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精选10篇)
1.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一
奖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优秀、进步、荣誉,意味着加分。奖卡的累积,意味着会获得更高的荣誉--被评为“育英骄傲人物”。为学生发奖卡是我们育英学校的特色,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为谁发奖卡,在什么情况下发奖卡,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一、奖卡,发放的是关注,是激励
我班的豪(化名)原是位上课不怎么听讲,不怎么发言,做事慢条斯理,老师的话不大搭理的孩子。据多方了解,他曾经逃过学,有些看不惯其他同学,老师对待他可要“掂量些”。
第一个月,我便静观,他的表现和我了解到的差不多,成绩平平。我心里思考着该怎么去激励他。听说他以前的作文写得还好,恰好要举行作文竞赛了,我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脑袋,鼓励着:“豪,你作文写得不错,和他们一样,你也写份关于体育节的文章给我看看,争取入围去参加作文竞赛。”没想到他笑着连连摆手,说:“我不去,我不去!”好像这事与他八竿子打不着。先不要勉强他吧,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我微笑着撤离了。
一次写字课上,我发现豪的字写得很工整,便有意拿来一张奖卡送到他面前,说:“豪豪,这次你写得真好,我送你一张奖卡。”写字课上我还从未发过奖卡。
“谢谢老师!”他微笑着接了过去。我为之一悦,从点滴入手,努力找出孩子的优点,这不就是激励之门吗?
一次,我们班最好动,又最爱哭鼻子的启上课时通过伟传纸条给豪。这孩子也不令人省心,上课时桌上摆着一系列的小玩意,一会儿摆弄这,一会儿玩弄那,不停歇,自得其乐。作业拖沓,没个学习的正经样。他还是个情感渴求者,要是某某同学不和他玩了,就特伤心,上课都哭鼻子,没心思,因为那件事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 此时,纸条正在伟的手上就被我收缴过来了,豪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课后我把他们三人找到一起聊。启说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件对不起豪的事,想向豪道歉,可豪说他早忘了。我问豪平时还和启玩吗?豪点头说:“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没生气呀!”他还谈到自己怎么看待同学间应如何相处的:说做人要大气,应多和人交朋友,不能挑拨离间,那些叫某某别和某某玩的人,他是看不起的。我在启面前大大赞赏了一番豪。他有些悦色,但显得比较平静。我拿出奖卡,对豪说:“你的话语很让我感动!你是位大气,胸怀宽广的小男子汉!来,送你一张奖卡。”他微笑着接过去,说:“谢谢老师!”
我拿出一张奖卡对启说:“你能主动向别人认错,很难得,是个待人真诚的好同学,也送你一张奖卡。”启低着头说:“谢谢老师!”
“启,你的优点我很欣赏,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是个人才!能告诉我,这次,你有错吗?”启低着头说出了自己的错误。
我抚摸着他的头,说:“能认出自己的不足,就是在超越自我!我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的!”
“老师,那我呢?”豪见我表扬启时那未卜先知的认真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你开朗、大度、朋友多,是位难得的‘将才’!我俩交友的观点很相似,老师很欣赏你!”我注视着他,诚挚地说。豪显得有些激动!大概他没受过这样的称赞吧。
之后,豪上课坐直了,也爱举手发言了,作业做得更认真了!期中考试语文居然获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我的心海泛着涟漪。
这次秋游,我故意选豪当小组长,一是想调动他的激情,二是他的人缘好,别人愿意跟他一起玩。我宣布到他时,豪兴奋地嚷了起来。课后他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真有眼光,选我当组长,你算选对了!我已经把秋游的队伍排列,注意事项都做好了!”说着,手差不多搭在我的肩膀上来了。看,多有口才,还把我给表扬了一下。我期待已久的东西在他身上展现出来了。
启这孩子平时做事是有些拖拉,但第三次作文编童话故事,他大受启发,居然写了十几页纸,像写小说似的,且比较生动,同学们都争着来欣赏他的大作呢。我批改后,特意拿来两张奖卡,送到他面前:“很高兴欣赏了你的大作!一篇童话能写这么长,真的很不容易,你是位才子!来,这是给你的小小奖励!期待着你下一篇大作的诞生。如果要你写长,你能写;要你写得合适,你也会写,那作文能力就更强了!因为我们没时间把每篇作文像写小说似的编得那么长,你说呢?”
“嗯!老师,我还想写一篇……”启兴奋谈着他又一篇习作的构思。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真高兴,启的学习劲头上来了!
“好的,加油吧!”我抚摸着他的头鼓励着。
对待这两孩子,我更加细心了:坐得端正,我表扬他们;作业做得好,我马上发奖卡……总之,逮住一切机会奖励他们。渐渐的,启爱学习了,豪更是跻身优等生之列了。他们各方面也能跟上同学们的步伐了。
我想,奖卡,发放的是关注,是激励,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与激励。我们要面向全体,要教育好每个孩子,决不能让有差异的孩子落下队伍。
二、奖卡,发放的是平等,是信任
每个星期一,我都让正、副中队长预先给每位同学发七张奖卡。在开学初的班会上,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都想为自己争光,为班级争光,都会把蕴藏在自己内心的最好的东西展现出来,都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地为我们的班集体发一份光,献一份热。所以,老师有一个想法:每人预先发七张奖卡,这意味着我相信大家这个星期的每一天都会表现得很优秀。有信心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笔直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老师,万一我们犯错误了怎么办?”有同学问道。
我微笑着说:“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谁不犯错误呢?国家主席也难免犯错误,因为我们都有疏忽的时候。犯错误不可怕,只要我们改正了就行。按照我们订立的制度,如果你出了错,被扣了分,别泄气,我们还有奖励制度,如:主动环保,捡了垃圾啦,帮助了老师或同学啦,成绩有了进步啦,作业得了大拇指啦,等等,都会给你加分,扣的分不就挣回来了吗?加了一分,就奖励一张奖卡。只要我们细心一些,尽量做到不被扣分;有志气些,多挣分,越来越优秀的你会光彩照人的!‘育英骄傲人物’会向你招手微笑的!”
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微笑,有的竟握起了小拳头,信心百倍的样子。
每个星期一,一下拿到七张奖卡,孩子们都兴奋不已。每天课外休息时间,都能看到我们四(1)班的孩子拿着袋子,主动在校园内捡垃圾的情形。
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我们不能只奖励优秀生,还应面向全体,发扬公平、平等的作风,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我想,这时的奖卡发放的是平等,是信任。
三、奖卡,发放的是鼓励,是期待
我常对孩子们说,我最爱发的是进步奖,只要有进步,就意味着你在超越着自己,一个能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永远是胜利者。
孩子成绩进步了,我乐意发奖卡,哪怕你从五十多分考到六十分,这也是进步,而且是质的飞跃,因为经过你的努力,成绩由不及格进展到及格这一档了。这是脱胎换骨的进展,能不让人高兴吗?一张小小的奖卡,孩子收获的不仅是老师的奖励,还是认可,是兴奋,是激动,是动力,是老师的期待。孩子从此会信心倍增,会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早读课上,谁背诵了当天讲的课文或指定的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奖励一张奖卡;谁超前背诵了一篇课文或其中的精彩段落,奖励两张奖卡。于是,同学们背书的劲头十足,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鼓励。
谁的桌面比以前干净了,抽屉比以前整洁了,我发放奖卡。我班的女同学玉也爱摆弄些小玩意,桌子上老放些纸折的东西或是一些女孩爱玩的小物品,不善收拾,总是等着老师催来了才不情愿地收捡起来。一天,我宣布:“给大家一天的时间准备,我抽查,谁的桌面干净,抽屉整洁,我奖励奖卡。”第二天早上,我惊喜的发现,玉的桌上没东西了,打开她的抽屉,非常整洁。我赶紧送给她一张奖卡,说:“你们看,玉一下子进步了,桌上没东西了,桌内也整洁了,真令人刮目相看哟!”玉笑得很是灿烂。我相信,有了好的开端后,她会逐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的,她的自理能力会逐步提升的,因为她亲身体会到了整理物品不难,更何况,背后有老师默默地期待。
我有个这样的设想:每一周末,请值日班长对照班务日志,从个人得分上纵向评比下,看谁在进步,谁的好事做得多,谁的分一次比一次扣得少,均给以精神上的奖卡奖励与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是综合性的个人纵向评比,能凸显孩子的一周表现,看出孩子的变化。这种评比,不与他人横向比较,孩子没有压力,所以更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激励他们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得优秀。
我想,这时的奖卡,发放的是鼓励,是期待。
小奖卡,用心做了,就有大作为。
[奖卡,发放的是…… 谈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五年级)]
★ 这些教育是在拯救孩子还是在摧毁他们?
