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

2024-09-23

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精选8篇)

1.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 篇一

应如何增进亲子关系

我的.女儿105天了,我刚休完三个月产假,现在上班了,由奶奶带着,我中午要回家喂奶,可以陪陪他,下班后也陪他玩(他是趟着的),唱歌给他听,跳舞给他看,他高兴的很,我有时也抱抱他,因为孩子不能经常抱着。可是为什么,他奶奶抱着他时,逗他却只是偶尔笑笑,好像对我不是很认识一样.可是我一直都在喂奶呀!是不是我白天不在家的原因,他会不会不认识我呀!

专家回答:

孩子清醒时可以经常抱着,与孩子说话、逗笑、活动肢体,不要怕养成爱抱的习惯,这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睡觉时不要抱着睡,以免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3个月孩子认识经常带养的抚养人,所以不一定是妈妈,与谁经常接触,就认识谁,所以妈妈即使工作,也要经常抱孩子、亲近孩子、与孩子在一起。

2.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 篇二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正处在心理断乳期,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 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 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中职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同时又较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 中职生在学习、成长、交友、生活和职业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

案例:李xx, 我校职高二年级的女生, 18岁, 内向型。在3个月的时候, 就和奶奶一起生活, 到小学三年级被父母接回家。刚回来的时候, 总感觉是到别人的家里, 现在每次周末都不愿意回家, 和父母没有共同的语言。也总认为自己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 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告诉他们。也知道父母很爱自己, 但是总感觉他们太唠叨。就是不愿意和他们沟通。最近, 因为和同学闹别扭, 上课老走神, 成绩下降, 心理很是郁闷, 情绪很低落, 感觉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了。

从李xx的案例我们发现, 对于心理发展还欠成熟的中职生来说, 获得亲人的心理上的支持显得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依靠对象, 最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父母与孩子开诚布公的交谈和沟通能够消除笼罩在孩子心头的对他们来讲挥之不去的阴影, 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品质, 反之, 如果在孩子各种发展最不稳定, 变数最大的青少年期, 父母没有和孩子形成开放的沟通, 会妨碍孩子各种负面的情绪疏泄, 使他们对成长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烦恼无所适从, 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0-2岁是孩子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此时的孩子最好和母亲在一起, 母爱是孩子获得安全感、自信心的源泉。

二、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何能与孩子能有效的沟通, 这是家长困惑的共同话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调查, 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1. 父母教育思想存在一些问题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 使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 在这些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显然是不和谐的, 如过分看重考试成绩, 忽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在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数都是学习水平不高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上职校, 多少会有一些失望的情绪, 而这些消极情绪会不自然的传给孩子。在课堂上《生命线》的游戏中, 我让孩子写出过去最影响自己的三件事情, 有一部分的孩子就会写:本想上高中, 没想到, 我上了职校, 父母对我很失望。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一些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大多数辛苦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 也有一部分的父母文化水平低, 无法教育子女, 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 或孩子留交给他人托管, 只当周末父母, 假期父母。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

案例:张ss, 17岁, 是我校数控一年级的学生, 每周参与心理健康社团活动, 自述父母在他3岁的时候就到北京打工, 现在北京开个小饭店, 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 每到周末就一个人在家, 自己洗衣服, 自己做饭, 偶尔到奶奶家或者外婆家看看, 父母忙的连电话都很少打, 即使打电话, 也是问问学习情况。

孩子有很多的行为和学习的来源, 其实是从父母亲那来的, 我们不应该剥夺他们这项权利。父爱和母爱是任何爱都无法代替的。隔代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父母的自我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父母的自我状况、自我价值、从小成长的环境、婚姻状况、理想、欲求, 特别是父母的即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如果把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比作一只“坛子”, 那么, 父母的“坛子”里装的是什么, 则会影响孩子。当父母的情绪不好, 或身体疲惫时, 有时候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所以, 随时注意清理自己的“坛子”里的垃圾。

4. 奖罚不当, 亲子失协

古话言“棍棒底下出孝子”, 正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 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子女的人格、尊严与心理, 采用粗暴野蛮的体罚和训诫的话以相对。不少父母认为教育, 采取训导的方式是必要的, 包括批评、劝导或是责骂。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 只能让亲子冲突加剧。体罚或者恶语, 这些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带去巨大的伤害, 挫伤他们对生活及学习的积极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会使得起反, 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事物反而遭到他们的抵抗或者厌恶。子女获得成功时, 不与他分享而是刻板乏味地说教, 子女的期望落空, 长期下去他们会觉得成功与否不是那么重要。在亲子关系中, 不是一定要赏罚分明才算好, 但是对孩子的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引导。一味关注子女的错误去说教, 这样只会让子女出现逆反心理或反抗行为。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 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一个从健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 学校要毁掉它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 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家庭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 在家有一股浓浓的亲情, 孩子就会对家有一种依赖感、认同感, 甚至有一种自豪感, 这样可以使子女与父母之间亲密沟通, 消除隔阂。

