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通用14篇)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一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发挥语文教学美育功能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进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学科,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抓好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审美教育模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树立审美意识的关键。人类立足社会,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知识理论外,还要具备全面的能力与技能。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知识掌握能力,更要锻炼人的思维,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形成,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在这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欣赏,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追求美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学生的工具,而应该立足于培养人的思维和能力,开发学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成人后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好的事物,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美学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观察美,培养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将语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契合素质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通过审美教育,学生逐渐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周遭的一切,确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步掌握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工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路径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视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部分小学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的作用不大,语文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内容刻板,形式不够灵活,教师灌输知识是常采用的方式,一味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当务之急小学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审美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应用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美育教学质量
针对语文的具体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进行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活泼好动,如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内学习,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境,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语文课文或古诗中存在的美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形容美,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
现在交易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中很广泛,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在冬天里》、《春天来了》等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大屏幕播放关于冬天与春天景色的图片,将文章中美丽景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发现其蕴藏的美感,并鼓励学生用语言形容那种美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4、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有效利用社会环境因素,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小学教育阶段扮演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学校教师加强语文审美教育以外,家长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家》、《快乐地玩》、《过年》、《赶集》等课文的学习,家长就可以充分参与进来,与孩子加强沟通,带孩子体验文中提到的事情,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学生的美学思维,为其逐步形成文学鉴赏力和美学知识打下基础,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小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审美教育应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11(04).[2]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2.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二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将目的性积极的情感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来教育学生, 通过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 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 通过帮助学生从新认识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 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 新课改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素质教育区分情感教育的主要标志. 而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中学数学教育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三者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 学生认知情感特点的要求
根据众多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发挥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数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对数学的情感的影响, 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探索数学的求知欲时, 学生在情感上会发生迅速的迁移, 并能保持特别长的时间, 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从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快速的提高[1]. 反之 , 当学生害怕、厌倦数学学习, 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会抵制数学学习, 进而降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严重时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情感教育的原则及其侧重点
依据中学数学情感教育的特点, 并结合众多其他一线教育工作者情感教育实践经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遵循主体性、动力性和愉悦性三个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情感教育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情感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让学生在积极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是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表现. 主体性原则下的情感教育侧重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信所有学生都具备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 要激励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自信心的精神支柱作用[2], 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实践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2. 动力性原则
动力性原则是指通过情感教育要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障学生产生持久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动力性原则注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学习环境, 这是学生长久保持学习动力的前提条件;动力性原则同时也注重学习的外部动机的培养, 将学习的内外部动机相结合;最后, 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去鼓励学生, 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 对学生的缺点要正确地采取归因方法, 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改变也能获得进步.
3. 愉悦性原则
它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或方式去改变教学中的各种变量, 从而让学生形成快乐的情绪或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去学习数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会让学生更乐意投入到学习中, 让学生在兴趣、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在愉悦性原则下, 教师的情感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状态, 并及时加以调节, 将学生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的内在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热爱教师岗位和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被呵护的感觉, 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并学习得愉快, 学生也只有在愉悦的学习中才会形成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四、情感教育教师具备的情感要求
1.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质量
