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的方法1(精选11篇)
1.散文鉴赏的方法1 篇一
写景抒情散文鉴赏方法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
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三、抓住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掌握散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理解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重点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2.散文鉴赏的方法1 篇二
一、把握散文的“文眼”是重点
对于散文来说, 虽然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略显隐晦, 但是仍可以从关键内容即“文眼”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结合内容来看, 要关注如重点语段、中心语句、关键词语, 着重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 承上启下、前呼后应的句子等, 还要重点多关注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的语句, 这些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即“文眼”。
通俗地讲, “文眼”是散文的核心, 是窥探作者表达主题的关键窗口, 更是分析散文的关键。刘熙载就曾这样说过:“揭全文之旨, 或在篇首, 或在篇中, 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 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 在篇中则前注之, 后顾之。顾注, 抑所谓文眼者也。”因此, 教师要重视“文眼”, 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眼”、把握“文眼”, 通过“文眼”能够把握文章内涵。
1.抓文中关键语句。一般情况下, 只要抓住散文的总结句, 基本上就可以挖出“文眼”了。例如, 郭沫若的《白鹭》一文, 关键句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其中“精巧”“诗”, 便是作者心中白鹭的形象, 而这恰恰是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在这篇散文中, 作者极力通过白鹭的外形、捕鱼、休息、飞行的描写, 着重写出了白鹭的精致, 突出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于这篇散文来说, 虽然对感情描写不多, 但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白鹭浸入骨子里的喜爱, 而这也是散文以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当然, “文眼”不仅仅在总结句中, 也可能在中心段出现。因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中心段, 然后根据中心段查找“文眼”, 有的可能在开头, 有的可能在结尾, 甚至还有的可能在文中,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 学会总结概括, 比如勾画关键语句, 学会从具体材料分析写作意图等。
2.抓感情凝聚点。一般情况下, 针对一篇散文, 作者的情感往往会在文中某一点凝聚, 而这一点也是作者情感的铺展, 只要挖掘出这一点, 自然也就找到了“文眼”。例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主要表现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 而这却可以从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中品味出, 这一句也就是整篇散文的“文眼”。
二、品析散文的语言是难点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文章的内涵, 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水平, 同样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时代不同、环境不同, 加之作者个人的先天素质以及后天修养, 从而使作者才识、性情、气质也不同, 自然写出的散文也各有千秋。语言是散文的外衣, 更是作者不同风格的重要体现。
例如, 同是现代散文, 鲁迅文笔深沉洗练, 朱自清却显得娴静典雅;茅盾语言沉稳劲健, 叶绍钧却有点质朴练达;孙犁、老舍散文清新明快, 林语堂的小品却读来闲适从容……风格不同, 精彩各异,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时, 需要引导他们辨析其中的语言风格, 品味表达意蕴, 真正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做到与作者、编者对话。
要真正品味散文语言意蕴, 仅仅依靠教师说教是远远不行的, 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对于散文来说, 朗读不仅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语言的理趣, 而且还能在朗读中融入学生的情感, 产生强烈的连锁反应, 进而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如, 在朗读“虎啸深山, 鱼游潭底, 驼走大漠, 雁排长空”这种句式整齐的骈句时, 就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呈现诗歌节奏之美。而朗读“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 荔枝湾的残荷等, 但是色彩不浓, 回味不浓。比起北国的秋来, 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这种长短句, 同样也可以呈现一种波澜壮阔、曲折回旋的气势。
三、厘清散文的思路是关键
从认知角度出发, 对于客观事物从认识到熟悉总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 由外到里,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的。对于散文阅读来说, 同样也要遵循这一过程, 前提是需要抓住思路, 能够通过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够通过语言材料让散文更加条理、有序, 最终还原作者的写作目的。陈师道曾经说过:“读书如禹治水, 知天下脉络。”提升散文阅读素养, 培养其阅读技能, 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散文的思路, 达到更有条理地理解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主题的目的。
思路仅仅是散文的灵魂, 而其往往在散文的语言、选材、线索、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来。要厘清散文思路, 领会作者意图, 还需要从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入手。例如, 从散文线索分析, 有叙事、抒情、写景等, 强化散文阅读, 只要抓住线索, 就能扣题入门。还有散文结构, 一般有总分、并列、递进、承接等, 只有把握散文结构, 才能厘清散文思路。
至于议论性散文, 则更需要把握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 要厘清论点与各段之间的关系, 同样也要关注中心句, 要学会概括提炼中心意思, 从而逐步了解作者的思路。当然, 文章不同、思路也不同, 阅读时切入点也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散文, 多体验、多感悟、多训练, 不仅对鉴赏散文、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大有裨益, 而且还能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培养逻辑思维。
