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2024-08-20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精选8篇)

1.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篇一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虽然为期三周的云南之行早就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到现在仍然想念云南的一切。

此次专业考察的主要地点是昆明、建水、元阳、西双版纳。只此一行,激动、震撼、欢乐、疲惫,回忆中留下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2011年10月8日,我们一行人离开学校,带着期待,开始踏上我们的云南之旅。经过了接近30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昆明,然后继续做大巴直奔建水。

休息下之后我们逛了下建水,有很长历史的朝阳楼,然后去了著名的朱家花园。在建水古城内的建新街,有一组规模宠大的清代民居建筑,这就是有“滇南大观园”之誉的朱家花园。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于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居民建筑群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时有单身游客在没有导游情况下,进门不久,就不知身在何处?出口在何方?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花园坐南朝北,门口为垂花大门。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当年的帐房和物资供给用房。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的右栏上有12幅石浮雕和诗词书法,极具艺术价值。主人一定常邀文人雅士聚会于此,或谈诗论政,各吐经纶:或饮酒品茗,吟风诵月。每至祭祀补祖宗,喜庆寿诞之日,则请滇戏名角前来水上戏台唱戏助兴。每当此时,院内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鞭炮齐鸣,瑞气氤氲、丝竹管弦,通宵达旦,一连数日,热闹非凡!

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占地面积甚大,正前有荷池,树丛,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专家学者来建水考察后,认为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还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

朱家花园从落成至今的近百年中,因几度被抄没,解放后又几度挪作他用,长时间未曾作过任何修缮。1990年建水县政府收回朱家花园后,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其进行整体维修。1998年10月,朱家花园被列为我省第一期精品旅游项目后,又投入近820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并重建了后花园,才使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彩。

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的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特别是县旅游部门利用原建筑房间众多的特点,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园”共28个房间作为客房,供游人入住,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房间内的床,凳,桌,椅及宫灯赞美均采用紫木雕刻,体现清代风格:门僮及导游小姐的服饰和接待客人的清式礼仪,让人有恍若置身百年前历史生活的感受:游清代民宅,园红楼幽梦。到建水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团山村,团山村史是从清代保留到现在的古村,非常的有历史感觉,我们跟着导游游览了整个村子,听导游讲解,学到了很多,比如花纹的寓意,房屋高低的说法,各种手工活。。

接着坐了很长时间的车来到了元阳,元阳是哈尼族聚居的地方。哈尼梯田开凿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具有相当规模。观看哈尼人在元阳大地上人定胜天的杰作,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万顷梯田顺哀牢山而下,正值秋收中,有的梯田中灌满了水,亮闪闪的;有的梯田中还要金黄的水稻,黄灿灿的。阳光下层层梯田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印着蓝天白云那立体的美。从高处往下看,象艺术家在大地上描绘出的巨幅抽象画。

凌晨四点钟起来赶往老虎嘴看日出,在车上同学们就兴奋不已,看这窗外一点点亮起来,同学们很怕就这样错过了最美的日出,赶紧催着司机开快点。到达目的地后,个个飞快的奔下车。山顶的早上很冷很冷,在寒冷中期待着太阳快点出来,终于太阳在万众期待下慢慢的露出了笑脸。看完了日出我们感觉到肚子很饿,还没有吃饭了,赶快走向山脚下,寻找吃的。梯田的路可不是这么好走的,蜿蜒崎岖这词用在这里在好不过了。我们歇脚在一家门口问了问有没有吃的,结果还真有。吃完后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往山脚下行走,千辛万苦到了山脚下,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雨,每个人身上都淋湿了,然后带着点疲惫继续上山。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就盘旋在这哀牢山的片片梯田之中。在老虎嘴景区,我们徘徊良久,不想离去。这里是元阳梯田最壮观的地方,从景观台俯视6000多亩梯田如万蛇静卧,似山中天镜银光闪闪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此时在阳光的折射下色彩斑斓。眯着眼睛向下观看,宛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在梯田的顶部由西向东奔驰。这幅哈尼人在地球上创作的巨幅图画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如果说看到石林让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那么任何人看到元阳梯田时都会感到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

下午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另外一个梯田看日落,路边聚集着许多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孩。当我正专注地勾画这眼前的一切时,抬头看见我的面前站着一个漂亮的哈尼女孩,幼稚的小脸带着甜美的微笑。她将手中的元阳梯田的明信片递到我手中,说:“姐姐,买一套明信片吧,十块钱一套。”我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掏出十元,她高兴地接过钱,说了声“谢谢”转身便消失在人群中。过了一会,一群女孩子围着我推销她们手中的各民族艺术品,我真有点应接不暇了。大自然变化的神功在这人工筑成的梯田上让人遐想。雾给这景色蒙上了一层面纱,夕阳西下了,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山,落日的余晖使眼前的色彩发生了变化。晚霞映在了梯田上,蓝色的梯田变成了橙红色、绛红色、橙黄色,这变化的色彩给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是那样美好,雾从山下升上了山峦,一切的景色渐渐被它吞食,消失在我的眼前。

结束了三天的元阳行,我们奔赴下一个期待已久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西双版纳。巴士穿过香蕉园、橡胶林,不一会儿,便驶进约二三百户人家的村子。村里的布局与北方相仿,中间是一条主路,主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住房间,每一条胡同差不多六、七户人家。有一点不同,就是各家住房于院子中央,院墙约一米高,院里情景一览无余---栽种着橡皮树、木瓜树等不一,饲养着鸭、鹅。住房均是二层,下面是禽畜、杂物等,卫生环境不是很好;上面有晾晒的衣物,应该是居室。不过,街道上特别整洁,商摊、路人都显得井然有序。

这时,一个傣家姑娘迎上来,欢迎我们到她家。她家不远,进了院落。然后我们各自梳洗了下,准备睡觉。在傣族园里是睡在地上的,然后每间睡3-4人,墙是用夹板隔的一点也不隔音。由于太累了,躺下就睡着了。早上不是被闹钟闹醒的,因为有天然的闹钟,鸡鸣声。我们参观了寺庙,然后过去就看到了卖特色衣服,饰品的商铺,同学们全不都Hold不住了。第二天去了有名的泼水广场玩泼水,之前等待泼水开始前看了傣族美女的歌舞表演,还吃了很多特色小吃,不得不说,那里的木瓜真是便宜。泼水的时候玩的很开心,也被泼的很痛苦。晚上还吃到了特色的菠萝饭。

在返回景洪市的途中游览了热带植物林。被里面万千种热带植物所吸引,更赞叹打自然的美丽。

结束了西双版纳之行回到了昆明,参观了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这时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里展出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和《奇石珍宝》等8个专题,在16个展厅里展出。

在昆明市自由活动一天后,一大早就赶往火车站回武汉。为期半个月的云南写生之旅就结束了,喜欢写生,也喜欢云南。

姓名

班级:

学号:

2.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篇二

收入分配是整体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状况良好与否, 不仅影响整体国民经济能否稳健快速的发展,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居民辛勤的体力和脑力投入是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 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只有合理的回报才能激发居民积极协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情,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

二、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出问卷105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具体如下:事业单位20份, 党政机关16份, 企业45份 (其中:私有企业17份) , 个体工商户19份。整个问卷调查覆盖面比较广, 且具有代表性。

