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2024-11-14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精选13篇)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一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研修日志 龙向伟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3.十四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 ⒀沟通与合作; ⒁反思与发展。

二、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 2.对学校:学校活动系列、学校管理; 3.对教师个人: 发展方向、行为; 4.对公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学习与应用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双井小学资源共享平台

龙向伟编制

⑴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⑵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 ⑶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我的思考: 1.为什么要有教师专业标准? ⑴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 的构件,对自己可以达到专业认同,对社会可以达到专业问 责。⑵我国教师规模巨大、分布广泛,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聚集的 基础,是行业的支柱,是行业发展的方向。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⑴内容——小 学教师:6 个维度;中学教师:4 个维度。⑵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这是中小 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3.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我需要着重加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制定专 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 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 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我的问题: 1.如何更快地加强有关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2.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怎样克服职业的惰性,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3.到底怎样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呢?

双井小学资源共享平台

龙向伟编制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 《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师 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落 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我认为值得改进的是:以后要加强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 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学习新鲜知 识及注重文化含量,秉持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 典范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二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从广义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佼佼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 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别开来。

3. 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还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通过科学正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心驰神往于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4. 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乌申斯基再三强调:在教学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根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以一种高贵的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和蔼可亲、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富有耐心、善解人意、兴趣广泛、开朗乐观、意志力强、诙谐幽默、宽容大度等。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5. 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有无专业思想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也是现代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的显著标志。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6. 发展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名好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凯尔科特曼则进一步用“专业自我”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景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的方式。他把“专业自我”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强调:“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因此,每一名教师能否认识和感受到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就成了能否形成教师专业自我的关键与核心。

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结构中,可以综述为: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专业能力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科研素质的要求

(一)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总在不断改变,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基本的要求。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而激励思考的职责越来越多;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识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从教育理由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而且还是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学者。这就意味着,当代教师的角色已有重大变化。

关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英国学者斯腾豪斯认为有两条途径,即系统自觉地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斯腾豪斯特别强调:“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和理想的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研究”已经是教师专业工作方式之一,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可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教师科研素质的基本要素

如前所述,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论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研素质并不是一个好教师的必备的条件,只有在近些年,“完整型教师”“创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呼声才不绝于耳。但是,对于当代教师到底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科研素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些人还简单地将科研素质理解为写论文的能力,这样自然就看不到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了。

“素质”一词最早见于生理学,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辞海》解释说:素质是“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其后,素质又被人们用来反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或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素质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诸如人的性格、毅力、兴趣、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都可用素质一词加以概括。事实上,我们从书面上来解释将更为恰当。因为,素指平时,质是品质,加在一起就是指平时就具有的,无须翻检和做作的修养品质。这就是说,素质是在平常学习训练积累中养成的,并且自然地体现于各种具体行为之中,是先天品质与后天品质的高度融合,是通过自然的人化而获得的人化的自然。

科研素质是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探索和创新精神、科研技能和技巧。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必备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坚定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概括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收集整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等。教师具备的科研素质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除了本专业和将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的直接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前,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与教育统计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与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作斗争,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去推动教育科研的进展;及时了解与掌握科研动态,尤其是与课题有关的情况资料,经常深入教育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又要善于跟其他研究者合作与共事,在选择课题与进行研究的全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具体来说,教师的科研素质一般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方面的要素。

1. 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态,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不愿简单重复传统的观念、行为、做法,对新理论、新经验保持敏感,能在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现状中发现问题,产生忧患,善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新理论、新经验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科研意识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

2. 科研知识

教育科研知识是教师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一般而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功。

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角色定位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学者”。这种转变的实现要依靠教育科研。因此,教育科研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同时,还需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教育研究能力。要能独立地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能熟练操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表述和评价研究报告等,能对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所建树,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4. 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成长的教师要具有执着的科研精神,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能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还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