例如, 散文《蓝蓝的威尼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着力表现了威尼斯瑰丽的风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言, 抓住散文关键语句, 比如“水天连接的远处, 耸立着几处高楼与尖顶教堂, 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她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等。再如, 朱湘写的散文《书》, 有这样的一道题:“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可以从第三段“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的命运”一句入手, 可以从关键语句“更进一层, 让我们来想象作书主人的命运……”“至于……的文士”等等进行分析, 从关键词语“更进一层”“至于”可以看出笔者的行文思路。
3.散文鉴赏的方法1 篇三
[关键词]拟题角度解题步骤考点分类 高考语文
一、散文阅读鉴赏概述
近年来,高考语文将阅读一般文学作品的测试目标界定为“要具有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这里含三个内容要点。一是理解能力,即(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二是分析综合能力,即(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三是鉴赏评价能力,即(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散文阅读鉴赏材料的选取一般注重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说理表意的哲理性。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其阅读拟题通常是从如下八个角度设题。列表如下:
无论考题是从那个角度设的题我们鉴赏答题切入的总原则是:
因其形散而神不散——答题时应有主题辐射的思想:因其成文的灵活性——答题时应有文章的思路脉络感:因其语言的精练性——答题时应有恩辨其哲理含义的思想:因其行文注重的是形象思维——答题时应有万象之物景与我情相融的思想;因拟题角度的点面性——答题时应有点面结合的思想(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答题时还要学会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4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不止一点,往往有两点,6分题往往有三个答题点等。
二、散文阅读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1考场散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给文章各个自然段标明序号——以便明确答题范围。
第二步:研读题干——研读题干就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具体来说是要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以便带着问题阅读。
第三步:研读文章——学会快速阅读。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而且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这里就有一个考场阅读速度的问题,常用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是:
(1)品读题目,缘文驰想。这是因为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或者指明了文章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也就是作者的托情之物。其文学形象(特点)的象征或比喻意义的人性化理解往往就是文章主旨,就是我们从文中所要领悟的人生道理。
(2)浏览各文段的首句略知梗概。这一步可初感文章脉络,为下面的研读理清头绪。
(3)研读文章把握行文规律,理清行文思路。理清行文思路指的是明确文章段落内容、辨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文章段落内容的方法有二:一是视领起句或小结句为文段内容。二是(在没有领起句或小结句的情况下)应以句与句之间表义关系进行文段的内容概述,概述时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解证、总分、因果、转折”等各种关系。
辨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思考点有:
①注意文段内容之间的前后照应、替代与被替代、分清主次。
②注意文段间的信息标志。如顺序词:“首先”、“其次”等;关系词、提示词:“说得正确些”、“更何况”、“有的只是”、“多数却完全是”等。做到化面为点(浓缩每段内容),连点成线(串起各段内容),从而去体会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事)等。
从全文的结构关系来看要有总和分的概念。
(4)思考明确文章的主题。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情感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文章的情物的象征、比喻意义的理解,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审题答题——明确题目类别,明确拟题者的考查目的找到答题切入点。
4.夏的音韵散文鉴赏 篇四
吃过晚饭,手里抚弄着什么,痴呆似的望着楼下那群疯了一天还开心地闹着的小孩子们。
“出去走走吧,傻呆呆地在干什么呢?”妈妈用湿湿的手拍拍我的脑袋。
起身穿鞋,也不跟任何人说,匆匆地走了出去。
妈妈拿着一块抹布,往楼下望着,又不放心地喊:“去球场哦!或者人多的地方哦!”“知道的。”我配合着大叫,脚步也不由快了起来,急急地奔向球场那边。
一阵悠扬的乐声,隐隐约约还有小孩子的欢叫声,刚才慢下来的脚步又快了起来,跨过花丛,跳上那宽宽高高的台子上站着,看着一群大哥哥打球,还有那些老太太们伴着音乐跳操。
真想下去也活动活动,想想又罢了,是因为羞涩还是身心太疲惫?
远远地看见几个小孩子抢着要上那秋千,眼前忽地一下,一个穿桔色衣服的男孩子骑着滑板车飞驰而过,抬头的刹那,蓝球滑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稳稳当当地进了篮筐。
这么好的夜晚,不出来也真可惜了。身边一个好小好小的宝宝,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几步后又站定,拍拍手,扑闪着眼儿望着我。
愣了好久好久,是不是我好小好小的时候,也看到过一个十二三岁的姐姐,然后跌跌撞撞地向她走去,几步后,又站定,拍拍手,扑闪着眼儿望着她?等到眼下的这个小宝宝长大了,是不是又有一个小孩子会这样望着她?
禁不住的笑了,不知不觉间我已转了个身子,又转过头,再看了一眼,这些舞动着的散发着青春活力的老人们,那边的小孩们还活蹦乱跳着,篮球仍在那些青年们的手中传递着。
回家的路上,我倦倦地走着,静静地听着那些不知名的小虫们怪怪的鸣叫声,嘴边又流露出那一丝幽幽地笑。
5.描写邂逅的散文鉴赏 篇五
有个人,从不在身边,心里却总是惦念; 有段情,虽然短暂,却倍感温暖。
——题记
你在春光里走来,又在春光里转身,一场美丽的邂逅,在繁华间落幕,渲染了一段寂寞风华。相遇最美,转身就在流年里四溢飘香。
红尘万丈中,相遇是缘。疏疏倩影,缕缕情怀,你清雅温馨,如花带雨,我愿化蝶轻舞,缠绵一世,带一枕春风,拥阵阵幽香,在流年的时光里轻扬。
你是我生命中刻画的尘缘,你是融入我心海的一滴甘泉,三世佛前的祈求,换得今世相遇,纵是短暂的美丽,那幸福也够我一生享用 。
春天,守在阳光下,任莺歌燕舞,一心只听花开的声音;夏日,酌一杯香茗,凭烈火情炽,心中留恋的只有曾经。
相遇的季节,在每个夜晚都散出爱的芳香。拔一根心弦,将昨日的欢歌撩起;填一首阕词,把今日的思念寄出;时光浅浅,岁月悠悠,让这场美丽的邂逅和着甜蜜在似水的年华里流淌。
写一段文字添一份暖意,采一朵雪莲在流年里绽放。让你的风姿在我流年里独舞,让你的温柔在我文字里凝聚。
写你的时候,文字里装满了甜蜜与幸福,浅浅的笑容丰盈了我的`风华。与你相遇没有错,那是心与心的结合,是情与情的交融。留你的美在身边,与流年作伴;留你的温柔在心上,让流年温暖;手握你的真情,陪流年芬芳。
一场相遇,平添了人生锦绣,一段柔情,醉美了人生。
你深情的眼神,引诱我今生的追寻,你绽放的春情,铭刻着我无悔的思念。生命因你而绵长,流年因而你丰盈,相遇你,是我今世难以割舍的风景,四季流年因你温润明媚。
思念在悠悠岁月里成绽出,执着在遥遥守护中成石,一次邂逅,编织成亘古不变的钟情,在流年里将神话延绵……
感谢与你相遇,我心从此不再孤单,感谢生命中有你,温暖了我的流年。
茫茫红尘,始终为你敞开心怀,抛去愁思,用一支素笔轻轻勾勒出那份经久不衰的曾经。
我用夏日的激情,把那场春恋化作思念在音信里寄去:珍重……
6.最卑微的无奈散文鉴赏 篇六
提笔之前思绪总是清晰透亮,知道自己想要写些什么,所有的一切就像是一幅幅定格的画面,浓墨重彩,忧伤而又美丽!
