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07-03

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玉门市官庄学校李秀兰

在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一年来,我教研组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革新教法学法,教研气氛浓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教育思想

教师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的很好。

二、常规管理

在每学期之初都能召开会议,讨论商定教研计划,使得教研工作计划目标明确,符合课改要求,有较强可行性。在学期结束时,也能召集全教研组教师为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总结,使得总结内容具体,有落实计划的实际做法。在业务学习方面,结合校本培训要求每位教师学习新课标,联系粉笔字,写好下水文,练好课文朗读,做好教学点评。在参加教研活动时,除请假的教师外都能准时出席,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内容。教师都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能团结协作,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工作态度十分端正。

三、教学活动

教师都能超前一周备课,教案规范齐全,既备了教材、教法,又备了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学效果上佳。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时,教师态度热情,富有耐心,并且注意反馈,学困生提高较快,学生反映很好。作业布置做到了适量适度,批改认真,能及时给予矫正评议。考试命题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试题难度、区分度、覆盖面、题量较恰当,比较重视考试质量分析。教师具有大课程观,能结合语文园地开展活动课,有计划、有教案,大多数情况下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效果较好。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能积极并创造性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取了自学、集体备课、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知识素养。

2、教研组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3、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定期对作业量化考核

4、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把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

一年来,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

2.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同年级多班背景下的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旨在促进合作组老师们认同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我们将学科工作坊引入教研协作应力求体现:教研是自觉的,可成为教师的一种内需,教师有参与教研的自觉性和内驱力;教研是有效的,具有有效的教研模式和平台,教师在能者的引领下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教研是幸福的,教师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能够化苦为乐,体验到日常教学研究的幸福感,成为一支高质效的教师团队。

一、坊主引领式

每个学科工作坊中都应有一或两名较成熟的教师,他们有不错的理论高度、思考深度,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他们高屋建瓴,能从大处着眼,引领教师以多种方式启发组员思考,在探讨、实践中引领老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提高。这样的教研协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坊主引领式”。坊主引领不单能“授人以鱼”,还能“授人以渔”,促使团队成员摒弃成见,勇于接受,潜心学习,也能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熏陶组员以诚相待,集思广益。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一般贯穿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小循环(3年),主要形式如下。

1. 期初集体备课,确定研究课题

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坊主带领工作坊成员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单元特色作解读,对教材重点、难点、课堂切入点、练习突破点进行引领,并进行具体分工操作。

如四年级语文工作坊,开学初全体成员在坊主引领下集体阅读整册教材,在了解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坊主组织成员听取上届任教老师的教学心得,联系自己坊内成员前一年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对这学期要重点突破的疑难问题进行罗列和梳理,最终确定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然后根据研究主题,分析本学期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罗列本单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确定单元和各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形成各课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最主要包括各课教学提纲,设计配套课件、层次性练习和单元测试题等。最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确定的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中选择一两个课题进行协作攻关。只有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才能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以利于整合工作坊内全体教师的力量。

2. 期中集体磨课,践行课题研究

借助指导工作坊年轻教师准备公开课的磨课过程,坊主带领全体成员全方位地跟踪设计、听课、交流、指导诸环节,针对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交流,面对面地解答成员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方面的疑问,从而促进组员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因为有坊主的全方位把脉,整个研究团队对整册教材、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每次练习的解读、突破都能做到紧扣要领,理解到位,有助于年轻教师或者课堂效率暂且低下的教师迅速提高。

3. 期末集体反思,总结课题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说明,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够有效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在一学期工作结束的时候,在坊主的带领下,全体工作坊成员静下心来,针对课题有目的地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反思,这样可以促进大家的反思走向深入,取得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成果。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中,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磨课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坊成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传递接力式

