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作安排范文(共8篇)
1.矿山工作安排范文 篇一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委员会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我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发展始终不变的主题。我院是一所行业性很强的学校,“矿山机电专业”是我院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特色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软件建设”方面,培养了一支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综合实习车间,并在开滦各矿设立了11个实习实训基地。为机电类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全面实施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面向社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养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贯彻“三个面向”思想,以培养机电领域及岗位(群)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依托大企业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教学过程的平台和模块、理论与实践、合格与特长的有机结合,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模式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1、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应现代矿山机电领域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
2、建立一个2+1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完善和整合一批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
4、创建一个有企业特色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块化;
5、创建出一批产、学、研结合、校企共建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6、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试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建立教学过程和人才达标的评价考核体系;
7、造就能够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学教师队伍;
8、培养学生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进行消化理解,可直接查阅外文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锻炼,基本具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整体调试以及对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能力。毕业生达到专科层次的本专业理论水平并获得相应工种和高级工资格证书。
二、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1、专业在办学上,要体现出发挥校企结合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特点。专业方向要依据矿山机电技术领域及岗位(群)需求,及时动态地按生产需要进行调整;聘用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兼课以弥补校内专业教师的差距和不足;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目标培养。
2、课程的内容要体现能力素质本位,反映当前矿山机电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按需减少理论课教学,并将传统的“专业理论课”改革为“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形成新的教学系统和模块;对国外引进设备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采用模块式教学,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推进直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按需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因材施教,实行专业教学与现场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去实习。
4、建立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施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跟踪调查。
(二)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突出实用性,文化基础课侧重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专业实验室,改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和自由设计实验项目。
4、“双师型”教师要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项工作,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发挥“双师型”的作用,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
5、指导和帮助学生在生产现场寻找课题,借助生产现场的设备,在一线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6、选编适合的教材,突出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查、分析、判断、排除的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彻底废除“老三段”理论教学体系,建立“2+1”的教学体系。“2”指文化基础知识体系,要相对系统化,以保证高专文化层次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数学课重点讲授应用数学,强化英语及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1”指紧密围绕专业方向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该体系体现高、新技术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有利于教学内容与知识的更新,同时还应有相对稳定的理论支持体系,使课程结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
为实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近几年来,在教材建设方面学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专业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应优先选用“十一五”高职规划的优秀教材,使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达到省内先进;
(2)专业方向课与选修课的教材建设,在选用国内优秀系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目标与特色建设,组织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
(3)积极参与及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水平;(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使专业基础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率达85%以上。
按照“2+1”分段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使用近三年新出版教材达到总教材数的70%,使用自编教材、讲义 部,专业基础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达80%。
五、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在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基础性实践环节的建设
2、实习基地的建设
3、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六、科研能力培养
七、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在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将继续按照“引进来,送出去”的思路,培养和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
(2)教学改革与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系列课程建设;专业基础精品课程、专业优秀课程的建设和特色课程的建设,符合教学规律要求具有创新的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层次和水平。
(3)实践教学环节与基地建设还需要有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重点是在实验装备的规模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矿山工作安排范文 篇二
矿山工程中, 由于采掘活动破坏和改变了原岩应力状态, 引起应力重新分布, 使围岩变形、离层、移动以及破坏垮塌等。工程实践中把存在于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简称矿压。矿山压力是采掘工程引起的, 如果没有巷道开掘和采煤工作, 就不存在矿山压力, 采动前原岩应力是矿山压力产生的根源。就中国煤矿采掘顶板事故来讲, 据统计它占整个煤矿安全事故的比重超过了40%, 每年由于顶板事故影响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左右。随着采矿工业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矿山压力具有一定的规律, 只要认真开展矿山压力研究, 掌握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遵循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就能为矿井开拓、巷道布置、井巷支护及顶板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 围岩和支架所表现出来的变形、离层、破坏和冒落等现象, 称为矿山压力显现。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形式有工作面顶板下沉、支架变形和折损、顶板破碎或大面积冒落、片帮和底鼓等。在采煤工作面岩层控制中, 顶板是最主要的控制对象。顶板中以基本顶 (指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坚硬岩层) 的活动为重点, 它不仅影响着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同时是工作面岩层运动的主体。回采过程中, 工作面落煤、直接顶放顶、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的变化以及基本顶的断裂与下沉等, 都会对顶板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矿山压力的研究现状
随着放顶煤开采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在实践中发现, 由于放顶煤开采支架上方面对的是相对松软的煤层, 使得综放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和岩层控制特点与一次采全高时有较大的不同。中国对放顶煤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顶煤破碎规律、顶煤冒放性、支架一围岩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放顶煤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证。对坚硬顶板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十分强烈、并且具有较强烈的冲击载荷的情况, 提出了煤柱支撑法、矸石局部充填法、水沙充填法、工作面步距爆破放顶法、采空区爆破法、超前工作面深孔爆破法、超前工作面高压注水法等,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大倾角条件下进行回采的工作面数量的增加, 也使科研人员认识到, 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采空区矸石的滑落和工作面设备在自身重力和顶底板运动作用下产生的下滑和倾倒, 导致岩层控制和回采工艺的完成更具复杂性。通过实践认识到, 在大倾角工作面岩层控制技术中, 设备的防倒、防滑是大倾角工作面顺利实现回采的关键。在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研制大倾角工作面成套设备以顺利实现大倾角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对深井开采、大采高开采、“三下”开采、“三软”开采等各种地质条件下各种采煤方法的矿压显现和岩层控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为各类复杂条件下顺利实现回采创造条件。相应地, 各种矿压理论、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 矿压监测仪器、仪表实现了直观、轻便、小型化和数字化。
