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

2024-07-19

企业招工(共11篇)

1.企业招工 篇一

本公司现因工作需要急招:

客户服务部员工X名,要求中专/高中以上学历、懂电脑、年龄18——22岁,身高158以上、五官端正的未婚女性,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优先,待遇XXXX元左右、星期6-7休假、特殊情况除外;工程部电工X名,要求有从事X年以上的水电安装经验,有电工证,年龄30岁左右身体健康的男士加盟,待遇XXXX左右,星期6-7休假、特殊情况除外;以上人员自行解决吃住问题,能有较好的普通话。

联系人:XXX

QQ:xxxx

【企业招工启事范文】

2.企业招工 篇二

招工难,站在企业的角度当然是一件坏事,但换作工人的视角,实际上是一件大好事。年轻人很挑,这看起来是一种态度和观念问题,其实对接着一种新的现实、地位和实力。如果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打工者还跟以前一样招之即来,企业不把劳动者当人看,经济发展推不动社会进步,那发展到底有多大意义?“招工难”对应着中国人境遇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企业“招工易”是一种什么情形?企业一呼百应,工人低工资、长年累月加班加点,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企业手中。但劳动者做牛做马,相对于企业没有任何谈判能力,也不能联合起来开展集体谈判。企业从中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并且赚到了大钱,但归结到人这个根本,可谓乏善可陈。

当然,企业招不到工人,我们也不能把它不当回事,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只有企业好,劳动者才有好日子过。中国的制造业如果垮掉,大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把劳动者从他们的“藏身处”轰出来,逼他们到企业去应聘做工。对劳动者进行道德谴责,本身就不够道德,对解决问题更无助益。

企业昨日“招工易”、今日“招工难”,不过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现实的反映,也受到价格杠杆的反作用。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必定挑三拣四。劳动力求大于供,工人反过来可以待价而沽。这是市场法则,当初工人只能顺应它,现在企业也只能直面现实。

企业有两张牌可打:一是提高员工工资和其他待遇,二是减少用工。前者是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把待价而沽的劳动力高价买进来;后者未必是压缩生产规模,可以实施产业升级,技术密集替代劳动密集。两张牌可以择其一张而打之,也可以兼而用之,总之是运用市场机制。

现在很多地方听说企业招工难以后,政府就着急起来,忙着“亲自”帮企业招兵买马,据说有的地方甚至派公务员暂代企业员工之缺。表面上看,这是“政府急企业所急”,其实是政府用有形之手干预市场,本质上是瞎掺和,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很可能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

在德国,企业花大价钱把学徒送到职业学院培训数年,已经注定了员工与企业命运与共;在日本,企业许诺员工铁饭碗,员工回报对企业的忠诚。相比之下,国内企业与劳动者俨然露水夫妻,注定双方都只有短期行为。

正因为只有短期行为,打工者无意制造世界一流产品,而企业也只能停留在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工人帮企业赚钱,而企业也要给劳动者高工资,这是一种互惠互利一起面向未来的关系。

3.住宿餐饮企业招工最难 篇三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总体正常

二季度,全市共调研160家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一季度调研内容如从业人员人数、生产经营情况、用工预期、招工情况和用工成本等内容进行了再次了解。2012年二季度末,调查的160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5.3万人,约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7%(参见下表)。

在問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时,58.7%的企业认为一般,与一季度相比增加7.4个百分点;33.8%的企业认为好,比一季度减少4.3个百分点;7.5%的企业认为不太好,比一季度减少3.1个百分点。

受季节变动影响,批发和零售业有14.3%的企业认为不太好,比一季度减少3.6个百分点;工业有10.9%的企业认为不太好,比一季度减少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有3.2%的企业认为不太好,比上季度减少6.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部分生产经营不太好的企业略有改善。

六成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在问及企业用工成本时,60%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较一季度有所上涨,比一季度调研结果减少5.6个百分点,其中55.6%的企业认为较一季度有大幅上涨;40%的企业认为与一季度持平;没有企业认为是下降的。比较突出的是建筑业,70.6%的企业认为是上涨的,比一季度增加23.5个百分点。

调研结果显示,过半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造成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因素很多,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和社会保障基数上调是目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因之一。

招工难现象依然存在

在问及企业是否存在招工难的情况时,23.7%的企业认为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34.4%的企业认为招工难的情况并不明显;41.9%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与一季度相应的调研结果24.3%、34.4%和41.3%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分别有46.4%和80.6%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比一季度分别增加3.5和9.6个百分点。

由此看见,北京劳动力资源市场虽供大于求,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而且这一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并不是短期内就能根本解决的。这一矛盾表现为:一方面低端岗位吸引力有限,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招工难;另一方面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稀缺,企业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造成招工难的现象。

企业预计三季度用工略有减少

在问及企业三季度用工预期时,56.3%的企业预计不增不减;6.9%的企业预计减少;36.8%的企业预计增加,比二季度预计的43.1%减少了6.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企业对三季度用工的预期略有降低,表现在企业增加用工的意愿有所降低,主要集中在建筑业。