此教研协作模式的操作方式是:工作坊选择一篇课文,集体解读文本,理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策略,第一主备人上第一稿,上完后集体磨课修改,第二主备教师接着上修改过的第二稿……以此类推,每个教师都须上课,在接力上同一课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传递接力式教研协作模式有它的优势:通过同一堂课同一种设计的“同课同构”,给予工作坊每位教师压力和动力,有助于老师对照他人课堂,加强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磨练自己的教学艺术。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传递接力式的教研协作如同田径赛场上的400米接力,在安排教师上课的顺序时,应该考虑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收获。如,三年级数学工作坊共有4位教师,一般第一棒安排组内逻辑思维强、教学思路清晰、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教师;第二棒安排反应较快、善于吸收大家意见、能较好地和学生互动的教师;通常把全组最有思想、课堂教学最有艺术性的教师安排在第三棒;而把本次着重培养的教师放在第四棒,让他学习借鉴前面几位老师。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所以整个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就在这样的传递接力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默默地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纵向提升式

学科工作坊内的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重在对年轻教师或迫切想提高自己的教师进行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单位),锁定一位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指导,从而使他找到相对稳定且又比较合适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发展空间。

这种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的基础是定位,首先要确定培养对象,其次要确定他目前的教学优势和劣势,再次要确定他可以努力的方向,然后确定以何种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纵向提升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方式有两种。

1. 同人异构

就是一个人反复上同一篇课文,坊内成员不断听课,不断指导,一起反复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对某类课文形成较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打磨可以促进某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异课同人

主要针对坊内新进教师或新入职教师,为了尽快使该教师进入工作坊模式,尽快适应新环境,浸润在工作坊中的研究实践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坊内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进入他的课堂,反复听他上各种类型的课,针对该成员不同阶段的课堂设计、学生提问等环节进行指导。通过持续一个学期跟踪他的教学,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

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特别适合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年轻教师容易博采众长,不断修正自己对于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四、优资共享式

学科工作坊教师因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文化素养不同,他们在教学上也各有绝活。如果把坊内每位教师的优秀资源集中起来,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工,让有某方面教学优势的老师在同年级的几个平行班上实施特色教学,这对于学生、对于整个学科工作坊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例如,三年级语文工作坊分析了组内6位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了6种优质资源的共享:一位老师擅长书写指导,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写字课由他上;一位老师对习作教学情有独钟,单元习作的作前指导课就交给她了;一位老师善于情绪渲染,有感情朗读教学,适用于朗读指导的课文就由她上;另外还有老师主管“抓基础夯实基础”的复习方法,有老师主攻班级读书会,有老师研究某些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点的选择和突破。

学科工作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实践至今,至少有两个看点:一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每位教师的长处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也能得到充分展现,给年级里每位学生以最优质的教学享受;二是学生有新鲜感,对语文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工作坊成员之间彼此欣赏,互相信任,在自己班级学生中间给坊内其他老师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另外,有特长的老师越来越有大局观念,都能站在让所有的孩子能更好发展的角度上,愿意付出,愿意辛苦,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多种形式的课例实践基础之上的,所以从课例的形式上看又可以简单地分为另外3种模式。

精品式教研:集中工作坊全体成员的优势,对某一课的教学进行反复磨炼,观察、分析、探求、提炼这一堂课中需解决课题的内容。

对比式教研:通过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探寻解决课题的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所开展的对比式教研可以是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效率上的对比。

沙龙式教研: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形式,一般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工作坊全体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迪,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学科工作坊,把具有不同角色特点和教学风格的老师集中起来协同工作,将学科工作坊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炼为研究主题,依靠团队力量开展真实有效的协作研究活动,彼此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我们相信,团结协作的可能性越大,每个教师潜在的智慧受到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个性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教师的个性发展、专业成长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升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巴里斯,爱丽丝.培养反思力: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任敏龙,缪华良.给教研组的工作建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操太圣,卢乃桂.伙伴协作和教师赋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三

一、敬业、合作、创新的教研组文化

文化是教研组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是教研组组内成员的活动及其成果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积淀的结果,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神文化

蕴含在教师行为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文化是教研组的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研组成员的共同愿景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全体组员持续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一致的基础上,我校每个教研组都确立了基于自身实际发展的愿景和文化理想。

