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精选8篇)
1.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 篇一
化学规律总结
化学规律总结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2Br-+ SO42-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2OH-+2H+ + SO2-= BaSO+ 2HO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 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
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36.* 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u + 4HC1(浓)=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Fe+2AgC1=FeC12+2A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HNO3)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
2、Li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2.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 篇二
一、找到化学方程式的通性,进行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记一个会一类
例如:1.强碱弱酸盐,其共性是能与相对强酸反应生成对应弱酸和相对强酸的盐.如Na2CO3、Na Al O2、Na2Si O3、Na2Si O3、Na2S等.
2.强酸弱碱盐,能与相对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的弱碱和强酸盐,如Al Cl3、Fe Cl3、Fe Cl2、Cu Cl2、MgCl2、NH4Cl等.
3.碱性氧化物,通性能与强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如Fe2O3、Al2O3、Fe O、MgO、Cu O等.
酸性氧化物,通性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如CO2、SO2、Si O2等.
4.金属单质(如Fe、Mg、Al)易与强酸酸反应生成对应盐,非金属单质(如Cl2、S、Si)易与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盐.
二、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化合价升降规律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但规律性比较强,也就是化合价有升就有降.利用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合价变化,可独立书写对应化学方程式.
常见氧化剂及产物:Cl2(Cl-)、O2(H2O)、Br2(Br-)、HNO3(NO)、H2O2(H2O)、Fe3+(Fe2+)、MnO-4(Mn2+)
常见还原剂及产物:Cu(Cu2+)、H2S、S2-(S)、SO2、SO2-3(SO2-4)、I-(I2)、Fe2+(Fe3+)
以上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交叉组合,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只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不足的原子用H2O、H+、OH-、等微粒补充完整.这样学会了自己书写方程式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例如稀HNO3与SO2的反应:
(1)按化合价及上述规律写出主要产物
(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3)用溶液中的微粒补平其他原子,观察后面氧原子多,溶液显酸性则前面加H2O后面加H+:
三、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层层过滤,选出最难记,最易忘记,或规律性不强的进行重点记忆,专门训练,做到有的放失
高中的化学方程式多而杂,如果从头到尾进行记忆,往往印象不深,真正记住的也很少.于是笔者主张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一月左右)就利用默写的方法从头到尾按不同元素化合物分类进行默写,能够默写下来的说明自己已经住了,然后把没能够写下来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重新整理,作为自己下一段时间的复习重点,再过一段时间重新默写进行过滤筛选.经过这种层层过滤的方法,抓住了那些最难记忆的,最容易混淆的化学方程式,加深了对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 篇三
[关键词]虚拟语气;语法教学;总结归纳;有效学习
虚拟语气指的是,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与客观事实相反,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假设或推测等。该语法既是高中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又是一大难点,太多的规则使学生记起来困难,用起来容易出错,很多学生经常对它的用法感到困惑,理解不透。 因为在我们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这一概念,所以当高中学生遇到这一语法点时,他们往往因为没有母语作为参照,在理解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一位中学英语教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巧妙地突破这一难点,更有效地学习虚拟语气呢?
笔者认为归纳总结法,可引导学生更好地构建虚拟语气知识体系。学习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把它划分为四个类型:常态虚拟语气(if虚拟语气)、含蓄虚拟语气、混合式虚拟语气和各种特例虚拟语气。也可以概括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在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以及简单句中的应用。现在笔者从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对该语法的应用进行逐一论述:
一、虚拟语气的四种类型
(一)三种常态或基本态虚拟语气:条件句有两类,一类是真实条件句,一类是虚拟条件句。在含有虚拟条件句的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谓语都要用虚拟语气。
(二)混合式虚拟语气
A. 时间错综句:虚拟条件句中的从句与主句或上下文所表达的时间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照搬某种形式,而应该按照句中所表述的时间选择相应的虚拟形式。如:
①If I were you,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theater yesterday.
②If you had studied harder, you would pass the exam.
③If he had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he would be all right now.
④If I were you, I would have taken his advice.
⑤If he were here now, he would go there with us.
B. 虚实错综句:即句子一半为虚拟,另一半为陈述语气;but前句用虚拟而or/otherwise后句用虚拟)。 换句话说,条件从句中的动作和主句中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如果不一致,这时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它所表示的时间加以调整:
① She would have made progress in English last year, but she didn’t study hard.