教师对学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学生直接受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思想的影响, 而且这种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一定程度上比语言教育的教育效果还好. 而且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 学生还需要引导人来帮助他们来树立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是最为适合的群体. 因此, 首先在情感教育实践中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只有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对教师产生佩服感, 并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其次, 教师要具备情绪调整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特别注重教学情绪和气氛, 学生需要处在一个愉悦的教学情绪和环境中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3].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冷漠的生气的情感情绪面对学生, 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萎靡和低沉情绪也会引起学生学习势头的萎靡和低沉, 会严重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将饱满甚至激昂的情绪带入教室, 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带动学生学习的劲头,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先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2. 正确地处理教学内容的情感
正确地处理教学内容的情感是指教师以情感为基础, 通过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再组织, 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 适当地加工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
五、情感教育的重点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是数学学习情感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用电脑的方式布置作业, 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移到数学作业上来. 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数学内容特点,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 例如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成就的数学史话、趣味数学和数字游戏、谜语等等的数字游戏. 学生在活动中会与其他的观点、想法发生碰撞,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启发. 活动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相比较其他的学科, 更多的学生普遍存在害怕数学、恐惧数学的心理.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增强数学学习行为的自律. 首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优点, 及时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制定和完善学习方法,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布置的练习题难度要具有梯度性, 让所有的学生具有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其次, 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自恃过高却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教育. 教师要让这类学生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同时要求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通过这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3. 数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受性格特点的影响, 学生不容易接受空洞式的思想教育, 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将数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 通过具体的数学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例如可以将哲学中联系的观点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 学生采用联系、转化的方式去思考分析数学问题, 很容易发现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帮助学生完整地了解数学知识体系, 并形成数学技能. 例如在a > 0且a≠1的情况下求方程loga (x - ak) = loga 2 (x2- a2) 有解时k的取值范围. 通常情况下学生会根据对数函数的定义得出方程有解的条件: (x-ak) 2> x2- a2. 这种解答过程复杂, 如果学生运用联系、转化的观点则会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即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 可以方便学生理清解答思路, 简化解答过程. 同样根据方程有解条件, 将x - ak > 0和x2- a2> 0看做是两个函数y = x - ak (x - ak > 0) ;y = x2- a2, 而ak是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 如下图. 根据图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ak < -a及0 < ak < a时, 直线y= x - ak与曲线y = √x2 - a2 有公共点, 即k < -1或0 < k < 1.
六、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愈发重要. 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通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意识, 合理地将思想教育运用到数学教育中, 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养, 使学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茂波.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新课程:教研版, 2011, 12 (25) :12-13.
[2]张艳华.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5 (34) :76-77.
[3]陈鹏.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 2012, 17 (23) :178-179.
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三
关键字:英语教师 语言素质教育 教学不足 教学原则
一、英语语言教学特点与必要性
所谓语言教学一般来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和见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标准口语化对学生口语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准确的说就是看其口语的表达能力,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使知识牢固地掌握。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充分利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教师讲课语言丰富了,学生兴趣也提高了,知识也就增长了。另外,语言学家David概括了语言教学任务的五大特点:1.学会交流是学会交际的前提;2.将真实的材料运用到学习的坏境中;3.学者既要注重语言学习,又要注重学习过程;4.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5.课内与课外语言相结合教学。因此,教师在实施语言教学中,要根据语言教学任务的特点,将词法、句法、语法系统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中心。
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知道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而这一认识,许多中学教师都不能准确抓住内涵,使其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口语发音不标准,地方口音太浓厚;听说读写教学不统一,容易在教学中造成脱节。再者,从事物内部发展的因素来看教师素质的高低乃关键,而目前普遍广大的中小学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则是制约我国基础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英语教师尤甚。表现在:1.职业道德素质不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心理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呈现不同的教学问题归纳起来有几点,第一不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死板的教学方式,不知道怎么把学习的乐趣融进课堂里;第二在进行外语教学中采用母语讲解。老师只是在读课文和单词时运用英语朗读,其余课堂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来解释,学生英语语法和听力都无法得到提高。
三、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效果成正比,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展开课题研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质量。
2.层次性原则:综合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教师要把语言的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使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又要突出对说、写、译能力的培养。一个个的突破,一个个的提高。每一节课堂提供给学生的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层层提高,层层突破,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在交际中进行实际运用。
3.过程性原则: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学的中心就是围绕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以言行事”的语言行为过程中掌握语言。教师应领导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并实施特定的语言行为,获得特定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
四、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语言素质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教师的的语言素质关系到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优劣,对学生英语学习与口语交流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学一门外语就要学的地地道道,发音要准,不然发音不过关,听者就会不得要领。如何提高自身英语语言素质,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1.过好语音关。一般来说解决英语语音的问题,多数人会主张多听、多写、多模仿、多练习,但这只是个前提条件,这些熟练后,就要在此基础上去巩固正确的发音习惯,不然盲目的去听只会使错误发音根深蒂固在脑海中。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必须读准每一个音素,注意元音长短和单双之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对的。2.过好语调关。说话和朗读时,声音不会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声音的高低升降与句子重音的结合,构成了英语的语调。英语教师应区分好句子的句型类别,把握英语语调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留心与注意,去模仿去联系。老师上课讲话的语调优美,自然也会吸引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氛围。
