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2024-10-11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共10篇)

1.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一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阿舍中学

梁龙凤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中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本人就平时教学一点体会,探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期与大家探讨。

一、多媒体可以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使之形成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乐,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讲述甲午海战时,我播放了从电影《甲午风云》中剪接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与敌军英勇斗争的场面(用时 1

四分钟)”。学生在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纷纷被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了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此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群情激奋,踊跃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这比教师口授或学生讲述邓世昌事迹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多媒体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来进行,右半球经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只能利用书中简表和挂图,很抽象,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把表变成图,同时又把每一个国家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制成动画,学生讲一个国家,它占领的势力范围就飞入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就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范围之广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使学生先形成形象思维,进而使形象思维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从而使知识的获取由难变易。

三、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记忆效率,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加深记忆。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四次海战时,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做成动画,如讲威海卫战役时,威海卫海域附近就出现动画效果,同时播放隆隆的炮声。讲到威海卫战役中主要人物丁汝昌时,立即将丁汝昌人头像出现在威海卫附近,这样就可以把战争中的事件和人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手段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上述这种难题。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如下所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⑤丧失更多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注: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作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在讲述英国如何一步步侵占香港时,由于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于是我把书中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示意图展示出来,并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三部分分别制成动画,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来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加强了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直观、突破时空限制、增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果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多媒体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譬如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电教媒体时应注意的“度”,过滥或过乱地运用电教媒体。这不但不能使电教的优点得到发挥,再如多媒体的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组成的,复习巩固时,对于刚上过的内容就很难形成像黑板板书那样留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老师的板书过程,所以很多同学会忽视记笔记等等。

为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要处理好。有的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手按鼠标,这种使“执教者手忙脚乱,学习者眼花缭乱,听课者心烦意乱”的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2、授课的演示与学生的学习要交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使用现代媒体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演示和交互。这就要求教师用电教手段进行分步提示演讲,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个性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3、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的创造性要结合。由于电教媒体所控制的教学流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势必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课堂氛围拘谨而不灵活。鉴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的合拍与整合。

4、多媒体的运用和书本要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意到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制作漂亮的幻灯,但忽视钻研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忽视了记笔记,对书本非常生疏,做起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熟悉课本。

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

2.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二

4.2团队合作创作高水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成功范例

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上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育软件设计创作团队合作的优秀作品,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的作品。在他们的参赛作品中,团队合作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的《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伤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潜标系统及布放回收作业》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这个教学软件的创作除稿本的编写准确地表达了教学思路与对教学内容的描述,关键的是在素材上———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方面,以理想的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有详细的导航目录,三维动画全方位地仿真展现了膝关节的结构与病理,有手术中的视频示范镜头,且动画与视频都可随意在任一点反复播放,满足了学员听的懂、看的清、记的牢的教学要求。观摩了此教学软件,我感到了解放军院校在体制上的优势,他们能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汇集三维动画、视频制作等专门人才,整合成一个强势的创作团队,完成教学软件稿本的需求。这也是众多其他普通学校难以制作出高水准教学软件的瓶颈所在。

4.3如何组建创作团队

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上,我们看到个人制作的教学软件颇多,约占半数,团队合作的偏少。这也反映出普通学校中开发创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软件课题开发人和设计制作人专业不通,懂制作技术的人不懂其教学内容;懂教学内容的不懂制作技术,二者难以整合。因此,每一所院校都应该注重组建一支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创作的团队。

4.3.1人才培养和资源建设

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人才在学校里相对缺乏。尽管各级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在不断地加大多媒体开发技术的培训力量,但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不能达到灵活应用多媒体开发软件制作课件的水平。另外,可用素材缺乏,可共享的资料匮乏,也是影响CAI课件制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建立、创新CAI课件制作人才的培养机制,储备CAI课件教学素材、资料库;鼓励教师加强合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探讨,并寻找能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

借助多媒体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号同步输出,将书本中的文字内容与课文相关画面同时播放在屏幕上,使抽象的文字有直观的体现,也可以把传统枯燥的静态画面变为生动动态的画面,还可以加入动画画面和背景音乐使其有机地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且动静结合,寓教于乐。这种集听觉、视觉为一体的形象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如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人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教政策上予以支持,激发教师们多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技巧,在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个平台上英姿多彩。

