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书》教案设计(通用10篇)
1.《买新书》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法、提示法、鼓励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互助法
3、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案《〈〈买新书〉〉教学设计》。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
2.搜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还有一些书)
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
3.提出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下:
(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200÷(2×4)
=200÷8
=25(本)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3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三、课后作业:教科书P64第3、4题。
四、问答: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吗?
板书设计
买新书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课后评议
1、课堂上能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思维时间和空间.
3、教学环节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有层次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后反思
这堂课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和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尝试-操作-交流,教师再从中反馈,小结,最后让学生回到实践操作在多种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的不够全面和透彻,教学中时不时流露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常会为了顾及全体,以扶为主.扎实的同时却不敢放手,以后可尝试放手一些.对于算理,我觉得不管新课程怎么变,如果你有老经验,对学生讲讲也无妨,或许回有一番全新的感受.即所谓的“新有新办法,老有老经验”。
2.买新书教学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范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小明)
师:小明不仅是一位爱学习的孩子,还是一位游泳健将呢。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A师:爱学习的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瞧他今天又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正巧图书馆买来了一些新书,但在摆放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买新书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学校图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堆书,有200本,有2个空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B、让学生思考,图书室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3个数学问题:
(1)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 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前两个问题学生直接列算式解答,第三个问题带领全班同学详细分析。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A、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
B、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C、班内反馈。按小组来反馈。
3、展示算法。(教师板书二种不同的方法)
200÷2÷4200÷(2&ties;4)
=100÷4=200÷8
=25(本)=25(本)
(汇报的学生需要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在该学生在回答后班内其余学生可以质疑,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回答的学生和班内学生可以共同解决。)
大家来看看小明是怎样想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4、比较、归纳、揭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B、班内反馈
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师做小结,有乘也有除的叫乘除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5、运算顺序
A、让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B、班内反馈。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乘除混合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5、教师小结:看看这两种方法思路一样吗?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说明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B游泳中的数学学问题。
师:小明不仅爱学习,还喜欢什么呀!这不放学后,爱游泳的小军来到游泳池,在游泳池中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请一小组汇报。
①100÷2÷2② 100÷(2 &ties;2 )
=50÷2 = 100÷4
=25(米)=25(米)
答:这个游泳池的泳道长25米。
(学生边列式边解释他们的想法)
师: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他们小组的?
生:4从哪里来?
演示:2个来回相当于4个泳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一)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300÷3÷5 (2)484÷(2&ties;2)(3)396÷3&ties;5(4) 150&ties;4÷6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希望小学三年级90名同学去参观花卉展览.把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名同学?
(2)希望小学三年级同学去参观花卉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3) 商店卖出5箱保温杯,每箱4个,一共收入600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4)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5) 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3.小熊买糖果教案设计 篇三
走进超市,来到卖糖果的柜台,看见了自己想买的牛奶糖,就问营业员阿姨:“阿姨,牛奶糖怎么卖呀?”阿姨笑眯眯地说:“牛奶糖五角钱一颗。”小熊又问:“棒棒糖多少钱一根呀?”“棒棒糖一元钱一根。”小熊买了牛奶糖和棒棒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小狗来小熊家玩。小熊拿出牛奶糖和棒棒糖给它吃,小狗不喜欢吃,摇摇头说:“我喜欢吃巧克力糖。”小熊马上来到超市的糖果柜,问阿姨:“阿姨,巧克力糖怎么卖呀?”阿姨说:“巧克力糖一元五角一颗。”小熊买了巧克力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4.《买新书》教案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引入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新课改也指出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大胆交流,让学生在热烈、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新知的学习。但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可能或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练习本 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 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1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2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24÷4=6(元)66+6=72(元)。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96-6)×(15+9)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1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 ]”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巩固练习
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共同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师追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5.发新书创新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题单的形式,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
54+9= 36+7= 8+22= 40+15=
20+17= 29+8= 56+4= 7+42=
2、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光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发新书)
二、探究新知
1、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估一估,40本书够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么40本书到底够不够?应该先求什么?
板书:一共有几人?