1984年8月,时任全国中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当年80岁高龄的吕叔湘同志在一次会上说:“魏书生不仅是一个教育家,还是一个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同志,他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能做到的,只有少数人能够有这种献身于事业的精神。”吕老所讲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就是一种科研精神,它要求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勇于创新。今天的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改实验研究,大胆探索现代教育规律和科学教育方法。既要善于教学,又要懂教育,还要能进行教育科研。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日益加强,在当今时代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社会愈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愈强烈。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职业专门化和提高教师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成为变革的动力是想做成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当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既有外在因素的作用,又有内在因素的作用。在内在因素中,教师素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作用,其中,科研素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1. 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工作历来以教学为中心,口耳相传,教师知道什么就教什么,有多少讲多少。但现在,正如前文所述,时代的发展,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必须通过科研,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吸收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实际指导学生的能力。这已经是教师专业生活方式之一,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有人预言,在21世纪教师和护士将成为最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原因之一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后的许多行业将被机器取代,然而,机器无法取代人作为直接研究或工作对象的职业。

2. 丰富教师的进修学习方式

最初的教师不存在“进修”的概念,后来的教师进修和“上学”几乎是同义语。但是,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教师进修理论的重大突破,教师的科研活动也被列为教师进修的形式之一。因为教师科研的展开过程,就是教师的各种素质获得提高的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要不断吸纳有益的知识经验,借鉴先进的教改成果,通过对课程、教学、德育、管理、评价等诸多教育教学问题及规律的探究与总结,创造性地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探索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新体系。研究还意味着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自觉地学习,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在与专家、同行交流和自己潜心思索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观念部分或全部重建了。

3. 促进教师其他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知识结构更新,还是自我意识增强,都离不开教师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思维能力的提高,本身就是科研的目的之一。同时,科研可以满足教师高层次心理需要,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展示才华,发掘自身潜能,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有益于个人发展。潜心于教育科研,从中可领略到创造的意境,有利于培养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而长期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墨守成规,极易促发教师职业性倦怠心理。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三

这段时间听了顾明远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我感受颇深,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对我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留守儿童占了大半的乡村学校。因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爷爷奶奶年龄又比较大,对许多的新事物都无法接受,这导致了他们想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愿望无法满足。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封闭自己,很多心理问题由此产生,这曾经让我非常头疼;再者,留守儿童不易被爱重视,容易用叛逆,但他们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故多用极端的方式来引起人们对他们的关注,这必然导致容易犯错误。这也是我曾经抱怨的一个问题。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反省自己,明白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与直接的亲疏关系。所以,针对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采取特殊的方式:

首先,教师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细心与他们交流。做他们学习上的老师,生活和心灵上的朋友,让他们的在爷爷奶奶那无法满足的愿望得到实现,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展现自我,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以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次,就算学生犯了错误,也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和最总目的,然后对症下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旦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样可以逐步以之间的宽容之心打动学生,使之愿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向自己寻求帮助,以减少错误。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是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会努力的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4.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四

学员姓名:田海军工作单位:沿河县黄土乡中学完小

日期:2012.09.27

主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主讲人:顾明远

学习方式: 网络自学

在大方针上: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学习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

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

3.十四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

⒀沟通与合作;

⒁反思与发展。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

2.对学校:学校活动系列、学校管理;

3.对教师个人: 发展方向、行为;

4.对公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学习与应用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⑴年轻教师:专业能力;⑵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⑶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

我的思考与问题

我的思考:

1.为什么要有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⑴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对自己可以达到专业认同,对社会可以达到专业问责。

⑵我国教师规模巨大(2010年达1065.8万人)、分布广泛,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聚集的基础,是行业的支柱,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⑴内容——小学教师:6个维度;中学教师:4个维度。⑵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这是中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

3.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我需要着重加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我的问题:

1.如何更快地加强有关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2.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怎样克服职业的惰性,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3.到底怎样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呢?