如科学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及全体成员的理想追求,形成了“STL”文化,其核心内涵是:科学(Science)——科学教师应具备传播科学的素质,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技术(Technology)——教师要讲究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的智慧与艺术;生活(Life)——把教学工作研究化,把研究工作生活化,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在“STL”文化的引领下,科学教研组大力开展主题化科研、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专业素养、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又如初中语文教研组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与全体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自觉地形成了“双JI”文化这一观念体系,进而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双JI”文化的核心为三个字:基、积、技。取三个字是与我校提倡的国学经典之一《三字经》相配合,形成学校文化的一种辐射与外延。以此为基础,语文组形成了这样一项共同愿景——在今后的几年里,要创建一个使师生双向都有坚实的基础、有丰厚的积累、有过人的技能,体现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精神的实践型共同体。

(二)实践文化

教师精神文化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为此,学校果断推行了电子备课、作业整合等教学改革,要求各教研组结合自身特点,落实到各备课组具体实施,以达到备课与作业整合的最优化。这些改革自实施以来,收效显著。

我们在同一年级部的各学科分设备课组,组员一般在四人左右,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备二至三节课,主要探讨教学难点和疑点,然后集结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再由其中一人主备。这种形式对新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利,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备课组教师通过合作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整合作业、拟制试卷等集体活动,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减轻了备课压力,缩小了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教学质量。2013年,我校中考科学成绩名列全市公立学校第一,而这个成绩的取得,正是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四位教师精诚合作、不计得失、不懈奋斗的结果。如为了不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产生疲惫感,他们不断摸索新的课堂模式,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如何上好复习课,实现高效复习”专题教研活动,如李铭老师在习题课中尝试了以师友互助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徐锶锶老师则进行了任务型习题课的探索,鲁优儿老师则注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在课外辅导方面,四位老师对潜质生的辅导做了大量工作。此外,所有科学教师都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勤做课堂笔记、常整理错题本、归类解题思路等。

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同九年级科学备课组一样,我校其他备课组也都依靠团队的力量,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上,学校不按资排辈,只要有各类活动,教研组都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如赵圆圆老师,她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我校,三尺讲台还未站稳,学校就安排她去宁波上公开课。对于这样一位几乎有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而言,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压力,她也曾偷偷掉过眼泪。但是,她的背后有整个教研组团队的支持,大家一次次地帮她磨课,提供宝贵的建议,使她最后自信地站在宁波的讲台上,获得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后来赵圆圆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很感谢学校给了她那么多听课上课的机会,让她在磨练中快速成长为一名经验较为丰富的年青教师。又如在调入我校之前有八年教龄的吕培老师,在原学校没有开过一次公开课,而到了我校却在一年之内连开了三次,其中一次还是教研员亲自听课指导,而这在她原来的学校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二、温馨和谐的年级部文化

学校年级部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教师文化不应该只是教师间简单的利益交换和生硬的任务联系,它还应该是一个情感的网络。以往,人们在强调教师文化重要性的时候重点都在于如何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发展。其实,基于教师生活的教师文化,更应该是具有温度、体现生命价值、充溢人文关怀的心灵文化。

学校犹如一个社会,班级好像一个家庭,年级部就是一个社区。年级部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中间层级,是联系学校和班级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年级部工作的绩效如何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乎年级部核心竞争力的年级部文化建设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为营造一种温暖如家的年级部文化氛围,学校首先实施的一项措施就是打造特色年级部文化。每个年级部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呈现了各具特色的年级部文化。如小学部在教室外墙设计上做足了功课,年级部内教师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设计,有人负责置办材料,虽然有些教师并不任教同一个班级,但是大家同在一个年级部,一起分担工作,把每个楼层都打造得独具风格。

年级部内,各班虽然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如每次校运会,尽管赛场上各班互相竞争,但是校运会前的赛场训练,却都是各班教师轮流负责训练学生的,教师们不分你我,使得训练效率大大提高。

