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培养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2024-07-20

家长会—培养孩子端正学习态度(精选6篇)

1.家长会—培养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篇一

1、培养谦虚的态度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可见谦虚的态度,可以充实自己。学生平日要把自己看成“所知有限”、“所能有限”的人,就要求知,积极求能。求知能达到如饥似渴的程,自然就能大量地吸收知识了。所以要想有长进,首先要培养谦虚的态度。

2、培养真诚的态度

学习任何知识,态度都要真诚。所谓真诚,就是不虚不假的意思,孔子勉励学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要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去学习,不要将不知以为知,不要自欺欺人,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做到精确而不模糊,只有具备了真诚的态度,才能使学习有效。

3、培养存疑的态度

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存怀疑态度,能怀疑才能追求真知,能求真知才能进步。因为存着怀疑的态度,就能处处用冷静的头脑、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去研究;对于所学的东西,便能精益求精,研究探讨。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4、培养正确的态度

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正确,不正确的学习,等于白费精力与时间。所以要求达到正确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从四件事做起:看得正确;听得正确;写得正确;算得正确

5、培养检讨的态度

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时检讨反省,以求改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必须加以检讨,衡量得失利弊之所在,以求得学习的进步。

总之,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使我们能以较少的精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因为几科分数低就气馁。读书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读书,可请教老师、父母、高年级同学,或从有关的书本中获得指导。学习是没有捷径的,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在于良好学习态度。

2.家长会—培养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篇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态度;中职学生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的原因初探

1.师生关系不协调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性质不但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率,而且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发展水平。从方方面面来说,师生关系状况对学生的思想、知趣乃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会产生影响。师生关系不协调,表扬,学生会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惩罚。表扬和批评在学生的眼里就都成了让人生厌的东西,成了教育的障碍。师生关系不协调,学生对教师抵触心理就越强,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也渐渐失去兴趣,这是形成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之一。

2.家庭对孩子辅助教育的缺失

中职学校现阶段的学生大都是“90后”,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父母手中的宝。“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是现在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真实写照。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通常只是停留在物质方面的,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人格方面的教育。笔者所任教班级50%以上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谋生,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托付亲戚照看,过着长期无人管束的生活。这一部分学生中就很少有积极认真地学习的学生。还有的学生家长乐意做学生的反面教材,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学习无用论”思想作怪

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听别人说我们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与实际的需要相差很远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一点用也没有啊?”“据报道称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是710多万。而作为中职生,面对大学毕业生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来怎么办?”“听说×××没多少的文化知识,却仍然能腰缠万贯,而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研究生、学者们,却只能为他们打工。”“有没有知识无关紧要,只要有钱就能上大学,拿文凭”。学生所说的这些社会现象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甚至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或受此影响变得目光短浅,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习好与坏都一个样”,因而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常常是人在校,心在校外,学习被动,考试作弊,整天混日子。

4.对职业学校错误的认识

我曾在与学生聊天时,无意中得知,学生在还没来上职业学校的时候就听别人说职业学校对学习是没有要求的,学与不学都能拿到毕业证书,上职校傻瓜才学习等之类的言论。他们在来上学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认为上职业学校就不用学习,甚至有部分家长把职业学校当成了“托儿所”,送孩子来就是为了他不乱混,其他的不做要求。这些家长的不正确认识,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二、如何端正中职学生的學习态度

1.“盯”出学习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需要不断地督促。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最初阶段就是要“盯”,让学生慢慢地习惯被教师“盯”,逐渐养成坐得住的习惯,最终让习惯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另外,教师要多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教师长时间的行为影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改变学生“学习无用论”思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他人学”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只图眼前实惠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学生放眼未来。引导他们纠正目光短浅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比如,给学生讲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的事迹),以转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3.教学艺术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学艺术高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学习的注意力会集中,而相反的情况在教学中也会出现。鉴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课堂的热情。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艺术,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才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当然,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和不断地学习。

4.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提要求,要求学生把握住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方法对路,学习起来得心应手,良好的学习态度自然水到渠成般的形成。

端正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3.如何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篇三

①家长在家中不要当孩子的面,谈论有关对孩子学习不利的话题;尽量不在家中开展娱乐活动,以免影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家庭发生矛盾时,不当孩子的面进行争吵,避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等。

②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加,对待事物的变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们的认识比较幼稚、肤浅,但家长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与他们交流。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态度粗暴,简单行事,造成孩子跟你无话可说。

