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2024-09-15

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10篇)

1.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摘 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提炼所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硬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铁通南平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南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行业属性、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态势,在对公司十年发展精神个性提炼的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文化管理,经过反复酝酿,最终凝练、整合成具有南平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竹?润”文化,结合铁通南平分公司实际,扎实开展文化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实施

南平地区以竹乡而著称,竹的外形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南平地区依山傍水,地貌系武夷山支脉的低山丘陵,众多水系汇聚闽江,雨量充沛,千百年来滋润了闽北山区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铁通南平分公司努力探索与地域特色精神相契合的建设模式,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青竹的活力坚韧和雨润大地的情怀创建了南平分公司特色的“竹?润”企业文化。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韧不拨、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实现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流程和梳理企业制度体系,促进了党、政、工、团、在各项工作中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协调运作,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把文化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文化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促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得到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提升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

一、企业文化模式

“竹”: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

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

“润”:润化――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成长――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竹?润”: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

发展理念:企业与员工共成长

模式如图: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铁通南平分公司以“竹?润”要义为指导,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规划指引和方案施行,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促使党、政、工、团、工作在各自职责之上的其他各项工作均要融合在企业文化工作中。

1、企业重视度

分公司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司的各项要求上来。

2、工作协同度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以“竹?润”文化理念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用人等各个方面,通过职业发展激励,提高员工队伍忠诚度。

3、员工参与度

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理念讨论,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开展活动,广泛开展“竹?润”文化理念体系宣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4、客户满意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铁通“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服务上努力体现竹的清新、竹的品质与竹的雅致。

5、执行力

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充分发扬竹的拼博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谦逊有礼精神、励志成材精神――虽有竹节,却不止步,百年常青。

6、示范力

有效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管理规范;班组建设延伸打造标准化市场部。充分体现竹这玉竹临风、顶天立地、卓而善群的精神。

7、创新力

激发员工实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维护创新、学习创新,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以破竹之势,创造不可阻挡的节节胜利。

8、凝聚力

以文化为引,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相连,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和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将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似竹露一般浇灌员工心田。

三、在企业文化落地实施中提升企业软实力

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得以执行的关键,更彰显核心价值观。在经营生产中,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流程顺畅,杜绝部门间互相推诿现象发生,为此,铁通南平分公司进一步明确各部职责,全面梳理流程,制定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响应机制,各部门、经营部及班组均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文化传播的提升促进公司制度的建设,通过价值理念的贯彻,给管理注入灵魂,给制度注入情感,给流程注入活力,牵引着公司的制度进一步成长。

2、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每月计划,每周计划必须有完成情况,每天的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等,并做好反馈和通报。要求员工认真按照时间目标管理订立工作目标,公司领导与部门进行单向汇报业绩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及下阶段努力方向。对每月例会交办事项建立重要事项督办单反馈制度,并实时进行通报,提高工作执行力。

3、以关爱员工打造企业凝聚力

积极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为家在异地的员工提供住房安排,解决因异地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建立员工帮扶机制,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对困难员工,建档帮扶,开展“送温暖工程”,关爱温暖离退休员工。在重要节日时,公司总经理会向全体员工发出祝贺短信,体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融洽与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每一位员工。

4、以先进典型带动团队建设

铁通南平分公司遵照以人为本、绩效导向和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表彰设置季度服务明星、运维标兵、经营能手和奖励,并将典型先进事迹通过办公OA、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有效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功成为人人渴望并可及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队伍发展,推进员工队伍稳定和发展,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目标。

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竹?润”文化的感召下,南平铁通出色地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分公司月度收入总部排名稳步提升。在“竹润”文化的熏陶下,南平铁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三年来技术队伍得到大幅度壮大,培养了省级干部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干部18人,占全省干部的35%,员工人均受教育程度达40课时/年,员工发展卓有成效。把文化真正融合到管理中,把企业文化的提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就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何丹,铁通福建分公司团委书记,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2.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二

关键词:财政,软实力,建设

近年来, 张家口市桥东区财政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日益繁重的财政任务, 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 努力破解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难题。而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和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当前财政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除旧布新, 不断坚持“433”学习方法

所谓“433”学习方法, 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四真、三多、三突出”这一方法极大提升了全局干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为财政队伍向学习型团队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在每次学习动员上, 区财政局强调四个“真”学习法——“真珍惜、真学好、真考好、真付出”