学校还进行了文明办公室的评选。我们公布了详细的文明办公室评选标准,把温馨、和谐、整洁作为重要的评选依据。各办公室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办公室文化:走进美术办公室,一进门就能欣赏到张贴在墙壁上的本校教师创作的书画作品,学生的美术及手工作品也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鼻而来;走入小学部办公室,则让人瞬间感受到童真的妙趣;走进初中部办公室,则给人一种敞亮整洁、井然有序的感觉。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工作,人的心情自然也会特别愉快,工作起来也就特别有精神了。

4.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学习课标以及《太仓市教研活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内同题异构、组间同题异构开展的轰轰烈烈,每一次活动教研组内成员都认真磨课。陈叶青老师和彭艳萍老师的《世界多美呀》上得生动有趣;老教师王春芳老师工作认真,和金霞老师执教《争论的故事》,其严谨的教学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二、紧抓“六认真”

本学期我们坚持 “六认真”检查,检查完毕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每位教师,让老师们明白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使自己的“六认真”工作更加完善。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力量,认真搞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次次有内容、有记载。组织教师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本学期除了校级同题异构,教研组成员滕月芳、金丽蓉老师执教太仓市的公开课,青年教师彭艳萍多次执教公开课

三、做好提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提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四、丰富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1.深化“读书活动”,构建书香校园。

继续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如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主题读书会等;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班级“图书漂流”,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左右自由阅读的时间。每一位教师都要利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读书活动,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文化校园的特色。在学生中树立勤奋读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积极构建书香校园。

2.开展好学科竞赛活动。

5.小学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小学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2014---2015年第二学期)

2014---2015年第一学期学期即将结束,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小学低年级教研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培训。全组教师都能认真参加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写出深刻体会。

2.每位教师都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于教学实际。

二、定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

1.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取了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知识素养。

2.教研组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教研组的活动和 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3.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定期对作业量化考核。

4.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把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服务于教育科研

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虽然老师年龄较大,但教师的积极性很高,有一定的收获。增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今后,我们更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培训学习。

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进一步深钻新课程标准,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6.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六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这个学期对于我们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来说,是紧张而又颇感压力的一学期,教研组内新教师多,年轻教师多,所带的学生多,如此的“三多”现象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和指引性。回顾这一学起来的工作,我组在学校教导处的支持以及老师们的互相协作下,顺利地完成了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教研任务,有序地完成了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将本期教研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理论学习、教学反思:

本组教师积极、自主进行理论学习,我们充分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进行了《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向教师介绍学科知识发展动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把交流、沟通的人文关怀手段与检查、督促的制度化的规范管理结合起来,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教学反思”、“札记”、反思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总结等交流材料,引导教师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教育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从知识上装备自己,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业务水平。

二、抓实常规,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教研组积极的配合教导处每一次的督查评估,力争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益,开教

研活动时,先针对课的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课后评课,全组教师都能认真的探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教书育人,和谐发展的良好教风及学生勤学、善思、巧练、活用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教研气氛浓厚。

三、扎实研讨课,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

针对本组新教师多的现状,本学期我组开展了老教师的示范课和新教师的汇报课等研讨课。老教师示范课以常态课为主,从平时的基本课堂上给新教师示范课堂环节,年轻教师的汇报课经备课----试上----评课-----再次试上---评课,对教案的反复修改,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细化质量分析,找准学生需要

每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我组各任课教师都要针对本班和本年级学生试卷做出深刻地期中质量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我们认识到学生的书写认真和认真细心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延续和常抓不懈的事情,并且对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进行了讨论。