②He is thin and eats little, otherwise he would put on some weight.
(三)含蓄虚拟语气:含蓄虚拟语气是指没有if,但用介词短语或连词引出一个虚拟条件。如:
①But for your help, I couldn’t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in time.
②Without water, we would die.
Without knowledge, we would be foolish.
③With better equipment, we could have done it better.
With much money, we would help the poor in the world.
④Tom would get good grades, but he doesn’t study hard.
⑤ He is kind, otherwise he wouldn’t have lent the book that day.
⑥Einstein had little care for money, though he could have been a very rich man.
⑦ You might come to our class to learn English.(含if you liked to)
(四)各种特例虚拟语气
⊙should家族:在英语中表示一份(坚持)insist, 二道(命令)order, command, 三点建议suggest, propose, advise,和四项要求 demand, ask ,require, request 时,名词性从句中一般要用虚拟语气。其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为should+v/v.
A.由上类动词派生的常见名词有:advice、decision、demand、desire、order、 preference、proposal、recommendation、requirement、suggestion等。
B.相关的形容词或过去分词有:advisable、 desired、desirable)、insistent、ordered、preferable、proposed、required、urgent等。 例如:
①I advise that we stay and wait here.(宾语从句)
②It is advised that we stay here.( 主语从句)
nlc202309040947
③It is advisable that we stay here.(主语从句)
④My advice is that we stay here.(表语从句)
⑤I offered the advice that we stay here.(同位语从句)
二、虚拟语气用在四个方面
(一)在名词性从句中的应用: 在四类名词性从句中,该类谓语动词用should +v/v的虚拟语气形式。
(二)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应用
If he had seen you yesterday, he would have asked you about it.
(三)虚拟语气在定语从句中的应用
It’s (high) time (that) we did our homework.
(四)虚拟语气在简单句中的使用
A. It would be better for you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B. 在一些习惯表达中。例如: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C.用“may + v”:May you be happy!
三、归纳虚拟标志,巧学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常常是由一些具有虚拟含义的词、短语或句子构成,它们可以变成是虚拟语气的标志,寻找句子中的虚拟标志,可以巧学虚拟语气。现将常见的虚拟标志总结如下:
以非真实if条件状语从句为虚拟语气标志
以even if/even though为虚拟标志
以as if/as though为虚拟标志的表语从句或方式状语从句
以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为虚拟标志
以表示建议、坚持、命令和请求的四种名词性从句为虚拟标志
以or/otherwise, without, with, but for为含蓄虚拟标志
以It is (high) time that…句型为虚拟标志
以It is +adj/p.p/ that主语从句为虚拟标志
以if only…句型为虚拟标志
总之,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总结,需要探究其规律。虚拟语气的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构建语法规则。
4.从汉语中总结英语学习规律 篇四
回想一下我们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再到会读会写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母语是先从听说开始的,婴儿在出生后,他的双耳就不断受到自然环境的刺激直到能说话。小孩刚说话时,吐词含糊不清,但他会毫不气绥地不害羞地不断跟大人学说话。记得我外甥在刚会说话时老是说不清“舅舅”二字,好像过了一两年才把它说清楚。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小孩在学说话时也没有像我们初学英语时先学书写、音标和语法再练听说,或练听说和学书写、学音标和语法同时进行但以学音标、学语法和读写为主,而是既不“过问”书写、拼音也不过问语法。结果是在学龄前孩子们就能较自如地用母语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大人及同龄人交流,尽管他们不识字、不懂拼音也不懂语法。
如果小孩患先天性耳聋或在孩提时患后天性耳聋,那么由于大脑缺乏声音刺激,导致不会说话或说话有障碍,即所谓的十聋九哑。如听力无问题,但不开口学说话,口语也不会好。我父母从老家河北来长沙定居已有40余年,自然听得懂长沙话,但他们至今还不会讲长沙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不开口学长沙话。学会说话而不去学识字和写字,就会成为文盲。如果让大家在是做“聋哑”还是做“文盲”这两个选择中任选一项,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做文盲。在现实生活中,文盲遇到的麻烦肯定少于聋哑人遇到的麻烦。退一步说,作为长沙人如果你识字而听不懂长沙话又不会讲长沙话,那么你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聋哑人在生活中面临的窘境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怕他不是文盲。