4.3.2团队合作模式的初探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的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既然是明确的,剩下的就是个体的定位。团队中的个体出于什么角色是由个体的特长、能力、经验、技能互补所定,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我参与制作的《联合调节器—C》CAI课件(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在团队的定位分工上很清晰。在这个团队里,设计制作的教师及Flash、三维动画、摄像等辅助人员能与主讲教师很好沟通,准确地理解所创作的教学软件其教学内容、表达的图意,力求设计合理、表达准确、技术先进、界面新颖、交互性强,并在试用期间反复测试,修改完善至最终定稿成型。

归根结底,优秀的教学资源也要有好的创作团队来展示;优秀的创作团队要由志同道合、不计利益、勇于创新的人才汇聚而成;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自主管领导重视、创作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5. 结语

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的领导要重视自己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的建设。现在,一般的学校大都具有电教室或专门视频拍摄员,也不乏懂些Flash或三维动画制作的教师,各级别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培训班也经常举办。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整合具有多媒体制作技术专长的人才队伍,组建一支技术互补、强强联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是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产品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春盛.现代教育技术[M].天津科学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孙晓英,王忠杰.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模型研究[J].考试周刊,2009.8.

学视野不断扩展,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3.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时仅仅为了查阅个别有争议的内容,经常要翻阅许多资料书籍。但现在教师只需一份课件和一部电脑就可以轻松备课。教师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教师及学生的视野,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此外,上课时的一些理论板书和占用时间很长的画图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大大减轻教师的板书工作。

基于以上优势,多媒体教学是不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独占教育领域的鳌头呢?根据实际的调查,事实并非如此。

二、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1. 教师上课时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

有些教师一边盯着计算机屏幕讲解,一边忙着点击鼠标,很少用眼睛与学生交流。一些教师虽注意站到屏幕前授课,鉴于目前多数多媒体教室的布局不合理,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忙于在屏幕和计算机间不停的穿梭,缺乏课堂上应有的大方得体的教态,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上课状态。

2. 讲课节奏加快,学生记不成笔记。

由于多媒体授课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的授课节奏明显加快,留给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随之减少,学生在课堂上陷于是专心听老师的讲解还是抓紧时间记笔记的矛盾中。如果只专心听讲,由于课堂的信息量加大,课后很难将所有的要点记住;如果只顾着记笔记的话,根本无暇听老师的精彩讲解。加之授课信息量加大,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影响教学效果。

3. 课件设计不合理。

有些教师设计的幻灯片呆板,甚至是简单的教材搬家,文字过多,重难点不突出,形式单一。学生面对这样的幻灯片,就像对着一本教科书,感到索然无味。还有些教师计算机知识不足,课件的设计不是过于花哨,容易分散学生精力,就是过于呆板,缺乏吸引力。还有些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直接使用别人的课件,不加研究和修饰。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教师“放电影”,学生“看电影”的模式。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授课节奏加快,在课件中设计过多内容,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 多媒体教学容易受多媒体设备、教师操作计算机熟练程度的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时受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困扰,如死机、病毒等情况,即使是计算机高手,也不是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备用的其它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正常教学。另外教师操作计算机熟练程度也会影响教学的进程。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知半解,无法适应多媒体教学,更不用说自己动手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课件和教学软件。

5. 多媒体教室环境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目前,大多数多媒体教室都是密封、遮光的。这种教室空气不流通,如果屏幕不够清晰,学生看久了就很容易引起头晕等症状。再加上灯光不足,学生因做笔记辛苦往往会选择不“学”。

三、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存在不少的缺陷,但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只是我们在应用中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教学手段,是工具,教师仍应处于主导地位。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只能充当教师的助手而不取代教师,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因为它不可能通过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眼神、语言和声调等多个方面获得信息,从而及时、微妙、有人情味地调整教学。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恰是现代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人文精神浓厚的东西。而这又恰恰是多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 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必要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索者和接受者,在课堂上起到主体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授课艺术,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3. 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电教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核心,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地安排教学,灵活运用,不能图省事而一律用多媒体教学,保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一致性。

4. 精心制作课件。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以精、简为原则,突出教学主题,使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达到有机的统一。课件的制作首先要以授课的内容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利用图、文、生、茂等多种形式正确表现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和知识的拓宽。界面要动静结合,内容要化繁为简,从抽象到具体,这样学生就能对教学内容的精髓心领神会。

5. 整体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操作水平。

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和制作课件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一些基础硬件和软件使用,多媒体设备一般故障的处理等相关内容,使得教学的进度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6. 改善多媒体教室的环境。

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是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保证,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进入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室的干净、通风。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这并不是说,它就可完全替代其他一切教学手段,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已是趋势,我们应加强研究,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成贵.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导教学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陈利华.正确处理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中的七大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6.