让学员们铭记于心, 切实做到虚心听讲, 扎实学习, 为更好地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每次学习形式上, 区财政局坚持三个“多”学习法

首先是多渠道搭建学习平台。政治学习以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为主, 业务学习以财政知识、金融知识、综合治税、国家政策为主, 另外还重点培训计算机、公文写作及现代管理知识。同时, 通过自学、财政网络、参加学习班、统一培训和组织考试等方式、方法, 保证了学习效果, 不断提高了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其次是多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区财政局把业务学习培训和“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专题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并利用财政工作简报、《今日桥东》、财政内网等媒介, 营造浓厚氛围, 引导全局财政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业务能力, 扎实工作, 开拓进取, 为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再次是多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从讲课和考试提高学习效率。讲课采取授课人与听课人穿插互换办法, 由局办公室负责教材的课程编排, 然后将授课任务交给每位干部, 要求每位干部进行讲解各自的内容。领导根据讲课内容出题, 组织题库, 随机抽题随时考试, 考试内容丰富, 考试形式多样灵活, 切实提高干部的讲话水平、业务水平知识。另一方面从比评中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全体干部立足本职工作从实际出发, 横向同兄弟单位的同股室比较, 纵向同本单位的其它股室比较, 通过比精神状态、比工作绩效、比创新能力、比服务水平, 找出差距、鼓足干劲, 激发奋进的动力, 在“比”中得到了进步, 在追赶中缩小了和先进的距离。

3. 在每次学习内容上, 桥东区财政局坚持三个“突出”学习法

首先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鉴于干部年龄不同、接受能力有别, 局领导针对每位干部的现实情况, 尊重学员个性,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从实际差异出发, 按认知程度教学。其次是突出师资力量的专业性。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专聘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或具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讲。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各位老师的授课风格生动形象、全面激发了同志们的学习欲望, 保证了学习效果, 提升了培训质量。第三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我局以干部学习需求为导向, 将Word、Excel、PPT、photoshop财政业务等办公软件应用, 金融、财政、税收知识等作为培训的基本操作内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实实在在提高学员操作水平。

桥东区财政局“433”财政培训学习法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既站在全局的高度, 又贴近工作现实, 针对性强、信息量大, 对全区财政局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业务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立足本职, 多渠道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学习

1. 建立完善全员参与自我教育平台

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 以局中层干部为主体, 发动全局干部参与, 开展财政宣讲活动。2012年~2014年围绕财政股室业务流程、金融知识、综合治税等主题成立宣讲团, 开展了26场共26项课题宣讲, 参与宣讲人员达26人。通过宣讲稿准备、多媒体讲稿交流、宣讲情况讲评等方式, 实现了宣讲队员们的自我教育, 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的有效性。

2. 突出做好开放式调研成效明显

围绕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财政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每年确定一批研究课题, 成立调研课题组, 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2012年确定调研课题近20个, 完成调研论文20余篇次, 获得省市区各类奖项7个, 在市以上刊物上发表3篇, 其中2篇发表在国家级财经核心期刊《中国财经信息资料》上。2013年继续深入开展“走基层、进企业、惠民生、促发展”主题调研活动, 确定调研课题21个。

3. 立足本职工作开展岗位练兵注重实效

围绕最新的政治理论、财政政策和区财政工作等学习内容, 进行了的理论笔试、业务答辩、会计大赛。以“人人会做决算”、“人人会讲业务知识”、“人人会操作财政业务软件”为主题,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切实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

三、在财政管理改革创新中推动机关文化建设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学习局面, 确保学有所进, 训有所得, 区财政局在已有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基础上, 本着进一步“灵活、开放、有趣、有益”的宗旨, 适时果断地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形式, 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1. 在全区举办了五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业务技能培训班”

以提高桥东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出发点, 累计举办五期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技能培训班, 每年对全区财会业务骨干1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其中培训班邀请了市财政局、地税局、会计公司的老师分别对新《预算法》、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涉税票据、国有资产管理、“小金库”专项治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技能培训。授课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与研究成果, 用鲜活的事例, 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实际出发, 减少理论赘述增加案例分析,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把专业理论讲解的清晰易懂,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培训, 对提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及法律意识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今后的财务工 (下转第228页) 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学员呼吁:“区财政局组织的培训就跟做饭一样, 这碗饭做得正对口, 这样的培训可以再多一点, 时间可以再长一点。”