在上小学时,孩子们都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识字、写字、学拼音、学语法。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是以同步规则在学母语,即先听说后读写,然后就是听说读写全面提高。而且在读写上面花的时间远较听说为少。我们决非只是在上语文课时学中文。母语的学习发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在数学、物理课上学母语,我们通过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学母语,我们在读小说、报刊和杂志时学母语,我们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们谈话时学母语,我们在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学母语......在小学至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以听说读写方式学习中文外,还花较多时间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熟记成语、典故、俚语。对于生词、词组和成语,我们均是无条件地接受之,无论是发音、书写还是释义。好像还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吧:为什么不能用“管它四八三十二”来代替“管它三七二十一”,也没人会问为什么大家的“大”发da,而指医生的大夫中的“大”却读成dai?总之在中文学习中,我们是抱着非常宽容的态度,无条件的接受前人总结出来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化和规则。
拼音和语法在母语学习中起何作用呢?我认为拼音和语法只是学习中文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拼音可指导学生读生词和写生词,小学后一般就不再教拼音和用拼音了。语法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说话和写作。高中毕业后我们大都不再学语法和考语法了,除非你大学或研究生的专业是语言文字和相关专业,你从事的职业与语文教学和文字研究有关。
我们高中毕业后,一般情况下均能在各种场合较熟练的应用母语,以满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再上语文课,但我们学习母语的进程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一进程一直与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相伴随。但进程的快慢却因人而异,语文老师、新闻工作者、作家等会较一般人更重视中文。他们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仅仅满足听得懂和看得懂,还要有扎实的口头和笔头功夫。运用语言时,我们很少用拼音也不死抠语法,而是凭多年培养出来的语感正确使用母语。我们往往用“出口成章”来形容某人口才好,用“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形容某人文笔好。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和阅读时往往是通过“顺不顺耳,顺不顺口,顺不顺眼,顺不顺手”来判断句子有无语法错误。笔者早已将上小学时学的拼音忘得一干二净,但并未感到不懂拼音对我使用中文有何影响,同时我在写作、翻译、修改文稿和讲座时都是凭语感在使用通顺地道的母语。由此可见,拼音和语法只是我们学习母语的一个阶段。经过多年的语言学习和应用,凭着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对母语的直觉,我们的母语水平已基本能胜任平时的需要。
学习和应用母语的过程是如此,学习和应用英语和其它外语也不例外,一定是听说领先于读写,先听后说。因为违背语言规律学英语,才导致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语法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提倡宁可先做文盲,而不先做聋哑,能听能说后再扫盲。在学习母语时,听说领先于读写,也就是说读写滞后于听说。同时说也滞后于听。如果大家认可胎教的科学性,那么小孩在出生前就已受到外界声音刺激。如果我们以6岁健康儿童的听说能力为下一步学习读写的标准或起点,那么我们至少花了6年时间才能说。为什么听与说要等6年才“相会”呢?因为婴儿的大脑、牙齿、口腔面部肌肉等与说话有关的器官需要时间发育和发达,婴儿还要花时间多听,多模仿以便能听得懂、说得清。
现在为数不少的中国孩子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文的,即从8、9岁开始学,也有5、6岁就开始学英文的。这样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英语的起点高于学习母语的起点。一是与语言有关的器官已基本发育,二是孩子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并且在与它人用中文沟通时无太多的语言障碍。
如果拿中文与英文的文字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中文是由各种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英语是由26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因此英文较中文容易记忆、识别和书写。我们由此可得出:在英语学习中,读写滞后听说的程度较汉语学习中读写滞后听说的程度为小,在语言学习初期,同步规则更适用于英语,因此青少年学习英语是关键时期。
而且如果拿中国字与拼音的关系和英文单词与音标的关系加以比较,我们还发现汉字对拼音的依赖性高于英文单词对音标的依赖性。通常汉字和拼音不会以书面形式同时出现;英语单词与音标也不会以书面形式同时出现。我们请一位不懂英文的中年人和一位年龄相当且不懂中文的英国人做个小测验。首先分别教他们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在教中国人音标时我们还按英语国家教本国孩子那样教他26个字母中每个字母和几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和规律。然后分别用中文的“饭店”和相应的英文“HOTEL”来测验双方的拼写能力和发音能力。我们用中文说“饭店”再让英国人写饭店,结果肯定是他写不出。或让他看着“饭店”这两个字,请他读音,结果是他肯定发不出音。同样我们用英文说“HOTEL”,让中国人写出来,结果是他可能不会完全拼对,但至少能写出“T”和“L”这两个字母或更多。或让他看书写的“HOTEL”再请他读音,结果是即使他读不准,但很可能会把“T”和“L”的音读出来。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和教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音标上,甚至不学音标也不妨大碍。关键是要设法用耳听正确发音再即可模仿,同时总结和掌握英文单个字母和多个字母组合在英文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其实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在音节组合和单词发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拼音中m+ing读“明”,与英文单词“swimming“中的“m+ing的ming”发音相似。所以我们可以说拼音对学英语特别是发音和拼写有帮助。说到中英文的句子结构特别是句子中各成份的顺序,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英文语序要么与中文语序完全一致,要么与之完全相反。有时也有部分相同部分相反的情况,故对国人而言,英语不会很难学,甚至比中文容易。
