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共8篇)
1.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一
欧婵娟1,李
林1,叶文忠z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魔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章针对“两型社会”发展的霹标和要求,在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9)11--0109--03
一、绪论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探索在资源、环境、人口等压力日益增大的环境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及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前提,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实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现代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以我们将其统称为―个整体的概念,即“两型社会”。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做了初步的研究,指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但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本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结合“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理
程还要破解一些难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重的资源和生态压力
由于长株潭城市群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单位产出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比偏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普遍偏低。同时,经济结构与政府政策不协调,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
1.城市群资源不足且利用率偏低
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问题总体来说是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长株潭能源缺乏,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20%,电力仅能满足需求的55%,包括天然气、石油。2007年,湖南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为57.24%,比2006年下降2.27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两年,湖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2006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157,2007年为0.6434,两年平均为0.730,虽然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偏高。从耕地和矿产资源耗减情况看,2000年以来,湖南耕地面积年均减少2万多公顷,长株潭区内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5公顷,长株潭三市市郊的人均耕地面积更少,还不到0.009公顷。同时,地质专家预测,湖南几种主要优势矿产的可供程度不断下降,丰富的资源储备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2I城市群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环境立体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生态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例如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但从永州经衡阳到长株潭,每年沿江的工业企业向江中排放的工业废水就达8.39亿吨。而这些废水又经湘江下游进洞庭湖,影响岳阳等地市的生态环境。在全省14个市州中,株洲、长沙、湘潭分别位居全省环境污染第一、二、三名。长株潭生态环境的广泛破坏,将严重制约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资源利用的同质性加大了对资源的压力
论依据和实践参考n。
二、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南部,是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第一个“大十字”区域,是我国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经济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加快发展的潜力。从“两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来看,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在“两型社会”的发展建设过
收稿日期:2009―10--16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项(2008ZK306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项Ei(0808009A);湖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欧婵娟(1983一),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李林(1963一),广西荔浦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叶文忠(1969一),四川广安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09
长株潭城市群群内第一产业多为分散式经营,内部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第二产业布局近似,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合理的产业分工,关联程度不高;第三产业中,支柱产业基本上都是商贸餐饮业、运输邮电业等传统产业,一般商品市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且群域内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主导产业的产品链短,支柱工业中拥有较高集中度的行业不多,缺乏跨市发展的企业。这种城市之间产业布局的相似性必然导致对资源利用的同质性,从而加大对资源的压力田。
(二)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对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等等13]。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内的产业涉及钢铁、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轻纺、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等众多领域。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来看,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是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其中以重工业为主的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的近一半,重化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比重过高、增长偏快,给节能减排带来较大的压力,并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其次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能力弱。观察城市群内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哪。
2.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在1997―2004年间,湖南省GDP总量增长1.89倍,同期能源、电力、水资源消耗却分别增长了2.23倍、3.54倍、2.81倍。从产品结构看,2008年湖南全省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2%的产品分别为罐头(9.5%)、铁合金(8.8%)、卷烟(7.4%)、十种有色金属(7.3%)、水泥(4.4%)、粗钢(2.6%)、生铁(2.6%)、纱(2.4%)等,原材料类和初级产品多,精深JJn-r产品少,科技含量低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增量的方式取得,技术进步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如何对区域内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把其建成“两型产业”,有许多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问题要解决,没有系统的技术创新是根本不可能搞好“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湖南省虽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同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比较,突出地存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规模不大,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等问题。
3.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期待加强
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理集中现象,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竞合创新为基础的相关企业或同一产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中小企业集群具有集群创新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形成外规模经济等,有利于集群式创新阎。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通过产业价值链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合理应用,并且有利于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进行综合治理。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市工业布局近似,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比如株洲和湘潭均被定位为重工业城市,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趋同。长株潭城市群中小企业整体力量弱,竞争能力差,民营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与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关联性不强,市场地位低,总体上不具备产业集群的特征,集群创新优势不明显。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要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健康发展。
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否取得好的成效,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社会创新。
(一)着力制度创新,提供制度支撑
“两型社会”建设应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保障“两型社会”的建立。即消除体制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市场竞争,统筹群内各主体比较利益和产业关联。
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区域“两型产业”
产业结构偏低是产生高能耗的重要原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之举。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对长株潭城市群内的产业进行科学、统一规划,改善群内的产业结构。提高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低能耗产业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同时,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形成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对资源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与税收优惠;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引入“政绩考核”,客观全面评价经济发展成果与人民的福利状况。通过宏观调控淘汰资源依赖型、产出低能型的落后产业,着力城市群区内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升级,促进产业“两型发展”,形成具有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两型产业集群。
2.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创建“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环境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为“两型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资源节约方面的一些法规,但是这些法规的.完善性和可行性都有待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已有的相关法规,已经出台了部分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的相关制度标准和法律法规,通过标准来推进技术的进步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同时,相关政策和措施出台后,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建立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审计制度,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并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把“两型社会”的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制订中小企业相关政策,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部门要加强关注中小企业发展难的现象,尤其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政府部门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扶持,比如资金、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建立适当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和引导,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特别是要按照中小企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使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并发挥其在“两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力量。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长株潭城乡一体化建设与长株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要抓住列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打破城市、农村分而治之的传统管理模式,明确向农村倾斜,赋予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非农产业、城市居民更为接近或同等的待遇。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着力探索出一条和谐城乡土地制度的实现途径。运用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1。
