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

2024-07-03

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精选13篇)

1.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 篇一

学会学习从阅读开始作文

阅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通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通过阅读,可以让自己强大起来;通过阅读,还可以让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阅读的同时,让我们更明事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是改变自己,取得成功的最捷近的道路,成为广大寒门子弟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知名的作家木心曾说过:“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小时候,我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它的`重要性。后来我偶然买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未解之迷》让我了解到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与未解的迷题,通过对这本书细致的品味,使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读了《狼王梦》,使我知道了母爱可以超越人类的伟大;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让我感知到对未知世界充满更多的好奇心;读了《优秀作文集》,使我写作变得更轻松,爱上了写作;读了《举一反三》开拓了我的视野,活跃了思维,使我学习数学变得更容易了。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增长知识,阅读能让自己静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只有“读书,读好书”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可以用知识的力量来武装自己,战胜一切困难,使自己能获得成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下手中的电脑、游戏机、手机,走进书店挑选一本适合自己并且有意义的书,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时间,认真地阅读起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不断地积累中,使自己慢慢地强大起来,随着时间地飞逝,相信我们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到那时,相信每一个人的脸上一定会洋溢出最美的笑容。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满溢人生!

2.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 篇二

积极心理学提出,幸福感是人能够乐观向上、对生活满足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的心态。[1]依据幸福感的定义,“三性并茂”教育理念提出,终生幸福感是将这种在童年期的幸福感受能力作为毕生发展的原动力,使得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不因时间、环境、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减弱、改变或丧失,最终使人终生都保持着感受、体验幸福的能力。

若要实现为获得终生幸福感奠基的教育目的,幼儿教育内容就不能简单地设定在如识字、数学等知识的学习或自理、体育等技能的培养上,而应关注终生幸福感的产生条件,即培养对幸福感具有易感性的人格,以及建立与这种人格产生互动、最终促进幸福感体验的情境因素。[2]据此,张向葵教授提出了“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教育理念,简称“三性并茂”教育。[3]

一、“三性并茂”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感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心理体验,受人的认知水平、价值观、态度、评价与人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东西,而取决于人的内心对于某些外物的选择。如果人们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那么他们就会在困难面前勇气倍增,终其一生都会觉得幸福快乐。其实,如同终生幸福感的定义所言,幸福就是一种持续一生的健康心态。

从心理学出发的“三性并茂”教育,是为获得终生幸福感奠基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让幼儿获得关于做人与做事的知识、规则及方法等。只有孩子从小学会了遵守规则、懂得礼貌、礼仪、会关爱他人、能诚实守信、会合作、有责任、敢于担当、能够独立做事、学会自我控制欲望、不怕苦难等品德与智慧,他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念与勇气,才会持续不断地体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性并茂”教育就是培养幼儿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幼儿在可接受范围内,充分体验幸福感的教育。这个教育的本质是天性、心性与个性(三性)共同发展、和谐统一,即通过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体验幸福,进而通过教育的力量塑造具有幸福易感性的人格,同时创设与这种人格产生互动,最终促进幸福感体验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奠基终生幸福感的基本目的。[4]奠基幸福感的教育就是“三性并茂”教育,这种教育是一个需要兼顾后天环境和先天基础、重视个人天性和社会性养成、尊重每个人个性的同时获得发展的教育,它需要平衡诸多内外因素。所以,要实现“三性并茂”教育,就必须做到“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

1.“三性”的内涵

“天性”就是人先天的属性。“天”指先天具备的,也就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各种生理性状;而“性”是指事物的状态、特点或质性等。所以,天性是指自然对人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属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即“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5]

“心性”是以人的基本心理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其本质是道德(品德)的培养。“三性并茂”教育中的心性不仅强调幼儿天生就有的善性以及后天教育、环境对这个善性的积极引导,并使之成为良好的品德,而且增加了心理生活的方法,即强调人要过好心理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仅有良好的品德是不够的,人还必须具备让品德成为能力的东西。我们认为,这就是智慧。

“个性”几乎涵盖了人的全部心理内容和过程,每一个人心理及其发展的全貌是可以通过他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个性是一个由复杂的心理结构组合而成的整体,是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的总和,与其他心理内容和过程相比,个性具有整体性。因此,教育最终应该指向对个性的塑造。

2.“三性”之间的关系

(1)天性是“三性并茂”教育的基础。“三性并茂”教育是奠基终生幸福的教育。天性规定了人发展的规律,设定了幼儿从出生开始的发展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要解决的不同发展问题。因此,“三性并茂”教育首先必须遵循人的年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引导幼儿顺利渡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帮助幼儿解决在各个发展阶段面对的主要问题;其次,除了在设定教育目标、教育组织实施等教育环节中应尊重发展规律外,“三性并茂”教育还必须尊重幼儿天性中“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如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的欲望等,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的天性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只有做到遵循与尊重并重,才能有效地开展“三性并茂”教育,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培养幼儿的心性。