2. 通过举办“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 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精神进一步融入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管理水平中去

“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全部由财政局干部亲自操作和筹备。大赛形式新颖、生动直观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比赛题型丰富多样, 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视频动画题、场景录像题等;比赛形式采用定人必答题、定队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闯关题, 分8个环节进行。“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 生动直观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扩大了会计在社会中影响, 在全市各个区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本次大赛活动, 更好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扩大了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 进一步调动了会计人员更好地学习业务知识和法规制度, 提升了桥东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3. 通过举办“股长讲业务”“科员撰讲义”等方式, 鼓励全局干部“互教互学”及“学考结合”

2012年~2014年根据财政职能的调整, 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学专业的少的客观条件, 每年集中两个月利用每天下午下班时间进行培训。由股长讲各股业务流程, 全局干部互教互学业务知识, 每位学员也是自己的老师。办公室负责教材的课程编排, 然后将授课任务交给每位学员, 并要求学员们提前备课, 再把重点内容提炼加工、融会贯通后进行讲解, 这样不但加深了授课人的印象也增强了听课人的效率,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双向共盈。

4. 进一步立足本职工作、立足区情实际, 做严做实做优各项专题调查研究

3.打造大屯铝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篇三

精心设计,整体规划,确定创建目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必须用有型的管理制度加以整合规划,形成员工共同遵守和执行的行为准则。为此,2004年9月,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人员赴上海宝钢、三菱电梯、别克汽车及延锋伟士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参观调研。在广泛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作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初步构想设计了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近、中、远期奋斗目标,并成立了专业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同时,要求每个车间、单位都制定出自己的规划措施,广造舆论,在短时间内迅速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全员参与,提炼整合企业核心文化理念。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凝聚职工、提升管理的灵魂。2004年10月,公司党委专门下发了通知,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上至公司党政领导,下至电解车间的普通工人,大家分别就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宗旨、企业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安全方针及优秀安全口号、标语、格言等内容集思广益,大胆设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征集到各项格言理念300余条。经过多次梳理分类,反复筛选修改,最终确定出台了具有铝业公司特色的文化核心、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科技理念、服务理念、质量方针、安全方针及环境方针等10项核心理念。2008年,根据企业文化不断深化发展的需要,公司结合4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情况,重新对原有的企业理念进行了整合、修订,以便更加适合铝业公司发展需要。另外,公司还把那些语言简洁、寓意深刻、警示性和教育性较强的职工格言,集中做成电脑喷绘图板,挂在各车间显要位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加大视觉文化系统建设投入,塑造企业良好的内外部形象。

铝业公司借投产典礼时机,加强了对厂区内的视觉文化系统建设。厂内所有工业、厂房建筑统一采用了蓝白相间的企业标准色,设计了具有独特内涵的铝业公司企业标志,邀请了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题字,对企业名称进行了精心包装,规范了纸杯及宣传印刷品的样式,统一设计了厂区内所有标牌,并先后在各车间、关键性建筑物、办公楼等场所制作悬挂了体现铝业公司各企业文化理念、精细化管理及集团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精美排板40余块,建造了篮球场和企业文化广场,还专门在办公楼对面建造了大型宣传画廊,在南北大门前树立了造型独特的灵壁石,石后篆刻了所有参加铝业一期工程建设的员工名单,使广大员工增强了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以上视觉文化系统的打造,铝业公司以鲜明的企业形象、独特的文化风格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给进入铝业公司的人员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认同感。

在抓好视觉文化系统建设的同时,铝业公司注重从产品质量、员工素质内涵方面塑造企业形象。自投产以来,公司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不断加强质量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所生产的铝锭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99.70A国家标准。2005年7月19日,满载着大屯铝业人的梦想和期盼的首批1 000吨出口铝锭远销挪威;2007年2月6日,铝业公司首批1 000吨代焙出口炭块外销阿联酋。另外,公司还与江苏文联协作,拍摄了高质量的铝业公司专题宣传片《追求卓越》,并在矿区电视台播放,利用《徐州日报》和《大屯工人报》专版撰写发表了反映铝业人精神风貌的文章,在中心区宣传画廊举办了铝业公司大型专题图片展,较好地展示了企业形象。