而现在,当自己正真提起笔的那一刻,所有的清晰化为混沌,开始混乱,开始毫无头绪,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看起来清楚明白,实际上虚幻迷离;我想把我经历过的一切理出个头绪,然而却是徒然,脑海中的画面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蜿蜒曲折,让人头痛!
我知道我所经历的这一切,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的贫瘠感让我感觉无能为力,那就暂且让下这一切吧,我们把过程省略,我们只讲后来,只讲那段故事的中间部分。我将思绪拉回到现实,拉回到我触碰得到的今天。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找各种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自以为可以骗得了卑微的自己,夜深来临便是最难熬的时候,你知道不能静下来,你知道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有片刻的思考时间,你开始一遍一遍的播放电视剧,直到你睡着为止。渐渐的你开始恐惧周围的一且,甚至开始恐惧你自己,你用最笨拙的方式伪装自己,自以为掩盖一切,其实只是让这氛围更加浓重而已。
你可能无法体会,那种极度的心理恐惧感,一句话,一个电话,一个动作,甚至空气的温度变化,都会瞬间击溃所有的伪装和无奈,这是世界上最疼痛的方式了吧,把人从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瞬间拉回到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然后却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继续生活。
早就忘记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哪一年秋季,或是更早,或是天生就是如此。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我用最愚蠢的方式去逃避现实,用最无奈的`行为去欺骗自己,其实到了这里我也无能为力。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性格,我们只能竟可能的去适应眼前的生活,我知道我只是没有放下,我只是缺少一个面对眼前一切的理由,这个理由足以让我可以接受,让我的心新生安稳。
7.朱自清的《春》散文鉴赏 篇七
景之于人是存在的客观,但它们却可以在文人的笔下焕发奇异的生命,正因文人以体肤感受景之态,以心灵感应景之情。
写景的散文很多,读过的也不少,但写时又觉无法表现出景致的特色。那么,如何才能让景色可感、可品、可回味呢。我们可以沉浸到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细细地品赏其文写景之妙笔,画有形之景,绘有情之景,话有声之景。
一、辞尽其形
景而有形必有质感,生动而可触及,其形可以是样貌,可以使声响,可以使味道,都有具象,都可感触。使“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论百读不厌》)
(一)浓墨重彩绘精致之景
近景或特写,必然能够看得清景的样貌、听得到声响、闻得到气味、也许还可以尝得到味道,可以因细切而亲切,可以绘其纹理,刻画出细节之美。 如:《春》里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花――有色(红、粉、白)、有声(赶趟儿的热闹)、有味道(甜)。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风――有温度、有柔度、有湿度,还有混杂的特有的气息。
又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有密度(牛毛)、粗细度(细丝)、光亮度(花针)、角度(斜)。
这许许多多与景物相关的物理属性都以形象可感的语词展现,自然而恰切地
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便是精心之举,却实令人感到仿佛立于春季,景物均触手可及。正如作者执着的“诗的表达,和比喻及组织关系甚大。诗人的譬喻要创新,至少变故为新,组织也总要新,要变。”作者如有神来之笔将春天可感之形摄录下来,一点点释放,不落窠臼,不由得你不感叹春色崭新诱人。
(二)轻描淡写绘辽远之景
远景,远望而得,轮廓大概,影像隐约,虽无近景之细致,必得境界之特立,形成或简约或朦胧之美。
如:遥望雨打屋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景象朦胧却别有韵味,是细细看过雨的人可感的,读者确也知道,雨丝击到屋顶反射回去,轻溅起,密密的,远远的望去,确如“烟雾”一般了,但春雨极其细小,于是只有那“薄薄”的一层而已。只两个字便绘尽了远望春雨落在屋顶的形态、风致。
又如:春日雨夜,“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只望得稀稀疏疏的,也远近错落,却都有“静默”的风情,这夜便随之温柔了。
(三)虚实相应绘错觉之景
高处俯视可望“众山小”,这景无需细描,只将粗略的感受直接勾画出来便是真实的“错误”之美的再现了。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远远的望去,不局限在一点,便瞧得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草晕染的“绿”。那“满是的”真让人感受到满世界的春草萌发,满眼是青春的绿的萌动。这些,不是近观可得的。近近的细细地瞧,恐怕无法感受到草已铺满了地面的视错觉。远眺而朦胧所见的错觉却也是实实在在的,着实可引人共鸣。
当然,错觉的产生也会因人而异,看,“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满是果实的.花树便是作者的错觉,我们通常称之为“联想”。那是作者由花的甜香引发的对满树果实的憧憬,也更令人倍感花的娇艳。仿佛沈复《闲情记趣》中所描述的“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联想非实在的景,却极可引人入胜。
(四)动静相偕绘灵动之景
景物的刻画不能等同于静物的写生,写生绘得出形状、光影,却无动态。景物却是有生命力的,有着它们特有的活力,于是让它们体现出动感便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生趣。
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水、日色,一幅山水画。倘若问山是什么山,什么样子,水涨得多高,多广阔,太阳的色泽有多么暖。不可知。你只知道春来的时候,所有的景物都变了,这些变化里让你感受得到画面里的色彩渐变――“朗润起来”的墨而浅淡的绿;也感受得到影片中的音响的推进――“水涨起来”微弱转强的声音;也感受得到氛围里的温度的上升――“太阳的脸红起来”转暖的日光。这些景物动起来便让人也随着它们的变化而走进了春天渐行渐近的脚步。一切景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活力。
(五)参差错落绘映衬之景
背景,衬于主体的背后,以烘托氛围为己任。背景,可以与主体是同色系的,画面有整体感,给人以统一和谐的感受;也可以与主体呈对比,画面会更具冲击力,色彩将炫目而令主体特别突出;有时主体与背景呈动景相对之态,也别有一般风味。当然,景物有时也可以互为背景,相互映衬。
如:“春花图”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描绘春花图,蜜蜂、蝴蝶理应是配角,它们却闹得“嗡嗡”的,又飞来飞去,是不是有“抢戏”的嫌疑?其实,这更显示出作者的匠心,他未曾将它们的形象着力描绘,权以它们来增添画面的声色和动态以衬托花色的艳丽、花味的香甜,令人对能如此“招蜂引蝶”的春花更生喜爱之情。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对于春花图来说这野花也算得第二主角,于是春草在这里就成了配角,它们将野花隐藏其间,一个“散”字便将野花零零落落的图景展现出来。而“眨”字更让人感觉得到春风吹拂春草,野花或隐或现,若隐若现,情趣毕至,这时候的草便是野花展现风情的背景。而野花对于那些桃李花卉来说又有陪衬之用,因而连名字都没有,也没有特别的精细的刻画,但正因如此,这幅春花图才主次分明,更有层次美、立体美。