4.服务企业招工工作总结 篇四

20xx年3月份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安排下,根据《县20xx年服务企业招工工作目标》及《县20xx年服务企业招工工作考核方案》的要求,我镇本着为企业服好务,为村民带来实惠的原则扎实推进用工服务工作,积极落实20xx年招商企业招工任务及谋划20xx年招工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镇招工工作基本情况

3月初,我镇对有就业意向的人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在各村发放、张贴用工企业的招工简章,截止目前,共有41人分别在石湾环球陶瓷有限公司、聚声泰电子厂等招商企业进行就业,有效地缓解了招商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招工工作的主要做法

1、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一是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摸底,弄清辖区内就业意向人员;二是迅速与招商企业进行联系,摸清企业的用工需求;

2、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加强村级劳保协管员的职责,明确村级协管员在劳动力资源调查,招工活动的组织,以及农民工进入企业后的利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及时兑现村级协管员的工作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长效服务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1、存在问题:一是我县用人企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缺乏吸引力,外出务农民工仍以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待遇薪资仍然偏低,二是很多农民工特别是80、90后年轻人宁肯选择销售、跑业务或自己创业,也不愿意从一线工人做起,招聘员工的企业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

5.国有企业推行公开招工制度初探 篇五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提高员工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而素质的提高,除了要加强对在职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外,还要严格把好招工“入口关”,推行公开招工制度,即做到招工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近年来,我们公司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笔者作为参与招工全过程的工作人员,从中也颇有启迪和感触。

我司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国有运输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些年来,企业呈现出了职工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人才匮乏的现象,且日渐突出。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了企业当务之急,招工也便成为企业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如何招收新员工?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招工主要是由国家“统包统配”,或企业通过“内招”、“顶替”的方法录用新员工,以照顾企业职工子女就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显然这种招工制度已不容存在。企业招工用人,必须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而我司在这方面还从未有过尝试。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用工进入机制,推行公开招工制度,由此摆上了企业党政班子会议的议事日程。

2010年8月,我司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员工,这是企业为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措施,标志着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面向社会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了确保招工质量,有效发挥此次招工“面向社会”的优势,广泛汲取到优秀、适用的人才,我司在县交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对招工全过程作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为首的招聘工作小组,参照现代企业招聘员工的程序及国家公务员的招聘标准和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考核、录用”等几个环节进行。为了增强透明度,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信息,公司在地方人才网、电视台等网络媒体发布了招工公告,进行广泛宣传。凡符合招工范围、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招工考试;不论是内部职工子女,还是其他待业人员,都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充分体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这次招收人数为20人,用工性质为合同制工人,招聘的岗位涉及会计、土木工程、计算机、法律和企业管理等目前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工种。通过报名并经资格审查后,有300多人进入了笔试环节。笔试采取委托外省市的考试院出题和判卷,邀请当地中学教师参与监考。笔试经筛选后,按1:3比例有60名考生进入面试。面试采取委托外省市的考试院出题,聘请本市有关专家组成评委组进行评分。招聘的每个步骤和结果都在“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纪委监察人员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招工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了国有企业招工用人制度改革的突破。

通过这次公开招工的初步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启迪和感触。

一、坚持举人为贤,防止任人唯亲

在招工过程中,应遵循凡进必考的总原则。通过组织笔试、面试、专业测试、技能考核等环节,汇总整理出被聘用人员各科目成绩,按照成绩名次排序和录取比例分别进入到下一个招考环节的考试和选拔,确保让优秀的既能熟知理论又能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坚决杜绝那种用人不靠德和才,只唯人情、关系、背景等因素的不正当做法。

二、坚持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 在招工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1)统一发布招聘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发布招聘公告。尽量招集广大的、优秀的人才前来应聘,以扩大招聘覆盖面,间接提高企业知名度。(2)制订统一招聘标准。如

招聘岗位所需求的学历、资格、品德、工作经验等,实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3)严格考试纪律。采取考试之前不划定考试范围、出题者严格保密、监考者临时抽调、考场教室抽签确定、面试者异地选择等阳光措施,确保考试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有效作用,实施全过程监督,全流程跟踪。并制订出参与者在招工中应遵循的纪律、规范和流程,确保招工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要坚决杜绝那种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侵害被招聘人员和招聘单位利益的不良行为。

三、坚持发挥特长,防止盲目招聘

在招工过程中,要本着岗位需求与被招聘人员专业或特长相一致的原则,以利于被招聘录用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出聘用人员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要坚决杜绝那种岗位需求与被招聘人员专业或特长不相一致,盲目选拔和录用,影响企业发展和被聘用人员优势发挥的行为。

四、坚持双向选择,防止单向承诺

在招工过程中,要将招聘岗位的要求及待遇向招聘人员公示,利于招聘人员与招聘单位相互了解,形成双向选择,签订用工合同,从而加强双方选择的自主权和制度化,确保聘用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招聘单位的合理使用。要坚决杜绝招聘方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隐瞒欺诈,有约不履等现象的发生。