1.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情况。

(1) 个人收入水平。据调查数据测算,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集中在年收入[10000元, 35000元]这一区间。其中年收入在10000元~20000元所占的比重为28%, 20000元~35000元所占的比例为33%, 超过调查对象数量的一半。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008年云南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14952元, 低于当期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而根据“贫困线”的计算方法:用适量的饮食费用除以恩格尔系数, 可得出云南省的贫困线为18798.96元, 根据居民年收入分布情况和以上两项数据, 我们将年收入5000元一下定义为困难居民, 5000元~10000元为低收入人群, 10000元~20000元为中低收入人群, 20000元~35000元为中等收入人群, 35000元~100000元为中高收入人群, 100000元~200000元为高收入人群, 200000元以上为最高收入人群。由图1可知所有高收入居民 (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 仅占城镇居民的17%, 他们所获得的年收入约为其他所有人群年收入总和的1.5倍。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二八定律”。

(2) 基本生活支出占收入比例。城镇居民的基本支出主要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费用以及下一代教育所必须的费用。具体比例如图2。

由图2中的数据可知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集中在40%~60%之间, 这表明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几乎有一半用于基本费用, 而这些基本费用中子女的教育占去了较大比重, 这也反应了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因学而贫”的现象。根据相关数据来看, 到2008年底云南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7%, 有23%已达到小康水平。此外, 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固定资产数额为42.06万, 金融资产的平均数额为13.94万, 这也表明该群体已有多余资金用于投资, 用于扩大收入来源,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收入。

2. 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构成特征。

第一, 性别特征。高收入人群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分别为75%和25%。男性在收入分配中的优势地位依然未被动摇, 这种现象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和男性在社会经济镇南关的地位相吻合。

第二, 年龄特征。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30~40岁的人, 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的62.5%, 该年龄段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精力充沛, 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成长起来的。

第三, 学历特征。中高学历者占有相当比例, 其中比例最高的高收入群体是大学本科, 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的68.75%;其次为大学专科, 12.50%。这与1999年国家高收入群体相关数据中大学本科占24.55%, 大学专科占25.38%相比, 学历的收入贡献更加突出。也体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逐步扩大。

第四, 职业特征。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比例最高的是私企单位人员, 比例为50%, 而此部分人员90%都是单位负责人;其次是私企老板, 比例为18.75%;国企和事业单位比例都为12.5%;第四位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占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6.25%。详情见图3。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收入分配上存在明显的行业分配不公, 垄断行业如电力、通信、运输等在行政权力和管理体制的双重保护下, 与一般市场竞争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地位不平等。垄断行业、垄断企业的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行业、一般企业。

第五, 职位特征。从职位的角度看, 单位负责人占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50%;办事人员占25%;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均占12.5%。这与当前的社会实际中的岗位工资相符。

三、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1. 相关体制的不完善。

第一, 新体制的不完善、制度真空的存在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体制转轨过程中, 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 新体制尚待完善, 比如提倡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共同发展, 但昆明政府没有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使得小企业的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而使私企员工的工资水平难以提高。

第二, 在企业改制中, 云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中小企业改革却遭到暂时的搁置。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企制宜, 分类指导, 扎实推进, 改革成效显著。到2005年末, 全市国有企业通过破产重组、产权转让、兼并出售等形式改制, 改制面达到96.7%。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通过改制实现了国有股退出和多元化投资, 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一批停产多年的老字号国有企业, 通过依法破产实现“退二进三”, 企业的闲置资产被有效盘活, 职工的养老保险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然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职工养老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导致国有企业与私企职工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进一步拉大。

2. 生产要素分配不均。

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初始要素分配的不平等。初次分配没有完全体现市场效率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电信等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 为职工谋取与社会一般劳动不相适应的高收入。实际上, 这些垄断行业所形成的高效益都是靠非市场、非劳动因素所获得的。非市场因素带来的高效益并非是劳动效率的提高所为, 超额利润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或福利。同等职业, 在垄断行业工作的收入远高于社会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3. 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理念意识的差距导致收入的差距。

人们常说, 解放思想是总开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云南省长期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思想保守, 观念陈旧, 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比如说, 昆明开放度低, 而开放度低的原因固然与地处内陆有关,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 云南省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对于收入的用途比较保守, 不敢用于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高收入者却在投资、理财方面更胜一筹, 扩充了他们的收入途径, 从而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地扩大。

四、结论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既具有自身的特点, 又是中国大中城市收入分配的典型代表, 我们在建立量化指标时要符合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并在量化指标中反映出来。在与其他各地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借鉴的过程中吸取值得借鉴的地方, 着重突出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特点, 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云南省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并呈现了加速贫富不公的趋势, 包括行业差距、职位差距、年龄差距等。

第二, 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效应, 对于负面的效应,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消除, 加快发展, 必科学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 继续坚持和不断开拓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激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分配方式, 通过有秩序、合理的竞争, 激励人们的劳动和投入热情, 并依法保障各种合理收入, 为缩小收入差距奠定基础。

第三, 针对存在的不同差距, 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影响、城镇失业率的影响、垄断行业的影响、居民自身因素的影响等。

第四, 针对存在的原因,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总之, 正确看待居民收入差距, 深入研究我省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对策, 更好更快的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爽, 常兴华, 杨宜勇: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秦红梅, 李彦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及影响, 东岳论丛, 2001年3月

[3]陈会玲, 湖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比较, 经济师, 2007第9期

[4]田晓佳:河南省城镇居民收支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6

[5]许凤群, 秦顺乔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19 (4)

[6]宁夏发改委课题组, 外省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做法及经验借鉴--增加宁夏城镇居民收入研究专题之二-市场经济研究2004 (3)

[7]陈会玲:湖北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的演变及其解释, 武汉工业学院报, 2007年9月

[8]郭新华, 伍再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统计观察, 200年第4期

[9]叶林, 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2003

3.云南艾滋病态势调查 篇三

云南,中国艾滋病的重灾区之一,正处在艾滋病传播的新一轮威胁中。

自1989年云南省首次成批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7040例。全省16个州(市)中,三个处于高度流行期,11个处于中度流行期,两个处于低度流行期;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27个报告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专家估计,全省实际感染者总数已经超过8万人。

在最近一次关于艾滋病的相关论坛上,又一个严峻的数字被披露:据云南疾控中心主持完成的《云南省艾滋病流行态势》,截至2004年,全省有33个县(市、区)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到2%。

“孕妇的感染率被作为普通人群感染率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当她们的感染率超过1%,就意味着艾滋病毒开始在普通人群中扩散。” 专门诊治艾滋病的昆明市关爱中心一位防艾专家向记者解释说。

十年讳莫如深

据《云南省艾滋病流行态势》披露,云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农民的比例从60%下降到32%;工人为1606人,比例从之前的不到5%扩至6%,建筑工人、筑路工人等成为新的高危人群;个体户、商业服务和干部职员达到322人,数目也明显增加。

这一系列数据意味着,云南的艾滋病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一位艾滋病防治专家惊呼:“云南防治艾滋病的最佳时机已经不多了。”

面对危局,2005年云南省提出要开展一场“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并通过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15年来,伴随着疫情发展,云南省面对艾滋的态度在发生艰难而理性的转变——尽管比起疫情的播散晚了10年。

1989年,在靠近缅甸边境的云南瑞丽,成批的吸毒者中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当时数目是149例,实际是177例。”已经退休的云南省卫生防疫站原站长张家鹏对《财经》回忆说。