心理学表示, 孩子从幼儿期到中学, 母亲对孩子教育影响力的高峰在小学三年级, 过了三年级以后逐渐下滑;而父亲的影响力呈缓坡上升趋势, 到了中学, 超过了母亲。随着孩子成长, 教养方法也应跟着改变。转变“一刀切”的现象。不能一成不变的用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当你用一贯有效的方式去对待孩子而变得不再有效时, 你要停下来反思, 很可能是他长大了, 而你没有跟着变。”

2. 建立平行的沟通方式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也叫逆反期。家长与孩子宜采用进行平等的沟通, 避免使用指责、命令式的语言。但是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就是权威, 对孩子习惯用命令, 而逆反期的孩子有时候根本不理睬父母的命令。

养成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的习惯, 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 从而增强安全感。孩子也养成了和父母说心理话的习惯, 即使到了青春期, 孩子仍然会跟父母说心理话。

对于不爱说的孩子, 家长要学会察言观色, 可主动询问。站在孩子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并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建立在同感之上的安慰与鼓励才可能起到平复孩子情绪的作用, 让孩子从父母处得到前进的力量。

3. 尊重子女, 讲究惩罚艺术

青少年处于对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的阶段, 易冲动不计后果, 过失、犯错在所难免。当子女有过失、犯错误的时候, 父母定当进行批评甚至惩罚, 但批评指正要讲究方法。只是单纯地指责批评子女, 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同时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真正的批评要公正, 注意场合, 这样才能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又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内疚和难过, 从而发自内心地想改正错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父母使用严厉惩罚往往导致孩子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批评惩罚在家庭教育中不可完全排除, 但在进行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惩罚是为了让子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产生畏惧心理, 避免以后再犯, 若过重的惩罚只会走向反面, 甚至让子女走入歧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当子女犯错的时候父母要有宽容之心, 惩罚也要讲究艺术, 尊重子女和子女一起来面对错误。

4. 多陪伴孩子

孩子是上帝寄托在我们身边18岁之前的最珍贵的礼物。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 决定了和孩子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孩子可以像个橡树种子般, 从小小的几克重, 长成上吨重的大树。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 除了努力工作赚钱抚养孩子之外, 还必须做好时间管理, 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和孩子一起成长。到了青春期, 父母选择孩子喜欢的活动, 如一起散步、骑车去兜风、购物、打球、下棋、玩电脑游戏等等, 孩子在开心了, 自然喜欢和父母交流, 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而在外地工作的父母, 因特殊原因不能每天陪伴孩子。每周最好打不低于2次的电话全方位的关心孩子, 不仅关心孩子的成绩, 还要从孩子的生活、交友、心理、兴趣、爱好等了解孩子。

5. 多与孩子有肢体的接触

爱抚产生的感觉, 可以缓解紧张, 改善情绪, 增加自信, 甚至还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人格发展理论证明,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有肢体的接触, 可以完善孩子的人格, 促进健康的心理。

和语言相比, 身体接触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身体接触形式多样, 能够传达十分丰富的内容, 更不易于被误解, 而且转瞬之间即可完成。一个大的拥抱, 或者用一只胳膊搂抱肩膀, 都是正向的身体接触。它不需要对方回应, 或者说只需要对方回应一个简单的示意动作, 表明他认同你的肢体动作。身体接触可以传递你的歉意, 可以传递你的鼓励。身体接触可以安抚他遭遇失望之后的心灵, 展现你因他而产生的自豪之感, 也可以表达你们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6. 给足够的爱和欣赏

“今天你给孩子一个赞赏的眼光, 鼓励的微笑, 明天孩子回报你的定是一个自信, 精彩的人生!”中职生的孩子有时候会因学习困难、交友困难、求职困难等原因, 产生自卑的心理, 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正确的赏识教育, 是在孩子有了进步, 有了闪光点的时候及时表扬, 强化孩子的自信心, 即具体事情具体鼓励、奖励, 不能搞假大空那一套。

有效利用罗森塔尔效应-积极期待。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证明, 把一个人想成什么样, 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对待这类人的方式对待他, 而不久的将来, 他就可能真的成为这类人。”即使孩子不优秀, 我们也要先积极地假定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 给他贴个“好标签”, 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 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 被老师批评, 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

总结:如何教育子女、和谐亲子关系是当代社会困惑的共同话题。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子女, 只有不用心去教育的父母。如果家长们都能够多付出一点耐心和理性, 让孩子多感受一点家的温暖和亲情, 我们就会发现:家庭变得更温馨, 变得更明朗了;孩子变得通情达理, 变得更可爱了。

参考文献

[1]郑希付.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1) .