结语:英语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素质的提升对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问题,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教给学生正确而准确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魏永红 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良华 教育、语言与生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探讨 篇四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所引起的一些弊端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对交际教学法的含义、实施必要性和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作 者:佘艺竹 作者单位:珠海市第九中学,广东,珠海,519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交际教学法 含义 必要性 运用
5.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五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体会颇多。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六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正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给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成为英语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本文从语言素质、思想素质、自学能力和学习潜能四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讨论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 者:朱懋凤 作者单位:广西博白县博白镇一中,广西,博白,537600刊 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3)分类号:H31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语言素质
7.语文教学探讨——以中学教育为例 篇七
关键词:教师自身要求,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创新
语文初一年级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过渡年级, 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例如,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 阅读分析能力较差, 作文表达能力不能令人满意等等,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注意和解决。提高教师对自身的要求, 转变语文教学方式,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成为势在必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1 教师自身要求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 面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课题,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正确把握教育本质,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 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1 思想品德修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为我们解读了师范的定义, 让我们理解了教师不仅要学高, 更为重要的是身正。在我们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有自尊、自重、自爱, 这是一个人受别人尊重的前提, 作为教师更应该如此。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 必须在学生面前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身教胜于言教”, 这要求教师把加强自身修养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以个人而言“做人”最重要, 以教育而言“育人”是根本。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自己不热爱学生, 不做好本职工作, 反过来却要求学生和别人尊重自己, 这怎么可能呢?教学是一个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的过程, 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 既是学生认识社会, 认识问题, 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 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 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 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 达到育人的目的。
1.2 自身文化修养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 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 还要旁通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 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当代学生思想活跃, 见多识广, 求知欲旺盛, 知识的更新又快, 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渊博的知识, 不断创新,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不断变化, 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在实际的初一语文教学中, 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认真研究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 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 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 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 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2) 平时多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 将一些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 (3) 在上每节课之前, 尽可能地搜集相关的资料, 结合本校学生情况, 认真备课, 设计教案。总之, 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 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2 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方式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依赖于这种学习方式。而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 导致课文分析深度不够。而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生成性, 是师生共同参与, 教与学和谐共振的过程, 而不是完全按预设的教案执行的过程。在新的平台上的课堂教学, “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在于教案是否讲完, 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会学和喜欢学。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和学习内容, 我极力提倡这样的学习方式。
2.1 自主性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 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 在教学《春》时, 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 学生不易理解, 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 所以, 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 提出问题, 教师点拨, 理解课文。
2.2 合作性学习
按照构建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 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 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 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 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 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 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 能力更加全面。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 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 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教师在课堂上, 应积极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 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 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2.3 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 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我们很多假期作业就是通过各种方法, 比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 收集各种语文现象, 督促学生认真去做, 这样对学习语文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 在让学生学好讲读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应提倡真正搞好探究性学习。
3 教学方法创新
3.1 发散思维阅读法