抓住载体,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

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公司制定了各年度《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意见》,对文化理念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投入物质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精心安排,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安排意见》及宣传提纲,不断深化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念,认可理念。另外,公司还分别先后邀请了北京北绘文化整合传播机构和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教授来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等内容的专题知识讲座,加强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训教育。

为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普及,公司组织人员精心编印了《企业文化手册》、《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安全文化手册》,举行了隆重的“《企业文化手册》发放仪式”,做到每名员工人手一本,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政治学习、各种会议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同时利用企业内部网络、板报、宣传栏、画廊等宣传教育阵地进行广泛宣传, 公司党委政工部门、工会等联合举办了“宣传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两轮声势浩大的书面考试选拔和现场竞赛,在全厂掀起了学习企业文化理念的高潮。2008年,公司又专门编印了反映铝业投产4年历程的《岁月如歌》论文集,充分展示了铝业人精神风貌,激发了员工的创业自豪感。

为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执行力,从2007年9月1日起,铝业公司率先在大屯矿区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准军事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准军事化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公司准军事化管理日常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准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准军事化管理训练管理制度》等文件,对全员包括外委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军事科目训练。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工作,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执行力、服从力和战斗力,逐步向员工思想道德高尚化、团队学习快乐化、任务安排命令化、工作开展标准化、遵守纪律规范化、穿戴着装整齐化、言谈举止文明化、环境卫生清洁化的“八化”目标迈进。

坚持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铝业公司注重制度约束的刚性管理和人性化引导的柔性教育相结合,制定了《铝业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准则》,建立完善了经营考核体系,认真编订了《铝业公司精细化管理手册》,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狠抓落实执行。

在抓好制度约束的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职工的行为养成,实行人性化管理。公司党政从2005年元月份开始,就为全体员工建立了 “生日档案”,为过生日的员工发放纪念品,送上一句祝福和一份精美的生日蛋糕;建立了公司领导接待日制度(当天值班领导负责接待职工,与职工谈心,交流思想,帮助职工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困难)、领导干部定期谈心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和经济激励,做到刚柔并济,逐渐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公司还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注重健康”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并在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针对电解车间高温、高粉尘、强磁场、职工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的现状,公司领导为了能够给广大职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在生产设计上,对电解车间的净化除尘系统高标准,严要求,不惜投入,配全了劳保用品,力争把废气和粉尘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在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上给予了特殊照顾。例如,冬季及夏季,为职工送来了姜汤和绿豆汤;为了不让职工吃冷饭,为每名职工配发了微波炉饭盒,为各个车间配备了微波炉;夏季又为电解等生产车间配备了冰柜,并送来了冰棍、牛奶等慰问品;为防止职工生病,为各个车间配备了药箱及创可贴、红花油、感冒药等。为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营养补给,从2005年6月1日起向电解车间职工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袋250ml~500ml不等的鲜牛奶。另外,在公司资金条件紧张的情况下,针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浴室、食堂、洗衣房等问题,公司领导亲自抓落实,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以上作法,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职工队伍比较稳定。

另外,公司还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文体活动,坚持寓教于乐,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从2005年开始,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职工篮球赛,重大节假日举办大型职工文艺演出庆典活动,并定期组织唱歌、书画、棋牌、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内容使创建活动的群众性、普及性更加突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职工的个性追求,陶冶了职工情操,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与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增强了企业的内聚力。

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为此,公司提出了“构筑学习型企业,实施文化型管理,建立节约效益型组织”的企业发展方向。

统筹安排,建立学习型组织。公司与湖南长沙中南大学联合开办了一期电解铝专业大专班,40余名员工参加了学习。各车间、部门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电大及其他成人函授学院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先后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到同行业其他单位参加学习培训,为企业储备了技术人才。目前,铝业公司具有大专以上及高技学历的人数达59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职工的知识层次在逐年提高。

注重技术创新,重视素质培养。从2004年开始,公司每年都举办几次各类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车间一线举办各工种技术比武大赛,培养拔尖人才;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培育。今年特别聘请了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有关专家教授来公司授课,使员工素质得到提升。