(--)推进技术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从实际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三地各自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
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
“两型社会”是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下的一种发展模
110
的区域创新体系,但是,由于行政体制和历史发展的局限,三地问题,也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只有“两型社会”的观点和的区域创新体系都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动,各地的创新要求深入人心,广大民众从思想观念上对“两型社会”的发展有活动没有形成合力,从而影响和制约着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的资了彻底的认识才能够真正意义地建设好“两型社会”。
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长株潭城市群要整合各1.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方创新资源,力争抓好“三结合”,形成一体化、具有高度竞争优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势和可持续的区域创新体系旧。
自然观和发展观,让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一切工1.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作和生活之中,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资源忧患、环境保护意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重塑资源节约型文化,提高人们的资源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社会上树立起节约资源的观念,营造同发展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创新行为主体,坚持市场导向与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政府推动相结合,通过政府的规划、扶持与促进,最终形成由政律,建设有序的资源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府推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市场导向为主的运行模式。在初建阶然、经济社会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明生态,着力构段。由于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还没有完全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建立,需要通过政府的直接参与来建设、完善区域刨新体系;在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Illl。
成熟阶段,则主要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导2.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向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新的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发展的理念是经济建设的指南。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2.统筹规划与分类实施相结合
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时,既要着眼未来,按其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国家和湖南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自身区域内未来经济、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科技发展目标,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出发,高起点,高标准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规划,又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量力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绝不能而行,有所侧重,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既要突出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最主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提升,又要关注其他新兴产业的要内容之一,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发展与扶持。集中力量扶持对区域未来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矛盾,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优先规划、建设几个优势产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业、优势项目,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持续发展。
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嗍。
3.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3.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我们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纳人到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和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区域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坚持高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水平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两手抓,加强不同领域、不同来源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的技术集成,逐步形成较高的渐进自主创新能力,并就制约长生活环境,为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按照科学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积极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培育和提升突破型技术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完善技术创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求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生态环境效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术和自主品牌,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鼓励、吸引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跨国公司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到长株潭城市群创办资源承载能力,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加大合研究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机理开发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要着力抓好节能、结合,逐步形成引进、创新、跨越的新格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节材、节水工作,实现开源与节流的统一。
升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总而言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应技术、绿色资源替代技术、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以及污染处理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效益、社技术等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向绿色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重,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环生态转型㈣。
境、城市与农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协调处理好三个城市的发(三)促进社会创新,形成“两型社会”共识
展关系,加速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单是经济和技术参考文献:【1】
刘敏,刘焕新.关于湖南构建“两型社会”的几个问题Ⅱ】.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7.10-34.
南社会科学,2008(5):102―106.
阴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张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08)∞4北京:社会科学文
报告[M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1-179.
献出版社.2008.3-99.
[8】8
吴忠民.立足于社会公正优化社会结构叨.战略与管理,
[3】3罗波阳,罗黎平.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2005(3):12―14.
的对策建议田.经济研究参考,2008(55):50-56.
[9】
罗海藩.长株潭城市群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41
周玉波,李小琴.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特征与“两型社社,2007.101-128.
会”建设Ⅱ1.湖南社会科学,2008(5):121―124.
[10l刘琦.论创新型城市群的产业创新o】.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5】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显著
2008。23(3):29―34.
[EB/OLI.http:llwww.1mlj.gov.crl,2009―3―17.
[11】欧阳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解放思想Ⅱ】.经济研
[6】
叶文忠,基于集群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
究参考,2008(55):46-49.
[责任编校:黄晓伟]
1】1
2.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世界范围内基础资源的短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战略性目标提出以来,到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1]
“两型社会”的建设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中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此,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进行环境保护会加重本地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例如Christiansen,Haveman研究发现,严格的排污限制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力;[2]Pashigan提出企业购买处污设备会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3]Walley,Whitehead提出环保法规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决定,从而有可能会影响制定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4]另一种观点认为环保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West,Senez认为环保政策会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5]Porter经研究认为企业在污染处理的同时会设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增加收入;[6]Slater,Angel认为采用环保技术生产方式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获得很大的优势,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7]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企业微观层面,且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现阶段,随着我国贸易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加工贸易对环境造成很多不利影响,[8]以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能源消费总量由2005年的9 110.1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10 796.51万吨标准煤,这对“两型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作用。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应对这种不利影响,促进“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以以往学者关于“两型社会”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为依托,通过OLS回归,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两型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二、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转型因素与“两型社会”经济要素现状分析
(一)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转型因素现状分析
1. 要素禀赋条件
要素禀赋条件是改变一国产业生产结构的决定因素,[9]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加工贸易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整。我国的加工贸易现阶段虽然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充分利用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我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投入比例,改善要素禀赋结构。因此应该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加工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要素结构主要指资本与劳动力构成,对加工贸易结构升级与优化起主要作用的要素构成是固定资本投入与年末从业人数。长株潭城市群固定资本由2004年的1 981.2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 649.69亿元,增加幅度较大。年末从业人数由2004年的3 747.1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 910.06万人,人力资源较为丰富。长株潭城市群固定资本投入、年末从业人数与两者的比例在2004—2008年间不断增加,要素禀赋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的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本流入是改变一国贸易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一是通过弥补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稀缺要素如技术、管理等改变我国的要素结构与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是通过跨国公司所带来的生产技术扩散和示范效应,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10]