6.企业招工 篇六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留人更难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增加,使我县传统工业中的服装鞋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企业招工难的矛盾更加凸显,这些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据调查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情况,设备运转率低,工人不足70%,情况严重的甚至只有50%,造成生产资源严重浪费,我县劳动力供需矛盾已出现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我县劳动力资源基本现状

1、劳动力市场基本情况。我县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富余的县,劳动力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优势,吸引大批外来投资者来南城投资。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县劳动力资源达22.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16.65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和林果业开发的有10.15万人,外出打工的有4.5万人;城镇劳力有

5.55万人,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有2万人;全县就业从业人员19.2万人,占总劳力的86.4%,全县剩余劳动力达3万多人,占13.6%。

2、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基本情况。我县工业企业主要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医药化工、建筑建材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需求量大。目前,工业

园区有企业109家,已经投产87家,在建项目22家,现有员工人,还需员工3400人。

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南城是劳务输出大县,输出量列全市第三。去年跨省劳务输出5.7万人,其中八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2009年,全县农村外出劳务人员为

4.5万人,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27.19%;2009年劳务总纯收入约8亿元;农民人均外出劳务纯收入为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83.75%来自外出劳务收入。

4、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分布情况。2009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在县外务工人员达4.5万人,在县内只有1.2万人,只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21.05%。全县农村劳动力中近80%在县外,县内用工紧张状况不言而喻。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向东部地区的占92.8 %,流向中部地区的占6.7%,流向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占0.5%。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务工的占72.3%。这三省经济较发达,又是邻省,成为我县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地区。

二、“招工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县“招工难”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 一是部分劳动力流向外地企业。多年来,在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中已经形成了就业就是外出务工的一种观念。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劳动用工需求也迅猛增加,这也就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尤其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选择到发达地区务工作为他们就业的第一站。

二是劳动者择业观念仍然陈旧,企业在招收员工方面门槛过高,供求关系难以达成一致。在“供”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提供了不少各种类型、不同层次就业岗位,但在现实供求见面中,有些岗位难以招到较为合适的用工对象,存在“有岗无人”的现象,或者是有些岗位有意向的人很多,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求”的方面,劳动者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劳动者倾向那些工作环境比较舒适的职业,特别是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求职期望值过高,不愿吃苦,挑肥拣瘦,对岗位、待遇等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或者是认为外面的月亮更圆,宁可到广东、江苏、上海等地打工挣点钱,更“风光”、更好听些,也不看好在本县企业打工,认为没面子,造成岗位与就业在供求关系难以一致,造成自愿失业人数增多。

三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保底工资仅有600-1000元,有些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责任义务不明确,企业工资较低,甚至拖欠工资,企业工资福利待遇与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企业社会保障不到位,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务工人员还不能充分享受到养老、失业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作时间过长,大部分企业存在着超时加班、疲劳作业的现象,有的员工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达到14小时以上。加班工资不按标准发放,企业缺乏必要文体活动设施,员工下班后没有去处,业余生活枯燥。④不太注重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员工在企业没有发展空间,没有“奔头”只能打工。

四是企业配套设施不健全,工作生活环境不理想。我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工业园地处偏僻,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夫妻来了住不了夫妻房、孩子上学要借读费,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就医、子女就学、休闲娱乐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本身打工收入不高,而维持日常生活的费用却还更高,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大。

五是企业缺乏招工主体意识。一些企业习惯于工人前来找工作,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导致企业就业信息宣传工作不到位。多数企业招工主要是通过张贴招工广告和内部员工引荐等方式进行的,致使相当一部分民工对本地企业的用工信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哪里需要人、哪里有活干,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劳力盲目外出打工的现象。

三、解决“招工难”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是解决“招工难”的前提。企业员工是企业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充分尊重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严格守信按时足额发放、不拖欠员工工资,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政策法规,与职工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关心员工的生活冷暖,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方便员

工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满足他们必须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善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思考二:加强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是解决“招工难”的关键。要注重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让农民工端正就业观念,认识到在家就业也一样,明白做普工也可成就大事业的道理,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以普通技术工种所要求的技能要求、岗位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为主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提高职业技能,使得他们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较好的实现就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新农民培训力度。县职业学校在专业设臵上要与地方产业对接,培训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并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职业中专毕业生等一大批二、三代农民工实现在家乡就业。

思考三:着力打造良好就业环境是解决招工难的基础。劳动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依法保障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职业安全感。要努力为进城农民工在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廉租住房建设,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进行房租补贴,解决一部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均衡配臵县城及园区教育资源,对农民工子女实行无障碍入学。加大社保工作宣传力度,强化扩面工作,采取措施要求有条件的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思考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是解决招工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考虑园区的整体功能与规划设计,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当补贴等多种方式,抓好工业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公交车、商店、餐馆店、托幼机构、其它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创优园区就业环境,提升园区就业吸引力,确实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投资业主和务工人员入园投资兴业、务工就业。