3、列算式:板书:19+18=37(人)
你是怎么求出19+18=37呢?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口算方法、可以说说你用桌面上的小棒、计数器、也可以说说你的笔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计算19+18,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汇报到竖式的方法时候,全体学生打开本,用竖式计算)师:怎么样,你会吗?好,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一生板算。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样的一个算式居然能想出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师:同学们想一想,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一种计算方法,结果都是37。那么每人发一本书,40本够发吗?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书中的题)
(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2、54页,算一算,想一想
3、我们去春游(54页3题)
四、全课总结:
6.《买气球》教案 篇六
备写人: 程
明
教师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7.《.买文具》教案 篇七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8.买电器教案(范文) 篇八
如何上好计算课,把枯燥乏味用生动有趣来代替?如何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为此,我尝试着将这节“口算教学”设计成“生活的、活动的、有趣的、发展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买电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并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把“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渗透在教学中,努力让原本枯燥、单调的口算教学变得有趣、饱满、灵动、厚实,具有深度,富有创新。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内容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买电器”活动,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并结合“买电器”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课堂处理上,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价格竟猜,发展学生数感。
我创设了淘气搬家买电器这一情境,并引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电器的价钱吗?请你来猜一猜”。价格竞猜是本节课的“兴奋点”。通过创设“猜价格”的游戏活动,既复习旧知,又能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所给的提示,同学们都抢着来猜。在这里利用猜数游戏猜出电器价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掌握,也为后面的计算作一些铺垫,从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对这一活动的喜爱,孩子们喜欢这种智慧型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提问,探究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买电器》情境中,我注重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电视机比冰箱便宜多少元?)”,并能通过探究学习,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如: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元?你会列式吗?在计算500+800得数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
A、5加8等于13,再在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1300。B、5个百加8个百就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C、800+200=1000,1000+300=1300。(凑整千)
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验到最优的算法。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固然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们在算法创造中闪现出了灿烂的火花更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内容: 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计数器。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1、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5、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6、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7、师小结。活动三:实践探究
9.买水果教案 篇九
授课者:董燕荣 授课对象: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说出水果的不同种类以及知道它们的基本价钱。
2、经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演一演买卖水果的情景,买到物美价廉的水果,并能做简要转述。
3、懂得物美价廉的道理,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重点:演一演买卖水果的情景,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水果,并能做简要转述。难点:懂得物美价廉的道理,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说出水果的种类。(PPT: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水果吧,那么你们都认识什么水果呢?(指名答)
预设
生:苹果、葡萄、西瓜……
2、大家知道的水果可真多呀,看来你们经常陪爸爸妈妈去买水果,可真善于观察!那老师就想问问你们,你们有单独去买过水果吗?
预设
生:有、没有……
(二)形象揭题:买水果
揭示课题:看来咱们班有不少同学都单独买过东西,能帮爸爸妈妈不少忙。这买东西可有学问了,会选、会说才能买到满意的喝物美价廉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一个游戏—买水果(板书),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口语交际课。
二、创设情境,示范交际。
(一)同桌讨论:买卖水果应怎么做?
1、老师家里新开了一家水果店,老师现在是店里的老板,你们是顾客,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我们在买水果或卖水果的时候,老板和顾客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说呢?
2、同桌讨论:现在同桌互相交流。(PPT:老师应该怎么做?你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3、怎样才能买到物美价廉?
(二)师生师范交际,学生当导演。
1、老师请2位同学当我的小顾客,来老师店里店购买水果,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在观看我们买卖水果的表演后,给我和同学们提建议和要求。
2、当我们表演时,你们应该怎么做?
3、出示道具,师生示范交际:
(1)一边表演,一边引导学生注意观看。
(2)进行到一定的时间,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这时该怎么做?(对表演进行收尾)
4、学生对表演的同学和老师的表演进行点评(优点与不足)和建议。
5、明确交际礼貌问题:在买水果或卖水果时要注意礼貌问题,老板应该怎么做?顾客又要怎么做?(指名答)(PPT:热情好客
诚实守信
礼貌待人
大大方方)三、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生生表演(PPT出示要求)
(一)小组自由讨论,尝试表演买卖水果。
1、你们刚才看了我们的表演,也给老师和这两位同学提了很好的建议,如果让你们演,你们会不会演得更好、更有创意?
2、现在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自己演一演,一位同学当老板,其他同学当顾客。(再次说明要做到: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大大方方)
(让学生人人放松地参与到买卖水果中,教师也走到学生当中去购买水果,询问价格,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若学生想不出好办法,老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学会互相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展示表演
1、刚刚老师到各间水果店都逛了逛,发现了不少热情的售货员和文明的小顾客,现在请最积极、最踊跃的小组上来展示展示,演给大家看。
预设
刚刚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表现特别棒!演得特别生动!请你们上来表演。(如果没有学生上台表演)
2、现在老师当导演,你们都是副导演,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看看他们是否做到了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大大方方。
3、在生表演过程中,及时指出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
4、当学生表演不下去(中断)时,让其他学生帮助出点子。
(三)师生点评表演
1、生对表演进行点评(优点与不足)和建议。
2、师点评,再次强调: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大大方方。
四、总结升华,学以致用。
(一)今天啊,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都学会了买水果,我特别高兴。
10.《买新书》教案设计 篇十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
板书:买文具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5)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3)学生自己读。
(4)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板书设计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8角= 元 5分= 元 3元5角= 元。
教学反思
1、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2、 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
存在问题:
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
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 2. 货 比 三 家 教时 一 1 (2)
学习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
1、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 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 < 5.1元
学 生 活 动
1、读一读:0.50元 0.02元 1.05元 2.3元 16.25元 6.00元
2、写一写:(1)零点二五 (2)零点零四
3、填一填:(1)1.02元= 元 分 (2)5.50元= 元 角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4)结果表示:4.9元 < 5.1元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2.63元 2.36元 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X k b1.com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课内作业。(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2、小黑板作业。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 3.90元〇3.58元 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 7.05元〇7.50元 4.00元〇40.0元
2、计算。
25×5 81÷3 428×4 816÷3
板书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 < 5.1元
橡皮的价格:2.63元 2.36元 2.65元
结果: 2.65元>2.63元>2.36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又的“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大小比较的前提。
【《买新书》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CAN新书教案07-01
谈恋爱如同读新书07-21
新书发布会策划方案08-05
买文具(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07-23
大班阅读买梦教案10-1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文具09-05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买水果》10-15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案07-2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教案07-28
《春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