评价

用3句话进行专业知识部分的总结.学科知识在小学教育阶段相对于中学作用更小

2.过程和手段对小学教育更加重要.差异性、儿童观、教学设计是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追切需要的部分。专业能力:

1.激励与评价——发现和赏识、恰当评价、自我评价、使用评价

2.沟通与合作——与学生、家长合作反思与发展。

5.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五

一、强化自我研修意识, 加强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使教师明确自我研修的重要性,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 并要求教师制订计划,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 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自我研修计划, 学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加强了指导, 同时, 学校认真检查了每一位教师的计划, 保障了计划的制定的实效性, 同时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研修。学期末学校将检查教师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循序渐进, 科学设计研修内容

学校把教师研修内容分三个阶段, 即从解决“观念性”的问题入手, 首先进行“课程”理论研修, 然后走向“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再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最后落到教师的“实践”反思讨论。这样设计, 随着研修工作的一步步推进, “理念”层面上的要求也就逐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三、努力探索研修模式,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模式: 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结合所学教材, 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 对教师进行日常性与定期性的评价。集中培训, 是由学校领导选取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培训者写好培训教案, 不能流于形式。如本学期,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习惯教育评价新标准, 同时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 学习了《减负新十条》。

2. 课题研究式: 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 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 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 做到“小课题, 大教研”既求人人有课题, 又求课题个个有实效, 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 师徒结对式: 在研修中, 我们注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和示范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的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和实际情况, 成立了互助组和师徒组, 分别带校级骨干教师为徒弟, 他们在协助完成研修课程辅导的基础上, 每学期上好示范课, 努力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积极搭建研修平台, 为校本研修服务,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 开展常态教研。在广泛深入听课调研的基础上, 查找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主题备课、主题上课、主题观课、主题议课、教研论坛等活动, 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年度以“创建高质量课堂”活动为载体, 继续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和“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 第一个月为教师团队教研活动月。主题备课, 全面听课, 找准问题,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加强三个“研究”, 一是加强“以学论教, 因材施教”的研究; 二是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 三是加强对教案、导学案的研究,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第二个月学校教研活动月。开展以“优化教学设计, 教会学生学习”为主题的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 一人上课, 一人说课, 全校观课, 集体评课、议课, 个人反思等系列教研。以赛促研,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创建高质量课堂。

2. 开展特色教研。实施学校“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一是“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实现两个提高” ( 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研能力) 。三是狠抓“三课”落实 ( 集体备课、常规课、课题研究课) 。四是实施三级管理 ( 校级、教导处、教研团队) 。五是倡导课后反思。

进行网上教研, 主题论坛活动, 本年度论坛主题是: “培养专业习惯, 创建高质量课堂”。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 探索省时高效的教研新路子。

建立教学过程分析制度, 课后反思、批改后分类分析、辅导要有个案分析和全面分析。

3. 以科研研修带教研促教改。以科研为先导, 为教研提供理论基础, 提高教研层次, 以教研为基础, 将科研落到实处, 为课堂教学解决疑难, 本年度我们将继续本着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 除了进行申报的校本四期课题《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 同时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 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对于表现突出的科研团在学校月工作总结上进行表彰。力争人人有研究课题, 以每月教科研小组活动为主线, 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 以行动研究为途径, 切实提高学校教师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使科研工作生活化、常态化, 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4. 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创建学习型校园。我们要求教师记读书笔记一万字左右, 每学期教师至少要读一本中外教育专著, 并跟踪一本省级以上教育刊物, 写好心得体会。每月一检查, 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在读书交流中, 大家资源共享, 受益匪浅。暑假我校又开展了教师通读一本书的活动, 读后交流心得体会, 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提升。

5. 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 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6. 展示汇报。我校把每人一绝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 结合我校教师实际,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 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每周一篇小字, 一幅简笔画, 每天一版粉笔字已成为了我校教师的练功习惯。同时, 我校每年都要进行以“大显身手”为主题的每人一绝展示, 促进教师的练功热情, 提高练功的效果。

7.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教师计划的制定上: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不能敷衍了事, 为了使计划的针对性强, 我校专门设计了表格式的计划, 不仅给老师减负, 而且具有了实效性。

五、完善研修评价体系, 保障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年终教师做好自评, 再进行学校评价。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职称评聘挂钩。对研修工作中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同时, 为了提高研修的成效, 学校在经费上将予以大力支持。

摘要:学校根据学校教师的基础和实际, 建立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切入点, 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机制, 并结合校本研修, 采取“自修加反思”的研修策略, 积极引领教师研修, 努力为教师研修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小学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篇六