第一批感染者全部为男性吸毒者。德宏州瑞丽市靠近金三角,是贩毒者的必经之路。当时,从德宏到昆明,乘车需要三天;而且感染者也都是吸毒者,因此,有关部门认为,遥远的距离和特殊的人群会把病毒隔离在普通群众之外。

但事与愿违。1992年,在孕妇中发现了第一例感染者,母婴传播成为一个现实途径。

那时,全国上下正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艾滋病被冠以“洋病”的称号,被认为是“国门打开后不小心飞进来的苍蝇”。因此,云南省初期的防艾思路是“将艾滋病拒绝在南大门之外”。

“1988年以前,主要对外国务工人员以及留学生进行艾滋病毒检测,若发现感染者,就请他们走。同时禁止外国血液制品进口。”时任云南省疾病控制处处长、现为云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副会长的王汝巽说。

但一厢情愿的“御洋病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并未能挡住艾滋病的侵袭。至1993年,云南省公布的艾滋病感染者累计977例,艾滋病患者累计19例,死亡11例。感染地区从边境城市扩散到13个县(市、区),包括位于云南省中部的省会昆明。

1994年,感染者首次在性工作者中发现。截至1995年,感染者累计2026人,艾滋病人累积达到70人。同时首次在工人中发现感染者,艾滋病从农村进入城市。感染者职业比例为农民60%左右、工人5%以内、无业人员15%以上、其他10%。在地域上扩大至11个州(市)的30个县(市、区)。

后来,专家把1989年至1995年定义为云南艾滋病扩散期。同在这一阶段,全国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发现了艾滋病疫情。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经性传播的感染者数目在逐步上升。

但是,由于担心影响当地形象和经济发展,云南各地不约而同地对艾滋病采取回避态度,曾对新闻媒体进行封锁。1995年,中央电视台到德宏报道艾滋病,需要手持卫生部、中宣部的批文。即便如此,基层县市还是质疑“为什么来我们县,不去别的地方?”

当时基层政府一致的观点是:艾滋病问题由省里负责;省里不给钱,地方政府没钱投入。记者获知,1995年,云南全省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仅250万元。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云南省带来第一个国际项目,帮助云南省做艾滋病检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当时反复讨论要不要接这个项目,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社会的丑恶现象,不要让‘老外’知道。最终只是在省一级搞项目,不扩大到底下的县市。”王汝巽回忆说。

讳莫如深中,艾滋病毒在悄悄滋生、扩散。

突破临界点

“从医学上说,传染病一旦突破了临界点,就会快速增长。”一位预防艾滋病的项目官员如是说。云南的艾滋病,在1996年就突破了这个临界点。

1996年,云南省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28人,全省大部分地、州都发现流行,并从高危人群(吸毒者)通过桥梁人群(暗娼、嫖客),向一般人群传播。

来自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1995年暗娼中艾滋病病毒流行率为0.5%,1996年到1997年上升到1.5%,1998年—2003年波动在2.0%—2.9%之间,部分地区最高达7.6%。

1998年,在另一类桥梁人群嫖客中也发现感染者,是年流行率为0.3%,1999年—2001年上升到1.1%—8%。

暗娼以及孕妇感染增多,导致女性感染比例扩大。同时,性传播成为增长最快的感染途径,占20.8%;吸毒传播下降到51.4%;另有27.1%的不明原因感染,专家估计多数是性途径。

由于丈夫感染,妇女也不能幸免;不少妇女由于贫困,从事性工作——这是女性感染迅速提升的两大途径。“艾滋病正在凸显妇女问题和贫困问题。”云南省药物依赖研究所所长李建华对记者说。

同时,感染者年龄在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年轻人增加,20岁—30岁者占42%,30岁—40岁者占37%;另一方面,在一些重灾区,出现了50岁甚至70岁以上的感染者。

从男性到女性,从青年到老人,从吸毒者到性工作者,从丈夫到妻子,从母亲到婴儿——艾滋病已经越来越近,成为大众不容回避的事实。

时至20世纪90年代末,恰如“纸包不住火”,感染者日益增加,艾滋病疫情已经完全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这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国际项目相继来到云南,逐步带来了同伴教育、高危人群干预的观念。但由于受时间、地区、部门限制,收效有限。

在现实的压力下,来自政府的教育宣传活动也开始起步。刚开始仅局限在每年12月1日的“艾滋病日”,内容是省委领导参与防治艾滋病会议,在报道中顺便提一提疫情;社区的宣传画开始有了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内容,提到使用安全套可以避免感染。但是对什么人需要使用、如何使用却语焉不详。

一般来说,艾滋病宣传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知识介绍,二为健康促进,三是行为教育。2000年以前,云南省的防艾教育至多进入第二阶段。而来自国际上控制艾滋病的成功经验,则是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使其彻底改变行为方式。

2000年9月,中央政府在云南和四川两个省启动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云南省中英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该项目对每个省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而当时云南省每年的防治经费仅为400万元。中英项目设立三项基金,即宣传教育基金、省级挑战基金和运用性研究基金,并公开在社会上招标,发动民间力量防治艾滋病。

“2001年我们收到380多份标书,云南省有41项基金项目中标。在这些中标项目中,宣传基金和省级挑战基金针对普通人群,运用性研究基金针对高危人群。”中英项目经理段勇告诉记者。

中英项目成为防治艾滋病工作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其目标是“解决应对艾滋病的能力,促进政策改善,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2001年8月,在昆明启动了第一个男同性恋的干预项目。在其他地区,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的干预工作也同步开展。

可持续的防艾措施

进入新世纪,云南艾滋病感染形势愈发严峻。

至2003年,德宏州成为艾滋病高度流行区(孕妇HIV感染率大于1%),12个州、市进入中度流行期(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率大于5%、孕妇感染率小于1%),三个州、市为低流行期(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率小于5%)。

2004年,云南全省对艾滋病进行大筛查,发现新增感染者13486人,艾滋病发病者新增316例,达到1223例。全省只有三个县区没有报告HIV感染者。红河州和临沧市也成为高度流行区。

同时,局部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继进入发病、死亡期。来自云南省官方数据显示,至2005年9月,感染者累计数目为37040例,病人累计1686例,死亡累计1138例。

疫情加速扩散让防治变得愈加艰难。多年回避和隐瞒的后果逐渐显现,艾滋病成为每个人身边的威胁。2003年SARS疫情来袭,也让各级政府意识到,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还与政治有关。是年,云南省开始正式向社会公布疫情。

2004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艾滋病管理办法》、《云南省防治艾滋病的六项工程》,开始推广使用安全套、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治疗等防治工程,即在星级宾馆酒店和大部分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为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用对人体危害较小的麻醉品美沙酮来替代毒品。2005年,政府方面投入防艾经费超过两亿元。

和前些年的讳莫如深相比,可以想象,推出如此举措是多么艰难。这意味着云南省防控艾滋病从理念、思路到具体政策,都在现实的威胁面前发生着理性和现实的转变。

但在具体推进中,上述三项办法都存在各自的难题。

在云南省药物依赖研究所所长李建华看来,中国各个地方都可以成为性交易场所,尤其是暗娼安全套使用率不到10%,干预人员也难以接近她们。对男性的教育于是成为推进安全套使用的新重点。

美沙酮替代疗法所要面对的,是如何确保这些“自由”的戒毒者不再复吸。专家的意见是要对“病人”保持宽容。但公安人员身负打击吸毒的职责,对复吸者就不会那么宽容;一旦发现吸毒者,就会强制收戒,美沙酮治疗则被中断从而前功尽弃。