[2]符明弘, 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 .

3.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三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提出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和他的老师形成和谐的关系,老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想象这个学生会学好这门功课,同样一个老师没有和他的学生形成和谐关系,很难想象这个老师能教好他所任教的班级。因此,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和他的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然后才能做到教得快乐、学得愉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1 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

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的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扼制了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时代变化,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2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因此,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强烈的刺激和伤害,师生关系难以和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重是相互的,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一种特殊的时代条件下,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实际上,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成见也使学生不尊重教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我认为教师的爱是一种博爱,我们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和思想,把教师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一句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一句随意的批评,可以让学生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两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事实上,但凡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心理和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乐于相互交往,喜欢和你谈心,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 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从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年轻气盛,情绪波动大,好与人争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冲突。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还不成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发展实际,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理解学生是对学生的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把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恐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奖给你,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就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涵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教育实践表明: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身上的教育责任重。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沉重的课业压力,家长的殷切期盼和过高的要求等。教师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苦衷,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由于恨铁不成钢,而采取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虽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加深师生间的矛盾,何谈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如果我们老师都能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切身体会和感受一下当今学生的苦衷与烦恼,就再也不会那样对待学生了。作为老师,在头脑中,在内心深处经常换位思考,假设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施教方法,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长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因此说,只有换位,才能了解学生;只有换位,才能懂得学生;只有换位,才能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

生换师位,理解师意。通过换位,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遇到顽皮、缺少道德修养的学生的困境,从中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爱心,谅解教师的方法不当,学会选择沟通方式交换意见,不再和老师闹情绪,耍性子,顶着于。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醒、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从此心中有老师,胸中有他人,二者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但是教师的理解宽容并不代表要纵容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和稀泥,不能讨好学生,还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进行耐心教育。

4.13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入分析

(一)案例:《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和她有关系。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问题:1.文中母亲爱女儿吗?

2.女儿爱母亲吗?

总结:做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做女儿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哪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所以说,与父母良好沟通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我们都很重要。

引出主题: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二)联系我们自身

有一项针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当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时,59.2%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12.4%的学生会向父母倾诉。15.4%的学生表示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看情况而定,偶尔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交流。

前后桌一组讨论:我们中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呢?

给同学们1.5分钟的时间,前后桌一组,把分析出的结果交上来。

总结:父母身上的原因很多,不过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

1.在你的经历中,是不是所有的中年人乃至老年人我们都无法沟通呢?

2.是不是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与父母都是这样的关系,觉得与父母沟通困难,想远离呢?

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变远了,有时还对他们的行为很反感。我们的父母就经常有这样的感慨:我的孩子小时候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自己的身边,甩都甩不掉,可是到了中学,连话都懒得跟我说,是不是从我们自身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阶段有这特殊的特点呢?

心理断乳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大概是1岁,一个是心理断乳期,在青春期前后出现,这个时期的我们,最主要表现就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求别人的尊重、理解。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我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我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播放视频 总结:这就是平衡逆反的表现。就是当父母与我们情绪对立时,即使父母所持观点与我们一致,我们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控能力还很差,我们希望父母和老师给我们一片独立的天空,但是一旦父母给我们自由,又会抱怨父母不爱我们,不管我们。

所以说我们这个时期与父母出现隔阂很正常,因为我们发生了变化,而父母却没有对我们的态度变化,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一特点。不过似乎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比如说那个男孩,我们似乎也不能说这个男孩是成熟的,刚才看到同学们也在笑,感觉他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也许这个心理断乳期是我们与父母产生隔阂的比较根本的原因。

我们怎样才能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呢?

我们已经分析了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矛盾,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呢?冰冻三尺,每一日之寒,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观看视频:介绍)

总结:这个男孩的内心深处是很想与父亲和好的,可是十几年的隔阂不可能一天化解,那么我们与父母的隔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甚至有时我们觉得和父母坐下来谈心不太可能,看来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慢慢的化解矛盾,达到与父母的良好沟通呢?

下面就请我们的同学先讨论,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析案例。

在同学们提出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并提出老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最忌讳的:抗争,抗争是沟通的毒药。

“争辩”、“抗争”是对立的,对立中无法找出“交集”。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比如说我们在与父母长时间的生活中,难免产生误解,父母就会指责我们,然后我们就用更高分贝的声音来顶撞,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即使父母最后说不过你,生气的走了,你会觉得自己是真正的胜利吗?)