[4]曾凤.多媒体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多媒体应用在生物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三

一、多媒体应用对于生物教学的利

1.情景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与生活联系很大的一门学科,一些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释,教师抓住这些特点,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用直观的、形象的图片或动画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有兴趣学习、研讨,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2.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晦涩的内容具体化,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课,其中重点内容便是理解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点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通过这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容量,增加信息量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赢得了大量时间,可以把几张图片或信息等显示在一起。扩展学生课外知识,形式更多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弊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以下弊端。

1.在教学活动中,只看不思

多媒体呈现的内容主要以图片、影音、动画为主,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吸走了他们的思考能力,部分同学只注重感官的欣赏,忘记了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使教学活动的功效大打折扣。

2.重模拟,轻实践

生物學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观察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实际操作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多媒体可以辅助实验教学,而不是取代实验教学。

总之,多媒体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把教科书中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使生物教学变得富有趣味。但还要注意多媒体存在的负面性,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得恰到好处还任重而道远。

4.多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四

富宁县第二中学 农永辉

多媒体运用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的可参与的环境。然而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中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有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是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以随时让学生以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地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以

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倦,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方面,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能传递信息,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以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就可以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就有助于学生理解、领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法宝,应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缺点之处。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远及近,以所见知所不及”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人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思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感情,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应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可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代替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

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生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渐下降。

3、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表现的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既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中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受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所谓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5.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五

灵武二中:曾玉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文明迅速地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部门当然也不会例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教学软件中,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进行形象教学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作用下,发挥多媒体的各种优势,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密度,提高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探讨和学习的问题。

一、极大地扩充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但是学习最重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涉及的知识面既久远又深广,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得到的,来源非常有限。有些知识,由于资料的短缺或时间的匆忙,一时无法查找,教师在教学中只好闭口不谈或搪塞过去,弄得好不尴尬。而多媒体能提供语文学习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切实解决了广大语文教师查找资料难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还方便了广大学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光盘或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求知,还能建立起学习资源库,为运用语文信息,再创造信息提供资源保障。这样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学生课外自主的学习。

二、全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由静变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大多是一块呆板的黑板,教学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刚好能克服这一缺陷,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多媒体可将英雄人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将自然声音和人造声音加以记录和重放;也可以用直观的形式模拟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现象;还可以形象地展现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内容形式。多媒体采用单一或立体的形式,同时刺激着多种感官,可显著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创新。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克服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较差的缺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多媒体可以不同的形式同时传播同一教学内容,各种媒体互相补充,使知识的表达更充分,更易于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变难为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确立并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讲授时间过长而且学生理解也较困难。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现象、情景、过程,能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的感知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它还能补充文学材料无法传递的空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了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更能调动积极性

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发生的困难,首先利用早读或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帮助学生朗读诗歌,诗歌背景出现在屏幕上,而且还配有立体声和字幕,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看面和字幕。他们读的非常认真,看的也十分仔细,因为下一步就是让他们自己说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感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有国内资料研究证明:学生从语言方面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上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以记忆知识的65%,这不是简单的加法,况且我还让他们动了口,至少可以记忆知识的85%。所以只要运用多媒体上的课,学生都记得多而牢。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寓学于乐,培养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美感和情操,使他们愿学、乐学,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挖掘,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经过感情认识到理解,在经过巩固进而得到应用。而学生在掌握住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思想、记忆想象等因素。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直接展示多种事物的现象,使学生对所教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创新能力。

无可置疑,由于多媒体这股活水的注入,确实使语文课堂恢复了一定的春色,但正当大家展望着通过这一片绿收获整个春天的时候,很多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多媒体光彩的背后隐藏的危机。