3 工作面顶板破断的力学分析
3.1 采场开挖过程的顶板损伤特点
采场基本顶破坏的实质是不断开挖下的渐进破坏过程, 岩石作为一种含有裂隙等缺陷的天然损伤材料, 由于裂隙和缺陷的扩展是不可逆的, 岩石具有明显的记忆特性, 这种工艺过程对研究采场基本顶破断机理非常重要。例如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工作面来压剧烈, 发挥现代化采支设备的效能就应该从符合开挖工艺的分析手段人手仔细研究顶板破断机理。采场开挖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分步开挖引起的损伤积累, 顶板的破断形态和垮距将受这种工艺过程的明显影响, 浅埋煤层的顶板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基本顶关键层的稳定性。因此, 研究重点就在于认识顶板关键层的破断机理。对岩石微观破断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正确理解基本顶关键层的破坏和失稳机理。岩石损伤力学研究表明, 从工程意义上说, 岩石是脆性材料, 几乎不存在宏观塑性变形。造成岩石 (体) 弹性和非线性变形的主要和直接原因是:在岩石中原始微裂纹重新张开和扩展, 在岩石中的微缺陷及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次破裂, 与局部拉伸裂纹相伴的裂纹摩擦滑移。因此, 顶板岩层破坏从微观上讲属于张拉破坏, 则岩体损伤的主要因素可以认为是拉应力引起的裂隙扩展。对基本顶关键层宏观破坏过程和形态的研究, 应当重视顶板岩体裂缝的起始位置与扩展方向对顶板破断形态的影响。
3.2 工作面顶板初次破断机理
采场岩体作为天然材料, 是一种自然损伤体, 随采空跨度的增加, 顶板岩层中部下侧的拉应力区向开切眼侧发育, 这是因为岩梁自开切眼侧逐渐向工作面煤壁延长, 岩梁的中部是从开切眼侧逐渐向工作面侧发展, 而基本顶中部点经历了一个反复受载累积损伤的过程。当岩梁长度接近极限跨距时, 岩梁下部拉应力破坏区向上发展, 使岩梁有效厚度变厚, 在剪切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 破断点应靠近切眼侧, 呈前长后短的非对称性。岩石力学研究认为岩体基本上属于非抗拉材料, 岩石损伤力学的研究也发现岩石的微观破坏为拉破坏。
3.3 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性破断机理
基本顶在经过初次破断后, 由原来的固支岩梁变为一端悬空的悬臂岩梁, 岩石的受拉破坏机理以及这种岩梁的形式, 决定了基本顶的周期破坏形式, 应该是随工作面的推进在工作面前方煤壁内某处形成达到抗拉强度时的拉应力后, 再随工作面推进而逐渐使该处拉裂隙由上向下贯通到煤层, 等待工作面煤壁推到此位置下而发生周期性破断。
4 结语
笔者通过对矿山工作面顶板破断的特性和机理的分析, 以期使读者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煤矿开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特征, 并为日后的矿山压力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奉贤主编.煤矿生产概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05.[1]郭奉贤主编.煤矿生产概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05.
3.如何做好矿山的环保工作 篇三
关键词:矿山产业;环保工作;可持續化发展
引言: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增加了对矿石原料的需求量,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过度的对矿山进行开采,却忽视了在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化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矿山产业的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人们不再只是单纯追逐经济效益,而是探索如何通过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来实现经济价值。为了进一步的改善矿山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好的保护矿山环境,国家已经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些不合理的开矿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随意开垦矿山的行为,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但是矿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人们还没有提高对矿山环保的重视程度。所以本文就对矿山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旨在更好的指导人们进行矿山的环保工作。
1.矿山环保的重要性
一般的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在开垦矿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在开采矿山的过程当中要利用化石原料来帮助开采,这样不仅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气体,同时爆破山石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在开垦矿山时会占用一些农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环境。矿山开采的环保措施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这些措施的使用可以很好的缓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些矿山企业对矿山进行胡乱的开采,造成该地区的地质疏松,地表下陷,引起一系列地质问题,降低矿石的开采率,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矿山的环保问题也成为制约矿山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对矿山进行环保性的开采,才能保障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以环保作为发展的前提可以降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一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绿色矿山的环保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在进行绿色矿山的实践过程当中还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引用,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人们进行环境治理,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如何做好矿山环保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发展科学开采技术,实现洁净开采
山石的开采包括矿山的选址,矿石的开采以及矿石的烧制等过程,而这几个过程当中矿山的开采所造成的的污染程度最大。在进行矿山的开采的过程当中不仅会产生较多的污染物,同时会破坏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采取科学的开采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洁净开采,进一步降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科学开采的手段要将矿石开采与地质环境相结合,促进产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科学开采就是要寻求不同的开采手段和方法,以环境保护作为开采的前提,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保水开采技术,另一种是减沉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是在开采过程当中以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的前提。防止在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等。减沉开采技术是防止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面的下沉,以及对破坏的农田进行复垦的过程。这种开垦技术主要考虑对地质的保护,减少对土地层的破坏。
2.2加强“三废”治理,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在进行矿山环保治理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减少“三废”的产生,其中包括两个操作环节。首先是降低废物的产生量,这要求矿产企业在进行矿石开采的过程当中采用先进的开采手段和方法,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矿产过程当中废物的回收,在矿石开采过程当中要实现废气的“零排放”还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只有将产生的废物进行二次清洁,才能真正做到绿色矿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回收系统,以及一系列的净化系统尽可能降低废水、废气的排放量,避免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3加强矿山环保管理,实现矿区和谐发展
在矿山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各专业人员的参与,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就会使得矿山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问题丛生,大大降低矿山生产效率。所以加强矿山环保的管理,实现矿区的和谐发展是实现矿山产业持久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强矿山环保的管理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只有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保障管理的有效进行。在对矿山环保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
2.4提高环境意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
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之对应,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在实行绿色矿山计划的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机构,使得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得到一定的监督,对开采人员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建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使权利层级下分,任何一级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奖惩分明,切实保证人民的利益。同时各个环保管理机构要提高对矿山开采治理的重视程度,采取一定的宣传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环境指标的合格。
结语:实行绿色矿山的发展计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经济和环境能够和谐共存,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矿山开采方式,选择较为洁净的开采手段,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在进行绿色矿山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寻求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使矿区经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炜,魏本宁,赵江涛. 国外矿山环境治理管理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矿业,2011(4): 39-40.
