邮政企业还给跨境电商专门设置了处理运输网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一体化快递物流还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给一万多家电商企业供应了商品出口寄递服务。

2 邮政企业的转型升级

2.1 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邮政对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经济转型中,将项目开发视为比较关键的切入点。对于跨境电商项目进行了重点推进,还开通了俄国国际小包航空邮路和国际小包水陆路邮路,保证了在俄向电商小包寄递当中我国邮政企业的重要地位。踊跃加入社会流通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和农业收入的增加[3]。同时在农村也进行了对电子商务的尝试,稳定促进了包裹快递业务的改革,及时适应了快递业务猛烈发展的形势,组织了统一的人员队伍和专业机构,建立了产品服务体系,为达到完全满足所有用户寄递需求的目标,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2.2 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对于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邮政企业也在逐步的推进,某一省建立了一万多处不同类型的综合站点,完全体现了能够最大程度贴近用户,将城乡覆盖范围最大化的网络优势,对于邮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对于邮运网的调整和优化要进行贯彻落实,为邮件的处理时限和处理质量为保障,而邮件的全程时限达标率则要在95%以上。对于包裹快递业务改革的需求要尽快适应,开展投递网改革工作。对于信息技术也要能够灵活使用,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重点建设和健全,同时启动指挥调度系统和智能投递系统,保证邮政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

2.3 完善企业体制机制

根据邮政企业的统一部署,有效的促进子改分工作,正式运行了总分体制,而邮政子改分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对于薪酬分配机制,也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施行收入增长差异化调控,对于管理人员的收入增长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生产一线人员的效益工资相比其他员工更有增长余地,使邮政企业的员工薪酬能够有比较合理的增长,将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将货币资金增量、用户欠费率等效益指标的考核力度进行最大程度的增加,同时根据各项效益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兑现奖励和实行综合对标,让各级单位能够积极推动业务的发展。还要对人工成本预算管理进行创新,颁发人工集中预算管理等办法,对人工成本进行较强的集中管控。另外,对于财务对账管理和薪酬集中发放的审核也要加强力度,对各个单位人工成本预算配置的管理和跟踪指导进行强化。

2.4 加强企业运行的基础

对于全面预算标杆和利润管理要加强重视,并加大力度,对分析和监控进行强化,能够避免偏差的出现,保证能够实现资金和利润的管控目标。对于集中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强化,集中统筹安排所有的资金收支,将全程的管控能力有效的提高。对相关程序要进行严格的履行,并且调整一些单位领导班子,将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效的优化;保证管理人员相关优化配置的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而对于人员的配置不仅会比较科学合理,还会比较有效。

2.5 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邮政企业对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和相关的其他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后,使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得到了规范[4]。而对“两个责任”的贯彻落实,则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加强,保证了廉洁风险防范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其发展情况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邮政企业必须加强建设,保持稳定顺利的发展。而对于邮政企业建设发展的推进,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其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促进企业建设的发展,同时,保证邮政企业建设发展的稳定顺利。

参 考 文 献

[1] 刘福义.加快邮政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6(01).

[2] 孙艳.“营改增”对中国邮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06).

[3] 刘绍权.实践三个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谈中国邮政数字发行之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6(03).

上一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安监总财〔2012〕63号)下一篇:点亮一盏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