2.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二
一、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来简单了解家庭情况
本学期初, 我让学生做一次自我介绍, 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简单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格、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兴趣爱好等, 也通过这次活动知道了学生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为今后与家长的沟通和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给家长写感谢信
与家长的沟通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 有些话当面可能不好说出来, 而写信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人人都需要表扬, 尤其是孩子, 尽管他们身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地方, 通过写信的方式向家长陈述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绩或是对家长提出要求和建议, 表达我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 同时我也赢得了家长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三、利用家长会与家长积极沟通
家长会之前, 班主任要充分备好课, 把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熟记于心, 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时, 能够迅速取得他们的信任, 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转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从而获得共识。
1.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时刻影响着孩子, 假如家长不孝敬父母, 那孩子又怎么会孝敬父母呢?家长不希望孩子玩游戏, 影响学习, 而自己却上网偷菜, 玩扑克。在家里, 家长是孩子的依靠, 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每一位称职的家长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走歪路, 也都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人、成才。
2. 积极开展家长系列讲座
班级中的每一位家长利用一年的时间给学生讲一节课, 可以讲自己的人生, 讲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 讲自己的工作, 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只要对学生有益的都可以讲。学期末评选出10名优秀家长讲座人。这种方式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对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 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兴趣和爱好也不同, 致使成绩也会千差万别。要让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孩子取得了好成绩, 家长应帮助他总结经验, 更上一层楼。假如成绩不理想也不要埋怨, 更不能打骂孩子, 因为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还很长, 一时的挫折不等于永远失败, 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让他们走出阴影, 努力向前。
四、积极进行家访
班主任进行家访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将普通访问和重点访问结合起来。学生是成长中、发展中的人, 他们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与家长的接触交流中, 对学生应以正面鼓励、肯定表扬为主。只有这样, 才能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才能赢得家长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3.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激励;班级管理;原则
美国著名钢铁大王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每个人来说,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诱导学生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和积极性,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我校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校教师为了实现构建“三全”德育体系(全员、全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生命素质,以激励为重要举措。
一、理论基础
1.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斯金纳的合理性在于突出了强化在形成人的行为的作用,但是他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却是错误的。
2.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附属驱力,三者分别代表学生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和得到他人赞扬而学习的需要。附属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驱力强的学生,愿意为了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表扬而上进,在班级中的表现一般比较好。
3.需要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人们只有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之后,才会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求知,然而认知需要的更低层面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
二、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对班级主体管理的作用
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由教师承担,学生发挥重要的协助作用。
(1)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得益匪浅。首先因为帮助学生而使自身获得成就感;其次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而强化自己正确的激励手段。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
(2)对学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来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班杜拉认为,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激励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愿意为集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对班级风气管理的作用
班级风气的管理是柔性的管理,“儿童是一个热情的模仿者,他特别容易被成年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他们。”学生接受激励后,容易将学到的激励运用到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当中,有助于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融洽发展和良好风气的形成。
3.对班级目标管理的作用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组织目标的达成与师生的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具有下述关系:目标达成度=能力×动机激发程度。因此,动机激发程度是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恰当的激励能够使班级成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取得班集体的荣誉。
三、激励的原则与方式
1.原则
(1)及时性原则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否则,就会削弱和消失。及时激励,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越早强化,越能够起到巩固作用,反之亦然。
(2)具体性原则
激励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思想言行,如果教师的激励不是就学生的行为而言,而是将其夸大为人格、品行,那么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有害无益的。过高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
(3)适度性原则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激励,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以免过犹不及。
2.方式
(1)正向方式与反向方式
正向方式主要包括表扬、鼓励等;反向方式主要包括批评、处罚等。在对学生使用表扬和鼓励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激将法”等典型的反向激励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表扬和奖励不可过滥,批评和处罚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时,要防止学生对表扬和奖励等形成依赖。
(2)物质方式与精神方式
物质方式有货币、奖品等;精神方式有尊重、情感、关怀、支持等。拥抱是一种最有效的精神激励方式。国外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天至少需要7~8次拥抱,才能得到基本的心理满足,否则皮肤会饥饿,导致人莫名其妙的情绪不安。因此,教师要摒除社会的偏见,大方、温暖地拥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得到精神上的激励。
(3)参与方式和非参与方式
参与方式包括竞赛、考评等;非参与方式有榜样影响法等。参与方式会使学生感到责任感和动力,同时也会使学生陷入焦虑当中。当以学生群体中成员为榜样时,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经过长达数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了激励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激励的作用下,我校学生的自我认知良好,成长动力强大。我校教师表示,为将激励的作用最大化,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能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激励方法。
参考文献:
[1]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2.