通过近几周的网上研修,学习,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一些发帖,回帖等交流,虽然每天学校教学任务重,社会事务又多,杂七杂八的,忙,但也感到很充实。主要有如下收获: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研修日志 篇七

通过最近的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到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和本班的教师们一起讨论,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好。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与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教好语文。此次培训中,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李达武老师的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虽然她面对的是教师,但是她的教学风格却是罕见,一路的欢声与笑语,见到李老师的笑容,学习的倦容也会褪去,我想,要是我的学生能够听到这么好的课,他们也就不会课上讲小话,打闹嬉戏,开小差了,确实挺失败的,自己都觉得枯燥乏味,怎么能央求他们认真听,他们即使坐着听了,那么乏味的东西怎么能够记住呢?想一想,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抱怨学生不专心,太笨,然而该反思的是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所以说更多的责任是自己,需要更好的指导学生,能让他们自主学习。

其次,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现代化的教育,对于我们年轻人都想省时省力,因此必不可少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用到最多的便是PPT,可是又有几个会自己制作呢,往往更多的时候都是百度下载,其实不止是PPT,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是百度,现代化的我们都缺乏一个思考的大脑,我们都在用着我们的双手敲击,再去打印,懒得连抄都不想了。作为乡村教师,老师是受害者,学生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 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 无独有偶,马克·吐温也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两人的指向明确无误,让适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教育,他们才能学有所成,起码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于走入歧途。

最后,适当给自己”充电“。纵观很多优秀教师,他们本身不是优秀的,好比是一个童的成功,是靠后天的努力而来,我们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中学生整处于叛逆期,对于他们的学习更多是努力钻研,悉心指导。自己也要适时的治疗懒病,不能什么都靠百度,复制粘贴,教学的东西还是得研究琢磨,摸索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既快捷又有效,尽量做到花费越少收获越多。

8.以园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篇八

作为辽宁省首批“省级示范园”的大连市西岗区教师幼儿园, 在全区提出“全力打造教师幼儿园, 走学前内涵文化发展之路”理念的引领下, 从自身实际出发, 以园本研修为切入点,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激发教师的激情与活力, 不断深化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一、“多维”专业引领, 拓宽园本研修的视野

在立足本园实际, 每月开展专题讲座、教师论坛的基础上, 幼儿园充分拓宽教师的视野, 定期聘请本土专家、市级专家和高校教授来园进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现场培训, 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区级研修室“落户”, 展开系列化专题研修。

2009年3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师教育中心“李征研修工作室”在我园正式启动。李征主任通过“你问我答, 沟通无限”、“互动研讨, 收获无限”、“畅所欲言, 潜力无限”三个版块对教师进行了首次培训, 并在前期全园探究式教学研究及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聚焦幼儿园科学活动, 针对教师的工作和成长需求展开了系列培训活动。通过观摩、座谈研讨、反思交流等活动形式, 带领全体教师围绕幼儿园科学活动展开了“科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如何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创设科学活动区”、“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研究活动, 使全体教师明确了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方法、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等问题, 提高了教师组织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引导教师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2.市幼教专家现场评析、答疑,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在开展园本研修活动的过程中, 我园适时地邀请市教育学院学前中心的赵宇主任、李云翔老师等市级专家来园参与活动, 与教师现场互动、答疑、评析, 结合每一节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语言、环境创设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既使全体教师理清了思路、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又给教师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 提升了园本研修及教师自主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水平。

3.高校教授“介入”, 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

从2009年12月开始, 区教育局为我园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学园园长张向葵教授来园指导。专业化的理论注入, 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也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国际背景下的幼教信息、进一步深化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探究欲望, 拓宽了园本研修的视野。

二、行动研究, 提高园本研修的实效

1.专题研讨激活力。

为了更好地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幼儿园针对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 每学期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设立研究专题, 打开幼儿园多种形式专题研讨的大门。

我们的做法是:学期末总结教师的发展状况, 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 新学期初将本学期集中研讨的中心议题预先告知教师, 让教师带着问题先行思考和准备, 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研修活动中, 教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及反思的观点与同伴开展互动交流, 让教师带着观点去研究;研修活动后, 鼓励教师用生成的新理念去实践操作, 让教师带着共识做。