一、扼杀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语文的生动性。

也许在课外,学生能通过多媒体自主生动地学习语文。但在课堂上,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见到“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

二、教师备课花的时间过多。

现代化设施的运用,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几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但是,由于备课方式的变化,备课量及时间相应增加,因为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查寻大量资料,要精心设计编排课件,所用的时间不是平常的两三节课,而是两三天,甚至一两个月,要是经常运用,势必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进度和教学效果。这给教师经常运用这一方法带来不利影响,三.遮蔽了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即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它直接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需要感悟的,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踏春归来马蹄香”,其境界的不可言,细细咀嚼,满脑游香,即使是再完美的多媒体影音地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能制作和使用软件,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据陕西的一份调查显示,教师能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仅为18%,大多情况下请专业人士帮忙,或从网上下载,以期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驶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6.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六

作者:万侨 单位:金慈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以其音、形、色、影视于一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优越性而给整个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变革,也因其自身过于抢眼的视听功能而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结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就多媒体的优越性和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做了一点粗浅的探析,以供同仁参考斧正。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利弊 对策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多媒体以其集音、形、色、影视于一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优越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蔚然成风。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个方面的优点: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1](p116)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位老师在上《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公开课时,要求学生品味、揣摩“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p68)这句话,并要求学生揣摩句子想像出这句话的精彩画面。这几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描绘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如果说光让学生揣摩、研究,是很难描绘出这样的迷人的月景。而这位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适时展现了一幅“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月色图,并且还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整个画面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图文并茂化解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形象的把握教学内容。如教《核舟记》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核舟的特点及民间艺术家的高超艺术。由于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象这一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微雕艺术品和核舟的录像,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我在《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人字形线路”“开凿隧道”,学生仅仅通过文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flash,学生马上心领神会了,再播放一段关于“人字形线路”的视频,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画和声音中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显然,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及的。

(四)大信息量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对于课文的拓展学习非常有利,学完了一篇课文后可以再提供几篇类似的范文供学生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产生更高层次的领悟,如学完了《鹿和狼的故事》,我再给学生提供了《农夫与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等故事让他们明白生物链是不容破坏的,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并且还出示了《狼图腾》介绍了狼文化,让更多的孩子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甚至还迫不及待的去书店购买这本书津津有味的品读,这就是一个课堂阅读的衍生,另外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堂语文课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说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课就一定是优质课。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更理智地看到它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负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课件统治课堂,不利于老师因材施教,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不利于师生互动。

二、以视觉、听觉的便利而代替学生对语言的品读和思考,会滋生学生的思维惰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长久下去会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板书的快捷和鼠标的点击代替传统的手写板书和图示演练,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权利和写作的习惯,养成了学生只动口动眼却不动手的行为的懒惰。

四、过分夸大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容易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视频、图片的课件播放课。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必须要善用而且用好这把双刃剑。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

一位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为了扩大学习资料的内容,为学生搭建视听学习的平台,创设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扩大学生视听,开拓学生视野,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挖掘课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的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时,教材是本,课件是辅,决不能喧宾夺主、主次颠倒,把语文课上成课件展示课或信息技术实践课。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位成“合作”与“伙伴”的关系,将教学定位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只把自己看成是课件的演示者,把学生看成是听众、观众,而应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共同商讨本科的目标、人物及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浏览讨论课件中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语文课首先是语言课。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既具有显形性,又具有隐形性。显形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字、词、句、篇等外在直观的东西;而隐形性就是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文化内涵,民族情结,精神情感等抽象的东西。前者可被人直接认识,而后者需借助读者自己的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才能完成。新课程将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是着眼于语言的这种独有的特性。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指的就是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物质外壳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有机结合。而越是精美的语言这种结合点就越是紧密。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吟”的过程,就是寻找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契合点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寻找、品位语言与思想的这种契合点。学生寻找、品位语言与思想的契合点的过程就是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的过程。而学生一旦掌握或具备了这种品读寻找语言契合点的技巧和能力,那么他们也就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才会真正地提升。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只能成为帮助教师和学生品味语言的一种有利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替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独有的特点,更不能代替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切不可喧宾夺主,忽视语言本身的特点而一味地追求视听感官上的效果,更不能越俎代庖,只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互动而放弃对语言本身的品读和赏析。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整个语文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正视这种变化,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这门新型的技术,但我们也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它,因为它毕竟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我们一点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而巧妙地运用这一先进的手段,让它与语文课程有机地整合,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2)3.何克明《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2003(1)