上面提到语法在母语学习的作用,我强调语法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手段和过程,在母语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个由无语法到学语法再到无语法的过程。第一个无语法是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是实实在在的无语法;第二个无语法是在有一定语感前提下的无语法,其实此时语法以隐性形式存在,因为我们对语言已较熟悉,一般情况下不需动用它。英语语法的学习也要有无语法阶段。但相当多的人在学英语时,没有两头的无语法阶段,只有中间的学语法阶段,而且学了多年英语,就是抱着语法这支拐杖不放,老是形不成语感,只会做语法题,而在使用英语时又无法下意识地遵循语法规则。例如在我修改客户出国材料时,时常在他们书写的英文里发现很多语法错误,因此我可以说这种没有语感的语法是无法无天的语法,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根本派不上用场。
要想让语法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就必须像学母语一样,经历无语法、学语法、无语法三步曲。在学语法时,除记语法规则外,还应象学数理化那样,将语法现象用公式的形式进行总结、记忆和应用。最好是通过记典型句子来熟悉语法,不要花过多时间对语法和英语惯用法刨根问底,而要无条件地接受之。同时培养类似母语的语感。笔者在多年英语学习实践中,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故能得心应手地在对外交流、出国咨询、口译笔译、英语教学方面使用英语。
在此我还要提一下在中英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辩证关系。我在上面提到从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我们发现听说发生在前,读写发生在后。学会读写后,要想把中英文或其他语言学得更好,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应该使听说读写同步发展和提高。口才好的人通常文笔也好,文笔不错,一般口才也不差。听说读写这四种技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无论学什么语言,听说读写均要抓,特别是千万不要只抓读写而忽视听说。因为包括汉语、英语在内的任何语言的生命是声音。没有声音只有文字的语言是无生命力的,用语言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声音的语言等同于已消亡的语言。
在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是听说滞后读写,从文字理解词语意思较从声音理解词语意思容易。经常是听不懂英语单词或一句话,但把它们写出来却认识。这是语音与语意脱节造成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只重视英语文字的学习,而忽视了声音这一语言要素。这里的声音是指外界正确英语语音加上英语学习者模仿英语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只重视英语文字的学习,而不重视英语语音的学习呢?我想除了英语环境外,最主要的是很多朋友并没有按母语学习的自然规律来学英语,他们把英语当着一门功课和学问来学,只在上英语课时学英语,学校考英语我就学英语,学校考什么我就复习什么,考试中无口语测试,大家就不练口语。也没把英语当成一门工具来学,没有想办法在学英语时如何用英语。我们也没有用当时我们学说母语的劲头来学说英语,相当多的人因为一次读不准就失去了耐心或怕别人笑话而不勤开口。因为功夫不到家,英语学得不熟悉,故很难建立我们在使用母语时建立的“条件反射”,也无法达到说母语时“嘴比脑快”的境界。
还有几种现象我也想在此进行探讨。
现象一是有时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学员们听不懂,把它们写下来,他们又看不懂,既然如此他们当然听不懂了。故要想提高听力,还要提高阅读能力。一般而言,我们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大于听力理解能力。两者成正比关系。要想提高听力就要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有两种声音的阅读(外界声+自己声),是同时启动眼、耳、口、脑的阅读,而不是单一的用眼、用脑的无声阅读,也不是只有自己的声音,口耳未同步启动的阅读。
现象二是很多英语好的朋友如英语专业大专和大学毕业生,非常注重英语听力和阅读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但忽视说和写方面的训练。只满足于听得懂和看得懂,并未花功夫将听懂和看懂的英语信息储存在大脑,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应用,提高说和写的能力。很多英语较好的朋友对较简单的口语和阅读文章很是轻视。他们并没有仔细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你能将你听得懂看得懂的简单英语在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嘛?二是英语的使用如同母语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多是简单而纯正的英语。要想提高说和写的能力,除重视之并用心记外,还要换一下角色。如把自己从学生的角色换成英语教师或英文记者的话,那么您一定会重视说和写。我对这点深有体会。在从事英语教育前我不太重视背好的语句和文章,只满足于听懂和看懂。作了老师后我有压力要用英语授课,要举例句帮助学员理解生词,故我特别注意在听懂和看懂的前提下多记多背,将好的素材为我所用。
现象三是在听外教讲座、看原版电视教学片或听我讲课时,有些客户和学员认为英文内容较难、程度高,自身英文水平较差,感觉很费力、跟不上,故中途放弃听课和学习。只要回想我们孩提时学母语的情景,他们就不会这么做。我们在学母语初期,置身于大人中和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环境中,所闻所见的并不是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我们并无放弃的念头,而是以强烈的好奇心继续学,直到弄明白为止。其实语言学习不同于其它功课的学习,教材或授课内容有难度以至听不懂、跟不上正是要继续学的理由而不是放弃的理由。语言是可以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授课的。现在很多小孩能讲大人话却不能解答高中数理化问题这一现象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学一些较难的英文有助于加快学习进程。