(2)心性是“三性并茂”教育的核心。心性具有良好的操作性,适宜成为教育活动的内容。天性与个性不能作为教育活动内容出现,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天性具有先天规定性,因此天性与教育的关系是“使动与受动”的关系。天性为教育设定了原则(尊重),并规定了路线(遵循),即天性影响了教育活动内容的设定。反过来,只有坚持天性的规定性(葆有天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其次,个性具有整体性,是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的总和。个性是能够综合反映心理状态的最好指示器。教育是否能够实现对人品质与智慧的培养,是否能最终指向终生幸福感,是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体现出来的,即教育的效果就是要看幼儿形成怎样的个性。因此,心性是“三性并茂”教育的核心,只有心性才是适宜的教育活动内容。

(3)个性是“三性并茂”教育的落脚点。“三性并茂”教育强调的个性要在提高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主体性也是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成为有个性的人。[6]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他们本身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但是现有的教育环境或观念常常限制了孩子们的主动性。而“三性并茂”教育的实施则能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使幼儿能够主动、乐于参与幼儿园活动,健康、快乐地发展。自我是个体个性发展的关键,幼儿也具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动力。培养幼儿的个性与我国教育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

二、“三性并茂”教育的特点

1. 奠基终生的幸福感

帮助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并逐渐学会体验幸福,首先就要理解幼儿幸福的特点。幼儿的幸福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常常认为,只要要什么有什么、人人疼爱,孩子们就是幸福的;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幼儿的幸福来自于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成年人认为的需要。孩子们喜欢玩泥巴、跳皮筋、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吃棒棒糖,这些在成年人看来无趣、没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却玩得津津有味,甚至满头大汗还乐此不疲。这是因为,这些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成年人的活动无法替代的快乐和幸福体验,这是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等天性所产生的真实需要。

“三性并茂”教育积极倡导“儿童第一”,就是要把尊重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以儿童的发展为前提。不能以他人的意愿来代替幼儿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要把幼儿的需要、情感、快乐放在第一位,用孩子自己的眼睛和手捕捉童年的幸福。只有在教育中真正做到“儿童第一”,才能实现奠基终生幸福感的培养目标。

2. 追求“三性”同时发展、和谐发展

“三性并茂”是一种在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的同时,追求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稳定、优质的教育。这种发展是“根深叶茂”式的发展,需要实现天性、心性和个性的“木桶效应”,这只木桶能盛的水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因此,“三性”必须同时发展,才能保证每块“木板”的高度都是一样的,才能装最多的水,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即“三性”在同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并茂”。就这点而言,幼教工作者应该当好“生命起点的工程师”,去葆有幼儿天性的灵光。幼儿的心灵之光不仅要灿烂、晶莹,而且其内心世界的品质还要积极、向上。幼儿的精神世界只有目标清楚、方向明确,他们才能端品正德,才能修身爱学;只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态度是端正的,获得认识世界的方法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面的,他们才能将来有思想、头脑灵活、有智慧。

三、“三性并茂”教育实践原则

1. 葆有天性

葆有天性,是指在正确权衡天性与教养间关系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保护好幼儿天生的本性。要像保护火种一样,让稀有珍贵的好奇心(不可再生资源)与探索欲望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即成为人一生发展的内在火种与动力。只有葆有幼儿的天性,才能让孩子们拥有一生发展所具备的幸福感基础。

(1)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三性并茂”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是父母为孩子打造的安全、温暖、幸福的港湾。父母应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把家庭营造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一些像洗碗、扫地之类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参与成人活动的欲望,又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务的内容,并养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父母在与孩子一起玩耍嬉戏的时候也应该留心去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孩子一起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使孩子在成人的协同下学会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掌握遭遇挫折或失败时的应对方法。当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既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也要在孩子的努力尚未成功之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简单的书籍、操作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等方法来解决这些疑问。

(2)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发展的“体验馆”。幼儿园也是幼儿能够得到成长、葆有天性的重要教育环境之一。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遵循天性、尊重规律的基本原则是“三性并茂”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坚持“儿童第一”,把幼儿放在活动的首位,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幼儿现有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和他们熟悉的情境;让幼儿理解问题并在情境中体验到认知、情感或问题解决的困难;教师可以在幼儿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商讨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如果是幼儿不熟悉、缺乏实际经验的问题和情景,教师就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采用“支架教学”的方式,通过逐渐减少帮助来引导幼儿熟悉并学会解决困难问题,并鼓励幼儿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幼儿借助自身的模仿能力,是能够在教师示范中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在接下来的教育环节中,设置类似的游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幼儿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错误。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打压、敷衍或者不予重视,而应该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教师应把握对待幼儿问题行为的原则,即问题行为不是“不能这样做”,而是“没有做得更好”;幼儿不是在改正问题行为,是在尝试中改变行为的结果,即葆有天性的教育不应以禁止为主,而应以尊重、体验和辅助为基本原则。

(3)让社会成为孩子进步的“加油站”。我们的社会应该这样看待孩子:幼儿就是幼儿,而不是小大人。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不是繁重的学习。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孩子们尽早地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人一生发展来说,要体验到人生的幸福,真正需要的不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葆有纯真的天性。幼儿需要的是一个被尊重的童年,不遵循幼儿天性的教育等同于拔苗助长,不仅牺牲了孩子的今天,也牺牲了孩子的未来。