博取信任: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是要有好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例如你争取隐私权,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现行为正常.没有“神秘人”与你交往,没有“怪”电话找你,按时回家,这些都是可令父母信任你的行为,在你做到这些之后,你要求隐私权,十之七八可以如愿以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交流的4个技巧。

技巧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最佳场合饭桌上:推荐指数:★★★

一边扒着饭,一边给爸妈讲讲学校里的趣事。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就赶紧低头扒饭,万事太平。不过要讲究饮食卫生。

看电视或休息时:推荐指数:★★★☆

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一般都很休闲,心情也比较轻松,可以边看节目边聊天,既不浪费学习时间,又可以及时和家长交流。

一起做家务活时:推荐指数:★★★★★

帮妈妈洗菜时,或帮爸爸浇花时,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时候大家都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活动中而不是话题里,这样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冲突和尴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让老爸老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会帮父母分担生活中的一些工作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最佳话题(提问)

父母童年往事:推荐指数:★★★

聊天时不妨让父母讲讲他们自己一些值得骄傲的少年往事,让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受。

学校趣闻:推荐指数:★★★☆

今天在学校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高兴的气愤的苦恼的,一骨脑儿倒出来。这一类的话题轻松有趣,可以让父母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让他们熟悉你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必对你事事放不下心来。

生活琐事:推荐指数:★★★★★

多和父母谈谈你生活上遇到的点滴,不仅可以给你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

技巧2:“迂回”是两点间的快捷方式。

“迂回”是间接沟通,有些事,可以藉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阿姨、舅舅,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间接沟通还可以借助文字的魔力。

有时候当面讲不清楚,或者父母无时间听,你可以写一封情文并茂的信,以打动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写的信或小卡片,会有思考空间,想想是不是你说的有理,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生日,写个祝福小卡片,讨父母欢心,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这称为“垂直式单向沟通”。

技巧3:用沸腾的水泡茶。

泡茶一定要用沸腾的水,如果水不开,则茶叶不落,泡不出味道来。如果有好几壶水在你面前,绝对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定无法泡出好茶,沟通要应用这一泡茶原理,什么是沸腾的水呢?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好的方式表达(尽量不用他们听不懂的新名词),用他喜欢听的话讲,沟通就容易达成。有的同学们说这不是拍马屁吗?可是这种拍马屁会让父母看到你的诚心,你的孝心。

坚持不懈:再来一次。

沟通不一定一次就可达成,一次不成功,找机会再来一次,多次沟通可以转变父母的观念,最后就成功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的方式方法可能真的不妥当,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的人,只有你——他们的孩子。

那么刘鑫后来怎么样了呢?经过心理专家的分析,他回忆起了这样一件事情(观看视频:回忆生活中的感动),他知道了父亲不言语的爱,他决定改善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他采用的方法就是先寄给父母一张关于父母关系的光碟《千里走单骑》,让父母认清父子关系,然后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然后再去正面交流。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法)

我相信:恰当的技巧+不懈的努力+爱父母的心=沟通良好。

时间假如还有多余,可以讲下面的故事。

附: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就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美分;为把信件送往邮局20美分;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20美分。共计:60美分。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美分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美分;为他10年中的吃喝0美分;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美分;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美分。共计:0美分。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美分塞进了妈妈的围裙口袋。

5.如何构建亲子关系论文 篇五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理后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子“敌对”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影响

儿童画隐喻的母子关系

昱昱的妈妈找到我,让我分析她儿子的画反映了什么心理。我说,我想听听孩子自己对画的解释。于是,昱昱就跟着妈妈带着几幅画来到了我的工作室。

第一幅画是《小鸡图》(图六):两只小鸡相向而立,扑愣着翅膀,怒发冲冠。我问6岁的男孩昱昱,它们怎么啦?昱昱说:“它们吵架了。”“为什么吵呢?”他告诉我:“它们从栅栏里跑出来到外面玩,结果被主人发现了,主人很生气,惩罚它们不许吃饭,于是,它们就吵起来了。一只鸡说:‘都怪你,是你出的坏主意!’另一只鸡说:‘明明是你让我出去的,怎么怪我呢?’它们吵得很凶,都快打起来了。”

第二幅画是《螃蟹图》(图七):两只螃蟹向相反的方向爬去。昱昱说:“它们两个争一只虾子吃,结果虾子跑了,它们都没吃到,所以很生气。”我问他:“为什么要争呢?两个人共同吃一只虾子不行吗?”“不行,它们老是争东西。”

第三幅画是《小鸭图》(图八):两只小鸭噘着嘴,背靠背。昱昱说:“它们两个是敌人,每次见了面都要‘哼’一声。”

坐在一旁的妈妈呵呵笑起来,说:“你可真会编故事!”