清洁针具的交换和公安打击贩毒、吸毒的思路冲突更大,因为提供针具交换实际上就是默许吸毒者吸毒,当地公安局长很可能会被认为工作不得力。

王汝巽则表现出对防艾工作可持续性的忧虑。他认为,资金支持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保证。

2004年,云南省防治经费已大幅提高,达8000多万元,但更多还是在依靠国际项目。2005年7月,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云南省启动,该项目将投入近580万美元帮助云南省抗击艾滋病,这是云南省最大的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但如果国际项目未来经费不继,则也将严重影响云南的防艾工作。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让感染者非常恐惧。他们不敢暴露身份,不敢去领低保,更谈不上改变自身行为,过上健康的生活。

“社会还没有达到实现干预的最佳环境,云南的艾滋病防治任重道远。”王汝巽说。

4.云南写生报告 篇四

2010年5月24 日我们班师生一行人启程前往我们向往已久的云南,开始我们的写生之旅。带着兴奋,带着期待,踏上了即将渡过10多个小时的火车。

刚踏上云南土地是在25日6点,大家带着蒙蒙睡眼下了火车,出了火车站老师带我们吃了云南最有名的特色——过桥米线,那是尝到云南的第一个味道,鲜鲜的淡淡的很地道。这也是对云南的第一种感觉!不是陌生,反而有种亲切。吃玩后又乘10多小时前往大理,坐在车上,天渐渐亮起来,云南的雨中美景钻进车窗,一头栽进我怀里,柔柔的暖暖的。渐渐远离昆明市区,窗外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远处的房屋是白色的墙,灰色的瓦,翘起的屋角,屋檐上雕着各种图案。途中还看到美丽的洱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是吃的洱海的水,洱海就是他们的母亲河。而还没有受到一点污染,干净清透,吹来的风是清清凉凉的,没有一点异味。

第二天闯大理古城,过路远观大理3塔。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大理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致祭。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

祀典,是封建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文化活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祀典产生历史久远,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认为,祀典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另一说认为祀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应该说,它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古代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和

一、政教合一的思想,祀典则成为标榜段氏王朝“永镇山川”功业的重要手段,基于提高大理国的政治地位、巩固王权的目的,因此祀典也是教化。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段兴智也成为大理的末代皇帝。

未到大理,大理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便已根植心中。走进这里像是走进醒着的梦里,我们来到大理王的马背上。要用一个归乡武士的心情,行走在这

古道上。对大理的印象是干净的街道,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匆忙,抬眼就是大片的云朵,还有延绵十几里的苍山,恢宏壮丽的耸立在我们眼前,山体只能看到半山腰,以上的山体都被云雾遮挡,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那是被大自然保护的一片净土,常年在钢筋森林中生活的我们对大自然造物的崇拜心情又卷土重来,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去了大理的古城,早有耳闻大理古城在80年代的一场地震里遭到损坏。大理的古城是新建的,无论在规模和房屋建筑上,它远没有丽江的古朴和气势。喜欢大理古城给我的那种随意和轻松:宽大的青石板路,长满青苔的老屋,庭院里清雅秀美的花草,街前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随风飘动的树梢,烤乳扇的白族阿婶,抱着孩子逛街的青年男子,卖花的小女孩,一针一线在摊子上做扎染的白族阿妈,大理古城是美丽的,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小小的广场已能显示出当年皇城的气派了。只是古城的面积保存得似乎不大,几条街道而已,比起丽江古城的完整是多少有些缺憾的。我们顺着城墙而下,看到了大理的阁楼,横梁的花纹以青绿色为主,柱子以朱砂色为主。精致的花纹,和屋檐的翘角尽显古代建筑的厚重与华丽。

穿行在大理,可以随意的走着,逛着,不必被周遭商业的空气挑动起你的不安,你可随意用脚丈量着古老的街巷,也可在街头一角的小摊上,拿一块饵巴,或独有的乳扇片,边走边吃,可靠在一家书店随意的翻看着一本闲书,或者干脆无所事事,就做一闲人,在秋日的阳光下,无思无想无梦„„

在大理停了3天 就离开去香格里拉,在途中经过虎跳峡,并停留一晚虎跳峡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回道路25公里,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 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 称虎跳峡。峡内礁石林立,有险滩21处,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虎跳峡天下险”,但这个“险”中却蕴藏着夺人心魄的壮美,正是这种“险”,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到此寻幽探险。

第二天早上我们继续前行,沿途风光有人说没如仙境。空气清新,“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香格里拉。”自从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据考证,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是指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处于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包括中甸,维西,德钦三个县,其中中甸为其首府(上文提到的建塘是中甸的县城)。境内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大山,著名的云南第一高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其余环立着太子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等。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到了之后,并到藏民家体验藏族风情。,初到丽江觉得丽江没有了大理的那份宁静,和很多大城市一样由于这里的过度开发,也像大城市一样的喧嚣,古镇很热闹,石板路面被人们走的非常光滑,狭窄的小巷两面是一个个富有纳西族特色的小房子,一个个的小店,买着各种特色东西,东巴木雕,画。铃铛、披肩....还有风味小吃,我看最多的就是客栈了。还有很多餐厅,咖啡厅,酒吧。这些饭馆,咖啡厅,多在小桥流水边,选一间在小桥流水边的咖啡店,如果喜欢静,可以象着小巷的深处走,选一处坐落在山坡的咖啡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还可以欣赏古镇的全貌。一座座古朴的民居迤俪错落,青石小路犹如玉带环绕其中,远处放眼可见苍雄高峻的玉龙雪山,尤若一扇天然的屏风挡住北侵的寒气,给赋予人对这幽雅古城童话般的联想。那棵棵垂地的杨柳分明饱含温情,摩挲每一个远来客的躯被,仿佛为他们驱除灰尘。夜幕来临时分,丽江脱去玲珑的外衣,户户门庭上的映红灯笼点缀着宁静的柳岸院落,更显其无比的精致和迷人色彩。.丽江的风格有些慵懒,坐在柳岸边,潺潺溪水牵来无数个莲花灯,象是一个个可爱精灵在水面上跳跃,忽地向你迤俪迩来,却不觉中又漂离眼前。传说中,莲花灯是纳西人的祥物,人们盼望它能带走世间的诸般烦恼,将哀愁和快乐带给玉龙山神分享。非常的小资情调,是个怀旧,幻想和逃离的绝好去处。你可以放慢脚步走在丽江城那历经千年风桑早已磨得发亮的石路上,在这里,没有人行色匆匆,你要做的只是慢慢的走在当年的茶马古道上,或是坐在某一座小桥上,偶尔仰望那片湛蓝的天空,呼吸那纯净的空气,可以发呆,可以冥想。丽江她会收藏你的快乐。笑嫣;忧伤,泪水;即使再疲惫的心灵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放松,但是丽江也会带给你伤感,甚至一些凄美的哀愁,可是你最终还是要离开,所以归期将成为你最不可触摸的伤痛。早上的古城刚刚睡醒。街边的店铺还没有全开,行人很少。经过夜雨的冲刷青青的石板路是湿润的,空气是清新的,带着一丝的甜香。从古镇的入口走到四方街再到土司的木府,沿途注意了一下店铺的名字:茶马古道、樱花屋、小吧黎、百岁坊、阿厦丽,很有云南的色彩、很有历史的沧桑。站在四方街的广场,想象当年藏族的马匹、中原的丝绸茶叶在这里交易,着着不同民族服装的人在这里竞价,定然是一派繁华的景象。沿着四方街一直向里走便到了木府,这个当地土司最最豪华的官邸。门前的水车演绎着历史的轮回,门前的牌坊彰显着豪门的尊贵。站在门前向里一望便被恢弘的气势所震慑,仿紫禁城的布局想来必是奢华的。