现象四在我与客户和学员交流时我发现让他们用英语表达一个并不复杂的中文句子时,有几种情形:一是说出的英语又好又快,几乎是脱口而出;二是完全说不出;三是沉思一会,说出来的英语不是有语法错误就是不地道。好像还没有发现这种情形,想了一会儿最后还能说出地道正确的英文。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英语学习需要“熟悉工”。正所谓与其把语言分成难易两类,还不如把其分为熟悉和不熟悉。
现象五是许多朋友只在课堂上学英语,而不会像学母语一般,利用课外的一切机会,从生活中学、在玩中学。
5.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 篇五
一、原理: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因素
H2OH++OH-
1.25℃,——→c(H+)H2O=c(OH-)H2O=1×10-7——→Kw=1×10-14
2.25℃,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3.25℃,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4.25℃,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5.25℃,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6.升温100℃——→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1×10-7——→Kw=1×10-12
7.100℃,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8.100℃,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9.100℃,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10.100℃,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二.利用上述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1.25℃时,pH=1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2: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为2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H+)H2O忽略不计,Kw=[10—1]·c(OH-)H2O=10-14,从而得出c(OH-)H2O=10-13,即c(H+)H2O=10-13<1×10-7。
2.25℃时,pH=13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3: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因为3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OH—)H2O忽略不计,Kw=[c(H+)H2O·10-1]=10-14,从而得出c(H+)H2O=10—13<1×10-7。
3.25℃时,c(H+)H2O=10—13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思维路径]
c(H+)H2O=10-13——→<1×10-7——→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的电离——→加CH3COOH、H+、NH3·H2O、OH-
若为酸,则pH=1;若为碱,则pH=13。
4.100℃时,pH=4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7: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为7中c(H+)H2O=c(OH—)H2O<1×10—6,所以c(H+)H2O忽略不计,Kw=[10-4]·c(OH-)H2O=10—12,从而得出c(OH-)H2O=10-8,即c(H+)H2O=10-8<1×10—6。
5.100℃时,pH=11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8: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因为8中c(H+)H2O=c(OH-)H2O<1×10—6,所以c(OH—)H2O忽略不计,Kw=[c(H+)H2O·10-1]=10-12,从而得出c(H+)H2O=10-11<1×10-6。
6.25℃时,pH=3的NH4Cl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4:NH4Cl为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NH4++H2ONH3·H2O+H+——→溶液的H+是水电离产生的——→c(H+)H2O=1×10—3>1×10-7
7.25℃时,pH=11的CH3COONa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4:CH3COONa为盐——→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CH3COO-+H2OCH3COOH+OH-——→溶液的OH-是水电离产生的——→c(OH-)H2O=c(H+)H2O=1×10-3>1×10-7
8.25℃时,c(H+)H2O=10—4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思维路径]
c(H+)H2O=10-4——→>1×10-7——→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加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
若为强碱弱酸盐,则pH=10;若为强酸弱碱盐,则pH=4。
9.100℃时,c(H+)H2O=10—4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思维路径]
c(H+)H2O=10—4——→>1×10—6——→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加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
若为强碱弱酸盐,则pH=8;若为强酸弱碱盐,则pH=4。
10.25℃时,pH=3的溶液,其溶质可能是什么?水电离出氢离子的浓度为多少?