[2]杨志刚,魏阳.以技术手段提升矿山环保管理水平[J].中国会议,2012(6):895-897.
4.矿山工作安排范文 篇四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实施意见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以简称《规定》),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结合《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暂行)》和《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望一并遵照执行。
一、基本规定
(一)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相关规定。
(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省辖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四)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矿山企业,下同)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规划
(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组织编制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二)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各市、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各市、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由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 5.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协调。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
(一)编制要求
矿山企业应编制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并按照采矿权审批权限,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在申请采矿登记、变更、延续时,应当提交经审查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
1.2010年1月1日起,新建矿山企业,采矿权申请人申请采矿登记时,同时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
2.《规定》施行之日前已经申请并正在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在取得采矿许可证一年内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并报审。
3.已建矿山企业,采矿权申请人应在2010年12月底之前,编制完成《治理方案》并报审。
4.已编制《治理方案》的矿山,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采矿权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未编制《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治理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采矿审批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已获得采矿权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6.采矿权人申请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审查。
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未重新编制《治理方案》并经原审查机关审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许可证年检。
7.《治理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应符合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规定。其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还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要求。
(二)《治理方案》的审查表
1.按照采矿权审批权限,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开展对《治理方案》的评审和审查工作。
(1)属国土资源部审批权限的矿山,其《治理方案》审查按国土资源部要求办理。
(2)属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权限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审查。
(3)属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由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并在审查通过后30个工作日内向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4)属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并在审查通过后30个工作日内向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备查。
2.主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业务处(科、股)负责评审和审查组织工作,并委托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承担具体评审工作。
3.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采矿权的矿山企业,《治理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委托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
(三)方案编制资质规定
1.采矿权(申请)人应委托符合《规定》要求的资质单位编制《治理方案》。
(1)由国土资源部受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
(2)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含)以上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乙级(含)以上资质。
(3)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含)以上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丙级(含)以上资质。
2.《治理方案》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编制单位资质还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的,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的,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评估的,其《治理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
(四)《治理方案》评审与审查
1.《治理方案》编制完成后,采矿权申请人应到有审批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评审与审查,并提交以下资料: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见附件1);
(2)《治理方案》报告书(或表)及附图;
(3)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及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书(见附件2)。
2.负责审查组织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应当会同同级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治理方案》进行评审,签署同意或不同意的审查意见,并通知申请人。评审与审查流程(见附件3)
3.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建立省级评审专家库。专家库要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采矿工程、岩土工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工程预算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
矿产资源丰富及有条件的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建立市级评审专家库。
4.承担评审工作的单位要根据矿山的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地质环境条件等特点,在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人数根据《治理方案》的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为5至9人,并确定1人为专家组组长。
5.专家组长主持方案评审,形成专家评审结论,并填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见附件4)。
专家组应对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主要内容包括:
(1)编制单位是否符合资质要求,编制人员是否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2)《治理方案》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编制要求;
(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否清楚,评估是否准确,预测是否科学;(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任务是否合理,工程部署及措施是否可行;
(5)经费估算是否合理等。
6.《治理方案》评审工作采取回避制度,评审专家组成员不得参加本单位编制的《治理方案》的评审。
7.《治理方案》评审原则上采取会审方式,评审前应到矿区进行实地查看。
8.负责组织审查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专家评审结论进行审查,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上签署意见。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
(1)评审程序是否合理;(2)评审专家组成是否合适;(3)评审结论是否获得通过;
(4)对评审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已按要求进行了修改;(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书是否符合要求等。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实施与验收
(一)工程实施
1.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审查同意后的《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同步进行。
2.《治理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委托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3.采矿权人未按照批准的《治理方案》实施治理的,或者在矿山被批准关闭、闭坑前未完成治理恢复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4.矿山关闭前,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负责审批其方案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采取公开招标等形式,组织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治理费用从矿山企业(采矿权人)存储的保证金中支出,资金不足部分由矿山企业(采矿权人)承担。
5.以槽探、坑探方式勘查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结束后未申请采矿权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恢复措施,对其勘查矿产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进行治理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探矿权人未采取治理恢复措施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受理其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
(二)工程验收
1.由审查《治理方案》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该采矿权人完成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验收工作。