自初一年级开始, 阅读应该逐步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 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 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在古诗词和课外阅读的阅读分析能力上比较薄弱。纠其原因是教师在指导复习这一类古诗词时把重点放在了它们的背诵上, 而忽视了内容的讲解和强调。而课外的阅读题普遍得分不高, 是由于学生看到长的文章总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做这类阅读题缺少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该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该对教参给予的答案内容少讲, 而是针对课文的特点, 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使学生敢于发散性思考问题, 最终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3.2 兴趣写作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教师应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 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 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 让学生感到一点成就感, 最终调动其写作的兴趣性、积极性。针对无真情实感的问题, 要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如日记、摘抄等要常抓不懈。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 鼓励其参加写作兴趣小组, 积极向校报、校外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4 结语
8.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体育意识;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0-01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蓝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蓝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蓝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 →“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 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帮佳.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9.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九
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
美国生物教育是以实验为学习的核心,而在我国中学的生物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把教学目标主要放在科学基本事实和基础知识上而忽视实验的现象。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学中,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加学生的认知功能,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法。本文对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重要性;作用
(一)中美对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认识的不同
1.中美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
2.中美在实验教学模式及效果上的差异
(二)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3.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4.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发挥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十
陕建十一公司学校
过春刚
李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众所周知,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所有体育老师关注的问题。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
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 人格教育 教学模式
人类在改造自然、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是文明让人类远离了野蛮,而人类文明的结晶就是人格。新课程改革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人格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语文人格教育的优势
1.人文性特点有利于开展人格教育
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与人格教育有着共通之处,利用这一特点展开人格教育非常恰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语文的人文性可以影响学生的精神思想,利用这一特点展开人格教育,在完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还满足了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精神要求。
2.语文具有化育人格的作用
语文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情趣,启迪他们的人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使他们逐步由被动阅读者变成主动阅读者,并喜欢上阅读,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慢慢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先贤圣人的著作,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共鸣,让圣贤和哲人的思想、心灵世界去影响他们的心理,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行为。
二、中学语文开展人格教育的策略
1.充分施展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人独有的一种力量,它可以影响到别人,所以语文教师要具备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影响学生。即语文教师要博学多才、谈吐风趣、睿智机敏,并且可以用这种魅力来滋润和影响学生,让他们似乎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这种正能量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就会将这种能量传递给别人,生生不息。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修养,这也是对学生开展人格教育的前提。
2.探索人格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人格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讲,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教师是权威的学究,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全盘接受,但这样的课堂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尊重教师,教师更应理解学生,双方在课堂上存在着一种默契,这样,学生可以大胆地质疑教师的讲授,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扉,自由交流。二是建立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近年来,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对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如“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模式,“确定目标-优选内容-优化进程-评价反馈-知道运用”模式,这些都对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一线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如可以灵活运用辩论、记者采访、课本剧、小组比赛、抢答等多种手段。
3.从教材中挖掘人格教育的内容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鲜明的人格教育素材,都可以拿来启发学生。如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和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面都有具备崇高人格的主人公,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从而起到人格教育的功效。具体做法为:一是从题目中提炼人格教育因素。许多课文题目就蕴含着深刻的涵义,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在学生没有看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题目。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步履蹒跚;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有的认为主人公在一步一步走自己的人生。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人格修养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二是从作者介绍中发掘人格教育因素。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写出千古名篇,是因为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如果学生细细品味作者的生平,将会受到启迪。三是从内容中提炼人格教育因素。其实,教师不一定对课文中的全部人物形象进行解释,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会。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感觉到“儿子”的自私自利,也能感觉到一个慈祥、睿智的“父亲”,这些都不必教师去刻意解说。
4.巧妙利用学生喜欢的语文活动课进行人格教育
课堂终归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内,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所以语文人格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而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一是要在读写活动中进行人格教育。教师要多组织学生看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电影、书籍,然后让他们对看过的电影或书籍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分析艺术作用,增强自己的见解,提升人格魅力。二是在编创活动中开展人格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创班刊、班报、墙报等,编创内容范围可以很广,让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同学,积极思考,开阔眼界;班刊、班报、墙报等设计要精心,让学生自由巧妙构思,将和谐之美渗透到学生对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就能通过编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三是在竞赛活动中开展人格教育。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征文等比赛活动,让他们学会展示自己,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进而形成坚韧、顽强的人格。
总之,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此外,中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语文教师不能用训斥的语气教育他们,而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明娟.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J].广西教育,2012(9).