专题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教师产生了观念的碰撞和思维的磨合, 具有了鲜明的主动学习特点。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其主动发展的热情, 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 并使教师们形成了团结合作、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 有效发挥了教师集体的凝聚力量。

2.同课异构促提高。

在专题研讨的基础上, 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先后进行了《有趣的锁》《奇妙的蛋》《有趣的弹性》《好玩的水》《单数双数》等教学观摩活动。

如2009年, 我们选择幼儿大班和《有趣的弹性》课题, 开展了活动设计、施教、研讨、再设计、再施教、再研讨的同课异构、一课多研活动。10月, 我们先请大班的程杰、李媛两位教师同时展示了《有趣的弹性》教学活动, 全体教师到现场观摩。活动后, 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进行了反思交流, 园领导及区内专家组针对教学活动布置了4个关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问题, 请全体教师围绕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并形成文字材料。11月, 刘艳老师在上一次观摩研讨活动的基础上, 再次设计并执教《有趣的弹性》教学活动。同时, 我们邀请了大连市六一幼儿园的市级骨干唐慧老师设计并执教同样的教学内容, 使全体受训教师感受了不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智慧, 提高了全体教师科学活动的指导能力。12月, 再请大班的郭冬梅、刘畅两位教师在已进行的前两次《有趣的弹性》教学活动的观摩研讨基础上, 继续完善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有趣的弹性》等课例的系列活动、观摩研讨, 教师幼儿园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活动案例, 帮助教师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执教能力和水平。

3.教师赛课促发展。

在专题研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 结合区级赛课活动, 我园组织全体教师全员参与, 从五大领域课程中选取不同课程, 结合自身及幼儿实际进行设计, 既展示了典型课例的教学, 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各学科教学的特点, 又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达到融通、发展的目的。

4.基本功大赛展风采。

为全面展示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我园每学期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教学活动设计——现场教学指导——观摩活动评析——现场答辩——才艺展示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教师风采、激发潜能, 提升综合能力。

三、课题牵动, 提升园本研修的内涵

1.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园本研修是对幼儿园发展中的典型性、即时性问题的研究, 基于幼儿园的实际又在研究中助推幼儿园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将园本研修的内容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坚持“以研促训、以研促学、以研促思、以点促面”的理念, 使园本研修更具生命力。幼儿园实施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使幼儿乐于与他人合作”实验获得了省教育厅颁发的幼儿实验成果奖;实施的“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教育”实验获得了辽宁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在亲子教育中培养家长的教养智慧”实验研究, 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及和谐的心理环境, 也为家长提供了相互交流分享教育、生活经验的机会和条件, 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转变, 教养智慧也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荣获辽宁省“十一五”实验成果奖及中国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2009年10月, 幼儿园通过申报、答辩确立了省、市两级实验课题——“巧用废旧材料提高园本游戏的实效性”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效性研究”。教师指导家长、幼儿合理利用生活废旧材料, 指导孩子们制作各种玩具, 开展多种游戏活动, 减少购买活动材料资金的投入, 丰富课堂教学, 增强幼儿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了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学期末, 每位教师收集整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案例, 从游戏活动方案设计、游戏活动材料选择、指导幼儿制作游戏玩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文字和照片介绍并汇集成册, 形成了具有操作性及指导性的教育科研优秀活动案例集。同时依托区级两项实验课题——“探究性学习”和“做中学实验”研究, 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2.环境创设——凸显教师教育智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因此, 在园本研修的过程中, 我们努力践行“让每一寸空间凸显教师教育智慧, 发挥最大教育作用”的环境创设理念, 努力挖掘空间资源, 让有限的空间在教师的巧设下成为幼儿充分活动的乐园。墙饰是主题活动的对话框、流程图, 也是主题活动的延续。我们的原则是:空间是有限的, 创意是无限的;活动室是固定的, 内容是流动的;墙壁是静止的, 素材是互动的。要求全体教师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 选用生活废旧材料, 每学期按主题精心设计并定期更换内容, 突出环境与孩子互动的功能。从正厅贴着孩子们活动照片的向日葵花、以老照片回放为背景的全园幼儿生日墙、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幼儿活动素材板、五大领域主题活动区、集排序、记录、家园共育为一体的利用纸巾盒制作的“小火车”等创意, 无一不在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下, 成为幼儿活动展示、智力开发、家园互动的平台, 既凸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又提升了园本研修的内涵。2010年11月, 我们幼儿园被评为大连市幼儿园环境创设一等奖, 并被推荐参加省幼儿园环境创设示范园的评选。