2.采矿权人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验收的文件;
(2)《治理方案》报告文本及评审意见;(3)治理恢复工程设计材料(含资金预算);(4)治理工程竣工材料(含资金决算);(5)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及相关合同等。3.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采矿权人工程验收申请的30个工作日内,会同同级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流程见附件5。
4.承担工程验收的单位应根据拟验收工程的特点,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工程验收专家组,确定1人为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数量及要求参照《治理方案》评审专家组执行。
5.组织专家到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验收,做出验收意见.专家组验收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验收工程与《治理方案》是否相符;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评价(治理恢复的面积、主要治理措施、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治理效果、经费使用情况等);
(3)存在问题和建议;(4)验收结论;
6.治理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按要求修改完善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矿山企业下达工程验收批复,作为矿山企业申请使用保证金的主要依据。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存储与使用
(一)基本原则
1、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存储数额,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
(二)保证金存储标准的核准
1、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治理方案》审批后10日内,填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存储标准核准表》(见附件6)的有关内容,到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定保证金存储标准。
跨两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矿区,根据所占矿区面积的大小,到面积最大的矿区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定保证金存储标准。
2、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审查通过的《治理方案》提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等因素,核定实际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标准。
3、在《治理方案》审查前,采矿权人暂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暂提标准”(见附件7),根据实际“吨原矿石量”,按月计提保证金并计入成本。
(三)保证金存储
1、存储起始时间
已建矿山原则上应从2009年5月1日起开始存储保证金。
2009年5月1日前,已存储的保证金标准与本规定不符的,应按照《治理方案》概算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费用额度,重新核定保证金存储标准,并从当月起执行新的存储标准。
2010年1月1日后申请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应从取得采矿权的当月开始存储保证金。
2、存储地点。采矿权人应在实际生产所在地的县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简称代理银行)开设保证金账户并按时存储保证金。代理银行应与财政部门签订相关代理协议。
矿区跨两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矿山企业(采矿权人),其保证金存储银行由面积最大的矿区所在地的县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指定。
3、存储与备案。采矿权人应在收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表》后1个月内,到代理银行开设保证金专用账户。
采矿权人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计提的保证金存入专用账户,并在存储保证金后10日内到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属矿山企业应同时向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备案。
4.存储方式。保证金存储分一次性存储和分期存储。
采矿权有效期在3年(含3年)以内,或者保证金总额在5万元以内的(含5万元),采矿权人应一次性全额存储保证金。
采矿权有效期超过3年和保证金总额超过5万元的,经负责核准保证金标准的国土资源、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采矿权人可以分期(按月)存储保证金。保证金存储流程见附件8。.未按近期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采矿权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其采矿权年检,不受理其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
(四)保证金的使用
1.采矿权人部分或全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后,可申请使用部分或全部保证金。
2.采矿权人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批复文件,填报《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使用审批表》(见附件9),到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使用保证金手续,按批准使用的数额到代理银行支取保证金。保证金使用审批流程见附件10。
3.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采矿权人的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会同同级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矿山企业已完成工作量占治理恢复总量问题的比例,以及矿山企业缴纳保证金的情况,核准同意使用保证金的数额,并将签署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使用审批表》送达代理银行。
4.代理银行依据《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使用审批表》,为矿山企业办理支取保证金的手续。
5.采矿权人完成全部治理恢复工程的,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交验收合格文件,经审定后,应全部返还保证金及利息。
六、监督管理
1.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采矿权人应当配合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2.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
3.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对矿山企业有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落实情况、保证金的存储情况及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总进行现场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依法查处。
5.矿山工作安排范文 篇五
一、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实习是工科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巩固、完善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部分的正确性,加深记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扩大视野,丰富感性认识,充实专业的实践知识,进一步熟悉煤矿地质工作的全过程,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是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去收集所需资料、数据而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情况:
1.井田的地理位置、交通、气候、地质水文及地震情况。
2.矿井的开采历史及较大的技术改造情况。
3.井田境界尺寸及四邻开采情况。
4.井田内煤层厚度、煤层数目和间距,煤层产状,煤层内夹石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5.井田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6.矿井的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
7.矿井的水文情况及矿井涌水量。
8.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自燃性。
9.全矿煤层综合柱状图。
(二)、矿井生产概况:
1.矿井的回采率、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矿井各煤层的分组情况。
3.井田的划分方法。
4.矿井开采水平的数目及标高。
5.矿井开拓方式。
6.采区或盘区的划分情况。即已采区、未采区及现采区的数目及位置。
7.矿井采煤队数及回采工艺、工作面分布等。
8.矿井掘进队、开拓队数及掘进工艺、掘进面分布等。
9.了解矿井采掘关系情况及现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三)、开拓巷道布置情况:
1.全矿井筒的数目、开拓形式、用途、各井口的位置标高及井底位置标高。
2.井底车场形式及调车方式。
3.大巷的数目、用途、大巷位置以及与煤层的关系和大巷运输方式。
4.井上下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设备及运输、通风、排水的生产系统。
(四)、井巷断面:
1.井筒断面尺寸(高度、宽度、面积)及支护类型。
2.大巷断面形状、尺寸(宽度、高度、面积)及支护类型。
(五)、采区(盘区)概况及巷道布置:
确定一个较标准或适合于毕业设计的井型或采区(盘区),收集巷道布置方面的资料作为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
1.采区地质概况:
(1)采区的地理位置及井上下对照关系。
(2)采区四邻关系及开采情况和尺寸。
(3)采区所采的煤层数、间距、厚度、倾角、夹石情况及顶、底板岩性(附采区煤层柱状图)。
(4)采区内地质构造分布情况。
(5)采区内的详细水文地质情况。
(6)采区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巷道布置及生产情况:
(1)采区的区段数目及尺寸和开采顺序。
(2)采区内采煤队数及回采工艺方式。
(3)采区内掘进队数及掘进工艺方式。
(4)采区的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5)上(下)山巷道的数目、位置(标高)及与煤层的关系、倾角、用途及设备情况。
(6)各上(下)山巷道与大巷和平巷(集中和区段)的联系方式。
(7)采区车场(主要是下部车场)、煤仓形式及参数。
(8)区段巷道的布置形式、用途、断面、支护及上、下煤层区段巷道的关系(布置方式)。
(9)各巷道地质构造情况及保安煤柱尺寸。
(10)采区运煤、运料、通风、行人等生产系统。
(六)工作面概况及布置:
1.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及四邻开采情况。
(2)煤层厚度及采高、倾角、夹石、顶、底板岩性(附工作面柱状图)。
(3)工作面地质构造分布情况。
(4)区段平巷布置方式及断面形状、支护等。
(5)落煤和装煤:A、放炮落煤的炮眼布置方式,炮眼直径、深度、角度、每眼装药量、连线方式等。B、机械落煤的采煤机型号及技术特征、尺寸,采煤机的工作方式、截割方式、截深。
(6)运煤:输送机的型号、技术特征、尺寸、移置方式。
(7)支柱和顶梁的型号及技术特征。
(8)泵站各设备型号及其位置、技术特征。
(9)回柱绞车或移机头、机尾绞车的型号、技术特征及位置。
(10)工作面供电情况、洒水情况,工作面及顺槽排水设备及地点。
(11)顶板管理中的问题及采空区处理方法。
(12)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以及各工序进行顺序与配合关系(即“循环”过程)。
(13)工作面劳动组织表、循环图表、技术特征表。
2.工作面内布置:
(1)工作面内空顶距离、机道宽度。
(2)工作面支架布置形式、控顶距形式、排距及柱距。
(3)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及放顶步距。
(4)工作面支架回柱方法和放顶方法。
3.上、下端头支护:
(1)特种支架的种类及位置。
(2)普通支架的种类及位置。
(3)机头、机尾处支架布置方式。
(4)支架的回柱方法及移步方法。
4.上、下顺槽超前支护:
(1)顺槽支柱的排距与柱距。
(2)超前支护距离。
(七)毕业实习报告要求:
1.按时完成实习内容,写出实习报告。