长株潭城市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2003—2008年间不断增加,由2003年的148 907万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00 515万美元,平均年增加41 934.67万美元,增速较大。
3. 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影响一国产业比较优势贸易结构变动,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根本因素。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将会促进资本密集型进口替代产业的迅速成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我国加工贸易结构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推动力。技术进步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其各自的投入强度可以由各自的经费支出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计算得出。湖南省加工贸易主要是制造业,所以,长株潭城市群技术水平发展情况可以由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体现,具体可以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平均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竞争优势的提高。
数据来源: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2008年)计算得
(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经济要素现状分析
“两型社会”的评价体系为经济、社会和制度3个要素,8个方面,6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11]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加工贸易升级对“两型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主要选取经济要素作为本文研究的指标,并对《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的指标作相应的修改。经济要素由经济发展水平、方式与途径构成,现分别说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要素发展现状。
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主要为人均总量指标,生产率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其中,人均总量指标主要是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总量反映城市群经济实力的指标;生产率指标主要是劳动与资本的生产率情况,本文计算方式为资本与劳动投入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产业结构指标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与生产总值的比率。
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了较快发展,其中总量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4 659.9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 156.64亿元,年平均增长108.78亿元。地区消费总量2007年为5 333.98亿元,比2006年增长15.63%,占当年生产总值的57.98%,由此可见城市群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产率指标变动情况由图1给出,在图中,单位产出资本投入比率逐年增加,单位产出劳动投入比率逐年缩小,可见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在近几年得到了优化。生产结构指标具体变动情况可以由表2看出,在表中,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38.83%增加到2008年的44.22%;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缩小,由2003年的40.67%减小到2008年的37.79%,说明现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仍以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善。
数据来源:据《湖南统计年鉴》计算得
(单位:%)
数据来源:据《湖南统计年鉴》计算得
2.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用来说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强调资源与经济之间均衡发展,其评价方式主是能源的消耗方面,主要考核“两型社会”建设中处于“瓶颈”状态的资源优化利用程度。指标的比率越低,表明经济发展与规模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方式在本文中用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电耗来进行详细说明。
长株潭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方式中,单位GDP能耗由2006年1.35吨标准煤/万元,减少到2008年的1.2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单位GDP电耗由2006年的1 051.9千瓦时/万元,减少到2008年的975.49千瓦时/万元,数量减少较大。由此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不断寻求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均衡,资源优化利用程度不断得到改善。
3. 经济发展途径
经济发展途径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外资利用率与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用来反映“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根本推动力;外资使用率和对外开放度用来测量“两型社会”经济发展中外资使用效率同对外开放度。其具体指标为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外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外资利用率和地区外贸出口增长率。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途径指标中,科技创新指标涉及到的专利申请数量由2005年的821项增加到2008年的1 865项。科技拨款由2006年的13.4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6.59亿元,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内部支撑;外商直接投资由2003年的14.8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0.0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加,为城市群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外部推动作用;对外开放度此处指地区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率,对外开放度由2004年的6.56%增加到2008年的7.66%,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两型社会”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为了检验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升级对“两型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如下回归模型,式(1):
式(1)中,Y表示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结构,为被解释变量,X1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X2为固定资本与劳动力比值,X3为技术进步水平,X4为对外开放度,X5为第二产业结构水平,X6为第三产业结构水平,X7为劳动力文化水平。为减少回归误差,对式(1)中所有变量值取对数,新的回归模型为:
各解释变量代表意义不变,此即为最终回归模型。
(二)变量及数据说明
加工贸易结构为历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产业结构此处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技术水平由技术开放投入表示;贸易开放度由地区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比重表示;劳动力文化水平用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占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人数总和的比例表示。
(三)估计结果分析
根据1996—2008年变量数据,使用Eviews3.1生成程序对模型进行OLS回归。Eviews3.1生成程序所生成的新变量见表3,OLS回归结果见表4。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6-2008年)
回归后,最终方程式为:
从最后拟合结果看,R2=0.915,A-R2=0.80,拟合结果较好。lnX1系数为负,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中,还没有起到推动作用。lnX2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加工贸易没有形成正的推动作用,长株潭城市群的要素禀赋条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现在长株潭加工贸易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lnX3、lnX4系数为正,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在加工贸易发展中,技术进步提高速度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lnX5、lnX6系数为负,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仍不合理。lnX7系数为负,说明劳动者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的发展。
从以上结果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近几年并没有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的升级,势必会促进“两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减少行政和体制干预,提升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是集群形成、成熟与升级的最关键的力量,加快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成熟,势必会带来加工贸易集群的升级;政府应健全市场法规体型体系,营造成熟的市场法制体系,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保持现有劳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加大加工贸易的投资力度,改善要素禀赋在生成中的分配比例,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二)产业层面
在产业层面,应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条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动力,产业链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程度越高,产业升级速度就越快,“两型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条的发展,应该基于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上,虽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总量发展指标较快,但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成为产业链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维持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三产业间配套服务的发展,形成首尾相接、环环相扣、可以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条。
(三)企业层面
从企业层面,尤其是“龙头”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投资力度,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作为市场集群能力的最小单元,是构成市场集群的根本力量,“龙头”企业应该打破自身观念,带动自身上下游企业形成联动生产能力;企业的发展还应依托本地科研机构,积极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尽到对社会环境良好发展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摘要:从长株潭城市群影响加工贸易升级因素与影响“两型社会”经济建设因素的现状出发,对加工贸易升级影响“两型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长株潭城市群加工贸易的升级中,要素禀赋、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与劳动者素质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高。
关键词:加工贸易,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
参考文献
[1]赵海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实质阶段[N].中国产经新闻,2008-08-07.
[2]CHRISTIANSEN,G.B.,R.H.HAVEMAN.The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o the Slowdown inProductivity Growt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81,8(4):381-390.
[3]PASHIGAN,B.PETER.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Regulation on Optimal Plant Size and Factor Share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4,27(1):1-28.
[4]WALLEY,NOAH,BRANDLEY WHITEHEAD.It'sNot Easy Being Gree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5):46-52.
[5]WEST,P.,SENEZ,P.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theNAFTA:The Mexic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Position[R].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mallBusiness and Trade,Report Prepared for the Provinceof British Columbia.An 1992.
[6]PORTER,M.E.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American,1991,264(4):168.
[7]SLATER,JIM,ISABEL TIRADO ANGEL.The Impactand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Linked Strategies onCompetitive Advantage:A Study of MalaysianCompan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7(1):75-89.
[8]黄菁,杨三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2006(1):41-47.
[9]薛敬孝,佟家栋.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何永达.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6(10):19-22.