[思维路径]
pH=3的溶液,
其溶质可能是酸溶液,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c(H+)H2O]·c(OH-)H2O=[10-3+c(H+)H2O]·c(OH—)H2O,
因为2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H+)H2O忽略不计,Kw=[10—3]·c(OH—)H2O=10-14,从而得出c(OH-)H2O=10-11,即c(H+)H2O=10-11<1×10-7。
其溶质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6.化学与生活学习总结 篇六
生活的奥秘总是无穷无尽的,科学、健康生活的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做一个科学生活的有心人,非常重要。
为此,传授、提醒我们科学生活的指路灯、导航者----黄敏文老师。真是大大改变了我们。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生活,我们的意识、常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万千事物到人体内部构造,我们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从中学到的知识,让我们今后生活得更加科学、健康。
我自己的、家庭的生活,许多的生活的习惯,好的或不好的,经过老师的点拨,悄然声息地发生了变化。
一、日常生活大变化。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了一些有关生活知识,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例如:
(1)有关染发。还没上这个课之前,总是觉得染发很个性、时尚。自己也喜欢随大流,拉发、染发„„这些都干过。可是,经过老师的传授与视频的播放,触目惊心啊。染发可以使皮肤过敏,还会致癌啊等等。一点点知识渗透在脑里,使我对染发产生了恐惧,改变了我随大流的心态。
(2)有关“醋”的故事。很长时间以来,空气中醋味十足啊。老师说:“醋”是好东西。可以消毒,可以中和酸碱度,保养皮肤。从此,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生活片断
一、每当下午洗澡前后,我们宿舍的人个个醋味十足啊。我们用醋洗脸、洗头发,洗澡,还用醋来洗衣服。真是人人一股醋味。生活片段
二、晚上见面打招呼,一开口就说;你今天用醋了吗?好像醋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生活片段
三、对于长青春痘的男生或女生,如果没有上这个课,我会马上告诉他或她,记得用醋洗脸,这样才能缓冲症状。
(3)生吃白菜好处多。白菜的营养成分很丰富。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以及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中国医学认为,大白菜味甘,性平,有养胃利水、解热除烦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多、咽喉肿痛等症。但是生活在南方的我们,生吃白菜,有点恐怖。不过,老师在课上带头吃白菜,我们的疑虑就消除了。从此,隔三差五,我们便去市场买白菜,洗干净切成片,当成水果,有滋有味地品尝。
(4)生活中少了美白护肤品,多了香皂。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在“花季雨季”的我们,那些美白护肤品当然不容错过。可是,黄老师的课打破了我们之前的平静,使我们对那些产品充满了恐惧,一点也不想碰了。所以,听老师的建议,我们改用了香皂洗脸,香皂使用后皮肤感觉不干燥不紧绷并产生细腻、紧密而稳定的泡沫,香味浓郁,用后使人感到十分清爽。效果十分好。
二、懂得生活产品的安全隐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生活食品的紫菜、黑米、红枣、枸杞等,有些是添加了有毒的色素、化学药物等。对于这些,我的家以前一点概念都没有,现在买的话,就会特别注意。
三、疾病的预防、治疗与饮食有关。例如:中国医学科医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补硒可以对部分癌症有预防作用。富含硒的食品主要有啤酒酵母、小麦胚芽、大蒜、芦笋、蘑菇、芝麻等,还包括许多海产品,如大虾、金枪鱼、沙丁鱼等。
课上课后学到的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当然,今后我也会去了解有关生活的知识,做到活得健康、活得“科学”,活到一百岁。
所以,我会永远谨记老师的话:敬畏科学
7.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篇七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中, 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即在给定条件下, 反应达到了“限度”。
规律一: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对于可逆反应, 正反应是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方向, 即反应物的质量 (或物质的量) 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或物质的量) 增加的方向, 所以, υ (正)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反之, υ (逆)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即同一物质既可以表示正反应速率又可以表示逆反应速率。
以a A (g) +b B (g) 葑c C (g) +d D (g) 反应为例:
1. 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υ (A消耗) =υ (A生成) , υ (C消耗) =υ (C生成) 。
2.两种物质表示的相反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当υ (A消耗) :υ (B生成) =a:b时, 因为同方向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υ (A消耗) :υ (B消耗) =a:b, 所以得出结论:υ (B消耗) =υ (B生成) , 达到平衡。
规律二: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若A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则A的质量保持不变, 即达到平衡状态。此刻, 其他物质的质量也不变, 则A的含量保持不变, 即各组分的含量均保持不变。反应中的任一物质, 其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均可以作为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规律三:用“变量”判断平衡状态