[2]张国徽.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完美人格[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
12.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篇十二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应的人文素养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 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培养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过程, 是一个自我人性境界提升的内在生长和文化滋养的综合发展过程, 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2]。
2. 中学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2.1 提高教师自身丰富的人文素养, 准确把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长期以来, 地理教师以传授地理知识为天职, 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师生以不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 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 是无“人”现象, 其负面影响就是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 在新一轮课改的情况下, 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教学理念,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把地理学科的“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 改变教学方法, 坚持以育人为本, 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充满温情的学习氛围, 形成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建立温馨融洽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由“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 懂得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 以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化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尽快获取必备的地理知识,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并有意识地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珍爱地球, 善待环境的理念。达到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因素的目的。
2.2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与配置地理科学史方面的知识, 贯穿资源道德观的培养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周期内, 资源几乎都是有限的;应当限制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 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 这是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此外, 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讲述地理科学发现的历史和地理学家奋斗的故事, 融入到地理课程内容之中, 用以激励学生为科学而献身。
2.3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与配置环境伦理方面的知识, 重视环境道德观的培养
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 地理学科的环境道德教育包括任何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人既是环境的产物, 同时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人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 环境对人类有巨大的反馈作用, 破坏环境既危害自己, 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最终危害人类的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 而保护环境, 是人类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将含有很强地理成分的人口动态、城市化、经济差异、动植物灭绝、伐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资源限制、土地利用、种族冲突等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在认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明确个体对建设“一个宽敞的地球、一个富裕的地球、一个干净的地球、一个安全的地球”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2.4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有助于国家意识形成的知识, 注重人口道德观的培养
地理学科有关人口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 如人口激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 认识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以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个人应承担的人口责任。我国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内容选进地理课程之中, 用以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树立为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发学习的崇高志向。
2.5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与配置自然美和地理科学美方面的知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 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自然美与地理科学的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去挖掘、去欣赏地理现象的美, 在分析、归纳地理规律中感受地理科学规律之美[3]。
2.6 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尊重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尊重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可以给学生装上一个“地理头脑”, 有了“地理头脑”学生可以在消费时, 尽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尽量减少对废物的排放, 以保持人地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良好状态。有了“地理头脑”可以教会学生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世界, 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 通过学习懂得放弃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4]。
2.7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球意识道德观的培养
地理学科中所揭示的是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空间分布规律等, 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由于科技的发展, 地球似乎正日益变小, 地球上的许多问题互相联系, 很多看来是局部的问题, 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每个公民都应了解和承担他们从本区到全球规模行动的责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爱护地球, 保护地球。
3 结语
综上可知, 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是“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倡导科学精神, 加强人文教育, 在地理课教学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这是中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 实施课改的重要内容, 也是衡量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在地理课教学中, 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地理课教学中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爱荣.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 (3) :44-45
[2]何慧.刍议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J].知识经济.2009, (11) :135-135
[3]吴世辉.地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28 (4) :73-74
13.现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 篇十三
龙山县第一中学:向春红
所谓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应用美学的相关知识用到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来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气息。美育在美术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模仿能力,更注重的是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提高学生的鉴赏、创造能力。美育通过一定的教学艺术,教学技术、技能,并且借助于各种美的规范开展对学生美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其深入了解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能培养学生追求美、热爱美的高尚情操。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美育的原则。
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
一、呆板凝滞的。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
一、美育的重要性与特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为什么美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即情育”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二、怎样提高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落实美育的熏陶,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1、教师重视美育功能,并且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我认为,中小学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因为许多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就是教育最好的成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教育理念已经落后过时了。现代教育理念不仅仅要求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美育的作用,留出充足的授课时间,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第一感受是获得美感最重要的基础,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对即将的欣赏对象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心灵慰藉》的时候,就可以一边佛教音乐,一边让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佛教的深度,也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佛教的精神寄托与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基本功
这个阶段要通过直接的教育材料让学生去发现美,是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过程。这个阶段要通过大量的视听资料来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听资料让学生感受美术种类的要点、特征与创作手法,同时通过专业课的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把握程度,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美育的关联。比如说,《父亲》这幅油画,通过良好的构图与刻画,深刻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勤劳的传统美德。通过研习作品,对这些思想感情与观点的把握,可以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深深的共鸣,提高学生的美术气息与审美。
3.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并且这些设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仅要给学生实际的美术作品,毕竟学校掌握的艺术作品有限,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艺术材料,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品鉴与赏析,开阔学生的眼界,接受艺术的熏陶,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可以通过幻灯片来欣赏《日出印象》,让学生感受绚丽色彩下的阳光美,以及活跃的生命力。阳光下的一切色彩都变得那么的美,阳光下的一切物体都变成了金黄色。同时太阳的色彩也在逐渐变化。
4.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地重视教材,整合教材。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可以根据特定的地域情况,结合教材,寻找一些可以表达当地民俗特点的材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再者就是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仅仅有品鉴能力还不够,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创作,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只有会创作,才能够将审美掌握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后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观察力与感受力是学生获取创作材料与灵感的重要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运用美育的功能,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14.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十四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04637.htm
一、运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成就渗透于物理教学中
1.运用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
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可以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向同学们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神州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并且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
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可以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
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著。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
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绝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时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倡导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善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地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
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探讨教育论文06-26
中学物理论文09-0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教育07-0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7-10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06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07-19
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0-04
2018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09-06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8-06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