2. 启蒙心性

“三性并茂”教育所倡导的“启蒙心性”教育理念,是以幼儿的社会性培养为主体内容,以道德修养(品德养育)和积累智慧为重点的。所谓“启蒙心性”,就是通过幼儿的感知和教师的支持、引导,点亮幼儿品德发展之光,启迪幼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智慧。“启蒙心性”以尊重幼儿的天性为基本前提,注重在教育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通过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引领教育活动,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引导。

(1)培养幼儿积极的人格品质。终生幸福感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具体来说,是对幸福具有易感性的人格特质。依据积极心理学的24项优势[7]以及“大能力”思想,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做人与做事的11种人格品质。这11种人格品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幼儿会做人的品质,在这里称为品德,包括礼仪、规则、关爱、诚实、合作5种品质;第二个层面是培养幼儿会做事的品质,在这里称为智慧,包括自信、自控、独立、责任、问题解决、勇敢6种品质。

(2)螺旋上升式教育目标。人格品质是在自然成熟和后天经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就意味着培养幼儿的人格品质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时间表,即发展时序;二是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导向性的经验刺激和环境,即提供积极、优质的经验。启蒙心性教育在设计幼儿11种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了以上两个方面,设置了“螺旋上升式”的教育目标。所谓螺旋上升式教育目标,是指根据11种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特点,采用1年1轮,2~3年完成2~3轮的时间周期,设计层层递进式的年龄目标,实现对每一种人格品质连续的、反复强化式的、水平渐进式的培养目的。具体来说,11种人格品质在2~3年的时间中虽然重复出现,即每种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儿童需要接触2~3轮;但是,在每一轮的教育活动中,其教育主题都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和现有心理水平有所加深和变化。这样既保证了社会性培养的连续性,同时也保护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幼儿教育必须层层递进、逐级加深,夯实儿童品质发展的基础。

(3)教育活动实施坚持“感知先行”的组织原则。从人格的概念来看,人格中存在认知的成分。因此,在培养幼儿积极人格品质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并据此开展教育活动。启蒙心性的教育组织与实施借鉴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8]简而言之,以体验导入,令个体在体验中学习。由于幼儿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教育活动应该始于以幼儿的感知能力为基础的感受和观察。换句话说,就是将感受观察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把握教育的过程和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导观察。通过创设多种游戏形式,儿童与教师在共同感受的基础上建立共同体验的活动模式。这种教育方式要求教师创设能够引发儿童感受和观察行为的情境,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的观察或感受导入方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把握自己介入的程度,注意引导和支持儿童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最终通过共同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培养儿童尝试反思,生成儿童的主动性意识和行为。

3. 注重个性

注重个性是指在培养幼儿感受幸福能力的同时,将每个幼儿培养成不同于他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化特征的人。为了实现注重个性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差异,如需要、习惯、表现及错误等。

(1)把握自由与赏识的“度”。所谓“度”就是适中、恰当、得体。把握“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握自由的“度”;二是把握赏识的“度”。儿童的价值观、判断力和纪律意识尚未形成,自由过度可能会使幼儿形成偏激、任性等不良性情;赏识过度可能使幼儿形成自负、嫉妒等不良个性。个性的培养应把握适度原则,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并引导幼儿,促进其个性在合适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2)幼儿的合理需要。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对幼儿来说,他们提出的种种要求就是其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幼儿最初通过动作、哭闹向外界提出“要求”,然后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可以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周围的人建立起信任,感受到爱;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或者不信任自己和他人。但不加区别地满足幼儿的一切需要,则易使幼儿形成任性、自私、暴躁、脆弱等不良个性。因为他们忍受不了他人对自己要求的拒绝,更不会考虑他人的需要。为使幼儿成长为个性健康的幸福个体,我们应遵守“满足幼儿合理需要”的原则。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合理需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其基本原则应是在一定精神文化需要基础上,在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范围内,满足符合幼儿的基本生理与安全需要。从需要层次上看,幼儿年龄越小,缺失性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越占优势,但其天资、潜能中都蕴含着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成长性需要;从需要倾向性上看,幼儿各年龄阶段都具有优势需要;从需要内容上看,幼儿需要具有多样性,是多种需要相互依存构成的。在幼儿教育中,只有把握幼儿需要的特点,注重幼儿合理需要的满足,正确应对幼儿的不合理需要,才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

(3)注重幼儿的差异,倡导“因童施教”。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具体是指要将幼儿和成人的特点区别开,把握年龄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家庭差异等。因此,我们要提倡“因童施教”,即在承认幼儿差异性的基础上,尊重其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个幼儿,并按照其独特性因势利导地促进个体发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三性并茂”教育吸收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因童施育”。维果茨基认为,幼儿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新的发展状态,二者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理想教育的要求是既要高于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是幼儿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9]因此,我们提倡在幼儿教育的各领域,都应实现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最近发展区”教育,让每个幼儿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Diner E,Larsen RJ,Emmons R A.Person and Situation Interactions:Choise of Situations and Congruence Response Model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7):580-592.

[3]张向葵.“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5.

[4]张向葵,王元.培养幼儿早期幸福感[J].光明日报:理论综合,2009(5):18.

[5]唐丽娟.尊崇天性,尊重幼儿——对幼儿教育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6(4):158-159.

[6]班华,李太平.个性发展与个性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97(1):6-9.