3.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下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相距不过4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过20多公里。长株潭城市群就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与同等水平、等级的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昌九工业走廊、皖江城市带等相比,有自己的优势。
一、 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欲征南方,“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当年一位南宋学者曾形象地描述了长株潭地区重要的区位作用。长株潭三城鼎立,扼守在南北和东西相连的必经关卡上,有便捷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我国重要的南北、东西向的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均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交汇。如南北向有107 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衡枣高速、京广铁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京广高速铁路、东西向有上海-瑞丽高速公路、319、320 国道、湘黔铁路、湘赣铁路等,现在,长株潭已形成长江以南沟通我国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靠近珠三角经济圈,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重要基地,而且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因此,从梯度推移理论来看,在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经济辐射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2.经济要素集中
长株潭城市群的八个城市的人口占湖南全省的59.7%,GDP占全省的75.7%,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8.7%,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7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76.1%,进出口占全省的93.3%。长株潭三市城区总人口310万,聚集了全省90%的科技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创造了34%的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是湖南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
3.城市间的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性
从长株潭地区来看,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在高新技术、工程机械、电子技术产品等方面有显著优势;湘潭不仅是历史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更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以钢铁、机电和建材居优;而株洲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运输枢纽,以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和化工为优势。在长株潭周围地区还分布着在产业上互补性很强的一些城市,如岳阳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和新闻纸生产基地,是正在快速成长发展的电力能源基地和正在形成完整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益阳是鱼米之乡,可为长沙的食品企业提供农业原料;常德拥有泛长株潭的“红色旅游”和大湘西“绿色旅游”两个湖南核心旅游品牌;娄底作为重化工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可定位为城市群的发动机;衡阳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制造业比较发达,可建成城市群的加工基地。
4.自然条件优越,科技创新优势明显
长株潭地区农业得天独厚,土地类型以红壤为主,是世界温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中心区,土地适应性广,自然生产潜力大,所产农副产品质地优良,品味独特,具有其它自然条件下农副产品所不具备的特殊养料。
长株潭地区发展生物产业有先天的优势。不仅拥有袁隆平、夏家辉、刘筠、卢光秀等一批著名科学家,而且拥有杂交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试验室等创新平台。
5.适逢中部崛起决策实施,有政策优势
在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长株潭城市群已被确定为我国中部崛起中中部六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四大城市群(带)之一。
二、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群内部的交通网络还不完善
目前,长株潭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三市之间轻轨交通系统已进入项目建议书的阶段。然而,这些对于长株潭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协作区域化、资本流向的多元化”还远不够。因为没有一个完善高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就无法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长株潭城市群现有的交通网络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公路等级低,设施严重老化。铁路“卡脖子”问题仍然很严重,空运不方便,湘潭境内没有铁路枢纽,未能形成交通优势,有些镇的部分路面还是土路。
2.核心城市经济实力有待增强,城市体系尚需完善
城市群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核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省级区域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总体经济实力还较弱小,只是初步具备了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尽管三市已初步整合竞争优势,但区域竞争力还没有突显出来,不仅与珠江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国家级都市圈无法比,就是和同为中部地区的武汉大都市圈相比差距仍很大。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大都市圈、珠三角大都市圈和武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上海、广州、武汉2005年的GDP分别是9154.18亿元、5154.23亿元和2238.00亿元,而同期长沙的GDP只有1519.90亿元,相比较而言,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就明显偏小。此外,长株潭周边五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也还都比较弱,相对较强的岳阳2004年的GDP是590.3亿,较弱的娄底市2004年的GDP就只有267.2亿。由此看来,长株潭城市群还缺乏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中等城市,存在城市等级结构上的“缺位”,导致不同级别城市间信息的传递、扩散出现层级性障碍,造成由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要素流动和空间扩散机制不全,城镇经济发展的总体效应不高,这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群经济活动的效率。
3.行政分割阻碍了城市群的发展
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有地缘上的紧密联系,但是在行政体制上分割,各自为政,没能建立起以长沙为中心,区域内城市之间合作与分工的区际关系,所以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密切联系。这样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形成竞争、开放、统一的区域大市场,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进一步扩张的障碍。
4.产品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主导产业
长株潭地区农业和工业比重还是较大,分别占到了2004年湖南省GDP的20.6%和31.8%,第三产业比重小,特别是金融保险(同期只占3.1%)、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物流业、旅游业、科技服务业(2003年占0.5%)等新兴服务业比重低,高新产业发展缓慢,不利于核心城市对经济的组织协调和辐射。很多产品如装备、钢铁有色、卷烟,虽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来看,技术含量高的优质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少,并且产品、行业之间关联度小、产品链短。为数不少的产品如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和造纸业等的产品只是依靠当地拥有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及丰富的原材料获得市场优势,并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有的比较优势正面临逐步丧失的危险。
4.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四
摘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分析长株潭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使行政区划更好地适应长株潭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词:长株潭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行政区划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株潭城市群处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事实证明,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没能摆脱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更快更好地发展乃当务之急。
一、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行政区为界而展开的。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更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必然受到行政区内行政机关的各种行政权力、发展战略和政策等影响。行政区划作为国家划分和配置地方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从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资源开发、工业布局、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战略选择和规划制定,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当行政区划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时,就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产生所谓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即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现象将导致行政分割的矛盾很大,进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实现一盘棋式的共同发展。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行政建制的撤设、行政区的规模等级、行政区范围的合理性及行政中心的设置等影响着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配置、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纵向权力结构确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集权或分权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能力,影响着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政府产业、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政策,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意图,体现政府基本政策倾向,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并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干预,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很强的导向乃至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地方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组织、管理、调控区域经济的具体政府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区域经济活动,作用于区域资源配置,对区域优势发挥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突出、独特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分权体制下,受制于施政范围限制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地方政府,在对涉及到跨行政区,涉及区际利益关系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处理上,能否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采取相互合作、因势利导的理性行为方式,将会对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成长、发育、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此外,行政区划等级不同,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中地位不同,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的职能大小,对区域经济发挥的影响程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长株潭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 300万,经济总量2 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发展目标被定为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虽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大量事实表明,长株潭区域经济仍然在按行政区经济规律运行。行政区经济界限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对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产生着刚性制约。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跨区域的需求就越来越多,而长株潭地区的行政区划却越来越无法满足其需求。