2.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所设计盘区的开拓方式提出几种方案,通过方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3.画出最佳方案草图。
4.毕业实习报告要求2014.5.14号前交到指导教师手中。
三、毕业实习时间及地点
1、实习时间:2014年3月4日~2014年5月10日。
2、5月11日返校。
2、实习地点: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地点及实习单位。
四、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学生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的质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独创性的见解、措施和方法等情况,结合实习企业鉴定综合评定。
五、实习注意事项
1、虚心向矿井地质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
2、到地测科要收集毕业设计的有关资料,要服从管理人员和技术员的安排,学习各种新技术,掌握各种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生产工艺,不得自行复制各种地质资料,尤其是各种绝密资源资料,只能收集领导允许的各种地质资料。
3、下井实习必须由技术人员带领,无人带领和没经过批准的不得下井。下井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按章办事,不得违规操作。
4、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实习单位的工作制度。
5、互相协作、礼貌待人,吃苦耐劳,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要严格维护母校的声誉,为宣传母校作贡献。
建筑工程系
6.矿山工作安排范文 篇六
XX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XXX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非煤矿山集中治理整顿工作会议,对全市非煤矿山集中治理整顿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切实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国土资源局责无旁贷。我代表国土局全体干部职工,作如下表态:
一、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集中整治
一是认真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坚持教育、处罚、服务相结合,从源头抓起,切实把执法巡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狠抓矿产资源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全面遏制各类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为。严明工作纪律,凡发现有案不查,有令不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除在全局通报批评外,还将严肃追究责任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在治理整顿工作中,我局将及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做到齐抓共管,决不推诿扯皮。
二、加强矿山现场监管,确保矿山规范开采 一是落实专人负责制。对全市所有矿山实行专人监督管理,局有关科室和基层所将定人定责,一包到底。二是落实好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每天巡查,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开采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三是做好对有证矿山监督管理,对有证矿山定期组织专业测绘机构进行实测,对有证矿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决杜绝干部职工参与采矿。我局将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和法制宣传教育,杜绝直接或间接参与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并做到不为非法采矿者说情或以其他方式支持、庇护非法开采等违法违纪行为,如发现有违反的,坚决依规依纪予以查处。
各位领导、同志们,搞好非煤矿山集中治理整顿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超常的工作魄力、十足的工作干劲、过硬的工作作风,当好排头兵,打好攻坚战,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努力开创非煤矿山开发秩序新局面,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7.矿山测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矿山测量工作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另外仪器设备的精准度和矿山测试人员的专业程度也对矿山测量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矿山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共同进行的工作, 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员参与, 并且测量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整个测量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测试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做到细致认真, 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矿山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携带大量的测试仪器, 整个测量过程及其艰苦。通过进行矿山测量工作, 能够实现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和建设, 提高矿山测量工作资料的利用效率, 为矿山的安全施工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能够发现矿山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并及时加以解决, 有效的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 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2 矿山测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图纸审核存在问题
在进行矿山建设之前, 首先要进行矿山设计。设计图纸是整个矿山设计和生产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保证图纸不能出现任何的失误和偏差。但是,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矿山设计在图纸的审核时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遗漏施工巷道所在路线上的重要井巷;图纸上有些标注距离使用的比例不相同, 导致图纸上数据位置的不统一;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失误的问题;巷道的长度标记尺寸存在失误, 有些坐标标记不准确。
2.2 测量过程不细致
通常情况下, 测量工作是在井下进行的, 但是有时测量人员到达指定的测量地点之后发现测量工具没有带齐, 影响了测量工程队伍的施工进度。由于测量仪器的操作人员和前后视人员的操作失误的问题, 导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测量读数错误。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性, 只能重新调试测量仪器, 并且要检查测量的每一个环节, 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 这样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2.3 数据记录不齐全
将矿山测量工作所得到的数据及时进行纪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 当前存在着这样现象:在井下测量的过程中, 有时测量人员对测量数据的记录不够完整, 进行复测工作不及时, 在工作中不能做到认真细致, 没有较强的责任心, 这将会影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测量人员应该在每一个测量的环节做到认真细致, 并且做好记录, 及时地整理测量的数据。
3 解决矿山测量工作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提高准备好测量的工具
在进行测量之前, 要成立测量小组, 给每个测量人员分配好测量的任务, 提前准备好测量所用的仪器。在出发之前, 检查测量人员所带的测量仪器是否完好, 是否出现遗漏的现象。在同一个测量的地点应该采用相同的纪录表进行数据的纪录, 确保能够在测量的纪录本上找到原始的数据进行参考。在测量的过程中前后视人员要协调配合好, 前视人员在进行测量的同时, 应该亲自将导线点指给仪器的操作人员, 然后再将测点亲自告诉后视人员, 有效的避免出现操作人员用错测点的现象。
3.2 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
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应该重视测量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 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在仪器测量读数、瞄准和校准工作的培训。测量人员在上井之后, 要及时整理, 准确的计算出井下测量得到的数据并做好记录工作,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保证后期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3.3 全员的质量管理
矿山的测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很多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只有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都做到细致认真准确无误, 才能保证矿山测量工作的质量。要对测量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测绘人员细致认真, 一丝不苟的精神, 定期召开座谈会, 传播工作精神, 加强每一个测量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 使每一名测量人员时刻了解自己该做什么, 应该达到什么标准。给予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测量人员一定的奖励。加强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 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 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对测量人员加强日常的考核工作, 从而监督测量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的测量技能, 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 加强测量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4 结语
矿山的测量工作是矿山在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 要求集体性完成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对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所以要求测量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 实现密切配合和沟通, 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只有每个人都认真负责, 才能保证整个矿山测量工作顺利完成, 为后期的建设生产提供有效准确性的数据。
摘要:矿山测量工作是矿产生产和开发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性工作, 贯穿于整个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矿山进行测量, 得到的数据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保证采矿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当前矿山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好的推动矿山测量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矿山测量工作,常见问题,安全
参考文献
[1]万华英, 程鸿.浅谈矿山测量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A].贵州煤炭经济《2004年论文选编》[C].2004.