加大学习投入,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为每一名员工和中层干部配发了《要做就做最好的》、《细节决定成败》、《解放军精神》等有一定学习价值的书籍,为各车间设立了职工读书箱,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书籍,从而在车间职工中形成了读书学习、钻研业务的良好风气。

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让企业文化全面落地生根。

2009年,针对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存在的推进步子缓慢、全员参与不够及没有落地生根等问题,铝业公司将按照“先务虚,后转换,再求实”的思路,不断深化创新。

一是适时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年会。邀请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过去,探讨未来,真正让铝业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二是举行铝业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发放仪式。会上将发放在4年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上新整合编印的《企业文化手册》和反映铝业公司投产4年来创业历程的《岁月如歌》文集,以此来加强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灌输,提升企业软实力。

三是全面推行准军事化“十大规范”。重点抓好道路行走(包括车辆摆放和人员队列行走)和车间的规范化操作,全面落实员工思想品德、行为礼貌、文明形象、文明用语等“十大规范”,以此为抓手,使企业文化工作虚功实做,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目的。

四是逐步健全考核评估机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相关考核评估机制,将其纳入企业考核评价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使企业文化理念与规范自觉转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并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最终用企业文化引领员工思想,凝聚员工人心,坚定应对困难的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确保实现公司2009年的各项经营指标。

4.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四

炼油厂徐健

摘要: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效应,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受到企业文化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同时这些功能的实现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在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两者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软实力 企业发展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影响,存在着一种消极、错误的思想意识,使部分员工负面情绪增加、甚至否定自身的价值。这种消极的力量,严重制约着企业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因此,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引导员工走出思想误区,正确看待自身价值,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加强软实力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用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应切实重视当前员工队伍的现状,认真分析和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把及时帮助和引导这部分员工做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阻止错误的价值观导致错误行动的现象的自然蔓延滋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帮助员工形成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增强员工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意识,使员工自觉地将实现自身价值与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融为一体,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为企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二、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它集中地反映了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作为企业员工,其价值取向是否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形成企业与员工为之努力的总目标,唤起企业的使命感,激励员工的敬业精神,使企业与员工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实现共赢;企业领导干部要确立与企业发展一致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以权谋私、享乐主义、任人为亲不正之风的滋生和漫延,保持纯洁性和战斗性;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培养和使用好人力资源,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

三、加强机制建设,激励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的分配机制、用工机制决定着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企业应实施科学的分配机制和用工机制,合理利用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企业要实施好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工程,使员工为企业奋斗有目标,为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实现创造条件。员工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员工所在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开发、培养,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员工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多年来持续推进员工继续教育工作,曾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专项技能大赛金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力量。(2)利用好非经济报酬的激励方法,扩大员工的工作价值。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报酬”导向不利于企业与员工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而非经济报酬则有助于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赋予了员工更大的工作责任,为员工提供了培训、晋升等个人发展的机会而增加了员工的满意度,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稳定的经济报酬的基础上,利用好非经济报酬的激励方法,更能持久地激励广大员工在工作中敢于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在工作创新中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3)让有为者有位,让有位者更有为。企业组织部门应该给有为的人以位,这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要求,也是用人导向。尤其不要用组织干部编制去解决其他干部的待遇问题,确保责权利的相互统一,让真正有为的人得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激发工作热情,实现工作价值,让有位的人能够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4)企业要切实关心员工,人的本能就是要求进步,因此,企业在引导员工正确看待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应多为员工着想。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成长,鼓励员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在政治上帮助员工成长,把他们培养

成为政治上坚定、工作上先进、作风上正派的现代企业员工;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工作情绪达到最佳状态,真切的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5)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企业还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组织氛围,鼓励信息共享和团结协作。例如,通过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企业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通过坚持开展企业厂长民主联系人会议,为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建设,搭建平台;通过建立职工活动室,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通过定期组织思维创新沙龙活动,促进员工相互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形成更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