走在丽江的晨曦里,感受丽江的典雅、品着丽江的韵味。到过周庄这中国第一水乡,拿来比对时才发现这“东方威尼斯”高原上的古镇更有味道。是因为神秘的纳西文化?是因为庄严的纳西古乐?是因为读不懂的东巴文字?还是根本就喜欢这一份宜闹宜静的氛围?想不懂、参不透。

丽江的第二个古镇是束河古镇,走在束河街上,能明显的分出城里人与当地人。。城里来的人,走在巷子里,是能看出不一样的,那样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底气,锐利,锋芒毕露,带着太多的欲望,藏着或隐着,通通涌入这个原本简单而遗落的村落。我喜欢看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纳西老妇,她们的皮肤有粗糙的高原红,笑起来会让人觉得那么亲切,想来是把太阳的佛光和温暖藏进身体里的人。对于外来者,这里的人并不像其它的旅游地区,有令人一眼就能看透的疏离和算计。纳西人家都是和气的,门扉鲜少上锁,户户都养猫狗。与当地的孩子相视一笑,孩子们都会害羞地别开眼睛低下头,一笑,就露出干净整洁的牙齿,晒伤的黑红的小脸蛋上面,是清澈无邪的眼睛。这里的人家,仍然禀承着自然而缓慢的生活,也禀承着淳朴的待人接物方式,生活随日升日落而安然,对山和水保持着敬畏和感谢,对动物和植物,有比城里人更多的一分悲悯。在束河的小酒吧稍作休息后,就离开了,但是我知道有一天我会重回这个地方。

在梦一般的丽江停留了之后,就去了昆明,对于在昆明的印象不是很鲜明,只是记得在石林的一些奇观很难想象在几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在一次佩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从云南回来已经有几天了,我还是陶醉在我曾经到过的美景里。美丽的彩云之南让同行师生异口同声以后还会再前往。我们感受过的风土人情,体会过的名族特色,到现在也还是会从网上找来观赏。

5.云南写生心得 篇五

2010年9月19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去令人神往的彩云之南,云南是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被许多人定为计划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对于前往考察的老师和我们都带着激动和憧憬的心情。以前总是听闻人们对那里风景的夸赞,现在也能带着期待去一睹她的神采,所有人都心怀好奇与兴奋。

我们的第一站是春城昆明。火车在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到达了昆明,此时已经到了半夜,当到达了休息的地方时,我们都激动不已,因为可以解去筋疲力尽,好好休息一晚了!第二天起床以后,精神和天气一样很.吃过早餐,我们又开始了下一段旅程.下午终于达到神往的大理。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大理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致祭。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还在车上就看到了苍山,想起小时候看的一个叫做《五朵金花》的电影,金花和阿鹏的爱情故事,更加为大理增加了几许的浪漫色彩,传闻中的洱海就在苍山下。大家都激动的跟司机打听当地的名胜古迹,司机也热诚的为我们做了回答.大家不忘留影纪念,心花怒放的记录自己看到的东西。在古城大门前的旅馆安顿下来。就和几个同学组了个小队,去往传说中的大理三塔.大理三塔坐落在苍山脚下,洱海旁边,可谓是集合了优越的地理条件,我们到达了三塔公园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迟暮,苍山在阳光下更显的俊朗,碍于门票的原因,我们在外围观看了半会,我只知道它真的像多数摄影照片上面那么的雄伟,历史的痕迹更是透露出来它的年轮,后来我们还去爬了苍山,碍于苍山的高度,我们还没爬到半山腰就已经累的不行了,只到了一个叫做桃源生态谷的地方,想继续,可是已经余力不足了,回过头来看洱海,我想是人都会惊叹,偌大的洱海,在夕阳下就那么安静的呈现了出来,我想这该是我头次恨自己没有广角的相机,不能给洱海一个全景,不能完美的呈现她的秀美给你们看!于是我只好用力的画,把自己看到的都画下来,记录下这么美好的景色!这个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了,于是我们开始返回,路上碰到了一对当地的夫妇,他们有着当地人的质朴和热情,错!他们就是现代版的金花和阿鹏,真实的再现了大理当地人们的形象和爱情,他们还请我们吃了刚刚从树上摘回来的核桃,新鲜的,爽朗可口,苦涩中带着回味无穷的甘甜,让我记忆深刻,后来他们还送我们出了山,指了回去的路,如果说在大理最让我回味,或者说大理的什么会让我有重新回去的冲动,我想大概是那对热诚的夫妻和他们赠送的核桃吧!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同感情,人与人之间靠近,是温暖的!之后的几天我们在大理的各个地方去写生,逗留了三天,又开始了下一站的路程.这次,我们换成了中巴车,目的地,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已经是属于藏区了,车队一路往上爬,那么陡峭的公路,盘旋在山谷里,途径了虎跳峡,虽然没能停留,但是看到那种气势,不惊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如此壮观的景象,非是要亲眼目睹,才能感受其间的震撼,我想,对于大自然的美好,人们都是欲罢不能的,像我就是,于是我尖叫着,用力抒发自己的感动和震撼„终于抵达目的地,天色暗下来,远处的小山包上,却是灯火辉煌,于是我和几个同伴凑着灯光漫步过去,原来是山上的一个公园,叫龟山公园。山上有个寺庙,还有号称全世界最大的转经筒,在清冷的晚风里面,站在山顶,看着香格里拉镇上的灯光,远处山坡上的香格里拉字样,心神不觉的荡漾起来!隔天,我们去了小中甸写生,那里原本是个花海,可是我们到达的时节不对,自然看不到花海,但是整个草原都是狼毒花,火红了整个草原,这样的景色怎能控制住内心想要绘画的冲动?远处的牦牛群都低头吃着草,藏獒

走动在草原,长长的牛毛拖到了地面,仿佛一个个移动的拖把,牦牛加上草原,再有当地居民的房屋,以及关于辟邪的一些传说,给香格里拉,蒙上了更加浓厚的古老色彩,原本属于小农村的小中甸,更是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我们都用心的描绘着心中的香格里拉,原本晴朗炎热的天气,却忽然下起了冻雨!大家都撑着伞在寒风冻雨里坚持,等终于成稿时,大伙都成了冻棍,写生地有个小商铺,一个老人家开的店,大伙都窝在店里面提供的房子里烤火,于是,我们短暂的经历了夏天到冬天的转变,想来其中的经历也是相当有趣的,至少从来没经历过不是?大家在写生后的自由时间里,感受了草原赛马的乐趣,也尝试了冬日下的温泉,品品青稞酒,喝喝酥油茶,感受藏族人民的生活,其乐无穷啊!如果说云南什么地方让人想逗留,那一定是丽江,但是如果想生活,我想一定是香格里拉,这里俊逸的雪山,广阔的草原和骏马,辽阔的大海,还有草原公路上奔驰的哈雷,以及偶尔一对拍婚纱的新人,无不是香格里拉的增色之笔啊!

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来得很快,我们又将启程!