7.转变教研观念 创新教研工作 篇七

一、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研工作创新

教学研究就是对于教与学活动及其规律性的探究与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 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研思路。传统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 教研的主要方式是“教练式”, 教研员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为教师设计教案。这种教研活动缺乏创新, 是单向地向教师传递, 教师只是教研的配合者, 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 教研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要贴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 如果脱离了这几方面进行研究, 即使有研究成果, 但对于指导教学的实际意义也不大。所以在当前教育工作中, 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 拓展教研思路, 走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 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 把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要不断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状态和发展走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另外, 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面对出现的新问题, 教研员只有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才能使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新的教育观念为教研员的教研工作搭建了创新的舞台。 (1) 它为教研员提出了要树立与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研究观念, 只有在这种教研观念的指导下, 才能使教学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 要用新的教学研究观念指导教学研究。因为这种教学研究观念是全新的、发展的, 是与新教育教学的理念相适应的, 它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3) 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教研员的教研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上, 不进行深入的研究, 就不会有新的教研成果, 也不可能形成新的教研工作思路, 所以教研员要不断学习, 认真研究。

三、教研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教研员在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要改变以往的教研方式, 即要由传统的教研方式向探索多种教研方式转变。 (1) 要从单向的、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 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 要从静态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动态的教学研究, 真正了解广大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教师们所接受, 并能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此时的教研员应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促进者, 而不能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 随着教育信息传播的多元化, 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可以同时获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教研员已不是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拥有者, 从这方面讲, 教研员要由“指导者”向“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努力做到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使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传播, 与教师共同成长, 不断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教研员的教研工作要不断创新

怎样使教研工作更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是每一位教研员面临的新课题, 我认为除教研员自身要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外, 还要有一大批来自教学一线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探索的教师。作为一名教研员在组织教学研究中也要以人为本, 教研员每次组织的教研活动, 都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的, 在教研活动时, 要提倡参与活动的教师自由交流研讨。成功的教研活动是动态的、是群言堂的, 每一名参与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存在, 教研员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探索、去沟通, 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参与、平等交流, 实现教师对教学研究活动的价值追求,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教研员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8.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开展心得 篇八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研 素质教育 合作交流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实施标准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通过开展以教研组为自培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一、加强体育教研组队伍建设

(一)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迁移。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当前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下,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的体育教师必将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更要有较强的钻研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多方面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较专业业余训练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体育教师也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处在信息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体育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已成为必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录入、分析都由我们老师自己使用电脑完成,各项专项成绩也由各专项老师用电脑录入档案。

(三)体育教研组长做好领路人,开展好体育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组长作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典范,有句话说得好,“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要学会吃苦,能带领本组共同教研,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执行学校体育活动各项决定时能带领本组成员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整理工作,将研究结果上报上一级分管领导。

二、加强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

(一)转变评课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针对教材某一内容,能者为师,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与实践。其要求是:从理论到实践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大家全会为目的。在课中为师者简单介绍课的目的及重点学习的内容后。大家根据本次课内容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不是师者先讲解示范,而是每人实践一次。然后大家再相互观看下再实践,最后是师者示范指导,这时大家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讨。这样一来体育教师不但掌握了教法,也学会了学法,同时有会了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将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乐意做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在教学中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定性评价,试点了“专项素质”评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情况进行建档,努力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身体和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视为空白,现在的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教学本身,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为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要有转变就是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把学生教会,使他们水平得到提高,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三、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让体育教研组当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而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

9.2018年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九

2018年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年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教研室、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一年来,我教研组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革新教法学法,教研气氛浓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教师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的很好。

在每学期之初都能召开会议,讨论商定教研计划,使得教研工作计划目标明确,符合课改要求,有较强可行性。在学期结束时,也能召集全体教师为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总结,使得总结内容具体,有落实计划的实际做法。在参加教研活动时,除请假的教师外都能准时出席,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内容。教师都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能团结协作,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工作态度十分端正。