我问她:“这都是老师要求他们画的吗?”她告诉我,老师一般只是教他们如何画动物的轮廓,至于你想画几只动物,画它们在干什么,什么表情,全是孩子自己发挥。

看着昱昱的三幅画,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他笔下动物们的神态到底隐喻了什么呢?

避开昱昱,我请妈妈谈谈他们的母子关系——

昱昱的爸爸长期不在家,昱昱是我一手带大的,家里经常就我们两个人。我工作很忙,昱昱又特别淘气,我觉得非常辛苦。有时候,遇到麻烦事,我心情烦躁,就会向昱昱抱怨:“我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太不懂事!”“都怪你做事太拖拉!我今天又要迟到了!”“如果不是你吵着要买冰棒,我们就不会碰上大雨了!”“我本来准备今晚写工作总结的,你一吵闹,我头就全昏了。”昱昱并不像别的孩子那般顺从听话,他常常会和我据理力争:“怎么能怪我呢?明明是你„„”他的公开顶撞让我更加生气,因此我就赌气“凉拌”他,他感觉很委屈,就躲在一旁哭,我仍然不理他,直到他向我承认错误。

当然,我和他赌气是赌气,作为母亲,我对他的抚育和培养也是用心良苦的。他喜欢画画,我省吃俭用,将他送到全市最好的美术老师那么去学习;他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每次上街我都给他买,现在这些碟子已经装了满满一抽屉。我一心一意为他好,可他却好像并不买我的帐,当别人问他“你喜欢妈妈吗”时,他却顾左右而言它,避而不答,这让我有些伤心。

我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我们家的家教很严,父母是家长式作风,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说一,我们绝对不能说二,这让我们感觉很压抑;对于母亲,我是又敬又怕又恨,每当看到别人家的母女亲密相依,互相说悄悄话时,我心里羡慕不已。所以,当昱昱始终不肯回答“你喜欢妈妈吗”这样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问题时,当看到他的同伴画的《小鸡图》是母鸡驮着小鸡晒太阳而昱昱却画两只小鸡吵架时,我心里的落寞可想而知。

不过,昱昱不像我小时候那般压抑,他非常有主见,他可以在我们面前大胆地表白他的意见,这让我备感欣慰。但昱昱的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说昱昱太喜欢狡辩并不是好事,比如,他打破了牛奶瓶,我还没来得及批评他,他就嚷开了:“妈妈,都怪你,将地上弄得湿湿的,害得我站不稳;爸爸,你为什么恰恰这时候要叫我呢?我吓了一跳,手就松了。”

我现在也很困惑:到底是让昱昱做一个顺从听话的人好呢还是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想法?

咨询手记:

1、他们母子是什么关系

很显然,昱昱画中那两只或吵架或争执或互不理睬的动物隐喻的就是他和妈妈的关系。

他们母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敌对状态”来描述。当然,“敌对”这个词用在母子关系上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好像将大人幼稚化了,将孩子成人化了。而事实上,对昱昱母子来说,的确存在大人幼稚化,小孩子成人化的问题。

妈妈是在一个比较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安排,她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她也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所以说,她在责任感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以致于在她当了母亲后,一旦遇到麻烦事,她就会显得慌乱浮躁,本能地回避责任;即使面对的是一个6岁的孩子,她也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往他身上推;对孩子的辩护,她孩子气的和他赌气,直到孩子认输。这充分显示出她这个成人幼稚化的心理。

而稚龄的昱昱,在爸爸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他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个孩子,他同时还履行为妈妈的情绪找出口的职责,他还要承担缓和家庭气氛的责任。妈妈向他抱怨,推卸责任,他接也罢,不接也罢,妈妈已经将他上升到“大人”这个层次,他必须像个大人般地应对妈妈;他受了委屈,但不能像其它孩子那般任性耍脾气,因为家里没人哄他,而且妈妈也在耍脾气,家里就他们俩人,他不哄妈妈谁哄孩子?从昱昱对画的解释和妈妈的讲述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个6岁孩子心智上的成熟。

也许有人会认为,妈妈的“幼稚化”和母子关系的敌对状态是给了孩子更多的承担责任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而且,妈妈也很欣慰:昱昱比较有主见,有一个大胆表达自己主见的环境,这比她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状态和家庭环境强多了。事实上,这只是问题的表象,表象具有蒙蔽性和暂时性。我们必须剖析孩子那些表象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状态。

敌对性母子关系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的关系,在家庭系统有规律的运作中,角色错位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混乱。这种错位的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少是三个方面的:

第一,孩子会变得心胸狭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爸爸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孩子更多的是从妈妈那里学习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学习处理问题的方式。昱昱妈妈一旦遇到麻烦事,立刻就会指出是别人的错。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责任划分是否正确,单就不肯接受别人的错这一点来说,孩子就会学习、模仿。孩子的心胸会因此变得狭隘,进攻性强,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错。面对失败,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担心被人纠错,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地进攻别人。这种心态和习惯无疑为会影响他将来的人际交往。

第二,孩子喜欢推卸责任。从妈妈的讲述中了解到,昱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打破牛奶瓶,不管怎么说,这都应该是自己的错误,毕竟牛奶瓶握在你自己手里,你有掌控的权利,然而昱昱却马上将责任推给昱昱爸爸妈妈。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中,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一味地推卸责任会让我们失去这些成长的机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昱昱的妈妈虽然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是,由于从小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她的很多言行仍然显示的是“幼稚化”的一面。

第三,孩子的安全感缺乏。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敌对型的母子关系中,母亲和孩子经常各自为阵,势不两立,这对于母亲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赌赌气”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却会产生深深的恐惧: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她会不会离开我?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和妈妈亲密相依,这一点,昱昱妈妈是深有感触的。所以说,在和妈妈敌对时,昱昱虽然很委屈,但最后仍然是他向妈妈认输:他太害怕失去妈妈的爱了。虽然妈妈对他的培养和抚养可谓用心良苦,劳苦功高,可昱昱仍然无法对妈妈产生真正的亲近感,对于“你喜欢妈妈吗”这样平常的问题他都不能直接回答,当然,他也不会公开地表示“不喜欢妈妈”,毕竟妈妈是他最亲的人,他怎能忍心将妈妈推开呢?很多事实表明,情感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日后容易形成自卑、内向、胆小、优柔寡断的性格。

2、建立优质的母子关系

昱昱妈妈对他们目前母子关系的状态存在误解,认为那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环境。其实,昱昱的据理力争和“充分表达”是相去甚远的两种状态,前者带着进攻和防卫的目的,后者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没有压力,真正体现“充分、宽松”之意。昱昱妈妈首先要澄清认识,真正认识到敌对型母子关系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下决心营造一个和谐、优质的母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助跑。

母子之间要遵循界线原则。我们买一所房子,必然得到其房产证和土地证。土地证上画有你房产所在的土地位置图,上面清楚地划分区隔你与左邻右舍的地界。谨慎遵守这些界线是敦亲睦邻的前提。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个界线问题,以此划分出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是别人应该做的,哪些是你应该负责的,哪些是别人应该负责的。很显然,昱昱的妈妈不仅仅是在处理母子关系中没有界线,她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界线的人,她将责任都往外推,认为“我所遇到的麻烦都是因为你造成的”。母亲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前提。

昱昱的爸爸长期不在家,这使得妈妈缺乏合适的情绪疏通的管道,昱昱因此不得不扮演妈妈的“爱人”的角色。这对昱昱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对妈妈来说,也不公平,毕竟昱昱根本没有能力扮演好那个错位的角色。妈妈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情绪会更加浮躁。爸爸妈妈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夫妻关系的经营中,通过建立和谐、畅通的夫妻交流模式,让妈妈有合适的诉求表达和情绪疏导的途径,从而促进母子敌对状态的松动。另外,爸爸也要更多的参与亲子互动,加强父子感情,帮助昱昱从母子狭小的二人世界中走出来,增强他情感上的安全感。

妈妈要给予昱昱更多的成长空间。经常被指责、被攻击、被挤压,时时想到要防卫、要保护、要进攻,这样的环境是压抑的,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妈妈要给昱昱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不要将他拉入不应该由他负责的事,比如妈妈晚上写不了工作总结,这可能只是因为她自己思路不清晰,和昱昱不相干。妈妈也不要干涉属于昱昱负责的事,要让他自己去思考和尝试,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动不动就将责任往外推。

温馨提示:妈妈是在一个比较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安排,她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她也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所以说,她在责任感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以致于在她当了母亲后,一旦遇到麻烦事,她就会显得慌乱浮躁,本能地回避责任;即使面对的是一个6岁的孩子,她也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往他身上推。

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个界线问题,以此划分出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是别人应该做的,哪些是你应该负责的,哪些是别人应该负责的。很显然,昱昱的妈妈不仅仅是在处理母子关系中没有界线,她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界线的人,她将责任都往外推,认为“我所遇到的麻烦都是因为你造成的”。母亲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前提。

同一起跑线学重点小学考前思维特训班招生简章中国儿童教育精品教材奖 最有前途的学前教育机构 中国儿童教学突出成就奖 中国十大品牌学前机构奖

6.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篇六

摘要: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一定要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也是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一些民营企业 的劳资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方可妥善缓解。