“变量”即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 达到平衡就保持不变的量。例如, A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恒量”即未达到平衡时和平衡时相等的量, 即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例如, 以上反应中气体的总质量。首先要准确判断一个量属于“变量”还是“恒量”, 然后就可以确定当此量不变时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气体总物质的量 (或总分子数) 不变时: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正比, 若a+b=c+d, 即反应前和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 (或总分子数) 相等, 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该量是保持不变的, 是“非变量”, 此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若a+b≠c+d, 该量为“变量”, 此时一定是平衡状态。
2. 温度、体积一定, 体系的总压强不变时:
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以上反应中若a+b=c+d, 体系的总压强为“非变量”, 此时不一定平衡;a+b≠c+d, 体系的总压强为“变量”, 此时一定平衡。
3. 温度、压强一定, 体系的总体积不变时:
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以上反应中a+b=c+d时不一定平衡;a+b≠c+d时一定平衡。
4. 温度、压强一定, 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ρ=m/V。
以上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 气体的总质量m是“非变量”, a+b=c+d时, 气体总体积V是“非变量”, 所以, 密度ρ是“非变量”, 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不一定平衡。
若A为固体, 正向建立平衡时, 气体的总质量m是“变量”, 逐渐增大, 达到平衡时, 各气体质量均不变, 气体的总质量m才不变, 若b=c+d, 气体总体积V是“非变量”, 所以, 密度ρ是“变量”, ρ随m的增大而增大, 平衡时不再变化, 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变时达到平衡。
5. 温度、压强一定,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不变时:M=m/n。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时, 气体的总质量m是“非变量”, a+b=c+d时, 气体总物质的量n是“非变量”, 所以, M是“非变量”,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不变时不一定平衡。
若C为固体, 正向建立平衡时, 气体的总质量m是“变量”, 逐渐减小, 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m才不变, 若a+b=d, 气体总物质的量n是“非变量”, 所以, M是“变量”, M随m减小而减小, 平衡时不再变化,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达到平衡。
6. 温度、体积一定时, 气体颜色不变时:
是平衡状态。有色气体颜色越深, 说明其浓度越大, 颜色随浓度变化, 浓度不变时, 颜色不变, 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7. 绝热条件下, 温度不变时是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正反应和逆反应能量变化相反, 若正反应放热, 则逆反应吸热, 当正向建立平衡时, 体系温度不断上升, 温度是“变量”, 当温度不变时达到平衡。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只要充分领会以上内容, 就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 掌握好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是最重要的, 这样即使出现其他未知的情况, 也能迎刃而解。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于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 但有些资料的内容理论性强, 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文在此结合自身体会, 对判定规律及其理解方法加以小结。
关键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参考文献
8.巧用规律,降服化学 篇八
高中就读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3年高考成绩为649分(理科,满分750分),现就读于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工科试验班。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
该校是湖北省确定的首批108所重点高中之一,学校于2005年荣获“湖北省示范高中”称号,成为湖北省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复评。学校先后有近百位学子走进北大、清华、复旦、中国人大、中国科大等世界著名学府,被国务院、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
上高中时,身边有很多同学抱怨化学很难学,各种化学性质似乎毫无规律可循,化学方程式更是难记。但在我看来,化学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把这几条规律抓住了,就可以轻松地推断出物质的性质和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化学的知识点确实很多,但这些知识点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做的是抓住那些基本规律,在做题时再结合题境思考该用到哪条规律,或者根据基本规律去推断物质的性质,然后答题就行了。别的学科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所以,尽管高考前成绩有过巨大的起伏,但我最后还是考出了649分的好成绩。在我看来,不仅是化学,所有学科都是一样的,以踏踏实实地复习作为前提,然后再利用好的学习方法,最后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在这里,我主要讲解一下化学科目里最容易失分的几个地方,希望我的复习经验能够给同学们以借鉴。
1.氧化还原反应和相关应用