③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胡乱批评一通,更不应该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走上极端。

④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时家长应该关心孩子,千万不要挖苦、讽刺,应该帮助分析失利的原因,如果是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则应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必要时请求老师的帮忙。

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孩子是天真烂漫的,有着充沛的精力,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应当明确拒绝。

4.家长谈如何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篇四

内容提要: 通过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让我更深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关键词: 家长 帮助 态度

通过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让我更深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这里我针对我的孩子郭闻鸣同学的具体情况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鸣鸣的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劲头高。

他喜欢自然科学、百科知识一类的学习,不用我们强迫,他会主动寻找这方面的相关书籍资料,百看不厌,有时甚至为此占用了一些休息时间。

我觉得鸣鸣的这种学习心理状况是良好的、正常的。能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当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通过兴趣所引起的学习积极性要比依靠意志调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强得多。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对课堂学科的学习兴趣。我很高兴地看到,鸣鸣今年对各学科的兴趣都有提高,特别是数学,有了主动找难题来做的意愿。英语有时也会主动与我进行口语对话和阅读英语短文,语文方面对阅读还行,对动笔习作方面需要强化,有待提高。

第二: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明显提高。

上学以来,每次得到老师表扬和肯定时,哪怕只是一点言语上的小鼓励,他都很兴奋、重视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绩。但如果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他的兴趣和劲头就会下降。

我想鸣鸣的这种情形与我们在他婴幼儿时期激励教育方式采用较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不可否认,适时的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他的自信心,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特别在幼儿时期。但我们也认识到这毕竟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假如过分地依赖这种动力,那么很明显的,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上面,当别人给以鼓励时就干劲十足,当得不到这种鼓励时就可能会提不起劲来。现在已经到三年级的阶段,应该逐步引导他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干劲,而不轻易为环境所左右。我们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让孩子正确对待鼓励的引导转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家长与孩子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明的鼓励与批评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的道理。

第三:取得好的成绩,学习劲头高,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失去信心。

我觉得这种情况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生活上一般很少有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受挫折教育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学习上,只能接

5.家长会—培养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篇五

经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学习态度不积极,怎么办呢?”

孩子学习态度十分积极是少有的事情。

那么怎么办?先从养成孩子的行为习惯开始。

虽然,我们无法让孩子从小就理解孝顺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让他学会洗好水果以后,要送给长辈先品尝;

虽然,我们无法让孩子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看交通标志,如何避让车辆和行人,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虽然,我们无法让一个孩子在很小时候就有宏图大志,但是我们可以让他开始拥有成功者的行为习惯。

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习成绩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有提高了,他的潜意识就会由此得到回报和满足,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会带着他自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这个时候家长的反馈是孩子学习态度积极了。

有了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

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有一个可以坚持的目标。

有了目标,去做就好,而不是去承诺什么要做到什么结果。

比如:有人要减肥就想要多运动。这个时候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减肥。但是往往很多人在做的时候就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减肥不只是运动可以达到,有些人通过节食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么当这个人不想运动的时候,意识就会为潜意识找各种借口而不去坚持这个行为,他最后可能就会选择通过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个时候运动的目标就此中断。当他在节食的过程中遭遇不舒服了,潜意识就会再次找借口,不去节食了,减肥的目的还是很难达到。这就是典型的知行不合一,也是很多人减肥失败的原因。

其次,当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坚持的目标后,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

比如,关于前面我提到的跑步的目标,我只是去完成这样一个目标而已,不去想我要通过跑步达到什么目的,不管跑步是否帮助我瘦身了,提高我的体能了,我只是去做这件事情而已。当我们不去承诺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害怕失败,意识也就很难去找各种借口不去坚持。

这个时候,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很重要,Just do it!

不去想为什么,不去想要怎么,去做就好!