四、信息化平台, 拓宽园本研修渠道

近年来, 西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 先后投资百万元为幼儿园添置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 (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大屏幕液晶电视、与互联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VCD机、照相机、综合活动室大屏幕投影仪、大型LED屏幕、幼儿口语日记视频采集系统、录像机等等) , 搭建了信息化的网络研修平台, 使园本研修的研讨、采集、发布更为便捷与及时。

1.“共享资源库”——使教师的研讨交流省时高效。

幼儿园充分利用资源库, 通过网上个人阅读、读书体会交流评价、网上主题论坛、案例分析研讨、新书推介会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研讨互动兴趣。

2.“菜单式培训”——使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

幼儿园把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归类汇总, 形成菜单式的研修内容在网上发布, 让教师自主选择、申报。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体系, 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 使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

3.“课件研发”——使新教材实施更具实效性。

在大连市地方版新教材《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 (B版) 的实施过程中, 我园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 由最初的收集各种教学图片、文字、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活动, 发展到后来逐渐尝试运用电脑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 给幼儿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 提高了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2010年12月, 市区研训部门对大连市“十二五”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幼儿园进行了前期的评选, 我园得到各位专家的好评, 并成为首批入围的研训基地。藉此契机, 教师们整合资源, 积极研发、制作有实效性的课件, 不断丰富了幼儿园电子教学课件库。

4.“电子主题书”——提高教师的积累、反思能力。

为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 提高教师开展主题活动的能力, 在新教材使用伊始, 幼儿园就提出了每一位教师围绕本学期一个教育主题, 收集整理主题教育计划、学科教学活动方案、相关教学资料、玩教具制作图片、家园共育工作、环境创设照片、幼儿活动照片、主题活动反思等材料, 运用文本或者PPT格式制作一本主题书的园本研修创意。先由我园的市区级骨干展示她们运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的风格各异的文本主题书, 进而全体教师利用寒假时间完成了电子主题书的制作。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纪实性、独创性、思想性。教师们在自己制作主题书的过程中, 对书的结构、内容组成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延伸, 也对自己上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认真的反思。

电子主题书的制作积累了主题教育的过程素材, 搭建了教师之间教学活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同时也丰富了我园幼儿电子成长档案, 使“关注每一个、健康每一个、快乐每一个”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

5.班级QQ群的运用——使家园成为“零距离”。

由于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时间比较集中, 考虑到孩子的活动安全, 教师与家长不能充分地交谈, 因此我们克服幼儿园主页、博客更新互动性弱等特点, 在全园每个班级建立了家园互动QQ群。教师每天及时把幼儿在园情况、教学内容、工作安排、活动照片发布在群里, 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同时各班级利用周六、周日举行网上家长主题沙龙活动, 指导家长科学育儿。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沟通交流, 家园成为“零距离”, 家长拥有了“便携式”的幼儿园。

9.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九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我深切的感悟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关键。知道了教师专业化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酝酿而成。明白了教育要发展要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它的大发展和教育是建立在民主化,大众化的基础上;其次课程改革、设备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得到了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用知识、人格来影响,指导学生学习,老师成了知识的引导者、设计者、传道者;第三: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做到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的精神食粮,使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