[2][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马容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四
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发布时间:2008-4-2阅读:2449 次
激励在管理学中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因此,在民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对激励理论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励的真正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激励实质上就是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问题。激励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员工的需要、动机及其所引致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要让员工作出企业期望的行为,就必须去满足他的需要。但同时,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不一定都对企业有利,一些需要的满足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为求得企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动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员工那些对企业有利的需要,而用制度和规定去限制和约束员工那些对企业不利的需要的满足。
(二)人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需要决定了激励手段的多样性。企业必须随时注意了解和掌握员工中所存在的多方面、多层次需要及其变化情况,并在不牺牲企业绩效和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实践、政策甚至企业文化的调整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各种个性化需要,以确保员工忠于企业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要牢记,激励,决非人们通常所想象的只是提高薪酬待遇那样简单,必须认识激励的丰富内涵,培育立体化的激励机制。
(三)员工的行为是可以引导和塑造的,激励就是引导员工行为。人的行为是受政策、制度、环境影响的,优良的绩效和对企业有利的行为只有在得到不断正面强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持续性地表现出来;而不良的绩效和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也只有在得到及时负面强化的情况下也才有可能获得改善或修正。这就是说,激励实际上包含正激励(奖)和负激励(惩)两个层面,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构建民航企业激励机制的几个问题
激励,是管理的一大核心任务。在整个企业价值链中,正是通过对员工所创造价值的公正评价,进行价值的公正分配,从而激励员工进行新一轮的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价值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围绕建立有效的立体化的激励机制,当前民航企业需要注重解决四个问题。
(一)人性激励——转变观念,树立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
现代经济正逐渐体现出知识经济的特点,这就要求民航企业管理的重点必须从过去对物对财的管理转到对人的管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1.转变人的观念,转变管理方式。人才是真正的资本、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企业中的人既有生产性,又有社会性。人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生产要素,并非是一种生产工具。人有需要,有个性,而且
其需要的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了解人的特点,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并最终达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2.体现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在管理中,一方面要客观看待和正确理解员工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正当需要是激励的基础,也是激励的出发点。否则,激励也就无从谈起或根本就是无的放矢。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有各种顺畅的渠道来表达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关注和看法,并能够及时得到与他们利益有关的一些问题的答案。
(二)文化激励——建立共同愿景,培育企业文化
激励可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而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却能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内在激励。
1.制定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形成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景,培养员工的的使命感。成功的企业都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一旦得到员工的承认,就会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而当人把工作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一项自己的事业时,将会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过去民航企业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缺乏能凝聚员工的共同奋斗目标,广大员工出于长期的依赖形成了较为强烈的企业归属感,但却少有深层次的主人翁意识及企业荣衰责任感。如今,民航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但也面临适应入世、重组整合、深化改革等种种挑战,更需要让全体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战略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和贡献。
2.在先进、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基础上,逐步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民航经过长期以来的积淀,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问题在于这种文化,是否具有激励性。目前,面对行业内外、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民航文化的主流已难于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航,需要百花齐放而非千篇一律、催人奋进而非让人依赖的企业文化作为改革发展的助推器,需借助于先进、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培育、提炼。同时,通过对内部环境的改造,形成良性竞争、共同奋进的企业氛围。
(三)制度激励——改善核心制度,确立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是影响和塑造员工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民航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还不够先进合理,缺乏明确导向,因而也缺乏激励力。因此,健全激励机制的关键之一是,要加快以薪酬分配、人员使用、绩效管理考核三项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实行制度性激励。
1.加大力度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更具激励功能。物质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它不但可以间接地满足生理需求等,而且因为薪酬往往跟职级挂钩,所以有时甚至代表了一种能力、地位,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目前,民航企业的薪酬关系仍未能得到很好理顺,依旧存在大锅饭的现象。要改善民航企业薪酬的激励功能,还必须结合其他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应适当做大蛋糕,提高薪酬水平以提高其竞争性;另一方面,使固有的蛋糕有效率地进行分配,以达到激励的最大效用。
2.深化人员使用制度改革,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民航企业用人制度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引进市场机制,形成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一方面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及岗位要求,开展内部招聘、竞聘上岗,甚至可尝试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这样既可提高配置效率,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员工以适当的压力,还能尽量避免人岗匹配不当而引起的积极性受挫。另
一方面要改善干部选聘制度,改变和杜绝在干部任用上论资排辈或任人唯亲等现象。只有公平合理、优上平让庸下的顺畅的干部选拔制度,才能使工作能力较强、工作业绩较好、其他表现也不错的员工得到晋升机会。
3.全面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真正实行按劳分配,促进企业与个人事业的共同发展。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强化优秀业绩和促进不良业绩改善的最有力工具。因此,应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民航情况及行业要求的绩效管理制度及其反馈系统。在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与其它制度如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培训政策等有机衔接,建立挂钩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评估作用及价值分配作用。二是要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从而逐步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同时塑造员工的行为,并使其与公司的文化趋向、价值观趋于一致。三是要成为改进绩效、促进员工成长的手段,一方面加强员工绩效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可发现员工绩效不良的原因,员工也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赢得个人的进步与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
(四)管理激励——完善管理职能,保障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转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观念是基础,制度是关键,文化是动力,管理是保障。
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功能,使其充分发挥员工激励者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中主要负责处理人的问题的核心部门,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强化对员工的激励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招聘员工,监督、指导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解决员工投诉,疏通员工参与管理的渠道,建设企业文化等。但民航企业目前的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仍旧是事务性工作的处理,缺乏开拓性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而导致本身激励功能过弱,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必须首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构建激励机制的强大组织保障。
5.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五
班级管理中,情感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所谓情感激励,指班主任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信任学生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中肯地批评学生的错误或给予适当的处罚,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朝着班级所预定的目标前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
班主任常用的情感激励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关心激励
关心激励指班主任真诚地爱护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增进他们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老师的信任,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味说教而不为学生做实事,不仅无法激励学生,反而会刺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能够产生强烈激励作用的关心往往体现在一些日常细小的事情上,如留心学生的身体状况、记得学生的生日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能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诚,记得你的一片爱心,从而激发力量,奋勇前进。
二、认可激励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关于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实验。他在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中选取三个班级,告诉老师其中一些孩子有超常发展潜能(实际上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获得明显的进步。显然,教师对这些孩子形成一种先验的印象,觉得他们与众不同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关注,从而促进了这些孩子的进步。可见,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遵循正面激励为主原则,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客观地加以评价和肯定,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向心力,增强上进心,并自觉自愿按教师所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去做。这是班主任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
三、需要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相对容易得到满足,后几种需要则不那么容易获得满足。社交的需要,指人们渴望获得友谊,渴望得到情感支持,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为群体和社会所接纳。尊重的需要,指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希望获得名誉或威望,取得成绩时,希望被人承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中的最高层次;这种需要意味着人们希望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站在班级管理者的角度,班主任应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譬如初一新生对新环境及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学习动力不足;初三学生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等等。这些问题与矛盾导致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需要,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四、宽容激励
宽容激励指班主任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之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何况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犯了错却不承认,反而与老师顶撞。遇到这种情况,对原则性问题,班主任应抓住不放,但要冷静处理;对于感情用事的行为则应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耐心地开导,细心地指导,做到以情感人。宽容常常会化做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五、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指班主任通过树立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带动学生共同努力。青少年自尊心强,可塑性大,当有了具体、生动的形象作为榜样时,更容易受到激励。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讲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榜样,更要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树为榜样,使榜样更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同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谈心,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
6.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六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而运用并发挥好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关键词:激励机制;中小学;班级管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素质教育既不是灌输或注入,也不是塑造或培养,而是学生以主人的意志在教育的世界中积极发展自己,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管理实践中采用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方式,促使人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1]由此可见,激励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二)激励机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倡导和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发挥积极主动性,形成民主的、活跃的而又富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班级团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促进班级的发展。[2]激励机制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