8.内蒙古重点进行矿山治理整顿工作 篇八
鄂尔多斯市 矿山治理整顿出新彩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基地,现有煤矿329座,各类非煤矿山采矿权662座。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府积极开展矿山治理整顿督查排查工作,整改排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完善相应制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促进矿业开发结构转型、保护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成效明显。
赤峰市 发展绿色矿业为社会添和谐
赤峰市在推动矿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矿业开发秩序整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厂矿企业1806家,其中矿山企业629家,走访矿区农牧民137户,立案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案件138件,关闭违法违规矿山企业16家,责令停产整顿162家,限期整改284家,形成了日采选能力1万吨以上的矿区2个,3000吨以上的矿区5个,1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
建生态观光型矿山
“生态是社会的资源,绿色是社会的财富。”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并付诸行动。
锡林郭勒盟 停产整顿149座矿山
锡林郭勒盟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和锡林郭勒盟行署《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深入833个勘查项目和矿山企业进行了逐个排查。
通过此次排查共发现无证开采26起,越界开采22起,以采代探9起;查出矿山违法用地5814公顷。共计违法违规总数94起,现场取缔6起,立案查处20起,关闭矿山19个。停产整顿矿山149个,注销探矿权14个,注销采矿权20个。对于因证照不全、破坏生态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149个勘查项目和矿山进行停产整顿。
乌海市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取得五项成果
成果一:坚决关闭了储量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无保障、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
成果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市煤炭开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成果三: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成果四:圆满完成了进一步推进资源开发整合的各项工作任务。
成果五:积极调整矿业权布局,不断扩大整治成果。
鄂尔多斯市矿山治理整顿出新彩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基地,现有煤矿329座,各类非煤矿山采矿权662座。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府积极开展矿山治理整顿督查排查工作,整改排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完善相应制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促进矿业开发结构转型、保护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成效明显。
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
鄂尔多斯市按照露天开采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分类办法,出台矿山征地搬迁管理办法,并根据当地物价和居民生活水平,结合煤炭销售价格,按地域分年度适时调整煤矿征地搬迁补偿标准,由煤矿企业出资,旗(区)政府组织,开展煤矿征地搬迁工作;煤矿矿区农牧民搬迁,实行征地现金补偿和搬迁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相结合,避免一补了事、一搬不管,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就得业、致得富。
对无证开采的砂石粘土矿坚决予以关闭。由旗区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抓紧组织编制砂石粘土开发规划,对于申办采矿许可证的砂石粘土矿,符合规划的予以办理,不符合规划的不予办理。对持证开采的各砂厂定期进行排查,如发现有越界开采、非法转让采矿点、一证多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进行整改。
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全面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布局。切实解决矿山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回采率低等结构性矛盾,采取收购、兼并、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进行矿山整合。
绿色开采,减少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地质环境破坏。第一,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一些有条件的煤矿企业与有关煤炭科研机构开展专项合作,开发适合采矿地质条件并与环境相协调的,诸如保水采煤技术、煤水共采技术以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科技攻关,条件成熟后予以组织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加强煤炭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开采矿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立地质灾害预防机制和地表生态补偿恢复办法,将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第三,矿山企业限时进行进、出矿道路和矿物堆放场地硬化、绿化和建设防风抑尘设施;运输车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车厢要全封闭,全面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大力促进煤炭开发结构转型
鄂尔多斯市是矿产资源大市,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促进矿产开发结构调整是实现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认真组织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工作,2005年年初,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有552座,至2006年底,全市地方煤矿已减少到276座,关闭276座,关井数量达到50%。在地方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煤炭生产集中度却有了极大提高。2005年初,全市552座地方煤矿总的生产能力为4880万吨/年,平均单井能力不足10万吨/年,三年攻坚战结束后,全市地方煤矿数量减少为到276座,总生产能力达到23250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年,目前全市24户重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市产量的70%左右。三年攻坚战结束后,地方煤矿的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矿井达到90%以上,矿井平均服务 年限较过去延长一倍以上。同时,产量稳定增长,效益稳步提升。2000年,全市地方煤矿产量仅为1008万吨,2010年增长到31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46%;10年间吨煤坑口售价由 30元左右增长到250元以上,煤炭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整合已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肯定。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先行。2007年,鄂尔多斯市编制了《鄂尔多斯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和《鄂尔多斯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依据。目前,根据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现状,已委托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对《鄂尔多斯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老矿区、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根据国家、自治区加大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市、旗(区)两级地方政府以地方匹配一定资金的形式申报重点老矿区、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共申报获批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5个(包括续作项目),共争取地质环境治专项资金13550万元,己完成治理项目4个,治理面积约4.84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矿山(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今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及 《鄂尔多斯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7-2015年)》,又争取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棋盘井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续作)等2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继续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有效监管矿山企业边开发边保护、边开发边治理。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法,鄂尔多斯市于2008年8月起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 “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额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存储标准确定,存储额度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如果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及利息。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由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97家矿山企业存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共存储保证金额4.044亿元。