7.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篇七

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优势在于:

1. 直观地再现物理事实或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 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展示的.例如:原子裂变;行星运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等…, 这对教学效果构成了不良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和再现, 使物理事实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于课堂上,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直观、形象的展示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材中, 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如电场、磁场等, 虽然已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 如电力线、磁力线等, 但在传统教学手段下, 这些物理模型用二维的平面图形与文字是难于表达清楚的, 它主要还是建立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通常都感觉非常抽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图像甚至还可以结合动画, 改变对物理模型观察的方向与角度, 把物理模型全面、清楚地展示于课堂上, 使感性材料被认知和理解的难度降低.

3. 把物理事实展示与问题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 受教学手段的限制, 许多时候都是通过演示实验或借助挂图等展示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 然后在黑板上再对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导致物理事实的展示与问题分析过程相分离.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下, 完全可以通过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 直接在展示物理事实的图形、图像中, 去掉非实质因素, 抽象出物理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把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 通过文字、符号、图形等, 把问题分析的过程直接地结合到展示物理事实的图形、图像中, 把物理事实展示与问题分析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直接、透彻地向学生展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加工的全过程, 让学生更易于从感性认识向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方向过渡.

4. 把学与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做必要练习, 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例如,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电学中各种电路结构、电路故障、电表读数变化, 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点在物理上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如果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练习, 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学生难以掌握.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且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的劣势在于:

1.教学中的本末倒置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 应该是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 其核心特征是“辅助”, 即辅助教师, 而不是取代教师.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课件, 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 他只是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 在讲课中, 缺少与学生的联系, 学生有一些疑问, 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 怕老师尴尬而又无法启齿, 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 老师授而不深, 达不到本课的大纲要求, 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 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追求课件的漂亮外观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是为了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尽可能发挥它的所有优越性, 在课件的漂亮外观和动感的表现形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配上图画、影像, 希望所有的页面看上去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事实上, 过多的色彩、动态和音响显得那么幼稚和不合时宜, 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偏离了教学的主题, 而且, 因为在课件形式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影响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课堂, 没有认真考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力, 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3.刻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以电子屏幕代替黑板, 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 既节省了时间, 又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因此,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信息, 多学知识,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也为了防止课堂上因演示太快而内容不够出现剩余时间太多的尴尬,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尽量做到“充实”与“丰富”.但是, 当教师把大量的信息不经认真筛选和过滤就展示给学生时, 琳琅满目的内容就会让人目不暇接, 结果, 整堂课上教师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按鼠标, 甚至是坐在电脑桌旁, 很少抬头看学生;学生则无精打采、似懂非懂地看着滚动的屏幕, 听着教师念念有词的解说.

8.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八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语言环境,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外语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比较而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强大的优势不可替代:多媒体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本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融合,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再加上通过电脑的制作使图像、音响、图形和课文相互感应,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组合来展示新信息,创设出语言使用所需要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活灵活现地学习和使用语言项目,并使其有可能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

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的对象仍然还是孩子,心智体质各方面还不成熟,因此针对他们的英语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培养兴趣为主。只有保证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充分理解英语课堂教学上的内容,将自身的学习英语状态调整到最好。

多媒体技术,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讲述方法,将多种信息手段融合到英语教学中,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具体、生动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吸引学生自发去学习英语内容,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英语能力,为学习更深阶段的英语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优化学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使学生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在过去旧的教学模式里是很难做到的,而有了多媒体技术作保障,教师就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量使用下载课件,教师的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在网上下载相关课件,原封不动地用于课堂。这种“拿来主义”往往使一些教师成了放映员,播放着同一课件,而且一播就是好几届学生。每个单元的课件有着固定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又怎能激发兴趣?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应形成自身特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对自已所教的学生有充分地了解。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观察事物的角度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新颖性,要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2.注重课件的华丽外表而忽视教学内容

在设计课件时,一些教师过分运用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甚至网络技术,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以致于把本来简明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或是使学生产生的注意力被色彩及动画所吸引,忽略课堂应学习的知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因此课件的设计中画面的布局要简洁,色彩要醒目,文字不宜过多。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这样的多媒体整合是没有实际意义和学习效果的。