关键词:企业、劳资关系、和谐

一、劳动关系含义

劳资关系,是指劳方和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透过劳资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契约和团体协约而成立。一方面是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致工资者,另一方面是雇用劳工的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彼此间的关系即属劳雇关系。

二、引起企业不和谐劳资关系的原因

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中层到高层的收入高于员工数倍到数十倍。许多企业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收入讳莫如深。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收入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更多关注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对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奖励,而对广大员工如何共享发展成果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一些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水平也上去了,但广大职工的收入却与发展不同步,引起职工的不满。

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评价体系确定后,一般以规章制度、通知决定的形式下发文件作为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执行。员工对有些薪酬分配体系不理解,一些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在有些情况下得不到及时调整,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沟通方式往往使员工只有接受的份,而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不做过多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就很难达到制度与员工的统一,使员工对各种制度的认识和认可度很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薪酬分配制度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应起的作用。

3.工会组织不健全,职工有困难找不到工会,或工会调节作用不大。在现实中,工会掌握着员工认为分配不合理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但却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因为工会不参与薪酬分配及各种制度的制定,不参与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对相关规定及政策了解不全、理解不深,从而对员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力度很难到位,就很难解开员工心中的困惑和疑问。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工会工作人员已脱离了劳动岗位,被纳入国家行政干部序列,其工作也只是发放福利而已。工会在经济地位上不独立,不是一种独立的中间力量,对于员工的呼声也只能寄予同情、积极呼吁,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据理力争。

4.劳资关系中劳方观念偏差,对劳动法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自己享有哪

些权利,不愿意缴纳自己负担的社会保险等,甚至因为担心自己的去留不方便而不愿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劳动者有理无知。面对企业的不公正待遇,作为个人缺乏维权意识,作为团体缺乏维权机制,注定他们成为受害者。

5.法律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家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和现行的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及执法力度不够。员工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没有诉求渠道,特别是对资方侵犯员工权益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6、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压低成本:员工工作环境差,不愿意更新改进有害工艺、增加劳动保护设施缺乏劳动安全保护;另外劳动保障覆盖率低,福利待遇差;拖欠工资、歧视用工等。

二、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一)企业方面

1、健全和完善用人及薪酬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薪酬激励政策,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这个经济杠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不能让薪酬激励机制反而成为制造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桎梏,这是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核心因素。

2、完善企业内员工内部申诉机制:在出现严重劳资纠纷之前先通过建议箱、员工满意度调查、人力资源部员工面谈表等方式来及时了解员工的不满、抱怨等不良情绪,及时听取申诉,着重协商与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使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达成和解协议,若不愿调解的应尽快依法处理。

3、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要建立在重视人才的背景下,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晋升沟通和疏导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来降低内耗提高员工工作热情。

4、完善工会体制:促进工会角色职能的转变,完善工会的独立法人地位。劳资关系以表面上平等的契约关系形式掩盖了劳资双方价值交换不对等的事实,因此要使工会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代表工人的利益。企业在制定、修改薪资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以及职工培训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定时要与工会讨论协商后确定。

5、企业领导不能只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唯一的追求目标,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劳动、安全、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方面,要依法落实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依法参加国家规定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五大保险,列出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危害职工身心健康的生产条件。

6、加强劳动法规宣传和培训。许多企业在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或给予行政处罚时,才知道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法人平时重生产轻管理,对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劳资矛盾,由于处理不当往往变成了重大劳资纠纷。所以,要加强对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定期组织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参加劳动管理业务学习,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

(二)劳方方面 要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政府方面:

1、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提高可操作性。

2、加强社会保障制定建设,督促企业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工伤、医疗、保险等,加大参保面。

3、政府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和劳动监察队伍的建设,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高有力的保障。

4、政府还应加强对劳资双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也要让劳动者学会依法维权。

四、总结

7.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 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的思想权威, 而且是绝对的道德之人, 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 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传统者的神化之中。如今, 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 也是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规律的认识和自觉的运用, 既继承了历史上师生关系的内容, 又建立起一种完全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一、平等对待

热爱学生, 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哪怕是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学生。学生也是合法的公民, 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 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 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老师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 就是要求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 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目标、同一规格、同一要求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 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任何人也替代不了。因此, 正确认识、重新评价和积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立足“民主平等”原则, 采取互相探讨等授课方式, 评价学生以表扬、启发为主, 以缩小师生距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以合作学习为主导, 组织课堂教学, 把课堂作业、课堂评价最大限度地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提高。