5.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篇五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提升 文化立法 文化创新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 要: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贸易额年年攀升。发达国家强劲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文化贸易的主导力量,其文化产业普遍优于其整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平均在10%以上。如英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成长率的近2倍,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美国当前出口最大的已不再是农作物或是工业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文化——电影、电视节目、书籍、音乐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25%,超过了军火业。美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43%,欧盟达到34%,整个亚洲和南太,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在内一共才仅占4%。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制造”更是扬名世界。但在“中国制造”的背后,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匮乏的。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我们有能力制造占全世界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但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制造出口的每一台显示器都标识着:Intel inside。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很值得中国人深思的话:“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制造”更多的是硬件,而软件则多是来自国外尽管我们的制造业规模宏大,却只是世界的低端加工厂。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经济贸易赤字,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西方的巨大的文化贸易赤字。如电影业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即使出口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当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已到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从现实来看,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不断增加。单纯卖物质产品,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少。而如果能够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则可有效地提高其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将文化的基因移植入“中国制造”之中。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我国自古就重视软实力,知道仅凭硬实力是不够的。如“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提出即反映了朴素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古代中国曾一度强盛无比,未出兵占领周边的国家,但中国文化却对这些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华文明及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我们现在不少人的思维方式却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来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战略思考。有人认为抓经济可以“赚钱”,抓文化则是“烧钱”。领导者往往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其见效快,容易出政绩。事实上,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有失偏颇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文化本身并不是反经济的,它同样具有经济的正向效应。今天的文化可能成为明天的经济利益。当一种文化被普遍接受以后,代表这种文化的经济利益其实现的过程也将变得更为容易。那种牺牲文化去发展经济的做法,可能经济在短期内发展了,却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一些社会风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地能够带来文化的崛起,甚至这一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伴随文化趋向衰落的过程,前苏联即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文化软实力差的国家,犹如一位没有头脑的泥塑巨人,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之下,将会很容易倒下。因此,应给予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摆在与工业、商业等产业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文化软实力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外国的舆论和媒体首先多是从领导人形象开始关注一国的变化。因此,领导人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人。要注重形象,展现出良好的个人魅力。执政者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学会广交好朋友,多交真朋友,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与其他大国打交道,要不亢不卑,有理有节,着眼长远。二是组织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一个组织,也有其内在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企业。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减少“以力压人”和“以利诱人”,而增加“以理服人”和“以礼待人”的做法。文化软实力在组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的社会形象及其影响能力等等。三是个人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个人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国家软实力的水平。提高每个个体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涵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其根基来源于每个个体的文化崛起,它发乎个人的内心,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之中。诚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仍然屹立不倒,说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要素应及时总结并发扬光大,要更多地去挖掘中华文化中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并加入“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价值取向,以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让其在不远的未来,彰显出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和”。“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讲求“仁”,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反对强权,同情弱者。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多元共存,反对战争和征伐。江泽民同志1991年访问莫斯科时,即引用了墨子“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和”文化。温家宝同志指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和谐、包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倡导各民族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的提法,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提炼出来的一个极好的典范。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不竭的动力源泉。优秀的文化应当是兼收并蓄的开放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有创造性的融合能力。要使中国的文化体系积极参与世界的文化体系的建构,进而产生新的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体系,就要注重对其他异质文明的学习,避免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历史反复证明,文化的交流对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树大,则必须要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如何扎好我们的根,不仅是文化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构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经济持续多年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使得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海内外的吸引力在日益增强。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是初步的、薄弱的和有限的。当前,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找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迫切任务。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当前,文化的创造性和活力尚未被充分释放和激发出来,相关的抑制因素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讲,旧有的文化体制弊端还没有被彻底根除,新的文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因此,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贸易能力甚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战略在当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我们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中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世界主流文化市场尚属稀缺,其外贸的基础很弱。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本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时,创意产业占到GDP的7.9%。在1997-2001年间,其出口增长率达15%左右,是其他行业出口增长速度的几倍。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美国以致于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在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动漫产业,政府已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打造动漫强国。财政部即表示将于未来五年中用30亿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也出台配套措施以积极动漫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北京、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文化部也为优秀的动漫作品提供大型的展示平台,可以说政府部门为创立我国自有的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一批动漫演出制作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世界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如果能够很好地因势利导,将非常有利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实力是有限的,因此,要用更多的激励政策,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我国历届领导人均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如此,其他领域当然亦是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认为“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则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明的充盈是难以走远的,因此必须要有文化来大力支撑,要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打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她在目前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如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较之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软实力建设在较长时期内均遭到了某种程度的轻视甚至是忽视,这也直接导致文化软实力还跟不上国家经济硬实力提升的速度,更跟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度。加快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软实力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力。世界大国的成就,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需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上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发展也将成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振兴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世界的目光也将越来越多的投向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本身也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新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6.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六

打造个性化关东文化提升齐齐哈尔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关东文化是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独具特色的`关东文化应从提炼个性文化特征和文化遗存入手,并且要有继承有变革,只有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才能显现这种文化的生命力.