将此引申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上:

家长经常强调孩子要有目标,而对于具体的行为养成却做得不足。

比如,我们总是在强调学好英语,而没有把“学好英语”分解成为具体的行动。

这些行动可以是:

— 每天睡觉前背诵英文课文半小时;

— 教材的课文在老师讲课之前就可以背诵;

— 每周学一首英文歌曲等。

如果只是强调要重视英文学习,而没有把这些空泛的说教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日复一日的执行,那么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无效的。

在进行动力催眠训练时,马春树导师要求我们给学生做学习能力的提升训练时,每一次的催眠流程内容都是一样的。

因为,对于提升学习能力来讲,专注和自律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动力催眠的训练就是在训练专注力的同时,通过反复的唤起和抑制神经系统的反应来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

同时,这种训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的流程内容都一样,也就是让学生针对一套训练能日复一日的进行,不厌倦、不懈怠。

如此在中考、高考和人生职场的马拉松当中,才能凭借专注和自律这两个核心竞争力胜出。

大量的事实表明,单纯的智力因素无法让一个人最终成功,而非智力因素,如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家长需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态度,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家长态度影响孩子的“叛逆”走向 篇六

从某个角度来说,青春期叛逆引发的冲突是一种力量,推动着人的成长,只不过有的孩子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孩子却误入了歧途。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和对待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孩子顶嘴“有想法”,家长切勿“以暴制暴”

家长看法:

孩子大了却越来越让人生气,还不如小的时候,变得不爱搭理人、不理解家长、不听话、不服管教,安排给他做的事情更加不做,说多了他还顶嘴。是不是因为我管的不严,对他没有威慑力?孩子的做法常常会惹恼我们,但却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惹急了我们就会又打又骂。

点评: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选择家长以外的人作为其“偶像”,孩子开始转换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法,家长不必失望,这正是“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虽然不是叛逆的起因,却是能够决定叛逆去向的重要因素。家长不能硬管,硬碰硬会起反作用,以暴制暴的结果,便是孩子把我们看成情绪化的家庭暴君。家长要与孩子去谈心,首先了解他的想法,扫除他们的心理困惑与顾虑,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他的缺点,尊重他的想法,引导他什么是对的。当孩子意识到家长在跟他处于一种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并能给出中肯的建议时,他便会自爱自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会将“叛逆”能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不可让涉世未深的孩子“放任自流”

家长看法:

我的想法是,孩子再长大些自然会有改变。我常常对照我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处理我一些不听话,或者听着不做的行为。而我一般是不跟孩子计较,给孩子更宽松的空间,不强制,但这样又觉得好像有点不负责任,挺矛盾的。

点评:

人与动物所处的环境并不一样,人类社会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教育形式让孩子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与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不可忽视。宽容是对的,但是毫不干预的“放任自流”却是错的。在有些时候,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对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影响,由于此时的孩子很希望自己“拿主意”,他们容易犯下错误,所以不可不察。

给孩子“独立舞台”的同时不忘表达亲子之爱

家长看法:

我们也是从小的时候长大的,孩子已经步入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量支持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所以,我不会过多干扰孩子的想法,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一些事情,但会暗地里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行为,就让他展示自己好了;如果出现分歧,我也会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冲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搁置一段时间,再跟孩子沟通。

点评:

一方面,训练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是对的,在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把舞台让给孩子,甚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舞台,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是家长们的一种正确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身上”是点赞的。但这时候父母不要害怕正面冲突,“冷处理”貌似理性,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的处事态度。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会以为这是家长不关心自己的表现,有时候冲突(比如激烈争吵)反而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在处理矛盾时,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揪出根本原因,而是先处理情绪问题,在及时表示理解和给予鼓励基础上提供建议,这也恰恰是家长表达爱的最好机会。

寻找沟通契机,做孩子的“成长贵人”

家长看法:

我从不溺爱孩子,从小让他锻炼自理能力,比如打扫卫生,做饭,照顾老人等等,而且家中的大小事情也让孩子知道,并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我也经常与孩子聊天,陪伴他读书,同时也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看法。“叛逆”是孩子情绪的另一种表达,当他说“不”的时候,我会首先尊重他想维护表达自主意识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契机”及时、主动和孩子交流,消除认识上的分歧,这使我们的感情一直比较融洽。

点评: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童年时期拥有良好亲子关系、具备独立与合作意识、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会在青春期遇到较少的挫折,在遇到困惑时也会比较从容应对。

这位家长对于叛逆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叛逆期需要做的,只是亲子关系的维护,尤其是情感方面的维护。我曾经把教师比作学生的“学习伙伴”,把家长比作孩子的“成长贵人”。什么意思呢?叛逆是因为内心存在巨大的无法释怀的能量,它需要一种合理的形式将其发泄或者转移出去,这必然需要家长做出最大的贡献,就像上面的家长说的,我们在寻找“契机”,帮助孩子成长,这一点只有“贵人”才能做到。如果孩子意识到你是他的支持者,是他的港湾,是他的助力,你就是成功的家长了。

上一篇:党员标语下一篇:社区廉洁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