赤峰市发展绿色矿业为社会添和谐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单元,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富集。全市已发现煤炭、铁、铅、锌、锡、铜、钥、石灰石、萤石等70余种矿产资源、1200多处矿产地。近年来,赤峰市加大了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矿业经济和资源型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中国有色、中钢集团、中铝集团、铜陵有色、山东黄金、湖南有色及紫金矿业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进驻赤峰。截至2010年底,赤峰市规模以上采选企业达到182家,完成增加值176.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7.6%实现利税67.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8.5%。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17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20.4亿元,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
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付国立介绍,在推动矿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矿业开发秩序整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始终狠抓矿山安全生产不放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厂矿企业1806家,其中矿山企业629家,走访矿区农牧民137户,立案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案件138件,关闭违法违规矿山企业16家,责令停产整顿162家,限期整改284家,形成了日采选能力1万吨以上的矿区2个,3000吨以上的矿区5个,1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
近年来,赤峰市按照国家、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针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不同问题、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坚决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
勘查和开采行为。全市共查处无证勘查65起、无证开采151起、以采代探83起。查处超层越界开采95起、非法转让采矿权18起,吊销采矿许可证5个,注销勘查许可证10个、采矿许可证81个,查处取得勘查许可证但未按期施工21起、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18起。坚决关闭不合格矿山企业。2006年以来,先后关闭了412家非法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开展了含铁砂石矿开发专项整治。今年4月,针对含铁砂石矿开发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赤峰市政府下发《加强含铁砂石矿管理的紧急通知》,对违法开采含铁砂石矿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重点查处了宁城县中天矿业公司破坏矿山环境案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暂停审批新的含铁砂石矿开发项目。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矿山回呆率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煤炭矿山企业逐一检查,对不合格的矿山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2006年以来,赤峰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要求,该市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成立矿产资源整合组织机构,制定了《赤峰市矿产资源整合总体工作方案》,将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区、阿鲁科尔沁旗敖仑花矿区、松山区鸡冠山矿区、敖汉旗金厂沟梁矿区等25个重点矿区列为整合规划区,按照"大矿兼并小矿,小矿联合做大,矿产品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法律护航、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探矿权、采矿权向周边资金雄厚、扶术实力强的优势企业流转,促进矿产资源向开采扶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的优势企业聚集。通过整合,全市矿山企业总数减少了362个,采矿权数在2006年年初的基数上减少41%;探矿权人减少了180个,在2006年年初的基数上减少35.5%。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要求采矿权人在申请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和新立登记时必须按规定缴存地质环境保证金,并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1067家矿山,已有831家缴存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2.2亿元。对未缴纳保证金的矿山企业,正在加紧征伙。二是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列为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和新立登记的必备要件之一,严格把关,督促企业编制治理方案并经评审备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60家矿山企业编制了治理方案,占矿山总数的81%。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国有老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24个,投入治理资金2.5亿元,治理面积达12.1平方公里。其中已有10个项目通过自治区验收。从已完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末看,防灾减灾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
赤峰市通过开展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专项整治。经过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市共排查出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102件,其中,污染环境的34件,占地补偿不到位的34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3件,涉及劳资及债务纠纷的31件。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市县两级立即落实包案领导,提出解决方案,跟踪督查化解。8月12日,市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题工作会议,调度了解全市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情况以及近段时间矿山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限期化解。到目前,已解决备类矛盾纠纷85件,还有17件正在处理,力争尽快得到妥善解决。
锡林郭勒盟
停产整顿149座矿山
5月20日至6月15日,锡林郭勒盟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和锡林郭勒盟行署《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配合自治区、盟、旗县市(区)的48个工作组,624名干部职工,深入833个勘查项目和矿山企业进行了逐个排查。
通过此次排查共发现无证开采26起,越界开采22起,以采代探9起;查出矿山违法用地5814公顷。共计违法违规总数94起,现场取缔6起,立案查处20起,关闭矿山19个。停产整顿矿山149个,注销探矿权14个,注销采矿权20个。对于因证照不全、破坏生态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149个勘查项目和矿山进行停产整顿。要求不解决问题的不准复工。把完善手续、排除隐患、补偿到位、解决牧民人畜饮水、矿区连接道路开工等作为复工验收的条件,矿山整改后申请验收,经验收组确认符合条件的方可恢复生产。
据悉,本次治理工作,共计解决用地纠纷32起,补偿金额677.9万元;矿山车辆碾压草场18起,补偿金额534万元;矿区至公路干线连接道路开工28处,总里程177.6公里,总投资1.4亿元;噪音污染14起,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96万元,现已投入109万元;粉尘污染42起,补偿金额249万元,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58亿元,现已投入3932.5万元;涉及移民迁移299户,计划投入资金5194万元,现已投入292万元;水位下降21起,补偿金额6.5万元,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20万元,截至7月6日已打井45眼,投入资金58.6万元。共计排查矛盾181起,化解127起,共计补偿1759.4万元。