下一站,丽江.丽江的到来,也预示着我们写生的旅程也到了尾声,但是还是抑制不了我们的热情,一落脚.大家都三五成群的逛起了古城,丽江有称之为艳遇之都,这里统一的古建筑,古街道,哪怕是垃圾桶,也是设计的古香古色,配合了当地建筑的整体风格,尽管是人为的一切,但也无不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放松心情,旅游的好处所。这里的酒吧各具特色,小资情调十足,漫步古城,观东巴造纸,各酒吧尽显本色民族特色载歌载舞,一外国酒吧女老板也跟着纳西乐翩翩起舞,可谓歌舞升平,于是也听到了一个传闻,听说一个酒吧的老板,是上海人,为了爱情留在了丽江,这无疑也是艳遇之都里的爱情传奇里面,比较经典的例子!这里的自然的风光加上人为的修饰,就连小小的河沟,一个屋檐,一座质朴的桥,一条转角的街,一句特色的东巴文,都让人怦然心动!西街的广场,纳西名族的歌舞,让人跃跃欲试.纳西古乐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纳西族人民不仅珍存了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还保存了来自波斯的四弦弹披琴“苏古笃”,以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丽江是古纳西王国的心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东巴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还有保留在白沙的明代壁画以及堆满玉龙十三峰的民间传说„„这样的一个丽江,怪不得会招引来那么多的游客,大家在这里放松心情,买件特色的纳西民族服装,围一条摩挲女人的手织围巾,再穿一双纳西特色的布艺高跟鞋,纳西民族的长裙一件,感受纳西族女生的打扮,这也该是很让人心动的事情!当然遮阳帽也少不了,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边界上多雪山,站在丽江古城里面,还能看到阳光下的玉龙雪山,它气势磅礴,造型清秀玲珑。被当地人誉为白雪山!虽然玉龙雪山无法跟珠穆朗玛峰比高,可至今仍还是处女峰!于是更加增添了雪山的神秘…这样美好的环境,怎能抑制自己想要绘画的心情呢??

第二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束河古镇写生,那里又是另外一个人间仙境,临河的露天咖啡店,小资的装修,安静深邃的小路,干净透明的河水,听说是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把手伸到河水中,立马觉得冰冷刺骨!虽然烈日当头,但是天气却冷到要穿羽绒服„这也是高原地区,气候方面的特色吧„但是这样的人间仙境,不就更适合写生么?于是我激动的提笔,争分夺秒的在画纸上记录下丽江的美丽,记录下我的感动!

6.爨底下写生报告 篇六

5月14,我们大一的艺设专业开始了一周的风景写生,这次我们的地点是爨底下。

临走的前几天班主任就通知我们准备好画画的各种材料,我就特意上网百度了一下爨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找找绘画灵感。

终于坐上了出发的车,大巴出了城一个多小时后,路两边的风景开始有了变化,青山绿水,公路也开始蜿蜒起来。绕着 盘山公路行驶了一小时后我们总算到达目的地了,下车后徐徐的山风吹得有点丝丝凉意。我们站在村前的坪地上,放眼望去村庄依着山脚而建,斑驳青色的石瓦屋顶错落有致。在班长的安排下我们艺设几个班男女分别住在邻近的几家四合院里,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的老院子都改成了客栈,还别有一番风味的。进了我们的院子,推开泛旧的木门,小小的院子里一株爬山虎倚着搭的竹条茂盛的攀爬着。收拾好行李后,在老班的督促下我们开始了“踩点”。

踩着青石,摸着石墙,围绕这村子转了转。这里的四合院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不过保存的很完整。小村子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有好多木门,什么颜色都有,经历岁月的摩挲已上面的纹理已经变得斑斑驳驳,很有fell~。老班要求我们早上5点起床画画,说是逼民致富,同学们都很努力按时起床画画。这次写生虽然有数量要求,8张速写4张色彩,但我们班主任一向不是那种以数量为基准的,他一直都要求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表达什么意思都尽量做到极致就好。他有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做什么,都是自作自受”,尤其在我做什么遇到困难时。的确,你想得到更好的就得付出更多。

7.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篇七

一、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1. 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实施“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2)实施“三生教育”的总体要求:云南省实施的“三生教育”,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2.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人本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二是坚持求真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遵循规律、求真唯实、勇于探索、执著追求,以科学的态度、思维、精神和方法推进“三生教育”。三是坚持实践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方式,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树立观念。四是坚持规约性原则。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契约意识、诚信意识、公民意识、学生意识,使学生忠于宪法、忠诚法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五是坚持开放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教育成果及成功经验,立足学校,立足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把家庭引入学校,把学生带入社会,把社会引进课堂。六是坚持整合性原则。实施“三生教育”必须整合各种教育要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各种教育资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体合力。七是坚持创新性原则。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三生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评价创新。

3. 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二、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方法

我们在实施“三生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程序严谨、全面协调,重点突出、推进有序。

1. 制定文件,统一思想

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层面对实施“三生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深入持续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框架文件及其配套文件。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把“三生教育”列为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三生教育”领导小组、“三生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和“三生教育”研究会。分别召开了实施“三生教育”的社会各界座谈会、专家研讨会、工作部署会和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

2. 编写教材,培训师资

2008年,组织编写了分别供幼儿园、小学(分为低段和高段)、初中、高中、中职、高校使用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为实施“三生教育”提供了教材保证。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修订出版第2版、第3版、第4版“三生教育”系列教材。把“三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组织编写了《教师“三生教育”手册》。通过面对面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把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结合起来,分层次、分步骤,多渠道、多形式,全覆盖地开展了师资培训,做到管理有人抓,研究有人搞,具体工作有人做。

3. 全面实施,全程服务

2008年秋季学期,开展了实施“三生教育”的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成立了“三生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了科研和教研工作。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三生教育”系列学术报告会。组织开展“三生教育”说课大赛和论文、教案、活动方案、课件、案例、故事、童谣与儿歌、动漫等征集评选活动,以此推进“三生教育”教学的深化落实。开展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巡回报告会和书画歌曲大赛及艺术展演。以“文明上网、健康生活、关注孩子心灵成长”为主题,开展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云南行家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开办“三生教育网”并进行域名保护,使之成为集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工作交流、资源提供、学习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4. 广泛合作,凝聚力量

2009年5月29日,云南省教育厅会同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北京)论坛”。此后,又举办了昆明论坛和香港论坛。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了第六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与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签订了“三生教育”第3版教材出版发行合作协议,从2010年起,“三生教育”系列教材由中国出版集团和人民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依托社会资源,建立“三生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联合申报“三生教育”省院省校合作课题。分别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三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研究。组织“三生教育”考察团到境外进行学习和交流。

5. 创新方式,增强实效

实施“三生教育”过程注重认知、体验和感悟的结合,通过认知、体验、实践,促进感悟、领悟、体悟、顿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为行为习惯。制定组织“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的指导意见,从2011年4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全体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教育途径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以学校教育为引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保障,构建育人合力。教育目标注重抓基本、打基础、重实效,从生命、生存、生活和做人、做事、做学问及成长、成人、成才等最基本、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下移重心,夯实基础,增强实效。

6. 目标管理,总结提升

我们把实施“三生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州(市)年度教育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部分学校进行专项督查。评选表彰“三生教育”示范学校和优秀学校,发现典型,推广经验。