作 者:王俏梅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博物馆,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刊 名:理论观察英文刊名:THEORETIC OBSERVATION年,卷(期):2009“”(5)分类号:G122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个性关东文化 原生态文化 融合性文化

7.加强项目文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企业软实力 篇七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硬基础,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优势——软实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成立以来,新投集团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领导者意识的创造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经长期积淀业已形成,企业标识也已确立,通过对硬基础、软实力两手抓,在逐步实践探索中,培育和建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投企业文化,使其对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为核心,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先进的企业文化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

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企业的发展主要靠领导者的科学决策,靠全体职工的团结敬业,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

(一)注重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充分利用内部网站、刊物、简报、板报以及LED显示屏等媒体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种企业核心价值观,使职工能够振奋精神,形成企业振兴的合力。

(二)坚持“司务公开、民主管理”

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形象和信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维护,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企业信誉,并充分调动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企兴我荣、企衰我损的休戚与共的血肉情感,不断鼓舞职工斗志。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思路

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新投集团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

注重在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中下功夫,坚持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集团公司领导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使广大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互融合

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新投集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种无形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在集团公司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新投集团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优势得到了延伸,增强了企业的内聚力,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中的效率。

(三)加强职工培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几年来,集团公司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怎样做”转化为“我应该怎样做”。通过抓好企业文化、专题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带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并使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员工一言一行的行为展现了企业风采,体现新投人文化建设成果。

四、结束语

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新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使新投集团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坚持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国有企业文化,促进新投集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鹏程. 培育特色文化 提升企业软实力——山西焦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先锋队,2014,35:25-27.

[2]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薛昇旗.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软实力”提升硬实力[N]. 内蒙古日报(汉),2011-11-25010.

[3]突出五大特色 狠抓五项建设 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J].中国职工教育,2011,12:19-20.

8.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篇八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9.如何提升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 篇九

当今全球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靠传统的硬性竞争优势已难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另外,企业所拥有的硬性竞争优势保有时间越来越短,且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现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着手建设企业文化,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理解上的误区。一是企业文化务虚化。在一些企业,一提到企业文化建设,不少人认为是做虚事,装点门面,故弄玄虚,不能创造效益贡献GDP,对企业发展似乎没有多大推动作用。二是企业文化片面化。一些人用直观的、表象化的思维模式曲解企业文化,认为搞几次文体活动、办几次板报、挂几幅名言警句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没有将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用活动来诠释文化,用口号来渲染文化,用会议来落实文化。三是企业文化万能化。认为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是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团建设等工作混淆。四是企业文化差异化。这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践行方面,许多企业自我理解引申企业文化,发展所谓的“子文化”,导致各基层并行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千差万别,员工在文化落实上标准不一,企业文化未能完全秉承集团公司的“母文化”体系,使自己管理特色和品牌战略在基层的推广行为滞后,步伐缓慢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文化定位。准确的文化定位是基于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历史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后的科学研判。企业文化作为依附于企业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有人把它的核心内容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灵魂,蕴含着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信条等附带企业特殊信息的文化基因,它为文化理念系统的形成、传播和普及奠定基础。文化定位就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创新、发展,从而形成特质鲜明、不易模仿的文化理念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顺利实现了文化定位。本土的文化理念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文化定位的过程,“本土”文化体系就是企业的文化基因。

其次是文化落地。所谓企业文化落地,就是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把企业最高管理层所倡导和推行的文化理念转化成行为和结果,就是能用创新的理念、超越的勇气、长久的坚持去实现理念的热升华和文化的软着陆。企业文化如同一粒种子,不能总悬浮在空气中,只有在适于生存的特定企业土壤环境中落地生根发芽生长,才能在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弥久散发文化芬芳。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会陷入上面所述种种误区,归根结底是没有实现文化落地,既没有在认识上深刻的理解,更没有在行为上强力的执行。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文化战略突围,也就是实现企业文化从虚无到殷实、从弱小到强大、从悬空到着陆的过渡,这就需要通过建体制、创模型、做培训、搞活动、抓创新、造氛围、广传播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套文化解决方案来实现。

