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观后感

2024-08-16

《邹碧华》观后感(精选5篇)

1.《邹碧华》观后感 篇一

《邹碧华》影片观后感

邹碧华同志生前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同志长期在人民法院工作,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司法事业中,为人民司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的感人事迹在法律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形成社会广泛关注的‚邹碧华现象‛。影片《邹碧华》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影片情节朴实,真实而感人。

正如影片表现的,有工作、有生活、有爱,邹碧华是一个正常的人;有信仰、有坚持,邹碧华是有‚魂‛的人。影片更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持初心,始终坚定地朝着理想迈进。邹碧华对司法改革的推动,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和尊重,对学术的专注专研,对年轻同事的热情引导,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都令人深受感动,正因为他的不忘初心,坚守正义,才成为了中国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前行者。

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牢记使命,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崇高使命。

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进者,更是弄潮儿的楷模。他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邹碧华是勤政务实的时代好干部。勤政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推行法官员额制,解决了世界绩效考核难题,自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避免了简单依靠办案数量取胜的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问题等。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还是实践者。

邹碧华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者。作为一名党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不忘初心,肯钻研、善创新,在创新中做一个合格党员。

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邹碧华》观后感 篇二

邹碧华法官生前用行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离开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优秀的共产党员、坚定的法治信念、公正为民的好法官、司法改革的“燃灯者”……这些标签都为人们认识和评价邹碧华法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无数的评价概括成了“邹碧华精神”。

一、“邹碧华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邹碧华精神”?纵观一些评论, 有人说, “邹碧华精神”就是“敢想敢做, 推陈出新”、“廉洁自律, 两袖清风”、“默默无闻, 无怨无悔”譺) , 有人说, “邹碧华精神”就是“法治‘燃灯者’”譻) , 也有人说, “邹碧华精神”就是“民众对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和精英法官的期盼”譼) , 等等。这些评论都道出了“邹碧华精神”的内涵。

通过媒体对邹碧华法官的报道和一些文章对他的评论, 笔者尝试着解读“‘邹碧华精神’是什么”。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邹碧华法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对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场经济规律和司法工作规律, 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譽)

邹碧华从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 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法院工作, 在此期间还继续深造, 并获得硕士、博学学位。邹碧华法官根据自己的审判实践,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书立说, 《要件审判九步法》就是典型的代表, 他将法律适用过程创造性地分解为九步, 层层递进, 步步为营, 使审判活动成为一门裁判艺术, 人们为此称他为学者型法官。这正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提高素养和专业水平”的要求相符。

作为司法实务的一分子, 邹碧华法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 明是非、断责任、解纠纷, 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楷模。他努力倡导并创造一个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的司法环境, 出台实施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 促进了法官和律师在执行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寄语:“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让无数法律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作为司法改革领导者, 邹碧华法官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敢于担当。邹碧华法官作为上海市司法改革具体方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之一, 他迎难而上、担当重任、埋头苦干、不计毁誉, 无私无畏、克难攻关。譾)

从邹碧华法官一生中的这许多角色我们感悟到:“邹碧华精神”就是忠诚于党和组织, 践行党的宗旨,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梦想, 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邹碧华精神”就是博学专注、爱岗敬业、胸怀崇高职业理想, 公正为民、捍卫公平正义, 恪守职业道德和司法良知, 清正廉洁、崇法尚德;“邹碧华精神”就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不计毁誉、无私无畏、克难攻坚的改革精神。

二、影响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主要因素

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司法公信力通常是指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生效裁判得到人民群众, 特别是当事人的充分信服和自觉执行。而司法权威的建立则要借助于司法公信力的建立, 即司法公信是司法权威的基础。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司法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 就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譿)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 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但要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仍需要司法人员的共同努力。当前影响司法公信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司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司法为民观念淡薄。工作中一些司法工作人员政治立场不正确、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还存在官本位思想, 对前来法院办案的群众视为来找麻烦, 对群众的疑惑消极回答, 认为自己没有解答的义务, 或者为了避免承担解答错误的责任, 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案件问题拒绝答复, 有损司法机关公正为民的形象, 给司法公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是工作效率较低, 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需求。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权利意识在增强, 而我们一些司法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专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凭经验办案, 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办案过程中, 在某个程序上, 办案人员没有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必须完成的手续和提交的材料, 造成当事人来回奔波, 有时候来到还找不到主办人, 严重浪费了当事人的宝贵时间, 同时也为群众对司法人员不信任埋下了隐患, 进而上升为对司法的不信任。

三是司法信息公开不足, 司法机关与群众缺乏有效互动。信息公开是司法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捷径, 但在现实当中, 信息公开却成为司法机关的负担。究其原因, 司法机关对信息公开不重视;信息公开给司法工作带来监督压力;信息公开成本高。

四是人民群众法律知识匮乏, 对司法过程中的司法程序、法律适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一部分群众对于法院的司法活动不了解, 对于立案、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的期限不清楚, 为了一个案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跑法院, 得到的答案依然是“等”。有些民事案子因为缺少有力的证据而败诉, 却坚持认为自己有理, 继而上诉、上访等。这种对司法活动直接的不信任完全因缺乏法律知识造成。

三、“邹碧华精神”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启示

邹碧华法官离我们远去了, 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引领着我们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努力。