二、文蕴其神
景致生动可感固然引人入胜,但感人至深的却往往是作者在景致中寄托蕴含的情意或思想,这便是文章的精神,是景致的灵魂。这些景致可以成为作者情绪宣泄,思维表达的载体,它们也便因了作者的心灵之音而更具魅力,读者更易产生共鸣,作者也便得了知音。如此,作者寄情于景的绘景艺术也值得我们品评。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如画是展现形态之美,景含情则是蕴藏性灵之美。作者往往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充分地表达情感才真正是作者着力描绘景物的弦
外之音。《春》更是字斟句酌,渲染出深情的自然景致。
(一)关注生动的自然
全篇文辞俊美,选择如许春之美景,无一不包含作者对自然之景的热爱,无论是做了主角的春花、春草、春风、春雨还是那些点缀在文中的些许配角:山、水、风筝,无一不是春天特有的,无一不充满着朝气。读者读着无法不为之打动,无法不为作者赞美春天,赞美自然时洋溢的热情而感染,这情诉得明白。
(二)关照生命的历程
关照全文,深入字里行间,除了看得到景物的美,更可以感触到景物们特有的生命力。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在这一组景物里,“钻”“满”“不让”“赶趟”“满是”这些语词可以让你感悟得到一种勃发的力量。阅读、朗诵会让人们情绪激昂。这些景物又仿佛象征着人生的每一个历程:萌生、成长、竞争、成熟、成功,在这里,读者可以了解作者对生命历程充满了热情。
(三)关注活力的生活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牧童短笛成天地响;到处都有忙碌的人;农人冒雨劳作;无论城乡、不管老小,人们都做着一份事,都赶着活动,精神都是抖擞的。这一组场景的刻画又让读者望得到田间春耕、放牧、插秧,也望得见时时处处不辍劳作的积极、繁忙。其语句多为短句,赋予节奏,语词也用暖色,完全给人愉悦的快感。这些场景的刻画无不让人领悟到作者充满了对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的赞美。
读者可以从这些画面感受得到作者的愉悦、热切、欢乐的心情,更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赞美蓬勃的春天,赞美激昂的人生,赞美富有朝气的生活,赞美一切乐观积极的景物、人物。同时,情感贯穿于全文,更令景物生动感人。当然,
在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与热爱之余读者一定可以从中体悟出作者的志趣与追求,在与之产生共鸣之时,阅读文章的情趣与意趣便展现出来了。朱自清先生本身认为古代文学当用“载道”和“缘情”来概括,于是他便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正如林非论说的“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三、言律其音
传神绘景之笔可以摹图像,更可以奏乐律,作者表现景物之美之时不忘展示语言音韵本身的魅力,而“韵是一种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朱自清《新诗杂话》)
文中叠词的运用,短语的连用,反复与排比手法的运用本身就创造出一种音律之美,仿佛主旋律的反复咏叹,情感的重锤。
文章多短句,其实仿佛新诗,每句天然成节,节奏已然,情绪明晰。
尾词多为助词,可读轻声,似为舒缓强烈节奏的休止符,诵读时可转换气息。 文章可观可读。吟诵时不仅朗朗上口,更是抑扬有节,或铿锵,或舒柔,或急骤,或散逸实在琴韵非常,引人陶醉。正是“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这样“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8.品词悟句鉴赏散文的“神” 篇八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悟一篇文章,还要指导学生在品词悟句的过程中掌握鉴赏词句的各种信息,学会如何从散文词句中获取深层意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散文之“神”,读出散文的精髓。
一、品形象化词句,揣摩描写特点
散文是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散文的时候,要让学生尝试抓住其个性化词句,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品读形象化词语入手,尝试揣摩作者描写事物的特点,由表及里,从抓住文本表象入手,逐渐深入感悟散文。
《散步》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家庭温暖。文章通过描写“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场景来展现一家人之间欢乐而深沉的爱。教师让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是如何描写“我”和“母亲”等形象的,揣摩文章如何用形象化的语句来描写出这些人物的特点。教师可以找出文章中的一些句子,让学生品读,并且说说文章为何要如此描写。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从“母亲”摸孙儿脑袋,并改变主意的句子中能够看出母亲心中怀着怎样的想法。又如:“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将两个“背”放在一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人物的外貌描写,说说这些描写在句子里有什么作用,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但是很瘦”,尝试揣摩文章的描写特点。
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有其独特的描写方式,通过分析这些形象化词句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风格。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多种内心镜像的映射,具有独特之处,如能让学生在品读形象化词句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信息,学生对散文的感悟将更加深刻。
二、品抒情性词句,体会情感基调
散文中往往能够看到作者用个性化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散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让他们抓住这些抒情性语句,在品读中抽取出其中的情感信息,掌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情感因素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采用了诗化的语言,运用了由物及情、托物言情的手法,体现了特殊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品味这篇散文的时候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那些富有情感的词句,让学生品味文本的情感。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弟弟身患绝症,内心十分悲痛,徘徊在院子里的时候看见了茂盛的紫藤花,从中得到感悟,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永恒。“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用了拟人的方法,表现出了欢乐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思索当作者看见了这样的场景,内心有怎样的变化。“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可以让学生品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能够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文章的各种修辞手法,并尝试说说文章如何借着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感受文本抒情性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散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情趣,让他们更为全面地感受文本。