在高考试题中,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结合无机推断题来考的。我们往往需要根据给出的信息推断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首先,要顺利地写出方程式,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各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氧化还原的基本规律熟记于心。我建议大家把在做题时见到的化工知识都记录下来,因为积累下来的广阔的知识面会对解答这类题有所帮助。在推断出参与反应的物质后,可以尝试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可能发生的反应。例如,如果在一个反应中生成物有Mn2+,那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推测:由于高中化学中极少提及锰单质,涉及锰的一般是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的还原反应,所以猜想这应是锰的高价化合物的还原。然后,我们再结合题意去验证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猜想法是以大量的练习为基础的,只有做过很多题才能知道一般考查哪些内容,对这种题才会有一种敏感性。如果这样做不成功的话,不妨结合基础知识把问题拆开来看。例如,过量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和铁发生反应,我们可以把反应拆开,分别看铁和硝酸的变化。浓硝酸还原产物是二氧化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会把铁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所以这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也就确定了。
氧化还原反应有时还会结合元素周期表来考查。但是不管怎么考,都先得把物质化学式推断出来,再写方程式。
2.实验题
实验题是非常容易出错的题型,而失分的原因往往是规范问题。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主要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可逆符号、反应条件),仪器的名称(容易写错坩埚、蒸馏烧瓶等仪器的名称),操作过程的语言描述,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等。在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可以按照“固—液—气”的思路去描述,把三种状态的物质的现象都描述一遍。实验题虽然是纸上的题,但终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规范操作,这样会形成一个正确的印象。因为在家里做了很多的实验,所以我才会对各种仪器的操作都比较熟悉。上实验课时,同学们最好认真地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设计也是容易丢分的地方。实验设计的内容看上去很繁杂,但大都是围绕物质的性质来设计的。例如,设计气体收集装置时,需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毒性等性质来设计。又如,检验FeCl3和FeCl2混合溶液中的Fe2+,根据Fe(OH)2不溶的特点可以用NaOH溶液,也可以用Fe2+的还原性选用酸性KMnO4溶液。但Fe3+遇NaOH产生的红褐色Fe(OH)3沉淀会掩盖检验Fe2+的真实实验现象,因此NaOH不能选用,只能用酸性KMnO4溶液。一般而言,实验设计要使得现象易观察、操作简便、节约药品、污染小。我们应该根据物质的典型性质去设计实验,如酸性KMnO4溶液的强氧化性应该与还原剂结合使用,FeCl2的还原性应结合氧化剂使用或利用Fe(OH)2不溶的特点来设计实验。
而值得一再强调的是,做好实验题的前提是要求同学们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3.选考题
新课改地区一般会要求考生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选一模块作答。很多同学在复习选修模块时容易贪多,同时复习几个模块。但是,在考场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权衡到底做哪道题,所以,建议大家重点复习熟悉的模块。
接下来,我再谈谈我在二轮复习中的一些方法。
二轮复习是有重点的复习,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专题复习时不妨做一些归纳总结。例如,在化学实验专题中经常遇到高锰酸钾溶液,我们就可以归纳一下它的常见用途,如作氧化剂、检验试剂、滴定试剂等。我们在题目中看到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但归纳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分散的考点集中起来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在下次再遇到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迅速想到该用哪条性质或者哪种用途进行作答,答题能力自然就提升了。这种归纳可以让我们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提高解题速度,而且还会让我们更有底气。
二轮复习要进行理综训练了,理综训练也是有方法技巧的。理科综合试卷包含了三个学科,学科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所以,最重要的是心态——做题时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慌张。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纠缠太久,更不能慌乱。此外,答题顺序是很重要的,我们并不一定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顺序答题。我高考时采用的是分科答题,先易后难的方法。总之,找到自己认为做起来最轻松,对情绪影响最小的答题顺序即可。
在一份化学试题中,难题并不多,在遇到这些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可以直接放弃了。每个学科的考试命题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以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好好看教材,尤其要注意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另外,还要认真做好教材上的习题,因为这些题可能就是高考题的“母题”。
【学习化学的规律总结】推荐阅读:
怎样学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07-21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09-30
初三化学怎么学习07-26
化学学习经验10-23
初三学期化学学习11-01
参加河南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学习的体会07-02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06-18
初中化学专题学习方法06-20
初三化学学习六要素06-26
高三化学学习方法指导09-29