7.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探析 篇七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企业用工,对策

2月16日, 涪陵区人力社保局主办了“2013年涪陵区春风行动服务工业园区暨外出务工人员回引就业专场招聘会”。笔者从现场招聘会了解到, 39家园区企业提供3420个就业岗位, 普工、技工、销售、服务等一线工人是企业用工的最大需求。进场求职者2500余人, 其中农民工近2000人, 当场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447人, 其中农民工签订意向性协议353人。签订意向性协议人数仅占提供总岗位数的13.1%, 农民工签订意向性协议的人数只占进场农民工总数的17.7%, 招聘效果不显著。为摸清出现这次招聘会结果的原因, 笔者通过深入农村调查走访, 收集各地春节招聘信息分析, 发现目前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矛盾并存。笔者探访的外出农民工都表露出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与此相反, 作为用工方的企业也受到用工难问题的困扰, 制约着企业发展。如何缓解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矛盾,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应引起地方政府特别是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1 企业招工难的因素

(1) 经济回升, 用工需求总量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 沿海地区许多工厂订单持续增长, 用工需求相应大量增加。同时, 过去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岗位增加, 使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 导致了招工难。

(2) 供需双方用工信息不对称所致。

由于企业用工信息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愿望之间传递渠道不畅, 导致招工单位和农民工的供需高峰期对接不上。今年春节前后各地企业用工需求量倍增, 而农民工通常要在家过完元宵节才外出务工, 这段时间就出现了季节性“招工难”的现象。

(3)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不愿再外出务工。

过去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 不得不到沿海地区打工谋生。如今自己家乡经济发展, 建设提速, 企业纷纷建成投产, 就业机会增多, 就地就业十分容易。加之在当地开支小, 扣除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 实际收入与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相差并不大。以前的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为了照顾父母, 教育子女, 让他们不再成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返乡后纷纷选择在家乡就近就业和创业。

(4) 部分企业工资待遇低, 农民工自动离开。

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工厂一直执行过去多年不变的工资制度, 劳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 工作劳动环境较差的情况十分普遍, 加之管理落后, 不注重提升员工素质, 缺少技术培训, 员工晋升无望。农民工在医疗、社保、住房、子女教育方面也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待遇, 不能满足农民工就业环境、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的新要求, 无法吸引务工人员留下来长期发展, 员工尤其是技能型员工跳槽频繁。

(5) 农民工职业技能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近些年经济快速崛起, 很多企业急需招用大量的熟练工和技术工, 但是多数农民工缺乏相应职业技能, 造成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1.2 造成农民工就业难的因素

(1) 农民工素质偏低, 缺乏一技之长。

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 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 职业技能欠缺, 成为就业的限制因素。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是企业用工的首选, 相比而言, 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比“纯体力”农民工就业优势更大, 选择面更宽。年龄大的农民工对于“技术”的认知程度提高, 但学习欲望低, 使农民工具备“一技之长”比较困难。这造成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2) 学习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少。

绝大多数农民工对近年来国家鼓励就业创业的很多政策不了解, 对党的十八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识不足, 多数务工人员不会运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创业, 未享受到国家的就业红利。

(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期望较高。

现阶段, 农民工“代际差异”明显, 代际差异成为农民工就业难现象的新兴因素。与上一代农民工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 就业期望值高, 生活享受需求高, 就业市场选择的特点是对生活时间与空间相对自由较工资收入更有诱惑力, 对城市的非正规、非体面就业岗位有所选择与挑剔。但是, 其工作忍耐力、社会适应力不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既难以接受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巨大的城市生活压力, 又不愿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自身定位模糊, 成为生活在城市与农村夹缝中的人, 造成求职性失业。

(4) 社会对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缺位。

一些地方没有把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摆在政府落实民生工作的应有之位, 缺少对农民工就业服务指导, 加之服务对象广泛, 群体庞大,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力量有限, 就业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 管理不规范, 对农民工需求强烈的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就业服务难以落实到位, 导致农民工就业无序, 工作不能称心如意。

(5) 职业技能培训不健全。

政府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方面, 组织的农民工培训种类繁多, 政出多门, 部门间统筹协调力度差。培训机构则存在师资力量不足, 管理混乱, 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虽然农民工进行了培训, 但未获得适用的技能, 不能适应当地新兴产业企业用工需要, 增加了就业难度。

2 对策建议

2.1 统筹规划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平衡

政府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 要结合实际, 充分考虑企业发展规模与当地劳动力供求匹配,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 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尽力在本地区化解劳动力供需矛盾, 达到劳动双方关系的供求平衡。

2.2 搭建招录平台, 加强劳务信息对接

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优势, 加强与劳动力富余地区工作衔接, 通过事先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联系, 调查摸清劳动力供给状况, 搭建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劳务对接平台, 组织用工需求企业带着岗位前往招工, 实现供需双方无缝对接。