三、悟含蓄性词句,探究深层意蕴
由于阅读策略的元认知知识往往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所以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让人感到很难捕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启发,促进学生感受。教师可以特别寻找一些文本中较为含蓄的词句,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深层意蕴,在思考的过程中将内隐的信息外显化,把握住文章的言外之意。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富有情韵的词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体现了积极热情的思想情感。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外,还要让他们感受文章中那些含蓄性的词句,探究这些词句背后蕴藏的深层意蕴。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春》这篇文章用一个字含蓄性地写出了春风,请问是哪一个字,你认为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并未能找到正确答案,此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大家可以不要执着于专门找描写‘风’的部分,可以关注一下其他的描写部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在文章描写雨的部分有一个字暗含着对春风的描写,那就是“密密地斜织着”,这个“斜”字巧妙地暗示了春风的存在。在这样的探索性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起来,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尝试探索诸如“文章中能够巧妙写出薄烟高度的词是什么”等问题,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感悟那些含蓄性词句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能力迁移,让学生在阅读其他文本的时候自觉运用阅读策略,从而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悟精炼性词句,咀嚼推敲艺术
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抓住那些表达精炼的词句,让学生尝试探索文章中的艺术独创性,在咀嚼推敲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独特审美情趣。
在散文《背影》中,作者运用了精巧的构思,并没有全面而整体地描写父亲的面貌,而是巧妙地选取了“背影”这个角度,用精炼的词句来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体现父亲的“面貌”。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咀嚼文本是如何巧妙地通过“背影”这个角度体现描写的精炼性的,又是如何通过“背影”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一些描写精炼的词句,说说文章是如何用一两个字来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学生在仔细思索后,很快找到“蹒跚、攀、探、缩”等词句,这些词句都描写了父亲动作的笨拙,但是却又很好地展现出了父亲对“我”的爱。这些动词表现十分细腻,但是又十分精炼,巧妙地描写了整个攀爬的过程,让人有栩栩如生的感觉。在品味这些精炼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散文的魅力。
学者韩雪屏教授在关于策略性语文知识时谈到要让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语言经验,同时还要促进他们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尝试从孤立的文本向大文化观念推进。由此可见在学生品读精炼性词句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推敲文本的艺术性、人文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9.散文鉴赏的方法1 篇九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谈生命》一类的散文。
下面我想结合《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从散文鉴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鉴赏的方法指导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说说鉴赏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课标》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中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教学理念)
九年级(下)册《语文》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学体裁安排了四个单元的课文,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浸润在作品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
《谈生命》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文,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可以说,它是散文教学的典范之作,是最好的例子。作为起始课的《谈生命》的教学,在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和方法指导等方面,对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材理解)
二、说说鉴赏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他们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比较喜欢,尤其喜欢朗读,主要原因在于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而赋有理性的色彩。但对于文中用感性的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尤其是文中许多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更是难以准确地理解和感悟。在中考阅卷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许多考生在现代阅读文中失分较多的往往是欣赏题或批注题,他们往往不得要领,流于形式,造成了口里有,笔下无或笔下误的情况。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学生在阅读感受、语言品味、人生体验以及阅读方法的积累不够,题目在课外,功夫在课内,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领略课文的美韵,从而提高欣赏的品位和审美的情趣。