3.过多使用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或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就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其实,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英语这门学科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大量地交流才能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借助网络计算机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媒体应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9.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九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内容摘要]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进作用,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开创语文教学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 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

而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学生也许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教材的信息量也不少,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对不是赶时髦,而能被实践证明是我们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好法宝,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有所束缚。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 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3、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10.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 篇十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对与多媒体的应用及其价值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次,对多媒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防止对教学造成影响;再次,介绍了应用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引言

在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当今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和接收信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作为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辅助,不仅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存在的缺点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我们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1)转变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预习、教师讲解、然后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仇春霞的《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美丽的花,看谁找到的那只最美丽。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教材”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 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我确实花了时间去网上寻找多姿多彩的花,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花的色彩、形状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成长特点、生活习性。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说”与“识”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它包括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每一板块又涉及到诸多的内容。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不仅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更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下《识字4》时,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物的图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动物找名字的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3)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并达到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优美的环境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等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很多内容都感到陌生,如年代已久的历史文物,罕见的自然景观等等,使之不能较好地进入状态。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内容构建出真实情景,让学生闻其声、见其人、观其事、临其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我在教人教版二下《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先播放庐山瀑布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学生了解欣赏了庐山瀑布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一节课中,如果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既快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4)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时,我先展示一组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图片,让学仔细观察,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里的感动。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怎样让大家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2.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运用的广泛化,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手段的制作,而轻视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只重视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结果,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体现,造成多媒体运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有些运用简单的语言或动作的表达就能达到很好效果,却也要想办法制作成课件。如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文中涉及了乌鸦喝水的过程。部分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个动画,然后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乌鸦喝水的一些用具,到了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2)淡化了学生的听觉记忆

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课件在屏幕上进行了直观地展示,尤其是大量的资料,如诗词中的地点介绍,类似的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等。但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听觉,只是让学生通过 3 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点。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正常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两者都占据了较大比例,听觉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听话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但就目前而言,要使多媒体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配音分析比较困难,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多媒体技术在直观展示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听觉记忆的淡化,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3)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课件的第一张图片无一例外的是一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绝伦的风景照,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一些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甚至是一个选择答案却要费尽心思地在课件中制作出带阴影的浮雕效果,一些线条柔和的画面边框搭配着一大排色彩绚烂的动态按扭,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如我在教学二下《北京亮起来了》,因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较多,我利用了北京夜景的图片教学,如金碧辉煌等,但是课堂中的效果是学生更多的关注于一幅幅图片,而对于生字的学习却不在意。这时所达成的效果就是与我原先的教学目标相反的。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虽然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实际制作中,应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双向兼顾(一)、给学生留足时间不抢思维空间:

课件教学有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的优势。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机下留“情”、板上有书: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所有那些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言传身教的做法都将会事与原违的,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每节课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三)、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

(四)、灵活的教学模式、个性化的教学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开展适合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矛盾。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性,个性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教学模式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

总而言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事实告诉我们,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已形成热潮,但却只“热”了教师一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为何要费力做成多媒体呢!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多媒体不放,而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避免“两张皮”,力求“二合一”。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清醒地看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努力避免多媒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克服教师运用不当所产生的问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成为促进孩子全面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潘光辉.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成功(教育版), 2008,(7)_2.[2]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2006年9月中旬刊.[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韦军,赵飞,付雅军等.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多媒体技术制作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趣联巧对》教学课件有感 [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29)_2.[4]刘明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 张秀芳.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更精彩——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 19(6)_1.[6] 李庆会.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2)_1.润物无声

————后进生的转化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 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去年我单的班级有个学生叫吴传鹏。一开学后,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甚至与老师也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老师更是厌恶他,经常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真让人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这学期第一次单元考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可是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甚至用语言秽语辱骂科任老师。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学会与他人相处,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 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

通过与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午休及预备课,他不仅开始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

中段考试之后他主动找到我表示剩下的这段时间将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期末三科都上红分。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他将被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均全面良好的学生。案例解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黄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小黄同学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黄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家庭的溺爱,因此,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一篇:芦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验收报告下一篇:我和妈妈走月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