学习邹碧华法官坚守法治信念、捍卫公平正义精神、追求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和职业操守, 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作为司法工作者, 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要有正义信念, 并为之不懈努力。邹碧华法官为了心中的法治理想, 选择自己所钟爱的职业, 并为此浇铸热血、献出生命。作为一名法官, 他视荣誉如生命, 视贪腐如仇敌, 用行动教育我们:司法公信与权威的长城源自司法工作人员一点一滴的筑就。

学习邹碧华法官致力于法律共同体建设, 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邹碧华法官理想中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是一个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学者等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 这个群体对法律事业和法治目标有着共同的认知、参与的热情, 进而形成精神与情感相互连结的共同体。讀) 在这个共同体中, 邹碧华法官特别重视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 邹碧华法官曾说过, “一个法官如果不能善待律师, 将会给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讁)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他是这样期待的, 更是这样努力的。出台实施《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和主导推动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建设, 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律师诉讼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是促进了司法信息公开, 二是方便了当事人和律师进行司法活动, 三是实现了司法机关与群众的互动。只有提供充分、便利的条件, 让群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了解司法活动, 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活动是真正保障权利的正义防线。

学习邹碧华法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克难攻坚的改革精神, 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改革走到今天, 碰到的全是‘硬骨头’, 不再是人人击掌叫好的普惠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更需要迎难而上、不计毁誉的担当精神”。 (10) 作为一名司法人员, 不仅要保持客观公正理性, 更需要有创新和担当精神。邹碧华法官在推进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过程中, 始终秉承坚定的法治信仰, 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邹碧华法官不怕得罪人, 敢于动真格, 对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司法行政干预、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员额制、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等涉及众多利益领域进行改革, 这些观点得到改革小组的采纳。邹碧华法官的这种改革精神、改革理念、改革方式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好评, 为司法改革的顺利推进指明了方向。

邹碧华法官为我们指明了改革方向, 他的改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司法改革朝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良性推进时, 笔者相信, 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权威不彰的局面将得到彻底的转变。

四、结语

对于我国的司法现状, 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最突出的问题是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权威不彰。当前, 正值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利时机, 要改变这一现状, 除了惩治司法腐败现象, 还需要加强对司法队伍人员的使用和管理, 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司法为民意识, 加强司法人员的专业培训, 真正实现“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作为司法工作人员, 必须要有公正法治的信念、司法为民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

注释

11倪寿明:《共同追忆邹碧华凝神聚力再出发》, 《人民司法》, 2015年1月, 总第708期。

22崔智鹏:《“邹碧华”精神是什么》, 环球网评论, 2015年3月11 日。

33丁懿:《邹碧华精神”启示录——从“燃灯者”手中接过改革的火种》, 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2015年3月8日。

44刘峥:《邹碧华精神回应了时代的价值诉求》, 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2015年1月29日。

55姚铸阳文敏:《像邹碧华那样立德立功立言》, 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2015年4月22日。

66刘峥:《邹碧华精神回应了时代的价值诉求》, 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2015年1月29日。

77习近平:《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新华网, 2015年3月25日。

88吴振东, 黄安琪:《邹碧华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之梦》, 新华网, 2015年2月27日。

99顾一琼:《做法官做人当如邹碧华》, 文汇报第三版, 2014年12月12 日。

3.邹碧华观后感 篇三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4.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市执法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电影讲述了邹碧华法官的妻子、儿子对他去世的痛苦以及难以割舍的怀念。影片一开场就是邹碧华在前往徐汇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的场景,此后采用回忆的手法,讲述了邹碧华的几个重要标志性事迹。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邹碧华不管什么时候,在自己的家里,他的办公室或者书房都有一大堆法律相关书籍,或许因此他本身实际业务能力高,而且理论功底也非常扎实。第二个场景是在康达过生日的时候,他诵读了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

他是如此热爱他的事业,这种高级的幸福感让他全身每个细胞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愉悦,而这种愉悦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幸浅尝的。这是他的伟大不可复制的根源:世间又有几人干的是所钟爱的事业呢?又有多少人能对自己原本不爱的事业日久生情、情深至爱、爱而入狂呢?

为了钱而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一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信仰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人们常说,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崇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甘愿以命相搏,甘做“燃灯者”,邹碧华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5.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篇五

2014年12月10日,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邹碧华法官遽然离世,随着媒体的报道,让大众知道了这样一位人物。他的追求感动了我,我的一个天真的想法:如果法官都能向他一样,可能老百姓会得到公平的结果。然而更多的是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法制,相应习总书记依法治国的号召,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本应该做到的所有事情。邹碧华法官用自己的行动,矢志不渝地践行了自己“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的信念,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敬的人。

我平时是做信息技术工作的,电影中还记录了邹碧华在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我看了以后感到他在这方面是动了脑筋的,也算走在中国其他法院的前面。他为追求改革理想,殚精竭虑,这样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电影中还有许多场景拍摄到他的家、他的办公室,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有很多书,这说明他平时很爱看书,也看了不少书。我也要向他学习,平时多读书、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电影中描述,有一次同事让他表演节目,他答应了,便脱口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话,这段话说得太好了,它深深打动了我,说明特蕾莎修女的话也深深映在邹碧华的脑海中,我们产生了共鸣: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无论如何,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梁伟勇

上一篇: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事下一篇:党课课件年,党课课件及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