三、说说鉴赏的指导(教学设计)
在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朗读是最好的感知。学生通过听读、跟读、齐读和自由诵读等形式,直接感受作品本身,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理解和鉴赏作品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做三件事:选一组雅词读一读,选一些美句品一品,选几个妙喻说一说
1、选一组雅词读一读:
学生通过筛选,可以选取的雅词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推敲三类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因为作家锤炼语言往往在这三类词上下功夫,所以这三类词是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如文中的快乐勇敢与愤激,快乐、羞怯与心魂惊骇,辽阔、伟大、光明、黑暗等等形容词,就写出了一江春水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怒吼与吟唱,奔腾与回旋,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等动词,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赏析三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⑴ 形象感受法:
结合朗读将动词、形容词的意义在脑中立体为画面形象,如细心揣摩;
⑵ 换词比较法:
如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一句中的加点的词,分别换成凋零和哭泣,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不难发现:旋舞和呻吟形象地表现了落叶告别枝头,生命消融、归化之即的乐观与坦然。
⑶ 省略比较法:
如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一句中的仍删去可以吗?通过比读,学生发现仍这一副词突出了一种生命的坚强不屈的力量。
当然,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对举等角度,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词这个切入点寻幽探微,赏析课文。
2、选一些美句品一品:
文中除了大量的富有感性化的描写性语句外,还有许多包含哲理的美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作者在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中的间隔反复的句子,如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和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待学生找出以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首先,这些反复性的句子庄重而严警,生动而富含思想。它们是在作者对生命的感性描述以后的理性升华,既标明了文章的层次,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即逝的坦然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另外,文章结尾还有很多语意深刻的哲理句,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等等。赏析这些句子,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感性描写(前面的三词赏析便是基础。)驱遣想象,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对这些句子不仅分析地研究,而且综合地感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真正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在感受和体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3、选几个妙喻说一说:
生命本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但本文开篇即生波澜,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两个文学性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引导学生欣赏这两个妙喻是教学的关键,我们也可以采用省略比较法进行赏析。教师可以设疑:删去两个比喻中的一个可以吗?学生通过再读课文,会发现写一江春水,用了四个有时候,重在写生命的历程;写一棵小树,用了五个也许,在写生命历程的同时,重在写生命的不同境遇。因此,两个比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不能删去其中一个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赏析结尾处的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一比喻句。有了这些教学的铺垫,学生在进行读写结合环节的仿句练习中,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教学设计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重在引导学生集美,以期达到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目的。借用余映潮先生的话说:课文集美,是以语言为重头,咀英撷华,
10.散文鉴赏 篇十
散文鉴赏
引来斐济的深绿色玻璃水,挽进马尔代夫的蓝水晶,聚集清澈见底海龙宫的万顷凝碧,超越桂林山水美丽无限的镜像,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您让思绪变幻得晶莹剔透,让夏的心境清新爽朗,让呼吸的回味散发出一阵阵化为负离子馨香,栽入热带雨林的茂密翠绿,嫁接植物王国的健康之伞,邀来天地人和优美无暇的风尚,巧夺天宫的瑶池仙境,海市蜃楼的美轮美奂,成就了九寨沟天赐地造的世外桃源,去观赏美不胜收美丽百分百的风光,去感受震撼心灵美丽纯洁无暇的神圣交响,云南风光甲天下,九寨处处炫丽芬芳。
站立九寨万仞沟壑的.胸膛,聆听容中尔甲在纵情地放声歌唱,那婉转动听的歌声响彻云霄在我脑海恒久回荡。“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噢…,神奇的九寨,噢…,人间的天堂,你把那温情的灵光,噢,洒遍山岗你看那天下人哪,啊,深情向往,噢,深情向往,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总有一枝花朵在芬芳,她有着生命祈求的梦想,她有着日月轮回的沧桑,你把那童话的世界,噢,铺满高原,噢,深情向往,向往。
11.文学鉴赏散文 篇十一
文学是需要鉴赏的,看看下面的文学鉴赏作品吧!
又是一年摆冷细【1】
午后与妈妈泡了一壶老家的红茶,朋友送的,据说很不一般。酒红色的茶汤看起来非常吸引,馋得我忍不住连喝几口,整个人立时暖洋洋的,阵阵的茶香袭来,母女俩的心似乎早已徜徉在千里之外那片傣乡的土地上了。
“又是一年摆冷细!这日子,过得可真是快!”
“摆冷细?”妈妈忽然说了这么一句傣语,弄得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见我不解的模样,妈妈嗔怪道:“在城市住得久,你都把老祖宗的节庆给忘了!咱们的‘摆冷细’不就是汉人的春节吗!”
我赶忙笑说,没忘没忘!‘冷细’就是傣历四月,‘摆’在此就是盛会之意,对吧?四月的盛会!真是妙极!让人一听,顿时心生强烈的向往之情!
眼前一下子现出过往节日的种种画面,在这寒冷的冬日午后,重让那些渐远的记忆在心里温暖地走一遭吧!