[7]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

[8]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研究,2004(1):9-11.

3.学会感激生活 篇三

我曾介入那不足挂齿的人与人问的芥蒂纠葛,也曾为家人一顿烧焦的饭而叨叨不休,也曾望月感伤,升起一股莫名的寂寞和忧郁,也曾对花落泪感到一种无形的精神的重负。那时我对生活感激之情太少太少。

但在一个黄昏,在黄山玉屏楼前,一个拄着单拐的青年使我一下子领悟了许多,使我懂得了该怎么样去感激生活。

当时,人们都被眼前那壮观、奇丽的黄山云海迷住了,根本搞不清眼前流动的究竟是云涛还是海浪,感觉不到此时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人们怔住了,屏住了呼吸。这时突然一句话传入了耳畔:啊,活着真好。我一怔,循声望去,一下子呆住了,前面一位拄着单拐的青年进入我的视线。他是如何爬上这黄山的,他是怎样攀登到这“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玉屏楼的。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和这位青年及他的同行者攀谈起来。交谈中,我知道了他的过去和现在。他告诉我他是在两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的,当时心情是可想而知了,整天想到的就是死。后来,一个和他同样遭遇青年的故事使他思想起了急剧的变化。一位青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他简直是万念俱灰。一天晚上,青年的姐姐走到他的病床前说:你看对面楼上那第二个亮着灯的窗口,那里面住着一位全身瘫痪的女孩,但她从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笔,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文艺作品……于是那亮着灯的第二个窗口成了那位失去双腿青年生活、拼搏、奋斗下去的力量的源泉……

三个月后,那位青年的姐姐不幸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身亡。弟弟悲伤极了,一天晚上在别人的帮助下来到对面楼上,去敲那窗口亮着灯光的房间,奇怪,没人开门。这时从对门走出一位老太婆,告诉他,这间屋没有人住,那本来是他儿子住的,现在搬走了。三个月前,一位姑娘租下这间空房,但是奇怪她从来不来住,只要求我每天晚上把灯打开,早上关掉。

4.美好生活从学会感激开始 篇四

我想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实的状况就是其实工作已经变成了大部分,由不得你来选择,因为你是没有自由而言的人。

带着这个碎碎念我遇到了这本书,仿佛就是给我指明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远离迷茫,学会从赚钱开始。

文中的一些话语还是很吸引人的,比如面对现实的状况,我们不得不努力赚钱才能抵御那突如其来的风险,作者是这样诉说的。

这些都是生活留给我的真实感受,它不同于表面可见的莺歌燕舞,也不同于随手可得的灯红酒绿,反而带着现实的各种冰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时期都会如期而至。

面对我们这辈人关于金钱的态度和看法,作者说出了一个很好的现象,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就说钱的事你不用管,只管好好读书就好了,但是一旦我们上大学快要毕业后,他们再次把关于金钱的看法摆放在我们面前,快毕业了,你们要快去多赚点钱,这就好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让人实在是措手不及。

当然一毕业不可能就能够实现自己最崇高的理想,早知道什么都是一点一滴坚持努力付出才能有机会和可能抵达的,越早认识到这点越有益处。

这本书在两天之内看好了,页数不是特别多,也是几个月以来再次看书的一个开启,然后也回到了久违的简书了,参加了这回的日更。

5.让美好生活从感恩开始 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仇嘉博,是三年五班的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美好生活从感恩开始》。

感恩,其实无处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我今天站在这里参加演讲,要感谢学校组织这次活动;感谢老师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与关爱。

说起感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因为与母亲吵架而离家出走,走的时候身上没带一分钱。一天没有吃东西,她饿得不行了,而她又不愿意回家,她恨她妈妈。后来,她来到一个小摊前,摆摊的老婆婆送给她一碗混沌。小女孩吃着馄饨,就哭了起来,说:“我们并不认识,您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对我一点也不好,还和我吵架!”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的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你为什么就一点也不感激她呢?”小女孩听后愣住了,匆匆吃完那碗馄饨便往家走。当她走到她家附近时,她看到她的妈妈正站在小区门口焦急地左右张望着!小女孩急忙向妈妈跑去,扑进妈妈怀里。

其实,学会感恩,我们每天就能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当你抱怨早饭不丰盛的时候,你可想到天不亮就起床为你做早饭的妈妈有多辛苦?当你抱怨写作业太累的时侯,你可想到同样的作业老师要批50遍会是多辛苦?当一个人学会“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一份珍惜。

同学们,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爱蕴涵在安详的微笑里;蕴涵在轻轻的动作里;蕴涵在平静的话语里;蕴涵在我们看到的每个红色批注里!只要我们细心一些,就会发现爱、感受爱。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回报爱,学会尊敬老师、关爱家人、关心同学,让美好生活从感恩开始!谢谢大家!