为了彻底解决矿山开采、矿产品装运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道路扬尘等为题,锡林郭勒盟动员矿山企业修建等级油路及水泥路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盟计划修建交通干线和矿山连接道路418.4公里,计划投资35833.38万元。到目前,已完成计划的18%,由82家启动了道路修建工程,完成投资 4516.6万元。采取的矿内洒水措施全部到位,目前,涉及矿山内洒水抑尘的矿山33家,已投资3167.16万元,配置洒水车131台,有效控制了矿山粉尘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控制矿区环境污染问题。锡林郭勒盟按照“谁清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构建矿山企业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规划指导机制,推进矿业集中化、规模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有效的矿业权监管机制;建立和长期实施联合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合作和补偿机制。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在保证农牧民伙益权不变的情况下,对受影响范围内的草牧场补偿并进行围封保护。
根据涉及征用草场的农牧民意愿,企业负责进行搬迁。鼓励和组织被占地农牧民参加备类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被占地农牧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对农牧民生活的可持续保障能力。严格执行自治区即将出台的大型矿产品运输车辆对草原破坏的补偿机制、矿业生产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周边居民补偿机制等政策。责成矿山企业主动为被征地及矿区周边农牧户解决缺水、缺电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优先安排被征地及周边农牧民及其子女就业,努力探索建立和谐共赢的企群关系,科学发展,共同富裕。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
建生态观光型矿山
“生态是社会的资源,绿色是社会的财富。”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并付诸行动。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的东部,其露天采区储量达53亿吨,单个煤田储量创国内之首,该矿褐煤资源丰富,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煤层最厚达 320.65米,是世界煤炭开发史上发现的最厚煤层;开采深度最深达623米,创露天煤矿开采深度之最。其资源条件具备多项世界之最。一期工程每年1千万吨生产规模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十个千万吨级露天煤矿之一。2011年2月露天矿二期工程获得核准。远期建设规模每年可达6千万吨,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化绿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是一种生产力,保护也是一种生产力。该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放在突出位置。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倡导日常生活节水,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节水:建立疏干水处理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复用于矿区绿化、洒水降尘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自项目筹建伊始,就开始大胆探索,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围绕矿区的生态恢复治理问题,与各大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课题研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植物样方与土壤性状调查、网席法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无覆土生态恢复技术实验、腐殖酸有机肥技术、营养钵苗技术、局部改土技术、节水扶术,稀织草帘覆盖技术研究等。
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公司创造性地采用《筑坝式》排土工艺,使排土场最终边坡提前到界,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和扬尘;为生态治理打造坚实的种源基地,建成了占地面积 86亩的实验性苗圃。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工业场区绿化面积 1.7平方公里,完成外排土场复垦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本年度完成排土场复垦面积0.1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临占区域绿化整治完成0.15平方公里,排土场及表土堆存区铺设防尘网70000平方米,到界排土场复垦效果不明显区域铺设草帘70000平方米。生态治理资金投入目前达5000万元。
在粉尘治理方面,主要通过对运输胶带及储煤仓进行全封闭式处理和洒水降尘。公司现已投入自营洒水设备6台,其中10到40吨的洒水车;充分调动平路机,及时清理道路及排土场浮土;通过招标委托2家道路维护标段,对采掘、排土作业区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道路维护。
环保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 8500万元,完成了铁路粉尘治理装置、污水处理厂、油水分离间、疏干水处理问、储煤场球形网架封闭、胶带运输系统封闭、10万立方米蓄水池、地下水监测井等工程。锅炉除尘系统除尘效率达 90%,脱硫效率达 70%以上。各类环保设施运转合格率达100%,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
运输道路硬化方面,对煤炭运输道路进行了硬化处理。目前,已修筑运煤专用道路3.1公里,修筑混凝土运输主干道1.2公里,北排土场修筑运输道路2.5公里,矿区东门修筑泥结碎石运输道路1.8公里,有效地减少了运煤道路粉尘的污染。投资1400万元。
迄今为止,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逾1.3亿元,其中生态治理5000万元,环保设施8500万元。公司工业场区绿化总面积达171.43公顷,栽植乔木25000余株、灌木709717株,建植草坪113公顷;完成外排土场复垦面积73.77公顷,外围土围埂修建1400米,平台网格土围埂378立方米;绿化复垦苗木整体成活率达85%以上,努力保障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草原和谐共处。
内蒙古乌海市矿产资源
开发整合工作取得五项成果
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乌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乌海市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规范实施,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总体目标,取得了五项成果。
成果一:坚决关闭了储量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无保障、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全市共关闭325家无矿石合法来源,污染环境、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综合回收能力低的选冶企业。其中:关闭小型洗选煤厂131家,耐火砖厂31家,腐殖酸钠厂21家,白灰窑47家,煤场15家,水泥厂1家,铁选厂5家,石膏粉厂18家,其他类型加工企业56家。全市小型煤矿由2005年的126家整合为53家,非煤矿山由316家减少到148家。整合后,全市矿业权数量减少54.5 %。
成果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市煤炭开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地方煤炭地下开采矿山回采率由整合前的不足35%提高到65%,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80%,煤炭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60%,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形成的煤矸石利用率达到了80%,其中煤利用率达到了100%;石灰石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
成果三: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整治规范,全市矿业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治本”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有力的扭转了布局混乱、遍地开花,产能落后、无序竞争的局面,实现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全市地方矿山企业未发生矿产开发重大安全事故。
成果四:圆满完成了进一步推进资源开发整合的各项工作任务。自治区确定3个铁矿和1个煤矿整合区域(千里沟磁铁矿整合区、骆驼山铁矿整合区、骆驼山铁矿整合一区、白云乌素六五四煤矿整合区),有37个资源整合对象,其中20个采矿权整合为7个,单独保留铁矿采矿权5个,报请市政府批准关闭铁矿采矿权数12个,全市煤、铁采矿权数由2009年底登记的80个减少至55个,减少31.25%。参与整合的矿山企业已全部签订了整合协议,完成了资源整合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工作。
【矿山工作安排范文】推荐阅读: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计划07-02
区安监局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结07-14
矿山治理汇报07-06
感受矿山文化07-13
矿山测量复习08-06
矿山分析报告07-18
矿山顶板管理总结08-01
矿山停电应急预案08-13
矿山的月亮散文09-03
矿山事故备课案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