知道了教师专业和教师教育变革并非是专业化的职业,只要有知识的人就可以任不同层次学校的职业,教师专业化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它是有规律的,是科学文化技术进步的再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有关,不是孤立化的;它有利于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它对教师提出了教各门学科必须具备的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度化建设,它是教师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是了解有关法律、政策,党的教育方针,教师不能盲目重视教材,应结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培养教育学生。师德是放在专业标准的首位,教师应爱学生,应考虑关心学生一生的幸福,不应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尊重学生人格的需要,多与学生沟通,平等对待学生,爱学生应为他的健康成长着想,为他的将来着想,真正爱学生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他们需要了解,有安全的人格,有真正自我表现的需要,对学生要平等,善于与他们沟通。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从而突出生命教育,不能体罚学生,因为鞭子底下只能出奴才,不能出人才。了解了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的知识结构,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文化修养。教师要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明白自己的成长在讲台上,它是我们规范自己的入职标准、教学行为和评价考核的依据。教师变革要求教师教育的变革,它需要建立教师的专业标准和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保障教师的质量。

10.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十

1. 专家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重在通过训练语言使学生习得方法。

反思:

我曾听过赵老师讲《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在指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之后,赵老师便将教学重心放在从“作者描写小艇”中悟得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了。

比如,对小艇外形描写时所使用的几处比喻,写“船夫驾驶技术好”时所采用的段落结构与连句方式,都是赵老师教学的着力点。最后,他指导迁移,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的一般方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联想。

回顾我们的课堂,敢这样坚持着力于一点的几乎没有。每次下课,似乎总要感慨:“某某知识点我没来得及教。”一篇300字的文章,教师要下功夫去深挖,相信可喋喋不休3-4节课。而这些“知识点”都是属于内容的,对训练语言没有多大作用。

吴教授说:“语文之所以什么都没有教会,是因为什么都想教。”赵老师从“写作”入手,以训练学生表达为目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明白了写作要领,也就悟得了课文的学习方法,举一隅而三隅反,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

2. 专家观点:

语文课的人文性是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把他抽象出来,加以放大、分析。

反思:

听讲座的教师不乏有这样的困惑:提倡语文工具性,那人文性不是暗淡了吗?难道教师不该用课文教给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吗?

吴教授的建议“语文课的人文性是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完成的”可谓一语警醒梦中人。我们来看赵老师作文实践的几个要点:

(1)写作为表达生活、解决生活问题而来。

相信听过赵老师讲座的教师,一定对他所列举的“引导学生观察操场上的小草”、“通过写作教育学生公平竞争”、“以写作教育学生不迷信”等事例记忆犹新。

赵老师的作文教学为什么受学生的喜欢?很大原因就是他让学生写的都是真实生活。观察小草、观察梅花,领悟平凡中的坚持和倔强;作文倾诉,既帮助“蒙冤”学生以合理方式抒发怨气,又教育“作弊”学生认识错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以写作让学生了解迷信的荒谬,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盲从,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教育意图很好地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少能把人文教育巧妙地蕴含于语言训练的,专家常说小语教师爱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因为我们把语文中的人文性孤立来说,结果课堂上常出现以下现象:

1)人文教育变成“喊口号”。

所有的课文似乎都能被套在“爱祖国”、“爱自然”、“爱父母家庭”、“保护环境(动植物)”、“思念家乡”、“舍己为人”等概念化的情感之中。

2)学生的表达练习变成“表决心”。

个别教师为了体现课堂中有“写”的环节(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会要求学生:“写下你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结果学生写的大都是:“某某,你真如何如何,我赞美你!”“某某,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学习你怎样怎样的品质。”等相当于“入党申请”的话来。

或许,有些学生的光说不干就是受此影响。

人只能在把情感真正地倾注于关注对象的时候,说出肺腑之言来。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学《称赞》,与其让他们写对人物说的话,不如指导学习如何得体地称赞别人;引导学习《月光曲》,与其让学生代盲姑娘向贝多芬表达感激,不如指导学生会用“事物﹢联想”的方法写作。

学生在内化语言、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3.专家观点:

教师教学生表达方法,不能只求教过,不求教会。学生只有对方法形成迁移,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运用了,才算真的掌握了。

我的反思:

赵老师的学生在上初中、高中之后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同龄学生相比,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表达都显得与众不同。为什么?就是因为赵老师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因为他指导学生会观察、会发现、会想象、会迁移、会评改。你想,会评改他人作文的学生,自己写作的时候不就有了一定的遣词造句、修改润饰的意识了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怎样学到的才是知识?他认为,就是伴随着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赵老师没有空谈方法,有的只是拉着学生的手伴随他们摸索过一条黑暗的小巷,当最终来到阳光下时,学生已经收获了继续前行的本领与力量。我想,赵老师最大的骄傲不是获得了多少项国家级奖励,而是社会对他学生强大的生长力的认同与赞赏。