二、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一)与学生需求相一致原则
心理需求是人们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泉,激励的目的就是激活这种心理需求,使之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马斯洛(AbrahamH.Maslow)“需要层次论”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激发下一步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必须充分了解、科学分析、正确掌握学生的需求,这是搞好班级激励管理的基础条件。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性,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激励机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让学生参与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及参与评价活动。[4]
(三)差异性原则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激励管理,应当是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违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对其本人的激励效果,并且防止伤害其自尊心。
(四)实效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佳的激励时机,让学生在当时的情景中得到激励,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记·学记》论施教的方法,讲到:“禁於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段名言,强调教育和激励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及时性,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
(五)公平性原则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了激励管理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5]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励程度与被激励学生的功过程度相一致,激励标准一致,一视同仁。激励的过程要民主化、公开化,而且机会要均等。
三、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措施
(一)目标激励
我们要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一方面要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即要使学生感到目标具体明确,并且能够达到。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整个班级、班团干部到每个学生均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同时,各类目标的制定要注意近期、中期、长期三者相结合,并最终指向学校的培养人才的总目标。
(二)榜样激励
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提供的榜样要兼有伟大与平凡,以便引起学生共鸣;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言行、思想活动,使抽象认识具体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本质,深化这种认识。
(三)角色激励
角色激励实际上就是责任激励,就是让个人认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学生为其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去努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励机制的建立。[6]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重视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实际上是荣誉激励,中小学学生,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需求,这是开展班级竞赛活动的心理基础。[7]通过组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班级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四、班级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善于观察进而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做干劲和学习热情,主要是对学习目的缺乏正确认识,或是家庭中面临某种问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其次,多一些指导与实干,少一些指责、惩罚和埋怨。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进行自查、自纠,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地进行反省,而不应是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8]最后,慎用惩罚。虽说惩罚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是惩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决非目的,不能滥用。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激励”这一杠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班级管理,改变班风班貌,提高学习和做事效率,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刘彬.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月 [3] 张雪莲.浅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4] 徐晓敏、刘万国.浅谈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 范永胜.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摭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2).[6] 现代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 代波
7.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教育” 篇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课堂教学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外部推动力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可能性。可以肯定地说,不管你在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变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步伐也越来越迅捷地向你走来。
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主动了解、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努力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才情学识、个性气质、教学风格,有效地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改革思想、方法、手段,恰当地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脱离自己的教情和学情,盲目地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结果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迷失了自我,这也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与其花大力气整治班级,尤其是对于职专班,不如变换一下方式,顺从学生的心愿,满足其心理需求,试着用一下“激励教育”。
一、激励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
激励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技巧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一)激励、需要与发展的关系
激励,是激发鼓励之意。激励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而所谓的动机就是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一定目标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多类型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又会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我们现在的人类就是由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理、安全基本生存需要激励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激励理论推动下,不断努力发展科学,探索进步、成功之路。可以说:没有需要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发展。
(二)激励效应与人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的心理需求是接受外界激励的内因。在现实中,影响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激励却是决定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首要因素,它可以强化人的动机,改变人的行为,使之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假如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孤岛上,那么他的第一需要是抵抗饥饿,在饥饿感的驱使下,他可能会作出常人想象不到事情,这就是“激励效应”。
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意识,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对与错,他们都希望别人能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并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只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给予学生激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最高的效率。否则,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自然就难以取得感情共鸣,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二、班级与激励教育
在学生中应用激励教育的管理方式正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不仅要学会激励教育,而且还要懂得由激励效应会引起连锁反应,引起集体内部的自我激励、相互激励,以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
一个人一生中能否有所成就,学生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班级生活环境的质量是指班级中所有的人根据课程安排计划在进行学习、生活等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班级气氛,即班风。班级生活环境质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条件的机遇程度。
8.浅谈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24-02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人们要自由并且有尊严的生存,必须学会适应现在和创造未来,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的教师们更应该如此。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做好班主任,就必须充分利用各方面收集过来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架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
一、信息技术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
每接手一个班级之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想迅速地展开工作。就得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信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许多,诸如查看学生的学籍卡,倾听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学生谈话,QQ聊天,BBS平台沟通等等。查看学生学籍卡固然可以了解学生的一部分信息,但学生的信息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因此采取QQ或BBS平台沟通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了解,会更加直接、有效。
班主任在和学生QQ或BBS交流的过程,可以收集到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信息,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信息,这对以后班主任开展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发现学生积极、有益的信息,可以加以鼓励,在这一方面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在该方面的发展:与之相对的,若是发现学生消极的、不好的信息,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加以引导,使学生抛弃不良想法,变不好为好,从而避免对学生有害的事情的发生。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苗头。再根据具体学生、具体事件加以合理的教育、引导。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引路人,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思想动态,及时作出正确引导。这时信息技术便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功能,能很好地帮助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思想变化。学生的成绩、思想处于时刻变化、发展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往往会处理不当。利用数据库可以清晰地显示学生成绩的波动情况,一旦成绩下降,教师就能立即知道学生的思想处于变化之中,这时需要及时沟通,包括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以及与其他知情的学生进行沟通,以期达到全面了解的目的。从而对整个学生和整个事件,进行正确而及时的教育和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曾有这样一件事让笔者颇感信息技术在和学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有那么几天:每位任课老师都会向笔者反映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不认真听课,上课萎靡不振,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不少教师提醒过,甚至呵斥过,也不起作用,而数据库的考试成绩显示该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得知这些情况后,笔者立即行动起来,先找班里的几名学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并和他的几位要好的朋友QQ聊了一段时间。了解了一定情况之后,笔者找到了那名学生,并没有呵斥他,而是关切地问他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帮助,并把他的成绩变化展示给他看。他先是愕然,然后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最近表现不好,我不是故意的。”之后,他向笔者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原来他的爸爸最近生病了,家里的重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由于劳累,加上思想压力,自然上课就没了精神。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适时教给他一些方法,用一种关心、爱护的口吻与他进行沟通。他也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决定以后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把成绩提上去。这件事让笔者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很大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缩短了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笔者曾尝试过许多的方法,希望能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较成功的一个方法就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更加缩短了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
以前笔者曾使用过这样的办法,让学生对于某一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需要直接说出来,而是每个人用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心里话,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则承诺这张纸只有笔者一个人会看到。当笔者看完孩子们“说”出来的心里话后,会在他们的纸上认真写下感受和建议。当孩子们收到笔者反馈回去的纸片,更确切的说是收到了老师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孩子们起初都很意外,接着都会非常高兴,他们会觉得老师是真正尊重他(她),真正的关心他(她)。孩子们进而都会非常依赖和信任自己的班主任。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心里有很大的顾虑,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扉全部放开。
自从班级有了QQ群、BBS平台以及学生们的QQ空间,孩子们放开他们的心扉,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心话、实话一股脑地透露给了电脑,不用在乎别人知道他是谁,也避免了当面和班主任讲的尴尬,平时学生们和笔者讲的最多的就是“班主任,今晚QQ,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记得要保密哟!”