三年五班 仇嘉博

6.美好生活从安全开始话题作文 篇六

在头条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傍晚,有一家四口在外面散步,他们需要穿过马路的对面,当时路灯还没有亮,可是也没什么车驶过,于是两大人就各牵一小孩的手小跑着过马路。可就在那一刻,偏偏有一辆小车急速驶过撞上了他们……

这本来可以避免的惨剧,就是因为那两大人对红绿灯的漠视而导致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会常常麻痹大意,觉得交通事故离我们很遥远。有时候为了赶那几秒钟的时间就选择闯红灯,或者觉得走红绿灯绕路麻烦,就越过栏杆过马路。可是就是这样才会让死神悄悄地靠近我们。

7.学好数学,从学会思考开始 篇七

一、激发需求

一个鸡蛋,从外部施力,我们所获得的是食物,如果这个鸡蛋是自发地从内部施力,我们所获得的将会是生命。学习也是如此,作为学习者,要明确学习是自身修养的途径,而不是为他人而学。所以,激发学习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首先,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与学习兴趣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程度有关,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将这样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前途发展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我们可以将课本知识引到生活实际上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例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一些理财的知识融入数学教程中,让学生明白数学的用处及数学的精益求精之处。

其次,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内驱力多半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好奇心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强大有力的动机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入手,或是从一些科学家、数学家的事例入手,或是从一个数学定律获得的故事入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提高学习内驱力的外部动机,也是培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正面因素,在教学或是作业反馈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表扬,甚至夸大优点给予评价,有时在错误的习题中,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学生思考方式中创新的地方,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使学生获得自尊与自信,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习惯。

二、给足时间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会将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必须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不然一切的教学环节终将流于形式,更谈不上能培养起学生好的思考习惯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半天,没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听到的知识无法真正内化,课堂效率就会显得低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是失败的。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才有办法全面思考,从而正确解答问题,更大的好处是许多练习题都有多种解法,而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时常会有不少创新的思维方式出现,众所周知,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时,我们加以鼓励,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对于数学学习大有裨益。所以,对于探究性问题,更应该留够时间给予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这也等于给予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快乐学习的机会,在快乐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有序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起始阶段,在数学教学时,我们提出问题,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于点状切入,线状延伸,他们的回答常常会出现无序的思维,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不知如何着手,无序的思维方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习惯呢?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们提出各种解题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们分类,通过归类,让学生们初步体验有条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再次解决问题,依次推进学生二次思维的过程,重新整理思维路径,达到思维合理化、条理化,是思维品质优化的过程,也是有序思维培养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画思维导图,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再分步解决问题。长期的训练,能使学生及时有效地找到问题的重点,有条理地解题,是高效教学的体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更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积极思考创新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8.美好人生从扫地开始 篇八

也许有同学会问:美好人生怎么会从扫地开始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扫好地与学好习并不矛盾。扫地与学习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扫好地对学习还有促进的作用。也许有同学还会问:扫地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时间,怎么能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呢?这不是明摆着矛盾吗?当然,如果单从学习的时间上看,扫地确实会占用我们的学习时间,但扫地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完善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固然重要,学会生活同样地重要。难道我们能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看作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吗?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说得十分深刻,我认为这“习惯”中一定包括卫生习惯,“细节”中一定有扫地的细节。因此如果我们能养成扫好地的好习惯,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的好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就能迁移到学习中去,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是大有裨益的;相反,我们扫地马虎、做事不认真,这种生活习惯也会迁移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当然这种迁移是负迁移,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其次,扫地能折射我们待人待事的态度。有同学认为扫地是小事,学习才是大事,于是乎在值日时马虎应付、“偷工减料”。没错,扫地事虽小,却能反映出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一滴水,少吧,照样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树叶,小吧,同样能透出气候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雷锋一生做的都是小事,但雷锋精神却能代代相传。可见小事与大事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一个连地都扫不好的人,将来又能成就什么样的大事呢?又有谁会把重要的事交给一个连地都扫不好的人去做呢?同学们,让我们每天都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另外,扫地是爱班级、爱集体的重要表现。应该说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是爱班级、爱集体的好同学。谈到爱班级、爱集体也许同学们想到最多的是如何为班级争更多的荣誉,如何在运动会上获得更多的金牌,如何在考试成绩上取得更大的优势等很多方面。诚然,这些确实是爱班级、爱集体的表现。当然,做好自己的值日工作,扫好每一片地、擦干净每一块玻璃也是爱班级、爱集体的具体表现,而且是更为具体、更为现实的爱班级与爱集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谁都不愿意自己整天在一个纸片满地、痰迹一片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应该说拥有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其实,实现这个愿望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每天作好自己的值日工作就行了,这当然得靠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地面更卫生、玻璃更干净。

9.美好生活从安全开始作文300字 篇九

安全在我心中是最闪亮的,他让我知道“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去年暑假,我和表弟一起学习骑自行车,到了十字路口拐弯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刚刚学会,当时从对面过来一辆摩托车差一点相撞,多危险啊,现在想起来就有点害怕,教训是铭记在心的。

安全在我心中是最闪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但是同学们知道怎样安全的使用网络吗?有的同学内容的取舍、时间的安排、使用习惯、自律意识等方面没有做到自我约束而陷于网络之中,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要做到自控不能沉陷于网络游戏当中。做到网络中的自我安全保护,谨防受到伤害。

安全在我心中是最闪亮的。除了提醒我们在以上这些方面注意安全之外,还有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集体活动安全等。可以说安全无处不在,但是只有我们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安全就不会乘虚而入,危害我们的生命。