二、教学相长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 方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 进一步勤奋地学习;老师通过对学生施教的活动, 方才发觉自己还存在着疑难, 有许多东西尚未弄清, 从而进一步加强进修, 不敢懈怠。在学习过程中, 要特别强调建立起师生互动关系, 这样可让老师或学生将欲传达的种种信息, 藉由各种媒介, 传达至对方, 并发生预期的反应结果, 由此将反应结果再回馈给对方, 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换言之, 在互动关系中, 老师与学生均同时扮演着讯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角色, 在两种角色相互牵引运作下, 老师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 而学生也达到学习的成长、成熟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感到, 每转变一个问题学生, 我都会从中悟到很多东西。或许我应该感谢这些问题学生, 因为是他们逼着我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去解决更多的难题。无论年纪多大, 无论教龄多长, 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一旦以新的方法解决了新的问题时, 就会感到自己原来还不够成熟, 还要和学生一同成长。

三、率先垂范

率先垂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为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 教师的特殊性在于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教育因素, 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言教不如身教”,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首先要自己做到, 让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作榜样, 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不断感染学生。几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是政治教师上课的激情, 激发了我对政治课的兴趣。”“政治教师那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时刻激励我努力学习。”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 而且要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 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因此, 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具体地说, 师生关系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树立优良的教风和具有文明礼貌的风度。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法是指教师对学生所要进行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德育方法。这里讲的心理相容,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对教师表示认同, 愿意接受其影响;二是学生对教师教育的内容表示认同和信服;三是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德育的目的, 就是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地影响、强化或改变学生的观念、认识、态度, 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就必须以“心服”为前提, 而要想让学生心服, 就必须做到心理相容。师生心理相容是他们彼此相互了解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的结果, 它意味着教师的行动能引起学生集体和个人相适应的反响, 得到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肯定。心理相容能使师生之间的气氛融洽, 它对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如果师生之间心理不相容, 就会发生各种冲突, 一方的行为引起另一方行为否定的反应, 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师生正常关系的破坏和瓦解。

五、暗含期待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是中国自古传诵至今的俗语。它点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更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百年树人”中又暗含有深刻的哲理:人如树, 从小修枝、扶正, 方成大材。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 同时也是广大家长, 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目标。对成功与否的评价不像教学成绩那样快而明显, 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但其影响深远, 它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乃至社会群体, 甚至是下一代。所以,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仅要把它放在各项教育工作之首, 而且要提高自身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

教育工作中的暗含期待效应, 是指教师对学校的成长满怀着信任和期望, 由此产生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鼓励, 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教师的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各种间接的、暗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感染了学生, 引起了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应, 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 教师应以更为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 以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 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 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不断提高。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 它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加强沟通与联系,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 让学生打开心扉, 畅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让学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感受到爱的温暖。教育是一门科学, 育人成才是一种艺术。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相信只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学生成人成才, 就一定能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摘要: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 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 它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本文从平等对待、教学相长、率先垂范、心理相容、暗含期待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和相容方式, 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建立,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1999.

[2]刘铁芳.人、世界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追寻.教育研究, 1997.

[3]石鸥.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八

关键词:师生关系;自尊心;以理服人;爱心;耐心;童心;自身魅力

读书时,我就身兼“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双重身份。做了老师,我又把“好老师”和“破老师”的称号混同在了一起,既有连年倒数第一的“辉煌历史”,又有被家长和群众所热烈拥护的难忘时刻。所以。我想以一个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来谈一谈如何搞好师生关系。

一、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首先要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不同程度地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甚至形成可怕的变态心理。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

二、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还要以理服人

理是沟通的桥梁,以理服人,就是说教师要用道理去启迪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思想与观念,从而产生一种自觉克服不良行为的动力。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该抛弃自己的特权,放弃高压政策,采取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方式说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心理,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悟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改正错误,奋发向上;这样,原本健康正常的师生关系才不会被破坏,甚至还会得以发展。

三、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更要有爱心和耐心

有首歌中唱道:爱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确实是这样,一个不爱学生的人根本不会去主动接近学生,让他做一点表面文章还得勉为其难呢,更不用说长时间地与学生相处了,又何谈赢得学生的心呢?有了爱心,教师才会真正地去接近学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另外,作为老师不管你心有何事、身处何地,都要有耐心。孩子必竟是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的积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允许学生一点点地进步,“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在许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四、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必须得有一颗童心

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年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代沟,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缩短这一段距离,与学生有更近距离的接触。保持一颗童心最好的方法是要用童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用童心去发现教育教学的触发点,用童心去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五、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还要发挥自身魅力

美丽使你引起别人的注意,睿智使你得到别人的赏识,魅力却使你难以被人忘怀。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被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那么学生不仅会喜欢这位老师,更会因此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

知识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思想的不断进步,大量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的魅力和特质,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会像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不仅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使课堂讲解更加精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魅力,让课堂因为教师而光芒四射,因为教师而变得更加精彩。

上一篇: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我助人我快乐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