教师都能超前一周备课,教案规范齐全,既备了教材、教法,又备了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学效果上佳。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时,教师态度热情,富有耐心,并且注意反馈,学困生提高较快,学生反映很好。作业布置做到了适量适度,批改认真,能及时给予矫正评议。考试命题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试题难度、区分度、覆盖面、题量较恰当,比较重视考试质量分析。教师具有大课程观,能结合语文园地开展活动课,有计划、有教案,大多数情况下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效果较好。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能积极并创造性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课改新理念为理论依据,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撰写总结,努力做到计划可行,总结内容具体实在。每学期安排两位教师承担校级研修课的任务,在上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分析教材、学情,研究教法、学法,研讨氛围浓。其余的教师则在教研组内上研修课,同年级的教师在一起讨论交流。在上研修课时,组织其他教师听课、评议。在校级研修课结束后,要求听课教师撰写评课稿,进行集体评课,评议十分认真,气氛活跃。上学期在集体备课、评课时,还邀请了教研室与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进行了指导,效果非常好。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都在10节以上,并都有评价意见。在课题研究方面,一学校的课题为主,能定期学习、研讨。暑假期间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了电脑知识培训,为课题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改方案较为系统,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大多数教师能够参与。

1、围绕学校教学常规“五认真”的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导向、调节等功能,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

3、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训指导,做好年青教师的带教工作。

新教师能兢兢业业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指导教师和同年级老师也能通过共同备课、听课、交流等帮助新教师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新教师们都分别有了可喜的进步。

2018年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又在紧张忙碌中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们低年级组所做的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不足,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现将本学期本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低年级组的各位老师通过学习,使观念有了转变,也逐渐踏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束缚的第一步,初步在尝试着这种开放式教学。开学伊始我们低年级组老师在制定目标、主题时,确实是费劲了脑汁,不知定什么目标主题合适,而且更不知道怎么去拉网、设计教育内容。于是,我们几位老师到处找书、找资料,终于定出了第一个主题“生活走进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又回到老一套,依然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小学生的活动和安排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说的多学生动的少,而且资料的收集也很困难,只收集了一些图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材料的提供上也很单调。一日活动常规也较多的要求学生做什么。但是,随着对学生观察的深入、随着一些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随着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在一起不断对《生活课程》的学习理解,参照《课程改革》开展思路,也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后面的主题设计过程中,我们深知,应从学生能看到、听到、感兴趣的东西为基础,来设计主题、建构主题,只有根据小学生的发展去选择教育内容才有良好的收效。现在,我们组的老师只要聚在一起,说的谈的都是自己班上的“主题”,一看见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一看见什么新鲜的事物,马上就会联想到是不是可以做下一个主题?如我们在进行主题“发展聋儿技能特长”过程中,我们老师就发现学生们利用废纸、挂历等制作玩具时,很多小朋友在玩具上粘上圆形的轮子来制作汽车,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也喜欢玩汽车。于是,我们组的老师在一起互相交谈、讨论、商量。最后一拍即合,下一个活动的主题“制作汽车”产生了。总之,主题活动开展了这么久,与以前相比,我们忙了很多,也累了很多。可是总觉得好象有一种东西一直推动着我们去尽心尽力地工作。每当看到小学生们们在我们精心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在”和高涨的热情,我们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同时,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很大,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我们每周组织老师学习〈聋校新课程改革〉,理解其中关于聋小学生发展和聋儿教育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学习《生活课程》,使我们懂得了如何有效地把课程与聋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现实地、系统地反映聋生的生活的经验,使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课堂讲评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除了组织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完成园里分配的各项任务。就单凭对园内工作的执行任务这一项,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小班组的每一位老师个个都是顶呱呱,对布置的工作和交代的任何任务都是积极、主动。从不偷懒、踏踏实实去完成每项任务。

不足之处:我做为年级组长,确实有很多地方也做的不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没有按时听本年级老师的课,没有检查过老师的笔记、教案。有时,没有及时地向本组老师传达园里交代的事情。

10.小学低年级组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低年级教研组全体教师紧紧围绕中区教研室工作要点,以“创设情境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研究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教学工作的要求,立足课堂,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

1.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广大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理论,边实践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反思过程记录下来,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重视听评课活动的反思。

本学期全组教师在一起听课,随后进行了评课,相互交流探讨,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每次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听课反思,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评课后,又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如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全组教师的经验交流,方法借鉴,使疑惑迎刃而解,找到可以试行的教学方法。