1.现有的市管县体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妨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而现行市管县体制却越来越成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市管县体制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诸多方面都有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区县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市视县为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了这两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发展冲突,使市管县演变成为市压县或市刮县。在市管县体制背景下,市的发展偏向于中心城市而轻视所管辖的县(市),不仅没有带动县(市)经济发展,反而使其发展受到压抑。例如,株洲市所辖南部的茶陵县、炎陵县距离株洲市实在太远,不仅没有带动其发展,推动城乡耦合,反而要为其中心城市株洲发展提供资源,限制了自身发展。
2.城镇型政区数量小,规模不大,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影响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城镇型政区是一个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及文化活动的最基本单元。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型行政区划建制在整个行政区划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城镇型行政区划空间的不足正严重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 这就迫切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政区设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城镇作为经济的中心,集聚了比较高的能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四周放射其能量,这也是由城镇经济活动的本质决定的:城镇发展必须以周边外围地区为腹地,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市场;周边外围地区需要借助城镇核心区的经济辐射,带动和影响当地产业的发展,实现与城镇对接,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株潭城镇体系受自然、历史、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在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1)城镇型政区数量偏小,规模不大。长株潭地区现有大城市仅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个,且三市市区人口、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状况对区域城镇的影响是以“极化效应”为主,辐射和带动力不强。长株潭地区现设乡镇数量为293个,远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2)市辖区结构不甚合理,特别是新区(郊区)和县城偏小。市中心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造成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一系列问题;而新区(郊区)和县城发展缓慢,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规模,尤其缺少中等城镇这一重要环节作为地域辐射中心,城镇体系尚待完善。(3)各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较弱,各城镇职能结构趋同,城镇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较差,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较弱,市域内各城镇职能雷同,外向型经济不发达,缺少互补性。(4)城镇化水平低,地域差异较大。株洲所辖四县一市中除株洲县城镇化水平较高外,炎陵、茶陵、醴陵和攸县的城镇化水平都很低。全市城镇密度和城镇化水平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靠近市中心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边缘地带。(5)有些市辖区范围狭小,管理幅度较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中心城市城区的发展空间基本饱和,人口过密的状况逐渐严重,经济建设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缺乏布局空间,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导致长株潭地区行政分割现象比较突出,生产要素很难在区内自由流动、配置和整合,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3.乡镇行政区划不合理,行政管理成本大,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长株潭地区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规模虽小,可公务员动辄上百人,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成为行政重负。这样的状况不便于管理,而且机构繁多,严重影响了办事的效率,对经济发展也很不利。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长株潭地区共有乡镇数量293个,乡镇平均人口数量约为16 587人。一方面,这样的基层行政建制规模在现今“行政区经济”作用下,受到了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农村生产要素难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配置,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时,往往各搞一套,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推进,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的班子委员会一个也不能少,导致官民比例偏高,造成基层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
三、长株潭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建议
为了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在遵循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一般规律与原则的前提下,结合长株潭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措施。
1.逐步取消市管县体制,实施省直辖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区域特点和区划结构,对我国行政区划层次与管理幅度有科学的认识,应该以逐步取消市管县体制作为突破口,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出于实际考虑,长株潭城市群实施省直辖县的具体步骤为:首先,认真总结并推广浙江和湖北等地“扩权强县”、“留利农村”的经验,结合行政审批制度、从扩大县财权、事权、人事权入手,逐步弱化地级市干预县级政府公共事务的行政能力。其次,认真总结海南省“小政府,大社会”以及省直辖县市和设置重庆直辖市的经验,并根据自然地形与周围省级政区调整,逐步形成省——县——乡三级制。最后,根据宪法规定,长株潭地区的12个县(市)除长沙县、望城县、株洲县、醴陵市、湘潭县、湘乡市外的6个县(市)归湖南省管,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不辖县(市)。
2.调整不合理的城镇型政区设置及其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株潭地区的城镇型政区设置及其布局,应当逐步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性城镇布局,以三纵两横(即一主两次两辅)的“冉”字型结构支撑起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空间。长株潭地区城镇将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组群——区域中心城市组群——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级结构。根据这个设想,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根据自身特点,以区域资源开发最优化为前提,依据地域分工原则,积极扶持主城区(含新区、镇)的发展,培育小城镇,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逐步由“点”开发向“轴”开发过渡,最终向网络化推进,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达到区域均衡发展,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优势产业群和城市群,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支撑点和依托地。(2)以市域主城区(含新区)为核心,以县城(含县级市)为次级中心,以市域城镇为片区乡镇地区中心,形成主城区(含新区)——县城(含县级市——建制镇三级结构,带动广大乡镇,加速城乡一体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在实行省直辖县、县脱离地级市管辖之后,必须预留中心城市发展空间,适当扩大市辖区范围,调整原有市辖区格局,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人
居环境建设等对空间的需求,吸纳更多的外部要素,增强城市发展的能量;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优化内部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中心城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3.合理扩大乡镇规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乡镇撤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交通通讯的发达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行政区域的管辖幅度可以增大一些,管辖下一级行政区的数量可以增加一些,管理机构则可以精简一些。“撤并乡镇”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乡镇行政人员和财政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小城镇体系,促进小城镇建设,从而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尽可能地减轻国家负担并让农民富裕起来。设立乡镇的标准应较1984年民政部的设镇标准有所改变,具体来说合并后的乡镇总人口应在5—8万为宜,面积应在100平方公里以上。长株潭地区乡镇调整完全能够达到该标准或者适当超过该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乡镇的历史沿革和当地居民多年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不能搞一刀切。乡镇撤并以后,要严肃编制管理,按一类乡镇39名、二类乡镇37名、三类乡镇32名定编,实行“一人一编一卡”,同时为了增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减少社会动荡,应采取相关措施,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
参考文献:
5.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五