2.3 引用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人力需求

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现代化程度, 鼓励企业引进新工艺, 开发新技术, 积极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合理运用安排劳动力, 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替代效应, 减少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2.4 完善社会保障, 强化权益保护

企业通过自身建设, 改善劳动环境条件, 增加福利待遇, 加强文化建设, 树立良好的形象, 以此来吸引留住员工就业。一是加强劳动安全防护, 增添安全设施, 严格遵守劳动法规。二是建立工会组织, 开展文体活动, 建设企业核心文化, 开展岗位竞赛, 鼓励员工学习和技术革新, 营造企业向心力。三是依法规范劳动者用工关系, 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纠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四是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依法缴纳农民工医疗、养老、工伤、失业保险, 落实农民工健康服务。

2.5 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

一是组织实施农民工就业“春风行动”, 搜集发布用工信息, 扩大农民工就业选择面, 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二是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体系, 落实农民工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助政策, 依法确定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促进农村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三是依托基层社保所, 健全劳动信息网络, 实现乡镇、村居就业信息共享, 及时更新发布就业信息。四是大力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推进充分就业村 (社区) 创建, 开发公益性岗位, 优先安置符合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引导各类企业积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工作岗位。五是优化创业环境。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 合理降低门槛, 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 在用地、工商登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2.6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培训就业率

按照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信息, 组织开展上门、对口培训和岗前培训, 实现培训和上岗就业无缝对接。要注意结合农民工的职业水平和意愿,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 满足农民工不同层次需求。培训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 集中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高峰期进行,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理论培训后, 可到相关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演练, 提高培训就业率。

2.7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扩大就业容量

今年是涪陵区建设“双百”现代化城市之“城市拓展年”, 区上将在涪陵新区、重点工业园区、中心小城镇启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项目建设的契机, 扩大就业机会。同时随着涪陵工业园区企业的不断发展, 将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此, 各级公共就业机构要积极组织引导本地农民工到园区应聘就业, 参与项目建设就业, 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实现企业饱和运营和农民工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宣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8.造成企业招工难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篇八

关键词:企业招工难;因素;对策探析

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作用下,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进行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解决方案。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形势来看同样出现了一定的用工难得问题,探究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有就是来自于农民工自身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是构成企业用工难出现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在这里笔者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

一、造成企业招工难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给工人的工资待遇不高,对于工人来说缺乏竞争力

对于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最期望的就是能够在企业里面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获得自己应有的收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改善他们在农村当中的生活状态。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更愿意的就是支付给工人更少的工资,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导致了企业和工人之间的一个最根本的矛盾的产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各地企业的迅速成长起来,对于普通的工人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对他们更有优势的大企业来进行工作,这里将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劳动环境、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企业在用工的时候往往出现一些用工难得现象产生。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往往扣除那些必要的生活开支之外可能剩余的工资就很少,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当中的农民工频繁的进行工作的调整和改换。还有就是企业给工人的工资也相对比较少,这样往往对于工人来说是缺乏竞争力的。

(二)、企业的软件管理跟不上,员工的流动性较大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的工人对于工作的环境和工作的条件也都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要求,企业的工人都希望在保证自己拥有合理的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够享受到企业给员工带来的环境上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对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更高的员工,他们就很难满足现在的生活条件,这样的话往往就需要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该更加完善对于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在逐渐的改善着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这样改善的速度往往改变不了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条件需求的速度,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员工的流动,这些企业的员工更容易流动到那些工资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舒适、企业文化更好的企业里面去,这也构成了当前的企业招工难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所在。

(三)、国家的惠农政策,导致年轻农民工回流到农村

在城市里面进行工作的这些人大多数农民工的群体,农民工群体往往在农村里面还有自己的耕地,他们进城务工之后往往在农村还拥有着一块属于自己的耕地。伴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对于支农、惠农的政策越来越多,这也是导致很多在城市里面工作的农民工能够放弃城市里面的打工生活,回到农村从事农业耕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这些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中去,通过他们自己的诚实劳动,可以获得不比他们在城市里面获得少的收入,而且他们这些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之后往往还要受到他们所在城市的排挤,在尊严上面往往也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很多年轻的农民工更愿意顺着国家给的兴农、富农的政策,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农业劳动,这个原因也是导致了城市的企业招工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工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过去的企业用工当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工,但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发展,当前企业用工主要集中到了新生代的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上,这些农民工一般都受过正规的义务教育,他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往往高于他们的父辈们,而且他们对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的企业的人文环境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这里应该看到的就是这些新生代的农民工的意识形态往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对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尊严的要求也是导致当前的企业招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企业招工难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该制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系,不断完善工作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留住企业的员工最根本的一个手段就是制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系,用相对具有吸引力的工资待遇留住企业的员工,让企业的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同时也能够让企业的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应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善待员工,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并合理分配员工的劳动负荷,适当控制加班时间。同时对于企业为而言应该不断的去完善企业的工作环境,给企业员工一个相对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有了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工资待遇是企业留住员工最好的一个方式,同时这也是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二)、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重视人文关怀