故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我国傣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的就是德宏这片神奇的土地。
据文献记载,德宏傣族分为‘傣德’和‘傣勒’,即水傣和汉傣两种。
‘傣德’意为水源下方的傣族,又称水傣,主要分布在今瑞丽市和芒市遮放坝尾,为德宏本土居民,在他们身上,保持着更多傣族古老的传统习俗。
如建筑上仍然使用“干阑”式竹楼;着缅装;人名无姓氏,男女孩都以长幼顺序取名:男孩依次叫岩、依、散、俄…女孩依次叫月、玉、安、艾、娥…。
‘傣勒’意为水源上方的傣族,又称为汉傣,过去分布在‘傣德’以北靠近汉族的的地方,吸收了较多的汉文化成份,因此服饰与‘傣德’有所区别。
傣族世世代代信奉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使用着历史悠久的傣文。
饱受中原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滋养,傣族创造了绚丽多姿让人惊叹的民族文化,她拥有自己的宗教、年历、民俗、语言、文字、戏剧等等…傣族叙事长诗有五百五十部之多!这些作品皆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
从世界文学史上看,中世纪欧洲产生叙事诗最多的法兰西,也只有一百多部,可见傣族叙事长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一座宝库。
德宏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向东在其着书中对傣族的形容可谓绝妙:像纯洁而平缓的流水,宽的地方能通过,窄的地方也能通过,体现出一种温文尔雅、从容不迫、与世无争的姿态。
傣历与汉族的农历相差四个月,汉历的大年初一相等于傣历的四月初一。
每到傣历三月底,只要走进傣族村寨,便会看见袅袅炊烟从屋顶升起,听到此起彼伏‘咚咚咚咚’的美妙声音,再伴随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糯米清香,让你轻易便迷失在竹林和大青树围绕的寨子里…
那时,家家户户都得赶着在‘摆冷细’之前用脚碓将糯米粑粑舂好,脚碓的形状像一个睡倒的十字架,地上挖个坑,用水泥砌好,磨得很光滑,就像一口有底的井,将煮好的热腾腾的糯米放到石碓里,人在一端用脚大力“咚咚咚”地踩。
还记得总是坐在外婆的筒裙里小荡着秋千,流着口水兴奋地看婉晏(小姨)在那快乐地一下一下踩着石碓。
有时,她会将还在石碓里舂着未成形的糯米粑粑随手扯下一团放在手心,再用小铜勺舀一勺红糖酥子做馅,搓成团团,就像一个巨型的汤圆,酥子在滚烫的粑粑里化了开来,一口咬下去,香喷喷的酥子顺着嘴角慢慢淌下来,烫得人燎心燎肺却又美得人欲罢不能,那样的人间美味呀!成年后的我再也没有尝试过!好玩的是,每次小姨带着我们偷吃粑粑,外婆都要叽里咕噜咒一番,按傣族的习俗,做好的第一块粑粑是要先给家里的看门狗吃的。
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忠实的狗曾对傣族的祖先有恩,所以祖祖辈辈都要回报;二据说是让狗吃了第一块粑粑,走到哪里,都不会被狗追咬。
估计第二种说法有些水分,我偷吃了那么多第一块,到哪也没见狗儿咬我,都还直冲我摇尾巴呢!
傣族的习俗,初一这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小仆少(小姑娘)、小碧朗(小媳妇)便争先恐后地到寨子里的井边抢挑第一担水,谁抢挑到第一担,那她这一年就顺顺利利,心想事成,傣话称为‘入里今旺’,意为好吃好在。
女人们还得带上自己舂的粑粑和镍币供奉井神,粑粑放在井边,镍币扔到井里,傣家的水井建得很别致,像一座凉亭,水深约一米,因此总能见镍币在清澈的井底闪着银光。
初一这天,寨子里的老人都会带上鲜花和供品上奘房(寺庙)礼佛,为儿孙祈福。
这天还有许多习俗,比如不能动刀,一般就吃软米饵丝、米线或糯米粑粑;不能扫地,据说会将财气和运气扫走;更不能串门,孩子们一早要乖乖在家跪拜长辈,逐一接受老人的新年‘阿佐’(祝福)。
初二,便开始走村串寨,遍访亲戚。
记得小时候与妈妈徒步走到十几公里外的寨子,去跟亲戚们拜年,回程的竹背篓里总是摆满了数不尽的好吃的东西。
这个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小仆少(小姑娘)、小仆冒(小伙子)盛装相约去赶摆,到环境清幽的竹林中对歌、丢包——用色彩鲜艳的布料缝制成巴掌大小的布包,里面装上沙子,男女各站在七八米之外相互抛掷,接不到就算输,对方会跑来向输家要礼物。
若姑娘对小伙有意,就存心不接,故意频繁地让小伙来要礼物,以增加双方接触的机会。
当双方都感到情投意合时,小伙就用手织毛毯将姑娘裹在里面,双双到僻静的地方互诉衷肠。
儿时总奇怪怎么会有四条腿一个头的怪物?!试过撅着屁股弯着腰拼命从四条腿的毛毯里往上看,还没看出端倪,已被妈妈一面呵斥着一面拉走了!小仆冒‘猎少‘(追女孩)的方式还有打土电话,土电话非常有趣:把猪膀胱分别蒙在两个竹筒上,用涂过蜡的棉线相连,男女各躲在相隔一二十米的树丛下,对着竹筒唱情歌说情话,这样可说一些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避免羞涩带来的尴尬。
直到十五,‘四月的盛会’差不多接近尾声,‘摆冷细’的热潮也渐渐消褪。
时至今日,傣族许多传统的习俗依然留存下来;亦有不少珍贵的民族文化只能在文字堆里和记忆中去找寻。
我认为,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民族文化究竟应该扬什么,弃什么,保留什么,创新什么?一个优秀的民族,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应体现于精神文化的发展。
茶叶苗招惹谁了?【2】
千年古县,田园松阳,漫山遍野,茶叶飘香。有位茶农,叫毛毛女,四十来岁,因长年辛劳,皱纹过早地布满了整张脸,脸上还刻画了执拗的性格。
初春的阳光刚刚露脸,毛毛女就来到茶叶田,看到茶叶苗亭亭玉立,长势喜人,金色的叶片,迎风摇曳,就像看到了一个个希望。忽然,她停止了脚步,目光呆滞,脸色发青。
怎么啦?原来,她发现,有四株茶叶苗直挺挺地躺在泥土之上,根须朝天,在太阳底下打蔫,旁边还有脚印呢。这茶叶苗招谁惹谁了?捶胸顿足、谩骂诅咒,之后她报了警。
江南派出所接着。年轻的值班民警跟我说:“师傅,毛毛女报警,说她田里的茶叶苗被人拔了,怎么处理更好?”我回答:“这个毛毛女,我是领教过的,此人矫情,必有江湖。我们要迅速出警,及时受案,严格程序,动作到位。行动要高调,让农民看得到、看得明白。”年轻民警说:“我懂了。”
很快,案发的田片,警察来了一波又一波,拍照,勘验,询问群众,甚至连警犬都上阵了。附近干活的.农民看在眼里,好奇在心里,都在打听:警察,你们玩的是哪出?