三、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成效

“三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前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等中央领导对我省实施“三生教育”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刘延东同志指出:“开展热爱生命、学会生存、了解生活的‘三生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很有意义,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有必要。应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指出:“三生教育”社会反响好,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非常支持。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同志指出:“三生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切入点,希望深入扎实地抓好这项工作。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赢得了普遍赞誉。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推进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建设现代教育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和大众化。实施“三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把教真育爱理念贯穿始终,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云南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认真实施“三生教育”,促进了学校党建工作,学生党员人数达到全校学生总数的31.5%。云南农业大学着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毕业生吕春华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贫困的农村创办了昆明市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玉溪市第一小学学生迟天一的母亲范君说,孩子在接触“三生教育”后,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感慨地说:“如果说健康是‘1’,人生的其他诸如财富、事业等都是‘0’,那么‘三生教育’就是‘1’前面的‘+’,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正确的导向。”对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认为“三生教育”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有用的占92.1%。

2. 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生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着眼于让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脉相承。云大附中开展的“负重感恩”和“养活自己一天”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受教育,学生魏元昊认为“三生教育”很有意思,这样的课终身难忘。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二小学生张泽波最初看到“三生教育”课本,就被它吸引住了,通过学习知道了生命的宝贵,学会了正确面对挫折,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逃生的技巧等。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对“三生教育”评价说:“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很具有理论意义,如果真能实现‘三生教育’,我国教育就能克服种种弊端,回归教育本真”。网友“大山”在其博客中写道:“云南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三生教育’,他们从此接受的是一种‘完整的教育’”。调查显示:91.3%的教师认为“三生教育”教材对学生适合;88.8%的教师认为“三生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用。

3. 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生教育”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关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基本问题,强化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建构个体成长的基础,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昆明市红旗小学学生李沁泽通过学习“三生教育”懂得了生命是宝贵的,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学会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昭通市镇雄县一中邓书贵老师认为“三生教育”是德育的及时雨,作为教师应“缘定三生”。调查表明:98.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84.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

4. 推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三生教育”是主体教育、和谐教育,其根本在于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加强文化育人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教风、学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优良校风的培育。昆明十中余明津等同学得知昆明八中学生孙浩云患了白血病,决心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位素不相识的同学,主动到街上和其他学校进行爱心募捐,为孙浩云筹集治疗费用。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对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评价态度积极,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

5. 推进了云南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生教育”作为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的提出,作为一项创新事业的实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动力。“三生教育”围绕发展云南现代教育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制度教育为保障,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受教育者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学分制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考试制度改革、学校现代管理体制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引资办教、教育国际化、民办教育等都取得新的成果。

6. 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

“三生教育”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激发了社会、家庭参与和支持素质教育的热情,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来滇视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的领导对我省的“三生教育”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很多高层专家认为,“三生教育”应成为对全国公民的普适性教育。中国教育学会等组织正在与我省合作推进“三生教育”。中共昆明市委、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分别邀请省教育厅有关同志作“三生教育”报告。武警某部和空军某部也开展了“三生教育”。8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邓朴主动参与“三生教育”工作。网友“捭阖”写了《支持“三生教育”,建议立法保障》的博客。

“三生教育”实施以来,引起普遍共鸣,得到广泛响应。据初步统计,陕西省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同范围内积极开展“三生教育”,其中有16个省份使用了由云南省组编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此外,“三生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为此,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2010年10月份应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了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演讲。云南省教育厅被评为首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生命彩虹最佳组织奖”和首届“生命致慧突出贡献组织奖”。

在肯定主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三生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政策措施有待配套,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教学改革仍需推进,实践探索有待深化,文化建设尤需下力,提炼总结还不充分,教材建设还处于地方课程教材的修改阶段,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尚未系统成型等。

四、实施“三生教育”的体会和下一步的打算

1. 实施“三生教育”的体会

一是实施“三生教育”做到“三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等基本方法。二是实施“三生教育”做到“四个一致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培育现代教育价值的一致性,坚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与尊重学校优势特色的一致性,坚持树立崇高理想与树立正确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一致性,坚持教师的教学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一致性。三是实施“三生教育”做到处理好“五个关系”:“三生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三生教育”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的关系,“三生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三生教育”教学环节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三生教育”教学评价上处理好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的关系。

2. 进一步推进“三生教育”的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三生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在《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三生教育”的要求,并决定实施以“三生教育”为基础、以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为主线、以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制度为保障的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

我们将在教育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教真育爱、立德树人,把“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住我省开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的机遇,把板块教育、专题活动、渗透融合统一起来,以推进“三生教育”的课程化、实践化、社会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实施“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实施“三生教育”实现常态化的目标,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几点建议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为此,特提出从国家层面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从国家层面制定基本政策,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从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落实。

第二,生命、生存、生活是人生的最基本方面,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建议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进行推广。

第三,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力度,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必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逐步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同时,组织审定相应教材,在全国予以推广。

第四,云南省已被列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是内容之一,建议从政策指导、资金投入、专业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五,加大对“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指导力度,使“三生教育”理论架构和实施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全面,成立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促进会。

第六,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和建立“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8.云南芒市街道名称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芒市  街道名  特征  内涵

一、引言

芒市这个地名,唐代记载为茫施,明代记载为芒市,民国二十三年改称潞西。2008年3月17日,潞西市人民政府向德宏州人民政府上报了《潞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历史地名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请示》。经过德宏州、云南省和国务院的层层审批,民政部于2010年7月12日给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你省《关于将德宏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芒市,傣语为“黎明之城”,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芒市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门户之一。

街道名称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专名定位,通名定类。专名的形成和人们对该地域的理解和认识相关,体现着一条街道的特征和“得名之由”;通名则标志着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类。街道名称的由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是随意为之。街道名称除了承载人们深厚的情感之外,更为具体直接的作用是指明方向。一个城市中道路纵横交错,没有统一规范的街道名称,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

二、芒市街道名称概况

芒市的街道大体可以分为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在给街道命名时,南北走向的命名为“街”,东西走向的命名为“路”,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命名为“团结大街”的是东西走向。据统计,芒市城区通名为“街”的有11条,通名为“路”的有52条,通名为“大道”的有1条。2007年,为了创办国家级卫生城市,芒市的街道名称有一次大的变更,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节日命名了几条街道,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阔时路,体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特色。大部分街道的命名都有其历史缘由,不随意更名。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建,新街道不断涌现,对于新街道的命名应严格遵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行。

三、芒市街道名称的语言结构分析

(一)语音形式分析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们在接触一种语言时最先感受到的语言的外在形式。从语音形式上分析芒市路名,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1.多数街道名称来自少数民族语言音译

德宏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种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芒市作为德宏州州府所在地,城市路名也颇具民族特色。今天我们看到的路名,很大一部分是从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如:芒喊路、勇罕路、南蚌路、勐焕路、遮喊路、遮安路等是通过傣语音译过来的;目瑙纵歌路是从景颇语音译过来,用以纪念景颇族盛大的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路音译自阿昌语,用来纪念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阔时路音译自傈僳语,用来纪念傈僳族的阔时节。这样的命名既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也有利于记忆,因为人们接触一条路的名字往往先通过听觉和视觉,通过少数民族音译让人印象深刻。