作为企业当中的员工,企业家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企业的员工生活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当中去,让企业真正成为员工的家,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让这种人文关怀更加体现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企业应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员工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真正的为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打消掉其他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在企业进行工作。另外还需要关注企业员工的文化娱乐生活,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又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企业真正的成为员工心灵上的归属地。

(三)、就近吸收当地富裕农村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

鉴于当前很多年轻的农民工都已经回到自己的户口所在地从事农业劳动,企业应该顺势而变就近招收一些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当地的农村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吸收当地富裕农村劳动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作的时间进行改变,依据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劳动时间进行改变,当农忙的时候就减少企业的生产,当农闲的时候就增加企业的生产量这样才能够达到企业用工的平衡,促进企业招工难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样做还可以减少在日常招工过程中的成本,为企业减少用工的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招工难和农民工找工作难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只有不断的深入了解企业招工难的本质原因所在,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在招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企业还应该主动出击面对招工难的问题,从自身做起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多向企业员工考虑就能够破解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刘立波;;扎实有效为驻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服务——经开区人力资源市场探索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J];才智;2011年24期

[2].付立然;;“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范宗慧;;于“两难”处求出路[J];中国就业;2010年06期

[4].杨文大;;应对金融危机 稳定就业局势[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吴蔚;;涉农人才缺口大,就业难[J];教育与职业;2006年19期

[6] 郑成秋. 浅析“招工难”与“求职难”[J]. 中国劳动保障. 2006(09)

[7] 鞠志萍. 城市企业招工难的成因:民工荒实证考量[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6(08)

9.企业招工 篇九

本报讯 2月6日,由新会人事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智力市场主办的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于新会时代城首层举行,进场设摊企业达108家,提供职位近1000个。

企业用工需求增加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场企业以新会本地企业居多,所涉行业广泛,其中不乏彩艳、江裕、维达纸业、海螺水泥等大型企业。在进场企业中,电子电器、五金不锈钢类的制造业较多,一些企业动辄招聘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此外,也有多家贸易公司进场。据主办方透露,从进场企业的情况来看,显示新会经济已逐步回暖。

“跟去年同期相比,新会很多企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据新会人事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去年年初,不少企业开工相对不足,经营困难,当时他们筹划举办招聘会时,一度担心招揽不到足够的进场企业。最后,新会人事局只有与新会劳动职业介绍中心联手,共同举办一场招聘会。事后看来,那场招聘会效果仍不尽理想,因岗位少,求职者供大于求,不少求职者感叹“找工难”。1年过去了,企业用工需求开始增加,特别从去年下半年起,不少企业订单开始增多,产销两旺,出现缺工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招聘会上,不少进场企业都实行“明码标价”,标明所需工种的`薪酬及待遇,显示企业渴望在节前多招工,方便节后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在江门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摊位前,为吸引求职者应聘,该公司除明确标明职工的工资外,还标明可享受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找工难”现象仍存在

尽管新会经济回暖,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找工难”的情况却依然存在。在招聘会现场,一大学生小赵在现场转了30分钟,摇头走出了会场。“好像没有适合的工作。”小赵表示,在这些企业中,要么觉得企业薪酬过低,要么是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又或者工作地点太远,远离会城城区。他认为,现在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时间,可以慢慢找工作,“或许有更好的工作在后面呢。”

10.招工协议 篇十

甲方:乙方:

丙方:由乙方代理甲方招聘的暑假实习学生(不参与此协议书的签定,仅作协议内容之用,以下简称丙方)

满足甲方联系的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也为丙方提供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经乙方申请,由甲方组织丙方于暑假期间赴甲方联系的用人企业实习。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就组织丙方暑假实习的相关事宜,经友好沟通与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一)乙方提供的学生(丙方)参加实习的时间从2012年月至2012年月止。如有必要经双方同意可适当调整。在此期间,乙方将丙方转交给甲方管理并全权负责将其组织安排至甲方先前承诺的用工单位进行实习,包括丙方的安全、工作调配及薪资等一切相关事项,所有问题均与乙方无关。

(二)甲方保证丙方在实习期间综合薪资不低于2000元/月,月工资2000—3500元(含加班费,津贴等,除去食宿费用后净收入)。甲方保障丙方的工资不被拖欠。若丙方薪资未曾达到甲方承诺的标准,则甲方需支付丙方实得工资与其承诺的最低工资之间的差价。

(三)甲方保证提供的用工单位信息详细、准确,各项信息包括企业简介、工作岗位、工作时间、薪资福利等以甲方提供的招聘简章为准。若因信息失真,由此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赔偿。

(四)甲方保证用工单位提供的工作、住宿环境无粉尘、无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岗位无危险性。

(五)丙方在实习期间发生因工误伤、劳资纠纷或非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甲方负责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协助丙方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二、乙方提供给甲方实习的丙方学生条件及责任