10.常识篇:健康家居从学会绿化开始 篇十

选对植物才健康

养花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法——浇水、施肥、修枝、灭虫等,劳动强度不大,但可舒筋活络,解除疲劳,加速体内新陈代谢,给人以积极的生活情志,非常适合老年人。选择得当的话,还可以防病治病。

★静化空气类

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是新陈代谢减慢,各器官随着体内自由基伤害的增加而衰退,免疫功能也随之降低。所以,可选择一些有杀菌功效的植物,净化空气,避免可能因空气混浊带来的疾病。植物的杀菌作用是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可使大气中细菌的数量下降。植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杀菌的目的:一是净化空气,减少灰尘,从而清洁细菌滋生的场所,减少细菌数量;二是某些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

虎尾兰、龙舌兰、仙客来、橡皮树、蟹爪兰等可以吸收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隐匿于壁纸中对肾脏有害的二甲苯。

桂花、紫罗兰、柠檬、蔷薇、石竹、铃兰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对结核杆菌、肺炎杆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紫薇、茉莉、柠檬等植物可在5分钟内杀死白喉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病原菌。但需注意,这类花草香气过浓,不宜摆放在卧室,否则容易导致失眠等。

★驱虫类

蚊、蝇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害虫,特别在夏季,人们深受这些小虫子的困扰。很多人都认为栽种植物会吸引更多的蚊虫到室内,但只要选择恰当,植物也能起到驱蚊虫的作用。

能驱蚊虫的通常都是芳香型植物,靠的是气味,有的香有的臭。《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芳香除秽辟疫”的记载。可供选择的有薰衣草、海桐、山茶、万寿菊、金橘、天竺葵、艾蒿、百里香等。另外,具有捕虫“本领”的猪笼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顶端挂着一个长圆形的“捕虫瓶”,“瓶口”的形状和颜色类似花朵且还具有蜜液,以吸引并趁机“捉住”昆虫。但需注意,植物驱蚊的作用有限,只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有效。

★药观两用类

现在,选择一些有药用效果的植物种在家里十分流行,这一点也非常适合老年人。一方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栽种情趣,美化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植物的使用价值,提供一些防病、治病的药材。

气虚体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可种人参。人参一年可观赏三季——春季,萌发的嫩芽尤如憨态可掬的象鼻;夏季,伞形的花序上开满白绿色诱人的花朵;秋季,粒粒红果衬着绿叶尤悦目清心。人参的根、茎、叶、花、种子皆可入药,对强壮身体、调理机能有良效。

风湿、脾胃虚寒的老年人,可种些五色椒。五色椒绚丽多彩,根、果、茎都可入药。

患有肺结核的老年人,可种百合花。百合花形姿高雅,鳞茎与花除食用外,入药可镇咳、平惊、润肺。

患有高血压、小便不利的老年人,可种植金银花、小菊花。花朵阴干后可填充香枕,或是冲花泡饮,都有消热解毒、降压清脑、平肝明目之功效。

另外,凤仙花质朴秀雅,种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取全株内服及捣外敷,能治蛇毒;花外搽可治鹅掌疯,又能除狐臭。仙人掌对净化室内空气有较好作用,去剌后捣烂外敷可治腮腺炎、跌打损伤,食用仙人掌还做成可口的菜肴。这些都很适合老年人种植。

★抗噪音类

如果住在沿街、邻高架桥的房子,每天24小时都要经受喇叭声、发动机声等噪音的折磨,即使安装上隔音玻璃窗,也会时常不堪其烦。这时,可以在家里盆栽柏树、针柏等植物,它们是非常好的“噪音吸收器”,如果把它们摆放在房间窗口或阳台处,能有效降低30%左右从街上传来的噪音。

需谨慎选择的植物要记牢

有些植物,外形优美,本身也没有毒,但其花粉、汁液及散发出的香味会导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中毒症状等,所以应该谨慎选择和摆放。

★干扰睡眠类

兰花、玫瑰、月季、百合花、夜来香会散发出浓郁的花香,能使老年人的神经产生兴奋,引起失眠。其中,夜来香夜间散发的刺激嗅觉的微粒会加重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这类植物可以少量摆放在除卧室以外的地方。

★过敏类

紫荆花、夹竹桃的花粉与人接触会诱发类似感冒的咳嗽、哮喘等症状;洋绣球花散发的微粒、海芋的黏液、万年青和一品红的汁液等接触皮肤后常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瘙痒和皮炎等症状,误食后则会引起消化道肿痛、麻痹等,甚至伤害声带,使人变哑。

★有毒类

含羞草和郁金香含有的毒碱,以及花叶万年青、铁海棠含有的毒汁,接触后会使人毛发掉落;龟背竹汁液有毒,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水仙花的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人误食后会发生呕吐,导致肠炎等疾病;凤凰木种子有小毒,误食后会出现头晕、腹胀、腹痛、腹泻等。这些植物不是不可以养,但最好摆放在小孩和宠物够不到的地方,以免他(它)们因好奇而误食中毒。另外,如果手上有伤口,千万不要碰触它们;每次打理完这些花草,一定要洗手再做其他事。

摆放正确效果加倍

植物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室内接受阳光有一定的限制,而植物的习性又各有不同。那么,家居植物各自的领地在哪里呢?