有了这样的心与心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愿意信任笔者,班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这个办法效果很明显,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孩子们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
四、信息技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长期以来,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仅仅依靠家长会和平时的电话,不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校信通的出现既方便了家长也方便了班主任。数据库的使用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QQ、BBS平台等上面的信息可以打印下来让家长们更透彻地知道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悟。
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中学生毕竟还处在未成年的特定年龄阶段,有很多事情不懂应该如何去处理,在心理上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可是一旦遇到问题却不敢或不愿意把问题告诉家长,家长对自己孩子了解甚少。信息技术的出现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一次,班里的一位学生出了一点小问题。很多学生对他都有看法。笔者和这位学生沟通了一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笔者曾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希望能来学校面对面地沟通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理会发生不小的变化,也许家长还没留意到。笔者期望通过这样的沟通,帮助学生度过即将来临的青春期。笔者的愿望很好,家长虽然也领会教师的意图,但由于都在国外打工,家校沟通的可能几乎没有了。这时信息技术的作用凸显出来,笔者和学生利用QQ和他的父母聊了很长时间,并把他的成绩全部发给他的父母,很好地完成了这次家校交流。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模式,为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活力,拓展了班主任创新工作的空间,使思想教育、服务管理等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人性化。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时效性。管理一个班级,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信息技术架起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信息交流的桥梁,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服务,使自己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9.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篇九
1.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的竞争实力是以绩效的完成情况来衡量的,而企业绩效的完成取决于员工绩效的完成。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激励,满足员工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提高个人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激励是挖掘人的创造力潜能的重要手段,如果员工的工作环境中缺乏激励机制的刺激,那么他们的创造力潜能就只能发挥出25%左右,而利用激励机制进行刺激则其创造力潜能的发挥程度可以高达90%左右。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和行为趋向,使人不断学习和进取,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创造新的业绩。
2.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研究发现,激励个体的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发生,对于个人的激励不仅仅对个人有刺激作用,同时这种激励也可以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人。通过个体的激励可以形成一种竞争气氛,这种竞争氛围对整个组织有着重要作用。美国某速递公司的一次邮件派发过程中,某职员在飞机起飞之后发现遗漏了一件信件,而按照公司的规定邮件要在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为了使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自掏腰包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地址把信送到了收件人手中。公司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给这个职员优厚的奖励,由此也使得整个公司的员工更加以工作为己任,把公司的声誉看作生命,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企业适时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和肯定,关心员工所需,关注员工发展,员工就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感到组织的温暖。这样一来,人人都会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感到感恩,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这种氛围互相影响、互相传递,就会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10.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篇十
中国有句古话“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 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哪里有表扬,哪里就会有进步;哪里有进步,哪里就要有表扬......激励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从古到今的教育家也都有共识。既如此,为何不多一分慷慨与宽容,多一句赞美与欣赏。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成就我们课堂的别样精彩,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朵花都开在灿烂的阳光下。
大量的现实和我在工作中的体会表明,表扬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手段,但是不能过度、不能失时、不能多目标、不能太片面。因此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千万不能随便给予,要抓住时机、准确到位、入情入理、因人而异,从而充分发挥表扬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一、表扬有度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三班、四班的语文教学及四班的班主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在三班的激励、表扬幅度大一些,范围广一些,课堂要求松一些;而在四班严肃多了,连微笑的表情也少之又少,更何况对学生赏识的语言了。不是因为我太挑剔,不宽容,而是我一直把自己班的学生当做家人,要求过高、过严,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气氛截然不同,形成了三班开放、活跃,学生重语言表达;四班严谨、内敛,中文字表述的不同风格。
记得一次语文公开课,我在上课导入时,对三班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众所周知,咱们九年级三班同学个个是伶牙俐齿,头脑聪明,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比拼争先的学风让别的班级是望尘莫及,甚至是望而生畏、自信全无,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投你们所好,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完成《杨修之死》第二课时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尽情展示,大秀一把。”见于这段煽风点火式的导入,同学们一路争先恐后,你争我抢,以至在最后的辩论赛环节中,两队争得面红耳赤,几欲打起,根本超出了我的预料和掌控,有几次我不得不给出示两队黄牌警告。而在四班的课堂上,秩序井然,温文尔雅,学生大都不太爱说,于是我就注重对他们进行笔头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比三班高。一年以来,两班成绩不差上下。可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二、激励有时
我班上有位叫宁小娟的女同学,性格很内向寡言,只跟同桌交往,一年来,跟我的交流也只限于一问一答或者只听不答,我明白那不是她执拗,而是学习不好的自卑。两次质检成绩考试成绩依然很差,面临毕业的她的厌学情绪“日益高涨”,上课时经常趴在桌子上,作业也不好好完成,我跟她私下谈过好几次话都没有明显好转,我很恼火,试图放弃她之前最后一次再试试。于是装得漠不关心的样子,目光却时刻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寻找她的优点。不久机会来了,模拟考试的那一早晨到校后,其他同学都忙着读书,做考前准备,而只有她一个人在忙着扫教室的地面。第二天,我在班上充满感情地表扬了她“我欣赏每一位认真对待生活的学生,就像宁小娟一样,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不出众,但我敢预言她以后的人生路会比你们在座的各位都宽广,就凭今天早上的表现。”我的表扬获得了一片掌声,从那天后,她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上课很认真的听课了,虽然我也预知她今年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最起码她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会对她以后产生恒久的影响。
时机往往是事物发展连接和转化的关节点,抓住了时机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教师在实施表扬时,必须有较强的时效观。抓住了时机后,还必须做到表扬的分寸适中适度,使表扬恰到好处。任何过度的失去的表扬都会适得其反。
三、夸奖多样 对学生表扬有多种形式:口头、书面,物质、精神等等,具体使用哪种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异。方式的因人而异是由对象的思想和心理水平不同以及气质、性格的有别而决定的。
1、语言表扬
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表扬个人时,有时联系事例点名表扬学生,有时只赞赏具体事例,不点学生姓名。表扬集体时,要根据实际灵活地确定“集体”:或表扬班级,或表扬小组,或表扬男生、女生、大组、同排,或表扬某分数段学生。口头表扬是表扬的基本方法,课堂内外、当面或背后都可以进行,易操作且最具及时性、灵活性。
2、文字表扬
利用“作业本、字条、板报”表扬。批改作业,要对学生予以表扬时,可在作业本写上表扬的语句,如“进步真大,老师相信你会写得更好”,“你对问题的看法有新意,见解独到”,“你的作文就像你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思维缜密、语言华美,让人感到兴奋”;出板报时,利用板报将学生先进事迹、荣誉、“闪光点”等予以公布。作业本表扬,几乎像口头表扬一样灵活,既不占用集体时间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板报表扬,被表扬人数非常少,其所受的激励特别大。
3、体态表扬
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表扬。学生发言或做一些活动时,教师或微笑看着学生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表示满意祝贺、或很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肩膀表示亲近慰问。张口三分力,运用体态语不用说话、写字,最简单、实惠。
4、表扬家长
一方面通过家长表扬学生。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电话联系,老师将学生“闪光点”告之家长,有时家长将学生“闪光点”告之老师,并让学生知道家长、老师在表扬自己。与家长谈孩子的优点,家长最乐意,对学生这种“背后”形式的表扬,有时比当面表扬收效更大。另一方面表扬家长。告诉家长“你的教育方式很独特”“你的孩子很出色”“你有这样的孩子是你最大的荣耀” 让家长来学校将经验,以此为切入点,主动与家长在更多方面联手抓教育,定能取得突出成绩。
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不要忽略学生的不足之处,只有表扬与批评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掌握表扬的艺术,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帮助,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多给学生一些温暖的空间,要把表扬恰当地表达给学生,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效应。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
今年四月份我陪孩子到潍坊一中参加了由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山东赛区决赛”,参加大赛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三百多名中小学生。六岁的儿子能代表全县参加这次比赛我感到非常自豪。更可喜的是儿子荣获计算机网络基础赛学前组二等奖,因为他是我县唯一一位参赛选手,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年龄也是最小的,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已很高兴。当孩子坐在最前排上台领奖时,我告诉他得奖了,要发一个大荣誉证书和奖品时,他高兴极了。等到证书和奖品发到他手里,他双手捧着,认真看着荣誉证书上面的字会心的笑了。看到儿子的笑我顿时觉得孩子多么需要这份奖励,这也是一种激励。我想在孩子的教育中,应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动机加以激励,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他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尊重与自我满足,实现自我。
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曾说过:“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作为班主任也是孩子的家长我认为我们要及时的给孩子以激励和奖励,那么该怎么做呢?在此我简单说说我在激励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关心激励
关心激励指真诚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尽力为他们排优解难,增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师家长的信任,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轻视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味说教而不为孩子做实事,不仅无法激励孩子,反而会刺激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能够产生强烈激励作用的关心往往体现在一些日常细小的事情上,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诚,记得你的一片爱心,从而激发力量,奋勇前进。