企业一直在用各种文化载体潜移默化的实践着企业文化:制作全家福、张贴安全寄语、征集安全家书等安全措施的强力执行推动了安全文化的落地;“双优企业”建设、整套服务方案执行、服务型企业建设为服务文化落地做了最好的铺垫;体制转型、现代企业建设、制度建设为文化落地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一站一报一刊”宣传平台建设,树立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旗帜和外部窗口等等。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已经建立,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文化合围、全面落地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最后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永葆青春、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世界五百强的海尔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文化典范,有人这样评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海尔的每天也是新的”。正是在这种创新理念的支撑引领下,才使得海尔在短短26年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在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年营业额1400亿的全球化集体公司,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之一。

在文化创新方面,企业一直很给力:管理创新从无到有,制度建设全面开花,创一流企业成效卓著,人才管理活力涌现,流程再造日趋完善,整套服务效益凸显,现代化企业建设全面启动……,这些大手笔有力促进了创新文化和企业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文化基因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显现。但是,客观的说,我们的文化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还需要在思维方式、行为理念、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等更广的领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10.加强软实力,提升企业核心力 篇十

关键词:国有道路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交通运输企业直接关系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一直以来交通运输企业都是我国经济的只要支柱,影响着我国居民的出行安全,事关民生大计。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业投入的加大,市场上交通运输行业越来越活跃,主体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企业的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党的十八大对交通运输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实现转型,增加其软实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交通运输企业一直以来都是重视业务,轻软实力的,在以往的背景下兴许是可以行的通的,但是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进行改革,固步自封,将会使交通运输企业的路越走越窄。

一、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重视度不够

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以交通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来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交通运输企业领导本着对本企业员工收入考虑,也从自己的绩效角度考虑,会一味的重视交通运输企业的业务收入,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方面不予以重视,大多是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体会到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对于企业重要意义,也不能带动交通运输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对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重视度不够,直接导致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鼓励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寻找自己的突破,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确保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中位于保持匀速增长。

(二)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软实力建设

交通运输企业的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交通运输企业独有的一套管理模式,交通运输企业领导者和员工都坚守自己行业管理方式方法,很难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创新。据了解,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硬性指标的考核和业务量的考核,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于软实力的重视度不够。交通运输企业员工随着体制的发展更不会主动创新,对软实力的认识不足,行动力不强,影响了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的建设,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国有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三)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不够

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不够,不利于构建软实力,不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导航的作用,是一个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的无形资产。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自身特点,有自身的文化建设特色。目前,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明显存在重视度和力度不够,方向不明确,投入成本比较小等问题。企业领导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了不能在自身带动下发挥文化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文化是构成软实力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企业最容易把握和掌控的部分,但是在对交通运输企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文化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口号方面,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和困难。一方面是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空洞,另一方面,即使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在具体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企业领导在安排好文化建设活动后就万事大吉,企业员工一方面要完成日常工作没有额外时间落实,或者是认为领导不在,没有监督而敷衍了事。

二、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重视度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方案,推动落实。提高交通运输企业领导对于软实力建设的重视度。在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评价方面增加多个方案,避免仅仅是以业务为考核计量标准,增加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重视度。发挥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软实力建设重视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分具体阶段,一步步的推进。

(二)转变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

交通运输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方式,必须让提高软实力的意识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避免固化单一的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模式,发挥交通运输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参与度,使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模式得到创新。转变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要从国家的方针政策入手,以党和政府的精神思想为向导,从根本上转变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软实力,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人性化的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建立完善独特的交通运输企业文化,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最终增加企业软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人性化的交通运输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才能使交通运输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只有员工真真正正的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才会有未来。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交通运输企业要树立关心人,塑造人的企业文化,不断的完善企业内涵,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扎实推进企业软实力的构建,最终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小结

加强软实力,提升企业核心力是交通运输企业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要求下,交通运输企业严格按照精神和文件要求,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交通运输企业的软实力还必须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才能不断的服务于交通运输企业,才能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交通运输企业在竞争中位于优势地位。交通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忠厚.《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新高潮》[J].地理教育,2009.

上一篇:开车平安祝福语 开车祝福语下一篇:小学生秋季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