★客厅

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客厅所占面积相对较大,摆放的植物应该以形态端庄、舒展,以及暖色调的为主。龟背竹、棕竹、仙客来、百合花等,都可营造出温馨气氛和亲切感觉。在茶几、书架上也可点缀吊兰、常春藤等洒脱多姿的悬垂植物,或摆放别致的树木盆景。客厅也是招待客人的主要场所,因此,可以摆放一些对尼古丁吸附效果较好的植物,比如君子兰、铁木等。

★卧室

卧室是人们白天待的时间短、夜晚待的时间长的一个地方,因此可以摆放一些夜晚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呼出氧气的植物,如芦荟、虎尾兰、紫藤等。为了营造幽美宁静的睡眠氛围,可以选择清秀优雅的植物,如鸭舌草、常春藤、朱蕉、马蹄莲、蝴蝶兰、竹芋类,以及无刺的多浆植物,如宝石花、松鼠掌、芦荟等。

★书房

书房中布置的植物应该有益于烘托清静幽雅的气氛。可以适时选择如梅、兰、竹、菊之类自古以来为人们推崇的名花贵卉;还可选择一些清爽淡雅的植物,以消除工作和学习产生的疲劳,并且与浓郁的书香相得益彰,文竹、铁线蕨都是理想的选择。

★厨房

厨房易产生油烟,摆放的植物应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生命力强、体积小,并且可以净化空气。油烟除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外,还有丙烯醛、环芳烃等有机物,它们会引发咽喉疼痛、眼睛干涩、乏力等症状,过量的环芳烃会导致细胞突变,诱发癌症。比较适合的植物有芦荟、水塔花、肾蕨、冷水花等。另外,为了不污染厨房环境,所选植物还应清洁、无病虫害、无异味。此外,在下水口附近放一株万年青,还可以防蟑螂。

★卫生间

卫生间应选择耐阴湿、叶面柔软无毛、无刺的植物。如冷水花、铁线蕨、广东万年青、豆瓣绿、竹类等。

11.幸福生活从改变自我开始 篇十一

安逸和豪华仿佛是生活的主要条件,而其实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只是有什么能让我们充满热情。

每日自励

我相信生活中充满机会

每日短文:幸福生活从改变自我开始

所有的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取得成就和威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都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心动不如行动,建设幸福人生从改变自我开始。

心智模式是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彼德·圣洁博士在《人生的五项修炼》这本著作中提出来的心理概念,它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

思想决定行动,成与败,苦与乐,往往始于一念之差。

一个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不仅炎热难熬,而且没有人谈天。当地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不会说英语。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但是这两行字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把这封信读了许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人们对她非常热情。她对当地的纺织品和陶器表示兴趣,人们就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拔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都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床时留下来的。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念头和心态改变了。这一念之差使塞尔玛变成了另一个人,原先痛苦的生活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两年之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她从自己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为什么生活中失败者和平庸者多呢?主要是我们思考的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块。”第二个说:“我在赚50块钱。”第三个说:“我在为社会建高楼大厦!”不同的心态,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心智模式可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良好的心智模式、积极的人生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自卑和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工作得更有成效。

有梦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我们永远不应嘲笑任何人,也不应轻视任何人。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学会用感恩的情怀去体验生活,用光明的思维去直面人生。

每日书摘:信仰必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你是否拥有强健有力的身体呢?会不会只是半健康状态,很少有活泼的一面。是否缺乏精力,容易疲倦呢?

如果是这样,就请参看本章。这里提供的并不是食物疗法或运动疗法。我不是医生,所以介绍的也不是医学知识。我要谈的是使每天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这里介绍的方法我都亲身试验过,绝非纸上谈兵。

我不是运动员,也不特别强健,但健康状态始终良好,精力旺盛,从不会有体力不足的状况。

我总是主张要获得良好的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是信仰,当今第一流的医生也都认为信仰是健康的主要因素。

下面介绍的是医学博士赫伯特·朋逊的文章。

“我对推动宗教或是哲学并不特别关心。我最关心的是用科学观察得到的信仰所形成的效果与现象。根据我和其他人的调查,全心信仰的人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 头痛消失。

● 减轻心脏病的痛苦(一般认为强烈的信仰可以解除80%的心脏病的痛苦)。

● 提高创造性。尤其在有某些“精神障碍”时更为显著。

● 治好失眠症。

● 预防呼吸困难。

● 治疗低血压与高血压症。

● 治疗癌症。

● 控制恐惧心。

● 降低胆固醇。

● 缓和恶心、呕吐、下痢、便秘、暴躁等不安症,以及不适应社会症。

● 缓和精神压力,安定精神。

信仰如能与现代医学结合,必为杰出的治疗方法。信仰与现代医学必能互相协调,产生最好的效果。

“老天希望我健康”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之中,所以物质世界当然十分重要。没有物质人就活不下去。可是我们同时也生活在感觉和精神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说这比物质世界还要重要。

一个心理学家说:“思维方式比事实更重要。”换句话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同等重要。