(二)认可激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关于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实验。他在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中选取三个班级,告诉老师其中一些孩子有超常发展潜能(实际上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获得明显的进步。显然,教师对这些孩子形成一种先验的印象,觉得他们与众不同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关注,从而促进了这些孩子的进步。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我们应遵循正面激励为主原则,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客观地加以评价和肯定,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长此以往,增强了孩子的上进心,并自觉自愿按家长和教师所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去做。
(三)宽容激励
宽容激励指理解、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使之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何况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犯了错却不承认,反而与老师家长顶撞。遇到这种情况,对原则性问题,我们应抓住不放,但要冷静处理;对于感情用事的行为则应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耐心地开导,细心地指导,做到以情感人。宽容常常会化做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总之,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充分发挥激励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真诚的鼓励孩子的积极感受,发挥成人的爱心耐心,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父母和老师提供的信息,从而使孩子把握自己的责任心,走向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当然,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情感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圭峰小学:曹丽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通过语言来鼓励和激活的。适时、真切、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激励、启发性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刺激学生中枢神经,强化学生的行为,扩大和释放思维能量。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适时妙用激励性语言,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针对于此,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研究结果。
一、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我们龟峰小学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他们自小缺乏鼓励关爱,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多数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课堂上不愿意展示,课下不愿意复习,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懈怠、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语言在改变大脑化学物质方面有巨大的影响,而且是非常个性化的影响。负面、否定性的语言能产生阻碍大脑有序思考和学习的化学物质,而积极、肯定的语言则能产生帮助脑细胞生长和加强左右半脑交流的有益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让大脑做好准备,有效地处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时刻注意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用积极的语言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积极的氛围,使他们能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的习惯与机制。
二、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形式
经过多次调研我校和外校老师的课堂,我总结出了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几种形式。
1.口头语言激励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法。“不是聪明使人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人变得聪明”。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用口头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
只要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我便忽略孩子正在进行的错误现象,用稍带夸张的语言激励去调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
2.书面语言激励
这是口头激励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是学生作业还是周记,一个“√”,一个笑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几行发自心底的赞扬与鼓励的文字,都能表达我们对学生的肯定。书面沟通有时候比口头教育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师生之间存在了误会或者学生比较固执的时候,心灵中流淌的文字更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教师用书面语言去激励孩子,只要发自内心,充满关心、信任和宽容,就能打动学生,产
生无与伦比的内驱力。
3.肢体语言激励
我们都习惯于口头和书面的激励,往往会忽略肢体激励的方法,忽视了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你对学生的某个表现比较满意,可以竖竖大拇指,鼓两下掌;可以向他们点点头,笑一笑;还可以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与他们同挤一条凳子,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握握学生的手;做个V形表胜利,用手比划个OK表赞许。作为女教师,给女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作为男教师,可以同男孩子用力击一下掌。学生们都能心领神会,默契的接受到老师表扬的信号。这些充满信任与肯定的肢体语言会让学生倍感荣耀。
激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效地获得知识;激励,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注意事项
1.激励学生必须建立在关爱、尊重、理解、宽容的基础之上。陶行知先生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不犯错是长不大的。”我们的学生每天犯的错误要比普通的孩子多,如果我们一直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更谈不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表扬了。而一直生活在批评声中的人是很难成长好的。给他们的比其他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尊重、理解和宽容更利于他们成长。
2.不同的学生激励的方式要不同。
孔夫子要求“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学生个性的细微差别。教师善于鉴别,方法灵活,因人而异,行使“激励”就会事半功倍。
3.激励要友善、及时而不做作。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所以,干巴巴的没有饱含真情与爱的表扬是换不回学生的乐学之心的。
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学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千万不要等到他们的下一个错误来到时才想起去表扬他们曾经的进步。
四、总结
通过这一年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探究与实践,我惊喜地发现,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悄悄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思维习惯,让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让我真正地去努力做到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让我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激励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撰
稿: 范玉昌
课题编号:DZ60009.1
【引言】 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一所办学水平相对滞后的县级学校来说,要改变现状,为国家、为地方培养出更多更为切合实际的优秀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无论何种因由,时代不可逆转地赋予了林甸一中这一历史使命。于是,一个借助科研、点燃思想、扭转局面的大胆构想应运而生:给学校插上科研翅膀,开展全方位“激励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支撑下,2006年9月,我校立项并展开了大庆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激励教育研究”,这一关乎学校办学水准、教育教学、心因发展等一系列办学方向、操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工作。
如今,当我们再次品味一中人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我们十分欣慰。为广泛借鉴、深化研究,我们将三年所思、所获、所慰,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及行政部门作以全面汇报。
【摘要】 落后的区域经济制约着学校办学思想的发展,改变思想才能改变面貌。为此,我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激励教育研究”,力求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按其研究领域及相关内容可分为九个子课题,五大类:管理类、教育类、教学类、方法类、心因类。
为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收到更高信度、效度,研究中,我们探索构建了“‘激励教育’系列推进框架”,这一做法确保了该项研究的独特性和实效性。
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结束,历时三年时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关键词】 激励教育
激励框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贫困的区域经济状况突出地制约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发展。因此,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诸多办学条件还较差。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经全校教师认真讨论,认为:最可怕的贫困是思想的贫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管理,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班子、教师),不断激发起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面貌首先要改变思想。于是,学校紧密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等一系列理论和操作要求,从激励的思想、激励的方式方法入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激励教育”。
从国内激励教育研究的开展来看,八十年代开始,先后有广东的中山市仙逸中学、广州市109中学、武汉市卓力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初高中学校对激励教育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多数课题只做了单方面的内容研究。研究的课题有《激励教育与教育整体改革》、《激励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集体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施激励教育,创新办学模式研究》、《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方法研究》、《激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激励教育”引起了全国多数中小学的普遍重视,激励教育模式、激励教育思想、激励教育方法、激励教育过程等正逐渐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因此,围绕着激励教育将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学科,展开更具实效、更易于复制操作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激励管理是学校管理心理学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激励思想、激励手段的恰当运用,对有效调控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不同寻常的管理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一种蓬勃向上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活惰性心理、重塑一个全新的学生群体。
实践证明,要改变经济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矮化”状态与“矮化”心理,有效提升生源档次,取决于能否打造一个全新的思想观念。为此,“激励教育”的研究将是薄弱学校寻求突破困境的一个切入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搞好此项课题的研究,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进行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有效改变农村学校的落后面貌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研究过程中,为有效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要密切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责任、挑战性工作及发展机会;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展开系列化牵引拉动的“鲶鱼效应”活动。