现在长株潭作为带动湖南经济崛起的增长极的地位已经确定。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使它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湖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产业集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从产业集聚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互动的角度来探讨加快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有学者(杜贵阳,)提出这样的观点来阐释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市场容量的增加包括市场范围的增加和市场深度的增加。产业集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深度的增加,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范围的增加。二者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从而共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是有限的,而市场深度可以无限增加,由此可见产业集聚对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首次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原因以来,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研究。一般产业集群可定义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分布所构成的产业群。产业集群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速度通过产业链迅速推广,集群内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并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我们认为产业集聚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交通网络化,为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前提条件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长沙、湘潭、株洲三座城市呈品字型格局,两两相距30至50公里,构成了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三角”。实施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长株潭地区交通网络化,为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利的条件。
2、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
长株潭地区产业链相关上下游产业企业的聚合,不仅会带动该区域内相关辅助产业服务业的聚合,而且会引致区域商品服务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的一体化,有利于建立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企业集聚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建立区域性的品牌。区域性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而持续的品牌效益。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在美国硅谷的电子产品。长株潭地区一旦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不但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对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先导和辐射作用。
3、产业集聚能够引致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
产业集聚的区域对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吸水泵的作用。在集聚初期,良好的创业环境有利于企业家的创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如同磁场一样从其他区域或国外吸引大量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随着集聚规模的扩大,集聚内部的专门化程度也势必增强,而伴随分工深化而来的创业机会的增加,必然吸引更多企业家的活动。例如美国硅谷聚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专门化人才和企业家。企业创业活动的全面展开派生出对创业服务的需求,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家、会计师和律师等也从各地被吸引到这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十分活跃。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在其内部形成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市场中就业信息丰富,这不仅大大减小了人才搜寻就业岗位的密度和广度,降低了搜寻成本,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人才为此所付出交易成本也大为降低,从而引致各类人才的集聚。
综上,产业集聚不但能使不同企业分享公共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大大节约生产成本,促进企业之间分工和生产灵活性,大大降低交易和配套成本,更能造就和强化创新能力。努力提升长株潭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是增强长株潭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强化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产业集聚提供前提条件
长株潭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不同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获取生产、消费等利益,而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长株潭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但减少了要素的流动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区域间要素流动的障碍,从空间上扩大了市场范围,为产业集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为生产要素流动所形成的经济集聚提供了空间载体,将产业聚集形成的外部经济有效地转化为区域的内部经济。
本文认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株潭三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产业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长株潭三市GDP为1006亿元,占全省的35.50%。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7个城市群的经济运行情况中,长株潭城市群更是显露出了其作为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势头。长株潭城市群不仅在七项评测中有多项指标领先,还实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和财政增收最快两项第一,同时以7833.5元的人均GDP在7个城市群中排名第三,首次进入前三名。长株潭一体化形成的经济核心区即将成为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具有强大搏动功能的“经济心脏”。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存量资本优势。另外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互补性、相似性和粘和性也为长株潭城市群从整体区域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构建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2、长株潭地区物产丰饶,资源丰富,可以为产业集聚提供充分的生产要素
长株潭地区初级产品丰富、劳动力质优价廉,充分的生产要素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城市群产业链接发展的需要。长株潭三市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品牌,如千金药业、九芝堂药号、三一重工、宾佳乐乳业、金茶集团、北汽福田等等,这些知名企业和品牌是推动城市企业集团化,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力量。此外浓厚的“湘楚”文化底蕴、古今融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接的文化基础。
3、长株潭城市群具有构建产业群的人才、科教资源优势
长株潭三市是湖南高校的密集区,尤以长沙岳麓大学城最具规模。湖南共有高校82所(不含军校),长株潭共有51所,占全省的62.2%。湖南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也主要集中在长株潭。三市聚集了全省90%的科研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其中不少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湘院士28人,全部集中在长沙与株洲。这为长株潭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体系核心孵化器以及人才智力资源。
综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从人财物多个方面为产业集聚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长株潭地区发展产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产业集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我国的各地政府都希望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本地产业的集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集聚的产生和深化如果不是依靠市场力量而依靠行政干预,是否可以得到持续的集聚中心。
梁琦对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很好的证明和阐释,他指出产业集聚既有历史的初始条件,亦有预期的作用,但预期的作用更大。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一个特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是历史和偶然事件的影响、累积循环的自我实现机制或预期的作用。历史和偶然事件是产业区位的源头,而循环累积过程有滚雪球般的效果导致产业长时期地锁定在某个地区。但是,预期和自我实现机制可以使得产业集聚中心转移或产生新的中心。由此可见,要把长株潭地区发展产业集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历史形成的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预期和自我实现机制得到持续的产业集聚中心。
首先要确定易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长沙的文化传媒业无疑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产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业,尤其是广播电视这一领域。
其次,要淡化政府的领导和干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包括预期和自我实现机制来引导产业形成集聚。如果某种原因使得每个人都认定某一个地区将成为某个产业的集聚中心,并根据这个信念采取行动,搬迁到那里,这就会成为一个自我完成的预期。这种预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靠大力的宣传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最后,要大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产业集聚形成良好的互动。根据梁琦(2004)模型推导得出的结论,如果要素流动障碍大,或经济系统比较封闭,那么产业集聚主要受要素禀赋和历史偶然因素影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减少要素流动障碍,使经济系统更加开放,从而使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一条自我实现预期的路径,引致新的集聚。
如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正在以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的发展为机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同时长株潭地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和人才实力雄厚。因此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和发展,长株潭地区一定能在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琦: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世界经济,2004(6)
[2] 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经济评论,(3)
[3] 杜贵阳:斯密定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
[4]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6.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六
浅析湘江生态经济带项目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意义
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城市滨水区风光带是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空间领域,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浅析了湘江生态经济带项目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意义.