(一)乙方仅为甲方代理招聘,计划提供给甲方的学生(丙方)。

乙方在甲方组织丙方赴用工单位实习前有权对实际入职人数进行适当调配,具体人数以丙方学生到厂人数为准。

(二)乙方所提供的丙方须具备以下条件:

1、年满18周岁,持真实有效身份证正本。

2、身体健康,体检合格,无色盲色弱,无乙肝、肺结核等任何传染性疾病以及心脏病、癫痫等其他足以影响甲方企业生产和其他员工健康的疾病。

3、必须服从甲方企业的安排和管理,遵循厂规厂纪和作息时间。

(三)乙方责任

1、负责按照甲方提供的企业招聘条件做好招聘宣传、组织工作;

2、负责根据甲方提供用工信息,优先组织学生满足甲方的需求;

3、乙方承诺输送丙方学生到所在企业的时间如有变化,必须提前通知甲方作出合理安排;

4、在合作期间,乙方应保守甲方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得将商业信息透露给他人;

5、乙方应确保所提供的丙方学生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在丙方实习期间,由甲方管理丙方并全权负责将其组织安排至甲方先前承诺的用工单位进行实习,包括丙方的住宿、工作安排及安全与薪资等一切相关事项,所有问题均与乙方无关。

三、费用

(一)甲方需反馈乙方的中介费用由双方商议所定,标准为每人__元。依条约组织安排丙方进厂后,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二)甲方在安排丙方进厂的过程中,不得再以任何名义,任何借口收取丙方费用。中介费扣取需有甲乙双方商议为准。

四、违约责任

1、如果甲方不能如约将乙方所提供的合格暑假实习学生(即丙方)安排进厂,甲方将赔偿乙方所提供暑假实习学生的往返路费及相关费用。

2、如果丙方到达用工单位后,在公司试用期内因为个人的原因导致丙方被用工单位开除或自动离职等原因,责任由丙方全部承担。

3、如果因为甲方原因造成中途中断合作给乙方或丙方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则应由甲方负责,反之则乙方负责。

五、其他事项

1、甲方安置丙方学生的备选企业:实际安置的企业以丙方学生入职实习企业为准。

2、此协议有效期限自签字生效后截至暑假结束反校并如数领取其应得薪资之日自动失效。

六、如本协议与政策、法规有抵触时,应无条件以有关政策、法规作调整。出现争议的应秉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权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经乙方代表与甲方签定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八、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必要时可签定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签字(盖章)

11.高速公路招工骗局 篇十一

2008年2月的一天,郑州市民王蒙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上说,河南通达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高速公路路政、执勤及服务勤务人员,岗前培训3个月,上岗实习3个月(月工资500元),实习合格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办理“三险一金”,月工资850元至1800元。

王蒙看后一阵欣喜,原来,他的儿子即将大专毕业,他正为儿子的工作发愁。看了这则广告后,他就带着儿子来到位于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上的通达公司。王蒙看到,这家公司比较气派,办公区占据了一栋楼的3层。细心的王蒙还发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营业执照,上面标明公司的营业范围是:电子计算机研制与开发;高速公路道路维护、技术服务、技术培训。

通达公司的总经理李国正对王蒙说,他们能弄到省交通厅的“内部指标”,所招人员经培训后将分配到高速公路收费站当收费员。李国正拿出一份河南省某局招工表,要求王蒙带着孩子到当地派出所,待派出所出具政审意见后再进行体检,他当场承诺,如条件合格签正式合同。这下王蒙放心了,当即交纳了5万元钱。

王蒙的儿子经过培训后,和大多数学员一样被分配到三门峡分公司高速收费站的服务区餐厅上班。让王蒙感到失望的是,儿子每天要工作12小时,干的是喂猪、种菜、拉粪等活儿,又脏又累不说,三个月下来,每个月仅有100多元的工资,且一直不签订正式合同。

到了年底,王蒙意识到可能受骗了,他便联系与儿子一起参加培训的同学。王蒙吃惊地发现,这样的学生有上百人,他们各自交纳的现金从3万到十几万元不等。

2008年12月12日,王蒙到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检察院报案。接到受害者的举报后,惠济区人民检察院遂通知惠济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同时,此事也引起了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惠济区公安分局很快组成专案组展开调查。

据警方调查,通达公司和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门峡分公司签订的是短期实习顶岗协议。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门峡分公司均向公安机关出具证据,证明通达公司无独立人事权,他们两家公司及下属单位没有委托过通达公司进行招聘。河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也出具证据证明:不存在所谓交通厅“内部指标”的说法。

2009年11月16日至20日,涉嫌诈骗的李国正等8人先后落网,随后被惠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内部指标”作诱饵

随着该案的审理,办案人员查明,这是一起由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组成的诈骗团伙,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诈骗团伙的核心人物是李国正。时年38岁的李国正,毕业于郑州某大学法学院,先后在新密市法律服务所、郑州某律师事务所工作。2006年9月,李国正和另外两人合伙成立通达公司,自任法人代表、董事长。