(2)在规范师生行为、强化成功意识、塑造整体优势方面,研究人员要充分运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以及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生存、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以促成惯性意识、行为与优势的形成。
(3)在研究过程中,要借助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基本观点是:员工会同时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工作态度),特尔曼的“非智力因素理论”,以及现代“激励教育理论”等引领师生转变、促进学生发展。
四、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不言败、不服输、永远争第一”的林甸一中精神,使全体教工在激励引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通过研究构建学校激励化、系列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研究,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使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呈现一个农村薄弱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思路与做法。
具体目标:
(1)通过实施激励管理和激励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通过激励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动机转化,使其自觉地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合作形成团队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通过激励管理,使全校教职工具有“三性”、“五精神”。
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精神:主人翁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4)通过激励教育,使学生具有“三性”、“六学会”。
三性:学习上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
六学会: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爱护、学会辨别、学会做人、学会负责。
内容划分: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按其研究领域及相关内容分为九个子课题,五大类:管理类一个: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教育类一个:“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研究”。教学类四个:“激励教育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激励作用研究”、“信息技术教学中表扬的激励作用研究”,“激励教育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类一个:“主动性动机原则教学法研究”。心因类两个:“激励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研究”、“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动因的策略研究”。
五、方法措施
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生源现状确定实验对象,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按照研究时间划分扎实开展研究。在学校管理上,分析教工现状、心理特点,恰当分解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目标,稳妥地展开相关研究。在教育教学上,要搞好实验前检测,承认差别,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向全体因材施教,立足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信心,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调控能力。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及研究人员,要根据不同内容及研究对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取得预期研究效果。主要方法包括:
(一)文献研究法。重点研究国内外新的激励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搭建本课题研究的高效度、高信度的理论框架,从而比对形成本课题独有的新观点、新体系。
(二)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法准确做好前测及阶段测试,为在各个研究阶段科学制定推进计划和行动计划提供实证前提。具体调查方法、内容、形式、类别等要结合主客体研究对象需要确定。
(三)案例分析法。在各个研究阶段都要运用好案例分析法,做到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有序,并借助由此而产生的理论思想恰当采取研究对策,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四)行动研究法。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确保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及相关激励方法有效运用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对此要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力求巧设计、抓普遍、重个性、谋实效,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具体措施:
制定“量化激励评价标准”确保“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的实效性;制定系列激励教育框架,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系统性、互补性、独特性及其实际效果;推行“法度”调控,确保高效、务实地操控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为此,要结合研究实际,修改并推行《林甸一中教育科研制度》、《林甸一中课题管理制度》、《林甸一中课题组成员责任制》、“周例会制、月汇报制”、《林甸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组及实验教师动态管理规定(试行稿)》等一系列科研保障措施与制度。同时,继续推行学校关于“对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的领导、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将个人取得的科研成果成绩做为评模、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的政策;在课题管理方法与操作技术方面实行:(1)“树典型、带全面,巧引领、勤查验,重过程、活档案”(“活化”档案——普通档案及电子档案)的课题管理做法。(2)制定《林甸一中课题评估验收标准》,给课题研究一把衡量效度、信度的“卡尺”。(3)依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对课题组分理档案实行“立项卷”、“过程卷”、“成果卷”、“验收卷”等类别化管理要求。力求使档案的“时间性”、“类别性”、“可比性”一目了然,从而更加利于归档、利于检索,利于评估。(4)制定《林甸一中教育科研操作流程》。(5)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方法、操作技术、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将依据《林甸一中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预计投入研究资金20万元。
六、步骤过程
本课题正式实验时间为三年。
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进行全校研究领域的调查研究,学习有关文件,学习有关激励教育理论,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成立课题组,撰写研究方案和阶段推进计划。
正式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9月),实行全员参与,子课题在总课题统领下,全方位开展实验。
2006年9月——2007年2月,在激励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总结激励管理新方法,班级激励新思路,完善民主管理,建立激励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把机制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激励管理运用到学校各项管理,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激励管理体系,制定系列激励框架。
2007年3月——2007年8月,研究挖掘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系列方式方法,以及教职工成长过程中激励思路与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等问题,推进学校激励性、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此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形成教师工作激励考核细则,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的探索性材料、后勤教辅人员激励考核细则、教学百花奖考核办法等。
2007年9月——2008年2月,各子课题的研究实验,要在充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实验方案,总结阶段成果,形成较丰富的激励教育思路。把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动因的策略”、“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激励作用”、“激励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励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等课题中获得的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有序投放到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之中。
2008年3月——2008年8月,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在实行制度管理与激励管理的基础上,逐渐淡化制度约束,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实现人本管理。
2008年9月——2009年9月,进一步对各课题进行深入实验,完善和再度投放实验成果,总结实验经验,真正使激励管理体现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实验将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部挖掘出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有更大的发展。最终完成研究成果时间为2009年10月份。
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总课题组及子课题组要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各项实验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系统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七、研究效度期望与动力同在,责任与发展并行。“十一·五”以来,在上级行政、科研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其深度、广度、信度、效度均得到了空前发展,也取得了更为喜人的成果。
实践成果:
为确保各项研究工作的扎实有效,学校及科研部门把“十一·五”各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定位在“以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为前提,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根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基础上。因此,总课题组以拓宽研究途径、服务学校大局为前提,深入推进子课题研究工作,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1)助推实效教学。学校结合“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推出了“分层教学、分类管理、适时激励、整体推进”的实效教学思路,激发了广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斗志。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三性目标)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其成才。这一做法,使教学工作稳步发展,教学综合水平不断攀升,“十一·五”开局,教学工作再创佳绩,录入本科院校的考生高达400人之多。几年来,高考本科进段率一直保持在67.83%以上,2009年高考,我校在一类考生流失近70%的前提下,进入二表本科段以上的考生再次突破200人。
(2)动态班级管理。针对学生实际,在“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将“动态激励”纳入班级管理,并由此形成了班级管理的动态激励机制。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成才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时机,使诸多学生从“普通班”进入了“网络班”乃至“英才班”。
(3)激发特长发展。通过个别激励、类别管理,特长班的学生得到了专长发展,在2007年大庆市“奥林国际杯”万人长跑比赛中,学校有四名学生分别取得了进入前十二名的好成绩。更有田源、程莉、全莹、刘佳等十多名同学分别获得绘画国际大赛铜奖、国际十佳小画家提名奖,以及国家级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
(4)活跃社团组织。激励效果显著,合作成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团活动积极踊跃,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加入“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台”主播以及“校园记者”行列,2008年在我校与县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教育类专题报道《永远激励》、《天生我才》、《互动空间》三个版块中很好地展示了我校“校园记者”采访、撰稿、主持等多项才能。时至今日,“雪帆文学社” 社员发展到二百余人、“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已发展到3500名,其中有13名学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上述一系列激励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学生基本达到了三性(学习上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六学会(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爱护、学会辨别、学会做人、学会负责)的目标要求。