2.深入课堂,扎实有效地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学校组织”听教师常态课”活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在课堂上常见问题的灵活处理,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听课老师的肯定。

3.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互相学习新理念,探讨热点问题,上传优秀教案课件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对组里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精心组织,保证活动的质量。活动前计划周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活动时要求教研组人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体会心得;活动后做好反思、借鉴工作,取长补短,内化活动的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学期来,我数学低段教研组教师精诚团结,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今后我们将继续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做的更好。

小麻各庄小学

11.低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一

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使命,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是单个教师,更多的则是教师小组,这样的教师小组主要就是教研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两方面条件不可或缺:一是集体的智慧,二是大量的研究工作。这正是教研组所具备的。

一、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外围环境

1、领导意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所谓好的教研组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起码要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活跃,创造能力强。同样,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出几个好的教研组长;一个好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教导主任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和责任心,教研组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并善于进行调查研究,那么,这所学校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教研骨干和教学能手。

2、学术氛围

教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学术活动,学校教研活动能够营造出一种学术气氛(假如认真开展的话),而浓厚的学术氛围又能促进和激发教师教研的兴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学者型的领导、学者型的教师、严谨的学风、研究成果展示(一般表现为课题的鉴定和论文的登载)。

3、时间与精力

干什么事都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搞。教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型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现今当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课节量很重,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探讨,唯一带有教研性质的活动便体现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这在客观上为这些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为个人的“单打独斗”,如果那样,是不会得到充实和提高的。别人的经验需要吸取,自己的疑问需要集思广义,所以,教研活动在客观上强调集体智慧的融合和发挥,大家共同来解决问题,也许方案会更科学、更好。但是,使一个教研组几个老师同一时间聚在一起,就得让每个老师都有这份时间,学校教导处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安排和提供这份时间、这个机会去进行必要的教研活动。同时教师还得有这份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是一项脑力劳动,教师不能背着过重的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去进行教研,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4、激励措施

人性化管理首先应该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去看待问题和考虑问题。教研组活动工作亦不能脱离人性化因素,亦应劳者有所得、多劳多得,置入激励措施。譬如:教研活动量、教研成果与考核挂钩,与工作量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等等。要引入激励机制,弘扬教研之风,配合督促指导。

二、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内部因素

1、组长素质

如前所言,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教研组教研工作成效的显著与否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也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选好一个教研组长对教研工作本身具有何等的重要性。教研组长必须由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学校学科方面成为大家公认的骨干人员去担任。教研讲究的是学术性,教研组长的学识高、教学能力强,教师才会认可并向他看齐,这是一个教研组长领导好教研组工作的必要条件。

2、教师整体素养

教研组长再高明,教研活动也得靠大家来完成。这就要求教研组教师的整体素养水平在一定的高度,否则就无法分工合作,所谓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就成了一两个“能手”的包揽活。这样做一是不公平,二是会挫伤教师积极性,长此以往,教研活动也就开展不下去了。如果一个教研组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为既成事实,那就要适当调整活动主题(或课题),降低难度,积极开展“以优带差”的帮扶活动,循序渐进,提高素养,渐入角色,切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后进者的积极性。

3、协作精神

在教研组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课题的研究,分工协作是少不了的。全组应该有一种凝聚力与协作精神,要团结一致,投身研究、探讨,一个人的落后会影响整个教研活动的进度与深入开展。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要注重这种协作精神的渗透、灌输与培养;要让大家经常体会到协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要让大家时时明白,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与自己所尽的一份力量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取得了成功。这样,每个人便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從而促进这种协作精神的进一步巩固。

4、组长权限

有组织就有权威,有权威才能管理督促。教研组虽然是学校的一种研究机构、学术组织,虽然很小,但不能在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下正常运行。学校应该为教研组长赋予一定的权限(如有权在小组活动中考勤、评优选先、向学校推荐工作出色者、在全组树立典型、在全校推广某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等等),这是全组有凝聚力、组长有号召力的一个前提条件。否则,教研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以致无人参与教研。

上一篇:买菜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一2主题班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