2.平仄相间,韵律和谐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四声”之说,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现代汉语声调承袭了“四声”说,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入声消失,语音学称之为“入派三声”,即分别派入当时的平声、上声、去声中。古代的平声演变为今天的阴平和阳平,语音学称之为“平分阴阳”。所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音节中加上声调,语音便会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这种声调的变化便组成了平仄。“平”即是平直,没有过多的变化,读起来可以拉长,音色响亮。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归为“平声”。仄声则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读起来较为短促,音色干脆。现代汉语中上声和去声归为“仄声”。正是因为这种平仄相间的组合变化,使汉语能够有抑扬顿挫之感,悦耳动听,琅琅上口。

城市路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既要反映历史文化,又要好听好记。一个在语音上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街道名称,会更容易让人们记住。方便大众记忆,是街道名称发挥作用的基础。考察芒市街道名可以发现,大部分街道名是平仄相间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平平仄:河东路、胞波路、仙池路、德安路、红旗路、芒翁路

(2)仄平仄:阔时路、泰安路、永安路、玉泉路、育才路、惠民路

(3)平仄仄:人保路、斑色路、芒喊路、清水巷、农垦路、南蚌路、营水路、三象路、德瑞路、遮喊路、人保路、宏武路、财校路、银器路

(4)仄平平:步行街

(5)平仄平:文蚌街、白象街

(6)平仄仄平:金塔大街、芒市大街

(7)平平仄平:团结大街

(8)平仄仄仄平:金孔雀大街

(9)仄仄仄平:广腊亮街

(10)仄仄仄平仄:目瑙纵歌路

以上几类又可以分为以平声收尾和以仄声收尾两大类,这主要由道路的通名来决定,一般称之为“街”的都是平声收尾,而称之为“路”和“巷”的则以仄声收尾。在芒市城区,大部分道路都是以“路”命名,所以仄声收尾的情况占大多数,以“街”命名的比较少,所以平声收尾的占少数。平仄相间的路名让人感觉既好记又好听。

当然,芒市街道名中也存在全平和全仄的情况,如:平平平:菩提街、风情街;仄仄仄:翡翠路、勐焕路、丙午路、罕相路。事实上,这些路每个字的声调并不是同一声调,都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一样具有抑扬顿挫之感。

3.以三音节为主

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的自然单位,是语音最基本的单位。音节之间的界限,从听觉上能自然感受到。在汉语普通话中,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对城市道路的命名,双音节容易造成表意不明,四音节以上则容易导致记忆困难,三音节比较符合量的原则,这样的路名重复率少,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且没有累赘,便于人们熟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被人们所接受,使用率也明显提高。

(1)三音节:阔时路、泰安路、永安路、五云路、玉泉路、育才路、惠民路、白象路、三象路、德瑞路、遮喊路、河东路、胞波路、仙池路、新兴路、德安路、红旗路、芒翁路、居安路、人保路、斑色路、芒喊路、清水巷、农垦路、南蚌路、营水路、菩提街、风情街、翡翠路、勐焕路、丙午路、勇罕路

(2)四音节:金塔大街、芒市大街、团结大街、广腊亮街

(3)五音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金孔雀大街

通过调查发现,芒市的街道名90%以上都是三音节,读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识记;双音节的几乎没有;四音节及以上的占极少数,主要是因为通名定为“大街”,如金塔大街、芒市大街、团结大街,另外还有因为音译自少数民族语言导致音节较多,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

(二)构词方式分析

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中第三章《地名的标准化处理》第14条所规定:“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具体技术要求,以民政部制定的技术规范为准。”如果说专名是表示街道的特征,且类型多样,那么通名是表示街道的类别,形式相对较为固定。考察芒市街道名可以发现,通名有“大道、大街、街、路、巷”几个类别。“街”一般是南北走向,路面比较宽阔;“路”一般是东西走向,路面比街要窄;“巷”主要是一些短而窄的小路。专名的情况比通名复杂,根据语素的多少,可以把专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不能再切分,否则得到的只是毫无意义的形式单位音位或音节。单纯词可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双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三类。芒市街道名主要有双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

1.双音节单纯词

阔时路、胞波路、斑色路、勇罕街、菩提街、芒喊路、勐焕路、罕相路、胞波路

2.多音节单纯词

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广腊亮街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黏附在词根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根据词根和词根以及词根和词缀的结合情况不同,合成词构成的街道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偏正型:新村路、青树路、白象路、红旗路、总站路、玉泉路、清水巷、永安路、新兴路、总站路、新建路、泰安路、三象路

补充型:河东路、江东路

支配型:惠民路、育才路

并列型:德瑞路、德安路、德福路、翡翠路、泰安路、建设路、丰华路

四、芒市街道名的文化内涵

(一)体现少数民族特色

芒市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称呼、贯彻国家关于民族团结的大政方针,很多街道的名称均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关,并由少数民族语音译成汉语。与傣族有关的街道名有:白象街,“白象”是傣族群众最为崇拜的神灵动物,义为“吉祥如意”,祈福平安;南蚌路,“南蚌”为傣语,南蚌路义为“通往有温泉的道路”;勇罕街,“勇罕”为傣语,义为“金孔雀生长的地方”,有“孔雀之乡——德宏”指向的创意;菩提街,该路有芒市著名的傣族佛寺菩提寺,菩提街起到指示该景点的作用;罕相路,“罕相”为傣语,义为“金银珠宝”,象征富足美满;勐焕路,“勐焕”为傣语,义为“黎明之城”,欢聚、快乐的地方,象征着万物复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与景颇族有关的街道名,如:“目瑙纵歌路”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命名;“文蚌街”译自景颇语,“文蚌”是景颇族五个支系的总称,义为“民族团结协作、拼搏奋进、共同繁荣”;“斑色路”中的“斑色”为景颇语,义为“花色斑斓、五彩缤纷的美景”。“阿露窝罗路”音译自阿昌语,用来纪念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阔时路”音译自傈僳语,用来纪念傈僳族的阔时节。

外地游客到了芒市,一看路名便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文化,这也是芒市政府为创办旅游城市和卫生城市所做的努力。

(二)反映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和信仰

图腾崇拜始于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之心。作为德宏州主体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图腾有象和孔雀,傣族人民对这两种动物持有高度的喜爱和敬畏。这种图腾崇拜在路名中得以体现,用象命名的街道有:白象街、三象路、金象路、银象路,用孔雀命名的街道有金孔雀大街、勇罕街。除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德宏少数民族还有多种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存在,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汉传佛教两大部派,与佛教信仰有关的街道名称有“金塔大街、菩提街”。“金塔”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供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菩提”则是佛教文化中的关键意象。

(三)反映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无论哪个时期,人们对生活总是充满幸福、安宁的渴望,这种心理在给街道命名时也体现出来。在芒市的街道名称中,这种心理在少数民族语街道名和汉语街道名中都有体现。少数民族语街道名前文已有叙述,以汉语命名的街道:团结大街,象征各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汇聚力量建设边疆,共同繁荣进步;德瑞路、丰华路、泰安路、正义路、惠民路、永安路、德福路、居安路、德兴路、文兴路,从这些道路的构词语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芒市人民对于安居乐业、道德文化的向往之情。

五、结语

通过对芒市街道名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芒市街道名称语音上以三音节为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词汇上根据构词方式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主要是因为来自少数民族音译,合成词中以偏正型为主;同时从街道名称上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和信仰,以及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普遍向往。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C].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1993,8.

[2]郭锦抨.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4]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宝贵.街名的构成方式及其拼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5).

[6]牛汝臣.论城市街道命名[J].中国地名,2000,(4).

上一篇:小学生体检计划下一篇:面对面专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