(5)拓展成才空间。通过研究,广大学生的成才空间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强化。学生们在激励思想的感召下,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绿色温泉城”开发,新兴畜牧场、伊利乳业等众多项目、基地的考察,学生们写出了大量闪着智慧火花的感悟、建议及构想,从而推进了“激励强校、特色发展”思想的深入实施。(3)学生自管组织推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良好态势的形成。我校的学生会与“校园记者”站通过岗位交叉,实现了舆论监督与规范检查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学生自律能力、自律心理不断加强。
目前,我校通过激励管理和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已初步实现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的激励教育研究目标。
(6)形成系列制度。我校在“分层教学、分类管理、适时激励、整体推进”思想的贯彻过程中,随着“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化,学校各项制度措施日益完善并初步形成了激励化、系列化管理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校编辑出版了《林甸一中学校章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职责系列、制度系列、评价系列、发展系列(包括学生发展)等诸多内容体系。
不仅如此,通过具有激励作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师徒互励的“青蓝工程”等一系列做法的推行,广大青年教师得到了稳步提高,如勇于承担并较好完成班主任工作的肖蕾、张可佳等。涌现了王海山、王丽莉、佘洪英等大一批市教学能手、教学骨干。
(7)造就精神沃土。
不仅如此,通过激励框架的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我校领导班子思想更加解放、广大教师信心百倍。他们以学校建设、学生发展为第一需要,经多方筹措资金、甚至掏出自家买房钱先后建起了4400多平方米的2号教学楼;建起了8700多平方米、市区一流的学生食堂、公寓;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校园网系统;建起了可容纳65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和2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理化生实验室。目前,3500平方米的三号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打造了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对民族未来的繁荣昌盛负责”的教育理念、“忠诚尽责、慎思笃行”的校训日益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不言败、不服输、永远争第一”的思想,催生了我校敢于胜利、勇于拼搏的师生团队。
我们难以想象,以陈新、范玉昌、刘永波、冯冬、胡兴海等一大批为代表的一中人,为什么能在没有任何利益左右(包括金钱)的前提下,连续多次整夜不休息,努力完成常人无法与之看齐的工作呢!我们不会忘记以老教师徐志山为首的一批“老黄牛”似的奉献精神,也不会忘记以刘剑楠、谢艳波等为代表的教务、政教主管人员那种以校为家的思想,更要看到青年班主任教师贾永德、冷超那种拼搏进取、孜孜以求的典型代表,还有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两位青年女教师,在临产的头一天还分别坚守在白课、晚课的讲台上。
对此,2008年调任一中校长的刘满昌同志曾深有感慨地说:“一中的老师真是好样的,他们的好多事让人很感动!”、“我们不能让那些有贡献、肯发展的人伤心!”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诸多人物不过是“一中人”这个优秀群体的代表而已。他们的做法、想法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中人已经和正在形成某种思想、某种精神境界。这正是我们的“激励教育研究”具体目标所要求的:通过激励管理,使全校教职工具有“三性”、“五精神”。三性是: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精神是:主人翁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或说成是“激励教育”的结果,但一任又一任一中校长的激励理论、激励思想却为“激励教育”的深入研究营造了极佳的发展环境。我们已说不清是激励伴随着一中人还是一中人伴随着激励,但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激励和一中人在发展、在成长、在感动、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
理论成果:
(一)构建系列框架
为推动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顺利发展,在充分分析各地激励教育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时任一中校长、激励课题主持人的汪洋同志,从以校为本的思想出发,为学校激励教育构建了更为符合贫困地区学校经济结构、师资生源、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利于操作研究和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收到更高信度、效度的“‘激励教育’ 系列推进框架”。首先,这一框架独具特点地抓住了激励教育的核心——“情”,做到了以情切入、以研提效;其次,这一框架的链式反应方式做到了为“情”铺“台”,以台相助、以台引领;再次,这一框架在铺“台”的基础上,达到了跨越式的搭建“维度”、实现“超越”。
“激励教育”系列推进框架
投入真挚感情(感人、温暖、融化)
情——以情切入——唤起持续热情(勤奋、热情、专注)
燃起高度激情(忘我、创新、创造)
↓
专业发展平台(传承、反思、展示)
台——以台相助——教育发展平台(呵护、引领、放飞)
自我发展平台(文化、经济、政治)
↓
搭建系统维度(二维、三维、多维)
度——以度定标——确立执行力度(刚性、柔性、弹性)
达到满意效度(实现、跨越、超越)
上述框架从办学思想、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和思想出发,牢牢抓住“激励教育”的核心“情”,有“情”方可铺“台”,铺“台”要循三度:维度、力度、效度(教育哲学思想)。由此可以看出,“燃情”要看“需要”(教育心理学理论),“需要”定辅之以“台”(办学思想),如此做法,教育者才能有效结合受教者的心理需要、能力需要,最终使“施加教育”和“自我教育”密切结合,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激励框架的制定成为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一大创新。
(二)形成系列文论
翻开一中科研史,其理论成果堪称多、也不乏“重大”,但“激励教育研究”却促使一中科研成果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作用、系列呈现的趋势。同时,这些文章更从不同角度和领域体现了研究课题与研究目标的密切关联。主要表现为:(1)管理类:总课题组长汪洋结合“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写出并发表在2006年《黑龙江教育》的《教育需要接口》、《四维空间中的木桶理论》
等文章;08年调任校长的刘满昌同志撰写并发表在《黑龙江教育》的《学校和谐发展要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及“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子课题组长侯金玲撰写的《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关键》,课题组成员姜全撰写的《校徽情结》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表述了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意义。(2)教育类:子课题组长刘永波撰写了《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实践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理论引领的促进作用。2009年2月,科研主任、课题组技术指导范玉昌撰写的《再解德育素质化》一文被国家级刊物《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等多家杂志、媒体转发。这篇文章为学校德育管理、德育途径、德育方式方法的尽快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子课题组长贾永德、闫敬霞以及成员仲大伟、周晓娟等撰写的《用丹心育就桃李》、《班级工作中的激励》、《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激励机制》、《教育者要有赏识的眼光》等都为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3)教学类:翻开《林甸一中激励教育成果选编》以及各课题组《成果卷》,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中的激励教育真的是硕果累累——论文、案例、经验文章等多达600余篇。如:实验教师刘永波撰写的《提升教师个人魅力,“赏识”培养学生自理》、《思想,阅历,知识,才情》、《固定结构,限定格式》、《“赏识教育”的教学激励作用》、《“言者无罪”的启示》以及《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转化》(陶冬梅)、《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赵晓芳)、《激励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现》(张明明)、《激励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张明明)、《不成功的教具导演的成功课堂》(王海山)、《赏析——黄河大合唱》(于铁健)、《浅谈体育课中如何调动女生的积极性》(闫建华)等等,不胜枚举。(4)方法类:提到方法,实验教师们总是谦虚地说,“没啥”。然而,我们仅仅从子课题组长臧艳玲、王爱民、闫敬霞撰写的《怎样合作学习才能高效有序》、《提升个人魅力,培养学生能力》、《探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尝试》、《学生错了,也可以用表扬解决问题》等四篇文章就已看出,他们正在探索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天地。(5)心因类: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让我们更加认清了把握被研究者的心因轨迹就把握了成功教育的前提。循着这一思想,研究者们撰写了一篇又一篇闪着“火花”的理论文章。如:《抓住学生兴趣的培养》(王爱民)、《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于铁健)、《成功蕴藏在你的肯定之中》(王爱民)、《真心的去欣赏每个学生》(王爱民)、《让火花重新燃起》(王海山、赵炫钢)等。
八、深化推广
存在问题:
(一)“激励”理论与学生实际,以及“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与学生基本知识的占有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些问题同时也给课题研究带来了生机、活力和成功的前景。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真实情景下如何有效运用激励理论”、“初中阶段相关知识的溃乏给激励方法的运用带来的先机”等课题中的“课题”。
(二)个别课题组深度研究不够,表现为有资料的收集、调查,但缺少分析、论证及相关措施。
改进措施:
(一)加强测试、析论工作,强化课题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二)强化课题组的自我检查、自我完善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研用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推进新课改的深层发展。
(四)通过“情——台——度”激励教育框架的进一步深层推进和有机结合,彰显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特色性、独到性。
(五)扩大现有成果的社会验证面,全面检验激励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不断提升激励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综上所述,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我校为期三年之久的“激励教育研究”一度动用上百次研究人员,实验对象涉及几千名学生、教职工,研究领域遍及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学生心因发展等诸多方面。
三年中,学校克服重重困难,投入研究资金近20万元。此间,虽然研究人员有掉队、有替补、有转出,但课题研究工作却在承接、延续、发展中日益唱响。总课题组及其各子课题组不但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基本实现了启动激励教育、激发成长思想、改变学校面貌、实现跨越发展、再创一中辉煌的良好期盼和各项目标。
同时,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不仅撰写了大量有思想、有创见、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整体科研实力迅速提高并正在形成敢于并善于发展的优秀思想。
面对着总课题组及九个子课题组逾十四万字的研究报告,我们倍感自豪。我们深知,虽然这一研究的整体信度、效度较高,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个别课题组对研究对象的动态把握还有所欠缺,个别分析尚有以偏盖全的嫌疑。然而,大量探索与研究结果,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研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发展意义、借鉴意义。
我们相信,随着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续展研究,我校的“激励教育”必将不断深化、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的激励理论》著 罗伯特·W·麦克米金(美)译 武向荣
2.《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与实践研究》黄莹莹
网络文章
3.《激励教育理论简介》刘佳网络文章
4.《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
5.《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六版)》(美)约翰·肖内西,尤金·泽克迈斯特,珍妮·泽克迈斯特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6.《教育哲学》张栗原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08-06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专题09-11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0-27
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作用08-18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07-08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08-22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10-06
班级管理中的体会论文10-22
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工作论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