公司成立之后,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业务。眼见生意难以为继,李国正决定另辟蹊径。

2007年5月,通达公司申请加入了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成为会员单位,李国正摇身一变成为该协会常务理事。协会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谢某与李国正一拍即合,他们未经批准擅自成立省交通物流协会培训中心,并将培训中心设在通达公司,李国正任培训中心主任。他们以通达公司和省物流协会培训中心名义,对外培训招收高速公路正式工作人员。

2007年7月底,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以该协会培训中心和省交通物流职业技术学校名义,向社会印发诱人的招生简章: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全省范围内招录高速公路执勤工作人员80名,录用人员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办理“三险一金”,工资随工龄逐年递增。

鉴于省交通物流协会由省某委主管的官方背景和招工单位的优厚待遇,前来报名的学生很多。经过一番考试、体检、政审,在每个人交了1.2万元至12万元不等的培训费用后,他们终于被录用。

2008年3月,这批学员经培训后被通达公司安排到焦作新时代高速公司实习。后来,这些人又被派到高速三门峡公司豫陕界收费站上岗。由于工资待遇差,加上不是正式员工,不到一年,这40多人中的大部分人不干了,李国正从中尝到了甜头。

李国正见有利可图,于2008年5月又成立了郑州市华旗职业培训学校,自任校长。这年7月25日,通达公司又招来30多人,他们被安排到豫陕界收费站和陕西高速潼关收费站上岗实习。这批人没有培训直接去实习,公司收取每人9000元服装费、装备费等。实习结束后,他们同样没有成为正式员工,大部分人陆续辞职。

公职人员当掮客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在整个诈骗犯罪链条中,中介人是关键的一环。这些中介人明知道通达公司的性质不是高速发展有限公司,安排的不是正式工,但是为了能让自己获得提成,他们不遗余力地作虚假宣传,拉来生源,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41岁的黄国俊是河南省新野县人,中专文化,案发前任郑州信息传播学校招生办主任,55岁的朱国朝是郑州人,案发前任郑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郑州市第二技工学校校长。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充当了掮客的角色,最终沦为阶下囚。

除了中介人外,通达公司还聘请了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案发前任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的王延方,是研究生学历;案发前任通达公司副总经理的牛军,先后就职于鹤壁师专、鹤壁市文明办,2003年在鹤壁市某局任调研员;曾就职于洛阳市政府信息中心、洛阳市委党校,案发前任通达高速公司豫陕界收费站保通大队大队长的叶军胜,是大学本科学历。

引人注目的是,在实施诈骗中,河南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喻海也沦为帮凶。为规避法律,防止学员上访告状及打官司,李国正专门让公司法律顾问喻海起草了面试书、保证书、服务志愿书、岗前培训协议书、实习协议书、劳动合同书、辞职书等相关合同和文件,强迫学员签订保证书,保证自愿向通达公司交纳1.2万元钱,自愿同通达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凡遇到有学员反映问题,李国正等人就把学员签的保证书拿出来当挡箭牌。

在岗前培训协议书中,喻海设定了能够轻松开除学员而不退款的条款,如培训后安排的工作,不准挑肥拣瘦,不准有思想包袱闹意见,否则概不退还费用等。这样,他们一方面把实习学员的钱圈走了,一方面可以继续骗更多的人。

案发后,据喻海供述,自他给李国正当法律顾问后,意识到该公司的行为是诈骗,但为了得到顾问费,仍然帮助李国正做事情。

8名被告人中,只有岳绍俊学历较低,42岁的他是河南省辉县市峪河镇穆家营村农民,仅有初中文化。

警方查实,在这场骗局中,犯罪嫌疑人共诈骗多达60多万元。由于通达公司的财务账目十分混乱,这个公司到底招了多少人,挣了多少钱,连李国正本人也说不清楚。

检方以8名被告人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后,惠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据检方指控,自2007年8月以来,李国正、黄国俊、朱国朝等8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借助通达公司、省物流协会培训中心、郑州市劳务输出办的牌子,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不具备安置高速公路正式工作人员能力的情况下,利用被害人及其亲属找工作心切的心理,虚构所谓“内部招工指标”、能够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安排正式工作人员的事实,借通达公司和交通物流协会培训中心的牌子,诱骗、招收学员进行培训,并收取高额培训费、教材费、安置费、好处费、介绍费等共计657650元。

面对指控,李国正辩称其公司是合法成立,其行为是民事纠纷,不是刑事犯罪。8名被告人中,只有叶军胜、喻海、牛军3人对指控无异议。

惠济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于2011年1月24日下达了一审判决,该案8名被告人被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拘役及罚金,其中有3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主犯李国正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7万元。

法院还判决扣押在案的违法所得现金4万余元发还被害人,赃物华普汽车一辆折价后赔偿被害人,被告人喻海、牛军的退赃款2,5万元发还相关被害人,其他被告人的违法所得继续追缴。

上一篇:学校篮球赛领导发言稿下一篇:实施平安畅通工程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