作 者:宋向宁 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 刊 名:湖南水利水电 英文刊名:HUNAN HYDRO & POWER 年,卷(期): “”(2) 分类号:F323.213 关键词:生态经济带 城市发展 长株潭 经济一体化 意义7.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七
一、长沙市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1. 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合理情况
与我国其他城市一样, “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计划经济遗留等因素, 形成了长沙城区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中心区超强度开发的现象。市中心城市功能过度聚集和土地超强度开发导致人口与就业岗位高度集中。这种状况就造成城市中心区与外围区产生大量的长距离出行。长沙中心区虽然面积只有城区的1/4, 但客流量的比重却占到了城区的2/3以上。而新增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 城市中心区道路面积率增长率几乎为零。故城区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仍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2. 机动车增长迅猛, 交通需求压力明显增加的阶段
2008年末,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比上年增加84 764辆, 增长率16.65%。全市私人小汽车比上年增加60 504辆, 增长率36.3%, 机动车的迅猛增长, 使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 过江大桥压力尤为明显。2008年长沙的过江交通流量较上年增长21.1%。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在白天12小时内的平均饱和度达到了0.8, 已无富余通行能力。另外, 受到长株潭一体化影响, 南部猴子石大桥交通流量突增, 比上年增长了62.5%。
3. 公共交通处于常规公交为主, 轨道建设起步的阶段
由于地形和城市形态等因素, 长沙公共交通基础较好, 城市居民出行乘坐公交比例较高。2007年, 长沙市居民平均出行强度2.330次/人?日, 有出行居民的平均出行强度达3.135次/人?日。但长沙目前缺乏大容量、大运力的轻轨和地铁, 仅依靠常规公交、出租车从事公共客运, 这种结构单一、运营落后的运营模式很难使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抗衡。2007年, 长沙市区公共交通承担出行量的比例为24.3%, 低于1996年的29%。而私人机动车出行比例由1996年的7.9%上升到去年的21.2%。
4. 交通环境保护发展情况
机动车由于燃烧石油, 排放尾气, 造成环境污染。就全年平均来讲, 长沙城市大气污染中, 据对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气污染的NOx (氮氧化物) 的统计:2006年全市NOx年均值为0.039mg/Nm3, 2007年为0.041mg/Nm3, 同比上升5.1%。同时,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分别占空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的80%、70%。大量机动车的出现和交通拥塞, 是长沙增加能耗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实现长沙“两型社会”综合交通体系的对策
1. 改变新修道路以增扩容量的交通政策刻不容缓
在长沙城市扩散的过程中, 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多样化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 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设施的整体供应却无法突破瓶颈。大量的小汽车带来的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更是城市一个巨大的负担。
交通规划一直过多依赖新修道路以增扩容量来解决交通需求和拥堵问题, 虽然在短期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不能长期持续, 更不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 局部道路交通的改善会吸引更多的交通流到该地, 导致交通状况恶化, 于是需要扩建更多的道路容量, 从而出现恶性循环。第二, 持续增路扩容使可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政府资金来源越来越少, 而已有的道路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分析, 被动地适应将只会培养出一种需要耗费巨大资源的四处蔓延开来的交通出行需求, 这种需求将会不断抽干城市经济活力的血脉[1]。同时, 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 以小汽车为主的城市交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产生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且常常引起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阻塞。因此, 以小汽车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来说是不宜借鉴的[2]。
目前, 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都市圈的培育阶段。在大规模小汽车到来之际, 我们必须考虑制定有效的政府政策, 以“两型社会”为目标, 因地制宜地引导都市圈大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 以有利于长株潭城市群又快又好的发展。结合长沙城市目前具体的交通现状, 国外关于公共交通政策的经验, 相信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国外公共交通建设的经验对建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启示
(1)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
东京核心区域部分的半径约20千米, 人口约820万, 整个大东京地区面积15 533平方千米, 人口3 440万。如今东京每天的车公里数为8 926车千米/平方千米, 强度为巴黎的1.9倍, 纽约三角洲区域的1.4倍。1990年每天以轨道和公交方式进入中心城有350万人, 2.5倍于曼哈顿或巴黎中心区[3]。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环保、不占用道路空间等优点, 可以发挥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4]。这种城镇和快速干道的建设发展模式显然有利于土地资源和能源节约。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 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有力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长沙市应该有着充分的认识。
(2) 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快速公交系统BRT (Bus Rapid Transit)
库里蒂巴市是巴西第三大城市, 人口230万, 其中市区人口160万。在20世纪60年代, 该市市中心显得过分拥挤, 且堵车严重。为避免重蹈圣保罗及其他大城市摊大饼模式的覆辙, 库里蒂巴市提出了建立全市快速公交网络的理念:即在原来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走廊的路线上, 修建了巴士专用道路, 采用双铰接巴士运营, 并配合车站设计的改进和巴士优先通行, 逐渐形成BRT系统[5]。以5条放射状快速道路轴线的公交专用道 (共60多千米) 为骨架, 优化支线公交, 与BRT构成良好的衔接。库里蒂巴市成功构建了一体化的城市公交系统。
(3) 轨道交通与BRT的比较分析
从长远的角度看, 轨道交通系统承担着引导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和加强与市郊新城联系的主要任务, 只有轨道交通网络形成, 才能将城市紧密的联系起来, 支撑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功能的提升。但地铁造价高, 建设周期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通常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这样十分明显的缺陷, 使得交通供需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得以解决。而快速公交成本低廉, 同时建设周期一般为1.5—2年的时间[6], 短期内可以大量解决交通需求。虽然轨道交通与BRT分属不同的客运交通范畴, 但在制定交通规划时, BRT既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或过渡交通方式。总之, 应制定以轨道交通和BRT为骨干的长株潭城市群公交发展战略。在城际之间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的建设, 中心城与新城之间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轴的客运交通体系, 在新城内部确立以BRT为骨干的公交系统。
同时, 无论轨道交通还是BRT都应与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土地开发模式相结合。这种利用快速公交站点为中心, 进行以公交为导向的集约式土地开发的社区步行环境理念, 除了鼓励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使用率之外, 可定位为一种新传统发展模式。它是以丰富当地的土地使用及建筑设计, 而非单调的土地细分规则的单一使用。这种TOD发展模式的意义在于:土地混合使用, 设施使用高效, 出行距离缩短, 能源消耗减少。从理论上讲, 它是综合效益最佳的居住社区[7]。
三、结语
以全域公交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将有利于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实现“两型社会”。但在汽车交通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 公共交通已经失去了其在20世纪初作为唯一有效交通方式的有利地位, 因而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不会自动出现, 必须出现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在都市区范围内, 短视被动适应的交通政策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8]。而只有政策引导、多种经营与土地开发的整体运作, 才能保证公共交通存在的有效性, 才能够促使长株潭城群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8]潘海啸.快速交通系统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区的作用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 (4) :45-46.