警察说,事情是这样的——
毛毛女的茶叶苗被拔了,警察在调查。
有人说:“瞧,派出所对农村和农民多么重视啊,谁手脚不干净,该收手了!”
也有人质疑:“四株茶叶苗,如此兴师动众,难道是金枝玉叶?”
问得好!四株茶叶苗,是什么概念?
被拔的茶叶苗,叶片金黄色,叫黄金叶,市场价每株五毛钱。平常,农民遇到类似情况,也许连案都懒得报。
毛毛女认为,这不是茶叶苗值多少钱的问题,关键是“老骨头”存心不让她活,这次算计的是茶叶苗,下次就会暗算她的性命呢!派出所必须把“老骨头”抓起来,否则就用命去拼。
民警劝导:“已受案,在调查,会给你一个说法的。千万别冲动,否则要出事。”
那“老骨头”又是谁?
此人吴菜菜,七十岁,性格孤僻,嘴不饶人。她与毛毛女,好像上一代就结怨了,明争暗斗,一见面就争吵,谁都不认输。派出所出警无数,一着不慎,就被投诉。
懂了,我懂了,茶叶苗,就是她心目中的“钓鱼山”。所以,只要报警了,我们当民警的就知道该怎么办!
领导很重视,民警蛮拼的,调查在继续。预料之中,江湖还是起了风浪。
第二天早上,毛毛女去坑埠头洗衣服,撞见了吴菜菜,衣服也没心思洗了,破口大骂:“拔茶叶苗的人要遭雷劈死!”。
“你骂谁?” 吴菜菜也不傻,一听即懂。
“我就骂你,你敢在菩萨面前对证吗?”
“怎么不敢!”
旁边刚好有个地母庙,两人赌气进庙,上香、跪拜、对质、发毒誓。当然,地母娘娘也解决不了问题。走出庙门,她们就打了起来,吴菜菜吃了亏。
吴菜菜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不报警,不去医院,蓬头垢面,浑身贴满止痛膏,叫众亲戚抬到毛毛女家,哭天喊地,闹个鸡犬不宁。
真是吓死宝宝了,辛苦的当然又是民警。
第三天,吴菜菜去住院。毛毛女怕理亏,直奔纪检督察,干嘛?投诉!
紧接着,毛毛女请的律师杀到:强烈要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指责民警查处不力,导致矛盾升级,争吵、打架、闹事连续发生。还说:如处理得不满意,就直接找局长、去上访!
民警工作主动,步步到位,并无纰漏,更无差错。几经折腾,他们就是找不到破绽。毛毛女无语。律师自言自语:我说奇了怪了,拿上访材料挨家挨户去联名,村民不肯签,原来是有原因的。
工作进展顺利,冤结随之解开。
那年轻民警笑问:“师傅,刚接到报案时,你就知道必有江湖,为什么?”
我讲不出大道理,吟诗一句:察落叶而知秋风,试春水而知冷暖。
霾是故乡浓【3】
深冬季节,我在海南耽搁了几日,总有些若有所失的惆怅。今夜山雨初歇,月华如昼,我忽然怀念起故乡的霾了。
故乡邯郸的此时,正是品霾的好季节。约三五好友于高楼平台,一壶老酒,半根驴肠,远眺古城奇霾。放眼处莽莽苍苍,天地一色,偶尔露出远处高楼塔尖,依稀海市蜃楼。扑面不湿,入鼻欲塞。大街上但闻车马喧,不见行人面,如借时空隧道进入科幻世界。
霾,是邯郸名片,是一道让人刻骨铭心的风景。
北京的霾我是领略过的,架势很大但温温吞吞,来势凶猛却回味不永。
少了邯郸老霾的回肠荡气和沉稳老辣。
到底建都历史太短,行家一眼就知底蕴尚薄。
就像刚出徒的裘派花脸上台吼几声,虽底气十足,然少了裘盛戎的厚重韵味。
上海也是有霾的,太淡,太拘谨,太细腻,正如他们的小资情调,远不如邯郸的霾更醇厚,更上鼻,吸一口是一口,痛快酣畅,大有慷慨悲歌的豪气。
至于石家庄就更不入流。
其霾貌似浓厚,略一过鼻,掩不住的泥土气息,且不具层次。
【散文鉴赏的方法1】推荐阅读:
梁实秋的散文鉴赏07-04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07-26
高考语文专项提升之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06-25
教案1 古诗词鉴赏技巧06-16
病句和古诗词鉴赏方法及攻略07-29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08-11
王维的《瓜园诗》鉴赏07-09
音乐鉴赏的习题答案07-16
元旦的诗词鉴赏10-15
诗歌鉴赏的写作手法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