“你现在不理解我的某某做法,因为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某某做法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这些话相信很多人说过。赵老师没有说,但做到了;说过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去追访一下自己的“教学成果”。我是不敢的,因为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越感觉自己误人子弟数量之多。

或许,写到这个地方真的应该来《史记·李广列传》里的那句话——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专家观点。

现在很多教师注重文本解读。要知道,学生的感悟力与教师提供给他的智力背景有关系,不可能因教师感悟到某种境界,学生就能感悟到某种境界。因此,我们要从偏重挖掘文本转向偏重训练语言。

反思:

专家所说的“很多”其中我想应该是包括我的。专家的观点很对,但是弄错了两点:

(1)解读文本贵在有度,不等同与“文本深挖”。这一点错误,在逻辑推理上属于概念混淆。

(2)文本解读的目的很多,我能想到的有:一帮助教师形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只有拥有独特感受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独特感受的学生;二是帮助教师尽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对文本的看法、疑惑作出全面准备。

因此,文本解读不是为了把教师所想到的最终让学生全部接受,而是让教师能站在离文本稍远的地方,以求再接近学生一些;而是让教师能站在离文本稍高一些的地方,以求能更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

4.专家观点。

小学语文课程形态需要重构。

反思:

这“重构”是打破重来,还是继承发扬,吴教授没有说。但他敏锐的洞察,精准的把握令老师们十分敬佩。

我曾经读过《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其中很多观点与吴教授不谋而合。不管怎样,希望未来的孩子们能不再作实验的小白鼠。

毕竟,童年只有一次。就算是教师,也只能有那二十来年的黄金时期。

1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十一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相互作用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同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引领教师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营造学习文化:让教师在学习中发展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推进过程就是中小学教师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改革过程。

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在培训中,学校可采取看名师录像、听专家讲座,交流研讨、读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写教后反思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网络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教师直接可以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与学生、同仁、专家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组建学习、研究团队。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不同层面教师组成读书团队、研究团队,培养学校学习与研究的核心力量,培育“读书中成长,研究中提升”的学校主流文化。

培育反思文化: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随笔等途径,培养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实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应密切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应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反思和学习的对象,从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在学习中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边反思、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专业素质结构。

建构行动研究文化: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校本研修也是学校的一种常态生活,人人在学习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

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但也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在教师与专家的双向互动中,在教师对理论书籍的研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以集体备课和有效教学系列主题教研为载体,开展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的听评课活动,形成组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风尚。

打造全校性教研传统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全校性或分层次的教学竞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打造学校教研品牌,鼓励广大教师以大赛为平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101研修日志 篇十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研修日志

从2019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现将培训感受浅谈如下: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让我在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收获: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3、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

5、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格式化工厂等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学会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电子白板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7、学会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8、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9、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平时不学习,用时徒伤悲”我们要记住:学习,学习,再学习!还要记住: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为以后更好的搞好教学打下了基础。并且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中学

13.小学英语教师研修日志 篇十三

通过多次听课和结合自身的教学,得出以下我的心得体会: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要的机械训练固不可少,但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记或千篇一律地呈现形式,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积极积性。

1.巧用实物或图片教单词

实物或图片看起来形象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地接触到新知,在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直接讲授新知,不必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所学内容而花大量时间导入、翻译。这样做不仅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许多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干扰。

2.看口形猜测单词

在学过新授单词之后,教师设计让学生装看口形猜单词的游戏,既可以缓解学生机械训练的枯燥,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可为一举两得。

3..结合语音教学词汇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也逐渐增多。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寻找记忆的规律,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更轻松。单词虽多,但总有规律可寻。这次听评课中,有部分教师做得就非常好:教给学生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教师在教单词时,把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教授给学生。

上一篇:诚实守信的做人下一篇:如何提高调度监控运行的可靠性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