有一股潜在力量联接了物质、感觉和精神的世界,这也是事实。是否知道有这股力量存在,和人的健康及一生的活力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人生发生很大变化的女性,她34岁,正处于人生的旺盛期,但她却因为病弱无法做家务,她被诊断不能生育,常跑医院,长期卧床,缺乏活力。

这种生活更养成了她悲观消极的思维方式,她失去了生之喜悦,使健康与活力更趋衰退。

她是接受天主教教育成长的,所以真诚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能从祈祷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她为健康问题而祈祷时,她开始逐渐相信一定能得到答案。

有一天,一个想法突然闪过她的脑际,使她无比惊讶。今天虽然已成为一般常识,但在当时乃是革命性的想法——不同的心态能使人增进健康或变得衰弱,甚至成为疾病的根源。

当时她突然领悟到,人往往会变成自己在意识深处所想象的那样。这样的领悟对她的心理产生了改变人生的影响。

有了这个领悟之后,一个春天的日子,她和丈夫走在林荫道上。树木都萌发了新芽,一派生命复苏的景象。

她突然停下来大声说:“我明白了。那是生命力,美妙的生命力!”

丈夫困惑地问道:“什么生命力?”

她指着树上一片片新绿、正从褐色转成绿色的草、从土里露出芽来的黄水仙、喇叭水仙、风信子说:

“那就是生命力。在人们身体里,也有同样奇妙的使新的生命力复苏的力量。应该有的。人是最高的造物,人应该也能那样以新生命的奇迹重新诞生。”

说着她的表情像是换了个人一般。脸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显露出内心正有源源不绝的活力诞生。

她突然明确地断言道:

“宇宙的生命力,正在使我复苏。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我的头部、心脏、血管和整个身心。健康与精力、活力以及新的生命力,和树木、花草一样,现在在我的身体里就要复苏了。”

这样一心一意地想,有了确切的信念,又由于加深信仰,她开始脱离了病人的状态,获得了健康与旺盛的活力,成为了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因而拥有比别人更美好的忙碌人生,她一直活到96岁高龄。

对观察力、信念以及深厚的信仰怀有信心,将会获得惊人的健康。

为了获得这种无限活力的泉源,每天至少要发出声音念以下的话语。要先挺身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才开始念。

我毫无问题。

我充满活力。

我拥有无止境的活力。

我有很好的健康。

我很快乐。

我知道我的生命在宇宙中,宇宙的生命力在我身体里发生作用,请赐予我健康、活力与力量!

如果能忠实地持续这样的功课,就等于是在进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精神世界的力量就会开始流向你。你要相信你一生都能健康、充满活力、强壮地生活。每天要对这件事心怀感谢。要大声说:

“上帝希望我健康。”

宇宙在创造人时,发明了最复杂、最奇妙的“身体”,放进了能多年使用,具有全面调和、均衡功能的完美复杂器官。而且,上苍还赐给了我们掌管理性、思想、记忆的功能,重约1360克的组织,那就是头脑。更特别的是,在每一个人的人格中心设置了灵魂。这真是令人惊讶。

12.教育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教案 篇十二

“杨玉,都起床了,你为什么不穿衣服呀?”

“老师,我真的不会自己穿,在家都是妈妈给我穿。”

我把衣服拿在手里,“来,孩子,今天老师教你穿衣服,好吗?”杨玉顺从的把胳膊伸出来,在我的帮助下很快就穿好了衣服。

回到活动室,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一听说给他们讲故事,都高兴地拍起了手,“愿意,愿意。”“好,你们听完故事以后,还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我把不久前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样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有一天,有一位小朋友在树林里玩,捡到了一只小鸟,他把小鸟拿回家,精心喂养。后来,这位小朋友就想把小鸟放飞,让小鸟再回到树林里去。没想到,这只小鸟回到树林里,因为没有捕食的能力,没过几天就被饿死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孩子们好像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当中,也许在为小鸟的死而感到悲伤吧。

“孩子们,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一回到树林就被饿死了?”

平时能力较强的杨春艳小朋友首先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小鸟在家的时候,是有人喂它,它自己不去找食吃,到了树林里什么也不会,所以就饿死了。”听到杨春艳小朋友这么一说,其他的孩子也都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我把孩子们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孩子们,小鸟饿死了,老师也感到很难过,多么可怜的小鸟啊,是什么原因把小鸟饿死的呢?就是因为它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你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是由大人帮忙,自己啥呀不做,等将来长大了怎么能立足社会呢?你们愿意像故事中的小鸟一样,等着被饿死吗?”

“不能。”孩子们高声回答,“我回家帮妈妈做饭。”“我回家自己洗衣服。”、、、、、、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很高兴,有意看了杨玉一眼,只见她在低着头,小手在摆弄着衣角,我轻轻得走过去,问:“杨玉,小朋友们都说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你以后要怎么做呢?”“老师,我以后也要自己穿衣服,不用妈妈了。”我和孩子们向她鼓起了热烈地掌声。

13.美好-从环保开始 篇十三

美好-从环保开始

“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这是来自多个渠道勾画出我国的环境现状.

作 者:王龙基 Wang Longji 作者单位:刊 名:印制电路信息英文刊名:PRINTED CIRCUIT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关于亲情的美文欣赏:尴尬的谎言下一篇:法律是如何认定事实婚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