[2]袁家冬, 于宁.中国都市圈中运量型轻轨交通的发展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 2007, (1) :29.
[4][5]刘云.国外都市区骨干性公交方式选择对上海的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6, (12) :60-61.
[6]胡子祥, 赵杰, 刘丽亚.加拿大、巴西发展快速公交的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 2004, (5) :59.
8.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医药业;共同配送;实施策略
课题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文库,校图书馆等多个数据库收集了上百篇关于医药业物流配送这方面的期刊文献,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阅读研究。研究发现,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国医药业共同配送发展刚刚起步,医药业配送方式仍停留在初级研究阶段。同时,课题组在长株潭三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队伍不断壮大、规模扩充。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6个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医药业物流执行主体第三方物流占到58.33%。这些都为医药行业第三方物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共同配送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物流共同配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医药业共同配送需要有完善的物流装备。长株潭物流通过融资合作,已逐步加强物流装备和设施建设,为医药业共同配送做好充分准备。
(三)初步具备发展共同配送的信息基础。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配送技术开始进入长株潭第三方物流中,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
二、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1)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第三方物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物流企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市场认可度不高的情况,共同配送在我国的应用并不广。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发展并不显著,其医药业共同配送的发展也遇到了阻碍,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缺乏整体行业规划。(2)政府调控力度不足,现行的共同配送优惠政策较少。从宏观管理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还没有统一的物流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缺乏对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因而造成在长株潭医药业配送过程中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了大量低水平、功能重复、经营规模小的物流配送中心,很难发挥共同配送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3)缺乏共同配送专业人才。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有58%的医药物流企业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专业人才。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多数人员均未受过系统化、正规化的物流职业教育,缺少数理分析和统计方面知识,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
(二)微观方面。(1)各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长株潭城市群医药行业的物流资源较分散,物流中心不能实现统一配送,综合采购成本低的优势无法发挥,各医药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较落后,配送中心设施陈旧,严重阻碍着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开展。(2)各物流企业之间共同配送不协调问题。长株潭城市群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小而全”、“人有不如己有”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企业间没有信任、思想理念差异、各个企业闭关自守、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斤斤计较或对共同配送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不当,最终妨碍了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开展。(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共同配送信息不共享。长株潭的通信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正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其所能提供的信息综合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另外,长株潭城市群中小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还处于简单的信息处理阶段,信息共享也只限于医药企业内部,对外部提供信息的功能很少。特别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三、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策略
(一)宏观方面策略。(1)确立医药业共同配送机制,重视共同配送理念。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首先要确立共同配送机制,统一观念,确立发展目标;应摒弃“万事不求人”的传统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提高医药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实施共同配送,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模式。(2)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出台共同配送相关优惠政策。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在推动医药行业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带动民间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光缆的建设,给予自愿企业低息贷款,以用于共同配送的设施投入,为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平台。(3)培养医药业共同配送专业人才。首先,长株潭应依托所属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共同配送专业技术人才。然后,应加强医药企业物流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最后,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医药业物流专业人才。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与物流发达地区的物流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微观方面策略。(1)加快医药企业间资源整合,优化共同配送体系。长株潭区域作为湖南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该区域物流不仅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即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对整个湖南省的经济运行亦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加速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优化配送体系,需进行以下方面资源整合:共建配送中心;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配送流程整合;信息资源整合等。(2)促进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协调,加强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医药企业间共同配送协调,加强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加强信任关系,促进文化融合;建立学习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分摊成本;制定共同配送协调管理方法等。(3)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间共同配送信息共享。消除各企业的防备心理、建立防止和监督企业机密泄露的机制和规范、完善利益救济措施、维护各参与企业的利益,应是长株潭城市群共同配送开展的制度性前提。打破条块分割和信息封锁,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如条码识别技术、自动拣选技术等;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长株潭的城市群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和资源信息管理等功能。
结束语:在医药业实施共同配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整合配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医药业共同配送逐渐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会提高。虽然在共同配送实践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在当今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已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医药业共同配送必将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长株潭区域协同配送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4,(02).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二线城市发展分析07-04
土地经济与城市发展10-18
城市化经济发展10-31
沈阳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作用08-13
城市发展现状08-25
巴中城市发展现状09-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09-15
城市社区管理现状10-28
城市发展论文11-06
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分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